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55900000034

第34章 清朝(2)

康熙帝即位之初,剪除了以鏊拜为首的满族贵族中的保守势力。强调“满汉一视”,缓和民族矛盾,奠定了百年盛世的基础。他在位期间。致力于巩固边疆,消除割据,反对分裂。先后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两度亲征蒙古准噶尔部的叛乱;抗击沙俄的侵略,取得雅克萨战役的胜利,与俄国签订划定中俄东段边界的《尼布楚条约》。维护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为清朝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雍正帝在位期间,继续平定准噶尔部叛乱。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在西藏设置了驻藏大臣。乾隆帝最终平定准噶尔部叛乱,挫败沙俄对我国西北领土的扩张野心。之后又于天山南北路分置伊犁将军、参赞大臣,对新疆地区实施统治和管理,还击败廓尔喀(尼泊尔)对西藏的人侵。颁行《钦定西藏章程》,对西藏的政治、经济、军事实施重大改革,提高驻藏大臣的职权。规定达赖、班禅及其他活佛转世的“金本巴瓶掣签”仪式,均须在驻藏大臣监视下进行,并星请中央朝廷钦定批准。

经康、雍、乾三代平定叛乱,反击侵略的斗争,最终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经济方面,三个皇帝都注意发展生产,采取废除满族贵族的圈地、奖励垦荒、实行更名田(即将原明代藩王庄田免价给予原佃户耕种,佃户改为民户,田地永为世业)等措施;并调整赋役制度,推行“摊丁人亩”的赋税制度。此外三帝还经常大规模地蠲免钱粮,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为发展生产,三帝在位期间,先后对黄河、永定河进行了治理,并在江、浙修筑近300里长的海堤,以治理水患,保护农业生产。经过百余年的恢复和发展,至乾隆中叶,社会经济水平已达到并超过明代。康熙、雍正、乾隆三帝,在国家统治方面,进一步加强皇权,设军机处,实行奏折制度,根绝宦官干政,制定严刑峻法,残酷镇压反叛;且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自中央到地方。建立严密的统治网络,极大地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

在康、雍、乾三代的百余年间,国力强盛,国内局势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国家的统一得到极大的巩固,而被史家誉为“康乾盛世”。

闭关政策

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外国商品很难打人中国市场,主要是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结构对外国商品有强大的抗拒力。清政府一方面对中国人出洋贸易和居住进行严格限制,规定出洋船只的大小、型制与装载货物的品种、数量,水手客商人数及往返期限。另一方面对来华外国人的活动也加以限制,指定在广州一口通商。规定进出口货物的种类,对外国商人在中国的行动、起居制定规条,稽查防范。特别是设立行商制度,使来华的外商只能和指定的行商交易,不准和其他人往来。这种闭关政策建立在落后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上,力图与外部世界隔离,以保存、维护封建主义的统治。然而清政府实行的闭关政策并不能消除或减轻外国的侵略,反而窒息了本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妨碍了中国学习世界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

三藩之乱

清朝入关后,封明朝三位降将吴三桂、尚可喜(后为其子尚之信)、耿继茂(后为其子耿精忠)为王。康熙十二年(1673),康熙帝下令撤藩,结束其各拥兵自重、独霸封地的局面。

朝廷的撤藩令下达后,“j藩”之首的吴三桂非常气愤,便密谋叛清。康熙十三年(1674)一月,吴三桂杀死云南巡抚朱国治等清朝官吏后,自称周王,并向湖南进兵,清兵措手不及,节节败退。随即,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之信等部纷纷起来呼应。至此,三藩之乱形成。

三藩之中,吴三桂的势力是最强的,给清政府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但他目光短浅,并没有乘势追击,贻误战机。康熙帝从容迎敌,并清楚地认识到三藩之中吴三桂是祸首,三桂灭、诸藩散。战斗进行了两年多,战场形势逐渐发生逆转,西面叛军王辅臣投降;东面耿精忠作战不力,势穷乞降;不久广东、广西的尚之信也放下武器。在这期间,吴三桂病死,其子吴世藩继位。康熙二十年(1681),昆明被清军攻陷,吴世藩自杀。尚之信在1680年被赐死,耿精忠被俘后解至京师处死。这场历时8年、蔓延10省的“三藩之乱”终于被平定下来。

