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56300000050

第50章 人物称谓(2)

“格格”不是公主,它原为满语的译音,译成汉语就是“小姐、姐姐”之意。清朝前身后金初年,国君(即大汗)、贝勒的女儿(有时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妇女)均称格格,无定制。清朝时,格格成为王公贵胄之女的俗称。

驸马

驸马原是官名,叫驸马都尉,是汉武帝时初设的。原为近侍官的一种。三国时玄学家何晏尚金乡公主,魏文帝让他做驸马都尉,从此以后,皇帝的女婿照例授驸马都尉的官职,简称驸马。于是,驸马就变为一种专用称号。

公主的丈夫还有个别称“粉侯”,这个名称也起源于何晏。因为何晏面自如敷粉,所以人们称他为粉侯,后来成了驸马的别称,并由此引申出去,称驸马的父亲为“粉父”,驸马兄弟为“粉昆”。

三公

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古文经学家则以太傅、太师、太保为三公。

秦不设三公。西汉初承秦制,从汉武帝时起,丞相、御史大夫和大司马被称为三公。汉武帝削弱了丞相的权力,大司马权越丞相之上。汉成帝时将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确立起大司马、大司空和丞相鼎足而立的三公制。西汉末仍以大司马权力最大。新莽时,沿袭了西汉三公制。东汉初仍设三公,改大司马为太尉,改大司徒、大司空为司徒、司空。三公中仍以太尉居首位。东汉末年,董卓为相国,居三公之上。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罢去三公而又置丞相、御史大夫,且自为丞相,两汉时实行了200年之久的三公制,至此遂告终止。

曹魏重新恢复三公之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公依然位居极品,但实权则进一步向尚书机构转移。隋朝时期,三公完全变成虚衔或“优崇之位”。宋代以后,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但其虚衔性质不变,并渐次演化成加官、赠官。

九卿

《周礼·冬官·考工记》“匠人”条谈到建筑宫室规模时说:“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九,分其国以为九分,九卿治之。”注云:“六卿三孤为九卿。”此指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以及少师、少傅、少保,合为“九卿”。

秦汉通常以奉常(太常)、郎中令(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大鸿胪)、宗正、治粟内史(大司农)、少府为九卿,实即中央各机关的总称。

北齐改廷尉为大理,少府为大府。魏晋南北朝以后,设尚书分主各部行政,九卿专掌一部分事务,职位较轻。

明清有大小九卿之别。明之大九卿为六部尚书及都察院都御史、通政司使、大理寺卿;小九卿为太常寺卿、大仆寺卿、光禄寺卿、詹事、翰林学士、鸿胪寺卿、国子监祭酒、苑马寺卿、尚宝司卿。清代皇帝的谕旨中常以六部九卿并提,可见不把六部计算在九卿之内。九卿究竟指哪些官,说法不一致。其小九卿则指宗人府丞、詹事、太常寺卿、太仆寺卿、光禄寺卿、鸿胪寺卿、国子祭酒、顺天府尹、左右春坊庶子。

诰命夫人

诰命又称诰书,是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所谓诰是以上告下的意思。古代以“大义谕众”叫浩。汉代以后王公大臣(即官在“执政”以上之人)的妻子称夫人,唐、宋、明、清各朝还对高官的母亲或妻子加封,称诰命夫人。诰命夫人跟其丈夫或儿子的官职品级有关,一品诰命夫人的丈夫或儿子就是一品高官。诰命夫人有俸禄,但没实权。明清时期形成了非常完备的诰封制度,一至五品官员授以诰命,六至九品授以敕命。《清会典》中载,诰命针对官员本身的叫诰授;针对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时,存者叫诰封,殁者叫诰赠。清代诰命用五色丝织品精制,书满汉文,皇上钤以印鉴。通览之下,色彩绚丽,有一股华贵喜庆的气氛。

秘书

秘书这个名称,原来是指皇家秘密的藏书。自从汉代以来我国封建政权便设有秘书监、秘书郎,三国魏有秘书令、秘书丞,掌管典籍或起草文书。但那时秘书并非官名,要在秘书后缀上“令、监、丞、郎”等才是完整的官名。此外尚有“秘书省”,这是南朝梁设的官署,是行政机关,虽有“秘书”之名,却无现在秘书之义。为后期沿袭,明清不设此官署,也没有“秘书”的职称。清代各衙署设文案,一般称“师爷”不称“秘书”。到民国时,大多数的行政机关才开始设秘书。现代的秘书职务,是领导的助手,其任务是收发起草文件,办理文书、档案和领导交办的事项。各党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一般均设有秘书工作部门或秘书工作人员。

