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78400000001

第1章 中药一般常识 (1)

第一章 中药一般常识 (1)

中药应用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它是在中医辨证施治理论指导下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部分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药等,其中以植物药为最多。数千年来,人们一直将记载药物知识的书籍称为“本草”,如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药,过去又称为“官药”、“官料药”,也称“国药”,日本人则称为“汉药”。

中药基本知识

一、中药的性味

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性和味,性与味是药物性能的重要标志。

一四气

“气”,指药的“性”。四气为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叫“四性”。

寒、热、温、凉并不指该药物本身的温度,而是它作用于人体后的反应。如能够治疗热性病的药物,就属于寒性或凉性;能够治疗寒性病的药物,就属于热性或温性。这就是用药物的偏性,纠正人(病)的偏性。寒性较轻叫做凉,热性较缓叫做温,是程度上的不同。寒、凉属阴,温、热属阳。还有一种在温和凉之间,偏性不明显,称之为“平”性。这样,“寒、热、温、凉、平”共五性(气),但习惯上仍然称为“四性(气)”。除此,还有微寒、微温、大热……提法。“寒、热、温、凉、平”的界限是模糊的。目前还无法全面地“量化”,但以模糊的理论,解决模糊的问题(疾病本身就具备很多模糊性),不单是中医药的常用方法,而且应该相信它的实际效果。即应该承认模糊的明确、明显性。

寒、热、温、凉往往只能改变病性,对具体症状却不见得有效。白虎汤曾对脑炎及其高热起到很好的效果,于是误认为其中主药石膏是退热药(中药归入“清热”类),但后来证明它并不能降低人体的所有性质的温度。

二五味

五味就是甘、苦、酸、辛、咸。不同的味有不同的作用。

1.甘即甜味,入脾胃(按:中医所说的脾胃,与西医所指的脾和胃不完全相同。以下同此)。能补,用于虚证,如人参、天冬、大枣等;能缓解拘急疼痛,如甘草、饴糖等;能调和,包括调和药性如甘草、蜂蜜等调和诸药,使之不争。能调和人体,如姜、枣可调和营卫。

2.苦入心。能清热,如黄连;能燥湿,如厚朴、黄连;能泄下,如大黄。

3.酸入肝。能收敛止涩,如五味子止汗,五倍子止泄;能生津,如乌梅生津止渴。

4.辛即辣味,入肺。能发汗,如生姜、麻黄;能理气,如木香。(中医认为正常人体的气机、功能应该是不断运行、通畅,若有了疾病则迟缓、阻滞,这时就需要理气、行气)。

5.咸入肾。能润燥、软坚、散结、降下。如,芒硝软化肠中大便燥结并使其下降排出;牡蛎软化瘰疬结节或腹中积块。

此外还有个“淡”味(淡而无味),这样实际上是六味。但习惯上称“五味”。淡味有利尿作用(淡渗利尿),如滑石等。

三四气和五味的结合

每一种中药都有气和味。二者结合起来就有了辛凉、辛热、甘温、苦温等等。一种药又往往有几种味,如辛苦温、辛苦寒、辛苦咸温等等。五味子这种中药,就因为“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也就是说五味俱全而得名,但它又因“酸独胜”(单单酸味特别强),所以归入酸味药。

四其他

我国有“药食同源”、“药食不分”的说法,中药性味的理论也同样用在饮食上。其实,很多东西本来就是药食两用的,如羊肉和生姜是食品,在肉店、副食店都有出售,但在医圣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中的“当归生姜羊肉汤”里都成了中药;大茴香是中药,放到副食店就是调味品。如果掌握了性味理论,配合药物,不但可以有病治病,还可健身防病,而且往往发挥比药物更理想的效果。“药补不如食补”是有一定道理的。其实,不但“补以治虚”,任何病,任何药、食,也往往如此。有时感冒,喝碗“姜糖水”或来碗热馄饨(加胡椒、香菜),发发汗,很快就好了,就是有力的说明。

还有的医师把性味的理论用在西药上,如认为青霉素属寒,治热证,而过敏者多为寒性体质,以寒治寒,导致过敏。如果在使用青霉素前也像中医那样来一个“辨证施治”,是否可以提高疗效,值得探讨。

二、中药的命名

中药来源广泛,品种繁多,命名各存思义,按其来历的不同,归纳起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一以产地命名

如川连、川芎、川贝母等,皆因主产于四川而得名。广藿香、广皮、广木香产于广东,建曲、建泽泻产于福建,云茯苓产于云南,关防风、关黄柏产于东北地区,因而得名。阿胶,因出产于山东省东阿县,故得其名。信石出信州,故得其名。苏合香,因产于古苏合国而得其名。

