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63300000005

第5章 治学严谨博大精深(1)

人生来世,纵横天下,无不希望生前建功立业,死后万古流芳。然而欲成大业者,非有卓越之智慧和才干方行。而智慧才能的获取,依赖于平日的学习和知识的增进,所以,古今中外之成功者莫不讲求治学之道,高度重视知识的作用。

治学之道,最紧要的是立下坚卓不俗的大志,立志是事业的大门,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学问长进得越快。

治学,要有”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务实精神,避免奢谈,踏实认真。要明白学问的取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勤学好问,持之以恒。学问好比金字塔,基础越深越博越好,这样才能在广博的基础上求得高精尖。

做学问,必须重视读书的方法。不要贪多,而要专注于一书,力求吃透。同时,治学须避免门户之见,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为我所用,才能学贯中西,博通古今。而正是依赖于不俗的才学,一个人就可以为国立功,为己立德,为人立言,受到后人的敬仰。

曾国藩在这方面无疑可称之为典范;他读书深思本源;谈诗论赋独辟蹊径;通过交友与拜师获得了事业长盛不衰的稳固根基。纵观曾氏的辉煌人生,可以说读书写作构成了他生命的真实。

1.读书当知本源

曾国藩以”匡时救世“创立功名事业,以儒家思想作为其立身之本,因此,他一生注重封建德行的修养与他一生读书修业是分不开的。进德与学问就成为他完善个性人格的两件大事,同时又是合而为一的,终身与其事业相伴。(1)读书不为发财

读书做官,升官发财,在当时几乎弥漫在所有读书人的心目中,牢不可破,可是曾国藩是一个例外。

他在做京官的时候,年龄不过三十多岁,他便立誓不发财。道光二十九年,他致书九弟说:

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宦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章明鉴临,予不食言。

曾国藩一生最大长处,就是言行一致,既然立誓不发财,便须节俭自守,不可逾越一寸一分。因此他虽官至总督,每日吃饭,以一荤为主,有客始略略增之。时人号为”一品宰相“,布袍鞋袜均由夫人媳妇为之。他三十岁时,曾制一件缎马褂,惟遇新年及庆贺时着之,藏之三十年,不再另制,他曾说:”古语言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以吾观之,衣亦不如故也。“

(2)不因科举误终身

读书考试,科举功名,这是士人学子的最高追求。相信这种目的论的人,最终仍只是看到了读书可以带来的世俗好处,因此读书受激励的动力仍来自于书本以外的功利目的。在此,曾国藩则又是一个例外。他在家书中多次谈到:科举功名之所以可贵,是因为中举足以让长辈欢喜,是因为做官可以奉养双亲。读书走科举之路无可非议,但读书的最终目的不在中举。读书的根本是要在伦理上用功,在诗文学业上用功。

读书究竟为什么?

曾国藩在给他几个弟弟的信中谈到读书的目的,他写道,我辈读书,只为两件事:一是修身养性,包括诚心、正己、修身、齐家,以求无愧于父母;二是精研学业,包括学习诗词文章及其作法,以求保护自己。

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悌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余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定,丝毫不能自主。

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曾国藩在功名之中、之外、之上,极其看重进德修业。及至晚年,权绾四省,位列三公,封侯拜爵时,他切切念及的仍是自己的德行与学问,便很能说明问题。

日月如流,倏已秋分。学业既一无所成,而德行不修,尤悔丛集,自顾竟无湔除改徙之时,忧愧曷已!

是日席中愀然不乐。念生平所作事,错谬甚多,久居高位而德行学问一无可取,后世将讥议交加,愧悔无及。

薛福成在《代李伯相拟陈督臣忠勋事实疏》中,对于曾国藩在清朝道咸以后,世风日下,人心日沦的情行下,以其卓荦不凡的德行,来力挽社会风气,有着极高的评价:

曾国藩自通籍后服官侍从,即与大学士倭仁、前侍郎吴廷栋、胡太常寺卿唐鉴,胡道员何桂珍,讲求先儒之书,剖析义理,宗旨极为纯正,其清修亮节,已震一时。平时制行甚严,而不事表暴于外,立身甚恕,而不务求备于人,故其道大而能容,通而不迂,无前人讲学之流弊。继乃不轻立说,专务躬行,进德尤猛。其在军在官,动勤以率下,则无间昕宵,俭以奉身,则不殊寒素,久为众所共见。其素所自勖而勖人者,尤以畏难取巧为深戒,虽祸患在前,谤议在后,亦毅然赴之而不顾。与人共事,论功则推以让人,任劳则引为己责。盛德所感,始而部曲化之,继而同僚谅之,终则各省从而慕效之。所以转移风气者在此,所以宏济艰难者亦在此!

