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44600000006

第6章 充电不断,进取不断(2)

20几岁的女人开始走向职场,和男人一样打拼,一样渴望成功。在各行各业也的确涌现出许多女性成功者。“打工皇后”吴士宏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她是如何取得这样不平凡的成功的呢?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一分野心、两分努力。没有一点雄心壮志的人,是肯定成不了什么大事的。

吴士宏生于20世纪60年代,十几岁时的她一无所有。1979年到1983年,吴士宏又得了白血病,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化疗,她的头发几乎掉光。大病过后,她才恍然觉得:自己的生命必须重新开始,因为生命也许留给她的时间并不宽裕了。就是从那时起,吴士宏开始萌发了一个想法:要做一个成功的人。从此,吴士宏以顽强的毅力开创起自己的新生活。

她仅仅凭着一台收音机,花了一年半时间学完了许国璋英语三年的课程,拿到了走向新生活的“入门证”,并开始谋求一份新的职业。在自学了高考英语专科的毕业前夕,她以对事业的无比热情和非凡的勇气通过外企服务公司成功应聘到IBM公司上班。而在此前外企服务公司向IBM推荐过好多人都没有被聘用。

吴士宏虽然没有高学历,也没有外企工作的资历,但她有一个信念,那就是:“绝不允许别人把我拦在门外!”面试那天,吴士宏来到了五星级标准的长城饭店,坚定地走进了世界最大的信息产业公司IBM北京办事处。吴士宏顺利地通过了笔试和口试两轮严格的筛选,成了这家世界著名企业的一名普通的员工。

在IBM工作最早的日子里,吴士宏是一个卑微的角色。她沏茶倒水,打扫卫生,都是脑袋以下的劳作。她曾感到非常自卑,连触摸高科技象征的传真机都是一种奢望。吴士宏仅仅为身处这个安全又能解决温饱的环境而感宽慰。

然而这种内心的平衡很快被打破了,在那样一个先进的工作环境中,由于学历低,她经常被无理非难。她曾被门卫故意拦在大楼门口,也曾被人侮辱为“办公室里偷喝咖啡的人”。她内心充满了屈辱,但却无法宣泄,吴士宏暗暗发誓:“这种日子不会久的,绝不允许别人把我拦在门外。”事后吴士宏对自己说:有朝一日,我要有能力去管理公司里的任何人。为此,她每天比别人多花6个小时用于工作和学习。经过艰辛的努力,吴士宏成为同一批聘用者中第一个做业务代表的人;继而,又成为第一批本土经理,第一个IBM华南区的总经理。她是第一个成为跨国信息产业公司中国区总经理的内地人,是唯一一个取得如此业绩的女性,也是唯一一个只有初中文凭和成人高考英语大专文凭的总经理。

女人成长法则

事业上执著的信念、淡定的心态和宽广的胸怀,是修炼女性气质之美的三大法宝。有了它们,进取无时无刻不在为女人化妆,使进取中的女人更美丽、更幸福。

作为现任TCL信息产业集团总经理的吴士宏,已经不再是那个可以被流言飞语随意中伤的弱女子,她已经在与命运的斗争中练就了更加坚毅的性格。进取着的女人是美丽的,这种美丽是不可替代的。进取,赋予了女人自立自强的人格魅力;进取,让女人走出了狭小的家庭生活空间,让女人的视野开阔,心也随之澄明起来;进取,让女人发现了更能凸显自己个性价值的方式;进取,也最能让女人找到自己的尊严。面对一个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女人,相信每一个人都会由衷赞叹她的美丽。

如果把年轻靓丽的容颜比作花朵的话,那么经过进取历练的气质美便是从花朵中提炼出来的精华。前者娇嫩易逝,后者却历久弥香。事业上执著的信念、淡定的心态和宽广的胸怀,是修炼女性气质之美的三大法宝。有了它们,进取无时无刻不在为女人化妆,使进取中的女人更美丽、更幸福。进取着的女人是美丽的,这种美丽是不可替代的。进取赋予了女人自立自强的人格魅力。

