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13100000001

第1章 公元1908年2月至3月(清朝光绪三十四年正月至二月)(1)

本期三大政治要闻之一

巾帼的须眉精神——杭州西湖筑秋瑾新坟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正月二十四(2月25日),杭州。

残雪似银,白堤内外冻湖如墨。烟雾茫漠,鹊啼凄冷。四百多位各界人士骈集凤林寺,沉默无哗,肃闻徐自华女士泣诉同吴芝瑛女士营建秋瑾墓始末。

这一年,竟以两名纤弱女子大无畏地营葬一名被清廷残杀的女革命党人开端。

要闻报道

上年7月15日(光绪三十三年六月六日),秋瑾就义。其家人不敢安葬,草草暂厝于文种山,桐棺久暴。本年(1908年)初,秋瑾生前好友徐自华、吴芝瑛历尽艰辛,将秋瑾灵柩秘密运至杭州,为秋瑾在西泠桥畔、岳王坟侧购地建墓。随即登报发布“会祭鉴湖公函”,响应者五百余人。

吴芝瑛是曾国藩的四大弟子之一、时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吴汝纶的侄女,着名女书法家,大秋瑾七岁。吴芝瑛之夫与秋瑾之夫同朝为官,两家又处近邻,二人得以相识,因才相惜,正式换帖为盟姐妹。经吴芝瑛介绍,秋瑾和京师大学堂日籍教员服部宇之吉之妻服部繁子相识,并与之同行日本留学。

徐自华出生官宦世家,为着名才女,大秋瑾二岁。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初,徐自华任浔溪女校校长,适逢同盟会浙江主盟人秋瑾从日本归国,经人介绍来浔溪女校任教,二人一见如故,结为莫逆之交。徐自华并与其妹徐蕴华一起,经秋瑾介绍加入了同盟会。

秋瑾在南浔执教仅两月,因受顽固派校董排斥,辞职去上海筹创《中国女报》。徐自华对校董会深感不满,赋诗“欲求世界尽文明,化及蛮夷不惜辛。我为浔溪拼一恸,学堂何可少斯人!”,愤然辞去校长职务。

翌年,光绪三十三年正月(1907年2月),徐自华与秋瑾相会杭州。苍茫暮色中,二人登凤凰山,凭吊南宋故宫遗址;步西泠桥,拜谒岳飞岳武穆坟茔。面对如画美景,念及山河破碎,“徘徊瞻顾,不忍离去”,在吟唱岳飞的《满江红》词时,以至于声泪俱下。秋瑾慨然叹道:“苟得葬于此,为福多矣。”徐自华为之动容,道:“如你死我前,我定葬你于此;然如我先你而死,你也能葬我于此乎?”秋瑾若有所思,轻轻道:“这就看我二人谁先得到这个便宜了。”

别后,秋瑾赴绍兴任大通学堂总理,联合金华、兰溪等地会党组织光复军,与徐锡麟密谋分别在皖、浙举义。四月(5月)中,秋瑾突然女扮男装夜访石门徐家,告徐自华行将起事,然资用匮乏。徐自华慷慨倾出所有积蓄、首饰约合黄金三十两相助。秋瑾深受感动,脱下腕间双龙翠钏一副回赠徐自华,道:“事之成败未可知,姑留此以为纪念。”临行,秋瑾复以“埋骨西泠”

相嘱,徐自华泪流满面,道:“倘不幸至此,我责无旁贷!”

当年六月(7月),起义失败,秋瑾遇害。因秋家被查抄,由同善局出面收殓遗体,暂厝于卧龙山下。后清廷为杀秋瑾事受到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被迫将绍兴知府贵福调离,避难在外的秋氏亲族陆续回到绍兴。秋瑾长兄秋誉章到卧龙山麓找到了露天停放的秋瑾灵柩,以重金雇夫役将其偷运至严家潭,欲暂存丙舍。不料丙舍舍主听说是被砍头的革命党人棺木,坚却不留。秋誉章无奈,只得将秋瑾灵柩暂放在大校场附近的乱坟堆中,仅覆以数片草苫以避风雨。

