登陆注册
12301400000024

第24章 旁观印度:被缓慢修改的画卷(1)

特丽莎妈妈倾其一生的事业

已经不太记得这是第几次来到加尔各答了。我没有再住玛丽亚旅馆,住进了日韩背包客的地盘帕拉宫,因此在那认识了日本人小田,小田有点传奇色彩,以前是做IT业的,过着高收入高消费的奢侈生活。突然有一天,觉得自己不应该这样过一辈子,就辞职去非洲赞比亚做了两年义工,帮助当地人使用电脑。他住在一个看得见草原的山坡上,还交往过一个非洲女朋友。他说她是个好姑娘。

小田准备去孟加拉。我说,孟加拉好像没有什么值得看啊。

小田笑笑,说他想去参观一个据说很有名的宗教节日,然后再去做义工,很多日本人在孟加拉做义工。

我肃然起敬。日本背包客群体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很大的尊敬,除了他们这种谦让有礼、踏实认真、不给对方添麻烦的民族性格,也和他们在义工项目上的无私奉献有很大关系。不过,日本人对外族打开心扉的速度是比较缓慢的,这也是他们自己更容易扎堆相聚的原因。

在交朋友这点上,韩国人更热情。我在帕拉宫旅馆和韩国妹玉良同住,玉良很淡定从容,她说,我见过你,在奥里维尔。隔了会儿,她又说,四次。然后她一一道来,把我吓了一跳。她见过我四次,我却因为近视的关系,从来没有见过她。

玉良38岁,10多年来独居在澳大利亚一个静寂无人的山谷里,因为这样的缘故,玉良非常耐得住寂寞。玉良随我一起去特丽莎修道院做义工。

报名做义工的人很多,各个国家的都有,这是由于特丽莎妈妈经久不衰的人格魅力。据说很多日本人是由学校组织来做义工的,韩国人也有些是教会组织的。当然,更多的义工是像我这样的背包客,走着走着听说了特丽莎修道院就过来看看。

特丽莎妈妈原为阿尔巴尼亚人,1928年被天主教会派到印度做护士,随后加入印度国籍。1948年,特丽莎妈妈在加尔各答创立修道院,专门救助老年人、麻风病人、残疾人和重病患者。

报名的时候,我填了Kalighat(垂死者之家)。早晨参加祈祷,并享用了早餐,然后浩浩荡荡十余人步行去Kalighat。我做义工的初衷,实话说,并非是“爱心奉献”,而是想了解这里,我想看看特丽莎妈妈倾其一生的事业,也想看看东东、Summer、葱婶她们来过的地方。

有爱与慈悲潺潺流动吗?

Kalighat的状况比我想象中的似乎要好一些,有些病人甚至挺独立的。我系着围巾站在那里,有些茫然,我应该做些什么呢?好像没有人需要我。想去洗碗,洗碗的地方已经坐满了义工。跑去阳台上晒衣服,已有好几个人站在阳台上了,只要一有活来,大家就纷纷围上去,用我的刻薄话来讲就是“像秃鹫一样抢活干”,抢到一两件衣服去晒,就觉得自己付出了。有一个短发的资深日本义工,像有强迫症一样,一定要把所有的衣服都按她的晒法来,如果有错,她就过去纠正。叠衣服时也如此,全要按她的叠法来。如果叠法和她不一样,她就要来纠正。总之,她垄断了阳台的审美观。我突然发现自己成了一个不会叠衣服的人了,趴在阳台上看了一会儿风景,就下楼了。

有谁需要我呢?我被花园里一个家伙吸引了,他一直弯着腰在捉蝴蝶,拐着脚一跳一跳的。我坐到那里去,看他是怎么捉蝴蝶的。然后有个资深义工走过来,温柔地说,这里的病人是有攻击性的,只接受男性义工。

