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75900000003

第3章 脏腑功能失常是痰瘀形成的病理基础 (1)

第二章 脏腑功能失常是痰瘀形成的病理基础 (1)

脏腑即五脏六腑,是中医藏象学说的核心部分。由于五脏与六腑经脉互相络属构成了五脏与六腑间的表里关系,形成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阴阳表里的联络,人体脏腑的功能活动是以五脏为中心进行密切联络有机的配合,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之间以及五脏与六腑,脏腑与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皮肉筋脉彼此之间的联络并默契配合,其各自的功能活动都是在五脏功能活动正常的情况下而完成的,所以《灵枢·本脏篇》说:“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起津液者也。”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化生和储藏精、气、血、津液,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腐熟水谷和转化、排泄糟粕。

五脏功能正常,气血津液生化有源、运行有序,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营养有源,滋润有度。一旦人体五脏功能活动失职或某脏器的功能活动失常,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引起脏器局部和相关联的组织器官气血津液的输布发生障碍,以致痰瘀胶着成患,互为因果,造成脏腑功能失调进一步加重。传统上认为津液的代谢障碍多责之于肺、脾、肾三脏,血液的循行失序多究之心、肝、脾三脏,前已阐述津血同源、痰瘀相关,痰瘀致病不能截然分开,而是发生之后互为因果胶结加重。痰瘀所生,并非三脏以概津血失序致病,给中医脏腑学说研究的深化、痰瘀同病的思路合理发挥设置了一条“路障”,从痰瘀毒邪的发生到临床致病,应该是只要津血循行受阻,痰瘀皆可由此而生,不论津血病之先后、痰瘀形成之早晚,二者应是津停血病,或血病津阻而形成痰瘀为病,在具体辨治时不可分而论之。人体津血循行之处发病之后,都可成为痰瘀形成之所。由于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进行功能活动的,因此五脏致病造成痰瘀的发生可为痰瘀致病之首当,此将五脏致病后发生痰瘀之大要,概述于后。

一、心病致生痰瘀

心主血脉,心藏神,是指心脏具有推动和维持血液在脉管中周流不息营养周身的功能,有赖于心、血、脉三者相互联系而共同完成。血液濡养脉道,脉道得血液的灌养,舒缩光滑而通畅,保证血液在脉道中环流不休,给全身组织器官源源不断的输送营养,使其各自发挥不同的功能。脉以裹血,而“心主身之血脉”(《素问·痿论》),可见心脏对全身的血液循环起着主导作用,也是血液循环运行的动力根源,统帅血液周流充盈而控制对脉管的调节,心脉相连,心联系脉管,是血液在心脏的动力作用下通过脉管运输全身。这种循环也叫津血循环,因为津血是同源的,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津液和调,变化而赤是谓血”(《灵枢·痈疽篇》)。这段论述把津血同源的演变关系讲得清晰透彻。

心藏神,主神志,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心主要生理功能的结果,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大脑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以心血为物质基础的,是由心来主管的,心神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统帅。《灵枢·邪客篇》:“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说明心既能接受外界事物进行反映,又能对体内脏器的功能活动起着统帅和调节作用,从而共同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李时珍、王昂、王清任提出“脑为元神之腑”“人的记性在脑不在心”等论述,古代医家的这些认识观点显然是很准确的。人的精神思维活动在脑是毫无疑问的,但大脑的这种功能是建立在心脏动力功能正常、津血充盈、脉管通畅的基础上,可见血是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素问·八正神明论》说:“血气者,人之神,”《灵枢·本神篇》说:“心藏脉,脉舍神。”大脑的精神意识思维正常、神志清晰,取决于心气充足、津血满盈、脉道通畅而滑利。

