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44500000021

第21章 九躬甘为孺子牛

书画散尽不求报

李琼久视天下黎民为父母,时时感恩回馈于民。他的书法中常写:“人民永远是艺术家的母亲。”并自号“九躬”。一生书画万千,除部分奉献国家和友人,其余全部无偿馈赠于民。他晚年尤喜画牛,曾在一幅《笨牛图》中干脆直白:“余写笨牛一条,乃我也。”一片赤子之情,溢于言表。

李琼久是一位勤奋多产的画家,无论家中挥写,还是出游,常常兴之所至便即兴泼墨,一挥而就,即画即送。无论小品大幅,甚至得意精品,毫不怜惜,画完送完,欣然而去。

李琼久平易近人,所书所画深为嘉州百姓钟爱。平日在小城街头巷尾漫步,常常被热捧他的“追星族”们半路“劫走”,寒门陋舍中,无论粗茶淡饭,还是清水一杯,少不得笔墨侍候,一番挥洒,留下墨宝。受者心满意足,援者尽兴而归。

自己的作品送人也就罢了,他甚至将一些与名家交换的作品,也毫不吝惜地转送他人,其间不乏冯建吴、石鲁、黄永玉等人所作的大批名贵字画。为此,弟子、朋友不胜惋惜相劝,他却满不在乎说:“留着干啥 我家这么小,没地方放,送给人家,比我自己保护爱惜得好,我放心。”(与笔者的谈话)

有次闲聊中,笔者斗胆劝道:“你平时画的可以送人,但精品佳作还是要留下一点,以后出版、展出也好有个提前准备。”不料李老师沉下脸,怒而不答,还发了脾气。自此以后,谁还敢多言

平日家中人来人往,无论相识陌生,只要张口求字求画,几乎来者不拒,无偿奉送。谁为他修理电器家具、砌灶补壁,李琼久尽皆以画相谢。小车司机迎来送往,宾馆饭店服务周到,皆有机会得到墨宝。若赶上好心情,围观者也能如愿以偿。

五通桥的刘中枢就有过这样的好运。他回忆道:“1988年,我出差到乐山,闲逛到嘉州画廊,见裱墙上两副刚刚写好的对联,那熟悉的字体及落款,便知是仰慕已久的李琼久大师所书。他正好与我擦肩而过,我忙追到门口急呼:‘李老师请留步。’迎上去握住老人的手激动地说:‘久仰琼久先生。我是一个书画爱好者,请老师为我留件墨宝,不知可否 ’老人打量下我这个素昧平生的人,爽快地说:‘好嘛!好嘛!’我随即在画廊买了一张四尺宣纸。这时,琼久先生已回到画案处,接过宣纸问:‘写何内容 ’我答:‘我爱好书画,书写内容请老师自便吧。’只见先生蘸上浓墨,写下‘书出秦汉,画蜕曹张’一联。录上‘丁卯秋、琼久八十’,钤上印章……”(载《乐山晚报》2005年1月5日文)

最令人称道的是,李琼久与几位书画老友的雅聚笔会,常常会给更多的热爱艺术者带来惊喜,乐山城中就流传有“墨缘雅聚”的佚事。

早年闲暇,李琼久常与书画界老友杨风、刘朝东、李农罕等相聚茶馆闲聊。上世纪五十年代常去的是欣欣花园和公园荷花池旁的茶座,“文革”中破“四旧”,将城内茶馆一扫而光。他们的聚会只得改换门庭,在墨缘裱画店“因陋就简”。

墨缘这间不足五十平方米的裱画店中,一张朱红大漆裱案占据了主要空间,三面画墙直抵天花板,狭窄的过道仅容一人侧身而过。尽管如此,店主杨师傅仍在铺面角落与临街檐边处摆茶设座,安顿来往宾客。李琼久和几位老先生,自然成为这里的常客贵宾。

一日,天气晴和,几位老先生不约而同聚集到此。店主热情相迎,端茶奉水。尽管空间小得可怜,老人们依然并膝而坐,逍遥自得,海阔天空地谈论起来。一时兴起,命笔墨伺候。此时,伙计们请出文房四宝,一字排开于硕大的裱案之上,老先生们乘兴披挂上阵,挥毫泼墨,畅兴骋怀。

