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63300000034

第34章 为官施政忠字当头(4)

曾国藩能接受他人的诤谏,可以说是能”听言“;他认识到身处高位,不可骄傲和奢侈,可以说是能”明察“.既敢”听言“,又善”明察“,这样的大官不能说很多。

曾国荃在功名事业渐臻全盛的时候,犹存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心念,这与曾国藩的忧谗畏讥,时惧盈满的想法,恰成强烈的对比。所以曾国藩在写给曾国荃的信中,要时时以此为戒,他自己更是身体力行,切实履践,他在这些地方看得破,认得清。他在一开始就有这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戒惧心情了。

他在削平太平天国之乱,湘军声威达于极盛之时,毅然以”湘军作战年久,暮气已深“为理由,奏请裁湘军归乡里,明白表示无挟军权自重的态度。至于湘军之遣散,实远在攻克金陵之前,曾国藩兄弟原即有所商讨。而非曾国藩个人之最先主张。

裁军启念之机,当在同治三年正月,金陵合围之后,盖已胜利在望,此时已可开始思考善后问题。曾国藩在二月初二日致曾国荃信中,确已透露,曾国荃则表示速裁全裁,亦与当时郁愤之心情有关,在曾国藩家书中皆可察见二人裁军意图与构想。

金陵克复之后,曾国荃坚辞任官,申请回籍休养,所部必需裁撤乃自然之理。只是曾国荃先期回籍,而裁军之事,则留与曾国藩经理。至少可见,湘军之裁撤实与曾国荃的引退有密切关系。

至于遣散湘军,在曾国藩一方面的计虑,可简约地做几点分析。

其一,战后遣军,为用兵常规,原为统兵将帅所须考虑。这是根本。

其二,曾国藩既居高位,又建大功获崇爵,原已忧畏权重,岂可久典兵权,徒增谗忌。遣散湘军,正所以为保泰持盈计。

其三,湘军合围金陵,成功在望,反而使神忌鬼瞰,曾氏兄弟实已陷于群疑众谤之中。功成之后,尤须解兵柄以释嫌怨。

其四,金陵城破,湘军将校饱掠钱财,极思返乡置产,斗志已懈,锐气全消,使曾国藩吁嗟于湘军暮气之深。乃亦不得不裁。

其五,湘军所恃军饷,依湘、鄂、皖、粤、苏五省厘金,军务完竣,各省纷纷要求裁撤厘局,军饷无所出,如何维系庞大军力。

其六,曾国藩既知湘勇不可复用,而与李鸿章相商,屡望淮军以济湘军之穷。淮军之得以不裁,固应曾国藩之需要,亦为李鸿章所希望。至淮军之竟然能够不加遣散,乃在李鸿章自有运用经营之法。并非故违国家定制。

其七,因湘军有哥老会。曾国藩自言之:”一曰在营会聚之时,打仗则互相救护,有事则免受人欺。一曰出营离散之时,贫困而遇同会,可周衣食;孤行而遇同会,可免抢劫。因此同心入会。近年以来,各营相习成风,互为羽翼,抗官逼饷,皆由于此,实法禁遏之良法“.哥老会在军中活动,当系事实,孙中山讲演民族主义时,也曾言及左宗棠部下哥老会事,然而情形并未至十分严重。

总而言之,曾国藩毅然裁撤湘军,实际上是完全为应付那群反湘军派而起的。同治初年,曾国藩致李鸿章书:

长江三千里,几无一船不张鄙人之旗帜,外间疑敝处兵权过重,权力过大,盖谓四省厘金,络绎输送,各处兵将,一呼百诺,其相疑者良非无因。

这些外界的谣言,曾国藩早已知道。那些清军将领,自己不行,最忌才能,早已讨厌曾国藩这班书生,风头太健,常思有以惩之。清军中有一位高级将领,名叫胜保,每战必败,每败必保,时人称之为”败保“.他最讨厌曾国藩兄弟。蔡寿祺跟胜保最久,所以他首先弹劾曾国藩。曾国藩先裁湘军,以免授人以柄,就是这个关系。

还有一个比反湘军派力量更大的运动,就是湘军造反运动。反湘军派除弹劾外,又由军机处命令曾国藩,呈报历年经费开支帐目。这等于要湘军的命。打了十多年烂仗,你们不发军饷,由我募捐抽厘,七扯八凑,勉强开支过去。这一笔烂帐,请问如何报销?

