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56700000012

第12章 情感心理常识(4)

有人试图用这个办法克服孩子的“游戏机成瘾”。就是给孩子玩游戏机计时,时间越长,奖励越多:不到3小时,惩罚;超过5小时,就给小奖;超过8小时就给大奖。孩子为了得奖,拼命地玩,最后竟累得疲惫不堪,厌倦透了,再也不想玩了。

由此可见,当我们做一件事是为了钱,或者要顾及到钱,就不会那么自由了,就必须要取悦于人,当然没有纯粹创作时只取悦于自己那么舒服了。

亚健康状态

心理实验:

实验一无所适从的狗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让狗看两种图像:一种是圆形,另一种是椭圆形。每天见到圆形图像时,狗就得到一份食物;而每当见到椭圆形图像时,则挨一下痛苦的电击。如此重复若干次,狗就形成了条件反射:圆形出现,意味着有吃的,狗摇头摆尾流口水十分高兴;椭圆形出现狗则紧张害怕,准备逃避。

后来,实验者将圆形一点一点地变椭圆,将椭圆形一点一点地变圆。起初狗还能分辨,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可是,当这两个图形越来越相近,以致难以区分时,狗则表现惶恐不安,无所适从,在笼子里乱转、号叫、拒食、腹肌痉挛、呕吐。

再经过一段时间实验,狗不但患了“焦虑性神经症”,还出现皮肤干燥、脱屑、脱毛、溃疡。长期处于这种紧张状态下的狗还出现各种肿瘤,如甲状腺瘤、膀胱癌、肺癌等。

实验二焦虑的猴子

1958年,心理学家布雷迪用猴子做了一个实验。这个实验被称为“执行猴”实验。他把一对猴子绑在两个并排的椅子上。一个叫做“执行猴”,它可以按一杠杆来避免电击,如果间隔20分钟按一次杠杆它就可以永远不会受到电击。

如果到了20分钟的间隔时间,它没有按杠杆,就要被电击。同时,另一只猴子也受到一次电击。执行猴避开电击时,它也不受电击。也就是说,另一只猴子和执行猴受到电击的次数是一样的。

所不同的是,它无事可做,只有把命运交给执行猴。在这个实验中,执行猴患了胃溃疡,而无能为力的猴子却没有患胃溃疡。因为执行猴比另一只猴情绪紧张,因此,这个实验说明了不可以预期的电击更容易使动物患胃溃疡。

从上面对动物的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出心身疾病产生的原因。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的确,有些事情、有些人会令我们产生满意、高兴、怜悯的情绪;而有些事情、有些人则会令人产生痛苦、忧愁、憎恨等不快之感。

当我们处于愉快和欢乐的情绪状态时,神清气爽,看什么都有趣干什么都有劲;相反,当我们处于悲伤、忧虑、焦躁、苦闷、怨愤的情绪状态时,坐卧不安,心烦意乱,周围的一切都好像跟自己作对,做什么事情都确气无力。

不知我们有没有进一步想到过,情绪不仅影响学习和工作的效率。而且,情绪还与身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情绪分为愉快的或积极的情绪、不愉快的或消极的情绪两大类。积极的情绪能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起到丧,好的促进作用,可以增强免疫力,提高工作的强度和效率,使人健康、长寿而消极的情绪则使人颓废,对工作和生活失去兴趣,甚至会造成身体状况恶化。

心理学领域中所进行的许多实验都证实了这一观点。

其实,情绪对人的身体健康的影响,很早以前人们就注意到了。我国古代医学《黄帝内经》中就有“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记载。现代研究发现,情绪是很多疾病的致病因素。

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说:“没有心灵的帮助,身体无法痊愈。”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愉快可以使我们对生命的每一次跳动、生活的每一印象易于感受,不论躯体和精神性的愉快都是如此,可以使身体健康。

在人们心情不愉快时,会引起内源性皮质类固醇的增加,损伤T细胞的机能,对免疫球蛋白产生抑制,干扰白细胞活动,降低抗体活动能力,不能及时消灭增殖的细菌;使机体过敏和免疫力受到影响,从而导致疾病发生。

这种主要地或完全地由心理和社会因素引起、与情绪有关且主要:表现为身体症状的躯体疾病,被称作心身疾病,又称为心理生理障碍。但是,目前有哪些疾病应该列入心身疾病呢?

