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85800000007

第7章 五、少年不欲作“陋儒”

在假期期间,沈德鸿和母亲反复考虑,也没能确定投考哪所学校,最后沈德鸿决定去杭州闯一闯,虽然没有一定的目标,但杭州有两三个中学可以选择。母亲不放心德鸿一人出远门,家里纸店的经理说,杭州一家多年往来的纸行有熟人可以关照,母亲这才同意。

沈德鸿到杭州以后,顺利地考上私立安定中学,插班进四年级。

这所中学的校长是杭州城里一个大商人,他想洗刷被世人讥笑的铜臭气,兴办了这所中学,并且重金聘请来杭州最好的教员。沈德鸿的国文教师,历史、地理老师都是满腹经纶的学者,物理、化学老师则是留日学生。

国文老师张献之诗词功底特别好,人称“钱塘才子”。他是秀才出身,但兼通新学,还精通日语,曾翻译有《十九世纪外交史》等书。张献之在课上专教沈德鸿他们填词作诗,从练作对子的基本功开始训练,他出上联,让学生对下联,然后当堂改评。他把杭州风景名胜之地的名联拿来作教材,评点长短优劣,引导学生鉴赏品味。沈德鸿从张老师的讲授中打下了很扎实的旧体诗词基础,也学习了不少鉴赏、批评的知识。这对于他日后从事文学批评大有裨益。

另一位杨老师,从一开课就让沈德鸿感到惊异,很快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杨老师讲授中国文学发展变迁的历史。他从诗经、楚辞、汉赋开始,经六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杂剧、明前后七子的复古运动、明传奇,直至桐城派古文和晚清的江西诗派,把一条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勾划得清清楚楚。这让沈德鸿一下把此前学过的古典文学作品和文史知识融会贯通起来,初步打开了他的文学史视野,形成了文学史的观念。杨老师讲课的方法也特别,在黑板上只写人名、书名,每日讲一段,让学生做笔记,他给改正,记得不全的,还给补上。沈德鸿开始做笔记,无论如何赶不上杨老师的口授,后来采取强记的办法,只记黑板上的人名、书名,课后靠记忆默写下老师讲课的内容,居然也就能记下十之八九。这大大增强了他记忆的能力。

1913年夏季,沈德鸿从安定中学毕业了,他面临选择方向的问题。升学或者就业的选择,仍然有来自家庭内部不同意见的压力。

陈爱珠心里其实早有一个安排好的计划。她母亲当年给她的1500元钱一直存在钱庄上,到此时连本带息已有7000元之数。她把这笔钱一分为二,作为两个儿子读书所用的专款。3500元钱还够沈德鸿再读三年书。陈爱珠认为,既然当初让德鸿读中学而不选师范,就是为进大学的,现在中学毕业,当然要考大学。有陈爱珠认定的决心,又有她谋划好的财力支持,家中的长辈也就无话可说了,反正用不到家族里一文钱。

陈爱珠自己订有上海的《申报》,上面广告栏中登有上海、南京的大学和北京大学在上海招预科生的广告。陈爱珠权衡再三:3500元仅够三年的学费,卢鉴泉此时正在北京的财政部工作,因了这两点她决定让德鸿报考北京大学预科。这样经济上可以供得起,又有人可以关照只身在外的儿子。

陈爱珠总是事前把一切考虑得周到妥贴,但她却有一点没想到,而这一点恰恰决定了沈德鸿今后的人生道路。

沈德鸿在7月下旬到了上海,到了报考时才得知北大预科是分一、二两类的。一类预科将来进本科的文、法、商三科,二类预科将来进本科的理工类学科。报一类预科主要考国文与英文,二类预科则必考数学,沈德鸿的数学一直是弱项,他自知不行。这时再询问母亲的意见显然已经不可能了,况且他自幼的秉性是喜文史而远数理,这同父亲很不相同,而且心中已经有一个要做文学家的梦想。所以沈德鸿平生第一次按照自己个人的意志做出了重大的选择:报考一类预科。虽然这意味着违背父亲要自己学理工搞实业的遗愿,意味着没有事先征得母亲的同意就确定了今后所要走的路。但人生价值的体现,“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的鸿图大志,应该是有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去追求和实现的。

