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25500000031

第31章 成都地区的宋代夫妇合葬墓

恩爱的长眠

成都地区的两宋墓数量大,其分布主要集中在川西成都平原及附近的丘陵地区,这些小型的砖室券拱墓像平原上的普通民居一样常见,至今已发掘数百座,且不包括未发掘或已经被破坏的墓。那个时期最流行的丧葬方式是夫妇合葬,合葬墓的比例占已发掘的成都宋墓的70%,可见夫妻合葬墓在宋代的成都特别流行。

一般的宋墓都是小型的砖室券拱墓,长在两米左右,宽度大约只有几十厘米,墓坑一般都是用34×17×3.5(厘米)的青色素砖镶砌。墓的正中凸起一个仅有几厘米高的尸台,尸台与墓壁之间是两条狭长的砖槽。这样的“小房子”是成都宋代墓葬的标准格式,仿佛有一个设计师在专门设计这类墓葬似的。

宋代的夫妇们死去被埋葬在这些小砖墓里,当然不是被埋在同一个坑穴中,而是采取“同坟异室”的埋葬方式,也就是说是在同一个坟墓之内,但不在同一个穴中。这样的双室合葬墓两个棺室大小一样,就像两张小床或两床被子一样,夫妇俩素面朝天并排躺在双室墓的尸台上,中间只隔一堵墙,看起来有一种居家的温馨。宋代成都丧葬的特点是不用棺椁,而是给死者穿好衣服,让他们平躺在狭小的墓室里。夫妇俩躺在尸台上,就跟他们平时在家里睡觉一样。有的夫妇合葬墓还在两个墓室之间的隔墙上开有小洞,有的考古学家称该洞为“孝顺孔”,但这样的名称显然不够准确。作为夫妻来说,“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在世时相互关爱,共同维护一个家庭的发展,死后被安葬在一起时,不是一种下辈对上辈的孝顺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恩爱关系。因此隔墙上的孔一定是使他们魂魄或心灵沟通的一个孔道,这是墓室建造者的灵感闪现和满怀关爱的即兴手笔。

夫妻俩瞑目躺在成都平原的地下墓室中,保持着男左女右的方位(男左女右的排列方法在宋代就已经出现),而且两个墓室中的随葬品几乎是一样的,一般都有一对陶三彩的武士俑站在尸台前面,武士俑的后面又跟着一只陶鸡、一只陶狗。在鸡和狗的后面则是各种三彩人俑、异形俑。异形俑中以人首蛇身俑、人面鸡身俑、侧卧俑、匍伏俑、坐俑、独脚兽俑最为常见,而且是成双成对地加以摆放。此外还有钱币、铜镜等小型的随葬品。夫妇二人的随葬物品就跟他们对于家庭财产的拥有一样,保持着一种表面平等的关系,这说明宋代的成都百姓已经注意到夫妻平等的问题了。

夫妻合葬墓的建造是同时将两个墓室都造好,该情形与现今公墓的双穴墓相一致,谁先死谁先入葬,男子被葬于左侧,女子被葬于右侧。成都平原发现的宋墓大多为平民百姓的墓葬,那些长眠于地下的夫妇在生时曾在附近的农田里劳动,保持着男耕女织或“你挑水来我浇园”的传统生活方式,这种长期不变的生活传统正是人类生活朴实温馨的表现。宋墓中较大的墓葬也有发现,那是一些官吏或富贵人家的墓穴,他们的安葬方式也与平民百姓相似,同样以夫妇合葬墓居多。

买下的坟地

成都地区的宋墓中绝大多数随葬品中都有一块“买地券”,它是用红砂石雕刻的,是一种买地的契约,证明这块坟地已经被死者的后裔买下来,是私产。上面的文字往往记载买地的时间及买卖双方的姓名。一般在合葬墓中,两个墓室均出土有买地券,有的家庭为了使买地券的位置更加明显,甚至把它们像碑石一样竖立在墓门处。观察这些具有日常生活情趣的墓葬,考古学家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有的合葬墓中只有女子的墓室中有买地券,而男子的墓室中没有买地券,如绵阳平政桥宋墓姚氏地券就称:姚氏买下的柏下乡墓田二所,都属于姚氏所有。这说明宋代男女双方在土地买卖上具有平等的权利,妇女对家庭财产具有独立的支配权。宋代范仲淹制定的《义庄规矩》就规定,家族中妇女出嫁时可以分得包括土地、屋业、山园等财产作陪嫁,改嫁时仍然属于本人所有,也可以就地典当。《夷坚志》中有一则记载,说王八郎跟他的妻子闹离婚,地方官员出面裁决,裁决的结果是把家产一分为二,男女各一半。这些事实说明宋代社会有一种比较开明的风气,某些女子在社会生活中具有跟男子相同的地位。这种社会风气的形成一方面跟宋代理学的兴起有关系,同时也和唐代武则天大力提高女子的社会地位有关。