较为公认的心身疾病有:原发性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支气管哮喘、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紧张性头痛、慢性疼痛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瘙痒和斑秃等。

如果就老年人的心理与疾病来说,医学界研究证明,强烈、持久、不良的情绪因素,可影响机体各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这种影响持续时间过长,生理功能障碍进一步发展,就可出现身心疾病。老年人常见的心身疾病,主要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哮喘等。此外,心理、情绪因素与肿瘤、癌症以及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精神、情绪紧张,不仅影响脑功能,同时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代谢和免疫功能也会发生变化。长期的情感压抑、亲人丧亡的悲哀,对癌症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影响。早期使体内激素分泌失去平衡,后期削弱机体免疫力,从而加速癌症的发展。

由此可见,当人在生活中遇到不幸事件,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的发生率都相对增多。

反过来,疾病本身又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如脑动脉硬化、严重的可引发高血压。轻则会削弱老年人的记忆力和工作能力,甚至还可引起智能减退和痴呆。长期因病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更容易产生孤独、焦虑、抑郁和消极的心理。

对动物的实验就更能证明这一点。动物实验是心理实验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心理学界普遍认为,动物虽然没有类似人一样丰富复杂的心理活动,但是动物有着原始的心理萌芽,这就是动物实验能够有效揭示心理规律的理论基础。

越来越普及的亚健康,使现代都市人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有时觉得自己心慌、气短、浑身乏力,但心电图显示却很正常;不时地头痛、头晕,可是到医院一检查。发现血压和脑电图也没什么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一种身体、精神和交往上的完美状态,而不只是身体无病。根据这一定义,经过严格的统计学统计,人群中真正健康(第一状态)和患病者(第二状态)不足2/3,有1/3以上的人群处在健康和患病之间的过渡状态,世界卫生组织称其为“第三状态”,国内常常称之为“亚健康”状态。

如果“第三状态”状态处理得当,则身体可向健康转化;反之,则患病。因此。对亚健康状态的研究,是这个世纪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其机体虽无明确疾病,却呈现出活力降低、反应能力减退、适应能力下降等生理与心理状态,通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心情烦躁、忧郁焦虑、胸闷心悸、失眠健忘、精神不振、疲乏无力、腰背酸痛疾病等。

有关专家研究表明,造成亚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由于过度疲劳造成精力、体力透支。由于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用心、用脑过度,身体的主要器官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非正常负荷状态。二是由于人体的自我老化,表现出体力不足、精力不支、适应能力降低。三是现代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的前期。在发病前,人体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出现器质性病变,但在功能上已经发生了障碍,如胸闷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等。四是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即使是健康人,也会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处于亚健康状态,例如女性在月经来潮前表现出的烦躁、不安、情绪不稳、易激动等。

预防和消除亚健康的关键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平时注意锻炼身体,适当参加一些户外活动;膳食合理,饮食要少盐、少糖,应多吃些高蛋白的食物,如豆制品等;要多吃新鲜蔬菜、瓜果、鱼和水产品,这样可以补充人体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同时,还要注意不要暴饮暴食或偏食。暴饮暴食会造成消化道器质病变;偏食会因为缺乏某种营养物质而诱发“亚健康”状态。

寂寞空虚定律

一次,几个心理学系的大学生误了火车,而下一趟车得等三个钟头。开始的时候,他们感到很寂寞,这时有人问:“什么是寂寞呢?让我们来看看候车室里谁最寂寞吧?”于是大家有事干,立刻感到不寂寞了。

他们看到一位姑娘手里捧着一本书,专心地读着,不管她读的是教科书,还是小说,她是不会寂寞的,这很显然。再看看那两个下袖珍象棋的小伙子,当然他们也不寂寞。

他们又把目光转向一对年轻的情侣,他们难分难舍,互相凝视着,恨不得那拆散他们的火车永远不来才好,他们哪有什么寂寞?