血液在脉道中循行靠心气的推动、心阳的温煦、心血(津液)的充盈、心阴的滋养方可环周不休循环全身,给全身各脏腑组织输送营养。一旦心气不足,心脏鼓动无力,不能将津血输养全身,以致津停成痰、血停成瘀,痰瘀停滞,清浊不分,心脉不通,造成少气无力,可见胸部满闷、活动加重。津血不足、脉道失充、不能滋养周身,血枯津燥、化生痰瘀可导致心悸乏力、失眠多梦、肢体麻木及失液脱津的症状。心阴不足,心脏长久失去血液的营养,临床上除了血虚痰瘀的症状外,常出现五心烦热、心悸不安、失眠多梦,使病情更为复杂,缠绵难愈。

血液质量发生变化,脂血稠浊、痰瘀互结、涩滞难行、血络受阻,脏腑组织器官营养失供,阻于心络则胸部憋闷疼痛;脑络受阻则有可能发生轻则头昏不清,头脑胀痛,眩晕时作,失眠健忘,重则发生中风,突然昏倒、口眼斜、半身不遂、舌僵不语,甚至昏迷抽搐、肢体瘫痪。人身脉管网络全身,是心血运行之通道,痰瘀血浊附于脉道之上,致使脉管失去津血的充养以致涩滞不畅,管壁失去柔和不能顺利的将血液供养全身,同样出现心脑脉络阻塞不畅而出现上述症状,可使络破血溢导致神昏偏瘫危及生命,可使血瘀痰阻心脏脉络而停搏,可阻塞肢体血络而致肢端失养溃破脱落。

心气、心阳,心血、心阴皆可导致痰瘀病的发生,四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时,常可出现两者同时相间而发病,如心气不足、心阳不振或气阴两虚、阴阳俱虚的严重症状,出现心悸心慌,口唇青紫,咳嗽痰鸣,少气难续,或畏寒怕冷,或心悸怔忡,五心烦热等。四者之中尤以心阳为心脏动力之源,在此朱曾柏教授言中肯綮:“阳气不振,推动血液循环迟缓,而自身凝聚,痰瘀不行,《素问·六节脏象论》:’‘心为阳中之太阳’‘的确切含义,不是指六经中的太阳,而是强调必须有强大、隆盛的心阳为动力,血液(津液)才能正常运行,环周不休。

”《诸病源候论》心痛诸疾候中多次提到“心为火”;《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症治》篇中讲到胸痹心痛时,提出了痰饮痹阻心阳,不通则痛,张仲景认为胸痹心痛之因,乃上焦阳虚,他在治疗胸痹心痛的10个方剂中,有6个方剂是通阳化痰的,他还特意将《胸痹心痛短气篇》和《胸满瘀血病篇》论述别有独见,已经认识到胸痛不仅由于瘀血还与痰饮有关,为后世医家化痰逐瘀、通阳散结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提供了理论根据。实际上心气充足是心阳功能正常的具体体现,心阳正常则推血运液营运周身,心阳不振推动津血循环迟缓,导致津血凝聚痰瘀,痹阻于心脉而病发心痛。在痰瘀致病的心脏病中应以温通心阳、养心益气为首务,缘于心气充足、心阳不衰,则推血载气有力,血脉通畅有利于痰瘀的消散。

心藏神,“脑为元神之府”,痰瘀的阻塞,也可使脑窍失灵,神智失常,“久病多瘀”“瘀血既久,亦可化为痰水”的古代医家论述,可谓痰瘀形成之要,致病之因。痰迷心窍的神智不清,嬉笑无常的癫狂,发作有时昏仆抽搐的痫证,历代医家多以化痰治之,收效甚微,采用痰瘀同治之法,疗效显著。

二、肺病致生痰瘀

肺部居于人体的上焦,故为“五脏之华盖”。肺的功能:主气、司呼吸、司宣发外合皮毛,主肃降通调水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天气通于肺。”人体通过吸入自然界之清气,呼出体内之浊气,吐故纳新,使体内外气体不断得到交换,从而维持了人体清浊之气的新陈代谢,因此肺有主管呼吸运动的作用。肺主一身之气,是指整个人体上下表里之气均为肺所主,《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气者,皆属于肺。”