秋瑾遇害的噩耗传来,徐自华、吴芝瑛悲愤交集。吴芝瑛先后写下《秋女士传》、《纪秋女士轶事》、《挽秋女士联语》等诗文,徐自华先后写下了《哭鉴湖女侠诗十二首》、《秋女士历史》、《秋瑾轶事》、《祭秋女士文》等诗文,相继在上海《时报》、《神州日报》、《小说林》等报纸杂志上发表。中有“子固先逝,我定长存?何敢不达,涕泪纵横。惟其文字之契,相知之沉,感念平昔,不能忘情。子生明敏,死必英灵。魂兮归来,以慰余心”,痛悼挚友;“如何立宪文明侯,妄逞淫威任独夫”,直斥当局,引起各界的极大反响。

三个月后,秋瑾两位从未谋面的挚友徐自华、吴芝瑛取得了联系,商定合力实现秋瑾“埋骨西泠”的遗愿,先购墓地,再图营葬。“地如姐得,营葬妹任之;地如妹得,营葬姐任之。”

十一月(12月)下旬,徐自华爱女新逝,她悲上加痛,却一诺千金,为践约风雪渡江,来到绍兴和畅堂秋家,云其与吴芝瑛欲为秋瑾营葬之事。秋家深受感动,当夜,由秋誉章等人陪同徐自华进山,去荒冢找寻秋瑾遗骸。

雪,仍在下,纷纷扬扬,无声无息。

野山荒径,或茂密或孤兀的林木,或半黄或全赤的枯草……全都葬在雪褥之下,天地唯余黑白二色。

当徐自华等艰难地踏着雪泥,一一拂却残碑、敝椁上的积雪,在荒冢中找到凄凉野栖的秋瑾三尺桐棺时,风停了。雪花变得很大,缓缓飘落,了无声息地落在秋瑾的灵柩上,落在徐自华已蒙雪半白而微湿的发髻衣衫上,落在茫漠缥缈的宇宙中。

徐自华不由得失声痛哭。她手抚灵柩,泣道:璇卿,姐来晚了。这么黑的夜,这么大的雪,你一个人在这深山荒冢,一定是孤单、是冷、是怕的啊。但姐终于找到你了。姐知你英魂不灭,神魄难安。姐答应过你“埋骨西泠”,这就带你回家……徐自华在秋家逗留了三天,和秋誉章商定了秘密运送秋瑾灵柩去杭州的计划。返回石门后,即在西泠桥畔凤林寺为秋瑾购买了一块墓地,并寄书吴芝瑛:

妹已在西湖苏堤春晓处购得葬地,今请姐从初议,地为妹得,姐任营葬。望速派人来杭料理造墓事,运柩一节亦已议妥,待墓造成,由同善堂运送来杭,省得现在来杭又须另觅安厝地。

吴芝瑛接到书信后立即派人前往杭州以青砖砌墓,同时复信徐自华:“西泠得地与湘乡郑节女为邻,鉴湖从此不死矣。越绅全体赞成,此姐热忱所致,钦佩莫名。”并关心地询问“能密运不使官场知之否?”,要“事前防泄漏也”。

半个月后,时近岁末。徐自华派人到绍兴,与秋誉章一起护送秋瑾灵柩乘夜航船到西兴,再渡钱塘江到杭州上岸,运至西泠桥西侧临湖草地。徐自华及吴芝瑛之夫廉泉等人早已冒着凛冽寒风在那里等候(吴芝瑛因病未能亲临),目睹秋瑾灵柩被缓缓放入墓穴之中。墓前一碑,表为女书法家吴芝瑛亲书、女金石家胡菊龄镌刻的十字:“呜呼!山阴女子秋瑾之墓”;背为徐自华亲撰、吴芝瑛亲书、胡菊龄亲镌的《鉴湖女侠秋君墓表》。墓旁一亭,名“风雨”,取秋瑾绝笔“秋风秋雨愁煞人”之意。鉴湖女侠秋瑾“埋骨西泠”

的遗愿得以实现。

随后,徐自华在《时报》上刊登《会祭鉴湖公函》,中有:

鉴湖之柩一日不葬,余与芝瑛女士一日不安。幸得地西泠,已于去腊廿三草草入土。因值岁暮,且又风雨,芝君清恙未痊,余复喉痛,故未公布同人。今择月之廿四日至坟前公祭,凡我男女同胞如痛鉴湖之冤者,届时务请降临。

正月二十四,各界人士五百余人谒墓致祭秋瑾。经与会者提议,墓碑文字改为“呜呼!鉴湖女侠秋瑾之墓”。会后徐自华、陈去病等秘密发起成立“秋社”,以继承烈士遗志。徐自华被推举为社长,议决每年农历六月初六秋瑾殉难日举行纪念活动。

办完此事,徐自华如释重负,赋诗云:

湖云山树总悲凉,春晓苏堤柳未长。添个鉴湖秋侠墓,游人凭吊泣斜阳。

人物在线

(1875-1907),原名闺瑾,后易名瑾,字璇卿,号鉴湖女侠。出身浙江山阴(今绍兴)望族世家,生于福建闽侯。

少喜读书,工诗文,尤慕剑侠。稍长习棍棒拳术、骑马击剑,性格豪放倔强。1896年,从父命嫁湘潭富商之子王廷钧为妻,志趣不和,郁郁寡欢。

1903年,王廷钧纳资捐得户部主事,秋瑾随夫同去北京。在北京,秋瑾接触新派人物,眼界大开,胆识俱增,萌生献身救国之志,终于在1904年冲破家庭羁绊东渡日本留学。

在日期间,秋瑾经常参加留学生大会和同乡会集会,登台演说革命救国和男女平权道理;参与发起组织“实行共爱会”、“十人会”;创办《白话报》,以“鉴湖女侠秋瑾”署名,发表《致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警告我同胞》等文章,宣传推翻清朝统治和提倡男女平权;参加冯自由在横滨组织的三合会,受封为“白纸扇”

(即军师)。后经徐锡麟等介绍在绍兴加入光复会。

1906年初,先在绍兴女学堂代课,后执教浔溪女校。两个月后辞职去沪,设立“锐进学社”,筹备武装起义;创办《中国妇女》,宣传妇女解放思想。10月,在上海参加光复会秘密会议,准备发动浙江会党,策应萍、浏、醴起义。因起义失败,遂止。转与徐锡麟筹划皖、浙联合武装起义。

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安徽安庆起义失败,惨遭杀害。7月13日秋瑾在浙江绍兴被捕,15日凌晨4时于古轩亭口英勇就义。终年三十一岁。

(1873-1935),字寄尘,号忏慧。浙江石门县语溪(今桐乡县崇福镇)人。出身书香门第,生性敏慧,少承家学,熟读经史,尤擅诗词。

二十岁时嫁南浔富绅子梅韵笙为妻。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春,徐自华应南浔乡绅、同盟会员张弁群之邀任南浔浔溪女校校长,得同秋瑾相识,成莫逆之交。经秋瑾介绍,秘密加入光复会和同盟会。在秋瑾遭校董中保守势力排挤辞职离校后,徐自华亦愤然辞去校长职务,以父丧回娘家侍候老母,与秋瑾保持密切联系。其间,徐自华曾与其妹徐蕴华捐款千元支持秋瑾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并于三十三年(1907年)将所蓄资财首饰捐赠秋瑾为起义经费。

秋瑾遇难后,徐自华悲痛欲绝,不顾个人安危,为秋瑾“埋骨西泠”,并成立“秋社”任社长。翌年九月,清廷削平秋墓,通缉徐、吴。辛亥革命后,徐自华排除万难,再为秋瑾于西泠营墓建亭。

徐自华一生行侠仗义,多次赞助革命。“二次革命”失败后,徐自华多方资助革命党人亡命海外;对陈尸市曹、无人敢殓的遇难同志,则派人经wy~zwy纪其丧事。

曾购赠孤山西湖墓地,为苏曼殊大师营葬。1927年,秋瑾就义二十周年之际,徐自华将竞雄女校校务及秋瑾遗物双龙翠钏移交秋瑾之女王灿芝,并着《还钏记》以纪(此文感人肺腑,曾刊于当时各报,并编入当时的中小学语文课本)。