施琅收复台湾

公元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将荷兰殖民主义者一举击败,收复了台湾,被封为延平郡王。郑成功死后,其予郑经继任。此时,清朝的统治日趋巩固,全国统一已是人心所向,同时,郑经集团日益腐化,并勾结荷兰殖民主义者,妄图把台湾从祖国的怀抱里分离出去。公元1681年,郑经病死,次子郑克爽继任延平郡王,台湾处于“人人思危”、“众皆离心”的局面。

在这种形势面前。康熙皇帝启用爱国将领施琅再次担任福建水师提督。命他收复台湾。施琅抱定收复台湾的决心,制定了“先取澎湖,又扼其喉”的进军战略。于公元1683年6月14日,率领大小战舰300余艘,水师2万余人,直取澎湖。在激烈的海战中。施琅身先士卒,勇猛杀敌,在右眼被铳击伤后,“以帕浸血”,“督战益力”。清军将士受他的鼓舞,舍生忘死,一举攻克澎湖诸岛,首战告捷。

康熙得知喜讯后,当即颁布谕旨,只要郑克爽集团回归,朝廷既往不咎,并从优叙录,加恩晋爵,施琅坚决贯彻康熙旨意,表示只要郑克爽等回归,一定“当即赦之”。郑克爽和冯锡范等台湾决策人经过认真思考,终于做出了历史性的决定,表示愿意结束抵抗,使台湾回归祖国。

公元1683年八月十三日。施琅赴台湾进行接管丁作。他首先到郑成功庙中致祭,接着又发布了《谕台湾以安民生示》和《严禁犒师示》,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安抚民众,受到台湾人民的热烈欢迎和拥戴。尔后,施琅兑现了他的承诺,妥善安置了郑氏政权的全部人员,让他们各得其所,心悦诚服,至此,宝岛台湾在一度分离之后,再一次回到祖国怀抱。

清宫四大奇案

顺治出家:顺治生前好僧,曾以“佛门弟子”自称。顺治十八年正月,朝廷突然以大丧告天下。说是年仅24岁的顺治死了。然而还有另一种说法,说顺治没死,而是因为皇贵妃董鄂氏死了,他陷入了伤痛之中不能自拔。于是离开皇宫到五台山出家去了。

雍正继位:雍正是康熙皇帝的第四子,名胤稹。康熙帝生前并无意传位于他,倒是对十四子颇为倚重。后来雍正登上了皇位,成了众说纷纭的谜。历来传说是雍正与尚书隆科多合谋将遗诏“传位十四子”篡改为“传位于四子”,使雍正名正言顺地成了继位人。不过有人对此也提出了异议,主要是“于”和“於”,在当时绝不通用,这一看法也有一定道理。

雍正之死:雍正上台后,大肆杀戮,大搞文字狱,使很多人无辜被杀。当时浙江学者吕留良,评论时文犯了忌,死后被人告发,吕留良被戮尸。传说家族中,除孙女吕四娘逃出外,其他人都被雍正杀害。后来吕四娘练得一身好武艺,终于割去了雍正的脑袋。据说,雍正暴死后,是用黄金刻了个脑袋人殓的。

光绪之死:光绪名载湉,本是慈禧太后妹夫醇亲王的儿子。慈禧亲生儿子同治19岁死后,慈禧便选中了年仅四岁的载湉舌做了皇帝。不过,光绪处处受制于慈禧,名为皇帝,实为傀儡,双方矛盾愈演愈烈,直到戊戌变法失败,慈禧便干脆把光绪囚禁于瀛台。由于光绪在慈禧之前死去,所以,过去就有慈禧毒死光绪一说。近来从故宫档案中查到有关资料,认为光绪确系病死。

