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13500000031

第31章 大都:马上得天下,安能马上治天下?(2)

由此可见,仁宗应该算是比较“尴尬”的改革派了。不管怎样,仁宗的改革还是令元朝有气象一新之感。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仁宗的母亲答己在后宫并不安分,对朝政横加干涉,并利用奸贼铁木迭儿给其当爪牙,这二人的势力越来越大。元仁宗又不敢惹老妈生气,使得好不容易得来的新气象开始走下坡路。

答已是个利欲熏心的蒙古贵族,以皇太后身份自居。她信仰喇嘛教,顽固地反对汉族文化,袒护亲信铁木迭儿,铁木迭儿是成吉思汗功臣者该的玄孙。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时任云南行省左丞相的铁木迭儿被人弹劾,原因是未经允许擅离职守。武宗皇帝看见这个奏报很是生气,命令相关部门严查此事。但是没过多久,皇太后有旨赦之,武宗海山知道了也没办法。所以,元仁宗还没即位,太后答己就下旨任命铁木迭儿为中书右丞相。有皇太后撑腰,铁木迭儿自然很嚣张。臣下四十多人联名上奏揭发铁木迭儿,“桀黠奸贪,欺上罔下,占据晋王田及卫兵牧地,窃食效庙供祀马,受诸王人等珍玉之贿,动以万计。其误国之罪,又在阿合马、桑哥之上……”仁宗正准备治他的罪,哪想到太后又来袒护,“帝不忍伤太后意,但罢其相位”。一年后,仁宗经不住老妈的一闹再闹,不得已之下反而晋升铁木迭儿为太师,让他监修国史,总领宣政院事务,一切重大的刑事案件听凭他一手裁决。

当时在大都提到铁木迭儿,上至朝臣官员,下至黎民百姓没有不哆嗦的,甚至仁宗皇帝的“杀伤力”都没有他大,皇帝至少还讲点道理,而这位“大爷”一点道理都不讲,就算皇帝都要让他三分。

延佑七年(1320年)正月,仁宗病逝于大都光天官,终年三十六岁,在位九年。仁宗刚刚咽气,太后答己马上又任命铁木迭儿为中书右丞相。大权在握的铁木迭儿凶相暴露无遗,开始“洗牌游戏”,大肆诛杀朝中大臣,大都一片血雨腥风。

仁宗死后,太子孛儿只斤硕德八剌即位,就是元英宗,又称“格根汗”。

英宗即位后面临的最大“刺儿头”就是太后答己和右丞相铁木迭儿,有一次英宗与太后发生冲突,事情起因是对一个卖官鬻爵官员的处理,按律这个官员应该被施以杖刑,但是太后认为要用鞭刑。双方出现了分歧之后,英宗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坚持认为:“不可。法者天下之公,徇私而轻重之,非示天下以公也”。那意思就是必须按照法律办事,就算你是太后,也不能说改就改!对于铁木迭儿,英宗专门给他安排了一个左丞相拜住,用来限制他的权力。朝内矛盾斗争开始升温。巧的是,还没等斗争到达顶点的时候,太后与铁木迭儿就相继去世了,大权在握的英宗开始放手推行了一系列新政。

就是这样一个有德明君,朝野上下把帝国中兴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他的身上。但是,这位只有二十一岁的元英宗在登基不久就驾鹤西游了,死因并非自然死亡。

英宗时期的清明政治源于他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他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对于臣下也要求极严,而且对于罪臣的处理从不手软,致使臣下滋生出很多不满情绪。由于铁木迭儿的倒台,至治二年(1323年)英宗下令彻查铁木迭儿案件,以御史大夫铁失为首的铁木迭儿的余党都非常害怕这个二十岁的皇帝会对待他们处以极刑,所谓“一不做,二不休”,与其被动等死,倒不如主动出击,于是一场秘密刺杀英宗的阴谋开始酝酿。