同时成都宋代墓葬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深受道家文化与“冥文化”的影响,人们在墓室中几乎看不到什么日常生活用品,而代表冥府及驱魔镇妖的器物倒很多,比如各种各样的镇墓真文、敕告文、八卦图等。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字有的被阴刻在红砂石上,有的干脆就刻在黄泥上烧制而成,显得简陋而朴素。

要详细地了解宋代成都墓葬所蕴含的冥文化,只要认真地观察一个墓室就够了。这里以1991年3月在成都科技大学医院工地发现的一宋墓为例。这也是一座合葬墓,男主人随葬的数十件物品中,除了少量的钱币和一面铜镜外,几乎找不到瓷碟之类的日常生活用品,余下的全是神怪俑和石刻的道教文字。仅有的一只瓷碟也可能是用来点灯驱鬼的,大概宋人认为,死者在阴间游走时两目茫茫,只有“长明灯”才能照亮那漫长而没有尽头的阴间之路。即便是铜镜也可视为“照妖镜”。在各种神奇古怪的陶俑后面,是四道石刻的镇墓真文,真文上面还有天帝敕告文,这些文字皆以阴文刻写。敕告文的四面还刻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的名字。镇墓文的八方还刻有八卦卦相。

这一时期的丧葬习俗已不讲究事死如生,人们宁肯享受阴间的清冷,宁愿不用棺椁,宁愿不要平时的生活用品和豪华设施,也要把道家以及神怪的东西聚拢。此时的人们相信,人死后是到阴曹地府受苦,而不是快乐地升天。因此一进墓室人们看见的阴森恐怖景象是:武士俑和各种神怪俑都极力做出和鬼怪拼杀的样子,尤其是站在陈尸台前手执利斧的武士俑形象令人震颤。民间称之为“吞口”的独脚兽俑,正张着血盆大口威胁前来侵犯的小鬼。牛头人身俑则是冥府狱卒的化身,有了他的保护,就可以免除下油锅、吞热铁等地狱酷刑……总之,成都宋墓中的陶俑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男女仆侍俑、仪仗俑、观赏俑,而是冥文化在人们心目中的重现和再造。

宋代的丧葬文化在成都形成了极为规范的模式,大量的神怪俑从琉璃厂窑被烧制出来,陈列在商店内,供举办丧事的人家选购。当时,修筑坟墓的青砖也是统一制造的,专门有一批人在从事丧葬物品的经营,丧葬经济在宋代的成都显得十分活跃。

提倡火葬的时代

在已发掘的成都宋墓中,火葬墓的比例比较大,这是一个十分奇特的现象。一般的非火葬墓不用葬具,而是将人的尸骨平放在铺了一层麻布的尸床上,墓室的长度均超过尸体的长度。而火葬墓则相对较小,长宽度均在1米之内,也为长方形砖室墓。骨灰用一只陶罐装盛,置于墓室中部,陶罐四周再放上几枚铜钱。墓的底部还修筑一个砖砌的腰坑,坑内放置一两个双耳陶罐或四耳陶罐,罐的周围还放置四五个黄泥捏制的小耳杯,耳杯中再放佛手、兽头等模型。这种类型的火葬墓在成都郊县特别多,看起来是当时流行的一种葬俗。