§§§第五节 毕业即是学习的开始

许多女人都在追求一种“永恒”的东西。世上有没有“永恒”?有,变化就是永恒。要想保住饭碗,人人都不能吃老本,人人都必须不断“充电”。20几岁的女人人生刚刚开始,一切都还没有定数。所以女人在这个时候为自己充电,学习更多的东西,接受更多的思想显得尤为重要。

美籍华人李玲瑶在学生时代就好学上进、勇敢干练、聪慧过人。中美尚未建交期间,她在华盛顿担任全美华人协会华盛顿分会负责人。1979年,邓小平访美时,她和杨振宁一样,是接待小组成员。中美建交仪式上,她是少数被邀请到白宫观礼的华人代表之一。在中美建交华人庆祝大会上,李玲瑶担任大会司仪。在美国读完计算机学位后,她在硅谷做了八年的资深电脑分析员。同时,她丈夫胡公明完成了核物理方面的深造,成为一个颇有造诣的核子工程博士,服务于著名的通用电气公司。

1980年,他们决定开创自己的事业,在硅谷创办公司。不到两年,他们实现了自己的第一步目标,成为百万富翁。同时,公司也从高科技领域扩展到房地产和进出口贸易领域,并在北京、香港等地建立了办事处。此时的李玲瑶从一个纯粹的文化人发展成为一个干练的企业家。1984年,李玲瑶被邀请回国参加国庆35周年庆典。她决定在内地投资,并说服不少在美华人来祖国投资或为祖国引进新技术。

与此同时,她感觉到自己在经济理论方面有些不足。于是,在她48岁的时候,她重新进入学校学习,每次上课都坐在第一排的正中间,从不落一次课,认认真真做每一份习题论文。同时,李玲瑶还自学了经济学本科方面的所有课程。她读完了经济学9年的课程之后,又在北大学习,并戴上了北大博士帽。她的事业也越来越成功。

工作之后的学习有别于学校的学习:缺少充裕的时间和心无杂念的专注,以及专职的教授人员。要想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胜出,就必须学习从工作中吸取经验,探寻智慧,提升效率。

1.在工作中学习

通过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你可以避免因无知滋生出的自满,影响你的职业生涯。专业能力需要不断提升。所以,不论是在职业生涯的哪个阶段,学习的脚步都不能稍有停歇,要把工作视为学习的殿堂。你的知识对于所服务的公司而言可能是很有价值的宝库,所以你要好好自我监督,别让自己的技能落在别人的后面。

2.努力争取培训的机会

女人成长法则

要想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胜出,就必须学习从工作中吸取经验,探寻智慧,提升效率。

要知道,多数企业有自己的员工培训计划,培训的投资一般由企业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成本开支。企业培训的内容与工作紧密相关,所以争取成为企业的培训对象是十分必要的。为此你要了解企业的培训计划,如周期、人员数量、时间的长短;还要了解企业的培训对象有什么条件,是注重资历还是潜力,是关注现在还是关注将来。如果你觉得自己完全符合条件,就应该主动向老板提出申请,表达渴望学习、积极进取的愿望。老板对于这样的员工是非常欢迎的,同时技能的增长也是你升迁的能力保障。

3.自己进补抢先机

如果有很多空余的时间,请不要闲下来,你完全可以自掏腰包接受“再教育”。当然首选应是与工作密切相关的科目,还可以考虑一些热门的培训项目或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这类培训更多意义上被当作一种“补品”,在以后的生活中会增加你的“分量”。

现代社会竞争异常激烈,20几岁的女人刚刚走出大学校园,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不是那么简单。如何才能找到一份自己喜欢而又报酬丰厚的工作呢?那就需要20几岁的女人把自己当作“蓄电池”,要不断给自己充电,边工作,边学习,掌握新技能,了解新信息。只有具备真才实学和专长,才能增强自己在职业选择中的竞争力。