百姓与黎民

几千年前,在黄河流域集中着几个势力较大的部落,有黄帝族、炎帝族、夷族和九黎族等。他们之间经过多年的征战,最后黄帝、炎帝的部落联盟,战胜了九黎族。其中黄、炎、夷三个部落的联盟,是由大约100个氏族构成的,因此统称“百姓”,而在战争中抓到的九黎族俘虏就称作“黎民”。百姓与黎民,意味着奴隶主与奴隶的区别。到了西周奴隶制时期,百姓成为贵族的通称。这时的黎民(也称庶民)包括自由民、农奴、奴隶,与百姓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大阶级。到了春秋末期,随着宗族世袭制的破坏,土地私有制的出现,百姓的地位逐渐降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最后也降到黎民的行列中来。因此,后来“百姓”和“黎民”或“庶民”就变成一回事了。

黔首、黎庶

战国和秦代对百姓的称呼。战国时期,黔首之称已经广泛使用,《吕氏春秋》和《战国策》、《韩非子》中均曾出现。它的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庶民”同。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下令将民改称“黔首”,是由于秦为水德,水德尚黑,而黔又与黎同义。故秦始皇二十八年泰山刻石用“黎民”,三十二年碣石石刻也用“黎庶”称谓百姓。

布衣

古代的“布”就是麻布,布衣即麻布衣服。古时衣料的优劣次序是绸缎为首,棉布上乘,麻布是普通之物。由于当时中国盛产各种麻类,而棉花产量甚少,所以物以稀为贵,棉布衣服只有显赫人家才穿得起,普通人只能穿麻布衣服。直到元朝时,黄道婆从琼州带回黎族人的纺织技术,棉制品才得以逐步取代麻制品。由于“布衣”长期为百姓和军队所使用,所以就成了普通劳动百姓的代名词。

先生

“先生”这个称呼由来已久。但历史上各个时期,“先生”这个称呼所针对的对象是不同的。《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中的先生指父兄。《孟子》“先生何为出此言也”中的“先生”是指长辈而有学问的人。《战国策》“先生坐,何至于此”则是称呼有德行的长辈。

第一个用“先生”称呼老师的,始见于《曲礼》:“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汉代,“先生”前加上一个“老”字。清初,称相国为“老先生”,到了乾隆以后,官场中已少用“老先生”这个称呼了。辛亥革命后,“老先生”这个称呼又盛行起来。交际场中,彼此见面,对老成的人,都一律称呼为“老先生”。现在“先生”的用法更为广泛。妇女也将自己以及别人的丈夫称为“先生”。

同志

“同志”一词最早出自2700年前的《国语》,其中有:“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有句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了在称呼上体现平等,党内无论职务高低一律互称同志。“同志”一词的广泛使用,是在毛泽东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中,用了20多处。

丫头

丫头也作“鸦头”,一般多用于对年轻女子的称呼。

古时候,凡是未成年的孩子,不分男女多将头发集束于顶,结成两个小髻,左右各一。其形状和牛角有点相似,故名“总角”,因集发为髻,故而又叫“总髻”。这种风俗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男子到了20岁时,就要举行冠礼,女子到了15岁时,也要举行笄礼,以示成年。从这个时候起,男女的发式便有所改变。男的将头发合起来梳成发髻,女的则留发不剪,梳成左右对称的双髻。由于这种双髻与树枝丫权酷似,所以被称之为“丫髻”,或称“丫头”。发展到后来,“丫头”就成了年轻女子的代称。

黄花闺女

南北朝刘宋时,宋武帝有一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叫做寿阳公主。有一天,她在宫里玩累了,便躺卧于一棵梅树之下,当时正逢梅花盛开,一阵风吹过,梅花片片飞落,有几瓣梅花恰巧掉在她的额头,留下斑斑花痕,寿阳公主被衬得更加娇艳妩媚,宫女们见状,都忍不住夸赞好看。从此,寿阳公主就常将梅花贴在前额。人们将寿阳公主这种打扮称为“梅花妆”。传到民间,许多富家大户的女儿都争着效仿。但由于梅花是有季节性的,所以,女人们便采集来其他黄色花粉,而后做成涂饰粉料代替腊梅,以便长期使用。大家把这种粉料称为“花黄”。在当时,人们都认为不贴花黄,就缺少了女性特征。用黄颜色在额上或脸上两颊画成各种花纹成为少女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装饰。但少女出嫁以后,就要改变这种贴黄的装饰,作另一番打扮。