湘军将领听到这一消息,无不义愤填膺,决心造反。曾国荃、左宗棠、彭玉麟、鲍超四人,乃有玄武湖的会议,议决一致反清,肃清君侧。此举虽被曾国藩压下,而湘军将领反清情绪,迄未消除。曾国藩乃以迅雷不及掩耳手段,毅然裁兵,这一可能性,自属有理。

在裁军上,曾国藩的计谋手法,自是超人一等。他在战事尚未结束之前,即计划裁撤湘军。他在两江总督任内,便已拚命筹钱,两年之间,已筹到五百万两。钱筹好了,办法拟好了,战事一告结束,便即宣告裁兵。不要朝廷一文,裁兵费早已筹妥了。

裁兵经费筹妥了,裁兵办法拟好了,只等胜利的莅临。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攻下南京,取得胜利,七月初旬开始裁兵,一月之间,首先裁去二万五千人,随后亦略有裁遣。人说招兵容易裁兵难,以曾国藩看来,因为事事有计划、有准备,也就变成招兵容易裁兵更容易了。这也是强人毕生大事之一。

究竟湘军共有多少?我们无法明白。我们只知道:湘军初次出击的人数,只有一万七千人。我们只知道:咸丰七八年时,湘军主力,仍然只有一万多人。直到安庆之战发生,才增加一万多人,约计三万人左右。同治元年围攻南京的时候,连新招募的、新投诚的一起计算,最高估计,不会超过六万人。

裁去多少?曾国藩不是傻瓜,不会一次裁光。最高的估计,大概裁去二分之一,约三万人左右,剩下来未裁的,还有三万人。这三万人,一部分由曾国荃统率。光绪十三年,我们还可见到曾国荃有关湘军的奏议。一部分由左宗棠带往西北去了。一部分水师由黄翼升统之。其他中下级军官,转入淮军去了。

实际上并未大裁特裁,清廷如果逼得太急了,曾国藩的手下有的是兵,要蛮干,大家蛮干,要曾国藩做年羹尧,他是不干的。

从另一角度看,曾国藩是一个读通经史之人,他素抱”花未全开月未圆“主义,万事不要做到尽头,适可而止。

曾国藩决心裁兵,实际是由其忠君的根本思想所导致的。

历代的儒家,很少推重庄子的,可是曾国藩把庄子捧为圣哲,列入圣哲三十二人之林。他九弟生日时,曾国藩作诗赠之:

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

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

他知道人间随时随地,有乘有除;他敬佩屠羊说是一个功高而不争功的人,可谓读庄子有得。

7.惟帝命是从,一颗忠心只为国

曾国藩的心目之中,决无”华夏之防“的种族观念,他所有的只是”地维所赖以立,天柱所赖以尊“的”君,天也“偏狭国家思想,他一味”效劳朝廷,忠君报清“,不过是为了争取异族皇帝赐给他高官厚爵,地位和利益而已。湘军成立之初,原系保卫地方性质,并无出境作战计划。后以清军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被太平军击溃,清廷不得已,乃命曾国藩率军援鄂,可是曾国藩以准备未妥,迟迟不出兵,清廷多少有一点不满之意,及湘军克复武汉,便有人向咸丰进言,去了一个洪秀全,来了一个曾国藩。因此清廷便收回成命,另易他人。这不但使曾国藩面子难堪,且使湘军将领,无不愤慨,湘军造反的原因,实基于此。

曾国藩攻克金陵,平定太平军以后,原来咸丰帝临死的遗言,克复金陵者王,可是事实上,仅仅给以一个一等侯。曾国藩幼女曾纪芬曾言,家乡一闻此讯,多说侯爵太细。太细即太小之意,不满之辞,已露言表。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几乎是过去历代战争结束后的必有现象。太平军完了,便有许多御用官吏,便乘机制造罪状,打击湘军,而且想将湘军将领,一网打尽。编修蔡祺奏劾曾国藩、曾国荃破坏纪纲;监察御史朱镇,奏劾湘军纪律废弛,并列举湘军将领罪状。其他如胜保、穆彰阿之流,更是散布谣言,无的放矢。清廷乃下诏命,要曾国藩和各级将领,从速办理军费报销,这便是湘军造反运动的近因。

