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58600000039

第39章 中国、朝鲜与日本

中国与朝鲜

如果说西欧封建制度是以法兰克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东欧封建制度是以拜占庭为中心发展起来的,那么东亚的封建制度则是以中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东亚两个主要国家朝鲜和日本深受中国的影响,尤其是中国的唐朝时期的影响。但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日朝两国各自所走的道路则不尽相同。

在司马迁的著作《史记》中记载,商代最后一个国王纣的兄弟箕子在周武王伐纣后,带着商代的礼仪和制度到了朝鲜半岛北部,被那里的人民推举为国君,并得到周朝的承认而成为其诸侯。史称“箕子朝鲜”。但目前没有得到考古方面的证实。

早在公元前4世纪至前3世纪,朝鲜北部就出现过一个古朝鲜。公元前194年,燕人卫满灭古朝鲜建立卫氏朝鲜。公元前108年,汉武帝灭卫氏朝鲜,在该地区设置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并派太守进行统治,北部朝鲜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3世纪中叶,朝鲜北部的高句丽兴起,4世纪初占领了乐浪郡,北上与中国展开领土之争,南与百济、新罗长期争战不已,形成朝鲜历史上的“三国时代”。三国之时,当高句丽和百济相互争雄时,地处朝鲜半岛东南一隅的新罗乘机与隋唐交好,因此得到较快的发展。当高句丽与百济发现新罗已构成对它们的威胁时,便联合向其发起进攻。新罗积极求助于唐朝,在唐朝的大力支持下,公元676年新罗完成了朝鲜半岛的统一。

此后,新罗建立的封建制度几乎是中国的翻版。

918年,后高句丽弓裔王的部将王建被部将拥立为王,迁都至自己的家乡开城(松岳),改国号为“高丽”。935年高丽灭新罗,936年灭后百济,建立高丽王朝。

1368年明朝取代元朝,明太祖朱元璋要进攻原东北元朝属地,但是高丽国内仍然支持蒙古残余势力,对归顺明朝一直犹疑。

1388年高丽国王派都统使李成桂进攻辽东,李成桂则早已决心归附明朝,于是他从鸭绿江边回兵占领首都开城,发动政变,1392年废黜国王自立,向明朝遣使称臣,遵照朱元璋的旨意,改国号为朝鲜,取“朝日鲜明”之意,定都汉城(今首尔)。此时代被称为“李氏朝鲜”。

1401年,朝鲜太宗开始接受明朝的册封。正式确立与中国保持到近代的属国关系。

1443年,世宗国王创立朝鲜语字母“训民正音”。1469年完成的《经国大典》确立了新的政治制度。李氏朝鲜实行推崇儒学、排斥佛教的政策。

1591年,日本关白(类似于中国的丞相)丰臣秀吉率兵20万侵入朝鲜,一度占领平壤。中国明朝派军援朝,日军被中朝联军击溃,朝鲜将领李舜臣和中国将领邓子龙互相支援,最后都壮烈战死。朝鲜历史上把它称为“壬辰卫国战争”。

1618年明朝和后金作战,朝鲜派军援助明朝,1636年清军攻占朝鲜,国王投降,改向清朝朝贡,成为清朝的册封国。

1863年国王哲宗死后无嗣,由王族李是应之子即位,史称高宗,李是应摄政,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封建势力,对外闭关锁国,放火烧毁进入朝鲜抢劫的美国军舰,并多次击退美国军舰的进攻,击毁三艘美国军舰。

1873年高宗成年亲政,李是应停止摄政,闵妃外戚集团掌权,日本军舰进入汉江口,迫使朝鲜签订不平等的《江华条约》。1882年由于闵妃外戚闵谦镐克扣军饷,因而发生壬午兵变,兵变中起义士兵杀死日本公使馆官员,攻入王宫。闵妃化装成宫女逃走,李是应重新掌政。在闵妃请求下,清朝派吴长庆率3000兵入朝鲜镇压兵变,囚禁李是应,闵妃外戚集团重新掌权。从此日本和清朝均在朝鲜驻军。