这时,他们发现有一个年轻人,百无聊赖,只好读起车票价目表来,看来他是个寂寞的人。

那么,寂寞究竟是什么呢?

从心理学上看,当没有外界刺激进入经过休息的大脑皮质,而皮质上同时又有决定着期待什么东西的时候,就会产生寂寞感。正是这种原因,使寂寞者的皮质神经动力有别于单纯想睡觉的人。也就是说,困倦的人并不属于寂寞的人。

寂寞在某种程度上与期待相似。它总是与想改变条件并得到积极活动可能性的愿望有联系。因此,重病患者一般不会感到寂寞,而对于正在恢复健康的人来说,却比较容易寂寞。

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的内部世界越丰富,他的寂寞感就越少。因为这样的人,随便干点什么活,就会比较容易填满无所事事的时间。因此,内心生活丰富的人,一般都比较容易自负。

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在囚徒身上检验过这条规律。在今天,挑选和训练宇航员时,要把他们长时间安置在与外界完全隔绝的专门的舱内,进行这种检验。也就是说,宇航员必须要有较强的抗寂寞能力才行。此外,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热爱自己工作的科学家,他们虽然经常独自研究做实验,却没有一个感到寂寞的。他们投入工作,感到乐在其中。还有孔子。一大把年纪,仍然“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也丝毫感不到寂寞的时光。

有些平时情绪很正常的人,一到星期天就感到很郁闷,有人管这叫“星期天沮丧症”。照理说,辛苦工作了一个礼拜,到了休息的日子,自己可以支配,应该高兴才对,可是对有的人来说,却感到寂寞突然袭来,因为在工作以外,他们没有学会怎样对抗寂寞。

这种情况较多发生在单身一人的情况。看到别人都去约会、活动,自己就会感到寂寞苦闷。另一种因为星期天过后将会面对很多工作,在星期天就感到心情烦躁。针对这种情况,心理学家建议人们对周日的活动应尽早做出筹划安排,搜集有关信息,如郊游、聚会、娱乐、充电等,尽量让自己过得充实。

心理学家还纠正了一种错误的观念,就是认为社交圈的大小与寂寞有关。其实不论一个人接触多少人,只要有亲密的朋友,就不会感到寂寞。如果认识很多人,却没有亲密的朋友,也一样会产生寂寞感。

心理学家还发现,寂寞对人类的免疫系统有一定损害。我们应该主动去和他人接触,多培养业余爱好。实际生活中有趣的事情无穷无尽,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就很容易驱走寂寞。

冲动惹祸端

据说,古时候越西这个地方有个男子,独自一个人过日子。他用芦苇和茅草盖起了小屋住在里面,又开垦了一小块荒地,用自己的双手种了些庄稼,打下粮食来养活自己。时间久了以后,豆子、稻谷、盐和奶酪等东西都可以自给自足了,不用依赖任何人。就这样,他每天下地耕作,闲的时候就出去走走,生活过得倒也逍遥自在。

可是,有一件事却让他整天发愁,那就是家里的老鼠成灾。也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一群老鼠,没多久便成倍成倍地增长。白天,它们成群结队地在屋里跑来跑去,在房梁间上蹿下跳地吱吱乱叫,打坏了不少东西。到了夜里,老鼠闹腾得更欢了。它们钻进食橱、跳上桌子、跑进箱子里,见东西就咬,咬破了好些衣服和器具,偷吃了东西不算,还把吃不完的拖回洞里去慢慢享用。

这“咔嚓咔嚓”地一闹常常就是一整夜,吵得这个男子觉也睡不好,白天下地都没有精神。于是他想了好多办法来治鼠,用药啦,下夹子啦,都试遍了,可就是没有一个特别有效的法子。这位男子对老鼠越来越烦,火气越来越大,渐渐地,他觉得自己苦恼极了。

有一天,这个大男人由于心里窝火,喝醉了酒,困得要命。他从外面踉踉跄跄地回家来,打算好好睡上一觉。可是他的头刚刚挨上枕头,就听见老鼠“吱吱”的叫声。他实在困了,不想和老鼠计较,就用被子包上头,翻个身继续睡。

可老鼠却不肯罢休,竟钻进被子里张嘴啃起来。这男子用力拍了几下被子,想把老鼠赶跑再睡。果然安静了一会儿,可他忽然闻到一股叫人恶心的腥臊味,一摸枕边,竟然是一堆鼠尿!