当然,沈德鸿做出这样的选择也并非单纯出自个人的意志,这种个人意志实事上包含在一个时代趋势的走向中。

实业救国的确是清末面对日益衰败的国运,许多爱国志士认定的一个强国富民的选择,它代表了一个时期的历史动向。但是从变法维新到辛亥革命后的社会现实,使许多志士仁人渐渐认识到,单靠兴实业是不可能彻底解决中国的问题的。政治革命、普遍的社会革命,才能使旧秩序统治下的中国走向新生,而这需要国民的思想启蒙。因此,许多原来抱有实业救国思想的先进的知识分子转而投身于从事思想启蒙的工作。这正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北大一类预科的考试,对于国文和英文知识的功底都很扎实的沈德鸿来说,应付裕如。考完之后,他还有兴致游览了上海的城隍庙,然后返回乌镇等消息。

陈爱珠知道儿子自己选择了文科,倒也并不十分意外。儿子自幼的秉性和兴趣所在,她当然了如指掌。虽说丈夫有所嘱托,但也不能因此束缚了儿子一生的发展,今后的路得他自己去走。能把德鸿送进大学,造就成才,也算是了却了丈夫的遗愿。况且还有小儿德济呢,德济的数理成绩一直是很好的,这方面大概受之于丈夫的多些。

此后,沈德鸿每天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看《申报》的广告栏,新生的录取名榜将登在那里。这样悬着心大概有一个月,录取名榜终于登出来了,反复看了几遍,没有“沈德鸿”三字,但有一名“沈德鸣”。母亲猜测是因为“鸿”、“鸣”二字字形相似,故而报社搞错了,但一家人的心里毕竟不踏实。幸而几天之后,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到了,悬着的心这才放下来。

8月中旬,沈德鸿再到上海,从这里乘船北上天津,然后转乘火车到达北京。

在北京大学预科,沈德鸿开始了一个与以往大不相同的生活。北方的天空比时常阴雨的故乡似乎显得更高更远,北京大学里自由、开放和追求真理的空气,比中学里那种循规守矩的沉闷氛围更开阔人的思想。

预科的学生宿舍分两处,一处在北河沿的译学馆,一处在沙滩,沈德鸿住在译学馆。这是一幢两层洋楼,每个房间设十几个床位,每个人都用蚊帐和书架为自己围成一个独立的小天地。蔡元培那时还未到北大,校长是留学美国的胡仁源。教授们则是中西皆有,洋人为多,思想观念各不相同,可谓是个古今通用,新旧兼容的状态。

教历史课的陈汉章给沈德鸿留下深刻的印象。陈汉章是清末经学大师俞曲园的弟子、章太炎的同学,在北大还未更名京师大学堂时就被聘为教授。但他因京师大学堂毕业后可钦赐翰林,宁愿做学生,由此出了名。辛亥革命推倒皇帝,打破了他的希望。陈汉章自编讲义教授中国历史,把西学中的声、光、化、电诸科,考证为中国先秦诸子的书中早已有之。他以《列子》上的飞车谓为欧洲的飞机,自豪地宣称:那时的欧洲还在茹毛饮血的时代呢!

沈德鸿觉得这未免太牵强附会,下课时便议论了一句:“这不过是发思古之幽情,扬大汉之天声而已。”陈汉章听见了,把沈德鸿找到家中谈话。他说之所以这样讲,意在打破时下全国普遍存在的崇拜西洋,妄自菲薄历史的颓风。他还特别告诉沈德鸿,校长胡仁源即是这样的人物。这一番解释,让沈德鸿深深感受到老先生那股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激情,他不由得肃然起敬。

教国文的沈尹默、沈兼士、朱希祖、马幼渔几位先生都是浙江人,年轻而思想进步,人称北大文科由浙江人取代桐城派而兴盛。沈尹默是湖州人,后来与陈独秀、钱玄同一起创办《新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中的先驱人物。他教国文,不用讲义,只指示学生研究学术的门径,博览图书靠学生自己。沈德鸿由此掌握了钻研学问的基础。譬如关于先秦诸子,沈尹默只教沈德鸿他们读庄子的《天下》、荀子的《非十二子》、韩非子的《显学》三篇,启发他们从中了解先秦诸子各家学说的概况及其互相攻讦之大要。这既指导了学生怎样读书,又培养了他们思维的方法和思辩的能力。沈尹默还为沈德鸿他们讲授如何辩析古文的真伪,引导他们系统学习中国古典文论……这些学习,使沈德鸿从安定中学杨先生那里获得的文学史的视野和知识更加开阔,更加系统,更加丰厚。