为什么火葬会在宋代的成都流行呢?其中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是出于某种宗教信仰,死者相信火化可以使灵魂得到超生;二是从节约土地的角度出发。第一种原因的可能性较大,因为自佛教传入中国以后,许多寺庙的僧侣死后都用火葬的方法处理肉身,民间有佛教信仰的人会逐渐接受这种丧葬方式。虽然宋朝官府反对火葬,认为这跟中国传统的礼俗相冲突,曾三令五申地加以禁止,但民间仍然私下流行火葬,官府也没办法。徐苹芳先生《宋元时期的火葬》一文曾经论及当时两种火葬方式:一种是焚尸后抛骨灰于水中,不营墓穴,这对处于地狭人多的成都平原之贫下户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这种方式最省地,最省财;另一种是焚尸后将骨灰营墓埋葬,我们今天见到的火葬墓就属于这一种,当时有许多官僚地主都采用这种方式火葬。这种方式的火葬并不省地,也不省财,只有官僚地主和“主户”才有可能采用,贫无立锥之地的“客户”是没有这个能力的。换句话说,还有许多被火葬的成都穷人没有留下他们的骨灰,而是把它洒在他们劳动生息过的土地上了。

倘若宋代成都人的丧葬观念真有如此“先进”的话,那么现在的人也要自愧弗如了。既然宋代成都参与火葬的人数众多,那么当时一定有专门用于火化尸体的“火葬场”存在。单家单户的堆薪焚烧不可能。鉴于政府当时禁止火葬,那么由政府主办的火葬场也不可能存在,唯一的可能是当时的寺院承接了这项业务。寺院本身要焚烧僧人的肉身,如果接纳一般的平民百姓的火化,不但可以增加寺院的收入,而且可以吸收更多的人参与到宗教信仰的行列中来。

如果没有这些神奇的地下发现,宋代成都人的某些生活习俗我们将无法了解,这些真实而鲜活的民间礼俗是文献所不记载的,只有通过考古发掘和清理,我们才能复原当时的社会风俗的某些部分,更进一步了解古人的真实生活。

同类推荐
  • 我真不是神医啊

    我真不是神医啊

    穿越联盟医学委员会致力于让每位穿越者都将得到妥善、人道治疗,让穿越者不再留有遗憾。实习生齐孟简历:十年临床经验,不是神医,却有颗悬壶济世的良心。治愈率高达99.99%,始皇帝嬴政的高血压,周世宗柴荣的糖尿病,晋王李定国的心肌梗塞,以及隔壁兵王校草的性·瘾综合征,都得到了妥善治疗······齐孟来了,穿越者有救了!
  • 我在大明修道观

    我在大明修道观

    永乐十年,成祖朱棣调集军民工匠三十余万众,修缮武当山道观,同年亲身前往均州,觅张三丰无果。永乐十四年,成祖命胡广再访武当,欲求张三丰一面。而此时武当山上,一个面容慈祥的老人正笑眯眯地看着床上的少年,“小子,我看你骨骼惊奇,日后必有大作为,怎么样,要不要拜我为师啊。”少年看着如同骗子一般的老人,不耐烦地喊道,“老头,你谁啊,我身上可没钱啊。”“贫道张三丰!”
  • 十字军荣耀远征

    十字军荣耀远征

    十一世纪末,基督教的圣城已沦陷于异教徒许久,东罗马帝国的大片领土也被突厥人所攻陷。此时局下,十字军东征的号角由教宗吹响,欧罗巴的勇士们正蓄势待发,要为了主的荣耀而挥剑,收复那金色的耶路撒冷!而命运的齿轮,却也悄然改变,别于历史上的另一批战士们,即将谱写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本书周更,作者完全不推荐追书,点个收藏等喂肥即可。)
  • 奇葩列传

    奇葩列传

    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中,当真是奇葩朵朵开!奇葩中,有的狂妄无知,有的欺世盗名,有的好大喜功,有的…….有的奇葩本应流芳百世,但却遗臭万年!有的奇葩本应遗臭万年,但却流芳百世!看澜爵为各位看官带来一段不一样的历史~不保证定时更新,也有些不是原创,写着玩的,你们看着玩~
  • 北宋的无限旅程

    北宋的无限旅程

    穿越到了大宋末年真是一场悲剧!幸好他还拥有一个可以穿越其他世界的戒指……没有钱怎么办?到别的世界去抢!没有得力的手下怎么办?到别的世界去招揽!没有精良的装备怎么办……在无数个世界奋斗努力,都是为了能在这个即将悲剧的世界生存下去,拯救万千华夏同胞的命运!
热门推荐
  • 青梅她等你领回家