当此之时,街上过客已将裱店团团围住,喝彩助兴,大饱眼福。老先生们也画兴大增,轮番上阵,尽情挥洒。不一会儿,一张张水墨淋漓、神采飞扬之作挂满墙上。待落款签章后,在场观众,皆有可能得到一张免费佳作。上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断断续续的咸集雅聚俨然成为乐山小城中一道文化景观。至今,这独特的文化记忆仍为民间所津津乐道。

李琼久在不得志时如此,而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名声如日中天时依然如故。不少附庸风雅的达官贵人踏破门槛,欲求其画而不可得。相反,贫民百姓相求,却能如愿以偿。

比如墨缘小伙计李腾燕,是李琼久在裱画店里看着当学徒长大的年轻裱匠。成年后娶妻,并在嘉州画廊门市后租得一小块空房裱画为生。乔迁新居之时,邀请李老师和师母到家做客。不日,李琼久在杨风的陪同下,携夫人欣然赴宴。贵宾临门,夫妻二人脸上洋溢出平日难得的喜兴,奉茶献果,忙得不亦乐乎。早在一天前,李腾云一家就倾巢出动,采购果蔬、酒水肉类,为了迎接贵客还专门请来饭店主厨的大舅子来帮忙。

参观新居后,李琼久与杨风落座闲谈起来。李琼久常说:“学画如琴师,要曲不离口,琴不离手。每天要做到心勤手勤。”这是对学生的教诲,也是对自己的要求,他常常感到“每天不写点画点,总觉得浑身不舒服”。在李腾云家中落座片刻,他就感到有些不自在了,说:“小李,你乔迁新喜,没有什么给你的,我就送你几只鸡,权当礼物。”李腾燕本来对两位老师登门已是喜出望外,不想还有如此大礼,自然心领神会求之不得。急忙收拾,备齐文房四宝。果然,李琼久信手一挥,母鸡公鸡跃然纸上,后面紧跟一群小鸡,题款搁笔道:“祝愿你们夫妻和谐,儿孙成群。”不料,在旁的杨风打趣说:“如今提倡计划生育,你这是违反政策。”大家一阵哄堂大笑。李琼久接着又画了几张。杨风也留下了墨宝。

李琼久淡泊亲民的普世价值观,乃是中国文人可敬可贵的传统民本精神,他守望的艺术神圣尊严,彰显的乃是一个真艺术家高尚的人格魅力操守。

一身傲骨非无情

别看李琼久对工人、农民、教师、小职员、小商小贩等平民百姓无私奉画赠书,但有两种人却难求一纸半张。

其一:弟子。尽管先生对周围前来索画的人们,有求必应,然而,对在场理纸捧墨,忙得汗流浃背的学生却十分严苛。面对唾手可得的画作,学生们却不敢开口讨要,一旦提出,便是当头棒喝:“要画,自己画嘛!要别人的有何用,要自己画得出来才算本事。”可见学生们要想收藏一张老师作品的困难程度。

其二:权贵。用自己的艺术创造回馈人民,让李琼久感受到道德与艺术的神圣。而以艺术阿谀奉迎,追名逐利,在李琼久看来,是对艺术的亵渎和践踏,以为不齿,这也是他一以贯之的品行。早年在牛华镇时,他就执意回避官僚军警。1978年在北京,也是如此。周连城回忆道:“李老师在北京作画,常常对一般人,如司机、服务员等,有求必应,而对一些达官权贵,甚至有些局长、部长要也不给,因此得罪了不少官场中人。”

笔者就曾亲历这样两件事:

“文革”刚结束,一位地方高官很想得到李琼久一张画,委托笔者约请李琼久老师赴宴并说:“我请李老师吃顿饭,不是想要他的画。”老先生一听便断然拒绝。

第二件,是笔者刚到四川美院就读,受恩师魏传义(现厦门大学美院院长)托付求画一事。魏传义仰慕李琼久已久,又知道我是他的学生,便说:“我的亲戚张爱萍、魏传统,二人家中原收藏有不少徐悲鸿、张大千、齐白石等人的名贵字画,全部在‘文革’破‘四旧’中毁了。他们现在很想收藏李琼久的书画。现带来一些名贵宣纸和古墨作礼,请李老师画两张画。”一是碍于魏老师的面子,二是想拉近李老师与上层领导的关系,我便满口应承。回去向李先生转达魏传义的意思,并奉上纸墨厚礼, 李老师对放在桌上的礼品不屑一顾,只是闭目养神,不置可否。时过多日,还是毫无动静,笔者也不敢催问,日子一长,便不了了之。

所以民间有传,李琼久傲上,不给官家画画。其实也不尽然,他也并非将官方领导一概拒之千里。对不少关怀帮助过他的军政领导,他均以书画答礼。尤其是晚年北上南下,受到各地接待帮助,作画不少。这些领导中,不乏方毅、谭启龙、傅全有、张震等政要。足见九躬甘为孺子牛,一身傲骨非无情。

同类推荐
  •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1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1

    本书共分为三卷,该书为第一卷,主要讲述了青年时期的苏东坡在政治、文学上的成就及其情感生活。在政治层面,苏东坡一心为民,体恤百姓,刚直不阿,为民谋福,是百姓眼里的“活菩萨”。在文学层面,他是中国古代不可多得的文化巨人,写了很多流传至今的诗词,其中许多成为千古绝唱,堪称空前绝后的一代奇才。在情感层面,苏东坡情路不畅,第一任妻子王弗聪慧过人,却早早离开人世;第二任妻子王闰之质朴贤淑,在苏东坡遭受排挤时,默默地照顾他。
  • 悲剧英雄——项羽

    悲剧英雄——项羽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悲剧英雄项羽》讲述了军事天才的凄美爱情,英雄末路的悲怆选择。一场刀光剑影的政治较量、一段英雄美人的爱情传奇、一个盖世英雄的千古悲剧。本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

    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

    “敦煌的女儿”樊锦诗直面读者,亲述自己不平凡的人生:在北京大学考古系师从宿白、苏秉琦等考古名家的青春求学往事,与终身伴侣、武汉大学考古系创始人彭金章先生相濡以沫的爱情诗篇,五十多年坚守大漠、守护敦煌,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以高精科技向世界展现中国传统艺术之美的动人故事……本书收录了一批从未公开过的资料,展现这位传奇女性的志业与爱情、困境与坚守,解读敦煌艺术崇高之美,历数百年敦煌学研究的筚路蓝缕,披露莫高窟“申遗”及“数字敦煌”背后的故事。
  • 名人传记丛书——亚历山大

    名人传记丛书——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是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是一位改变了世界历史的人物,他被世人称为“军事征服者”。他足智多谋,雄才大略。
  • 窥见上帝秘密的人:洛克菲勒自传

    窥见上帝秘密的人:洛克菲勒自传

    《窥见上帝秘密的人:洛克菲勒自传》讲述了:在某种程度上,我所交往的是这个国家里最优秀的人,特别是在商界——这些人建立起美国的商业王国,他们生产的产品远销全球。我所要记录的事件对我而言具有重大的意义,它们在我记忆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如何把握公开个人隐私的尺度,或者说如何保护自己免受攻击,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
热门推荐
  • 三界之战

    三界之战

    大千世界,共分三千小世界,三千小世界每一界都分三界。看他若何消灭魔界,找到父亲的遗物,统一三界成为位主。,三千位主中脱颖而出。中国神话各路神仙齐齐登场,神界原来是这样啊书友群群号417843642,感兴趣的可以加
  • 大话水浒之武大郎传奇

    大话水浒之武大郎传奇

    历史不是镜子,历史是精子,牺牲亿万,才有一个活到今天;人生不是故事,人生是事故,摸爬滚打,才不辜负功名尘土。作为一名宅男,穿越,是我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事情,可穿越到武大郎身上算怎么回事?身材短小,面目丑陋?我呸,我武大郎堂堂七尺男儿,玉树临风!不一样的水浒,不一样的传奇,且看我武大郎如何风生水起!感谢阅文官方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扣扣群:204644135
  • 美漫之永安当铺