徐自华颇有诗才,柳亚子认为徐自华词堪与李清照词相媲美,曾作《念奴娇》题《忏慧词》,中有:“奇才如许,有青陵帐外,谢家琼树。生小语儿溪畔路,弄月评花闲住。漱玉新词,断肠旧恨,谁辨今和古?娥眉绝世,人间脂粉如土。”

徐自华故居系晚清建筑,在今崇福镇庙弄19号,三厅一过楼,历经风雨仍得以保存完整。

当年秋瑾夜访徐宅,徐自华赞襄举事,姐妹执手相别,置生死于度外,即在此处。

徐自华所作《满江红》

岁月如流,秋又去,壮心未歇。难收拾,这般危局,风潮猛烈。把酒痛谈身后事,举杯试问当头月,奈吴侬,身世太悲凉,伤心切!亡国恨,终当雪,奴隶性,行看灭。叹江山已是,金瓯碎缺。蒿目苍生挥热泪,感时事喷心血。愿吾侪,炼石效娲皇,补天阙!

(1868-1934),字紫英,别号万柳夫人,安徽桐城人,出身书香门第。堂叔吴汝纶,系清末桐城派文学大家,曾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

吴芝瑛自幼聪慧异常,及长,博览群书,工文章,尤擅书法。早年在家乡有“诗、文、书三绝”之誉。她曾制小万柳堂法帖,流入东瀛,甚得日本皇后青睐,据说慈禧太后也很赏识她的墨宝,曾经召见过她。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吴芝瑛与近邻秋瑾义结金兰。吴芝瑛之夫廉泉思想维新,在京开设文明书局,并与日人合办东文学社,颇有影响。秋在吴家阅读了许多新学书刊,吴还引荐秋参加“上层妇女谈话会”,使秋瑾眼界大开,胆识俱增。后吴又积极赞助秋脱离封建家庭羁绊前往日本留学。

翌年,吴芝瑛劝夫不事清廷,辞职南归,于上海曹家渡小万柳堂隐居。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秋瑾遇难。吴芝瑛正在病中,她悲愤填膺,撰《秋女士传》、《纪秋女士轶事》,在丈夫廉泉的协助下,与徐自华共葬秋瑾于杭州,亲书墓表,竖碑勒石。一时间“吴、徐二夫人”义声远扬海内外。

后清廷下令通缉吴、徐二人,在上海住院的她毫不畏惧,写信给两江总督端方,道:“是非纵有公论,处理则在朝廷,芝瑛不敢逃罪。”消息传出,舆论哗然。英文《泰晤士报》于头版刊登吴芝瑛大幅照片,发表吴芝瑛美国女友麦美德所撰专文,声援吴、徐义举。时美舰访华,清廷赶制千只银杯以为赠品。麦美德写道:“现清廷欲将一个仗义的女子从病院赶入牢狱致死,尊重女权的美国官兵,难道还愿收下这批纪念银杯吗?”清廷不得已收回严办吴芝瑛的诏令。

要闻内幕

1906年冬,秋瑾与徐锡麟等在上海集会,秘密筹划安徽、浙江两地同时举义反清,徐锡麟负责皖事,秋瑾负责浙事。

1907年4月,清廷委任徐锡麟为安徽巡警处会办兼安徽巡警学堂会办、陆军小学监督。徐锡麟推举秋瑾接任自己为大通学堂督办。后秋瑾自任大通学堂总办,亲拟《光复军军制稿》,及檄文、告示,在杭州白云庵召集浙江各地会党,正式组织光复军,人数近七千人,遥尊徐锡麟为统领,自任协领,并与徐锡麟商定7月19日(六月初十)浙、皖联合起义。浙江方面先由金华起事,处州响应,诱清军离杭州出攻,然后从绍兴渡江袭击杭州,再回绍兴,经金华、处州入江西、安徽,会攻南京。

不料事机泄漏,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巡警学堂毕业典礼上刺杀安徽巡抚恩铭,率数十名学生提前仓促起义,旋遭镇压,被捕就义。