至治二年(1323年)八月五日夜,英宗与左丞相拜住等人从上都返回大都,途经上都以南三十里的南坡店时,遭到铁木迭儿余党的袭击,御史大夫铁失带领他手下的阿速卫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英宗大帐,将英宗及左丞相拜住等人当场击毙。这一事件史称“南坡之变”。

消息传入大都,朝中一片哗然,没想到仅仅在位三年的皇帝就这样死了。

元朝中兴又变成了未知数,本来刚刚缓和的政治气氛也因此变得凝重起来。

大都百姓更是惋惜,刚刚过上几天好日子,哪曾想皇帝死了,除又要举行国丧以外,新皇帝会是什么样都是个未知数。不安的情绪再次笼罩了大都城。

铁失等人的阴谋得逞之后,皇帝的人选他早就心中有数了。这个人就是也孙铁木儿。他是太子真金的嫡孙,父亲就是甘麻拉。铁失发动政变前,曾派人告知也孙铁木儿,“我与哈散、也先铁木儿、失秃儿谋已定,事成,推立王(指也孙铁木儿)为皇帝”,希望得到他的支持。但此事非同小可,万一铁失失败,自己岂不成了反党同谋?于是他把使者关了起来,并派人到上都告诉英宗此事。不幸的是,英宗没来得及接到消息就遇害了。

英宗的遇害对也孙铁木儿无疑是个天大的喜讯,面对至高皇权的诱惑,也孙铁木儿倒向了铁失。1323年九月,铁失拥立也孙铁木儿在上都称帝,即为元泰定帝,也称“也孙铁木汗”。

泰定帝即位后,对拥立自己的这些人大加封赏,为首的铁失成为大元朝的中书右丞相,其他虾兵蟹将也都有赏赐。等到泰定帝回到大都后,地位基本巩固,有人建议:“不过逆贼,则陛下善名不着。天下后世何从而知非与闻其故乎?”那意思就是,您的皇位是这些逆贼帮你得来的,现在你不杀这些人,天下万民就会以为皇帝与逆贼是一伙的,要想保住名声,只有除掉他们。

泰定帝回过头来开始诛杀这些反贼,他先罢了铁失的官,命令旭迈杰为中书右丞相,并“遣旭迈杰、纽泽诛逆贼铁失、失秃儿、赤斤铁木儿、脱火赤、章台等于大都,并戮其子孙,籍入家产”。大都百姓纷纷走上街头,观看这一“盛事”,对于这些人来说,大都每天都有斩人的热闹可看,但是,这次不同往日,这次杀的是击毙英宗的“叛臣”,杀的是拥立新皇的“功臣”,这热闹哪有错过的道理。

泰定帝在位期间除了诛除铁木迭儿的余党外,基本上没有什么突出的政绩,可以说是庸庸碌碌。他笃信佛教,在大都皇宫大明殿设立佛堂。在位五年后,没什么作为的泰定帝在上都病死,终年三十五岁。

泰定帝死后,元朝开始内讧,对于皇位的争夺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最终升级为手足相残的战争。这些人为了皇位,为了自己的前途不在乎兵戎相见,就连大都城也没有逃过这一劫。元朝历史上最血腥的帝位之争就要在大都上演。

同室操戈,手足相残

这场帝位争夺战的起因要追溯到元武宗海山的时候。海山在手握重兵的基础上,依靠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进宫夺权才取得帝位,因此把爱育黎拔力八达立为“皇太子”。双方有约在先,武宗的皇位是兄终弟及,但仁宗之后,就应该把帝位再转给武宗海山的儿子。当时双方都同意了这个约定,结果,元仁宗继位后,在母后答己和贼臣铁木迭儿怂恿下,把皇太子之位授予自己的儿子硕德八剌,就是上文说到的元英宗。仁宗“单方面毁约”的行为已经激怒了海山的后人,他们一直蓄积力量,寻找机会,试图恢复海山后人的帝位继承权。这股势力汇聚成为一股政治暗流,在大都城中不断涌动。

泰定帝在上都驾崩后,帝位空缺,皇帝的人选又变成了最大的问题。

现在有发言权的是大都佥枢密院事燕帖木儿,他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

首先打响了帝位之争的“第一枪”!