和珅之死

和珅是满洲正红旗人。钮祜禄氏。他少年时家境贫寒,后来在皇宫内任三等侍卫。和珅虽然官职低微,才学平平,但他仪表俊伟,机灵善辩,特别善于察言观色,迎合主子,由此赢得了乾隆皇帝的欢心。所以,他进皇宫不满10年,就升职到军机大臣。乾隆十分信任和坤,甚至到了离不开他的地步。和珅身居要职达24年之久。

公元1795年,乾隆帝传位给嘉庆,自己则退位做太上皇。嘉庆虽然身为皇帝,但如果有事要向乾隆禀奏的话,还要通过和坤代奏。有一次,嘉庆帝的老师朱珪由两广总督升任大学士,皇帝写诗祝贺,没想到和坤向乾隆告了一状,说嘉庆帝在向下属“市恩”。结果,朱珪被降为安徽巡抚,嘉庆帝也因此得罪了父亲。但是,和坤过于得意忘形了,因为乾隆总有离去的一天,不可永远庇护他。

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去世。第二天。嘉庆帝就宣布了和砷有20条大罪,下令马上将和坤逮捕入狱。嘉庆本来要将和珅凌迟处死,但考虑到他曾经是太上皇的老臣,便改为赐和珅狱中自尽。和珅被治罪抄家,查抄的家产价值竟然约合8亿两银子,相当于清朝十几年的国库收人。

虎门销烟

19世纪中叶以后,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侵略者对华鸦片走私泛滥全国,造成深重的民族灾难。为此,林则徐在1837~1838年任湖广总督期间,设立禁烟局,严查烟具和鸦片,大张旗鼓地禁烟,收到了很好的成效。1838年,鸿胪寺卿黄爵滋上疏提出“重治吸食”的主张。林则徐上疏支持,道光帝决心戒烟,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南下广东禁烟。林则徐在广东省内大力禁烟,颁布《禁烟章程十条》,严惩贩卖、吸食者1600多名,收缴烟土、烟膏46万多两,烟枪4万余支。同时还收缴外商鸦片20283箱,2119麻袋,合计2376254斤。1839年6月3日至6月25日,在虎门海滩,林则徐亲自主持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将所缴鸦片用盐卤和石灰浸化的办法加以销毁。成千上万的群众观看了这一次禁烟活动。沉重地打击了英国侵略者和英美鸦片商贩的嚣张气焰。

鸦片战争

1840年6月,英国以中国禁烟为借口,派出一支由48艘军舰、4000名士兵组成的侵略军对中国发动侵略性的鸦片战争。由于林则徐在广东做了充分准备,侵略军为了避免在广东作战,沿海北上,转攻厦门,被邓廷桢率领的爱国官兵击退,侵略军又转攻浙江,侵占定海,继而进攻天津海口,威胁北京。昏庸无能的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改派主降的琦善到广州议和。琦善同英军签订了《南京条约》,答应割让香港和赔款给英国。道光帝认为这个和约有损清朝尊严,决定对英作战,派奕山到广州主持军务。1841年2月,英军再次进攻虎门。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率部奋力反抗,激战中,老将关天培壮烈牺牲,清军400多将士全部战死,虎门要塞落入敌手。此后,战事不但扩大,英军舰艇驶至南京下关江面,陈兵南京城下,逼迫清政府谈判。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同英国侵略者签订《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结束。

太平天国

公元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村宣布起义。同年3月23日,洪秀全在武宣东乡称天王。9月,永安被太平军攻陷,洪秀全按当初拜上帝会聚众时排的顺序,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规定西王以下俱受东王节制。同时,颁布了《太平礼制》、《天历》,进行了整饬军纪、清除内奸等工作。

太平军在永安休整半年后,1852年4月突围北上,围桂林,占全州,攻长沙,克岳州,在进军途中,萧朝贵和冯云山不幸牺牲。1853年1月,太平军攻占武汉。同年2月,太平军水师东下,陆师夹岸并进,于3月29日攻占南京,遂在南京定都,改称天京。这样,太平天国起义的旗帜从金田村传到了南京城。