肺主宣发,外合皮毛,主要是脏器组织之间的相互联络,共同防御外邪侵袭的关系。肺主宣发是指肺气推动气血津液散布全身,内而脏腑经络,外而肌肉皮毛,无处不到。肺主气司宣发的作用是在心脏气血交换的前提下,完成津血的循环输布于全身,这个过程古人解释的非常透彻,“宗气者,肺吸入自然界之清气与水谷之精气相合而成,聚于胸中,以司呼吸,而行心脉者也。”意思是指肺具有接受中焦脾胃之气输送的精微物质,通过吸清呼浊完成心肺气血交换的任务,在心气的推动下将津血输布全身。

肺主肃降和通调水道,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方面。肺主肃降,位于上焦,而有清肃下降的作用,能促进气和津血的输布,并使之下降,以保持肺的清虚状态。其间,肃和降互为前提,肺气不断布散,津液不断下降,保证肺内的清肃环境,使肺内清虚通畅,息息和降;通调水道是指津血通过三焦下归于肾,通过肾的气化作用,将“浊中之清者”,复归于体内循环,将“浊中之浊者”下输膀胱,排出体外。

在病理上,肺部一旦遭受外邪的侵袭或温热之邪从口鼻而入,邪热壅肺,或内伤导致肺的气阴不足,或素有痰热,或平素肺气不足,感受结核劳瘵而发病。外邪侵袭无论风寒、风热、风燥虽其病因有寒热燥之差,引起的病理改变却是相同的,均会导致肺气失宣,咳嗽咳痰;其性质是根据痰质的稠浊、颜色的清黄来确定寒热。

温热之邪侵犯于肺,导致肺热壅盛,一则可引起发热咳喘,气急吐痰,或痰瘀交阻胸中,胸痛咳重,至于内伤导致肺的气阴不足、出现气虚无力,呼吸气短;或五心烦热,干咳少痰;或素有痰热,复为外邪所引发,化为痈脓;气血不足,感受结核,引发咳嗽咯血,低热盗汗;或引发悬饮,痰瘀停聚胸中,胸痛喘息不得平卧。从以上可以看出,生理上的心肺相连,津血气的交换,决定了病理上的相互影响,无论是外感、内伤或温毒、结核病毒侵袭,均会出现肺失宣降,气道受阻,津血不布,痰瘀阻塞。此时津血循行受阻,津渗于脉外,入于气管之中,咳出体外的即视之可见、闻之有声的狭义之痰。如热壅血瘀,络破血溢,津血溢于脉外,出现咳痰咯血。实际上痰和瘀具体到肺脏的病变上,应该是在病理作用下肺络阻塞,津溢脉外则成痰,肺络阻塞溃破则成瘀,咳痰咯血,是肺病损伤程度上轻重不同的标志。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生理上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相互制约的关系,肺的宣发和肃降动态上相互配合,布散之中,又在不断的通调水道,使津液不断的清肃下降,下归于肾,经过肾的气化作用,下输膀胱,故有肺为“水上之源”、肾为“水下之源”之称。宣发与肃降的默契配合保证了津血的正常营运,水液代谢的良性循环,一旦这种关系被破坏,津液可停聚于脉外而成痰,虽言“肺为储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实为脾的“散精”功能减弱,不能输精微于心肺,或由于肺的宣降功能失常,导致器官病变阻塞,津液外渗而成痰。临床上对痰瘀的治疗,根据寒痰、热痰、燥痰以及阴伤咳血,应根据不同的病因,采用温化、清化、润化和滋阴润肺安络化痰,无论采用何种化痰方法,不忘化痰祛瘀,痰瘀同治并行不悖,活血有利于消除气管壅塞,防止津液渗出成痰,化痰有利于气道畅通,津血运行无阻。此外,根据肝火犯肺、脾虚生痰、肾虚化痰的不同证型,可分别予以调肝、健脾、益肾之法,根据辨证随症治疗,方为首当。