同时,“黄花”在古代又指菊花,因菊花能傲霜耐寒,常用来比喻人有节操。因此,人们在“闺女”前面加黄花,不仅说明这个女子还没有结婚,还说明这姑娘心灵美好,品德高尚。这样,“黄花闺女”就成了未出嫁的年轻女子的代名词了。

巾帼

古时候,贵族妇女常在举行祭祀大典时戴一种用丝织品或发丝制成的头饰,这种头巾式的头饰就叫巾帼。通常,巾帼上面还装缀有一些金珠玉翠制成的珍贵首饰。巾帼的种类很多,五彩缤纷,如用细长的马尾制作的叫“剪耄帼”;用黑中透红颜色制作的叫“绀缯帼”。因为巾帼是古代妇女的高贵装饰,人们便称女中豪杰为“巾帼英雄”。后来,人们逐渐地把“巾帼”作为了对妇女的尊称。

须眉

清代徐时栋的《烟屿楼笔记》中说:“古人称男子为须眉。”《红楼梦》中也有“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的说法。须(胡子)是男子所独有的,而眉毛则是男女皆有的。为什么要称男子为须眉呢?原来,古时男子以须眉浓密秀丽为美,而古代妇女又有剃眉的习惯,剃去眉毛后再画眉。这样一来,眉就可视为男子的“独有”之物了。所以,男子便被称为须眉。

东床

东床即女婿。东晋时,太尉郗鉴派了一位门客到王导家去物色女婿,门客回来后对郗鉴说:“王家的年轻人都挺不错,只是听说我是为您去选女婿,一个个都拘谨起来,只有一位照样袒腹卧在东边床上吃东西,好像什么都没有听见。”郗鉴听了以后便说:“这个人就是我要找的好女婿。”袒腹卧于东床之上的人就是大书法家王羲之,郗鉴果然把女儿嫁给了他。后来,人们就称女婿为“东床”,对皇帝的女婿也有称为“东床驸马”。

丈夫

相传,我国有些部落中,有抢婚的习俗。女子选择夫婿,主要看这个男子是否够高度,一般以身高一丈为标准。当时的一丈约等于七尺(那时的一尺约合现在的六寸多),有了这个身高一丈的夫婿,才可以抵御强人的抢婚。基于这种情况,女子便称她所嫁的男人为“丈夫”。

糟糠

“糟糠”常用来形容患难与共的妻子。该典故出自于《后汉书·宋弘传》。东汉朝廷官员宋弘为官清廉,不徇私情,深得光武帝的信赖。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寡居在家,对宋弘产生了爱慕之情,于是光武帝招宋弘进宫,与他交谈,并让湖阳公主在屏风后面倾听。光武帝笑着对宋弘说:“人显贵了,就要另交朋友;发财了,就要改娶妻子。这是人之常情啊!”宋弘一听就明白了皇上的用意,他想:“自己夫妻感情很好,当初父亲被奸臣害死,妻子与自己一直共患难,同甘苦,怎么能中途抛弃而另觅新欢呢?”于是对光武帝说:“我听说,古人有‘贫贱之交无相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的佳话啊!”光武帝听后便不再提起此事。明代李贽《器黄宜人》运用了这个典故:“贫交犹不弃,何况糟糠妻!”

结发夫妻

在我国古代,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男子二十岁时要行“冠礼”,即把头发盘成发髻,叫做“结发”,再戴上冠(帽子),表示成年了。所以,男子二十岁也称“弱冠”。女子十五岁时要行“笄(簪子)礼”,即把头发盘成发髻,再插上簪子,表示长大成人了。所以女子十五岁也叫“及笄”。可见“结发”~词原指男女成年。当时女子订婚后,即用丝缨柬住发辫,不再保留少女时代的发式,表示她已经有了对象。在成婚的当夜,再由新郎解下。新婚夫妇在饮交杯酒前,各剪下一绺头发,绾在一起表示同心。这种礼仪是结发的变种,盛行于唐、宋以后。后来,人们就称首次结婚为“结发夫妻”,即元配夫妻,若再婚,男方称续弦。

