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85800000017

第17章 十四、母亲心里打起鼓

沈雁冰是1920年12月初接手《小说月报》主编工作的,为保证新《小说月报》能按期出刊,这一年年底和第二年初这段时间就得全力以赴,而这段时间恰好又进入农历的岁末,所以沈雁冰决定不回乌镇过年了。

离家在外读书、工作这么多年,年年春节都是要回家过的。这次算个例外,沈雁冰提前写信告诉了母亲。他没料到母亲回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要他马上找好房子,她们婆媳二人搬来上海住。

原来,陈爱珠心里还记挂着年初时生出的那个疑虑呢。虽然沈雁冰当时的复信暂时打消了她心中的不安,但毕竟没有明问起儿子有没有结交女朋友之类的事,现在儿子说过年都不回家了,主编一个刊物就真能忙成这个样子吗?她心里开始打鼓,那份被打消的不安,不但重新涌起,而且更强烈了。

沈雁冰接到这封家信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母亲从来没有用过这样严厉的语气和他讲话,必须马上解决搬家问题。可这正是他夜以继日忙得不可开交之时,根本抽不出身去找房子,只好仍托付福生去找。

孔德沚这时已怀孕了,找的房子要能安顿一家三代人住,至少也要有三间正房。在商务编译所所在的宝山路附近,要找到这样一处房子还真不容易,福生找了十多天也没有结果。急着要办的事,急切之中却又办不成,沈雁冰也无可奈何,只好再拖一拖。母亲这个年恐怕过得多少会有几分不愉快,没办法,沈雁冰只能在心里感到内疚。

过完年不久,已经是1921年的2月底,福生终于为他在宝山路鸿兴坊找到一处一楼一底带过街楼的房子。沈雁冰看了这处房子非常满意,过街楼那一间两面有窗,光线充足,空气流通,夏天也凉快,就决定租下。但原住的房客要他出一笔150多元的“顶费”,才肯出让。这笔“顶费”是原房客住进来时花去的装修费、电灯电线费等。

他搬出了,要新房客付一部分钱也是合理的,但这个房客索要的“顶费”超出合理价六七倍。沈雁冰虽然觉得太贵,但是这个带过街楼的房子特别中意,而且母亲那里催得紧,他咬咬牙如数付了这笔“顶费”。

沈雁冰这边把租下的房子略事整理,添置必要的家具,乌镇那边母亲已经收拾停当,携孔德沚启程了。

婆媳二人是乘内河小火轮赴上海的,沈雁冰请福生和他一起去戴生昌码头接船,以便帮助照看行李。母亲和德沚这一次搬家是真打算把家安在上海了,带的行李雇了两辆黄包车才装下。

一走进鸿兴坊的新家,陈爱珠顾不上坐下喘口气,先里里外外看了一遍房子,她对这处房子的格局、大小都还满意,儿子新添置的几件家具也觉得可心,看到儿子房间的一只书橱里光是外文书籍就足足有两三百本,她释然一笑道:

“怪不得你的薪水不够花,还要写文章赚外快,这些洋书很贵吧?”

沈雁冰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他知道母亲打消了疑虑,于是回答道:

“书贵贱倒不是主要的,做学问写文章需要学习参考的书,贵也得自己购置,主要还是国外新书多,不及时翻阅,脑子里边的东西就会落伍。好在我的薪水又增加了,因为作《小说月报》的主编,今年1月开始,我的月薪增加到100元。”

“每月有百元收入,这个小家庭的开销自然是尽够了,也够你买书的花费,平时不要再开夜车,少写点文章,保养身体要紧。”陈爱珠嘱咐罢儿子,又转向孔德沚说:

“德沚,你来上海了,德鸿的日常起居你就要多操心了。以后每天晚上监督着德鸿,不要让他看书写文章。”

孔德沚点头称是,进屋去收拾行李。

母亲、妻子都搬在一起住,沈雁冰的意思是雇一个女仆料理家务,但母亲坚持自己下厨房。儿子工作繁重,儿媳有孕在身,她要让他们吃好,怕女仆做的饭菜不可口,所以只雇了一个年轻能干的女仆专管洗衣买菜。当年管理一个大家都能有条不紊、得心应手的陈爱珠,调理这样一个小家简直易如反掌。孔德沚不久就进入爱国女校的文科去读书,家里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她做。

爱国女校不是正规的中学,但程度比一般的中学稍微高一点。孔德沚虽然几进几出学校门,但在家里跟着婆婆学习,已经达到高小毕业的文化程度,所以进入爱国女校后,功课还能勉强跟上,毕竟选的是文科。

