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65200000014

第14章 六波罗蜜,佛商领袖的智慧修炼(2)

领导者需要恪守的第二个行为准则是“不偷盗”,它对应儒家思想的“智”。所谓“大智若愚”,指的是真正聪明的人都不是善于投机取巧的人。他们懂得成功绝非偶然,只有经历千锤百炼,才能百炼成钢。面对利益和物质诱惑,尤其是当团队取得成功之后,在功劳和荣誉面前,领导者不仅要恪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德情操,还应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

3.不邪淫配义

邪淫的原意是指与正式配偶之外的人发生两性关系。古人说:“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邪淫既是中国发生传统伦理道德所极力反对的,也是饮食男女最难抵挡的诱惑。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生存的企业领导者更要面对“英雄难过美人关”困惑。

逢场作戏不应该成为领导者堕落的借口,风流倜傥也不应该成为企业领导自毁形象的理由。所以,“不邪淫”是当下领导者最值得注意,也是最难把持的“五戒”之一。

4.不妄语配信

佛教戒律中的“不妄语”指的就是诚信。中国古代商帮一直保持诚信的遗风,他们大都崇尚“言而有信,童叟无欺”的商业信条。如北京同仁堂自创立之初就一直将“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作为立业之基。

据美国某领导力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表明,世界上所有成功的领导者身上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信守承诺。

5.不饮酒配礼

佛教之所以把“不饮酒”作为“五戒”之一,是有其深意的。俗话说,“酒能乱性”。佛教禁止佛教徒饮酒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防止其酒后乱性。在佛经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位修持“五戒”的居士平时清静淡泊,行善积德。某天傍晚外出归家后,他误把放在桌子上的一碗酒当成凉开水喝了一口。按理说,这时他应该立即停止饮酒,但因为觉得酒的味道不错,他就把持不住,把这碗酒一饮而尽。

这时,邻居家的一只鸡刚好飞进他家的院子,他便把邻居家的鸡偷偷杀了。邻居太太到他家来找鸡,他看见邻居太太孤身一人,又长得漂亮,遂起歹意,借着酒劲把她给强暴了。后来,邻居向他兴师问罪,他又极力矢口否认。

这位居士由于喝了一碗酒,先是犯了酒戒,然后又犯了偷鸡和杀鸡的盗戒和杀戒,接着犯了邪淫戒,干下坏事不敢承认,又犯了妄语戒。他之所以一天之内连犯“五戒”,正是源于他未守酒戒。

吉藏大师把“不饮酒”和儒家的“礼”对应参照是非常精妙、恰当的。古人说:“礼者,事之体也。”如果人类没有礼制约束和伦理道德的规范,人就不能成其为人了。

孔子当年倡导的“礼”,在今天的组织行为和企业管理中,属于组织伦理、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范畴。一个团队的领导者如果没有“礼”的约束,无视组织伦理,没有职业操守,行为举止又乖张放任不加约束的话,他不可能成为优秀的领导者。

佛教的清规戒律,虽然在形式上不可能成为企业领导者的行为标准,但在实际的企业管理中,领导者又何尝不需要为自己、为团队设定组织管理的“清规”和行为规范上的“戒律”呢?

不同的企业一定会有不同的组织原则和行为规范。无论企业的管理制度如何,领导者都应该率先自觉地像释迦牟尼那样“着衣持钵”,为员工作表率。

忍辱波罗蜜,领导者的自强不息

忍辱的五个层次

佛教有句名言:“一念嗔心起,八万障门开。”一旦内心充满了嗔恨和妒忌之情,人立刻会怒火中烧、不顾一切,甚至会扭曲人格,任何言行举止都可能说得出、做得了。所以,佛说“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

人类之所以会产生嗔恨、妒忌之心,说到底还是“贡高我贵”在起作用。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希望胜过他人,不希望被别人超越。当身边的同事职位高过自己时,当他人的收入或成就高于自己时,当领导夸赞他人时,当他人比自己长得漂亮、美丽时……我们就会不舒服,就会妒忌,就会嗔恨不满,就会妒火中烧,就会失去理智。如此一来,就会让自己以前所有做过的好事、留给别人的好印象全都毁于一旦。