两口子

“两口子”这种称呼源自清朝乾隆年间。当时,山东有一个才子名叫张继贤,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本地恶少石万仓的妻子曾素箴。二人一见钟情,常常私自往来。石万仓酗酒成性,一次,因饮酒过度,引起酒精中毒而身亡。但石家人都深信石万仓是被曾素箴和张继贤合伙害死的,于是告到县衙,说曾素箴因偷奸杀死亲夫。县官接状后,不问青红皂白,就把张继贤和曾素箴打人大牢,判为死罪,从县府押到京城。

乾隆皇帝审阅卷宗时,看到了张继贤的供状,见其文笔不凡,十分惊讶。于是,乾隆皇帝亲自到牢中去看望张继贤。在交谈中,乾隆皇帝确信张继贤是个才子,便有心救他。不久,乾隆皇帝下江南私访,途经微山湖时,停留了几天。乾隆熟悉这里的山山水水后,便御批:将张继贤发配到卧虎口,将曾素箴发配到黑风口。张继贤、曾素箴二人虽然双双冤人大牢,但是情却始终未断。这次获皇帝恩准发配到“两口”后,真是喜出望外,二人时常互往互来,甚是自由。他们这样来往于卧虎口与黑风口,被人们称为“两口子”。后来,人们就把“两口子”衍指“夫妻俩”。

岳父、岳母

古代,帝王常于泰山设坛祭天地山川,晋封公侯百官,史称“封禅”。一次,唐玄宗李隆基“封禅”泰山,命中书令张项做“封禅使”。张项利用职务之便把女婿郑镒由九品一下子提到五品。后来玄宗问起郑镒的升迁之事,郑镒支支吾吾,无言以对。在旁边的黄幡绰便讥笑他:“此乃泰山之力也。”玄宗这才明白是张项徇了私,很不高兴,不久又把郑镒降回了九品。后来,人们知道此事,就把妻父称“泰山”。又因泰山乃五岳之首,又称为“岳父”,同时,又把妻母称为“岳母”。

连襟

在我国民间,人们把姐妹们的丈夫俗称为“一担挑”,而书面语言则雅称为“连襟”。这个词语最早见于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诗。杜甫晚年寓居川东,与当地的一位李姓老翁甚是投缘,经常相邀小聚,饮酒谈天。后来细一交谈,两家还是拐弯抹角的亲戚呢,自然更添几分亲切。过了一段时间,杜甫要出峡东下湖湘,临别之际,感慨之下写了一首《送李十五丈别》的诗,有几句是:“孤陋忝未亲,等级敢比肩。人生意气合,相与襟袂连。”襟是衣襟,袂是衣袖,形容彼此的关系像衣服的襟与袖一样密切。

但真正把连襟一词移用姐妹丈夫间的称谓的人,是北宋末年的洪迈。当时,洪迈有个堂兄在泉州做幕宾,很不得志,其妻的姐夫在江淮一带做节度使,得知此事,便写了一封荐书,让洪迈的堂兄去京城供职。所以,洪迈的堂兄甚为感激,托洪迈替写了一份谢启,寄与妻子的姐夫,里边有这样几句:“襟袂相连,夙愧末亲之孤陋;云泥悬望,分无通贵之哀怜。”这里的襟袂相连,就是用来形容姐妹的丈夫之间的密切关系了。后来,人们又将“襟袂相连”简化为连襟,成为姐妹的丈夫间专用称谓。

红娘

同类推荐
  • 季风讲四库全书里的传统文化

    季风讲四库全书里的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典籍众多,乾隆皇帝下令编修的《四库全书》基本包含了我国古代所有的典籍。书海浩瀚,我们或许并不能尽读,但是作为中华儿女,就应当了解本国文化、学习国学,提升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充盈自身的科技文化知识。本书将为我们打开这套卷帙浩繁的《四库全书》,深入了解《四库全书》中的国学,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 崇尚科学(上)

    崇尚科学(上)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国劳动人民和各阶层的进步代表人物的道德修养故事一代传一代,百世流芳。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发愤忘食”的持生规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立身情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作用。可以说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是世界上最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瑰宝。
  • 人类灾难全档案

    人类灾难全档案

    英法百年战争、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洛克比大空难、欧洲黑死病、唐山大地震……只有在面对灾难时,人类才真切地意识到自己的渺小!这些灾难很多无法避免,也有些本可以不存在!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翻阅那些人类文明的伤痛历史!
  • 民俗实用对联(下)

    民俗实用对联(下)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颇具特色的一部分。民俗对联则是最具实用性的对联。本书从工商百业中选取名联,又选取一些妙联趣事以飨读者。
  • 茶与马

