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25000000020

第20章 移民世界今日观察

清初外省移民进入四川,形成“五方杂处”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现实以后,经过时间的荡涤,一些文化和族群意义上的隔阂被逐渐消除掉,省籍的界限也随之被打破,一个多族群融合的大时代随之来临了。

移民初期的情况却不是这样。就拿婚姻来说,也往往是“自为婚姻,不杂他族”,省籍或族群意识很浓厚。这里,同样举《成都民间文学集成》中的一个例子。为什么我一再引用这本以口述材料为基础的书?因为我觉得口述材料是一个特定人群的集体记忆,它的真实性往往不可置疑——有许多民族史诗就是通过口头和说唱形式保留下来的,比如著名的《格萨尔王传》。而由个人编写的文字材料倒显得真伪难辨,比如记述明末清初张献忠剿四川的书,就让人感到矛盾很多,疑窦丛生。

湖广(湖南、湖北)、广东的人被“押解”到四川盆地后,总督叫他们各自用竹桩或芭茅去圈占地盘。这样一来,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去圈占平坝和良田,争得冤冤不解。湖广人长得高高大大,就要打那些长得比较矮小的广东人。一个老年客家阿公赶紧出来拦阻,他跟客家人说:“你们不要跟他们争,我们早先住在海边上,未必还没有被水淹够?让他们住平坝坝,淹死他们。我们去圈高地,大家住在一起,又不会遭水淹,也不怕他们肇事。”

这样,客家人就都住到山上或坡地上了。

这种各自为政或同一省份移民集体群居的情况,在移民初期十分普遍。它一方面有利于政府的安插管理,另一方面对新移民“怕生”的心理也是一种安顿,因为文化上的认同感往往能够带给他们一种身体上的安全感。

四川移民出现大规模的文化或族群融合应当是近一百多年来的事,其动因跟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传播以及媒体信息等现代传媒手段的迅速渗透有关。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移民们的省籍观、家乡观已荡然无存,文化上的认同使他们认为自己都是这儿的主人,没有主客之分,没有新老之分,更不会产生地域歧视。就拿成都来说,凡是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自报家门时都会说“我是成都人”,而不会说“我是湖广人”或“我是湖广移民的后代”。这说明移民的身份已经发生了彻底的转变。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是发现,有一些比较僻远的地方的移民社会形态居然被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

2000年冬天,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的研究员李星星对位于西昌市境内的“黄联关”社区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发现那儿的移民社会形态保持得非常完好。

按照黄联关当地百姓的说法,除了周围的彝族和回族以外,黄联关共有三种人:一是“广东人”,二是“保十三”,三是“世外人”。所谓“世外人”,是指后来临时迁居进入黄联关社区的,因为人数甚少,且没有清初从外省移民的背景,可以忽略不计。剩下的“广东人”和“保十三”构成了黄联关社区移民社会的基本形态。

黄联关位于西昌市西南约30公里的螺髻山下,西面濒临安宁河。全镇人口总数约为11300人,“广东人”总数为5395人,约占全镇人口的二分之一,是当地人口数量最大的移民群体。

“广东人”是一个比较好理解的概念,即清代从广东移民入川的人(也称客家人——据一些资料显示,广东省的客家人被政府有意识地移往四川,是出于客家人居地狭窄并容易同土籍冲突的原因)。黄联关的“广东人”,据调查是于乾隆中后期从广东迁到四川最西部的一批移民。当时“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已接近尾声,所以,这些“广东人”入川以后在平原和土地肥沃地区已找不到合适的居地,不得不辗转定居于僻远的河谷山地。

从当地人留下的族谱等材料看,这批移民的祖籍多为广东省龙川县和长乐县。

黄姓主要来源于“广东省惠州府龙川县老虎石狮子口”和“广东省惠州府龙川县犁头约上下黄村”;

刘姓来源于“广东省惠州府龙川县”;

张姓来源于“广东省长乐县大堰塘犁铧嘴”;

谢姓来源于“广东省惠州府龙川县东坑之祠”;

林姓来源于“广东省嘉应州长乐县西林坝(大坟堆)竹子市犁铧嘴林家堡”;

骆姓来源于“广东省惠州府龙川县犁头嘴”;