能够帮助人们理性地面对嗔恨和妒忌之心,不至于丧失理智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忍辱。释迦牟尼根据众生忍辱的行为将其分为生忍、力忍、缘忍、观忍和慈忍五个层次,如图6-3所示:

图6-3 忍辱的五个层次

1.生忍

当侮辱降临又无力反抗时,人们在极端痛苦的情况下,会强迫自己接受侮辱的意识和行为,叫做生忍。

2.力忍

当侮辱降临时,人们用“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想法劝慰自己,使内心平静,但这种被强压下来的侮辱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这种强忍不满的做法叫做力忍。

3.缘忍

当侮辱降临时,人们用佛的因缘观反思自己是否做过什么对不起他人的错事。如果之前(或前世因果)做过这些错事,现在受到侮辱也就可以理解和接受了。这种由果思因的做法会让人在面对侮辱时减轻痛苦,以致最终完全不再有嗔恨之苦。

4.观忍

当侮辱发生时,用佛教的“空”观进行自我释放。想到“万事皆空我亦空”,既然连“我”都是空的,哪里还有什么真实的侮辱呢?这样的观想会令屈辱尽退,嗔恨自消。

5.慈忍

当侮辱发生时,不但不生嗔恨之心,反而对给你侮辱的人生出慈悲之心,同情他、怜悯他。想到因为侮辱你的人因不懂得因果报应,将来不知还会做出什么对自己不利的事情,因此对他产生无量大悲,然后施方便教化,令他觉醒,使其断恶修善,重新做人。

在天台宗国清寺里,有一个殿内专门供奉着国清寺“三贤”--寒山、拾得和丰干的塑像。殿内还刻着寒山和拾得的一段对话。

寒山问:“世人如谤我、欺我、侮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之乎?”

拾得答:“你且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拾得这样回答不是在诅咒施恶之人,而是出于对施恶之人的同情和慈悲的“慈忍”之心。

生忍和力忍同属于“事忍”范围,因为它们都是就事论事、被动强忍的;而缘忍、观忍和慈忍都属于“理忍”范围,因为这些行为都是在智慧的指引下才能够达到的境界。

忍辱的三个阶段

中国当代十大高僧之一,临济正宗第41代祖师、曹洞正宗第47代祖师明旸法师,在解释“忍辱波罗蜜”时认为,修“忍辱波罗蜜”需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难行能行”,即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你可以克服困难坚持做到;第二阶段是“难舍能舍”,即别人无法割舍的钱财、女眷、生命等,你可以割舍得下;经过以上两个阶段后,你才能够达到第三阶段--“难忍能忍”,即别人无法忍受的侮辱,你不仅可以忍受,还能够做到变侮辱为动力,忍辱负重,自强不息,成就非凡。

其实,“忍辱负重”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比比皆是。比如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尽说君王江海量,畜鱼水忌十分清”的楚庄王,忍受胯下之辱的韩信,为老者拾靴的张良,唾面自干的娄师德,拘而演《周易》的周文王,贫困苦厄做《春秋》的孔子,放逐乃赋《离骚》的屈原,双目失明写《国语》的左丘明,痛失双脚修《孙膑兵法》的孙膑,流放蜀地世传《吕览》的吕不韦,囚秦之笼、传颂《孤愤》的韩非子……

所以,侮辱不一定是打击,打击不一定是挫折,挫折不一定是逆境;逆境不表示失败,失败不一定要失意;失意不一定要失望,失望不一定就失去;失去也不一定是末日,末日不一定是结局,结局不一定就是命运。

