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43400000034

第34章 回报故里——从远走他乡到发展内地(2)

同仁堂科技原拟2000年6月在创业板上市,因市况差而押后。其后,证监会明文规定,不允许A股公司分拆上创业板。当时业内人士认为,同仁堂和记的成立很可能是担心上市受阻,双方另谋的出路。同仁堂科技因获准在证监会下文之前于当年10月31日顺利登陆香港创业板,成为首家由A股分拆而来的创业板公司。

2002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为同仁堂制定了10年发展战略,计划利用3~5年时间建立并完善国内、国际销售网络,国内建500家连锁药店,海外建100家连锁药店,实现销售50亿元,初步形成跨国公司的框架;利用5~10年时间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实现销售总额200亿元,使同仁堂中医药集团成为国际传统医药的知名企业。而李嘉诚迈入“大宅门”同仁堂,就成为一个极其自然的选择。一个是创建于清朝康熙年间闻名遐迩的中药老字号,一个是财大气粗的香港首富,这桩“门当户对”的医药“联姻”自然成为2004年中国医药行业整个重组并购事件中的一大亮点,让业内人士尤其是中医药界人士无不为之感到精神振奋。

2002年10月30日,同仁堂科技再次与和黄属下的和黄中国签订意向,成立北京同仁堂和黄中药公司,主要从事中药的种植加工以及销售,投资金额约1800万美元。

同仁堂集团的产权结构为国有独资。50岁出头的殷顺海身兼同仁堂集团、同仁堂A和同仁堂科技三家公司的董事长。他在2003年年初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宣称,2003年将是“以集团化为目标,现代化为标志,产权多元化为保证”的重要一年。

当时,殷顺海表示,目前同仁堂等老字号企业的股权还没有实现真正的多元化,“一股独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活力,这种状况急需改变。

2003年2月15日,同仁堂A和同仁堂科技突然进行了一次高层人事变动,同仁堂A总经理毕界平与在香港担任同仁堂科技总经理3年之久的匡桂申互换,此次人事变动比原定的换届选举提前了半年。

外界虽然对此次高层人事调动的原因有着种种猜测,但据接近消息源的人士透露,此事实际上与同仁堂跟和黄的合资计划有关系。

2003年11月25日,同仁堂集团旗下子公司“同仁堂国际”及其合资公司北京同仁堂泉昌有限公司正式在香港成立。当天,同仁堂集团副总丁永玲表示:“同仁堂将继续积极寻求实力雄厚的战略伙伴,采取更灵活的合资方式和经营模式,实施多元化的经营战略,使同仁堂的业务更加国际化。”丁永玲说这番话不久,业内就传出“百年老店同仁堂将与香港首富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成立合资公司”的消息。

同仁堂集团宣传部部长金永年说:“一旦签约成功,就意味着同仁堂迈出了海外发展战略的步伐。”

据报道,百年老店同仁堂将与香港首富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成立合资公司,合资双方各占50%股权。出资方案有两种:其一是同仁堂集团以手中的A股上市公司同仁堂(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600085)69.98%的股权,共计2.32亿股投入,李嘉诚按照1:1.5的比例现金出资;其二是同仁堂集团以集团内非上市资产中的赢利资产投入,可能是所有的药厂,也可能是所有的药店,这部分资产与第一种方案中的资产价值大致相同,不够部分可能会以进出口贸易权等作填补,而李嘉诚的出资比例方式不变。

截至2003年第三季度,同仁堂A的每股净资产为4.84元。照此估算,李嘉诚入股的价格约为每股7.26元,即总共将拿出约16.84亿元的现金入股。当时,同仁堂A的股价在20元上下徘徊。

同仁堂的一位负责人表示,这是同仁堂近几年“收到”的最大一笔投资。这笔资金的到来,无疑将给同仁堂注入新鲜的血液,成为同仁堂事业发展的强劲助推器。

李嘉诚的和黄与同仁堂联姻后,他就开始准备实施“中药国际梦”了。

按照同仁堂国际董事副总经理丁永玲的说法,同仁堂的目标就是“凡是有华人的地方,都会有同仁堂”。

“国际天然药物市场的第一品牌”是殷顺海为同仁堂的发展提出的终极目标。

当时,同仁堂已经在马来西亚、印尼、澳大利亚、英国、泰国、澳门、加拿大、美国等地开办了合资公司和连锁药店。在向海外市场迈进的过程中,同仁堂利用“金字招牌”的优势,以品牌作为无形资产入股。在同仁堂与英国和香港的合作中,同仁堂仅以品牌参股就占了25%的股份。而在国内国际开办的这些药店均挂在同仁堂集团名下。