二以药物的生长形态命名

如牛膝,因其茎有节,形状膨大似牛膝而得名。人参,入药用其根,其形状如人形,故得其名。佛手,其形状似人手有指,故呼佛手。猪苓,其根块黑如猪屎,故得其名。金毛狗脊,其根形似狗脊,毛如狗毛,故得其名。其他如车前草、沉香、木通、公丁香、马兜铃、连翘、两面针、七叶一枝花、八角莲、木蝴蝶、白头翁等皆以形态而得名。

三以药物的生长特点命名

如半夏,农历五月间成熟,恰巧是夏季过了一半,故得其名。夏枯草因每到夏至便枯黄萎谢而得名。忍冬藤因经冬不凋而得名。万年青因四季常青而得名。冬虫夏草,因其冬为虫,夏为草,成虫体与菌座相连而得名。冬青子,因冬季采摘其成熟果实而得名。

四以药物特有气味命名

酸味的酸枣仁、甜味的甘草、苦味的苦参、辣味的细辛,皆以味而得名。五味子,其因“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五味俱全故而得名。鱼腥草因其叶具有鱼腥味而得名。败酱草,因其具有陈败酱的特异气味而得名。麝香、丁香、茴香、藿香、降香均以香味而得名。臭灵丹、臭茉莉、臭梧桐则均以臭味而得名。

五以药物的颜色命名

许多中药具有各种天然的颜色,因此,药物的颜色也成了药名的来源之一。如红色的有红花、赤芍、丹参等;黄色的有黄柏、黄连、黄芩、大黄等;青色的有大青叶、青皮、青蒿、青黛等;白色的有白芷、白术、白芍、白薇、白及等;黑色的有黑豆、黑丑、黑芝麻等;紫色的有紫草、紫花地丁等。

六以植物、动物、矿物的药用部分命名

植物以花入药的有菊花、洋金花、旋覆花等;以子入药的有莲子、莱菔子、菟丝子、枸杞子等;以叶入药的有艾叶、苏叶、淡竹叶、侧柏叶等;以藤入药的有海风藤、夜交藤、鸡血藤等;以根入药的有葛根、芦根、山豆根等;以皮入药的有丹皮、秦皮、五加皮、地骨皮等;以木质部分入药的有苏木、竹茹等;以动物药用部分入药而命名的有蝉蜕、牛黄、鳖甲、龟甲、鹿茸等;矿石入药的则有朱砂、赭石、滑石等。

七以药物功效命名

防风能治诸风头痛,泽泻能清利水湿,益母草能治妇科病,千年健能“祛风延年”,远志能益智安神强志,骨碎补为治疗跌打损伤补骨碎之要药,因此而得名。威灵仙则因“威言其性猛,灵仙言其功效”而得名。王不留行为催奶之要药,“性走而不住,虽有王命不能留其行,故而得名”。

八以药物发现人的名字命名

如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寄奴,因发现刀枪箭药,一敷即愈,人们便将此药唤“刘寄奴”。俗传潘州郎中郭使君,治疗小儿疾病多采“留求子”,后医家便称此药为“使君子”。何首乌,因顺州何田儿老来无子,服用此药后须发皆黑,老来得子,寿绵百余岁,故将此药取名“何首乌”。

九以民间传说故事命名

如牵牛子,传说是田野人服此药后病愈,牵牛酬谢而得名。淫羊藿,陶弘景说:“西川北部有淫羊,一日百遍合,盖食此藿所致”,故名淫羊藿。禹余粮,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将余粮抛弃在江边和山岗上,后来变成一种涩肠止泻、收敛止血的良药,所以人们称为“禹余粮”。石榴,别名安石榴,传说为汉张骞出使西域后从安石国带回,故取其名。

十以炮制方法命名

炮制方法不同,药物功用有别,故在药名前多冠以“炮制”名,如炙甘草、水飞滑石、酒大黄、焦白术、煅龙骨、盐知母、血余碳、法半夏、煨葛根、炮干姜、朱茯苓、巴豆霜等。

十一以译音或谐音命名

有些药材,国内不出产,多从国外进口,因而常用译音,如荜茇,产自印度,称为“毕驳梨”,进内地后则直呼“毕茇”。其他还有阿魏、毕澄茄、诃梨勒等,都是根据译音得名。有些药材则由谐音转化而来,如三七山漆、山奈山赖等。

