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80400000035

第35章 明清那些事(6)

魏忠贤权势的无限度、无节制发展,自然会导致他的灭亡。天启七年,朱由校病死,因其无子,他的异母兄弟信王朱由检被推上了皇位,他就是崇祯皇帝。崇祯皇帝上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整顿朝廷风气,因此魏忠贤不得不除。在崇祯皇帝的示意下,朝臣们开始发起对魏忠贤的攻击。之后的一天,朱由检召魏忠贤入宫,然后命内侍当面宣读嘉兴贡生钱嘉徵弹劾魏忠贤的十大罪。随后,他被发配去了凤阳,途中他觉得自己不可能活着到凤阳,即使活着到凤阳,在那里也肯定生不如死,便索性自杀了。

如果说,万历皇帝的怠政将明帝国的经济摧毁的话,那么天启一朝,魏忠贤的专政则彻底毁了明帝国的政治。魏忠贤专权是明朝宦官专权的最高峰,是太监祸国的极至,集中反映了明朝后期的政治危机。

【酷评】

这世界有太多匪夷所思的事情,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却有无数像魏忠贤这样货色的人养尊处优,活得红光满面。整个天启一朝,魏忠贤成为镁光灯下最活跃的超级明星,没有人敢对他说三道四,对他略有微词的人全被送进监牢和地狱。而当崇祯上台,魏忠贤立即成为阶下囚,人们发现几天前还气焰嚣张的人现在成了任人宰割的囚犯。如果把魏忠贤比作是生活、工作中的困难,那么,当你忍受时,它会变本加厉;而当你准备抗争时,会奇迹般地发现,原来它如此不堪一击。

§§§第十四节 袁崇焕之死: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剐了他!剐了他!”

崇祯三年(1630年),在人们震耳欲聋的叫喊声中,大明帝国的辽东督师袁崇焕被押上了菜市口的行刑台,随即被绑到了行刑柱上。

法场上人山人海,千万双眼睛无不闪烁着仇恨的光芒,群情激愤到了极点。

凌迟是中国古代最残忍的刑罚之一,又称为磔或脔割,俗称“千刀万剐”,大多超过千刀,刀刀见血掉肉。

袁崇焕的白骨清晰地露了出来。监刑官冷酷地用指甲揭起他的前额头皮,袁崇焕的眼珠子仍在骨碌碌地转动着,但此刻已经黯淡无光了。

骨已露,人未死。好!好!好!

台下叫好声不断,北京城内的百姓似乎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爽快过,他们集体见证了一个汉奸被如此折磨,痛快!

袁崇焕是朝廷在辽东的一面旗帜,在满人眼中,他是一堵无法攻破的城墙。这样一个人,本该受到大明朝廷的重视,又怎么会被朝廷施以凌迟这样残忍的刑罚呢?

袁崇焕是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的进士,确切地说,他是一个书生。早在天启初年,他就开始对渐渐恶化的辽东局势分外地关心。每当残兵败将从战场上归来时,他都会跑去询问。这些人就用自己的方式——展示身上各种各样的伤口告诉他,大明在辽东的势力正在一步一步地走向瓦解。

事情果然越来越糟,天启二年(1622年),广宁之战结束,明朝依然败北。朝廷大为震惊,上下一片慌乱。时任兵部主事的袁崇焕亲自出山海关巡视形势,一回到京城就大声喊道:“给我足够的钱粮,我一个人都能守得住!”

这话在当时自然是振奋人心的,因为当时的朝廷已经被满人吓破了胆子。明朝末期的名将孙承宗立即向天启皇帝推荐袁崇焕,天启皇帝答应了,于是袁崇焕便以监军的身份来到了宁远(属辽宁省),至此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

该年六月,孙承宗到山海关外视察。袁崇焕跟这位兵部尚书说道:“有些人想要退进关内,把关外放弃。如果这样,我们就要花很大的力气去修山海关,实在得不偿失。如果我们连关外这几个军事据点都守不住,还能守住山海关吗?”