这时他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一股怒气直冲头顶。借着酒劲,他翻身下床,取了火把四处烧老鼠。房子原本是茅草盖的,一不小心就点着了,火势迅速蔓延开来。老鼠被烧得四处奔跑,于是火越烧越大,老鼠终于全给烧死了,可是,他的屋子也同时被烧成了灰烬。

第二天,这个迷迷糊糊的男子从醉酒中醒来,发现什么都没有了。他茫茫然地,感到自己无家可归了,但是后悔也已经来不及了。

老鼠对这个男人的打扰,煽动起他消灭老鼠的“冲动”。但是,一旦冲动得过于鲁莽,则会导致“一失足成千古恨”的结局,竟然把自己的房子和老鼠一起烧没了。可见一时的情绪冲动可能给人造成多么可怕的后果。

其实,好冲动的人特点大都是相同的,他们都容易受主观因素的支配,以情绪衡量事物,不能真正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中去,因而不能得出正确的思想和理论,思维有片面性。冲动常常使人不能自制,丧失理智,尤其是一些青年人,更容易犯冲动的毛病。他们常常遇到一些小事就会被感动,有时是振奋、激动,显得非常热情,或者是动怒、怄气,甚至跟人争吵等一些特别激动的情绪。

对冲动的克制和理智行事,来自于一个人的见识与自控力。那些才识高、见解深的人,一般都比较善于思考,能分清事情的本质。所以,我们只有深入生活,不断地学习和思考,对事物才能产生深刻的见解,才能避免主观主义和片面性。

但是,我们说的反对感情用事,并不是提倡不要感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古今中外许多不朽著作,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以情而作、以情取胜的。莎士比亚有一句名言:人的不幸福,往往是因为在该用理智的时候用了情感,而该用情感的时候却用了理智。问题在于我们要知道什么时候该用情感,什么时候该用理智,才能使生活正常发展。

其实,情感冲动会使理智失去作用,使人做出事后懊悔的事来。冲动在心理学上是指一种爆发强烈而暂短的情感状态。而冲动往往使人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控制力,往往容易说出错话、办出错事,产生不良后果。因此,我们只有控制冲动,保持理智的头脑,避免感情用事,才能避免做出后悔莫及的事来。

一诺千金心理

同类推荐
  • 每天要懂的消费心理学

    每天要懂的消费心理学

    为什么服装店的镜子要斜着放?为什么商场里的导购员总是说“咱们”?为什么你总觉的别人买到手的东西比你便宜?为什么女性不买东西也喜欢逛商场?为什么超市里的口香糖摆在收银台旁?你明白这些奥秘吗?你是否意识到其后的心理动因呢?……消费,每天都避免不了。每天看一点,你会发现,成为购物达人如此简单!
  • 每天读一点身边的心理学

    每天读一点身边的心理学

    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可以使您与他人的交往变得顺利。也许,还能由此成为游刃有余的社交高手。不仅如此,您还会发现以前未曾了解的真实自我,从而进行自我启发。
  • 一沙一世界:手把手教你箱庭疗法

    一沙一世界:手把手教你箱庭疗法

    实用性。本书所附的箱庭治疗个体案例、家庭案例及团体案例,均来自咨询中的真实案例,及箱庭培训教学中的案例,很注重理论和咨询实践的结合。可操作性。书中附有完整的个案实操过程,对于箱庭初学者可以起到手把手教之学箱庭的目的,对于箱庭研究者可以作为尝试性与探索性分析的资料。整合性。箱庭像一个容器,而箱庭疗法则整合了多种心理咨询技术。本书把多个理论学说综合运用于其中,形成独具特色的魅力。科普性。本书展示的是我们每个人内在的成长过程,在阅读体验的过程中,身心会得到升华。
  • 中学生心理健康