北大的教授中外籍人多,虽然水平参差不齐,但沈德鸿在这里受到西方文学的洗礼。中学时代的英文课主要是学习语言,北大的英文课则是直接学习文学作品。司各特的《艾凡赫》、笛福的《鲁宾逊飘流记》都由专任的教师讲解。沈德鸿最喜欢一位年轻的美籍教师讲授的莎士比亚戏曲。这位教师不但讲《麦克白斯》、《威尼斯商人》、《哈姆莱特》等作品,还教学生用英文写论文。沈德鸿的英文水平也因此大为提高。此外,德鸿还第一次学习了《世界通史》,选修了法文。

母亲不时会有信来,她当然放心不下一直在自己呵护下长大的儿子。但路途太遥远了,所以她嘱咐德鸿寒假不必回家,可以去卢表叔那里。

平时的周日,沈德鸿总是到卢公馆度过,卢鉴泉得知德鸿寒假准备留在学校,便邀他到家中去住。沈德鸿婉言辞谢了,因为同宿舍的江浙两地同学大都不回家。他只向卢表叔借来二十四史读,卢表叔一直很器重他,曾告诉他二十四史是中国的百科全书。这样几个寒假下来,沈德鸿不但浏览过一遍二十四史,而且精读了《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这四史,收获很大。

在北大预科的生活是平凡的,每日的读书学习又是繁忙的,沈德鸿觉得日子一天天过得飞快,三年的预科学习即将结束了。

但是在这几年中,中国社会进入一种更加动荡、混乱的状态,仿佛黎明前的暗夜,更显得黑沉沉的。窃取了辛亥革命成果的袁世凯做起当皇帝的梦,上演了复辟封建专制皇权的闹剧,卖国求荣的“二十一条”更促使中国进一步殖民地化。

一心埋头读书的沈德鸿,并非没有感受到这种时局维艰的现实,所以他才对这三年的预科生活有了如此感受:“我还是我,除了多吃些北方的沙土,并没有新得些什么,于是我也就厌倦了学校生活了。”这似乎与那段“几乎将我拖进了几千年的古坟里去”的中学生活相比,没有发生多大变化。其实并非如此。这些变化积聚在沈德鸿的身上,既有学识上的积累,也有体认现实、思考人生的积累,他不再是中学时那个“恂恂小丈夫”,只知“革命”二字,连最起码的革命史常识都没有的懵懂少年。这种积累起来的变化,已经为他走进社会,真正开始人生行旅,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沈德鸿在北大预科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大半个中国掀起了讨袁护法的“二次革命”,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就在沈德鸿准备最后一次大考时,袁世凯死了。7月份,结束了北大生活的沈德鸿踏上了南下返乡的旅途。

与此同时,母亲陈爱珠已经在为儿子的前程运思谋划了。她只能为德鸿的读书生涯划上一个句号,如果德鸿还想继续求学,就得靠他自己奋斗。但是她相信德鸿已经具备了自立就业的能力,她所要做的,就是帮助儿子选择安排一个她认为理想的职业。

同类推荐
  •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5位探险家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5位探险家

    本书主要写了世界著名的二十五位卓越探险家家的出生背景,教育背景,求学历程,以及成名作品,还有对世界的贡献。
  • 撒切尔夫人

    撒切尔夫人

    本书是著名传记作家、深度知情者、撒切尔夫人一家长达四十多年的老朋友,差点成为撒切尔夫人女婿的英国内阁大臣乔纳森·艾特肯的扛鼎之作。
  • 不一样的胡雪岩

    不一样的胡雪岩

    胡雪岩身上存在着传统式商人常有的巴结权贵、骄矜浮躁、奢靡享乐等致命弱点,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将他打入冷宫。相反,鉴其兴衰沉浮,察其长短优劣,正可使当代商家引以为戒。
  • 文学艺术思想家成才故事

    文学艺术思想家成才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这些卓越人物中有腹藏治国良策的政治家,有胸怀万卷兵书的军事家,有发明创造的科学家,有吟诗作画的文学家和艺术家,还有那些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他们身上,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展示了中国人民的优秀品质。从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同样也会继续激励我们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了祖国的繁荣和富强而奋斗!
  • 中国最生猛的男人——牛根生