燕帖木儿出身于功名显赫的钦察家族。燕帖木儿的父亲和他本人都是海山征讨海都叛乱时的将领,以及后来拥立海山即位的支持者。可见两家渊源还不浅。海山在位时,燕帖木儿家族的地位发展到了顶点。但是,好景不长,在其后的两朝皇帝在位时,此家族的地位一落千丈。泰定帝去世时,燕帖木儿出任枢密院佥院一职,这个官职级别不高但非常关键。由于元朝皇帝每年都有巡行上都的惯例,枢密院和中书省的主要大臣也都要陪王伴驾。在皇帝离开大都后,留在大都城的禁卫军就由他来掌管。

可能是出于对海山家族的效忠,再加上恢复本家族崇高地位的愿望,使得燕帖木儿成为“海山派”的铁杆支持者。泰定帝患病期间,燕帖木儿就已经暗中策划兵变,他计划在两都同时动手。此时留守在大都的西安王阿剌忒纳失里也倒向了燕帖木儿,在他的协助下,九月八日清晨,燕帖木儿趁百官聚集兴圣宫议事之机,他率阿剌铁木儿、孛伦赤等十七人,手执利刃冲进宫中,并叫嚣:“武皇有圣子二人,孝友仁文,天下归心,大统所在,当迎立之,不从者死!”意思是说武宗皇帝有两个儿子,他俩才是天下正统,应该立为皇帝,如果有谁敢说半个不字,杀无赦!事起仓卒,满朝文武还没明白过味儿来。燕帖木儿几个人就把为首的大臣诸如乌伯都剌平章以及中书省的主要官员朵朵等人全绑了起来,关进大牢。然后,燕帖木儿与西安王阿剌忒纳失里率兵守住大都皇宫。老百姓不知道皇宫里面发生了什么,就看见城内军队调动频繁,大都皇宫戒备森严,知道宫里肯定发生了大事,整不好就会祸及自己。

在控制大都之后,燕帖木儿马上组织了一个临时政府,任命前湖广行省左丞相别不花为中书左丞相,塔失海牙等人掌握中书大权,四处调兵遣将,守御关隘,“征诸卫兵屯京师,下郡县造兵器,出府库犒军士”。

燕帖木儿正是趁手中有印信又有人支持,才敢押下大注“豪赌一把”。燕帖木儿这个人多谋而且多疑,在禁宫内的一段日子里,一夜之中睡觉也要换好几个地方,心腹都不知他到底睡在哪里。当时,海山的两个儿子,周王和世王束(该字为左王右束)远在漠北,不能马上就赶到大都即位,“帝(指周王)方远在沙漠,猝未能至”。主角没有,这戏没法唱,无奈之下燕帖木儿只得找来周王的弟弟怀王图贴睦尔来撑场面,反正都是海山的儿子,而且他离大都很近,人在江陵(今湖北),“乃迎帝弟怀王于江陵”。并且还对外说,已经派人去迎接周王了,让大家放心。燕帖木儿还派人联系在河南的伯颜。伯颜可是这次帝位争夺中的又一个重要人物,他在武宗海山征讨海都王叛乱时做他手下的一个低级幕僚。伯颜时任河南行省平章政事,燕帖木儿联系他的原因就是看中了伯颜所在的行省的战略地位,而且伯颜可以帮助他调集所需军队和物资。这次给伯颜的任务就是让他亲自护送海山之子图帖睦尔抵达大都。

图帖睦尔来到大都后,文武官员上书希望其能继承皇位。怀王说:“大兄在北,以长以德,当有天下。必不得已,当明以朕志播告中外。”意思是说他的兄长比自己更合适做这个皇帝。燕帖木儿进劝:“人心向背之机,间不容发。

