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71500000022

第22章 南京条约(3)

其实“赏借”和割让在当时来讲,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不同之处仅仅在于道光皇帝的面子。大清朝立国以来,“赏借”他国的地方并不少,有些甚至是主动放弃。整个中国的疆界也不是十分清楚,个别区域还存在与他国共治的情况,所以双方争议的焦点并不是香港岛本身。香港在乾隆年间,就曾经主动放弃,后来才又重新占据。所以对于这个海岛,道光皇帝和耆英等人,并不是十分的看重,他们所看重的,是条款的措辞。

按照英国政府最初的设想,要割占的实际是定海,并不是香港。但是由于义律对香港的经营管理,各大洋行的积极参与,使这个小小的海岛在短时间内爆发出巨大的能量,让璞鼎查难以割舍。再加上定海附近浅滩暗礁,航行不便,耆英又一再坚持,坚决不允许割让定海,英军在定海爆发的瘟疫也让他们心有余悸,最终璞鼎查放弃了定海,选择了香港。

这是《中英南京条约》里最大的不平等条款,一百多年来,它像一个烙印一样,深深伤害着中国人。可是在割让香港之后,也让中国从一个窗口窥探到了世界,了解到了西方的文化思想和社会体制,由此为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提供了宝贵经验,不能不说这是因祸得福。

四、因钦差大臣等于道光十九年二月间,将英军领带官及民人等,强留粤省,吓以死罪,索出鸦片,以为赎命。今大皇帝准以洋银六百万元,补偿原价。

【评论】条约的第四款,是赔偿英国走私犯的鸦片损失。虎门销烟时的鸦片,大约价值1100万元,此次要求赔偿的是600万元,与广州的赎城费恰好相同。

这里有一个很尴尬的现象,按道理来讲,鸦片属于走私品,如果清政府明令禁止鸦片进口,那么在中国境内焚烧鸦片,绝对不应该向英方赔偿。但是,当时世界上,鸦片并没有成为公认的违禁品,英国商人在公海上贩卖鸦片,也的确不违反英国的法律。

义律在商馆时,曾经以政府的名义宣布,这些鸦片将由英国政府代为赔偿,所以清政府焚烧鸦片,也就不存在相应的责任。

可是,英国议会在讨论时,认为是清政府逼迫商人们交出了自己的“商品”,这种行为属于“掠夺”英国商人的财产,这才发动了鸦片战争,所以他们要求赔偿“商品”价值,自认为能够自圆其说。

反之,如果仔细考虑道光皇帝的想法,似乎“掠夺”英人资产的说法,也能勉强成立。因为道光皇帝严禁鸦片的初衷,并不是因为它是毒品,而是为了杜绝漏银。换成另外一种商品,同样也有可能被禁,例如玻璃、钟表等,同样也有禁令,如果英国大量倾销的是玻璃,那么现在需要赔偿的,就将是销毁走私玻璃的价值,也许就不会让这种现象变得如此尴尬。

总而言之,英国政府当时的说法虽然牵强,但也有一定的道理。中国最好的做法,是公布禁烟的章程,与英国政府进行禁烟合作,同时在其他领域稍稍放宽对英国商品的限制,以弥补英国因为禁烟带来的损失,在两国的共同商议下,合作禁烟。

当然,这只是现代国际社会处理商贸纠纷的普遍做法,在当时,没有任何的可能性。如果再联系到鸦片的“毒品”性质,就更加不具备可操作性了。

五、凡英国商民,在粤省贸易,向例全归额设商行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其嗣后不必仍照向例,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且向例额设行商等,内有累欠英商甚多,无措清还者,今酌定洋银三百万元,作为商欠之数,由中国官为偿还。

【评论】《南京条约》第五款的内容,应该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废除行商制度,后一部分是由清政府代为偿还商欠。