上海的女校到底不比乡村小镇的女校那样散淡,每天功课安排得很紧。这所学校离鸿兴坊又很远,孔德沚每天一大早去上课,中午赶回来吃午饭,放下筷子匆匆忙忙又得赶去上下午的课,傍晚6时以后才能回家。这样紧张的生活,孔德沚从来没有经历过,每天吃罢晚饭后,疲惫就已传遍全身,唯一想做的事是倒头睡去。

沈雁冰还是按照过去在家里的习惯,晚饭后陪母亲聊聊天,排解一下母亲一天操心家务的劳累,这是沈家良好的家教养成的习惯。孔德沚也一起陪着谈天说地,但一过了9点就接连不断地打起呵欠来。

婆婆体谅儿媳读书的辛苦,就催着儿子、儿媳早早睡觉。

爬格子、做学问的人哪里早睡得了,熬夜熬成习惯,都熬成夜猫子了。沈雁冰一进他们的房间,就打发孔德沚先睡去,他自己伏身在书桌前看书写文章。孔德沚是头一落枕头,就呼呼进入梦乡,全然忘记婆婆叮嘱监督丈夫的话。沈雁冰每晚都要午夜以后才就寝,这中间,孔德沚有时懵懵懂懂醒来一次,看见屋内灯光闪亮,会含含糊糊地问上一句:“你还没睡?”然后便转过头去又进入沉睡中。

5月底的一天,沈雁冰从《小说月报》编辑部下班回家,意外地见到弟弟泽民正在母亲房间里。他心里好生奇怪:此时是学校里期末考试的前夕,功课正紧张着,泽民怎么跑到上海来?恐怕为春天来信时提到的那件事?他正待讯问泽民,母亲却先开口说道:

“老二今天上午就到上海了,跟我纠缠个不休,说是要退学。这一下午我也想好了,既然泽民对河海工程没有了兴趣,勉强学下去,没有意思,也未必学得好,我已经同意他退学。”

沈雁冰听母亲一说,觉得非常意外。春天的时候,泽民曾来信,说他思想变动很大,对于研究政治的兴趣越来越大,因而,对于桥梁建筑、公路工程的课程就越来越感觉枯燥乏味,在课堂上甚至完全听不进老师讲课,他想退学,改学政治。泽民这时距完成学业毕业,只剩下半年时间了,沈雁冰劝他无论如何先毕了业,再考虑学政治的问题也不晚。后来又劝他可以退一步,一面读书,一面参加校外的一些政治活动,总之是要拿到毕业证书。兄弟俩之间的这些来往信件,沈雁冰都让母亲看了,也请母亲去信劝说泽民,阻止他中途退学,母亲为此也写了信。此后泽民没再提及退学的事。

其实,早在一年多以前,沈雁冰就发现弟弟对政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他正与孙毓修在南京江南图书馆,为商务印书馆拟出版的《四部丛刊》选合适的善本,常同泽民见面。他感觉泽民是受到五四运动和新文学运动的影响,他们一见面,泽民就大谈政治,发表他对各种政治问题的见解,还谈论文学,他已经翻译了不少外国文学作品。这两个话题,兄弟两个谈起来是很投机的,泽民只是没有哥哥那样持中、稳健,对什么问题的看法都更激进一些。但沈雁冰还是有点担心,不是因为泽民的激进,而是担心他因此影响学业。他提醒泽民说,母亲的愿望是要他学好水利工程,因为父亲的遗愿自己已经不能完成,只有靠他了。他要求泽民不要让政治和文学的兴趣超过对于学业的兴趣,影响到课程的学习,辜负父母的殷切期望。泽民也表示同意,他在学校里各科的学习成绩都是冒尖的,沈雁冰知道这一点。

然而,不久以后,也就是1919年11月1日,沈泽民就与同学张闻天等人发起成立了少年中国学会南京分会。少年中国学会是由李大钊等人在五四运动以后发起成立的,总会设在北京,参加这个学会的有许多思想进步的知识分子。是不是因为参加政治活动太多,使泽民没有精力去读书了呢?

想到这里,沈雁冰还是用劝说的口吻对泽民说道:“对政治有兴趣,从事社会活动,也要有个立身之处。马上就拿到手的毕业证书你放弃不要,离开学校怎么找一份工作呢?”

“我同意泽民过几天到日本去半工半读。”母亲在一旁插话说。

这更让沈雁冰没有想到,问泽民说:“为什么想到要去日本?”