三个月后,孙承宗出任辽东经略,重用了袁崇焕。两人通力合作,积极整治宁锦防务。袁崇焕被派到宁远修建宁远城,并在此驻守。经过他不懈的努力,四年后,宁远城已经成为防守最坚固的城池:宁远城上有十一门红夷大炮,威力无比;城墙结构十分精巧,非常适合防守。再加上袁崇焕的精心布防,宁远城就如铁桶一般,找不到任何的破绽。

依托着坚固的工事,天启六年(1626年),袁崇焕打败了努尔哈赤的六万攻城兵马。

消息传到京城后,整个朝廷沸腾了,这是他们八年来听到过的最振奋人心的消息了。袁崇焕一举成名,被任命为辽东巡抚,长驻宁远。在这个时候,他做了一个精确的分析:明军不擅长与满人正面交锋,只有凭借坚城,用大炮狂轰,才最有可能取得胜利。

一年后,明军与皇太极和谈破裂,八旗兵再攻宁远,结果依旧失败。

1629年十月,皇太极率领十万之众,避开袁崇焕在宁远、锦州一线的重兵,绕道辽西,经由喜峰口以西的长城边隘,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有效的抵抗,就来到了离北京不到三百里的遵化城下。崇祯得到消息时,嘴巴半天没有合上。十一月初一,他下令京城戒严。

袁崇焕巡视到山海关时,得到了皇太极进攻北京的军报,慌忙从宁远率军进入山海关内增援。他部署好了回京线路,将所有能用之兵全都用上,分兵五路向北京进发。但是,不久之后的一连串错误战略,却让他付出了被活剐的代价。

十二日晚,袁崇焕派人侦察后发现,清军已经越过蓟州向西进发,他却选择了跟踪。事实上在这个时候,他所带领的火器部队完全可以在蓟州打一场阻击战。在他的“尾随”之下,清军毫不费力地攻陷了京城东面的六座城池。十五日,袁崇焕决定进京,第二天晚上就到了北京城外的广渠门。

二十日,清军分别进攻德胜门和广渠门。德胜门守将大将军满桂出城与敌人厮杀,却被自己的大炮击中。袁崇焕则在广渠门外大败清军,挽救了局势。

皇太极又遇劲敌袁崇焕,心中又恨又怕,决定利用崇祯帝多疑猜忌的性格借刀杀人。他首先假拟了两封所谓的“密信”,让部下有意“丢失”在明军经常出没的地方,信中以自己的口气约袁崇焕私下议和。此信一传开,京城中人心惶惶,谣言四起。

一天,皇太极单骑巡于阵前,回来后就决定退兵。在退兵的路上,押解俘虏的两位将军小声议论:皇上(指皇太极)之所以不开打,是因为在阵前巡视的时候已经和袁崇焕商定,回去就平分天下,以黄河为界。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俘虏中的一个太监听到了,找了个机会逃回来,和皇帝如此这般地说了。

崇祯帝对于城中的传言正在半信半疑之际,听到这个消息后他不再怀疑了,当即传令袁崇焕入见。袁崇焕来到北京城下,此时北京城是九门戒严,城上的士兵用绳子吊一个筐下来,他就坐在筐子里被提到了城上。袁崇焕到了平台之后,崇祯皇帝立即命令锦衣卫将其拿下,然后押解到了西长安门外的锦衣卫大堂。

袁崇焕入狱,在大牢中被关押了数月,却不见皇帝有什么进一步的动作。其实这也不奇怪,此时城外袁崇焕的部下正在与清兵激战,崇祯皇帝此时如果动了狱中的袁崇焕,很可能会引起兵变。但他心里恨透了袁崇焕,所以清兵刚一退去,他就以“通敌叛国”的大罪判袁崇焕凌迟处死。

袁崇焕之死,可以说直接导致了明朝的最后灭亡。他死后,明朝再也找不到一个像样的督师,边界无人,这是第一个后果。第二个后果,是让明军将士因此对朝廷寒透了心。以前明军与清兵交战,虽然屡战屡败,但将士或者战死,或者逃跑,很少有向清兵投降的。袁崇焕死后,才开始有整支部队向清兵投诚的现象,而且愈演愈烈。袁崇焕死后的第二年,投降的明朝将士给清兵送去了红夷大炮,从此明军在武器上也不占优势了。第三个后果,袁崇焕一死,各路勤王兵军心大乱,山西和陕西两路军马溃败回乡后竟然沦为流寇。流寇从此成为大明王朝的又一大威胁,并最终把它埋葬。

【酷评】

袁崇焕的故事告诉我们:世上最可怕的武器不是核武器,而是最柔软的舌头!最悲剧的不是惨死,而是被冤枉死。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这是何等可怕的力量!而被冤枉又无以自解,更是悲惨的局面。生活中遇到这种时候,恐怕最好的办法仍然是沉默,沉默而待来日,只要留得青山在,相信人言总有慢慢平息的时候,真相总会有大白于天下的时候。