命运永远只对忍辱负重的人微笑,命运永远只对忍辱负重的人招手。

要想成为强者,首先必须保证不被自己击倒。所以,领导者永远要在下属的心目中保留一种忍辱负重、自强不息、积极乐观的正面形象。

精进波罗蜜,领导者的进取不止

精进需要坚持不懈

精进可以防止懈怠。

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是东晋时的著名将领。他家境“酷贫”,凭借“少长勤整,自强不息”的精进努力,以一介布衣之身,最终挤入等级森严的门阀之列,位至荆江两州刺史,都督八州军事要务。

陶侃以其持之以恒的进取精神一直为后人称道。据说,当年被贬广州后,无事可做,为防止清闲安逸的生活消磨自己的意志,他每天早晨都要把门外的100块砖头搬入书房。到了晚上,再把这100块砖头搬出屋外。面对他人困惑的眼神,陶侃解释说:“我一直致力于帮助朝廷收复中原,但安逸闲散的日子过久了,我一定会变得意志消沉。如果这样的话,将来恐怕就很难再成就大事。”

人都是有惰性的。“六度波罗蜜”之所以特意设置了“精进”一法,就是为了防止修行者产生懈怠之心。关于精进,释迦牟尼在《佛遗教经》中作出了这样的解释,他说:“汝等比丘若勤精进,则事无难者。是故汝等,当勤精进,譬如小水常流,则能穿石。”又说:“若行者之心,数数懈怠譬如钻木,未热而息,虽欲得火,火难可得。”释迦牟尼用水滴石穿和钻木取火的现象喻示修行者,精进不息必有大成,中途放弃将前功尽弃。

释迦牟尼座下著名的“千里眼”阿那律陀尊者未出家前是释迦牟尼的堂弟,后来由于仰慕释迦牟尼的道行而随其出家。但他一开始依然有普通人的偷懒之心,每次听经闻法时总爱睡觉。有一次,他正睡得香,被释迦牟尼发现后,释迦牟尼毫不留情地当众训斥他:“咄,咄,何为睡!螺丝蚌蛤类,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

阿那律陀尊者听到释迦牟尼把他比作畜生、螺丝蚌蛤,非常羞愧,立誓要发愤图强、自强不息。结果,他因七天七夜连续强迫自己圆睁双眼,最后导致双目失明。释迦牟尼于是教他返照自性之法。

此后,阿那律陀尊者按照释迦牟尼所教的方法修行,再也没有懈怠。他精进不止,终于成就了眼根圆通三昧。他虽然双目失明,最终却能把大千世界的一切万物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终于证得“天眼第一”的大神通。

据研究资料表明,毛泽东在1965年写下的著名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的最后两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与已有500多年历史的韶山毛氏祖训有关。依据在于韶山毛氏祖训中有这样一段勉励毛氏子孙的话:“天下无难为之事,性能不囿于难为之见,不生其畏难之心;审其难为之势而克分其难,酌其难为之理而克任其难,自便难为者转成不难。故有为之才,一生为人之所难为,而行若无事。旁观咤讶,鲜不叹为难为之事,必得难得之人而后成也。”毛氏祖训中的这段话道出了成功者必须具有精进、不懈怠的进取之心。

天下本来没有什么难为之事,面对困难,人们之所以会裹足不前、半途而废,是因为主观上有畏难之心,思想上无克难之志。而“有为之才”在面对困难时之所以能够“行若无事”,是因为他们懂得“审困难之势,酌困难之理”,把困难变成不难。

在困难面前毫不退缩、知难而进的精神背后,必须要有“肯登攀”的决心、勇气和永不畏惧的执著精神,这就是精进的含义所在。

《大智度论》把“精进”细分为“身精进”和“心精进”两种。所谓“一切法中,皆能成办,不惜身命,是为身精进;求一切禅定、智慧时,心不懈惓,是为心精进”,依此类比,可以得出“六波罗蜜”中,布施、持戒是身精进;忍辱、禅定、般若是心精进。无论哪种法门,没有精进作为基础,都难以有所成就。

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之一、世界500强企业日本京都陶瓷株式会社创始人稻盛和夫从小就信奉佛教,到了65岁时,他正式剃度出家,皈依佛门。他在《活法》一书中坦言,佛法中的“精进”是对他影响最大的“心法”之一。稻盛和夫认为,心法就是活法。企业领导者要想成长,就需要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永远保持一颗不懈怠的进取之心。

