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火星看孟买
【标签】美国式 费边主义 新企业 内在逻辑 改革
标签问题在这本书中开始体现:标签的作用是要搜索到这本书,那么,关键词必须是主题词,比如印度企业、新兴企业 危机等。
印度正成长为一个超级大国,民众拥有选举权、社会充满活力、商业蓬勃发展大步登上世界舞台。与中国的权威资本主义不同,印度的体系为放任主义者所欣赏。有人从中看到了美国式随心所欲原则的影子,只不过是在食物更辣、道路更差的印度。在印度的资本主义欣欣向荣的现象下,它正编写独有的规则,甚至不乏最好的规则。
无可否认,一些印度公司延续了美国式的神话。科技公司Infosys经过一代人的努力从新企业一跃成为由法人股东持有、经大多数西方标准--股票价格--衡量后的国际蓝筹股。但这仅仅是个特例。当一个来自火星的投资家驾到孟买铺满财富的街道时,可能会以为到了圣保罗、首尔和上海综合版的硅谷。
在西方国家,远超过半成的股票交易利益源自机构投资人控股的公司;在印度,这一比例只有八分之一。相反,资本主义偏向了国家和商行一方(通常,综合性大企业是家族性质或家族信托掌控)。心高气傲、衰弱无能、时而贪赃枉法的政府仍然占有重要地位。与中国类似,国有企业分享了40%的股票市场利润、主导了能源和金融产业。大量其他公有制经济成份经常为经济发展制造瓶颈,其中不乏落后垂死的公司产业。这些就是噩梦般的费边主义在印度的残余。
1991年的解放潮后,新企业在印度如雨后春笋般生长。随后,由于被庞大的人力资源和消费群体吸引,外资企业涌入日用消费品和汽车制造等行业。从1995年到2003年,印度本土的新企业在如电信、空中旅行、技术和医疗保健等朝阳产业上获取了大量财富。
这项变革也冲击了传统商行。许多缺乏竞争力的公司逐渐衰退,但是很多又以更加专业化的面貌回归市场。其中的商业明星,如20世纪90年代诞生的移动电话公司巴蒂电信,甚至历史更久远的企业集团印度瑞莱斯实业公司、埃迪亚贝拉集团和塔塔父子公司仍然在印度人心中占据重要位置。它们的产品极其丰富,囊括了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继承家族企业的老板们像电影明星一样出名。尽管在国际标准中属于中型企业,它们通过海外收购,例如韩国诺贝利斯铝业和钢铁集团康利斯集团,也引起了其他国家的注意。较低等级的企业,像马辛德拉,也正不断国际化。印度的企业模式既受到当前美国或欧洲公司理念的影响,也融合了韩国财阀、日本企业集团和巴西大亨式的企业模式。
或许,印度正处于西方发展史的初级阶段。早在1900年,美国的工业由John Pierpont Morgan 和 John D. Rockefeller 这样的巨头控。现在,由于向局外企业筹集资本的需求、反垄断的不断加强和后继无人等原因,这些商业帝国解体并由基金经理负责。微软和苹果就是生动的例子。
就算这样,按照上述标准,印度企业在制度资本主义盛行前尚有几十年的时间。对广泛开拓和集中所有权的做法,它们还可吹嘘一阵。在20世纪90年代的骚动之后,家族企业的股份活动已保持了10年的稳定。少数由分散的股东所有的公司也常常背弃MBA课程的教义,抱团组成综合性集团。在1995-2003年朝阳时代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企业家正不断使集团经营多样化,并培养后代成为接班人。尽管规模最大的塔塔父子集团在其第五代无后掌门人2012年退休后将跳出家族企业的性质,它也不急于分解。
这显示,实际上,印度人最喜爱的公司模式是有内在逻辑的。尤其是在印度政府势力较弱的情况下,扩大商业规模有一定的道理。基础设施极差,企业常常自己修建。法庭运行缓慢,有时难免腐败,因此合同效力难以保障,银行和商人们倾向于同了解和信任的公司保持合作关系。现有企业可通过已有资源扩展版图,这常常是以牺牲新企业为代价的。2003年以来,很少有新企业打入这个大圈子,而那些成功进入的公司通常精于政治游戏。
这些似乎都可能引发一场灾难。在韩国和日本,所有权集中和拓展广泛的企业最终都变得运行缓慢。到目前为止,印度企业有不同的表现:其大型企业保持着激烈的竞争和创新。它们的资本收益既不可怜也不粗暴,大部分企业准备将数以亿计的美元投入印度急需的风险金融项目中。