我连忙抱歉地退出来,坐得远远地看着他们。病人们很愉快地晒着太阳,有些看起来痴痴呆呆的。白人义工们耐心地给印度病人喂食,中间夹杂着几个日韩系的很有干劲的家伙。我盯着一个白人老头看了很久,说真的,他甚至比大部分印度病人还要年迈,再过几年,他也许就需要他人来照顾了。他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过来做义工的呢?这里的义工们都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呢?特丽莎妈妈当年接受外国义工,并不是这里真的需要人手,而是想要更多的人去学习关爱别人。

我坐在阳光下,直视自己的心--我的心里,有爱与慈悲潺潺流动吗?我来这里是因为好奇,还是真的想要去学习关爱他人?如果心里没有对他人的爱与慈悲,那么就是一个病人。作为病人的我,是在印度学习自我治疗吗?有个资深义工请我去帮忙,扶个中年印度男人散步一圈,终于有事可做了。我们走几步就坐下来休息,这个病人很安静,也不找我说话,就自己安静地坐着,于是我也安静地发呆。散完步后,他大概觉得我也不错,有些羞涩地说他在这里已经两个月了,家住喀拉拉邦,很快要出院了。但愿是真的。另一个智商有问题的小孩喜欢玩扔球的游戏,我就陪他玩。玩得很高兴的时候,跑来一个病人抢走了球。尽管我们把球拿回来了,可小孩再也不愿意玩球了,紧紧地抱住球,好像那是他全部的世界。我看着他的样子,很难过。

这里的食物还不错,病人们还吃到了鱼。大多数病人都坐在走廊里吃饭,个别病危者躺在床上。有一个瘦得脱形的老头躺在床上,已经无法进食了。白人资深义工姑娘强行给他喂食,说再不进食就会死去。她让我抓住老头的手,以免他用手推挡。我握住那只骷髅般的手,感觉到他无力反抗的悲哀,似乎有什么东西不可逆转地流走了。

我知道他活不长了,可是第二天,当他真的濒临死亡时,我还是受到了震动。两位资深义工坐在他的身边,房间里充满着一种静穆的气氛。我倚着门站着,想要将濒临死亡这件事看得详细一点,可又觉得自己的存在是一种冒犯。如果不是怀着极大的爱与慈悲的话,我看着他的生命之光慢慢消逝,难道不也是一种猎奇的变态的肮脏的秃鹫心理吗?我不确定心里有足够的爱与慈悲,觉得自己当下的心情不够纯净,太过复杂,所以踌躇再三,还是离开了。

更需要保有自己的一份尊严

我跑去Kalighat边上的PremDan(残疾人之家)帮忙,搬床,放床垫,铺上床单……这里全是女性病人,情形比Kalighat要悲惨多了,这里才是需要更多的义工的地方。一个身体半裸的老妇人是用爬的方式去上厕所的,我想要做点什么,又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呆呆地看着她以这种可怜的方式爬进了厕所。觉得心酸,掉过头去。

有个老奶奶想要进房,我上前搀扶她,可她挥手拒绝了。那瞬间,我突然懂得了,并不是所有的病人都乞求怜悯;或者身陷于这样的苦难,更需要保有自己的一份尊严。

角落里躺着一位瘦弱可怜的妇人,垂垂老矣,奄奄一息,已经无法下床了。她眼含泪水,颤抖着抓住我的手,好像我是她溺水时的稻草一样。她请求我亲吻她的脸,我怔了怔,俯身亲吻她,她哭得更厉害了。

她请求我明天再来看她,我点点头。事实上,次日我再也没有回去,最终只做了两天义工。我知道,我看到的不是全部的情况,只是非常微小的偏颇的一面。如果不在那里待十天半月,如果不和那里滋生出一定的感情,大概也就无法了解特丽莎妈妈所说的爱与慈悲。虽然仅仅两天,并没有习得关爱他人这件事,但我已经为将来踩过点了。将来的某一天,等我心里有更多温柔与爱,会再回去。

1690年,当英殖民者来到这里时,加尔各答只是一个小渔村。300年来,加尔各答已经发展成为千万人口的大城市。印度四大城市中,加尔各答最有活力最有灵魂最有人文关怀,这里人才辈出,除了大名鼎鼎的泰戈尔和特丽莎妈妈外,还有西塔演奏家拉维桑卡、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加尔各答让我着迷的重要原因是它丰富多彩的交通工具。