噩耗传来,大通学堂师生纷纷要求提前起义,攻占绍兴府。秋瑾忧泣内室,悲愤至极,但即刻便从巨大的悲痛中清醒过来,挥去泪水,以浙江义勇尚未集结就绪,仓促举事必然造成不必要的牺牲,断然决定坚持等到原定日期举事。

然徐锡麟弟徐伟供词牵连秋瑾,绍兴士绅胡道南等亦密告秋瑾与徐锡麟之谋,于是三百余名杭州清兵赶赴绍兴,欲包围大通学堂,捉拿秋瑾等革命党人。

秋瑾临危不惧,指挥大家掩藏枪弹,焚毁名册,疏散学生。金华会党首领王金发等劝秋瑾躲避,秋瑾称自己系一女子,且无确凿证据,即使被捕亦无妨,逼令王金发速去。直到清兵已临校门,王金发才在秋瑾严促下逾墙而逃,连夜化装成农民逃回嵊县。有人又劝秋瑾出后门乘船渡河而走,秋瑾不应,仅令诸学生及办事人先走,已显以身殉道之意。

清兵破校门而入。

秋瑾端坐室内。桌上放着两支手枪。

她没有抵抗,束手就擒。

绍兴知府贵福平时与大通学堂多有来往,甚至曾认秋瑾为义女。提审时,秋瑾百问不答,反指出贵福常到大通,并送过嵌着她别号“竞雄”二字的对联:“竞争世界,雄冠地球”。贵福不敢再问,将她交山阴知县李钟岳审讯。

李钟岳字崧生,别号晴岚,山东人,出身进士,2月方调任到职。他平素仰慕秋瑾的学问文章,曾持其“驰驱戎马中原梦,破碎山河故国羞”之诗,示其子道:“以一女子而能诗,胜汝辈多矣!”李钟岳对围剿大通学堂一事消极拖延,创造时机让该校师生逃走,以致遭贵福申斥:“府宪命令,汝延不执行,是何居心?限汝立即率兵前往,将该校师生,悉数击毙,否则我即电告汝与该校通同谋逆,汝自打算可也!”

7月14日午后,天黑云暗,风凄雨斜。李钟岳在花厅审讯,破例为秋瑾设座。秋瑾缕缕陈述,二人对谈了两个小时之久。周围寂静异常,不知者疑为会客。

李钟岳授秋瑾一笔,令录供词。秋瑾提笔仅写一“秋”字,如指顶大。

同类推荐
  • 回味周朝

    回味周朝

    这本书的名字起为《回味周朝》,那么其内容的主体自然是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56年这一段历史。西周是封建社会形成与奴隶社会解体的时期,而东周则是封建社会的初期,是一个大变革时代。东周又分为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两个阶段,前者的主要时代特征是“争霸”,后者的主要时代特征是秦对六国的“兼并”与“统一”。在传统意义上,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终结时间要略迟于周朝灭亡。为了能让读者对这一段历史有一个整体印象,本书尊重惯例,在叙述上亦兼顾到战国末期的历史。
  • 血色王旗

    血色王旗

    从荡气回肠的普鲁士与巴伐利亚历史汲取灵感,谱写一首古典狂想曲
  • 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下

    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下

    本书收入文章40余篇:《论周秦“治道”及历史影响》、《从秦始皇陵园的建制看秦代社会矛盾》、《秦早期经济考略》等。
  • 打搅南宋

    打搅南宋

    1257穿越到南宋末年,还有二十二年,即便还有大把时间,但你绝不能混吃等死,更不能病态娇喘,因为蒙古人的刀快要架在你的脖子上了!你总不能洗干脖子,任人宰割吧!所以赵诵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济王老爹扶上皇位,调教一下蒙古人......顺便让后人知道大宋也是很强悍的。ps.我不是野蛮人,但是我的拳头很硬!ps.我赵诵是要当海贼王的男人!ps.你行你上啊!你的报应就是我,不服穿越碰一碰!(生活如此多娇,简介如此简洁。一二零陆陆三五九四,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
  • 白话紫禁城