值得警惕的是,随着时间推移,如不经过新一轮的改革,发展将会僵化。大多数印度企业面临衰弱的国情依然兴旺发达,需要确认的是,后者不能成为前者的缘由。目前已有两个令人担忧的迹象:一是新企业进入原有秩序的速度减慢,二是地方性腐败。两者都打破了民众希望印度成为充满机遇之地的愿望。当前反贪污的激愤热浪直指政治家,但印度寡头政治的执政者们也常常牵涉其中,他们或许是下一个应受惩罚的人。
政府的软弱无能和对邓小平、撒切尔夫人式人物的需求几乎毋庸置疑。这样的改革家是否将很快到来--建设更好的基础设施、保证更快捷的正义和开展更好的治理--并不明朗。但是企业仍可以尽自己的一份力,严于律己、积极支持改革并提高自身管理能力。而这些往往难以清晰的界定。印度企业完全值得为自己骄傲。但现在该摸着石头过河了。
迷雾中的印度经济
【标签】政府 孟买 金融市场 政局 标签再补一下
德里的雾霾现在已经严重到了可以渗透进室内的地步。在一所政府办公大楼长长的走廊里,烟雾缭绕。但是其中办公的一名政府官员立场坚定:尽管投资者们对此议论纷纷,企业家们也对政府无力强烈予以抨击,但印度奇迹没有完结。他嘲笑后者道,一年前他们还在达沃斯到处宣称印度经济的增长高枕无忧,他说,现在随着经济增长率从最高的10%滑落到上个季度的6.9%,他们已经在呼吁政府采取行动了。
在印度的金融中心孟买,看空者们担心GDP的增长会随着信心的丧失和投资的下降滑落到6%以下。这部分反映了全球经济所处的困境,也部分因为一系列贪污渎职指控让整个政府机构乱作一团。同时由于数年来没有进行重大的改革;很难想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这就是印度政局的可悲之处。情况在去年底达到最糟,执政党仅仅是出于反对党和执政联盟伙伴的抗议就180度大转弯,宣布将允许外国超市进入本国。紧接着,一项反腐败的关键法案又被议会否决。
政府对此并非毫无察觉--在新年致辞中总理曼莫罕·辛格承认:“关于印度正坚定不移地处于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的结论是错误的。”但德里的官员们没有金融市场那么悲观,原因有三。首先,他们认为增长放缓已达到底部。通胀已现下降拐点,这有助于央行转变实施已久的一系列加息政策。近期卢比的贬值是一种健康的调整,没有理由恐慌,他们说。与此同时欧元区正步履蹒跚地采取联合行动,美国经济也出现了复苏的迹象。据估计,到2012年3月截止财政年度,(印度的)经济增长率大约为7%--这已经相当不错--并将由此反弹。
其次,支持印度繁荣的长期因素仍然完好。“没有什么理由改变这一看法。”官员说。银行存款会继续增长--这部分得益于劳动力人口的大量增加--这将支持投资的增长。即使资本支出会有所下降,也将维持在GDP的30%以上--一个“相当不错的水平”,另一名政府官员评价道,这样该国的增长会更有潜力。政府的“十二五”规划将很快出炉,规划起初打算把2012-2017年度的增长率预估为9%。现在可能降到8.5%,官方称,但不会更低。
最后一个理由是政局并没有看起来的那样糟。该官员说,悲观者认为“我们是在浪费光阴,坐失良机。”但是在北方邦二月的重大选举之后,这个人口最多的邦的政客们就不必再为选举故作声势,甚至有可能合作地通过一些争议较小的改革法案,例如一个新的国家增值税法案。新税法一方面简化了各种流程,一方面有利于削减财政赤字。即便议会仍处僵局,也有许多局部性的改革措施不需要通过立法就可进行。政府将更加努力地消除阻碍电力工业发展的瓶颈,如纠缠于大项目上的诸种繁文缛节等。
其实政府想说的是,“冷静--相信我们,交给我们解决就可以了。”问题是它这么说已经有一年了,企业家和投资者们似乎已失去了信心。各公司都在缩减投资,按美元计算,股市去年也是世界范围内表现最差的市场之一。或许市场太敏感了,但印度不敢奢望可以消除各企业和投资者们的疑虑。包括各邦的以及资产负债表外项目在内的财政赤字已经连续四年高居在GDP的9%-10%之间。经常账户赤字也在逼近GDP的4%,官方承认,这已大大超出该国传统的“舒适区间”。印度需要赢得国内外投资者的信心。除非改革开始进行,否则这些赤字的财政风险将演变成一个大问题--这样,印度的经济奇迹将进一步坠入德里的雾霾中。
被“蛀蚀”的农村福利
【标签】农村 腐败 浪费 福利项目 缺陷
贾伊拉姆·拉梅什(Jairam Ramesh)掌管印度最大的政府民事部门并负责农村发展项目,却对印度政府最重要的福利计划百般指责,这好像一场危险的政治游戏。今年2011年6月获得内阁职位的拉梅什于上周引发了一场争论,原因在于一个公共项目收效甚微并出现腐败,该公共项目旨在为想要工作却没有技能的农村劳动力保证每年一百天有偿劳动的机会。