    茶与马

    本书为“华夏文明之源丛书”之一。“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时期,是中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茶马互市是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本书就甘肃茶马互市的产生、发展及其对文明发展史产生的重要意义做了生动的介绍。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的都市情

    我的都市情

    谢欢迎的成长经历充满了每个成为传奇人物前悲剧色彩,好在他幸运的带着笑长大成人。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差,每次机会都在适当的时候出现了。毫无疑问,这不是运气好,而是命运!在命运的安排下,无关选择,无关道德,这是命运。虽然他看起来不思进取,但所有挡在他面前的人都一个接一个的让步了。面试的接待、不收他的老总、不同意转正的同事、拒绝跟他合同的老总、闹僵的朋友、拒绝开店的朋友妹妹……生活正一步步变得美好……但现实却对他另有安排……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梁晓声文集·长篇小说16

    梁晓声文集·长篇小说16

    梁晓声先生以直面现实的态度进行深邃的哲学思考和精致的文学创作,在这些作品中,他真诚而又爱憎分明地记述历史,深入剖析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其中渗透了社会历史的变迁、风俗人情的移易、人性心灵的内省。他的作品因此被称为“史性与诗性的综合体”,承载着重要的文学价值、史学价值和收藏价值。
  • 帝龙灵尊

    帝龙灵尊

    身负罕见的空间属性,身怀绝世龙骨,手握灭世神戟,看一个傲世少年如何书写一部慷慨激昂的龙王之歌
  • 末世超级炼妖师

    末世超级炼妖师

    异形生物降临地球,各种地球生物变异进化,丧尸出现,妖兽横行,人类危机四伏。刘乐在末世来临前得到一个来自天空的神秘晶体,与身体融合后得到炼妖师系统。打丧尸,杀异形,炼化妖兽,拥有妖兽体质,刘乐开启了超级进化之路。欢迎加QQ群:101599874
  • 幻世英雄传

    幻世英雄传

    我们在浑浑噩噩中挣扎,抱怨于世界的不公,抱怨于自身的失败。“与其在患得患失中迷失自我,不如做一些本来就很有意义的事情。”这是英雄亚斯特的回答。当然,一开始的他除了一些还不错的剑招之外,什么都不是。但他坚信这世间的正义,坚信自己可以改变世界。变幻莫测的魔法世界,不为人知的身世,一个英雄的传奇,就此打开……
  • 重生废柴追大王

    重生废柴追大王

    她堂堂镇国将军小女儿,敏捷五星的前锋战士,战死沙场也就算了,竟然重生到了当朝太傅最不受宠的废柴小女儿身上。而且一睁眼就被打的七荤八素。那好吧,既然不能安静的归西,就只能揍你-娘的!四方的宅院关不住她,长平街小霸王决定,冲出京城,走向世界!等等,靖南王世子为什么看自己的眼神那么奇怪。世子面色冷峻:哪里跑?齐北月:我不认识你,又打不过你,不跑难道等着挨揍?世子:不认识?是谁昨晚跟本王……齐北月:什么?!虚空界大王就是你?!
  • 医毒双绝:邪帝独宠狂傲妃

    医毒双绝:邪帝独宠狂傲妃

    前有帝尊大人护航,后有萌宠炸桥,还有嚣张女主打劫,有多宠,往死里宠!玄家痴女,一朝重生,身怀绝世灵器,坐拥上古神兽,天生灵体,医毒双绝,傲世苍穹,王者归来之时却不料惹上邪魅狂狷的他......初见时她狂傲的一句"看女神可是要银子的。"成功的让他记住了她,殊不知他就是天下九州都要敬仰的帝尊大人。世人皆知帝尊大人有一个财迷女神~~ps"帝...帝..尊大...人..北冥邪君扬言要...要...""要什么呀"座上的男人眼眸微眯!"要...娶玄月小姐.....""什么,本来还想给他留个全尸的!"抬眼望去只留一个怒气冲天的背影。(宠妻狂魔)且看傲娇帝尊对上傲娇女神的强强对碰~
  • 我在LOL世界当教官

    我在LOL世界当教官

    “1、2、3、4,提莫队长正在待命。”砰“谁放的蘑菇?提莫,你过来,来,哥哥给你买糖吃。”陆丰看着眼前的绿帽子小矮人,露出了一抹阴险的笑容。 本书又名《路过LOL的鬼剑士》 本书群号:894940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