三、脾病致生痰瘀

脾居中焦,与胃相为表里,主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湿,接受胃受纳腐熟的水谷精微,发挥其“散精”的功能,故有“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之说。脾为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原因是与脾的功能是密不可分的。脾气主升,脾升精微得以上输,胃气主降,胃降糟粕得以下行。“脾气散精”“洒陈六腑而气至,和调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之以为生者也”(《医宗必读》)。这是对脾气散精生化气血功能重要性的高度概括。由于脾的生理功能与运化水谷精微如此密切,因此决定了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时,常导致水谷精微的输送发生障碍。

同类推荐
  • 紧急救助员实用应急技术

    紧急救助员实用应急技术

    紧急救助员实用应急技术紧急救助员实用应急技术紧急救助员实用应急技术紧急救助员实用应急技术紧急救助员实用应急技术
  • 画说千古中医

    画说千古中医

    起死回生,精于切脉,望而知之的扁鹊;精通各科,创制麻沸散,开世界外科手术之先河的华佗;著伤寒金匮,倡辨证论治,世代呼之为经方之祖的张仲景;巍巍堂堂,百代之师,有药王美誉的孙思邈;踏千山尝百草,治方药济万民,成就百万言本草纲目巨著的李时珍……一代代名医辈出。
  • 你了解疫苗吗?

    你了解疫苗吗?

    说起疫苗,大家都不陌生。婴儿一出生就会接种疫苗,一些特殊的职业也需要接种疫苗。疫苗可以帮助我们抵抗疾病,使我们远离某些疾病的困扰。但是,疫苗有时又使我们担心。看多了与疫苗相关的负面报道,在接种疫苗前,心里总会有些忐忑。那么,是不是疫苗都一样呢?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接种疫苗呢?这里,我们将讲述各种不同的疫苗及预防接种的基础知识。
  • 白话本草纲目

    白话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近30年的心血结晶。它不仅是一部药学巨典,也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书中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乃至于史学方面都有较高的价值。《本草纲目》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000多幅精美的插图。 本书吸取了巨典的精髓,以白话的形式加以展现,共遴选单药500余种,每种药材列出名称作为纲,纲之下以“释名”为目,纲举目张,以正其源。接下来,以“集解”“气味”“主治”“发明”“附方”的体例,阐释药物的产地、性状、功能等,非常便于读者学习、阅读。
  • 慢性支气管炎(贴心大夫丛书)

    慢性支气管炎(贴心大夫丛书)

    这套丛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俗性:采用大众语言讲解医学术语,患者及家属能看得懂,并以生活“比喻”帮助了解;2实用性:学以致用,用得上。一人读书,全家受益,成为“家庭小医生”、左邻右舍的“健康小顾问”;3科学性:不仅知其然,还要了解其所以然。通过临床病症的表现,讲基础理论,理论与实际结合。贯彻“一分为二”的两点论讲解、诊断和治疗,避免绝对化不会使群众无所适从;4权威性:这套丛书的作者,都是具有丰富的经验的临床医生,其中多数是某一专科的专家,并介绍了他们所在单位、姓名、联系方式、出诊等时间等,便于联系,又成了就医指南。
热门推荐
  • 穿过千年的回廊:时光旅馆

    穿过千年的回廊:时光旅馆

    大隐隐于市,繁华都市江畔的角落里,有一家不起眼的小旅馆,米黄色的小楼,银色的霓虹灯。它叫,时光旅馆。每一个去到那里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而看起来年轻貌美的老板凤十一背后,则会有一个更大的故事。凤十一接待过许多个需要穿越时空的客人。他们都有自己穿越的理由。有适合的体质,有时间,最重要的是,也有钱。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盛唐,明清,国民大革命。一场场稀奇古怪的相逢,一个个有关乱世荼靡、英雄美人的故事。没有人知道时光旅馆存在了多久。以前有一些人来过,以后也会有更多的人来。
  • 五绝十秘