加尔各答也是印度唯一还保有人力三轮车的地方,政府曾经想要取缔,但出于对车夫们的怜悯,还是让这一行幸存了下来。

我很喜欢加尔各答的地铁,单线运营,一目了然。站台上有长椅可以坐,并且很凉快。烈夏时分,我总会在地下多多停留。

有轨电车则是我喜欢加尔各答的重要原因,事实上,任何城市只要还运行有轨电车,就立刻会俘虏我的心。我对有轨电车的热爱简直是与生俱来的,比如在埃及亚历山大的时候,曾经花了一整天的时间专门坐有轨电车,毫无方向,只是来来回回地享受有轨电车带来的慵懒。

有轨电车代表着过去时光,历史如此沧桑,一回头已是百年身。暮色苍茫里,火车穿行在城市的脉络里,怀旧的血液缓缓流动着。在加尔各答坐地铁,我也漫无目的,一不小心就坐到了完全不认识的地方,好像希望它能带我穿越一样。有时候也不需要电车完全停稳,我就估量着自己能否跳上或跃下--在印度,坐火车多了,总会练出这身好本事的。当然,也曾经发生过车子没有停稳,我被甩下来摔了一跤的小型悲剧。

日本姑娘勇气惊人

我从加尔各答坐火车到瓦拉纳西,一下火车就发现身体不对劲了,突然之间虚脱了,肚子一阵莫名绞痛,好像马上就要失去意识晕倒了。一屁股坐在广场地上,车夫们围着我,抢着要把我送到恒河边去。他们的声音听起来好遥远,脸看起来也很模糊,我一个字也说不出来。真糟糕,我怎么了?听说在特丽莎修道院做义工,有不少人确实病倒了。我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吗?还是仅仅因为长途旅行的疲惫?

静坐了十分钟,我指着其中一个车夫,上了他的车,努力撑到恒河边,风一吹,晕眩感吹散了。抵达恒河边时,我竟然奇迹般地恢复了。真是太好了,终于没有病倒。我感觉到自己凭着意志,抵抗住了疾病的侵袭。在它想要占据我的时候,我死死地扛住了。

仍然住在OmRestHouse。此后,我开始了在瓦拉纳西旅居的日子。因为年龄相仿的关系,也因为都看Osho著作的原因,我和Om渐渐地变成了可以一起玩的朋友。

瓦拉纳西是一座伟大的充满传奇的城市,许多背包客在这里长住,大街小巷也因此流传着诸多动人的离奇的异国恋事,个别日本人韩国人甚至真的嫁给了印度人。日本姑娘是很神奇的,她们常有剑走偏锋的果敢,也颇有为爱情奋不顾身的激情。当然了,一个能出现像阿部定这样切下爱人生殖器女子的国度,情爱观必然是特别的--更特别的是,日本还真有不少能够理解阿部定的人。

久美子旅馆的老板娘久美子就是嫁给印度人的先驱,她已经是嫁得比较理想的了,毕竟嫁给了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婆罗门男人。有更多年轻的日本姑娘,两眼一瞎,嫁给了船夫、杂役这种既没有钱也没有社会地位更谈不上玉树临风的印度男人,都不知道她们到底在想些什么。我听了这样的传奇故事后,只能说,日本姑娘勇气惊人。

有一次我在路上走着,看到一个长相甜美的亚裔女子淡定地走着,后面跟着一个抱着混血儿的印度男人,我这颗热爱八卦的心立刻怦然作响,没忍住,两步追上去,羞涩又顽强地问:“请问你是日本人吗?”

她笑着说是。“他们是你的丈夫和孩子吗?”