十二因避讳而易名

在封建时代,对于君主或尊长,不能直接说出名字,称之为“避讳”,所避之字称为“讳”,开始是为了表示尊敬,后来讳法渐严,若犯了讳,轻者革除功名,重者满门抄斩。有些中药名,随着历史的演变而不断变更名字,如山药,原名“薯蓣”,因避唐代宗名“李预”讳而改为“薯药”,到了宋朝时,因避宋英宗赵署名讳而改为“山药”,后一直延用至今。还有“玄胡索”,宋朝时因避宋真宗“赵延”名讳而将“延胡索”改为“玄胡索”,到清朝时,因避康熙玄烨名讳又将“玄胡索”改为“元胡索”。

三、中药用药禁忌

中药用药禁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配伍禁忌

在中药配伍中,有些药物应避免合用。《神农本草经》称这些药物之间的关系为“相恶”和“相反”。据《蜀本草》统计,《本经》所载药物中,相恶的有60种,而相反的则有18种。历代关于配伍禁忌的认识和发展,在古籍中说法并不一致。金元时期概括为“十九畏”和“十八反”,并编成歌诀,现仍在临床广泛应用,现将歌诀内容列举如下。

1.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2.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此后的《本草纲目》及《药鉴》等书所记,略有出入,但不如“十八反”、“十九畏”歌那样普遍认可和传播习诵。

“十九畏”和“十八反”诸药,有一部分同实际应用有些出入,历代医家也有所论及,引古方为据,证明某些药物仍然可以合用。如感应丸中的巴豆与牵牛同用;甘遂半夏汤以甘草同甘遂并列;散肿溃坚汤、海藻玉壶汤等均合用甘草和海藻;十香返魂丹是将丁香、郁金同用;大活络丹乌头与犀角同用等等。现代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做得不多,有些实验研究初步表明,如甘草、甘遂两种药合用时,毒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甘草的用量比例,甘草的剂量若相等或大于甘遂,毒性较大;又如贝母和半夏分别与乌头配伍,未见明显的增强毒性。而细辛配伍藜芦,则可导致实验动物中毒死亡。由于对“十九畏”和“十八反”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做较深入的实验和观察,并研究其机制。因此,目前应采取慎重态度。一般说来,对于其中一些药物,若无充分根据和应用经验,仍须避免盲目配合应用。

二妊娠用药禁忌

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儿以致堕胎的不良反应,所以应该作为妊娠禁忌的药物。根据药物对于胎儿损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禁用与慎用二类。

1.禁用药禁用的大多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斑蝥、牵牛、大戟、甘遂、芫花、商陆、人工麝香、水蛭、虻虫、番泻叶、藜芦、闹羊花、干漆、蟾酥、蜈蚣、水银、砒石、木鳖子、生川乌、生草乌、生附子、雄黄、轻粉、硫黄等。

2.慎用药慎用的包括通经去瘀、行气破滞,以及辛热等药物,如制附子、贯众、桃仁、红花、大黄、枳实、干姜、肉桂、益母草、法半夏、常山、天南星等。

凡禁用的药物,绝对不能使用;慎用的药物,则可根据孕妇患病的情况,斟情使用。但没有特殊必要时,应尽量避免,以防发生事故。

三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饮食禁忌简称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在古代文献上早有记载,如在服用含有地黄、何首乌的药物时,忌服葱、蒜、萝卜。服用薄荷时,不应吃鳖肉。服用茯苓时,食物里不能放醋。吃鳖甲时,不要配苋菜。服用泻下剂,如大承气汤、麻仁丸时,不宜过早食用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服用驱虫药时,也应忌吃油腻食物,并以空腹服药为宜。

另外,在患病服药期间,凡是属于生冷如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水果、黏腻如九层糕等不易消化的食物,或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都应避免食用。有咳嗽症状的患者,饮食不能过甜、过咸、过于油腻,也不要吃辣椒,同时要戒烟、戒酒,以助早日痊愈。

四、中药的“六陈”

在中药的世界里,许多药物是以鲜品最为有效。所以,中医医师治疗时往往喜欢用鲜生地、鲜麦冬、鲜石斛、鲜芦根、鲜荷叶、鲜桑叶、鲜车前草等等。但是,也有个别药物则是宜用陈久的。

同类推荐
  • 专家诊治肺结核病

    专家诊治肺结核病

    本书不仅有助于病人和家属了解结核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基本常识,同时也适合于广大结核病防治工作者、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查阅与参考。介绍了肺结核病的来龙去脉、诊断、治疗、护理、预防……凡病人或家属可能之疑问,悉数详尽解述。
  • 中医治病的奥秘——辨证论治