同仁堂科技分拆上市之初,按照同仁堂集团的布局,同仁堂A的产品主要面对国内市场;同仁堂科技的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同仁堂科技品种储备里,二次开发以后的产品拆给同仁堂和记(香港)药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发、销售,而生产则由同仁堂科技负责。

不过,虽然定位为国际市场,但是同仁堂科技的产品主要还是销往内地,外销能力远远低于内销。同仁堂科技的药品在2003年前三个季度的销售情况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当时中国区域内销售了6.76亿港元,在海外仅仅销售了2900万港元。

但是,作为有300年历史的同仁堂集团,如今拥有总资产28.8亿元,每年生产中成药1万多吨。到目前为止,同仁堂已取得生产批准文号的中成药品种近千个,常年生产的品种四百多个,并能生产24个剂型产品。它还同时经营各种中药材、中药饮片3000余种。拥有药用动物养殖厂,每年向生产企业提供纯种乌鸡和优质鹿茸。在同仁堂的产品中,安宫牛黄龙、牛黄清心丸、乌鸡白凤丸、大活络丹、国公酒占据着同类市场的大半个江山,每年在国内市场的销售额高达上亿元。

新公司成立后,将全面介入同仁堂的所有实体项目,从药品制造、药材生产直到在国内外开设零售药店,只要项目有良好前景,投资公司都将给予积极的支持。

同仁堂的目标是在6年内,把目前在国内的三百多家零售药店扩展至900家;5年内,把目前的十多家海外零售药店增加到100家,使同仁堂成为国际知名中医药企业,并把国内发展成熟的中医药推向国际医药市场。这与李嘉诚打造香港“国际中医药中心”的初衷不谋而合。同仁堂与李嘉诚的和记黄埔的结合,无疑实现了内地与香港中医药的优势互补。同仁堂也将凭借自身在产品、技术及人才等方面的资源,背靠李嘉诚这棵有着丰富的国际市场销售经验及雄厚实力的大树,加快向海外扩张的步伐,以香港为跳板,引领中国的中医药走向国际舞台。

在与同仁堂合作之前,李嘉诚与上海市药材公司的合作,同样也是李嘉诚投资内地中药业的另一大手笔。

2001年8月,和黄出资50%与上海市药材公司旗下上海中药一厂合资成立上海和黄药业。注册资本达8800万元,上海药材与和黄各占50%的权益,总投资达2.2亿元,公司依托香港中药港,力争在3~5年内实现出口量翻两番的目标,令出口金额达到6亿元。

另外在2002年3月,和黄与广州美晨合组“广州和黄健宝”,和黄拥有80%的股权,这家新公司的投资达到2.45亿元。

至此,李嘉诚基本完成了在内地最发达地区的布局:华北由“同仁堂和记”把守,华东有“上海和黄”冲锋,而华南呢?则需要另一个“和记”撑腰——白云山中药厂的出现便如此顺理成章。

“北有同仁堂,南有白云山”是国内6000多家中药企业的共识。白云山在国内中药界的地位可见一斑。而李嘉诚旗下的和黄公司也系世界500强企业。2004年8月,总市值达5620亿港币,实力相当雄厚,而在医药行业,已先后与同仁堂、上海药材公司合作。

和黄与广州白云山合资成立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投资3.45亿元,注册资本为2亿元。其中,和黄药业以价值1亿元人民币的港币或美元出资,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属全资分厂白云山的净资产中的1亿元出资,各占合资公司50%的股份。与“同仁堂科技”和“香港京泰”成立合资公司——“同仁堂和记(香港)药业发展”,在香港生产和研究中药,总投资高达2亿港元。

随着国际上对中国传统中草药的认识不断深入,欧盟等已承认中药的药品身份,这些都为中药进军国际市场提供了便利条件,对那些致力于进军海外,并积极付诸行动的国内中药企业来说,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对于内地中医药企业来说,“借船出海”已成为国内中药企业进军海外的最佳选择。但是国际市场对中药的检验设置了高额资金的门槛。由于国内药企面临GMP“门槛”,一般情况下,通过GMP要3000万元左右,很多中药企业耗费了大量资金,而对新药研发等投入不足,资金成了出海的最大难题。中药走向世界,还要有完善的分销渠道。除此之外,中药在国际化的过程中,除了提升科技含量外,还要改变其在海外作坊式生产的“老印象”。而国内中药企业与李嘉诚联手,刚好可以弥补这一点不足。原因很简单,以和黄给人的印象来看,没有人相信它会是作坊式生产。除此之外,还有资金实力。数年前,中国某种中成药差一点就通过美国FDA(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认证,名正言顺地进入国际市场,但最后却因资金不足退出了临床试验。中药界事后反省,要让一种中成药通过美国FDA认证,至少需要10亿元人民币,而中国中药企业似乎没有一家能具备这种实力。和黄在经济实力上恰好可以弥补这个不足。与在资金实力、销售渠道、产品提升等方面有优势的和黄牵手,无疑给想走出国门的中医药业装上了“发动机”,有望加快这一进程。