打了十多年烂仗,花了许多老百姓的钱,却要办理军费报销,这不是十二道金牌是什么?这一诏命一到,曾国荃、彭玉麟、左宗棠、鲍超等四人,便秘密活动要拥戴曾国藩出面,反抗清廷。

当曾国藩在南京城破,太平天国覆亡,进入残破不堪的石头城后,全城余烬未息,颓垣败瓦,满目凄怆,不忍卒睹。有一天晚上,大约十一点钟,曾国藩亲审李秀成后,进入卧室小休,湘军的高级将领约有三十余人忽然来集大厅,请见大帅,中军向曾国藩报告,曾国藩即问:九帅有没有来?(九帅即是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中军复以未见九帅,曾国藩即传令召曾国荃。曾国荃是攻破南京的主将,这天刚好生病,可是主帅召唤,也只好抱病来见。曾国藩听见曾国荃已到,才整装步入大厅,众将肃立,曾国藩态度很严肃,令大家就坐,也不问众将来意。众将见主帅表情如此,也不敢出声。如此相对片刻,曾国藩乃命巡弁取纸笔,巡弁进以簿书纸,曾国藩命换大红石垂笺,就案挥笔,写了一副对联,掷笔起,一语不发,从容退入后室。众将莫之所措,屏息良久,曾国荃乃趋至书案前,见曾国藩写了十四个大字,分为两行上下联,联说:

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曾国荃读联语时,起初好像很激动,接着有点凛然,最后则是惶然。众将围在曾国荃之后,观读联语,有点头的、有摇头的、有叹气的、有热泪盈眶的,各式各样表情不一。曾国荃于是用黯然的声调对大家宣布说:”大家不要再讲什么了,这件事今后千万不可再提,有任何枝节,我曾九一人担当好了。“

这一段笔记显示南京城破后的湘军确有过拥立曾国藩做皇帝的一幕,可是在专制王朝,这种非常之举是成则为王,败则诛九族的,所以在笔记上看不见”拥立“字样,而将领们也不敢说出口。曾国藩明知众将的来意,也不说破,只用十四字联语作答,相对之间,都不点破。

曾国荃和湘军攻灭太平天国,再造清朝,立下了盖世大功,以当时湘军士气之盛,战功之伟,如果拥立曾国藩,是用不着费气力的;而曾国藩以十四字联语,把他们的打算消弭于无形。

其实,早在安庆战役后,曾国藩部将即有劝进之说,而胡林翼、左宗棠都属于劝进派。劝进最力的如王运、郭松焘、李次清皆是。当安庆攻克后,湘军将领欲以盛筵相贺,曾国藩不许,只准各贺一联,李次清第一个撰成,有”王侯无种,帝王有真“句,曾国藩见到立即撕毁,并斥责了李次清。曾国藩死后,李曾哭以诗有”雷霆与雨露,一例是春风“句。

李联被斥,其他将领所拟也没有一联符曾意,其后张裕钊来安庆,以一联呈曾,联说:

天子预开麟阁待;相公新破蔡州还。

曾国藩一见此联,击节赞赏,即命传示诸将佐。有人认为”麟“字对”蔡“字为不工整,曾国藩勃然曰:”你们只知拉我上草窠树,(是句湖南土话,湘人俗称荆棘为草窠树)以取功名,图富贵,而不读书求实干。麟对蔡,以灵对灵,还要如何工整?“盖蔡者为大龟与麟同属四灵,对仗当然工整。

至于王运的劝进更是大家所熟知的,也有载于《投笔漫谈》。据说王谒曾,说个不停,其意也是”彼可取而代之“的意思;曾国藩正襟危坐,以食指蘸杯中茶汁,在几上有所点画,不多时,曾起立更衣,王运站起来窃视几上曾写的什么,只见依稀尽是一个”妄“字。

后来王不得意于曾幕,有”我惭携短剑,只为看山来“句。王在衡阳及成都讲学时,则对学生大骂:”曾大(指曾国藩)不受抬举。“王晚年撰自挽联有:”纵横计不受,空留高咏满江山“句,不无耿耿。

还有传说,曾国藩寿诞,胡林翼曾送曾国藩一联,联说:

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

胡亲送此联给曾,曾对胡联大为赞赏,胡告别后遗一小条在几上,赫然有:”东南半壁无主,我公其有意乎?“曾国藩见到这一字条,惶恐无言,悄悄地撕成粉碎。

左宗棠也曾有一联用鹤顶格题神鼎山联,说:

神所凭依,将在德矣;鼎之轻重,似可问焉!