蒋姓来源于“广东省长乐县一、三甲”。

看起来,这批于乾隆中后期移入四川的广东移民,当时或许是一支移民小分队。因为从祖籍上来看,他们大多属于广东省的一两个县份,因此他们当时结伴前来的可能性很大。调查报告说,黄联关的这批“广东人”在语言的使用情况上是这样的:对内说客家话,对外说四川官话,而且跟当地少数民族的交往相对不多。

作为清代客家人的移民后裔,黄联关的“广东人”至今保存着许多客家人的民俗习惯。比如他们的建筑风格就跟岭南客家人聚居区的建筑风格十分相似,多为整个家族聚居的复合式大宅院,天井可多达12个、16个、24个、72个不等,跟岭南客家人的围屋、五凤楼几乎一样。现在这些古老的大宅院虽然多数已经被毁坏,但通过老人的回忆,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大致的端倪。

72岁的客籍老人黄世光坐在老屋门前的石墩上回忆说:“我家现在的旧房子是父亲那个时候修建的,清理地基时,在3尺多深的地下挖出许多烧焦的谷子和大量的青砖废瓦(废瓦近2尺厚)。后来清出来更早时候的屋基,发觉原先的老屋有12个天井,三合土地坪,还有烧制的3尺多长的阴沟砖。听老人说被毁的老房子是我祖父的祖父修建的。后来,长毛来犯,黄大脚板堵长毛,在码头失利。长毛先锋杀入,先在黄家门槛上砍三刀,后续队伍到后,见门槛有刀痕者,就放火烧毁。”

黄世光现在的居宅,位于黄联关老街子北口西侧,是一座火砖墙梁架木结构的房子,推测可能是清末“长毛”来犯后,在废墟上重新建造的。

黄联关“广东人”目前尚存的旧式民居,多为晚清或民国建筑,其格局多为四合一天井或二进二厅的砖木或土木结构建筑。通常一个天井带有5间住房,两个天井带有12间住房(正房5间、下房5间、2间侧房)。前厅后厅没有枕楼式的附加建筑,而在正房和侧房旁边添加枕楼,并在楼上设置储藏室、暗室、碉楼。整个楼廊可以像走廊那样相通。这样的民居建筑,俗称“走马转角楼”。

当地“广东人”在风俗习惯上,至今仍然保留着岭南客家人的传统。堂屋神龛不供天、不供地,只供祖先牌位。每年清明上坟的时候,也习惯用树枝在坟头上插“坟飘纸”;每年腊月三十晚祭家神,献牲一般是一只雄鸡、一尾鱼和三个刀头,同时在神龛上放八只酒杯、八双筷子。

每逢春节,当地“广东人”照例是要“耍龙灯”的,“从初二起开始耍龙灯,在堡子里或寨子里挨家挨户走,三五天以后才结束。龙灯队一般十几个人。一人在前开路,先进主人家,把讨喜钱的红包放在神龛上,好让主人家放喜钱在里面。然后从主人家端出一盆水放在门外。龙灯队进入,龙首在前,以红布代表后躯,舞一阵,便将龙胡须在盆子里浸湿,再进堂屋内舞,然后以龙尾为首退出”。客家人舞龙的习俗似乎遍布整个客家人聚居区域,因为在文化传统和民系根脉上,他们始终认为自己是“华夏传人”“龙之传人”。

除此之外,黄联关“广东人”还喜欢做自己的传统风味食品“坛子肉”,这种饮食习俗历经二百年而不变。

以上是广东移民在黄联关的生活发展情况。

当地的另一个族群“保十三”又是怎么回事?他们跟“广东人”保持着怎样一种关系?当初移民社会的形态经过时间的打磨,其现实情况如何?

根据当地居民的口述材料来看,“保十三”似乎是当地的土著人群。

传说明朝末年张献忠剿四川的时候,有一天大军行进到黄联关。张献忠骑着一匹枣红色的战马冲锋在前,见人杀人,见村庄烧村庄。忽然,他看见一个妇女从路边的草丛中钻出来,狼奔豕突地向着山谷中逃命,背上背着一个孩子,手里还牵着一个孩子。张献忠纵马上前拦住她的去路,睁着一双暴凸的眼睛瞧了瞧,发现妇女背上的孩子年纪较大,而被牵在手里跌跌撞撞奔跑的孩子,年龄很小。

张献忠觉得奇怪,就厉声质问:你这个臭婆娘!为何把大孩子背在背上,让他享福;而把小孩子牵在手里,让他吃苦?妇女估计性命难保,就实话实说道,我背上的孩子是我叔叔的骨血,因为叔叔一家死于战乱,所以我有责任为他留下一脉香火;而我手里的这个孩子虽然年龄尚幼,但却是我的亲生骨肉,丢了死了又有什么关系?