    中医治病的奥秘——辨证论治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名医用大黄

    名医用大黄

    本书主要介绍了名老中医使用大黄的心得体会,不仪有对大黄传统药效的新认识、新运用,还有许多名老中医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的,对大黄传统药效的拓展应用,颇多独到发挥,能很好地启迪读者用药思路。
  • 梁伯学临床经验集(脾胃病专辑)

    梁伯学临床经验集(脾胃病专辑)

    为了做好继承和整理名老中医的经验工作,我们编写了《梁伯学临床经验集》,内容共分为五章,第一章重点介绍脾胃的生理特点,病因病机,辨证及治疗原则等;第二章为本书的重点,详细介绍老师对脾胃病的治疗经验;第三章介绍经验方,也是老师的临床经验总结,供临证时参考;第四章常用方剂,是与脾胃病有关的内容,便于临证时查阅参考;第五章为论文选编,反映了老师的学术思想,对于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如何加工药材

    如何加工药材

    如何加工药材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了加工药材的基本知识。内容包括:加工三七、加工毛山药、加工光山药、加工丹参、贮藏丹参、加工天冬等。
热门推荐
  • 南岸笔录:EXO血族寻爱记

    南岸笔录:EXO血族寻爱记

    我叫朴清纪,我的世界有点神奇(小说与实际不同)
  • 重新开始之都市龙吟

    重新开始之都市龙吟

    一个天生聪慧却缺少感情的人,当回到他祖国后如何寻找属于他的感情?众多的男人对他五体投地,众多的女人对他怀着一颗爱慕之心。“我只对我喜欢的女孩温柔,你们什么都不是。”叶怀虚淡淡道。“如果你有我这般的智慧,今天就是你指着我的鼻子来骂了!”叶怀虚冰冷的声音响了起来。
  • 逆世之巅

    逆世之巅

    宇宙之诞,正邪互存。遗留在上古战场的邪神怨气,穿越到人类世界,附身于你身边的某个人身上,正义的使者也随之被唤醒······Thebirth,goodmutual.Leftintheancientbattlefieldgodsgrievances,throughtothehumanworld,attachedthemselvestoyouaperson,theangelofjusticewillbeawakeened···
  • 纸醉金迷·第二部:一夕殷勤·上(张恨水经典文学)

    纸醉金迷·第二部:一夕殷勤·上(张恨水经典文学)

    《纸醉金迷》作为讽刺暴露现实之作,作品将批判的锋芒直指抗战胜利前夕的国统区的丑陋、卑琐的世态炎凉。以抗战胜利前夕,小公务员魏端本和他的“抗战夫人”田佩芝在陪都重庆的命运起落为线索,写尽迷失在虚荣腐糜的“金色迷梦”中的扭曲人性和世态炎凉。田佩芝,艳冠群芳却又虚荣至极的一个女人,为了金钱和锦衣玉食,把丈夫送进了监狱而差点处以极刑;为了摆脱没有钱的生活,丈夫可以不要,孩子可以不认,最后钓上了一个有钱有声望的钱先生,眼看着就要成为万人瞩目的钱太太,抗战突然胜利,她却成了大汉奸的未婚妻和情妇。揭示了在特殊年代背景下,人性与金钱面前的迷失与挣扎。张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原名心远,恨水是笔名,取南唐李煜词《相见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张恨水是著名章回小说家,也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作品情节曲折复杂,结构布局严谨完整,将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与西洋小说的新技法融为一体。更以作品多产出名,他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是中、长篇章回小说,总字数三千万言,堪称著作等身。
  • Poor Miss Finch

    Poor Miss Finc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赘婿也疯狂

    赘婿也疯狂

    李哲来到了武朝,成为了江府中的上门女婿,赘婿的日子不好过,上辈子厌倦了尔虞我诈的李哲,却对此甘之如饴。没事整几个发明创造,让自己的小日子过得滋润一些,这也就行了。至于什么逐鹿天下、唯我独尊的事情,他连想都不去想。何必让自己这么累呢……
  • 妖灵鬼道

    妖灵鬼道

    一个是罗马教会的天才,一个是入道惊才艳绝的少年,前者为了一个不知名的任务,后者仅仅是为了给妹妹筹钱,完全没有交集的两个人却在错综复杂的事件中相遇,这段冒险依旧吉凶未卜。
  • 怪谈万物语

    怪谈万物语

    集万千民间故事,为一体,萌新写手一枚,希望大家能多多关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MARIE

    MARI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