朝鲜贵族分化成要求改革的“开化派”和以闵妃为首的“守旧派”,1884年12月4日开化派和日本公使一起策划,依靠日本军队发动政变,杀死守旧派官员,宣布和清政府断绝关系。是为“甲申政变”。袁世凯统率的清军应守旧派要求,于6日开进王宫,击败日军,杀死开化派首领,部分开化派首领逃往日本,守旧派重新掌权。

1894年朝鲜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朝鲜朝廷无力镇压,而向清廷求援。于是,6月6日清朝援军在牙山登陆,而日本军队也以此为借口趁机于7月6日在仁川登陆,并发动壬午事变,占领汉城,强迫朝鲜签订不平等条约。并且组织亲日派政府,镇压了农民起义。

1894年7月,日本进攻驻朝鲜的清军,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1895年4月,清军失败,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同意放弃朝鲜的宗主权,于是日本控制下的朝鲜朝廷宣布终止与清朝的册封关系。同年,日本暗杀了有反日倾向的明成皇后(即闵妃)。

1896年,高宗在俄国支持下称帝登极,成立大韩帝国,从此朝鲜改称为韩国。1904年日俄战争后,俄国战败,朝鲜政权彻底被日本控制。

朝鲜文化

朝鲜文化深受中国影响,其中的核心是儒教。公元初期儒教传入朝鲜半岛,千百年来,儒教的伦理道德思想和生活哲学一直影响着朝鲜,渗透、扎根于朝鲜社会之中,尤其体现在教育、礼仪等方面。到了现代,韩国经济发展迅速,离不开儒教的重要作用。

朝鲜人信仰各种各样的宗教。其中既有朝鲜本土产生的最古老、最原始的宗教,又有外来宗教。其中萨满教和佛教有很多信众。

暧昧的日本人

日本是中国的近邻,古代日本大量吸收中国先进文化,加速其发展,并使两国的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日本并没有汉化,而是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日本文化。正因为如此,中国人对日本人既熟悉又陌生。菊花和刀都是日本人的象征。日本人既妄自尊大又礼仪超群,既蛮横又文雅,既尚武又爱美,既好斗又和善,既刻板又富有适应性,既顺从又不甘任人摆布,既勇敢又胆怯,既保守又善于接受新事物,而且这一切相互矛盾的气质还都以最极端的形式表现出来。

日本史一般分为三段:古代史从原始社会到明治维新,近代史从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现代史则从二次大战后开始。

日本是一个岛国,由本州、九州、四国、北海道及几百个小岛组成。最早居住在日本的有熊袭人和虾夷人,一般认为日本人的祖先大约在几万年以前从亚洲北部大陆和东南亚来到日本各岛后融合形成,他们创造了旧石器文化。

《汉书地理志》记载有“倭人”;《三国志·魏志·倭人传》则记载了2世纪至3世纪日本的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统治20余部落7万余户,已使用铁器。邪马台国地点,过去一说在九州,一说在本州,近年在九州发现东汉铜镜残片,说明在九州的可能性较大。

3世纪中叶,在本州中部兴起另一个国家大和。象征大和国统治者权威的遗迹是古坟,这些天皇和皇族的坟墓今天还留在奈良一带,坟高达七八米,时间为3世纪至7世纪,日本人称这一时期为古坟文化。5世纪大和国统一日本列岛。

5世纪、6世纪以来,由于铁农具广泛使用,生产力提高,大家族可脱离氏族集团自立,使旧的氏族色彩浓厚的部民制不合时宜,同时也使皇室与贵族之间争夺部民和土地的斗争越来越尖锐,加之日本皇室和一些曾到过中国的留学生,倾慕中国隋唐制度,决心进行改革,以建立中央集权,遂与旧贵族展开了激烈斗争。

7世纪初先有圣德太子改革,后又派遣隋使和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典章制度。607年日本致中国的国书口气很大:“东天皇敬白西皇帝”。此为大化改新之先声。645年中大兄皇子联合大贵族中臣镰足等发动宫廷政变,消灭专权的苏我氏,拥立孝德天皇,自己以太子身份摄政,646年(大化元年)颁布改新诏书,史称“大化改新”。