张献忠听完这一席大义凛然的话,钢铁般坚硬的心突然柔软起来,发话道,你这婆娘还真是贤良!今晚我军要烧杀前面的村子,你回去以后,可在门楣上插上柳枝,我军见柳枝,则放过烧杀屠戮,快去吧!妇女慌慌张张回到村里,先是在自家门楣上插上柳枝,后来又念及乡邻们即将遭受灭顶之灾的痛苦,于心不忍,便把这消息又告诉了附近的十二户人家。

结果,这个村子有十三户人家保存下了性命。因为这个缘故,村落中幸存的居民便被称作“保十三”。

如果这个故事是真实的,那么“保十三”就是当地土著,属于明末清初幸存下来的黄联关土著居民,他们跟“广东人”的关系,就应当是主客关系,也即四川土著和外省移民的关系。

但是在调查过程中却发现很多疑点。一是当地曾经有南华宫(广东会馆)、禹王宫(湖广会馆)、五省庙(据说由五省移民联合出资修建)、万寿宫(江西会馆)等移民会馆同时存在。按照四川其他移民区域会馆的性质判断,黄联关当时应当是各省移民杂居会聚之地,不单单只有“广东人”迁徙至此。再按照“察各庙之大小而知人民之盛衰”的规律来看,南华宫的规模最大,建筑最为雄伟,说明黄联关广东移民的数量最多。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这一点,就怀疑或者排斥其他省份移民曾经在此安居乐业的事实。二是张献忠的起义军是否真的到过偏僻的黄联关山地河谷。三是“保十三”的故事并非只在黄联关流传,江西、福建等省的客家人内部也有雷同的故事。只不过故事的主角不是张献忠,而是唐朝末年的黄巢军起义;门楣上的记号不是柳枝,而是葛藤罢了。而且,这个故事使客家历史中凸现出一个叫“葛藤坑”的圣地(不仅仅只是保住十三家人的性命)。从故事流传的广泛程度来说,葛藤坑的故事几乎在客家人中家喻户晓。

那么,“保十三”是否应当是江西、福建等省的客家移民呢?不像。因为作为外省移民来说,他们几乎都有一种“移民记忆”,即便这种记忆因时间的流逝而模糊,但至少还有保存完备的族谱做参考。而且如若是福建和江西的客家移民,那么至少在语言上他们能够与当地“广东人”沟通,而且在风俗习惯上有相似处。

可是事实上,“保十三”和“广东人”在习俗上差异很大。比如“保十三”清明节上坟时,在坟头上插“马鞭梢”,而不是“坟飘纸”;每天吃饭只吃两餐,饮食习惯上喜火腿,而非广东人的“坛子肉”。后来通过对“保十三”后裔们的走访,发现他们并非真是四川土著,而是地地道道的外省移民。比如,鹿马村七组的李宗寿就说:“我们李家原籍在福建省青石桥第十三甲。”当地原有江西会馆一座,据说也为“保十三”中一个肖姓人家所有。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可以作出如下判断:“保十三”是与“广东人”相对应的另一个移民群体,这个群体由于人数少、省份复杂,所以最终凝结成了一个貌似土著的团体,以此与人数多势力强的“广东人”在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相抗衡、相协作。

黄联关这个保持移民社会原始形态较好的村落,为重现当时四川的移民情况、定居情况以及各省移民相互融合的情况提供了一个标本。最重要的一点是,各省移民通过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点,是四川日后重现繁荣和鼎盛的一个重要原因。黄联关自然条件恶劣的河谷地带,原来只是一片杂草乱石,可是移民们陆续来此定居以后,土地得到了开发,河滩得到了整治,新的物种也被移民从原住地带入,农业经济很快呈现出了繁荣的景象。

原先黄联关的集市没有形成规模,连像样的“街子”也没有,但自从各省移民相继到来以后,于嘉庆年间设立了商贸繁华、人气旺盛的“街子”。这个过程让我想起洛带的情景,每逢集市,整条街上飘荡着浓浓的乡音。人们在贸易的同时,也操办和谈论着婚丧嫁娶、柴米油盐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大事琐事,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温暖与忙碌。