火烧圆明园

1856年,英国与法国分别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占领了广州。1858年5月,他们又北上天津,侵占了大沽炮台。清政府慑于列强的威势,被迫在6月分别与俄、美、英、法签订了《天津条约》。一年后,中国和英、法之间交换《天津条约》文本的时候,英、法两国军队再次北上,他们拒绝了清政府规定的由北塘进京的路线而去进攻大沽,被驻守大沽的清军给予坚决的回击。8月,英法联军再次进攻大沽得手后,马上向通州进发。在通州,他们与中方的谈判破裂。10月5日,英法联军借口中方扣押了他们的人,开始对北京城发动进攻。清军在战斗中节节败退,侵略者更加有恃无恐。10月6日,他们闯进了圆明园这座艺术宫殿。面对无数的珍奇财宝,英、法军官率先抢劫,然后又纵兵自由掠夺。劫后的圆明园面目全非,能拿走的东西都被侵略者拿走了,拿不动的都被侵略者毁掉了。为了掩盖他们的邪恶行径,侵略者在6日和8日两次焚烧了圆明园,大火延续了几个日夜。这个凝聚了中国人民一百多年的血汗、综合中西建筑艺术、聚集古今艺术品的壮丽宫殿和皇家园林霎时成为废墟。

天京事变

天京事变是由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导致的一场内讧事件。公元1856年上半年,太平军继西征战场转败为胜之后,又先后攻破了威胁天京数年之久的江北、江南两大营,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与此同时,其领导集团的内部却出现了矛盾,终于导致了内讧。东王杨秀清被胜利冲昏头脑,居功自傲,一切专擅,竟于8月逼洪秀全封其为“万岁”。洪秀全表面上答应了他,暗中却密令韦昌辉、石达开等回京,寻机将杨秀清除掉。9月1日。韦昌辉率3000余人从江西秘密回京。次日晨将杨秀清及其家属杀死,并乘机把事态扩大。残杀杨秀清部众2万余人。石达开从湖北赶回北京,责备韦昌辉滥杀无辜,韦又欲杀石。石达开出走安庆,准备起兵讨韦,其家属则被韦昌辉全部杀害。11月,洪秀全处死了韦昌辉及其同伙约200人,然后召石达开回京辅政。月底,石达开抵天京,受到军民的拥护和欢迎,但洪秀全对石达开仍然感到不放心,“不授以兵事”,且加以牵制、监视。石达开遂于1857年5月底负气离京出走,并带走太平军精锐10万余人。从此,石达开走上了与太平天国公开分裂的道路,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的力量遭到严重削弱。此后,太平天国即由前期的战略进攻转变为后期的战略防御。

洋务运动

公元1861年(咸丰十一年),曾国藩设立安庆内军械所。这一小型军工厂的设立,标志着长达30多年(公元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洋务运动开始兴起。

洋务是泛指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关的一切事务,诸如外交、通商、传教以及输入武器、机器和科学技术等。洋务运动中所兴办的“洋务”,则专指引进西洋武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等,从事上述活动的官员被称为“洋务派”。洋务派在地方官吏中以两江总督曾国藩、闽浙总督左宗棠、直隶总督李鸿章以及后起的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为代表;在中央官吏中以总理衙门大臣恭亲王奕新、大学士桂良、户部侍郎文祥等为代表。他们继承了林则徐、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爽”的思想,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逐步形成举办洋务的热潮。

同类推荐
  • 新史学讲演录

    新史学讲演录

    历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但历史研究的观念和手段却与日俱进。本书据著者近年在北京大学等校的讲演写成,阐述并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历史研究的种种趋新的倾向:一、突破“大写历史”的理念和以民族国家为历史研究中心的方式;二、注重以往史家所忽略的“边缘”层面,提倡“自下而上”的新文化史的研究;三、倡导“记忆研究”,将普通人对过去的口述回忆纳入历史研究;四、回应全球化的挑战,尝试全球史的写作,以求在新的认知基础上,重拾、重建史家叙述历史演变、诠释历史走向的传统。
  • 中世纪生活变成这样居然没错

    中世纪生活变成这样居然没错

    这是一本关于身处中世纪的青年守护心中之人的书。为了她,他层层布算,但也难免伤痕累累。此间恋爱奋斗,阴谋诡计,斗智斗勇,攻城围城,幕幕上演。··················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国共往事风云录3