香港作为沟通海外与内地的桥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香港背靠内地,在中医药的人才、原料来源、生产加工以及科研成果等方面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加之香港的高度国际化和与国际市场的广泛联系,许多华资企业对发展中医药产业有极大兴趣,从而在中医药推广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在中药走向国际的道路上,欧美是最主要的目标市场,也是最难攻坚的市场。而在这两个市场中,欧洲又是中药进入美国的桥梁。李嘉诚在英国的中药销售终端布点已经初见规模。早在2001年下半年,和黄就开始在欧洲建立零售药店“和黄药业大药房”,在短短两年半时间里,和黄药业大药房就收购和开设了1000多家连锁店,其中在英国就有700家,兼营西药。与此同时,和黄又于2000年在伦敦单独推出中药店,单看其名就颇有绿色意义——“森(SEN)”。

从行业的角度,目前医药行业属朝阳行业,但缺乏强有力的企业集团对中小企业进行整合。从国际中医药市场的现状看,国际上中草药市场的年销售额约300亿美元,并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中药特别是中成药利润很高,1998年中国中成药产值占国内中西药总产值的19.8%,利润却占到了中西药总利润的41%。李嘉诚对国际中药市场期盼已久,此次与内地中药企业的结合,有人预测这很可能成为中药产业领域最成功的商业联姻。尽管如此,和黄在中药业的投资非常谨慎。相比其他产业的投资,投资规模非常小,几乎没有超过“千万元”的级别。这也体现了李嘉诚谨慎投资的风格。

有业界人士在听说李嘉诚携手白云山中药厂时,曾感叹地说,“‘中药国际化’的梦将因和黄的实力而变得‘一切皆有可能’”。

再投资进军生化

对于一个成功的商人来说,对新的产业进行前瞻性、战略性的投资,是抢占市场、获取利益的基本功之一,这恰恰是李嘉诚最拿手的功夫之一。李嘉诚的事业越做越大,所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进入21世纪之后,他又把投资的眼光瞄向了生物产业。李嘉诚表示,生化科技将是集团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也是他投资的另一只篮子。显然,长江生命科技集团在长实未来的发展战略中,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李嘉诚点石成金的超人本领,经历过无数次验证,已被欧美基金和香港投资者视为亚洲版的巴菲特。

2002年5月12日,长江实业宣布,已于5月10日向香港联交所正式申请分拆旗下生化科技业务——长江生命科技集团(以下简称长科),于创业板独立上市。

Tom com与此次长科的分拆上市,遵循的却是另外一种资本轨迹,在新兴产业备受憧憬时,先把李嘉诚概念和高科技概念高价“卖”一回,通过高估值发行新股和上市,坐拥强大的资金实力,占领产业的制高点,再从容规划,大手笔地投入好的项目,或是选择合适的对象进行收购。

长科主要从事生化科技产品的研发、商业化、推销及销售业务。

长实称,长科的业务针对“提升人类健康及环境的可持续性两个层面”,通过一项“细胞甄选、激活及驯化技术”(CSA2)开发不同的产品,范围包括生态农业、环境治理、医疗、保健及护肤5个类别。

按长科总裁甘庆林的透露,预计这5个类别的市场价值达2000亿美元。

长实已投入长科的金额达4.2亿港元,长科已注册专利的项目达40个。

同类推荐
  • 至暗时刻:力挽狂澜的丘吉尔

    至暗时刻:力挽狂澜的丘吉尔

    2018年世界影坛口碑之作《至暗时刻》历史传记原著,奥斯卡最佳影片《波西米亚狂想曲》金牌编剧安东尼·麦卡滕唯一出版成书的作品。一九四〇年五月十日,在战场和政坛上均“不靠谱”的温斯顿·丘吉尔意外升为首相。时希特勒大军横扫欧洲大陆,英国远征军危在旦夕,英伦之岛或将须臾遭受入侵。丘吉尔相位未稳,其组建的战时内阁矛盾重重,主张与纳粹媾和的声音不绝于耳;丘吉尔本人似也有了动摇,陷入深忧与自疑——是要不计代价主张和平抑或不惜代价赢得胜利?这是历史上的至暗时刻,也是丘吉尔自己的至暗时刻。在《至暗时刻:力挽狂澜的丘吉尔》中,作者安东尼·麦卡滕把丘吉尔复原为一个不完美的、有血有肉的人,聚焦丘吉尔和他的战时内阁,展现他在危急时刻的领袖品质,讲述了1940年5月7日挪威辩论至1940年6月4日敦刻尔克撤退完成的一段激荡历史。
  • 新编历史小丛书:杜甫