可见,曾国藩是把读书作为个人修行和拯救世风的重要途径来认识的。

他是一个理学家,因而他的读书目的也没有超出一般理学家的范围,那就是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读书何以能有如此之大的作用?对此,曾国藩在他漫长的读书生活中有着深切的体会。

曾国藩认为,读书可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他说,人的气质,是先天生成的,本身是难以改变的,只有读书才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

曾国藩对此深信不疑。当他看到纪泽的字曾深有感触,说他近来写的字总是失之薄弱,骨力不够坚劲,墨气也不够丰腴饱满,由此他想到了他的字和他的行为举止患的是一样的毛病,那就是不够持重。

如何医治这一毛病呢?曾国藩劝纪泽多读颜体和柳体,并教他用油纸摹写《郭家庙》、《琅牙碑》、《玄秘塔》这样的名帖,天天留心,专门从厚重两个字上下功夫。不然的话,字质太过单薄,人的气质也因此而更加轻薄了。

曾国藩自认为才智钝拙,但由于他能立志勤学,终成为清一代显赫人物,这实在是他力学的重要证据。

曾国藩说过一句极为精到的话:”书味深者,面自粹润。“意思是说,读书体味得深的人,面容自然纯粹、滋润。这句话不是一般的能说出来的,必须观察很多人,理解很多事,尤其是对事与事之间的关系有种透彻的领悟力的人才说得出来。曾国藩不愧为灵气与神气兼备的人。

读书体味得深的人,一定是心智高度集中的人。他的心地单纯,洁净,一切世间的杂事、琐事和烦心事都被他抛在九霄云外;至少这些事不经过他的心灵,也就是说他不为这些事所搅扰,所纠缠。唯一吸引他的注意力的是书中所体现出来的那种境界,这境界构成了对外物的排拒力,于是他才得以守候着自己的内心世界,修炼、陶冶或者燃烧;当他出现在我们面前时,真犹如天仙一般。

由于心智的高度集中,因此他的精神和肉体得到不断的积聚,他的精气没有一丝一毫地涣散,他一天比一天充实、丰沛和完善,日有所得,月有所获,年有所成。久而久之,在他心中便养成了一股浩然之气,这浩然之气又作用于他的身体,使他的生活有理、有序、有节。所以,读书体味深的人,一定是身体健康的人。

读书体味得深的人,一定是淡于功名的人。要使一个读书人淡于功名,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有多少人是为了读书而读书呢?人们读书总有一个世俗的目的,甘于读书的人实在太少了。人一旦有了功名心?就难以超脱,总是有这种或那种烦恼与忧愁。而这种情绪对一个人身体的损害比人们想像的还要大,他又如何能”面自粹润“呢?当然这并不是说人不能没有一点功名心,问题是要”淡“于功名,要放得开,看得远,以不影响人的心绪为度。

读书的真正乐趣就在书本中,你从读书中获得启迪,发现与创造,也许一本书说出了压抑在心头而一直得不到发泄的话,总之,这些话说到了你的痒处、痛处和伤心处,你一下子被照亮了,于是你怡然自得、拍案击节甚至涕泗横流。有了这份心性,你才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才能超然物外,有所发明或者建树。苏东坡就属于这种人,他有一首诗写道:”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譬如饮不醉,陶然有余欢。“对此曾国藩极为欣赏,他反覆吟咏,并且增添数语:”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为文不求传。譬如饮不醉,陶然有余欢。中含不尽意,欲辨已忘言。“

(3)读书之根本在于明义理

曾国藩认为:自西汉至今,读书人作学问约有三条途径:一是义理之学,一是考据之学,一是词章之学。各执一端,互相诋毁。我私下以为,义理之学学问最大。义理清楚则身体力行有原则,待人处世有根基。词章之学,亦是用以发挥义理的工具。考据之学,我没从中得到什么。这三条途径,都可为研习经书史学服务,各有门径。我以为,欲读经书史学,就应当研究义理,那样专心一致而不会心绪杂乱。

读经、读史、读专集、讲义理之学,这都是有志者万不可改变的。就是圣人再生,也一定按我的话做。不过这些亦仅仅是对那些有远大志向的人说的。

在他看来,义理之学最大,其有裨于躬行和经济,”读书所以明理,明理所以做人“.