    白话紫禁城

    从这里出发,可追溯华夏文明的起源;在这里漫步,可饱览京城宫苑的精华!皇帝没了,威严犹存;红颜去了,笑貌依旧;俏宫女、小太监早巳随着历史化为尘埃……物是人非也好,重获新生也罢,在古典的厚重与现代的飞扬中,紫禁城不断地演绎着自我,见证着历史。走过了流金的岁月,它带给我们的是无限的追忆与遐想,无穷的回味与反思……紫禁城是明清两代24位帝王曾经执政生活的皇家宫殿群落,更是我们探秘古代皇家生活的首选之地。本书介绍了紫禁城内各建筑的由来、布局、风格以及帝王后宫在那里生活的点滴。在本书中,你既可了解帝王的奢华居住环境,也可一窥皇宫内苑的顶级私密,可以说,这是本雅俗共赏的书,也可供爱好宫苑建筑的旅游者参考。
热门推荐
  • UP主的防道日常

    UP主的防道日常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UP主之路艰辛且欢快,有开心也有难过。作者高三学生,高考期间没法码字所以都是存稿,等高考完恢复正常,还可以加更!PS:本故事慢热,稍微有点小白,看书时请不要携带脑子!
  • 神医降世:魔皇的宠妃

    神医降世:魔皇的宠妃

    她是万年不遇的鬼才医者,玩世不恭,绝色天成,却因与她产生共鸣的神医宝典而亡。她是捡来的六小姐,懦弱无比,外貌丑陋,被当作废物打死。当她附到她之身,又会做出怎样惊天动地之事?而她的亲生父母,又是谁?——————————————————————————————————她不过是去完成个入学任务,为什么会捡到一个妖孽男子?他长得很漂亮是没错啦,可是不要追着她不放,她只喜欢美女不喜欢男子啊喂!“那边那位戴面具、穿黑袍的美女帮忙甩掉后面的家伙吧!”黑袍女子挑挑眉:“之絮,不好意思了,你后面的家伙是我哥~”“诶?我们认识吗……等着,我先逃,回来再谈谈……救命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茅山十八宗

    茅山十八宗

    你认为这个世界上有鬼吗?不信?那你看这部小说你就会相信了!到底有没有鬼!
  • 镜如晰

    镜如晰

    第一次逃家就被抓去当替身,具体还是个挺牛的,最重要的是——人家和太子有婚约啊!其实说真的,我挺感谢大婚当天的刺客,让姐的未来风流潇洒,改天请你去我家玩哈。(刺客:不用了,你家不是狮子就是老虎,谁敢呐。。。。。。-_-!)姐的这一生很传奇,去逛窑子捡了个“黑炭”,买包子救了个神仙,说修仙却是牵红线,随便溜溜就拜了几个把子,各个还身份奇葩:喜欢习武善于用鞭子的公主殿下、专门给皇子们背黑锅的丞相之女、不想受宠却可以预知未来的娘娘、一心想化成人只为吃糖果的龙女、和一位很帅的上仙有娃娃亲的女侠。。。。。。反正好像就我一个比较正常,好吧,有一点点不正常,你问我哪不正常?哎呀!自己看自己看!别问我!
  • 学霸学篮球

    学霸学篮球

    学习不错的学霸,因为喜欢的女生喜欢另一个打篮球的男生,所以想要在篮球上打败那个男生,从而走上篮球道路。
  • 大唐第一衙内

    大唐第一衙内

    前世为散打运动员的李航,穿越来到大唐天宝十三年,成为汝阴郡太守的儿子,此时距离安史之乱居然只剩下一年多的时间……
  • 缘来缘散是错过

    缘来缘散是错过

    持心苦等,无果而终,终为寄语,愿卿如此人间
  • 你是我的欢喜

    你是我的欢喜

    李婉涟作为一个叙述者,讲述她妈妈李欢喜所经历的欢乐,悲伤。一家人一起看,有共鸣的故事。
  • 这个女主爷不当了

    这个女主爷不当了

    因熬夜看小说猝死,川穹穿进了罪魁祸首的世界。幸运的是——这本书她看完了。不幸的是——川穹既不是女主,也不是女配,甚至戏份不到两章.....她穿成了作者新坑的女主?!换句话说——她是现女主肚子里揣的那颗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