    新编历史小丛书: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翦老撰写的《杜甫研究》详细梳理了有关史料,不仅讲述杜甫生平,还对杜甫的写作及思想变化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既有历史学家扎实缜密的治学,又有文学家的文笔。
  • 温州女老板

    温州女老板

    22个人物,22种人生,22段故事,22种精彩。北大教授郑学益、著名企业家南存辉辉、温籍女歌手白雪、知名用家吴玄等倾情推荐……
  • 在彭德怀身边的日子

    在彭德怀身边的日子

    本书包括:在彭总身边:警卫参谋的回忆(1950-1966)、最后的年月(1967-1974)等内容。
  • 千古一战神:韩信

    千古一战神:韩信

    《千古一战神韩信》毫无疑问是值得仔细阅读的佳作。本书通过精 悍的叙述、有力的点评、生动的语言,诠释了秦亡汉兴的真实历史画卷, 展现了一代战神韩信神机妙算、英明果敢、儿女情长的一生,如同璀璨的 繁星从历史的天空划过,留给世人以无限的仰慕与尊敬。
热门推荐
  • 嗯!彬

    嗯!彬

    本作品写了ikon成员金振焕的妹妹金沛菡和金韩彬的故事大家要多多支持我哦
  • 曾这样活过

    曾这样活过

    柒柒是个平凡的南方姑娘,她平凡的生活没有惊涛骇浪,没有大起大落。她积极向上的生活,感恩一路陪伴的朋友。生活总是充满惊喜和惊吓,在一次次的意外中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世界……
  • 从凤凰开始进化

    从凤凰开始进化

    万界之首,神界,凤凰神州,天降异象,地球少年意外魂穿,穿越成凤凰神族天才少年,获得神兽系统扫六合御八方
  • 竹马追妻攻略

    竹马追妻攻略

    三年前,她向顾炎提出分手,带着腹中萌萌的小包子跑路......三年后的今天,他已经成为拥有亿万身价的珠宝设计师,而她却只是一名小小的律师,再次看到他,她只想要摆脱,他却执着追寻。当误会解除,顾公子邪魅一笑,欺身而下“晴晴,再跑我让你三天下不了床””唔!!”…………………顾来深情觅纯真,晴日厚意不离分。我欲执着为何故?爱情如火浅入深。
  • 世界散文经典·西方卷9

    世界散文经典·西方卷9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要著所在。本选集将我国现代散文定于“五四”现代文学的兴起,“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上与西方的启蒙主义运动相当。回顾近一个世纪来我国散文的发展,大体上也与西方文学三、四百年间各种流派兴衰更迭的历史相当,确切些说,西方现代文学三、四百年间的历史发展被我们浓缩在一个世纪里有选择地加以介绍、传播和完成了。西方现代散文的前两大篇章,相当于“五四”至三十年代我国现代散文发展繁荣的个高潮期;台湾地区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散文创作可视为我国现代散文的第二个繁盛期,而八十年代后半叶开始,无论大陆还是台湾,在散文接受本世纪人类文化成果方面,海峡彼岸和此岸都已经或正在与世界同步。我国现代散文近二个世纪高高低低、坎坷不平的历程表明,把外来文化和文明成果作为发展我们民族文化的一种撞击,触媒可发酵的机制,几乎是一个必要的前提。鲁迅讲,“五四”时期的散文就在新兴的诗歌和小说之上;周作人讲,“五四”现代散文的来源有两个,一是明清小品的传统,一是英国小品的传播,是两者融合的产物。世界散文经典包括东方卷和西方卷。
  • 巫师世界的大领主

    巫师世界的大领主

    关于那位举世闻名的猎魔人,我可以说很多。古语里他被称为“葛温布雷德”,拿我们现代人的话来说,叫“白狼”。这是剑与魔法的异世界小说。当作巫师1、2、3同人看也行。另外,吹爆波兰蠢驴。
  • 雷玄之怒

    雷玄之怒

    万焰世界,以武为尊;雷玄化身为龙,为复仇;雷玄之怒,伏尸百万。
  • tfboys遇上她们

    tfboys遇上她们

    三个朝气蓬勃的小正太,遇到了终身难忘的爱人。三个女孩更因为他们而此生无憾。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回到明末当少爷

    回到明末当少爷

    路远穿越成了扬州府最有钱的富家少爷,本以为悠闲快乐的日子已经来临,没想到这里是明末,崇祯年间,乱世将至,他只有十七年时间好混了。没办法,他只好一边享受悠闲的生活,一边靠着万贯家财,改变这乱世的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