    青梅她等你领回家

    新文短篇《你有甜心待接收》正在连载,甜宠依旧,快来康康吧。 网友A:实名制羡慕陆太太,陆影帝超宠的。网友B:谁不知道陆影帝最爱他的小青梅,时刻捧在心尖上。坐在电脑前看八卦的阮苏不禁嘴角微抽,那是他们不了解陆忱昇是多么的腹黑无耻。某晚卧室内:“阮宝,该去睡觉了”“你自己去吧。”阮苏一边看电视一边说道。“我是在叫你旁边的那只猫,它叫阮宝啊。”陆某人一脸的无辜。“......”她就不该说话。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弑神王妃

    弑神王妃

    古老的传说永恒的灵魂逝去的记忆情遗蛊毒待浮花浪蕊俱尽,伴君独幽。那女子手握潇湘扇,面对天下人指责不语。三世为人,那颗没有温度的心,渐渐融化。他,给予的温度,暖化她的心。可终究逆天......~~~~~~~~~~~~~~~~封存的记忆永恒不变通过那漫漫星路谁能存留轮回万年只为她的存在守护的使命意义...是何...
  • 流年似水夏至荼蘼

    流年似水夏至荼蘼

    流年似水,源自青葱校园的那一场爱恋,是否会因为世事变迁而布满尘埃?夏至荼蘼,夏末至,花事了,当爱至荼蘼,是否真的已绝望颓废到无可挽回?一场爱恋,几处相思。曾经以为惊艳了时光,却终究逃不过流年。命运在满布尘埃的指间萧然而逝,掬不尽的,只是无数离人泪。她,一个善良执着的画家,可以在艺术的海洋里肆意挥洒,却不善于勇敢流露自己的感情;他,一个能力卓越的商界后起之秀,面对情感,却年轻气盛,冲动莽撞地让自己的感情停滞不前;而他,一个成熟稳重的事业精英,年少的悲惨境遇让他学会喜怒不形于色,久经沙场战无不胜,可她却成了他的唯一软肋。曾经错失的爱,能否重拾?几年之后的他们,又会经历怎样的感情蜕变,为爱做出如何改变?一段爱与信任的故事,就此上演。
  • 万劫永仙2

    万劫永仙2

    风起云涌的修真界,其实正在酝酿一股大风波,第一个选择离开混元派的韩云,朝着一个未知的方向前进着。兄弟反目,天地大乱,所有的远古高手,也都悉数上场!看谁可以笑傲天地!
  • 豪门暖婚:老婆大人节操掉了

    豪门暖婚:老婆大人节操掉了

    叶简容,温婉大方,恬静美好,识得大体……这些都是假象。她上能爬树,下能摸鱼,还能几天几夜不洗澡M床上,熏死某男。唐御笙,唐氏执行总裁,商界令人闻风丧胆的鬼才。他冷漠寡言,体恤员工,聪明绝顶……这些也是假象。“老婆,你饿不饿?渴不渴?要不要吃点什么?我最近学了很多点心。”“麻蛋!谁让你们进来的!给老子滚出去!回来!去领一份辞职书。”“老婆,对不起。我不是故意封杀情敌的。”唐御笙内心独白:没错,他是有意封杀情敌的!
  • 重楼玉钥续编

    重楼玉钥续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银海的亿分之一

    银海的亿分之一

    他们是偶像男团,站在台上的超级偶像,而自己只是万人之中的一个,现在的自己做为他们一个——L喜欢了他们差不多四年了,从刚开始连他们的名字都不知道到现在他们的每一件事情都清清楚楚。有时候会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粉丝,他们从十二个到现在的九个依然辉煌,经历了黑粉毒唯,甚至是自家粉丝的内讧,我把我的感想和过程放在这里,希望更多的L能看见
  • 玉歧宫

    玉歧宫

    世人都知有座山名为玉歧山,却鲜有人知此山是因一座古堡而名玉歧山,这古堡便是玉歧宫,而这古堡主人便是苏诺,人称玉浮屠,玉歧王。
  • 老俞无沙

    老俞无沙

    人与人之间,要么,是灵魂的住客,要么,是生命的过客。一个执着于爱的故事,一段用青春去流浪的经历。两个有着共同心意的人,彼此相互理解,相互走过漫长的6年。他是老俞,来自北京的大学教授,熟悉中、英、日三国语言,却在工地上做着苦工,她是无沙,她在一无所有时遇见了他,与他一同在工地上做苦工,在街头上弹唱谋生,他与她之间既是知己,也是相互的依靠。这是一段关于他与她6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