同类推荐
  • 天梯传说

    天梯传说

    江山美人,我所欲也。回家,亦我所欲也。一个地球人穿越到了一个陌生的大陆。历尽艰险,终于站在权力之巅。可在江山美人和回家之间,他会作何选择?
  • 小捕快追妻记

    小捕快追妻记

    菜地里种出个小萝卜头,养大后,还帮他追个花魁当老婆,这人生似乎有点开挂了
  • 洛城烟云

    洛城烟云

    平平淡淡才是真,有时候简单才是最大的幸福洛城终不闭,城中好天气。烟花宜落日,云物开千里
  • 三界之大葵风云录

    三界之大葵风云录

    就是随便写写练手而已,不一定什么时候更新,不保证能完本,写的不好请轻喷
  • 余年记

    余年记

    有人说江湖水深,有人说官场复杂,可余年就在这两趟浑水中过的如鱼得水。江湖至天下第一,庙堂至一国之护国公,可谓权势彪炳至极!
热门推荐
  • 孤寂皇者

    孤寂皇者

    万古枯愁情葬我以我血问苍茫天地变生死间谁人与我傲九天孤寂的哭泣,悲鸣的眼泪,强者的路自己应该怎么走?或许前方本没有我的路,但谁管他,我一样要走下去
  • 风过境,夜未央

    风过境,夜未央

    孤儿院的相识相依,造就了他们今生永难泯灭的缘分,樱花树林,摩天轮,咖啡厅,旋转木马以及向日葵花田……都有他们独特的记忆,上空依稀听见铜铃般的笑声。他的视线最后定格在一张年少的照片。“莞莞,多陪我一会儿,可不可以?”可这只是愿望。十年后的霸气回归令已经麻痹的他措手不及……樱花还在,记忆还在,我们还在,夜很漫长,伴我一生,不离不弃,可好?
  • 狱掌星空

    狱掌星空

    天地初开,以气化天地人三书,成六道宇宙,科技,武技同台竞技,以不同体系,化相同力量。万千种族,争霸路上,少年江云偶获三书之密,以无上姿态,踏出一条星空之路,君临天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临渊迈步

    临渊迈步

    长夜降临,暗物丛生若世界本是混沌,那光才是罪恶的源头
  • 谁的青春不热血

    谁的青春不热血

    和班花是同桌!我们一起放学,一起玩耍,却遭到班霸的嫉妒,对我拳脚相加。为了我喜爱的女人,我一定要打败他。我加入组织,为兄弟两肋插刀,终于成为组织头目,没人敢再欺负我。我看着怀里的班花:“不要害怕,我会温柔点的。”
  • 花重紫禁城

    花重紫禁城

    被陷害秽乱后宫、蛇蝎心肠,骨肉至亲更是命丧黄泉昔日姐妹狠毒,帝王夫君冷血,烈焰冲天的火海中,她含恨而亡。一朝重生,她发誓再也要不重蹈覆辙!佛曰:若无相欠,怎会遇见捉摸不透的帝王暖心腹黑的堡主冰冷异常的杀手随时逃命的神医还有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秘男子她本毫无牵挂却步步惊情人人都说她郑倾离图谋不轨是祸国殃民的狂妃她倒要看看什么才是结局是阴谋还是注定?劫后余生还是生不如死?她竟让人千头万绪,一步一疯癫。
  • 破空而立

    破空而立

    千载前的大战,元乾圣帝携手佳人,不惜生命将魔神封印,战后一众强者效仿,而元乾二人竟是化为能量于天地孕养,数千年后也就是魔神封印即将破除,两道能量竟化为两道婴儿~~~~~
  • 我和我的癌细胞

    我和我的癌细胞

    癌症?原本是一个正常人末日的判决,最终是癌细胞与患者的两败俱伤,但在这里不存在!假如癌细胞不是徒有生命,同时还具备了思想,甚至能与宿主交流呢?想想来自远古基因科技的强大力量吧!
  • 天知世界太混乱

    天知世界太混乱

    李诗瑶的一生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杯具。被一个小白花女孩气到激发了逆天女配系统,这恐怕就是她唯一的运气了。为了帮助和她一样被女主迫害到墙角的女配,她舍身成了女主的克星。对不起,哥哥是我的……对不起,皇上是我的……对不起,上仙是我的……对不起,爸爸也是我的。女主:( ̄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