    中学生心理健康

    中学生一般会出现这样几种心理情况:懦弱与自卑并存,这是一种内向型心理;拒绝与人交流,这是一种封闭型心理;承受不了外界打击,这是一种脆弱型心理;容易冲动而犯下大错,这是一种情绪型心理;接受不了他人的批评,这是一种虚荣型心理;羡慕他人的生活水平,这是一种攀比型心理。这些心理问题,当然不可能同时存在于某一个中学生的身上,不管出现哪种情况,都会造成较大的毁坏力。美国著名教育大师鲍肯说:“学生的心理症结,就是于心态在平时的变化,这种变化往往是有外界引发,而内在不能正确吸纳而决定的。”跟着青年少年心理问题的增多,“心理健康”已成为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 小心!软瘾

    小心!软瘾

    软瘾,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新名词,是一种强迫性的习惯、行为或回复性的情绪。能够以看似无关痛痒、一切正常的假象,诱惑人心,使人们无法自拔地沉迷其中,饱受犹如酒精、药物、毒品一般的麻醉之苦。现代人(尤其是职场白领族)正在上演欲望vs现实、行动vs心理的博弈战。摆脱软瘾的入侵是我们积极工作和生活的首要条件。想要在这场战役中取胜,需要发现软瘾现象,重视软瘾问题,破译软瘾成因,克服软瘾心理,展开战瘾行动,拥有强大的思考力和行动力。本书作者站在专业心理学博士的角度,带领读者进入充满内心斗争的软瘾世界,向读者传递了立即行动的“战瘾”技术,从而唤回被麻痹已久的真实需求和情感,使每个人从容、高效地面对每一天!
热门推荐
  • 佛说布施经

    佛说布施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救世从偷技能点开始

    救世从偷技能点开始

    不小心沾染了外星人血液怎么办他发现随着他开始接触到一些神秘的东西,他的身体开始有了明显的变化,自愈能力,超强的战斗天赋,改变机械形态的超能力……不会吧,阿sir拥有外星人的超能力犯法吗?
  • 豪门掠爱之萌妻宠上心

    豪门掠爱之萌妻宠上心

    你有没有爱过我?”“没有!”他语气凉薄,不含一丝温度。她心灰意冷,转身决然的离开。他却紧追不放,对她纠缠不休……
  • 云殇

    云殇

    少年救落水老头,老头赠送少年断剑一柄玉简一枚,然后飘然而去。但少年家中家传之物遭人觊觎,父母因此被杀。脱困后少年开始修行复仇之路,老头留下玉简上的功法却和这大陆上的功法截然不同。少年能凭借这功法和那柄奇怪的断剑报仇雪恨吗!老头究竟是何须人也……
  • 白衣封剑凌越寒

    白衣封剑凌越寒

    当黑暗,当轮回,当世人警醒。一袭白衣,三尺青锋。
  • 别太放肆了太子爷

    别太放肆了太子爷

    她转到樱落学院,只为追查哥哥为什么失踪?在这里她收获了友情,爱情,使她冰冷的心慢慢温暖。
  • 当玛丽苏女主进化成沙雕

    当玛丽苏女主进化成沙雕

    一个狗血又不狗血,励志又不励志的故事,甜向路线的青春霸道总裁文。文案无力了……也许会有一些正经的沙雕向......
  • 炼气丹帝

    炼气丹帝

    比武被废丹田,心上人又被抢走,接下来的路该往何处走?!得天书,炼金丹,修正果,谁人敢挡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全能王之都市娱乐学霸

    全能王之都市娱乐学霸

    不正常版:17岁的燕阳是一个教师家庭的孩子,一个系统进入了他的身体,在长达半年的融合过程中,每天的头痛让林一诺从学霸变成了学渣,让父母很是担忧,父亲也因此白了头。高三开学这一天系统终于融合完成,今天后他能否以强者之姿,回报自己这痛苦的半年,并坐拥全能王的称号……正常版:燕阳完事啦,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