乍看起来,这两条内容并没有实质性的联系。实际上,英国政府非常清楚,一旦取消行商制度,广州十三行就将成为历史,这些商欠注定会打水漂,再也无法收回了。赶在取消行商之前,从清政府这里收回商欠,就成了条约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比其他的条款,取消广州十三行的垄断地位,对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非常有利。当时世界经济已经开始向开放型发展,英国政府也已经取消了东印度公司的垄断经营,美国与英国的散商开始主导世界经贸,在这种背景下,广州十三行已经不足以应付新局面,取消垄断势在必行。

可惜当时的清政府官员,看不到世界经贸发展的趋势,他们认为这项条款的危害巨大,将会造成政府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的缺失。以往政府可以通过行商管理外贸,通过行商约束经营行为,甚至可以通过行商去变相约束洋人,现在突然取消的话,谁来为经营行为负责呢?

中国自明朝以来极度重农抑商,商人的社会地位也随之低下。行政官员们都深受儒教洗礼,无法看到商业繁荣对社会的推动作用,反而认为发展商业,会让整个社会风气变得嗜利忘义。在这种背景下,清政府中期的大部分商业政策,都把抑商当作头等大事,与清初康乾盛世的刺激商业繁荣的做法大相径庭。

虽然自嘉庆朝以来,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举步维艰,却从未想过去刺激商业,增加税收。而是不断地想法设法节流,去节约开支,最终也将清政府的财政拖入了泥潭。

鸦片战争之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已经出现窘境,有些难以维持了。连道光皇帝自己也没有想到,在取消了广州十三行,开放了五口通商之后,政府的财政收入会因此大增。不但挺过了大平天国、捻军、回族起义,更有盈余从事洋务运动和北洋新政。

从咸丰朝开始,清政府每年的开支都十分巨大,其间更有第二次鸦片战争、阿古柏、中法、中日、八国联军等五次对外战争。每次对外战争的开支都相当庞大,更兼有天文数字的赔款。除了这些战争之外,还要支付庞大的军备开支、洋务开支等等。清政府之所以能够挺过来,海关税收功不可没。所以说到底,取消行商和五口通商,解决了清政府最为头痛的财政问题,也让清政府得以再维持七十年。如果没有海关收入,任何一场战争,都可以让清政府土崩瓦解,更不要说去建设什么北洋水师了。

在实际当中,这项条款最让中国受益。但在当时,也给清政府的官员们出了不少的难题。行商取消了,垄断没有了,管理的难度也就加大了。所有官员都知道,今后如果没有相匹配的管理措施,将很难约束千头万绪的经贸活动,但是,谁也无法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只能是边走边看。

六、钦差大臣等向英国居民人等,不公强办,致须拨发军士,讨求伸理,今酌定水陆军费洋银一千二百万元,大皇帝准为补偿。惟自道光二十一年六月十五日以后,英国在各城收过银两之数,按数扣除。

【评论】《南京条约》的第六款,要求清政府赔偿英国的军费开支,以往在各城收取过的赎城费,将按数扣除。英军索要的军费一共1200万元,大约值900万两白银。

当时清政府对英方索要军费的做法,非常不理解,按照道光皇帝的说法,军费双方都有,凭什么要清政府赔偿英军的军费。如果清政府赔偿了英军的费用,那大清的军费又向谁去讨要。

在鸦片战争当中,清政府支付的军费大约为2500万两,如果加上各地藩库支银,和各地富户的派捐,整个清政府的军费开支,应当在3000万两以上,是英军的三倍多。如果清政府打赢了这场战争,向英国讨要军费赔偿的话,恐怕日不落帝国会就此沉沦。

战争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一场浩劫,这不光体现在生灵涂炭,还体现在军费开支方面。战争是世界上最花钱的事,这也就是世界各国轻易不愿开战的原因所在,兵凶战危,谁也不敢说自己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一旦失败的话,这个国家从此就会一蹶不振,难以振兴。

但是按当时欧洲的观念来看,战胜国向战败国讨要军费,却也是合情合理的。虽然鸦片战争是一场不义的战争,是一场强权战争,是英国政府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但英国人却认为他们的诉求既正当,又合理。