“是的。”然后她自己告诉我,“我们并不常住在这里。”

Om告诉过我,很多日本妹嫁给了瓦拉纳西的男人,时间一长就变得很焦虑,因为在这里是不可能找到满意的工作的。她们大多要住到孟买、德里这样的大城市去,也有很多带着印度丈夫回日本去的。

Om自己也交往过一个日本妹,在日本住了大半年,最后还是回到了瓦拉纳西。他毕业于加尔各答大学,一口没有印度口音的标准英语,是可以立足于其他国家的。可他更喜欢印度,更喜欢瓦拉纳西。大概异国恋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吧,除非有一方彻底妥协,否则彼此间的强大差异还是会变成不可调和的矛盾。

Om有一个朋友沙尔克,以前是餐馆服务生,五官清秀,个头很矮,英语也不好。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家伙,据说在外国女人里被抢了好几遍了。他以前娶了个日本妹,后来离婚了。现在又好上了个法国妹,很快又要结婚了。抢手成这样,如果不是我亲眼见到了他的法国女朋友,真的很难相信。而且他的法国女朋友来头还不小,在银行工作,长得也好看。跟在他身后,乖乖巧巧地穿着印度纱丽。

我揪着Om的衣服,简直要抓狂了:“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她们这都是为什么啊,为什么啊?”

Om笑:“哇噢,很难讲。”“在我们中国,如果发生这样不合逻辑的事情,无法找出这个男人的优点,通常最后都会说,一定是因为很厉害吧!”

Om愣了愣,听懂了我讲的是什么,他笑着说:“不是因为这个,我们印度男人彼此看一眼就知道了。”

“那你给我讲讲,她们是为什么,是因为了不起的爱情吗?”“很难了解别人的心啊,有一些当然是爱情,也有一些是因为想要留在印度吧。或者有一些,在她们自己国家难以找到合适的男人?像沙尔克这样的,是很好控制的。没有钱,没有什么想法。”“控制?不不,我还是相信是为了爱情好了。”我说。“沙尔克的前妻也很漂亮,不过听沙尔克说,她太疯狂了。”Om说。疯狂?用疯狂来形容日本女人,只要一想到阿部定,我立刻举手赞成。“其实很多日本姑娘是很羞涩的。”Om对日本妹的评价甚高,他笑着说,“以前我跟个日本姑娘聊天,我讲了很长时间,她都托着腮安安静静地听。后来我随便问了句,都明白吗?她很害羞地说,对不起,我英文不好,没听懂。然后我就傻了,你为什么不早说,我可以讲日语啊!日本姑娘立刻把头低下来了。”

任何改变,都需要时间

我最爱听瓦拉纳西的八卦,每天缠着Om给我讲讲这里丰富多彩的人世百态:比如某某旅馆的老板有个韩国妻子,后来劈腿另一个韩国妹被抓了现行,韩国妻子一怒之下,带了孩子回韩国去了;再比如某某餐馆的老板是个欧洲女人,因为不愿意答应尼泊尔厨子涨工资的要求,一夜之间,整个厨房的人全跑掉了,结果在旅游旺季的时候,不得不关门谢客,损失极大。

当他讲到去年教我练瑜伽的拉里老师的绯闻时,事情有点不好玩了。绯闻到了拉里老师这么轰动的程度,也就是丑闻了。故事还挺新鲜的,也就三个月前滚烫出炉的。拉里老师有个德国女学生,年轻又漂亮,住在拉里老师家里学瑜伽,在长期授课的过程里,她喜欢上了拉里老师,拉里老师最终没能抵抗住她的魅力。德国妹要求拉里老师离婚,老师不愿意抛妻弃子。于是德国妹一怒之下,跟拉里老师玉石俱焚,到处诽谤拉里老师强暴她。拉里老师的妻子把她赶了出来。她出再多的钱也没有旅馆愿意收留她,觉得这姑娘已经疯掉了。据说她甚至一度流落街头。此事闹得满城风雨,她的印度签证被中止,护照上盖了一个十年内不允许进入印度的章。

一段爱情,走到了分崩离析两败俱伤的结局,真让人唏嘘。我有些伤感地说:“她还是太年轻了,对于得不到的东西使出这么激烈的手段。其实越想要什么,就越是得不到。强烈的欲望,有时候不是推动力,而是阻力。”