“我想要更好地学习了解社会主义学说。”沈泽民回答道,“国内英文的社会主义理论书籍很难买到,而日文的却很多。我去日本可以半工半读,就是为了专门学习日语以便研究社会主义学说。”他还告诉母亲和哥哥,张闻天也和他一起退学,相约一起到日本去。张闻天已经先期回家,可以搞到一笔钱,大概再过两三天就能来上海和他会合。

沈雁冰想到母亲既然已经做了决定,泽民又是这样坚持,自己也是无可奈何的,便不再说什么。

母亲这时又对沈雁冰说:“去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外国读书,半工半读怕也不容易,而且会分散精力。我已经给了泽民1000元,这是原来留着给他结婚用的。我想,他现在准备干革命,又没订过婚,谁知将来会找个什么样的女人。即便将来有中意的女人结婚,料想也不要花什么钱,不像你当初是订了婚的。倒不如现在给了他,了却我一桩心事。”

沈雁冰点点头,心想:母亲到底豁达,拿得起,放得下。泽民这么件大事,可能关系到他今后一生的路怎么走,母亲说决定,当即就决定了,没有一点拖泥带水。其实泽民做出这样的选择,何尝不是学了自己的样子呢?自己却还在那里顾虑重重。虽说作为兄长,应该为弟弟想得周全一些,多为母亲分担生活压力,但泽民毕竟是早已有了自己主见的成年人,还是母亲的考虑恰如其分。

见两个儿子都不再说什么,母亲笑着叹了口气说:“你们父亲的遗愿是要你们兄弟二人都学理工。如今可倒好,一个搞了文学,一个工科学了四年,马上文凭到手了,又不肯学下去,还要退学。这世界的变化真是太大了,你们父亲何曾料得到!我如今这样干,你们父亲在天若是有知,大概会怪我的。”

沈雁冰兄弟两个见母亲的话语中带出几分感慨,便一齐安慰她。

母亲却笑道:

“不用你们安慰。我想得开,不然也不会同意你们选择的路。人世间的事总要变的,你们今后的生活是个什么样子,我不知道,但是你们走的路是对的。我也不怕你们父亲怪罪我,他如果活在世上,说不定也会走这条路呢。”

同类推荐
  • 萨达姆传

    萨达姆传

    萨达姆的生活以及伊拉克现代史已引起人们太多的争议。作者没有回避那些最有争议的问题,而是把萨达姆一生中一些最重要的时刻放在伊拉克及中东地区现代史的大背景下叙述,通过对各种事件和运动等众多历史片段的详尽描述,以及对萨达姆此前不为人知的诸多日常生活和政治生活细节的披露,用独特而公正的视角再现与剖析了萨达姆不同寻常的一生。
  •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伎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伎

    伎女,是歌舞卖笑侑酒酬对的风尘女子。伎女,是幸与不幸的混血儿。其才艺丽质,使多少荡子骚客叹服倾倒;其青楼生涯,遭多少正人君子唾骂嘲笑。可以说,她们是人间沃土绽开的一束艳丽的罂粟花。伎女,是历史的畸型儿,在她们身上交织着封建政治和文化的痕迹。研究历史,不能不涉及她们;撰写历史人物评传不能不给她们以入资格。本书描写评述了从南朝至民国初年1500多年历代的十名伎女,她们是:苏小小,赛金花,小凤仙。她们是女子中的精灵,或才情高卓,名震文坛,如薛涛,董小宛,柳如是:或艺技超群,声满梨园,如李老师,李香君,董小宛,或有胆有谋,参与政治,如陈圆圆,赛金花,小凤仙。
  • 你在天堂还好吗

    你在天堂还好吗

    作为我们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很荣幸亲眼见证着那曾在影视、歌坛中的天王天后叱诧风云,那靓丽青春的银幕形象、那绕梁的歌声,伴随着我们长大,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甚至命运,激发着我们不断前进;作为不幸我们不能与他们“再见”,他们带着一缕青烟,不说一声“道别”就飞往了天堂的那端,留下的只是那逝去的回音。当我们听到现在千篇一律发无病之呻吟的歌声、看着做作的银幕电影然后感叹着现在没有好作品时,对他们的逝去,感到是心的阵痛,如果他们还在,又是怎样一番新景?本书记叙了港台六大超级巨星:李小龙、翁美玲、梅艳芳、张国荣、邓丽君、黄家驹,让我们一起怀念他们。
  • 那时临水照花人:最美张爱玲

    那时临水照花人:最美张爱玲

    张爱玲10岁时在期盼爱,20岁时在书写爱,40岁时在放弃爱,60岁时在整理爱。短短三、五年的爱情,这样细水长流地被思量、被咀嚼,被雕刻,好比写一本书,前言花去20年,后序花去50年,最厚重的却仍是青春那三五年。她孤傲、敏感、卓尔不群,却逃不开心灵的篱栅。本书纵览张爱玲一生,讲述民国的临水照花人从歌舞升平到繁华凋谢,她用一双冷眼,热望尘世,化作心泪如雨。在这本书里,这位民国的“临水照花人”将从旧时光里向我们走进,用一种静默柔情的文笔,让我们体悟她的清冷孤绝、她的无可奈何,她的意犹未尽。
  • 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把人当历史读,是毛泽东的一成功典范。本书收集了他对中国历史长河中众多人物的独特评述和精辟创见,读来令人睿智、发人深省,不但是我们读史习史的一把钥匙,也是毛泽东留给后代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热门推荐
  • 道姑的末世奋斗史