一或失之,悔之无及!”图帖睦尔这才宣布当他的兄长返回后即让出帝位,“谨俟大兄之至,以遂朕固让之心”。九月,图帖睦尔在大都即位,改元天历,就是元文宗,蒙语称之为“札牙笃汗”。文宗登基后,燕帖木儿派出其弟撒敦率军守住居庸关,其子唐其势屯军古北口,严阵以待。

大都这边举起了元文宗的大旗。这么大的动静,早就有人把消息告诉了在上都的倒剌沙,倒剌沙这下着急了,他开始清查上都,找出了燕帖木儿在上都的十八名奸细并处死了他们。上都集团协商后统一了意见,一致拥护泰定帝的儿子阿剌吉八为帝,就是元天顺帝,上都方面也举起了天顺帝这面大旗。所谓“天无二日”,这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了。

上都集团的理由似乎比较充分,因为他们支持的是前任皇帝指定的继承人。但是,这种道义上的说法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对方——大都集团也认为自己一方才是占有道义的主动权。事实上,真正起作用的是军事实力和政治因素,而不是所谓的“正统”因素。于是,十月,上都集团开始分道出兵进攻大都。

大都集团开始并不顺利,居庸关、紫荆关相继为上都集团军队攻破,敌军向大都逼近。最终逼得燕帖木儿本人亲自出战。这期间,已被封为太平王、中书右丞相的燕帖木儿越战越勇,身先士卒,极大鼓舞了大都集团的士气。上都集团的多员大将相继败于燕帖木儿手下,有的战死,有的被俘,被俘的也没活多久,都被斩于大都闹市。

除了打仗争夺地盘,燕帖木儿还必须用外交手段说服那些骑墙派倒向大都,并率军突袭上都。上都集团根本没有准备,城内兵力空虚。结果城池很快被攻破,“倒剌沙乃奉皇帝宝出降”,仍不免被戮的命运。上都城陷后,泰定帝的儿子、时年九岁的天顺帝阿剌吉八被元文宗密诏杀掉,在位仅仅一个月。而泰定帝皇后八不罕被迁于东安州(今河北涿州)后也被绞死。至此,上都集团的大旗被燕帖木儿拔掉了,元文宗龙椅才坐得稳,大都能取得胜利,最大的功臣非燕帖木儿莫属。元文宗也是对他感激不尽,封燕帖木儿中书右丞相、监修国史、知枢密院事、领都督府龙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事,就佩元降虎符,依前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答剌罕、太平王。

大都集团与上都集团的战争只是帝位争夺的一部分。在这次帝位争夺中最具戏剧性和悲剧色彩的是海山两个儿子之间的手足相残。

当初,元文宗登基大典上,就明白表示:“谨俟大兄之至,以遂朕固让之心。”那时候,元文宗说这话,倒是真的。因为当时上都集团的力量还是比较强大的,蒙古诸行省不少人根本认为大都集团是反叛性质,还有不少行省的人对此事持观望态度。元文宗面对这样的形势自己心里也没底,万一大都打输了,后果不堪设想,但是自己手下的人还非让自己即位不可,于是文宗只能硬着头皮先答应下来。他知道自己不是元武宗海山的嫡长子,有个哥哥在上面压着他,他只能用先继位,再让位的办法来稳住大都集团的人心,然后看看事情的发展情况而定。

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文宗还是燕帖木儿,都不准备将帝位交给周王。首先是周王离大都太远,其次是在皇位争夺战中周王几乎没起任何作用,而文宗反而多次表现出皇帝对臣下的“关怀”。尽管如此,周王毕竟是海山的长子和正统继承人,而且早就有言在先,所以现在不好翻脸,还要做一场政治秀。