Om说:“任何改变,都需要时间。她太没有耐心了。如果两个人真的相爱的话,她不会这样去伤害对方的。对她自己,又有什么好处呢。”

同类推荐
  • 江南市镇旅游文化研究

    江南市镇旅游文化研究

    需要向广大读者说明的是:第一,江南市镇是个非常宽泛的概念,而本书在内容的选择上主要是以南浔、周庄、乌镇、同里、西塘、角直六镇为比较研究对象,并兼顾其他市镇。第二,为了使本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本书在结构上是按旅游主体文化、旅游客体文化、旅游教育主线来分布的。第三,由于各章内容是相对独立的整体(部分内容也已在有关杂志发表),所以各章内容难免有交叉重叠之处,敬请读者谅解。
  • 走·调

    走·调

    《走·调》是廖隽嘉首部旅行文学随笔集。分为“法国篇”和“肯尼亚篇”两部分。法兰西之旅沿着法兰西的红酒之旅路线展开,经过了兰西亚、博纳、阿维尼翁、卡奥尔等几个不太出名的小镇,从细微之处透视法国田园风光,体验了更原生态、更真实的法兰西生活。肯尼亚之旅则记录了非洲土著音乐背后的故事。
  • 西藏,遥远的眼神

    西藏,遥远的眼神

    本书作者以一个游客的身份,以日记的形式,详细介绍了西藏壮丽神奇的自然景观和独具一格的人文景观。
  • 宁夏旅游地理

    宁夏旅游地理

    《宁夏旅游地理》全面详细地介绍了宁夏的旅游资源,突出以知名景区为龙头、以历史文化为主线、以人文景观为核心,依托“两山一河”(贺兰山、六盘山、黄河)、“两沙一陵”(沙湖、沙坡头、西夏王陵)、“两文一景”(西夏文化、回族文化、塞上江南景观)的特色旅游资源。该书作者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具有很强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开阔的视野。编写这本书,是作者专业知识积累的成果体现,旨在为打造塞上新天府,提高宁夏在全国的知名度贡献微薄之力。
  • 梦游者的地图

    梦游者的地图

    《梦游者的地图》主要介绍了著名的风景旅游地,也分了几部分:布衣北京、名士风流、城市备忘录、梦游者的地图,没有故乡的人。把旅游过的地方作为一张地图。
热门推荐
  • 重生我们穿越吧

    重生我们穿越吧

    她因为男友的家人打击迟迟没有接受他的求婚,然而男友的背叛让她重生回到10前,修修仙,让前世的母亲和妹妹们过好日子,让狗眼看人低的叔叔婶婶们吃吃苦头,生活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过着,木本以生活就这样幸福的,直到再一次的穿越,这次不是回到了从前,而是穿越到了古代修真界,成了圣女,从此麻烦事不断找上她,结果一切还没算结束她被迫穿梭个个异时空
  • 那扇窗那等人

    那扇窗那等人

    “”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好畏惧的,反正我们只来一次。”请让我们过好这一世…
  • 乱世佳人:萌宠小萝莉

    乱世佳人:萌宠小萝莉

    她是现代生存千年的小猫妖,是可爱的小富婆,美男美女尽在掌握之中。可是,谁来告诉她,什么时候她变成了住宿别人家的小奴仆?当预言再次响起,身为月氏嫡系的她,当会怎样在这大陆上崛起。月氏虽以灭亡,可未来是不可测量,谁知后来会发生什么?一个被宠坏了的千年小猫妖,机灵活泼,她又会怎样在着举目无亲的世上创下自己的一片天地。
  • 重生只想当个包租婆

    重生只想当个包租婆

    隐匿型抑郁症重度患者张麦,又一次抑郁发作,这一次她没有控制住自己,从33楼一跃而下,只留下一个破碎的家庭。再一次睁眼,她是被一个冰冷的手拍着脸叫醒的,那个披头散发的女人尖叫着拍她的脸:“你还睡!还不快起来!还有10分钟就要迟到了。”张麦懵逼的脑袋一片茫然?我是谁?我在哪?现在几点?
  • 碧海青天之金剑情缘