    道姑的末世奋斗史

    作为道观里最后一个道姑,张晴表示压力真大,师傅遗言不完成,她也不好意思随师兄师姐们一起还俗入红尘。可谁来告诉她,她苦熬这么久,眼看就要完成任务,怎么突然就到了这个奇怪的世界。撒?一千多年后?我的策马长安梦啊!咋转眼就真成梦了呢…不能策马长安,那我飙车大道总行吧。等她好不容易习惯了这个世界,终于可以入红尘飙车了,结果一场天灾人祸,传说中的末世降临。张晴望天大吼,贼老天,你是专来和我做对的吧?哎!悲催的张道姑无奈的只能跟着小和尚们开始大逃亡…————好吧,这是一个道姑、和尚与鬼的末日吐血奋斗史….
  • 卡玩

    卡玩

    卡玩,顾名思义就是使用卡牌的玩家。03号宇宙的天选之人庄肆在高中的启迪仪式获得了能够随时更换天赋的欧皇天赋“启迪”,从此庄肆带着弟弟欺男霸女,看谁不爽就打谁,看谁有钱就抢谁的开挂人生。
  • 吃掉腹部赘肉

    吃掉腹部赘肉

    不用流汗,不用望“肉”兴叹,甚至不用花大把的银子买减肥药,本书告诉你修炼“小腰精”的秘方。
  • 剑魔破天

    剑魔破天

    单剑行九州,剑界无敌手,携爱以同游,化魔亦无忧!天让吾回首,伊人莫要愁,前路谁敢阻,杀尽千万寇!剑魔,爱剑成痴成魔,但封寒,却为唐妃,甘愿化魔!任他人辱我、骂我、恨我、蔑我、轻我、唾我,我自一笑置之,但若胆敢伤伊一点半点,哪怕血染九州剑界,我亦杀之灭之!小道半路出家,请各位看官走过路过,别忘记收藏、推荐,拜谢拜谢!
  • 风灵居

    风灵居

    “风灵居”一家网店的名字,这个网店不卖东西,只接灵异怪事,线上接单上门服务,价格优惠!
  • 五花小决斗

    五花小决斗

    友情、爱情,来一场公平的决斗,捍卫的不只是自己!
  • 皇玉之谜

    皇玉之谜

    小说以中国近代史为背景,以寻找琉球复国宝藏密钥“皇玉”为主线,以秦轾轩和琉球公主尚之琳、朝鲜金贤淑和侠女李幽兰的感情纠葛为副线。上部主要写琉球古国被日本侵占后,将一批巨额宝藏沉在某岛。琉球公主尚之琳流落中国,以白莲教为掩护发展实力,?因在盗取秦轾轩家时不慎将复国宝藏的密钥“皇玉”不慎遗失,为秦轾轩拾得。为寻找“皇玉”,二人产生情感,最终尚之琳嫁给了日本人,却怀了秦轾轩的孩子。另一女主角朝鲜姑娘因为了救秦轾轩寻找“白头雪参”,和秦轾轩结为夫妻。在甲午海战沉入大海,最终嫁给了日本人为妻,留下了秦轾轩遗腹子。第三女主角李幽兰在寻找“皇玉”过程中爱上秦轾轩,被日本人岗村强暴,留下遗腹子。下部以太平镇为主线,各路势力为寻找皇玉,齐集太平镇。秦轾轩隐身江湖,将“皇玉”的线索留在几首诗中。秦轾轩的两个日本遗腹子为寻找“皇玉”,进入太平镇。下部还讲述了秦洛城与世仇之女、张佩玉、西乡郁子的感情纠葛。展现了神秘的修鞋罗锅为秦家一直守护着“皇玉”,他也是唯一的“皇玉”知情人。
  • 认清楚自己

    认清楚自己

    因为这是第一次所以不知道写什么,可能有点鸡汤。
  • 姣月不是姣月

    姣月不是姣月

    妖界之王——姣月,法力高深莫测,且心狠手辣野心之大,一心想要带领妖族称霸四界!最终被神、仙、人三界合力击败。虽落得神魂破碎、肉身被封印的下场,但她倒下的前一秒发誓,总有一日定会卷土重来,让神、仙、人三界付出惨痛代价!…………神魂归一后的林姣月:“我是一只罕见的十尾白狐,妖界之王——姣月!”
  • 最强观想法

    最强观想法

    佛曰: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道曰: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秦玉书曰:吾既是道,千万不要惹我,小心半夜来你的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