    中国最生猛的男人——牛根生

    高举“兴农”大旗,地方政府纷纷无偿支援他;高举“大胜靠德”大旗,追捧着死心塌地追随他;高举“资本”大旗,顶级资本看好他;高举“央视”大旗,媒体宣传他,这个人就是牛根生,中国最生猛的男人,蒙派营销的一代宗师。
热门推荐
  • 岁华可待

    岁华可待

    我们终要因不同的选择,而去过那属于自己的人生!
  • 片玉山房词话

    片玉山房词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诗经楚辞鉴赏

    诗经楚辞鉴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我国从西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古代生活,不仅积淀了周代人民的智慧和经验,而且是华夏文明的文学结晶。楚辞是战国时流行于楚国的具有浓郁楚文化色彩的一种诗歌体裁。它们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大源头,其作品或简朴、或典雅、或整饬、或瑰丽,风格多样,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为了帮助诗歌爱好者更好地理解这些诗歌,《诗经楚辞鉴赏》从作品的思想内容、情感意趣、艺术特征等方面逐篇进行了注释和赏析,以飨读者。
  • 余生笑话

    余生笑话

    她是想嫁他的,可嫁的却不是他,明明满心欢喜,却终是一场梦空。他是想娶她的,奈何世道苍茫,他,终是负了她了……
  • 这危险的世界

    这危险的世界

    没有英雄救美,没有车祸,没有生病去世,更没有被哪路神仙喝醉酒不小心砸死,不过睡了一觉,林夜就发现他穿越了,穿越到一个精彩而又危险的世界。幸好有一个《神级抽奖系统》。这个世界,终究会因为林夜的到来而掀起一番惊涛骇浪。
  • 爱在灯火熄灭时(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爱在灯火熄灭时(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作品讲述了始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发生在香港黄赌毒温床“九龙城寨”里的人生故事(后附繁体版)。在“九龙城寨”度过整个青春时光的主人公李思倩目睹了太多的污秽与阴暗,但也收获了亲情、初恋和友情的阳光与甜蜜。随着年月增长,她也渐渐发现每个外表光明的人内心中那黑暗的一面……人总是不断地面对着自己的黑暗与光明。人的黑暗与光明,除了活着的世界,更多的却来自于内心。作品语言细腻优美、故事娓娓道来,是一篇融个人思考、青春叙事和特定历史时期时代特色于一炉的正宗“港味”小说。作品当中大量丰富翔实的细节描写极具画面感,仿佛让人置身于昏暗仄逼的香港街当中。
  • 跟着天王当童星

    跟着天王当童星

    天王巨星丑闻缠身,大型户外亲子真人秀节目意外找上门。一线娱记宏图满志,误食最新药剂秒变小孩被天王捡回家。夏朵朵只想做一个安静的潜伏娱记,一手掌握天王最新资讯,然一个不小心,她居然成了史上最抢戏童星!
  • 穿越之皇帝成长计划

    穿越之皇帝成长计划

    主角一朝穿越惊现成了即将登位的太子,治理自己的国家。寻找名妃,培养子女,尔虞我诈;发展国家,收录名臣,秣马厉兵。是后宫佳丽三千还是后宫佳丽三千;西楚霸王、蜀汉名将、水浒英雄,谁能助我一统天下;从三皇五帝到唐宗宋祖,雄霸天下亦或是儿女情长,收录不尽的名臣美人,挑战无限的激情国战。
  • 十剑魂书

    十剑魂书

    天之初,育十剑。地之始,孕九魂。人,龙,魔,兽,神,鬼,妖,精灵八魂顺天道繁衍,唯有一魂逆天道而行,神皇称之为为邪。邪族不死不灭,五行之外,不入六道,屠杀八族子民,八族无力抵抗,最终八族合力凑出十位勇士,以九剑为阵,借天殇之力封印邪族。就在人族千年安定之后,邪神却再次睁开啦他的邪眼,魔族,兽族也不安分啦起来。
  • 樱花树下の约定

    樱花树下の约定

    一个小女孩从小就在国外长大,在国外,她认识了两个好朋友。直到长大,小女孩的爸爸决定把她们三个送到中国,上沐盈皇家学院,沐盈皇家学院是最好的学校,她们进到了那个校门,她们三个的生活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