§§§第十五节 捉奸引发的一场变革

明朝崇祯元年,一个叫毛羽健的地方知县因工作出色而被朝廷调入京城担任御史。毛羽健欢天喜地去京城上任了,他之所以这么高兴,并不仅仅是因为升了官,大部分原因是他可以离开家中的那位母老虎了。

毛羽健的老婆温氏是典型的悍妇,身上没有一处符合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毛羽健每天晚上对着这样一个人,其痛苦程度可想而知。来到京城后,毛羽健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纳了一个小妾,过一过大男子的生活。当然,这一切他是不可能跟温氏说的。温氏曾来京城看过他几次,有一次还搞了个突然袭击,但都被毛羽健轻松躲过了。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事先在温氏身边安插了一个卧底,温氏在老家一动身,消息不久就会传到京城。

不过两年后,事情还是漏了馅儿。一天,毛羽健正与小妾缠绵着,突然听到外面大喊大叫,这声音他死都忘不了,正是他的老婆温氏。当他开始在房间里苦想对策的时候,温氏已经踢开门,并让几个仆人抓住那位可怜的小妾痛打了一顿,然后将其驱逐出了家门。整个过程,毛羽健都趴在地上,浑身如中风了一样抽搐不止。

毛羽健的衰样并未让温氏心软。当天晚上,他被罚跪直到天亮,并且受到了温氏的破口大骂。这种肉体和灵魂的折磨持续了三天,温氏的气才消了一点,毛羽健这才有一点点时间思考事情的来龙去脉。

他开始怀疑卧底被温氏策反了,但那位卧底指天发誓,自己永远效忠于他,这一次确实像往常那样发了消息。毛羽健思来想去,觉得人来得居然比消息快,的确是一件反常的事情。不过,在想了一天后,他终于想到了问题出在哪里。

以往,卧底都是通过驿站传送消息给他的,而这一次,他的老婆温氏居然也是通过驿站来到京城的。由于他老婆心急,而传递消息的人却正常工作,所以他的老婆自然就比消息快了。毛羽健一面怜惜着自己温柔的小老婆,一面痛恨着自己恶毒的老婆,他不反思自己,反而将怨气全部发到了驿递制度上。

驿递制度始于明朝洪武年间,就是把一大段路分成几小段,每一小段设一个驿站,驿站里有几个工作人员,并备有快马数匹,供来往送信的人使用。嘉靖年间,全国共设水马驿1259处,万历间裁为1036处。驿站的主要用途是递送使客、飞报军情及转运军需等,并在长时期内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被称为国家的血脉。可惜百年后,驿递已经名实不符,很多略有点关系的人都通过它来为自己做事,比如大名鼎鼎的徐霞客在广西游历时,就免费使用了公家的驿递系统。

在崇祯二年,驿递制度的弊端已经越来越明显了。毛羽健在给崇祯皇帝的上书中,悲痛地陈述这些弊端,要求崇祯皇帝取消驿递制度。不过,崇祯皇帝并没有对他的建议进行认真的分析,如果不是一个叫刘懋的人出现,此事很可能就不了了之了。

刘懋是个有为青年,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中进士,崇祯元年被提拔为刑科给事中。他与毛羽健是亲戚,两人时常来往。一次,毛羽健对着他唉声叹气,刘懋问其缘故,毛羽健就把老婆是母老虎的事情说了,接着又把驿递制度的不合理之处也说了。刘懋先是感叹毛羽健的人生之苦,突然就觉得毛羽健对驿站的看法相当正确。于是,不久后,他也向崇祯皇帝上书,并且很聪明地指出:驿递制度到现在毫无用处,只会浪费国家钱财,因为要养很多的驿卒。崇祯初年,正是满人活跃的时候。刘懋指出,如果把养驿卒的钱用在对付满人身上,那岂不是两全其美?