§§§第六节 不要丢了好奇心

20几岁的女人要学会永葆好奇心,有了好奇心才能不断去寻找想知道的答案,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一位学者指出:“人们只有在好奇心的引导下,才会去探索被表现所遮盖的事物的本来面貌。”好奇是铸就成功和杰出的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只有好奇心才能产生兴趣,只有感兴趣才能产生探索的欲望和动力。很多成功者成功的秘诀都在于永远保持一种好奇心。

贝时璋是我国著名细胞生物学及生物物理学的奠基者、教育家、科学活动家、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就是因为他一直都在为自己感兴趣的事业而努力奋斗,就是因为他永远都对未知的领域感到好奇。

贝时璋出生在农村,人很老实,很少出门,但是他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3岁时,他被爸爸带到祠堂里去祭拜祖宗。祠堂门口石狮子嘴里的圆球引起了他强烈的好奇心:这圆球既能滚动,又不掉出来,这是怎么回事呢?他开始用好奇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经常琢磨着这些“奇异的事情”。

后来,他爸爸带着他到上海。一路上,贝时璋看到了以前从未见过的“新奇”。他看见了拉纤人,看见了船老大把橹摇得飞快,看见了乡下从未有过的轮船,还有船舱里的灯居然没有灯油……贝时璋百思不得其解,一连串的“为什么”使得他对这些东西更加好奇。

到了上海后,贝时璋对看到的一些事情更感“稀奇古怪”了:上海的黄包车是人在前面拉,而家乡的独木车却是人在后面推;上海商店橱窗里有自己会转动的“洋模特”,家乡的那些玩具既简陋自己又不会转动;上海的灯按一下“扳头”就会亮,而家乡的灯不仅要加煤油,还要用火点着才能亮……

短短的上海之行,使得贝时璋大开眼界,同时,也引发了贝时璋心中无限的遐想,勾起了他琢磨这些奇异现象的冲动。

贝时璋上学后,变得更有好奇心了。他非常勤奋地学习各种新鲜有趣的知识,把看到和想到的,统统记下来,然后利用学到的知识解释自己以前感兴趣但又没有搞清楚的问题。虽然当时主要学习的是传统的文史知识,古诗词比较多,但是,好奇的贝时璋仍然能够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凭着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不仅学到了不少天文、物理、化学、数学、动植物学方面的知识,还对蛋白质的生命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开启了他研究生物的大门,为以后取得辉煌的成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女人成长法则

20几岁的女人要学会永葆好奇心,有了好奇心才能不断去寻找想知道的答案,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一直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一直缺乏积极主动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再加上父母对我们的好奇心的管制和干预,使得我们中的很多人都技能单一、反应迟钝,遇到了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就手足无措。

殊不知好奇是创造的基础和动力。只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持之以恒地钻研下去,任何一个普通人都有创造发明的机会。心理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对某些事物产生好奇时,他就会充满兴趣地去研究。他就会变得愉快,精神放松,大脑高度兴奋,他的创造性就会得到充分发挥。

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在自己不感兴趣的领域里,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是很难的。是否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参与未来社会竞争的成败。

同类推荐
  • 跟我学减轻压力

    跟我学减轻压力

    从此远离压力的困扰,走出心灵的误区,摆脱沉重的生活,把握生命中所有的幸福和快乐,轻轻松松地登上人生的巅峰!过度的压力是人生一大灾难,它足以摧毁我们生命的堡垒,所以我们必须学习减压。那么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读这本书开始。
  • 每日遇见卡耐基:和成功学大师学办成事的方法

    每日遇见卡耐基:和成功学大师学办成事的方法

    本书以精美的语句结合生动具体的事例,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从语言的突破、做对事的方法、办成事的方法等方面,生动而具体地阐释了卡耐基的成功学。能使读者加深对卡耐基成功学的了解,而且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做人、做事的方法,并总结出自己的人生经验,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 快乐是一种能力