    国共往事风云录3

    本书通过国共两党的风云往事,展现中国现代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事件和人物的命运。内容涉及中国外交官誓死不跪、最危险的时候、中华苏维埃对日宣战、蒋介石举棋不定、庐山谈判秘情、周公馆与毛窑洞的魅力、同在抗战屋檐下等。
  • 炀帝

    炀帝

    杨广和李世民,两个人都对自己兄弟动了辣手,李世民是哥哥弟弟都灭了,杨广则只是抓到造自己反的弟弟杨谅后囚禁起来;世人都说杨广霸占了父妾,可对于李世民强娶自己弟媳的事不闻不问;杨广修了功在千秋的大运河,而李世民却只能是在蝗灾的时候跑到后花园里抓只蝗虫咬两口,说:要吃你就吃我的心吧,干嘛要害我的子民呢?然后回了11又找来鱼翅漱口……可是为什么!一个就是昏得不能再昏的千古昏君,一个就称作千古明君!而这个昏君,众人齐手一指——是杨广……
  • 杞乡中宁名胜大观

    杞乡中宁名胜大观

    《红枸杞历史文化丛书(共5册)》中宁县是中国枸杞之乡,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水神奇。枸杞文化、红色经典文化、边塞文化、宗教文化、古人类遗址文化和非物质遗产文化相互融合。双龙石窟、黄河古渡,胜金雄关、牛首佛光、鸣沙雁塔、石空灯火等八大胜景底蕴深厚。在建国六十周年和宁夏解放六十周年之际,中宁县县委书记张兴斌,代理县长左新波依据这些厚重的历史文化编撰了《红枸杞历史文化丛书》,整套丛书既相辅相成,又风格迥异,集中涵养了中宁历史延跌、政治变革、经济变化、历史事件、重大战事、科学技术、哲学宗教和文化艺术等全景内容,是中宁县打造杞乡地域特色文化、研究中宁、宣传中宁、建设中宁的人文基石。
热门推荐
  • 民初骈体小说研究

    民初骈体小说研究

    本书选取民国初年(1912—1919)的“骈体小说”为研究对象,立足于文类研究的典范性研究范式,注重骈体小说作为文言小说一个子类的文体特征,界定并论述了骈体小说的概念、语言体式和美学品格,从题材类型、叙事模式、创作和接受环境等方面系统深入地考察了民国初年小说与骈体的结合带来的形式变革,以及这变革蕴涵的社会及思想史内涵,展示了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的完美结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芃芃的秘密

    芃芃的秘密

    主要写了一个名叫刘芃芃的女孩因一不小心摔入天河而穿越到了刘朝当了一个公主名叫刘灵,从而发生的事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来自大人为你好的毁灭

    来自大人为你好的毁灭

    讲述了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女孩,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各种不谅解,以“为你好”的压迫,迫使小女孩走上了不归之路
  • 天庭聘我去工作

    天庭聘我去工作

    天庭缺少人手,竟然聘请我一个凡人去给他们打工?哇!神仙姐姐好漂亮啊!闯祸?不怕!什么太白金星,什么赤脚大仙都是我好兄弟!那你吃过蟠桃吗?蟠桃么?饿了我都当饭吃!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权妃重生,庶女也倾城

    权妃重生,庶女也倾城

    前世夜轻云轻信家人,却是给嫡兄仕途铺路被推入深渊。以为是老天垂怜觅得良人,倾心相待,最后却落得千刀万剐含冤惨死的下场。重活一世,必当眼明心亮,灭仇敌,抱大腿,力争权贵荣华。视仇敌如蝼蚁狠狠碾于脚下,让他们求而不得,生不易死不得!为了复仇,她毅然走出深闺小阁,上沙场入朝堂,锋芒毕露绝世风华。一朝重生为复仇,从此良心是路人。幸而有那白衣铅华之人,始终含笑相陪,不离不弃。她说:“我助你盛世江山,你许我一世荣华!”他说:“成交!”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真武仙帝

    真武仙帝

    一剑一山万阵灵,一人一妖仙武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