人生天地间,大约总想明白事些事理的。如果想生活得更好,更有质量,更符合自己的理想,那就一定要明白事些事理。当然有人终其一生,也不见得就明白多少事理,这种人,生得糊涂,死得也糊涂,所以他的生命不会留下痕迹。

曾国藩是一个深受中国传统文化薰染的文人,为传统文化中所传达出来的微言大义所折服,而且将自己的一言一行纳入这种文化规范中进行检验。他不仅自己这么身体力行,还教导他的兄弟和子女也这么去做。在《曾国藩全集》中,我们随处都可看到传统文化在他身上打下的深深烙印。有时是对一首古诗激赏,有时是对一个字的钩沉,有时是对一句名言的阐释,有时是对一个圣人的整体风格的领悟与评说。正是由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切理解和综合吸收,才使他成为一个具有高度智慧的人,一个道德文章功业显赫一世的人,一个具有巨大文化价值和魅力的人。

曾国藩平常最喜欢读苏东坡的《上神宗皇帝书》,他一遍又一遍地读,好像得到了一种喜欢吃的菜肴一样,乐此不疲。他之所以欣赏它,就因为它境界高迈。

曾国藩把读书明理还作了透彻的说明,他说:”今人都将学字看错了,若细读’贤实易色‘一章,则知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于孝悌两字上尽一分便是一分学,尽十分便是十分学。今人读书皆为科名起见,于孝悌伦纪之大反似与书不相关;殊不知书上所载的,作文时所代圣贤说的,无非要明白这个道理。若果事事做得,即笔下说不出何妨?若事事不能做,并有亏于伦纪之大,即文章说得好亦只算个名教中之罪人。“答刘孟容书里又说:”凡仆之所志,其大者养欲行仁义于天下,使凡物各得其分,其小者则欲寡过于身,行道于妻子,立不悖之言以垂教于宗族乡党。“这实是明达惊辟之言,一般读死书的人们应该知所惕亏!

顾炎武曾说:世间有两种读书人:一曰”通儒“,一曰”俗儒“.曾文正公便是中国标准的”通儒“.先从学问上下工夫,融会贯通了,便身体力行,扩充而及于立身、处世、为政、治家、整军各方面,完成了他的全部人格。

曾国藩在京师做官,做学问十二年,书友书师颇多,这对他一世的学业有很大的帮助,他也就更认识到读书的意义和目的。他在给兄弟的信中谈得十分诚恳。

现在朋友愈来愈多。讲身体力行的,则有镜海先生、艮峰前辈、吴竹如、窦兰泉、冯树堂;研究经书探求道理的,则有吴子序、邵蕙西;讲诗、文、字而技艺用于表现古人的”道“的,则有何子贞;才气奔放,则有汤海秋;英气逼人志向大神态安详,则有黄子寿。又有王少鹤(名锡振,任广西主事,年二十七岁,是张筱浦的妹夫)、朱廉甫(名琦,广西乙未年中举任翰林)、吴莘畲(名尚志,广东人,吴抚台之世兄)、庞作人(名文寿,浙江人)。这四君子,都是听到我的名声先来拜访我。虽然造诣有深有浅,但都是有志之士,不甘心平平庸庸的人。京师为人文渊薮,人材济济。不去追求则无,愈去追求愈多。近来听得可交朋友的人很多,我不打算先去拜访别人,恐怕那样做只是标榜虚名,于己不利。求友以匡正自己的过失,这是最大的益处;标榜图个虚名,这是最大的损害。天下有益的事中,即有足以造成损害的因素在里面,不可不分辨清楚。黄子寿近作《选将论》一篇,共六千余字,真奇才也。子寿戊戌年才开始学写文章,而六年之中遂做出大学问,这是天分独绝,万不能学到的。诸弟不必震惊,我不愿诸弟学他,但愿诸弟学吴世兄、何世兄。吴竹如之世兄现亦学艮峰先生写日记,谈论有规矩,行为有法则,其安详自得的样子实在可爱。何子贞之世兄,每日自朝至夕总是温习书本。三百六十日,除作诗写文章外,无一刻不温书。真可谓是有恒心的人。故我从前限定功课教导诸弟,近来写信,从不另开列课程,只教诸弟有恒心而已。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则断不甘心平平庸庸;有见识则知学海无边,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则断没有不成的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诸弟此时,惟有识不是一下能达到的,至于有志向有恒心,则是诸弟自己努力的事。