改新的主要内容有:废私有领地、部民制为公地公民制;班田收授法,班给公民口分田,六年一班,受田者负担租庸调;废除官吏氏姓贵族世袭制,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实行府兵制(征兵制)。

大化改新使日本成为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天皇制从此确立。

平安时期(794—1192年),是日本社会由律令政治向武家政治的转型时期。日本社会政治发展的特点有二:一是天皇始终存在,所谓天皇是神,“万古一系”;二是武家政治,而武家政治的发端乃是武士的兴起。

武士兴起与庄园制度发展有关。随着班田制的荒废,中央集权制的律令制国家瓦解,中央对地方丧失控制能力,地方豪强的独立性日益增强。地方豪强和大庄园主为保护和扩张领地,便把自己的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建立亦兵亦农的私人军队,这种以血缘关系和主从关系相结合的军事集团,其成员称为武士。随着武士势力的增长,不但地方豪强难以控制都转而依赖于他们,连朝廷内部相互斗争的政治势力也依靠其夺取政权,武士地位日益重要。到11世纪时,形成关东源氏和关西平氏两大军事集团。1185年源氏打败平氏,取得中央政权。1192年源赖朝在镰仓建立幕府。幕府首脑称为征夷大将军,但幕府实际上是中央政权,天皇被架空。幕府政治是武家政治的体现,它一直存在到1868年明治维新前,其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日本军部,仍有武家政治的色彩。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班田制及中央集权的崩溃,说明自中国移植过来的先进制度,在一些方面并不能与日本的实际情况完全适应,幕府体制的建立,是日本社会发展独特性的反映。

15世纪至16世纪,日本进入战国时代,地方领主豢养武士,成为控制一方的大名,著名的有甲斐的武田信玄、三河的德川家康、尾张的织田信长、中国的毛利元就等。他们在领国内把地方领主组织为自己的家臣团,积极发展工商业,积蓄经济力量,颁布法令,直接统治农民,形成割据势力,而幕府的控制范围仅限于近畿一带。在角逐中,织田信长的力量逐渐超过其他战国大名,1568年进入京都,1573年灭亡室町幕府,日本走上统一的道路。

织田信长死后,部将丰臣秀吉继承其事业,在1590年完成统一日本大业。但丰臣秀吉并未开设幕府,1585年被天皇任命为关白,次年兼任太政大臣,利用朝廷权威巩固自己的权利。1598年丰臣秀吉病死,德川家康推翻丰臣政权,重建幕府政治。

日本,总是若即若离

日本善于主动吸收外国先进文明。大化改新后的奈良时期,是日本学习中国唐代文化的高峰,中国的典章制度、文学诗歌、儒家思想、佛教、道教、建筑、医学对日本有很大影响,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用汉字偏旁创造日本民族文字——片假名,空海用汉字行书体创造日本行书假名——平假名。

但是,与越南、朝鲜比起来,日本最不受中国巨人的支配。这和日本的岛国性质有关。日本诸岛与不列颠群岛近似,但距离大陆更远些。日本人在被美国人打败之前,仅于13世纪受到外族侵略的严重威胁。因此,可以说日本人离大陆非常近,足以从伟大的中国文明中得到益处;但又可以说非常远,可以随意选择和拒绝。事实上,日本人对从国外引进的东西都异常敏感和警惕。它独立地发展起一个主要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化。

同类推荐
  • 大谋士

    大谋士

    三国!那个金戈铁马的时代,那是武将和谋士的天下。三国的时期的谋士,有人可以用智谋夺取一座城池,有人可以用智谋夺取天下。而意外穿越到三国,成为荀家子弟的荀颜,将如何用他的智谋,掀起整个时代的波浪。
  • 扶大汉之将倾

    扶大汉之将倾

    幼年刘备,偶得未来记忆碎片,一步步改变,匡扶汉室。
  • 永宁盛世

    永宁盛世

    医科大学大三学生孟羽帆穿越虫洞来到了中国古代的平行时空大康朝,可惜的是正值大康朝末世,群雄并起,军阀割据,且看孟羽帆如何一步一步从穿越后的迷惘中走出来,经略泉州、收复流求、入主中原、天下一统,开永宁盛世,使万国来朝。沙场喋血、美人柔情,圆我炎黄子孙复兴之梦,创我华夏民族万世辉煌……
  • 乱世英豪之逐鹿中原