左宗棠写好这一联稿专差送给胡林翼,请转曾国藩,胡林翼读到”似可问焉“四个字,心中明白,乃一字不易,加封转曾。曾阅后乃将下联的”似“字用石朱笔改为”未“字,原封送还胡。胡见到曾的修改,乃在笺末大批八个字曰:”一似一未,我何词费!“

曾国藩改了左宗棠的下联一个字,其含意就完全变了,因为”鼎之轻重,未可问焉“!宜其胡林翼有”我何词费“的叹气。一问一答,一取一拒。

曾国藩门生彭玉麟,在他署理安徽巡抚的时候力克安庆,遣人往迎曾国藩东下。曾国藩所乘的坐船犹未登岸,船上众人眼见彭玉麟的一名心腹差弁,送一封封口严密的信上船来,曾国藩把信拿到后舱去看。但见信上并无上下称谓,只有彭玉麟亲笔所写的十二个字,文说:

东南半壁无主,老师岂有意乎?

这时候后舱里只有曾国藩的亲信内巡抚官倪人垲,他也看到了这”大逆不道“的十二个字,又亲眼目堵曾国藩面色立变,他急得不遑择言地说:

”不成语,不成话!雪琴(彭玉麟的字)他还如此试我。可恶可恶!“

接着,曾国藩便将信纸搓成一团,咽到肚里。

同类推荐
  • 文学艺术思想家成才故事

    文学艺术思想家成才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这些卓越人物中有腹藏治国良策的政治家,有胸怀万卷兵书的军事家,有发明创造的科学家,有吟诗作画的文学家和艺术家,还有那些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他们身上,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展示了中国人民的优秀品质。从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同样也会继续激励我们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了祖国的繁荣和富强而奋斗!
  • 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下册)

    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下册)

    本书是一部描述毛主席人际关系,反映毛主席与湖南家乡父老交往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我曾读过一部分,感到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作者通过长期深入采访和研究,掌握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并以庄重的笔触描写了一代伟人毛主席与父老乡亲水乳交融的关系,歌颂了毛主席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体察民情、大公无私、情系桑梓,忧天下的高尚品质和伟人风范。我曾在毛主席身边工作,1959年随毛主席回过韶山,亲身感受到毛主席浓郁的乡情亲情友情。
  • 世界十大文豪——海明威

    世界十大文豪——海明威

    1899年7月21日,诞生于美国芝加哥的郊区小镇“橡树园”的海明威,孩童时代就表现出非凡的文学天赋及与众不同的性格。六岁时,进入霍姆斯文法学校开始了他的学生时代。在学校里,以他的多才多艺以及争强好胜成为学校的“名人”。毕业后,在堪萨斯城任《堪萨斯星报》记者。在这里,年轻的记者看到了真正的社会。1918年4月,应召入伍,使他有了一段永远也抹不去的战争伤痕。从此开始了他的小说创作,《初升的太阳》、《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伴随着他独特而传奇的经历应运而生。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位战士,他开创了“迷惘的一代”文学流派,记录下了一个时代的历史。
  • 商圣范蠡

    商圣范蠡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彪炳史册的人物,或建功立业,或以道德文章传世,他们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集大成者和杰出代表,后人以“圣贤”视之。圣贤者,民族道德的典范也,既是历史前进的伟大创新者,亦是历史烟尘沉淀下来的璀璨明珠。
  • 世界最具影响性的文坛巨匠(1)

    世界最具影响性的文坛巨匠(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绝世逆天影医

    绝世逆天影医

    离笙,来自二十一世纪的著名杀手百鬼,前世因暴露身份,自刎而死。云离笙,女扮男装,没有灵格,无法修炼的废物。当离笙魂穿大陆,废物?一手绝世医术震惊大陆,神级五彩凤凰陪伴在侧。“媳妇~”“说说吧,当初那件事是不是你故意的?”“什么事啊?”某男装傻道。“就是……就是我不小心看到你洗澡的那件事!”某女羞红着脸,支支吾吾地说到。“是啊!要是不耍点小手段,我现在怎么会拐到个这么漂亮的的媳妇嘞~”“你!”“媳妇~”“撒娇没用!“媳妇媳妇~”“滚!”“媳妇~”“……”谁来把这货拖走!
  • 影无极

    影无极

    在一个小村庄,一个人被世人所抛弃的小男孩,在井口边捡到了一本书……我若成佛,天下无魔;我若成魔,佛奈我何?
  • 王妃,你好!