正是由于曾国藩深知做学问与明义理之道,读书修业便成为他终身的为己之分。

《论语·宪问》中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句话对曾国藩的影响很大,他认识到了读书有为人与为己两种目的。

在曾国藩那个时代,不乏学问广博的人,他们中的许多人可以称得上宏儒硕士。但其中为别人做学问的人多,为自己做学问的人少。例如顾、阎并称,顾炎武为自己做学问,而阎若璩则是为让人认识做学问。再有江、戴并称,江永为自己而学,戴震则免不了为被人认识而存在。又有段、王并称,王念孙为自己,段玉裁则免不了为让人所见而存在。还有方、刘、姚并称,方苞、姚鼐为自己,而刘大禾魁则免不了为让人认识而存在。在那些仕途顺达官位高居的人中,如李光地、朱轼、秦蕙田,为自己而学的人占多数,但纪昀、阮元则免不了为让人认识而存在。

为他人而读书,即使有些心得体会,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为自己而读书,才会更真切地体会到”甘苦寸心知“含义,一点一滴的收获都是自己用汗水浇灌出来的,才会备加珍惜。为他人而读书,心中总有一个别人,十分在意自己的所得所见以及这种所得所见是否会产生影响?是否会引起别人的注意或者共鸣?为自己而读书的人,考虑更多的是自己的所思所感是否有价值?这种所思所感是否具有独创性?他不会被别人的好恶所左右,不会被流俗的见解所羁绊,他的标准或尺度完全在他自己,他是一个自由人,而这是一切发明创造最基本的前提。

同类推荐
  • 沈从文和他身边的人们

    沈从文和他身边的人们

    本书以沈从文的一生为经,以与之交往的人为纬,由此编织了一幅五彩缤纷、二十世纪中国文人的历史画卷。
  • 中华帝王第一卷

    中华帝王第一卷

    《中华帝王(全4卷)》帝王作为历史的重要角色之一,是当时左右和影响国家、民族的关键人物,研究他们的是非功过,治乱兴替,在一定意义上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个人成败,并对我们现代人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中华帝王(全7卷)》所选辑的帝王传记,以皇家修订的正史为主线,辅之以别史、小说家言、笔记、见闻等,以修补正史的不足。
  • 安全保护证(小经典系列)

    安全保护证(小经典系列)

    《安全保护证》是二十世纪俄罗斯著名诗人、作家帕斯捷尔纳克40岁以前写的第一部自传体随笔,该书是在奥地利作家里尔克的影响下创作完成的,作者在自传中大量地阐述了自己对艺术创作的看法。它带领读者穿过一个隐晦的回忆录作者的散文的迷宫,进入诗人的内向性的核心。在书中,作者对生活、对世界的独特感受和联想,随处可见;他的文笔同时还具备一种通感式的感受力,能轻松跨越人与事、自我与世界的界限,游刃有余。
  • 罗斯福——轮椅上的总统

    罗斯福——轮椅上的总统

    《图说世界名人:罗斯福(轮椅上的总统)》介绍了,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第四届未任满)的总统。罗斯福在20世纪的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被学者评为美国最伟大的三位总统之一,与华盛顿和林肯齐名。
  • 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阿奎那

    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阿奎那

    本书是“千年十大思想家丛书”之一。20世纪末,英国广播公司举行网上千年思想家的评选活动,评出了十大思想家,本书对排名第五的思想神学家阿奎那进行了介绍。托马斯的著作卷帙浩繁,总字数在1500万字以上,其中包含着较多哲学观点的著作有:《箴言书注》、《论存在与本质》、《论自然原理》、《论真理》、《波埃修<论三位一体>注》,代表作为《反异教大全》、《神学大全》。他对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物理学》、《后分析篇》、《解释篇》、《政治学》、以及伪亚里士多德著作《论原因》做过评注。托马斯无疑是中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托马斯主义不仅是经院哲学的最高成果,也是中世纪神学与哲学的最大、最全面的体系。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三十六计活学活用