    五绝十秘

    暗中经营,织网布饵,一招北败,无由心起,一死一伤,算人被算。百年深仇,江湖风波,神功再现,各方争夺,大梁末世,墨侠悲歌。神秘老人,焚香四圣,百花迷踪,合欢滥觞,铸剑高人,神龙八部。弑神一剑,神龙飞掌,南北二狂,九幽魔刀,阴司鬼生,侠客道林。行天旁落,虽亡未亡,百年通幽,狂侠误纵,天下生乱,阴谋四起。善中有恶,恶中有善,仇相报仇,仇亦难报,末世难为,天阴雨湿。四少年行,未知正邪,立足江湖,各显神通,亦敌亦友,非善非恶。
  • 万界无尊

    万界无尊

    惨遭灭门的墨家究竟隐藏了什么万古之谜,引得万界至尊觊觎,唯一幸存下来少年背负着使命历经生死磨难一步步攀登向巅峰纵横九霄神勇天下敢当无敌尔等如何敢称尊既然万界皆列至尊那我便杀得这山河色变地覆天翻让这诸天万界之中至此无人敢称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将军入我怀

    将军入我怀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褚成离最黑暗的时候,卫琬宁带着一身光而来。卫琬宁最迷茫时,褚成离就成了她的光。
  • 唯君卿卿

    唯君卿卿

    『珪鼎社稷掌中物,九阙重楼任我行』当你有一个旷世不羁,血染江山的哥哥怎么办?除了宠着,还有什么办法?夺皇嫡,杀权臣,清魔煞,且看圣煜九千岁如何力挽狂澜?咦?什么时候她的身边多了一个严肃又深情的男人,好像是珵王府不受器重的世子,好像一不小心让他受了很多委屈,罢了罢了,本宫勉为其难收了吧。“琬儿,你可知道,我本是不怕黑的,我已经习惯了黑暗,是你给了我希望,又带来了绝望,将我捧起来,再重重摔下,一次又一次,满怀期冀,却换来痛彻心扉!”某女正心不在焉地玩弄着手边的玉玺,闻言,抬起头,“看来驸马对本宫有意见?”“没……夜荣幸之至!”执念,挚爱,只为伴你左右,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世交,家仇,哪怕脚踩利刃,却还是想要与你相拥。“真乖~”她拎了一块亲王金印,丢给男人,随口夸奖,顺手系上缰绳,“给亲亲抱抱举高高~”我不卿卿谁卿卿,唯愿为君倾天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世容欢

    一世容欢

    一场阴谋,家破人亡,流放边界。再次回京,裴欢变成了姜昭,姜国公府的二姑娘。在一场场算计中步步为营,机关算尽世人皆说,姜家二姑娘是个边界长大的乡野姑娘,心冷如铁,不择手段,实在有辱大家闺秀的名声。没人知道,曾经的姜昭也是个琴棋书画,女红武艺样样精通的天真少女,只是,那时,她还叫裴欢。萧云汀这辈子只见过两个那般清冷的女子,一个是他的小姨母顾容华,另一个就是姜昭。萧云汀以为自己这辈子都不会为靖远王府找一个女主人,直到姜昭在他心里扎了根。“昭昭,我会许你一世容欢”
  • 任弼时与湖南

    任弼时与湖南

    全书记录了任弼时在46载春秋年华中,发扬湖湘优秀传统文化中屈原的上下求索精神、范仲淹的先忧后乐精神,学习现代民主科学的人文精神,创造了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不辞重负奋力前行的骆驼精神,发扬光大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精髓,为党和人民留下了取用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本书形象而生动地概括了任弼时的坚强党性和革命精神,赞扬他是党和人民的骆驼。
  • 最后之终章

    最后之终章

    在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老乞丐的一本修真名录,在末世即将来临之时担负着拯救整个银河系的重任,主角是怎么克服重重困难,救出心爱之人,拯救天下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