令人难过的是,拉梅什所指出的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这一印度最大的福利项目于2006年启动,每年耗资80亿美元,占总公共支出的3%。官员称,去年有逾五千万家庭受益于该项目。支持者称该项目提高了农村工资--平均每个工人每天挣得120卢比(2.4美元)--这本应该意味着贫困现象在减少。但是在许多地区,尤其是更贫困的地区,大量资金被官员中饱私囊或挥霍浪费了。
拉梅什位于德里的办公室被维瓦尔第(Vivaldi)的音乐萦绕,在这里他批评该项目的执行“不公正、不到位”。他抱怨负责人拖欠工人工资长达数月。迅速毁坏的道路被他描述为纯属浪费的项目建设。在许多地区,与耗费的巨资相比,该项目实在是收效甚微。拉梅什说,他感到愤怒,并已写信给印度所有各邦的邦长要求他们对这一工作缺陷引起特别重视。
太多的资金都被奸佞官员收入囊中。著名经济学家Surjit Bhalla 做出了最令人沮丧的估,他暗示可能有三分之二的基金都被浪费了。这看似有些极端,但恣意挥霍没有止境。在北方邦(Uttar Pradesh)东部的贡达(Gonda),印度的蔗糖和水稻产区,反贪污斗士Brijesh Pandey称他已追踪到“正在进行的骗局”怎样转移了四分之一的就业基金。而官员捏造莫须有的就业者登记以骗取工资的行径引得民怨沸腾。
拉梅什仍然是该项目的主要支持者。但是他指责各邦管理者对国内25万个panchayats(村行政部门)中官员“在光天化日之下”盗取中央资金的行径视而不见甚至勾结参与其中--这些邦管理者本该负责将项目落到实处。庞大的北方邦(Uttar Pradesh)尤其让他怒不可遏。十月下旬,他写信给北方邦的邦长马亚瓦蒂(Mayawati),称其管理部门已经对22项来自他的部门内监督员的要求置之不理,他们要求马亚瓦蒂调查贪污事件。拉梅什还谈到要削减邦就业基金及派遣中央调查局(Cent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进行调查。但实际操作中两者都不可行,因此遭到了马亚瓦蒂的断然拒绝。
在邦选举即将到来之际,这一针对高调对手的攻击看起来就像政治投机。但是至少当马亚瓦蒂的支持者和其他人同样指责滥用权力的邦--由拉梅什所在的国大党(Congress Party)执政的邦时,为了自己的名誉他照做了。10月29日他指控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的就业计划执行中存在腐败。邦内政客--他的政治盟友们,很不高兴地将他赶了出去。内部审查和各类调查小组建议他从更多的几个邦一百多个村子中明目张胆的违法现象入手,以儆效尤。紧随其后的其他各项审查也正在计划中。
为什么要在这件事上公开地大做文章?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政治。拉梅什站在国大党主席索尼亚·甘地(Sonia Gandhi)一边,他负责的部门要在即将到来的选举中分发大量金钱给穷人。他清楚城里人已经厌倦了国大党玩的那套把戏,可能不会被拉回到他们的阵营中。此时,吸引大量的农村选民就显得前所未有的紧迫。国大党希望农民相信新出台的农村福利项目--官方称为“圣雄甘地农村就业国家担保”(Mahatma Gandhi National Rural Employment Guarantee)--会对农民有所帮助,也希望农民相信他们正在该项目内与腐败斗争。
拉梅什可以更加公开坦诚,触及腐败以外的更多问题。该项目支持者众,包括世界银行和其他国际机构。贫穷的农民喜欢这个项目,迹象之一是许多人的确拿到了钱。它还给某些人带来了意料之外的好处,也包括银行:为了支取工资,一亿印度农民在银行开了账户。同时,有初步证据表明,在该项目下农民生活确实得到了改善。他们有了更多的地可以耕种,饮食习惯在改变,也没有那么多村民为生计所迫背井离乡寻找工作了。
然而,即使是该项目的推动者也不得不承认项目中存在结构缺陷。政府部门9月发布的一份审查承认,几乎每个地方都存在缺少熟练技术员的现象,还有禁止使用机器和禁止承包经营的规定(一般都使用铁铲劳动),这意味着池塘、道路、排水沟、大坝和其他设施通常质量低劣。而公共建设工程几乎没有改善印度糟糕的基础设施:许多设施在雨季被雨水冲走,第二年重建,质量一样差。而村民们也没有像最初预期地那样聚集在一起共同决定他们最需要兴建什么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