崇祯皇帝当时的确需要钱,于是在当年的五月份便下令让刘懋改任兵科给事中,专管驿站整顿事务。但刘懋的工作却进行得相当不顺利。当时朝中很多官员都认定刘懋是在瞎折腾,很多激烈的反对派大臣都在家里焚香,祈祷刘懋赶紧去死,而诸多温和大臣的见解正如《明季北略》(记载明万历至崇祯时期北方地区史实的史书)中所指出的那样:“祖宗设立驿递,所以笼络强有力之人,使之肩挑背负,耗其精力,销其岁月,糊其口腹,使不敢为非,原有妙用。”但刘懋顶住了压力,驿站最终还是被裁撤,无数的驿卒失去了工作。

在明帝国的陕西,本来就是民变闹得最厉害的地方,驿站的裁撤使得很多驿卒无法生存,纷纷参加了造反大军。而在这些驿卒中,有一个人的名字被历史清晰地记了下来,他就是李自成。也就是他,多年后领兵攻进北京城,灭掉了明朝。如果没有那次捉奸事件,驿卒就不会被裁撤,而李自成也很有可能不会青史留名。

【酷评】

有时候,改变历史的可能就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偶然因素。人生同样如此,不知道什么时候,一个偶然因素突然介入,一个人的一生就由此改变。我们称这种事情为“意外”:一个意外的灾难,很多人被甩出原来的生活轨道;一个意外的工作失误,可能让几个月的努力全部白费、前功尽弃;一次小小的疏忽、小小的懈怠,引发意想不到的挫败,而一次小小的努力、一个善意的小举动,可能会有意外的收获……话说回来,每一种意外又不仅仅只是意外,它可能早已经存在于你的内心,比如是不是习惯性地开快车、疲劳驾驶、抢红灯,所以引发车祸,比如是不是缺乏耐心、工作不细致、急躁,所以酿成工作上的大错。多检查自己,从细节处、微小处端正自己,那么你不想要的意外才不容易发生,你想要的好运则可能从天而降。

§§§第十六节 大明的罪人李成梁

谈到“李成梁”这个名字,也许大家有些陌生。李成梁的爷爷叫李英,是个土生土长的朝鲜人。当时朝鲜与明朝关系甚好,李英在朝鲜混得不好,就跑到明帝国去了。大明的皇帝居然给了他一个很不错的官——铁岭卫指挥佥事,而且还是世袭的。就这样一代一代地往下传,传到了李英的孙子李成梁这一代时,家道居然就给衰落了。李成梁当时想要去承袭父亲的职位,却居然穷得连去北京的路费也没有,所以直到他四十岁时还是个诸生(相当于文科秀才)。后来总算有人资助了他一笔路费,李成梁这才成了铁岭卫指挥佥事。

当时明朝的东北边境是很麻烦的,很多少数民族都在那里闹事。李成梁正巧赶上了闹事最凶的时候,但他打仗有策略,那就是总找那种软柿子捏,因此他的战绩很不错。

当时边患屡禁不绝,永远有打不完的仗,拿不完的功勋,他的战功也一再累积,竟然创下了两百年来戍边将领打胜仗最多的纪录,最后爬到辽东总兵的宝座。

那么,拥有如此战功的李成梁,为什么会被说成是明末的罪将呢?这就不得不提一下清太祖努尔哈赤了。

同类推荐
  • 历史,我只是个过客

    历史,我只是个过客

    一次意外的科研事故,蒋道理成为了以量子态的存在,并且他能通过汲取物质中的零粒子,实现位面时空穿梭。那么蒋道理会利用这种能力做些什么呢?请随蒋道理一起去探究吧·······
  • 九冕

    九冕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半城烟雨半城风,半树桃花半飘零。穿越者究竟会与主角有怎样的联系。两个神秘身份的男女主角,为何大打出手,甚至还要置对方于死地,九个国家的争霸,血流成河,为何所有的人都在争夺那个神秘的东西?这一切的一切究竟是人性的毁灭,还是作者的思考?皆在本书!
  • 三国之商人谋国

    三国之商人谋国

    所谓大商谋国,叶晨穿越为三国商贾之家,以商发家,因商贾之人地位低下,不得不勾结张让阉人。招兵买马,训练甲士,北上抗击匈奴,南下争霸天下,收猛将谋臣,遇美人江山。
  • 侠探花

    侠探花

    孤儿欲二狗意外穿越到宋朝一已经咽气的黎公子身上,谁知道此时黎府已经惨遭灭门。迫于生计,欲二狗更名欲少艾,守着一片梨花园过日子,后来一个人送给了他一块带有瑕疵的白玉,之后他便走上了替人伸冤追凶的道路,然而解开一个个杀人谜案之后他才发现等待着自己的竟然是一个惊天大阴谋,他抽丝剥茧终于解开了这一涌动的暗流。最终他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三顷梨花欲少艾的影子和侠探花,梨花探的传说。“左手有酒,右手有风,前有梨花三顷白,后有一方溪水青”“我有火眼金睛,定破你蛛丝马迹”
  • 远东大丈夫