领导者自我修炼的六项精进原则

心灵磨炼需要从多方面入手,稻盛和夫把佛教中的“精进”法门和他总结的六个心灵培养方法结合起来,归纳出企业领导者自我修炼的六项精进原则。

1.每日持续地付出和努力

稻盛和夫说,他当年创办京瓷时,甚至连经营的“经”字都不认识,但他知道自己不能让公司倒闭,只有精进努力、勤奋工作才能取得成功。他说:“如果有人问我成功的秘籍,我可以毫不隐瞒地告诉他,我能传授给他的最重要的东西不是别的,就是‘竭尽全力拼命工作’这一条。”

2.谦虚,不要骄傲

谦虚是人最重要的品德。稻盛和夫把“唯谦是福”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他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用强硬的手段排挤别人,表面看上去很成功,其实不然。真正的成功者,尽管胸怀火一般的热情和斗志,但他们同时更是谦虚、谨慎的人。”

3.每天坚持反省自己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商汤在自己的洗脸盆上刻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以警示自己永不懈怠。古贤大德不断提醒我们:只有不断地反省自己的错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提升自我,才有可能实现自我突破,做到日新月异、日清日高。

4.活着就要感恩

常怀感恩之心,对一切都怀有感谢之情。只有这样,我们的内心才会快乐,我们的心情才会愉悦,我们的心灵才会纯净,我们的人生才会幸福。

5.积善行,思利他

中国有句名言:“积善之家有余庆。”稻盛和夫说:“我相信‘善有善报’这个法则,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我努力实践这个法则。多做好事,就能使命运和工作朝着好的方向转变,这是我的信念。”毛泽东也提倡人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要求政府官员做“人民的公仆”。“为人民服务”就是要求人要有利他精神,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信念、使命和成功法则。

6.忘掉感性的烦恼

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和失败,不要被担心、恐惧、胆怯、怀疑、懊恼、气愤等感性的烦恼所左右,而这些烦恼正是佛教所说的“无明”和“愚痴”。佛教认为“无明”是一切错误行为的肇始,“愚痴”是所有错误的根源。只有不断地精进修行,用智慧的光芒照破无明,看穿“愚痴”,用正确的方法理解自我,才能回归本性,成就大我。所以,稻盛和夫说:“只有用积极正面的态度,面对挫折和灾难,才会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稻盛和夫强调:“如果我们每天都能持续实践这六项精进,我们的人生必将更加美好,甚至超出我们自己的想象。我自己的人生就是如此。”

禅定波罗蜜,领导者的禅定修炼

禅的内涵

禅,是身学;禅,更是修心之学。禅,直指人心。悟道的人对它心领神会,却又无以言表、难以表达。禅,可证一切智慧,可明一切真理,却只能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禅宗的来历,与“拈花一笑”的典故有关。

同类推荐
  • 销售中的心理学

    销售中的心理学

    多拿订单,提高业绩可以说是每个销售人员的心愿。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不少销售人员付出了辛苦,却收效甚微。其实,与客户打交道的过程就是攻心的过程。作为销售人员,不要畏惧客户,也不要担心自己搞不定,只要能把握客户的心理,与其结成心理同盟,那订单就是唾手可得的了。本书通过对概念的阐述和翔实案例的分析,旨在指导销售人员学会正确认识自我,提高心理素质,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看透客户的内心,更好地促进销售工作,实现成功销售。
  • 全球顶级企业通用的10种品牌管理方法

    全球顶级企业通用的10种品牌管理方法

    品牌尤其是具有良好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品牌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进占目标市场的有力武器。对于每一位管理者而言,学习顶级的品牌管理艺术,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本书是商界品牌管理智慧的荟萃,相信本书能给读者提供新的独特的方法,并成为确保品牌成功的新工具。
  • 不懂心理学就做不好销售