因此,在攻占上都之后,文宗立即派人向周王报告情况,请他前来大都即位。

在手下的陪同下,周王于天历二年(1329年)二月在哈剌和林之北即位,就是元明宗,也叫“护都笃汗”。

称帝之后的元明宗摆出大哥架势,派使臣对在大都的弟弟元文宗说:“朕弟曩尝览观书史,迩者得无废乎?听政之暇,宜亲贤士大夫,讲论史籍,以知古今治乱得失。卿等至京师,当以朕意谕之”。意思是说老弟你听政之余,应该亲近士大夫,认真学习古今治乱得失,不要荒废时间。也许言者无心,但是听者有意。您想这样的话在文宗的耳朵里能舒服得了么?江山是我们打来的,皇位是我们争来的,你刚当上皇帝就这么嚣张,张嘴就想教训我。当然,心中虽然不舒服,面子上的事情一定要做足。

三月,燕帖木儿率领百官奉上皇帝御玺,这一个糖衣炮弹果然管用,元明宗完全被弟弟麻痹了,对燕贴木儿大加封赏,“帝嘉其勋,拜太师,仍命为中书右丞相,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监修国史、答剌罕、太平王并如故”。

同类推荐
  • 权倾八荒

    权倾八荒

    大将军之子,本应享有荣华富贵,逍遥一生,其父却遭君王猜忌,小人陷害。其母带着尚在襁褓中的孩子回母国省亲才免遭一难,这样的身世,注定了其不平凡的一生......
  • 三国争霸黄巾崛起

    三国争霸黄巾崛起

    三国杀,为谁杀?三国争霸,为谁而战天下?三国是你的,为你而杀,为你而战天下!
  • 一品大闲人

    一品大闲人

    一只乱飞的小蝴蝶,天生懒散嬉皮笑脸,喜欢上一个美丽的姑娘,讨好她爱财如命的老爹,只为过上有俩小钱的闲适生活。却被仇家陷害,卷入时代滚滚洪流,无奈之下,只好振动翅膀。于是,保卫家园,抗击异族,英雄结义,美人垂青,权奸束手,黎民称颂,拓土开疆,纵横四海......壮丽的历史画卷,在他谈笑之间徐徐展开!
  • 主公请留步

    主公请留步

    这是一个诸侯纷争,群雄并起的年代,春秋和战国合二为一,谋臣名将纷纷登场。身带逆天游戏系统穿越而来,通过刷好友就可以招募门客的赵武,又将掀起怎样的风云?
  • 纵横天下之中兴帝国

    纵横天下之中兴帝国

    以史为鉴,浮沉月轮,洛阳小公吏穿越过去,家世显赫又中落,刘氏一族,本跟他无瓜葛,又牵连于他,只想安稳过日子的他如何从中而起,挽救江山社稷,嫉恶如仇,亲近于人,带领千军万马,成就后世帝王霸业。以资治通鉴为坐标,史书为借鉴,后汉书为大体,光武帝一生宿遇,尽情描绘。一个绯绯无闻的政府小官员,杨瑜斐一次偶然的游览,不慎由古墓穿越过去成为一个刘氏贵族后人,成为刘家三公子刘秀,回不了现代的他安之自然,泰然若素,既来之者安之,融入刘家,成为一个种田主事,为刘家尽心尽力……
热门推荐
  • 第五区演绎

    第五区演绎

    就是一篇普普通通的伪西方玄幻文,更文全看点击量和阅读量,希望有人喜欢,希望不要夭折。
  • 狂妃狠彪悍

    狂妃狠彪悍

    杀手之王穿越废物和亲公主,弱女重生,王者降临!入朝堂下战场,进青楼赢赌坊,身手凌厉心思缜密,嚣张狂妄狠辣无情。战神王爷侧目,这还是他不屑拜堂的妻吗?当她的强悍遭遇他的霸道,绝对火花四射,俾睨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穿王者之逝棋局