    乱世英豪之逐鹿中原

    一群现代人,一次意外,把他们带入东汉末年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看他们,如何在乱世中生存?如何让现代科技在古代绽放异彩?乱世英豪即将逐鹿中原......
  • 三国悍将

    三国悍将

    穿越三国,竟然成了强盗,而且还面临三国第一猛将吕布的进攻!这可咋办?生存,崛起,争霸!韩阳毅然决定,无耻的背叛强盗团伙,投靠吕布,走出枭雄之路的第一步!
热门推荐
  • 关于幸运的格言(经典格言)

    关于幸运的格言(经典格言)

    名人名言是古今中外仁人志士的精辟妙语!名人名言,集丰富的内涵、深刻的哲理、简练的语言于一身。读名人名言,如同和名人名家做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就好像聆听圣贤智慧的谆谆教导。《关于幸运的格言》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理解了幸运是什么,幸运不是上天给的,而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本书以名人的口说出了关于幸运的真谛,道出了幸与不幸有时只是由于自己某一瞬间的决定造成的。
  • 传承之脉

    传承之脉

    自古相传,龙脉乃国之命脉,国之精髓,若龙脉损则国损,龙脉亡则国亡。上古时期龙脉曾横遭一劫,惨遭破坏,几近灭亡,幸得一老者相助挽回半数……
  • 醒掌天下大权

    醒掌天下大权

    道在人世间,道在红尘中。三百六十行,合成十八条长生路径。以“历练法”为核心,以职业积累达成升迁,可得大道之力反馈。从而掌控伟力,得到寿命。少年睁眼,计定百年,誓要成为苍天之下最有权势的男人。(致敬爱潜水的乌贼巨,致敬《诡秘之主》)
  • 你是我一直等待的欢喜

    你是我一直等待的欢喜

    别慌,生活就是这样,平平淡淡,却不乏令人过下去的欲望。
  • 快穿世界系统06

    快穿世界系统06

    慕雪九因一场车祸死亡,另外绑定系统06,穿梭于世界攻略男主,1v1
  • 星际修仙之双子文明崛起

    星际修仙之双子文明崛起

    在浩瀚的宇宙星空之中,拥有无数的文明,可是由于自身寿命的限制,他们永远也只能在自己的星系内活动,望着那无尽的星海,只能望洋兴叹。可宇宙总是会给人留下一线生机,只要抓住就能成为星际文明。修仙文明追求自身强大求长生,这让他们拥有很长的寿命,科技文明探索外物的本质求真理,这让他们拥有先进的科技。科技文明与修仙文明的结合,是否能够成长为强大的星际文明呢?让我们来本文中来寻找答案。
  • 重生逆袭人生

    重生逆袭人生

    林清玄重生了,没有金手指,没有空间系统,看她如何用一双普通的双手带领家人走上幸福安康的康庄大道!
  • 愿再入君怀

    愿再入君怀

    “什么东西??!”某女表示,人生中有一次穿越还不够吗?又来一次?这真的是够够的了。吸取上一次穿越惨死的经验,这一次绝对要暴打渣男虐打女配!结果现实:??!这怎么跟想象的不一样???
  • 十月怀胎知识大百科

    十月怀胎知识大百科

    本书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对目前大多数夫妻关心的孕前准备以及孕产期的诸多问题都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同时,还对新生儿喂养。产妇的身体保健和体形恢复等读者关心的内容进行了介绍,语言通俗易懂,指导性强,是年轻夫妻幸福孕育的理想参考指南。
  • 界王令

    界王令

    得界王令者,控异界苍生!然而此物竟落入一个穿越来的现代小子之手!徐江云刚刚穿越,便面临生死大难!隐世门派的追杀,高手异兽的觊觎,无一不让他脚踏鬼门关!在一次次为了生存的搏杀中,界王令的秘密逐渐被揭开!操控苍生的少年,开始朝幕后最恐怖的强敌吹响了反攻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