    碧海青天之金剑情缘

    天龙金剑重现江湖,带来的却是一系列扑朔迷离的血案,孤傲少年陷入精心设计的布局,竟成为千夫所指的最大疑凶。追查线索中邂逅初下庐山的天女派清纯娇俏少女,二人相知相许,一路携手闯荡江湖,在小伙伴们的帮助下,诛奸邪,保家国,护忠良……与此同时,萧王府身份显贵的野心家小王爷也对少女一见倾心,少年身边也出现了另一如花少女,四人情事纠缠间,十几年前的波诡往事与身世之谜渐渐浮出了水面……二人最终能否冲破重重迷雾,战胜诸般波折,成为一对神仙眷侣。
  • 时光悠悠不曾眠

    时光悠悠不曾眠

    白欣曾经以为她是凭借自己的努力,才拥有了一切,结果等她一朝被亲人所害,来到异世,没有斗志的她,只想简单轻松得过好自己的日子,不求闻达富贵,只愿现世安稳。结果有人竟然看不下去,从此不用自己怎么动手动脑,有人指点,轻松成就了一段商业传奇。突然有一天,大家发现她在人们没有察觉的时候竟然获得这么大成就,对她钦佩不已,一个个跑来求教经验。白欣扶了扶自己的平光眼睛,看着这些人渴慕的眼神,突然有些心虚,她该说什么呢,难道说,都是上天的眷顾?躺赢的人生,该怎么解释……
  • 别喊我大侠

    别喊我大侠

    西北荒芜,皇城锦绣,草原征战,孤岛惊魂,一剑惊红尘,一语难罢休。
  • 一世孽缘:道长别跑

    一世孽缘:道长别跑

    她是天真无邪的狐妖,他是秉承正义的道士。一狐一人的问道之行,成就着一世孽缘。‘倘若我不是妖,那该多好!’‘倘若你不是妖,那该多好!’
  • 海明威书信集:1917-1961(套装上下册)

    海明威书信集:1917-1961(套装上下册)

    《海明威书信集(1917—1961)》将呈现一位有史以来最为有趣的书信达人。作为百年来所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最为我国读者所知的一位作家,海明威的公众形象、传奇人生早已通过其作品为人所知,但这批世人陌生的私人书信却让一个崭新的海明威浮现出来。海明威研究专家卡洛斯·贝克从海明威留给世人的卷帙浩繁的海量书信中精选了其从18岁至逝世这40多年间写就的近600封信件,书信中的海明威用作品外的“私人”语言坦诚地向各色人群——家人、朋友、敌手、编辑,以及当时几乎所有的知名作家——揭示了自我,记录了他生活与写作生涯的方方面面,称他为有史以来最为有趣的书信作家也不为过。作品所选的书信不仅记录了作家人生各个转折点,更展现了他的性格与智慧,及其对狩猎、垂钓、饮食等的特殊嗜好。其流露出的幽默与狂野大大超过了他的作品,称得上是一部非常规的作家自传。而其中描画的众多国际性、社会性事件,以及一众名噪一时的艺术家、文学家,更是从侧面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国际风云与艺术影像。这些信不仅成为一般读者的指南和阅读享受,而且为认真研究文学的人提供了考证二十世纪美国文坛巨人之一的生平与成就所需的原始文件。
  • 王爷太无情:王妃患上失心疯

    王爷太无情:王妃患上失心疯

    一包藏红花,否认了她对他付出的一切,她所有的爱。<br/>那日,地牢中,她浑身是血的看着他,冷淡的说:“一命还一命,够了吗?”<br/>他鹰挚的眸子,深邃的看着她被鲜血染红了的裙子,润红的薄唇吐出阴冷的话语。<br/>“东方连夕,你以为这样就够了吗?你害死了本王的一个孩子,如今又害死了本王的另外一个孩子,你以为这就是一命还一命吗?不,你欠本王两条命,即使用你的命来还,都不够。不要妄想自杀,如果你自杀了,本王就将青鸟丢给后院里的那几条藏獒。”<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