    穿王者之逝棋局

    人死之前的愿望都会实现的吧……那么我好想到达那个使我开心快乐的荣耀里去啊……那个少年的棋局,我也可以参加参加了……
  • 新约:魔剑天书

    新约:魔剑天书

    人类的梦想,人类的愿望,人类的命运。比他人强大,占他人之先,在他人之上,竞争、嫉妒、憎恨,诅咒对方的存在,已经晚了,已经无法阻止大地成为焦土,泪水和悲鸣将化作新的争斗的狼烟……倾魂豪赌之人,所下筹码便是一个世界。(魔剑天书一二三合集哦!附赠独家章节!大量改稿工程现已启动!)
  • 洛克王国:信仰之名

    洛克王国:信仰之名

    当我们决定一生一世守护洛克王国时,我们早已明白这一切是注定的,我们是否还能再说出我们的座右铭:梦想不止,信仰为名!PS:这是为信仰而战的热血励志作品,回到最初的想法,去感受曾经的热血!(本书根据洛克王国游戏人物背景改编而来)
  • 常德传论中国企业之道

    常德传论中国企业之道

    该书主要阐述和记录了青岛港总裁常德传多年来对中国企业管理的经验和感悟。青岛港把儒家文化、企业文化与对世界的认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在书中做了详细介绍,不失为汇集中国管理智慧的好书。
  • 冷血君王:浮世苍凉一梦空

    冷血君王:浮世苍凉一梦空

    出生时,他就被断定天生反骨,即使他性情柔和为人体贴,也难得父王青眼;爱人时,他被断定面暖心冷,即使他为爱人付出再多,也难得她嫣然一笑。“命运,既然你已经抛弃我。”最后一次他身着白衣,在凛冽寒风中一笑,“那么,我便不再相信你。”一语成谶,看冷血君王纵横一生,御宇天下。
  • 我是魔镜

    我是魔镜

    “魔镜魔镜,我是不是世界上最美的女子?”魔镜“呃……不是,九天玄女她们都比你漂亮!”“来人,将这面臭镜子扔出去!”魔镜“……等等,我要重组语言,你最漂亮你最美!”“这还差不多!”
  • 择一城,等你

    择一城,等你

    离别是你单方面宣布上演的电影,我则是这场电影唯一守候的观众。顾瑜霓面红耳赤的望着陆泽城,紧张地咽了咽口水,陆泽城低下腰,邪魅一笑,“怎么?对我的身材还满意吗?”顾瑜霓慌张地看着陆泽城,结结巴巴地说道:“你,你快把衣服穿上!”……陆医生看着眼前害羞的女孩,双手一扯,浴袍散开,一步一步向顾瑜霓逼近,一个壁咚,手指轻挑顾瑜霓的下巴,“还逃吗???”顾瑜霓的头立马摇的跟拨浪鼓似得,冲陆医生发射糖衣炮弹……陆小宝大眼睛一眨一眨地望着顾瑜霓,“妈妈,我也要亲亲~”小嘴便开始往前凑,“啪”,陆泽城嫌弃地推开陆小宝,抱起顾瑜霓,霸道宣示主权,“这是我媳妇!!!”陆泽城:“终于抱得青梅归!”
  • 五十三中学的奥特曼

    五十三中学的奥特曼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沉睡于黄浦江底近亿年的地下恐龙柯叽啦被人类的贪欲和邪念唤醒,突然出现在市中心,开始拆迁工作。上海陷入混乱,外商撤资,官员出逃,谣言四起,不明真象的群众聚集闹事,上海房价8年来首次下跌……军队出动最强力量对抗柯叽啦,不料坚船利炮在怪兽面前竟不堪一击……危急时刻,只有一个人能够拯救世界——五十三中学的高三学生罗小明,他在梦中回忆起了被M78星云宇宙超人附体的事实,决心变身为奥特曼,用太阳的能量击败柯叽啦!然而高考迫在眉睫,在一考定终身的体制下,要进一本大学还是要拯救世界,这是一个哈姆莱特式的问题……中国首部正真的怪兽小说,上海市井风情加黑色幽默,致敬儿时的经典《奥特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