    三十六计活学活用

    随着时间的流逝,《三十六计》早已超越了军事著作的范畴,已经深入民间而与大众生活紧密相连,每一计都成为一句琅琅上口的成语,上至朝堂,下至市井,广为传诵运用。军事家以它运筹帷幄,政治家以它捭阖纵横,商家以它争赢取利,平凡人以它为人处世……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有各自的读法,并在其中汲取各自所需要的精华和养分,将它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 这个法师很危险

    这个法师很危险

    重生在拖瑞尔世界皇冠战争之后,博恩成了一个奥术师,自制系统芯片,推演魔法,开着浮空城…在到处是危险的费伦大陆,成为了最危险的那个…
  • 特工阿尔的美剧史诗

    特工阿尔的美剧史诗

    因为变种人的存在,我觉得这世界就够刺激了。谁想到几年后duang!duang!duang!的又蹦了各种各样拥有奇怪的能力的家伙们。世界太危险了,长官我要退休。“闪灵”神盾局资深特工———阿尔-柯特兰
  • 封魔I

    封魔I

    上古时期,天下大乱,四大凶兽为祸整个四海八荒,直到战神手持圣器轩辕剑,撼动山河,引领众生,将四大凶兽击杀,然而几万年的怨气开始大乱,让四海八荒,芸芸众生陷入一场巨大灾难……战神耗尽最后一丝灵力,使用轩辕剑将其封印至邪灵之门,这一封就是两千年……
  • 我的爱是如此卑微

    我的爱是如此卑微

    她渴望爱,却不知爱她的人离她如此近。她是金牌杀手,她是高傲千金。曾卑微的用了十几年去维护的亲人,用鲜血守护,可是命运早已注定,用血维护的亲人,终是陌生人。她在也没有什么好失去的了。因为一无所有,所以无所畏惧;他爱她如命,她避他如蛇蝎。他和她是同伴,却只能卑微的将爱埋在心底。他。。。。。。。。。。。。
  • 破道成仙

    破道成仙

    世本无仙,如何成仙?往昔,御剑大帝的一声长叹,拔剑问苍天,何时能成仙?今日,仙无痕再度轮回。演绎了一场旷世的成仙之路。魔,道,佛,仙的真实演绎!
  • 简明医院文化学

    简明医院文化学

    《简明医院文化学》是蒋兴国同志多年乐于思考,勤于笔耕,宽博知识面沉淀的结晶。老蒋是我的同班同学,俗有“蒋夫子”的雅称,善思考、勤文笔,多有文字产出,又颇有傲骨。虽然进入耳顺之年,仍笔耕不辍,孜孜不倦。近年来,他为两本期刊撰写了几十篇卷首语,主编了《临床路径管理》《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与评分细则》等,同时,他还是宁夏药品“三统一”理论框架的奠基者和实践者之一。尤其是作为综合医院评审专家组长,在经历了20多家综合医院评审的过程中,他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和挖掘现行医院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站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角度来思考、撰写医院文化学,其精神是可佳的。
  • 重生富二代

    重生富二代

    因为一个网页,莫名附身到了前生身上,成为了一个富二代。两个空间原本处于一个平行时空,一些大事件的发生时间难免有了一些差异,却殊途同归。他就像是一个能够预知未来的人,能够准确的洞悉商机和危机,小心的排除不利的因素。家族因此得以兴盛,曾经梦想得到的那些东西也一一聚拢到身边。不过,虽然拥有了一切,我们也得低调,因为偶然扮个猪吃了老虎,也是一种挺不错的感觉。读者群:173566013(巫师部落)
  • 阳光照到你的脸上

    阳光照到你的脸上

    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女大学生,因为一场莫须有的爱情继续踏入了求学之路。本该有着平凡的人生,却总是遭遇一些不平凡的事情。有过绝望,有过埋怨,有过孤独,有过仇恨,当一切雨过天晴后,回忆点滴的过往,竟然也是一番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