    美漫之永安当铺

    “谁还能没有军团呢”站在制高点,无数冒着火花的空间传送门出现在背后,各种形态的超级战士大军缓缓地走了出来,庄严而肃穆。这一刻,恢弘的交响乐响起,史诗级战争一触即发,李诚望着蓄势待发的大军,胸腔中一股豪迈地气势涌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一刻,他,睥睨天下!!!遥指前方做乱的奇瑞塔星人,李诚的声音带着淡然:“碾碎他们!”突然,第二序列的军团之中,猛地传来了一声:banana!哇咔乌拉!然后,boom~~~周围到处都是魔偶残骸飞溅,期间还夹杂着嘻嘻哈哈的黄色胶囊身影,大脑还有些迷糊的奥伯恩,顺势的趴了下来......“我靠,谁把这玩意放出来的”“别炸了,自己人!”“狗粮养的,打友军!”“快停火,快停火!”“啊~我中弹了,我中弹了!”“医疗兵!医疗兵!”.......李诚捂着额头,满头黑线,垮了,彻底垮了......当初,为什么要把小黄人也编进队伍?PS:慢热型,非爽文,写着玩
  • 恶作剧系:薏祈奔翔

    恶作剧系:薏祈奔翔

    平凡的生活,却敌不了外界的袭击,丧失亲人、无家可归的她被“亲人”雪中送炭。换了新的环境、新的身份,也结了新的对头;显赫身份的他,对敬爱之人去世的事耿耿于怀,她的到来,让他心存排斥。相处一久,坚定的心有所动摇,他也展开了一场追寻之路,迎接的是,她的初恋重返……在不知晓的情况下,一场沉积已久的阴谋袭击而来。面对关联到自己的一串串事,她该怎么应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三间传说

    三间传说

    仙道无凭,修真无期,武道难求,尘世万象,佛魔由心,造化由意。
  • 烟雨落花时

    烟雨落花时

    青春好比是一场烟雨,一场落花,都是稍纵即逝。方涵暖青春的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与感情,也有一个……很麻烦的家。但这不是她停止追逐青春的理由,因为她人生还没停她的青春也还没停。而我们也一样,我们的人生还没停我们的青春也还没停。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皇家校草:丫头你别拽

    皇家校草:丫头你别拽

    “不就是把你的车轮给扎破了吗?有必要我陪那么多钱吗?更何况你也把我的车给弄坏了,我们也两清好吗?”宫依灵不满的对天空大喊。
  • 我家王妃是女配

    我家王妃是女配

    在这个快穿横行的网文界,十年小透明的沐瑶,终于凭借一部古言文成为了平台炙手可热的大神。不久,她又接到了编辑的电话,说因为她新书太过火爆,她的小说被影视公司看上了,准备拍成电视剧。她看了合同,八位数的版权费,以后她再也不用每个月发稿费的时候除了全勤就剩个两位数的稿费了,眼看就可以参加平台的年会。眼看着她就要脱单了,即将走上一屋、两人、三餐四季的人生巅峰时,她挂了,挂在了去签合同的路上。昏迷前的最后一点意识是,她瞥见好多毛爷爷长了翅膀从她手中飞走了。到了冥府以后,那些人说勾错魂了,她那口气差点就下不去了,结果冥府老大说,送她去她小说的世界,然后她就华丽丽的穿越了。再然后她穿到了自己的小说里,成了个恶毒女配,专门给男女主制造矛盾,本着亲妈的心态,她决定痛改前非,为女主制造机会,结果她越撮合男女主,男女主越远。沐瑶:……某随之而来的系统:……小剧场:“沐国公府嫡女,武艺高强,苛责庶妹,且极其善妒,日后谁若是娶了这位,只怕是家宅不宁啊!”某男主看着隔壁桌的某女道“无妨,我觉得我那家宅甚是安静,热闹些也好。”某女:……围观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