    不懂心理学就做不好销售

    销售就是一场心理战,销售就是心与心的较量。销售界流传一句名言:“成功的销售员一定是一个伟大的心理学家。”一个成功的销售员往往不是因为有一副三寸不烂之舌,而是因为他精通销售心理学!如果你想钓到鱼,就得像鱼那样思考,而不是像渔夫那样思考。
  • 零售业92个创意促销方案

    零售业92个创意促销方案

    性别决定消费偏好、刺激不同群体的需求、众目聚焦的攒金吉日、榜样的成功经验等内容。“欲取之,先予之”,经商也一样,要想从顾客口袋中钱,先要给顾客一些实惠。只要经营得当,学会从“赔钱”中赚钱不失为一条取胜的妙招。促销方式千变万化,大家都喜欢小投入、大产出的促销段,其实只需要稍微地动下脑筋,另类的做法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与收获。视觉形象所传达的信息不再是“这是一些商品,请您来选购吧!”而应该是:“这是一种生活,请您来体验吧!”这样,视觉营销所起到的作用,就不仅仅是把商品推向市场,让顾客被动地接受,而是变成了把顾客请进市场,让顾客在时尚生活的体验中,自发地产生消费的需要,进而产生购买行为。
  • 网上开店指南——网上有黄金,在家赚大钱

    网上开店指南——网上有黄金,在家赚大钱

    在网上开店优势很明显,通常来说有以下几大优点:手续简便、投资小、风险低、节约资金、营业时间不受限制、地理位置不受限制、店面大小不受限制等。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界灵卫

    界灵卫

    启灵村的起点,却迈进了一个隐藏的阴谋之中,争斗、是非、救美、交易等等,不一样的皇氏一族,不一样的宗室一脉,这就是无尽战场。
  • 逝去的点滴

    逝去的点滴

    三个人生分叉路口,四个好友,四种未来。人生就是不断的遇见和逝去,唯有那最好的时光留在记忆中。
  • 大明帝业

    大明帝业

    本文不够严谨,入坑需要注意被坑死,坑死了不算作者的.本文属于硬穿一个身怀着救治明朝理想的宅男穿越到大明后成为信王的故事。细节不合理还请不必计较,就当看架空历史吧。
  • 快穿之男配之旅

    快穿之男配之旅

    爱情里,总有一个主角和一个配角,累的永远是主角伤的永远是配角
  • Fate滚石

    Fate滚石

    以“卦爻”为基础而生的魔术体系。“相互作用、相互交织”,如蜘蛛结网一般在交叉口相遇,又在下一段旅途分离。如引力一般,围绕着少年与各种魔术师而所诞生的故事。
  • 青蛇缘

    青蛇缘

    五百年前白蛇与许仙几经波折终于修练成仙,在天界过着人人羡慕的逍遥日子,可是他们却忘记了曾经为他们一直付出的小青,小青本已经到了位列仙班的时日,可是白蛇并没有来接小青,小青并没有怨恨,她只是想偷偷的看一眼姐姐过的是否幸福,可是玉帝却发怒了,说她私闯天庭,要将她打回原形,气的小青用六味天火将金銮殿烧个精光,小青知道自己又闯祸,逃到了紫竹林,观音大士完全算到了,于是……
  • 最强修道在都市

    最强修道在都市

    吴天佑从地上醒过来的时候,窗外已经黑了,站起身来的他只是看到对面公寓的灯亮了,顺着灯光才摸到自己的手机。他看了一下,现在是七点四十五了,约好的暗杀还有一个小时十五分钟就要结束了。
  • 这个骷髅有问题

    这个骷髅有问题

    你穿越到了异界。你发现,你正躺在棺材里。你很迫切的想要自救,于是你施展了你的铁头功。很遗憾,你的铁头功并没有起效,反而你的铁头丢了。你很慌,你急急忙忙的把自己的铁头捡起来,然后给安装上。你成功的自救,然后你发现,外挂到账了。于是,你有了底气,什么都不说了,先从这个坟里爬出去。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