    远东大丈夫

    故事发生在,一个类似于明朝末年的架空朝代——越朝。……在远东,“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有猎枪”,梁赢先在辽东建立基业,驱除胡虏,恢复华夏旧土,然而,他的野心不仅止于此,还有整个远东,还有天下……
热门推荐
  • 从小豆芽到女朋友需要多少天

    从小豆芽到女朋友需要多少天

    韩子文---在等待你的时间里为了找到你而活姜钰函---在走失的时间里为了遇见你而活
  • 天才摄魂师:殿下的霸宠

    天才摄魂师:殿下的霸宠

    (因特殊原因,此坑已弃,可看翻本版:摄魂妖姬,魔王靠边站)前世,她是异能医师,医手遮天,且身怀绝技;今生,她是神界公主,倾国倾城,却徒有虚表。什么?废柴?那她便契神兽,炼丹药,摄灵魂,亮瞎你们滴小眼睛!什么?祸水?那她便让这些小女人们比她更祸水,裸奔吧!骚年们!(三大种族:神族,人族,魔族)(
  • 天河王座

    天河王座

    一个偶然,牵引出一个没落了无数时光的家族,蛰伏在血脉里的强大与尊贵,也将在这次偶然中悄然复苏崛起
  • 无色神域

    无色神域

    他是哪个世界的一代强者,更是一大宗门的掌舵人。却在一次外出时遭敌对势力暗算,身带重伤的他逃出生天,为了躲避追杀误打误撞来到这个蓝色星球。在这里他失去了那个世界的强悍能力,但血液中的那股血脉之力量却依然翻腾。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他忍气吞声,和这里的人诞下一子。他将自己多年积攒的仇恨寄托在了他的身上……背负父令,舍下所有。跨过那道光屏,迎接他的将会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 许你欺我不可负我

    许你欺我不可负我

    “你本就是忘川河边一曼珠沙华所化,现可脱离这凡尘俗世,为何执意不走?”“那他呢?”“他不过是一介凡夫俗子,自当转世轮回。”本心如死灰的染柒听闻轮回转世,眼底闪过一丝希翼。手指依依不舍抚摸柴堆上男人精致的脸庞,下一刻,她似乎心中已有定数。点燃柴堆,汹涌的火焰吞噬掉男人的身影。“给我七年时间,我便跟你回你所说的地狱之门。”
  • 成功爸爸用心爱:智慧爸爸十步成长法

    成功爸爸用心爱:智慧爸爸十步成长法

    本书在于让爸爸们懂得,一个能在家庭和孩子身上用心去爱的爸爸,是一个成功的爸爸,而一个有爱的智慧爸爸更是孩子成功的保障。在书中著名家庭教育专家于秀老师把爸爸们的成长归纳为“十步成长法”,并引入了很多突破传统的亲子关系的理念。
  • 铁手神探

    铁手神探

    浑河边树林惊现恐怖人头,是何人为之?凶手行为令人费解,不把人头抛入河中,却草草掩于树林,是故意为之还是另有隐情?爱与恨的交织、现实与幻想的冲突,被扭曲的人格,被利益、权利侵占的灵魂,导演凄惨血腥的种种命案,铁手神探,抽丝剥茧,破解事实背后的真相。
  • 梦移千年

    梦移千年

    “你叫什么?”“刘梦,刘备的刘,梦想的梦。”“刘备?正好,我就把你送到那儿去吧。”“好,不过这一去,必须用你的一样东西交换。”“什么?”“你的眼睛,怎么样。”
  • 青春这壶烈酒

    青春这壶烈酒

    宁可深爱无归路,不愿浅喜变淡薄。那位干净阳光的少年,感谢相遇!
  • 魔法在上

    魔法在上

    百万字完结老书【末世之我是妖怪】,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看,不是同一个作者号哦~~苏陌是一个以为自己穿越了的重生失忆人士。嗯···准确的说,是半精灵!身具全系魔法天赋【可把她牛逼坏了】的苏陌以为自己能靠着游记里主角的待遇撩拨小正太吊打白莲花从此走向人生巅峰,却没曾想她靠肌肉也能做到这一点······脑子闲着没事儿干太无聊,总得给自己找点乐子。于是,她盯上了练宝宝【魔法中召唤系的特有技能】。某小毛球:我眼睛眨啊眨啊萌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