    王妃,你好!

    她不是特工,不是杀手,可她竟然穿越了。试看童心王妃怎样摆平傲娇男神。
  • 最强超异能弑夺

    最强超异能弑夺

    一股来自外星世界的能量,给地球的人们带来了超乎寻常的超异能。主角艾天竟然却没有超异能,他该怎么能够面对汹势滔天的饕源殿......
  • 血中惊变之路

    血中惊变之路

    北齐王的世子秦风本是二十岁的少年。由于父王秦烈突然去世。他登上了王位。被皇帝猜疑。被其他诸王所记恨。加上北蛮的三十万大军突然发动攻击。在西北的北康王朝也不安分。作为唯一一个异姓诸侯。他该何去何从?他的感情是否能如他心中所想一样。
  • 诸天之恶龙不朽

    诸天之恶龙不朽

    【诸天、无限流、成长类、略黑暗】古罗马斗兽场中戮虐沙场的角斗暴徒!黑暗西游中拯救“斗战胜佛”的人仙!漫威宇宙中“击杀哥斯拉”的龙骑士!绝地求生中“杀人舔包”的高端玩家!刀剑江湖中“以一敌四”的桀骜弟子!……他死于一场阴谋,成为在万千世界游走的一个蜉蝣者,多年以后,在这个无比庞大的星河世界流传着一个关于恶龙的不朽传说!
  • 顽童

    顽童

    一著名商人马永乔回国后,成功被社会改造的他,一番意外后失忆遇上十年前的自己。他慢慢发现这十年的社会经历让自己变成了个圆滑麻木的人,失去了恋人,朋友甚至梦想,除了事业原来一无所有。昔日的老友,恋人一一登场,他就拿着永不离身的日记本,一张照片和零星的回忆出发,尝试捡回这十年丢掉的东西。等待他的却是一个巨大的阴谋......
  • 奇迹圣灵的神树

    奇迹圣灵的神树

    奇迹不轻易被发现才是奇迹,它总会以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谭裕古老的神明神子树,选中了一位心怀奇迹的少年接手它的神格。但要成为一位合格神明可不简单。妖与妖魔,魔法与科技,神明与生灵……以及神明之上掌管“规则”的存在——圣灵。无边无际的世界,无穷无尽的冒险。谭裕他是否能完成他的“人生之书”,敬请期待——
  • 嫁为侯门妻

    嫁为侯门妻

    到后来,柳撷枝才明白,所谓歌尽桃花扇底风,不过是朱弦断,歌已绝。她说:“你明知我心里没有你,又何必如此执着?”他只说:“你只当我趁火打劫吧。”这算不算趁火打劫,她不知道。她只知道他们的婚姻不过是一个遮掩,而她的漫漫余生所能做的只有维持两人表面的安宁,并无真情可言。世人都说昌明侯洁身自好,却十里红妆迎娶一个青楼女子,实在鬼迷心窍。她只笑,这流言纷纷岂能伤她半毫。整顿家宅,她游刃有余;收拾奸佞,她处变不惊。十年宦海沉浮,她陪他走;无边刀山火海,她陪他下。她曾想过,月亮并不时时都完满,纵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可她亦懂得,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世事变幻,朝如白云,暮如苍狗。朱颜辞镜花辞树,又有什么是人间留不住的时光?
  • 侃思未来

    侃思未来

    甄李钱如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造天才。她一出生就会走路、会说话、会六种语言、会看书、会欣赏音乐。。。。。。八岁写出自己第二本书,写的是地球上的混凝土建筑和公路等消失后的事情。这也成为她对地球改革这一目标的奠基。后来她成为中国环境改革的总设计师,从北京开始,中华大地上大大小小的城市以极快的速度被爆破、掩埋,彻底从地球上消失,但是却无法回到想象中地球本来的本真面目,暴雨、飓风、地震、洪水、极热、极寒。。。。。。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