    快乐是一种能力

    本书是《读者》签约作家澜涛的一本小品文集,分为“思想的浪”和“情感的潮”两辑。打破了传统模式的叙述习惯,甚至是大刀阔斧般地为读者设置跳跃幅度很大的画面,许多常用词组也拆开,再经打造重新组合,怪异中藏着脱俗的才情。
  • 读《西游记》学生活

    读《西游记》学生活

    这里要说的是,孙悟空与唐三藏并不是典型的、完美的“仁者”形象,他们各自展现的,是“仁者”的内涵之一,即:从孙悟空身上,我们更多的感受到的是他的“对己的责任感”,也就是无限向上之心。而唐三藏向我们展示的则是更为典型的“对人的责任感”,即对人无私的爱。孙悟空一路向西保护唐僧取经,一路降妖捉怪,一路成就了自己的“斗战胜佛”;唐僧一路艰难跋涉,一路愈行信念愈坚,一路顶礼膜拜佛祖,终于求取到了普济众生的三藏真经,成就了自己的旃檀功德佛。
  • 幸运垂青勇者

    幸运垂青勇者

    谁不渴望成功?尽管追寻成功的脚步匆匆忙忙,却似乎注定了大多数人与成功无缘。何以如此呢?因为大多数人尚未领悟到成功的真谛。作者认为,要想成功,应养成的第一个习惯便是要有勇气,而不是为完成任务而工作。现实生活中,敢于冲进社会主流的人,第一个成功诱因就是勇气,其次才是智慧、能力等其他因素,当然,生来就有良好背景的纨绔子弟除外,因为他们在娘胎的时候就生活在主流社会。确实,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成功,都希望自己有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如果真的想成功,那么千万不能忘记一条: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首先需要的就是勇气。
热门推荐
  • 除灵师的故事

    除灵师的故事

    我叫叶冉,我是一名除灵师,我竟然重生了,不啊我要回去我要回去啊,我要找苏清哥哥啊哎,算了肯定还能回去的,什么还有要求(本文是穿越文,主要讲的是女主努力穿越回来,然和和男主在现实生活的事情)
  • 从阴阳师开始的异界游

    从阴阳师开始的异界游

    新人练文笔大家支持一下,谢谢各位书友了……
  • 一生风动

    一生风动

    那年那冬那天那风,掀开了两人故事的序幕。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爱伯贤

    我爱伯贤

    作者把娱乐圈美化的不能再好了,叶子本命伯贤。
  • 轮回经

    轮回经

    太古年间,佛主青灯佛以其无上佛法创造轮回经,传说只要在此经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就会跳脱轮回获得永生。但由于此经太过邪异导致他自己遭此经反噬而身死道消。其身虽死却留下后世人为之争夺不断。。。
  • 时尚修仙界

    时尚修仙界

    自修仙联盟成立以来,修仙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平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主题,各派团结一致,致力于为修仙界培养优秀人才。时联盟千年之后,七大仙尊惊艳于世。仙门大开,有志者自远方来~
  • 若微

    若微

    古微。诗句的故事,不是史实,但总归能带给我们美好的遐想
  •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作为20世纪走红的哲学家,尼采是一个大学教授,一个诗人,一个哲学家,一个孤独的漂泊者。他杀死了“上帝”,但他不是传说中的那个恶魔。他是一个真实的人。他的癫狂和孤独之下,是面对人生难题的无比真诚——在传统价值全面崩溃的时代,人如何重新确立生活的意义?本书把尼采当作一位人生哲学家看待,以生命意义之困惑和寻求为主线,把尼采思想的各个主题,包括权力意志、价值重估、超人等,贯通起来加以阐释,饱含知识分子的个体感悟和时代激情,重现一个真实的尼采——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的伟大哲人、一位无比真诚的人生哲学家。本书曾引起广泛而热烈的时代共鸣,深深影响吴晓波、王军等一代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