既然战争打赢了,那么大清肯定要赔偿英国付出的军费,这也是“国际”上的“惯例”。反之,如果大清打赢了这场战争,也可以向英国索要军费,这种行为在英国政府眼中天经地义。

二次世界大战过后,盟军就曾经向德国索要200亿美元的军费赔偿,其中苏联100亿美元,美国和英国80亿美元,其他国家20亿美元。不仅如此,盟军还向追随德国的意大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芬兰等五国索要相应的军费和赔款。

所以说,鸦片战争失败后,当时的清政府并不理解英国索要军费的行为,他们认为这是一项不平等的条款,但在英国人的眼中,这项要求没有任何问题,不存在平不平等的问题。

七、以上酌定银数,共二千一百万元,此时交银六百万元,

癸卯年六月间交银三百万元,十二月间交银三百万元,共银六百万元。

甲辰年六月间交银二百五十万元,十二月间交银二百五十万元,共银五百万元。

乙巳年六月间交银二百万元,十二月间交银二百万元,共银四百万元。

自壬寅年起,至乙巳年止,四年共交银二千一百万元。

倘有按期未能交足之数,则酌定每年每百元应加息五元。

【评论】第七款内容,规定了清政府交付赔款的具体期限。按照条约规定,在首批六百万元付清之后,英军退出长江和镇海招宝山;所有赔款付清后,英军撤出定海和鼓浪屿。如果清政府逾期不能交款,将按每年百分之五计取利息。

八、凡系英国人,无论本国、属国军民等,今在中国管辖各地方被禁者,大皇帝准即释放。

【评论】第八款内容,要求释放英方的战俘。在这一点上,清政府与英军是一致的,因为按照中国古代的惯例,议和之后交换战俘也属于很正常的事情。

可是谁又能料到,就这个被清政府认为唯一平等的条款,其实已经无法执行了。浙江之前的战俘已经由伊里布释放,奕经现在还关押有10名战俘,也可以释放,没有问题,但是台湾的一百多名 “战俘”,几乎全部被斩首了。

1841年9月,英国运输船纳尔不达号在基隆附近遇风沉没,船上274人当中,有141人葬身海底,另有133人被当地百姓抓捕,扭送到了台湾镇军营。

1842年3月,另一艘运输船安音号,在台中一带遭遇飓风沉没,船上57人有49人被俘。

这就是浙江反攻之前的台湾“大捷”,当时台湾镇总兵达洪阿,台湾道姚莹,将这份捷报呈送到北京时,曾经得到了道光皇帝的大加赞赏。

1842年5月14日,浙东反攻全面失败,道光皇帝一怒之下,下旨将台湾的“战俘”,除头目11人之外,其余139人全部斩首示众(部分俘虏在关押期间死亡)。当时道光皇帝的说法是“以纾积忿而快人心”。道光皇帝的积忿倒是纾解了,却造成了《南京条约》当中唯一的平等条款,根本无法执行。

在签订条约的时候,不光是璞鼎查,连耆英在内,都不知道台湾已经将战俘全部杀死,或者耆英根本就没想过,台湾竟然还有这么多的“战俘”。

《南京条约》签订后,道光皇帝命令台湾道姚莹,将剩下的战俘押解到厦门,由怡良交还璞鼎查。怡良当然知道璞鼎查不会善罢甘休,他试探性地询问道光皇帝,洋人不知道战俘已经被正法,万一因为杀俘的事,重启战火怎么办?

道光皇帝说:台湾两次抓获的战俘,是在议和之前斩首的。两军打仗,各有死伤,难道战后还能偿还?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道光皇帝哪里知道,在欧洲的价值观里,两军对阵各有死伤,那没有问题。但要是杀害俘虏,却是违反国际公法的行为,即使重新引来战争,也是咎由自取。

怡良、耆英无奈之下,只好命令姚莹将活着的这九个人(另两人是中国翻译),交还给英方。英方当时就问,为什么要将俘虏斩首?姚莹回答说:两国交战,战俘岂有不杀之理。你们英军两年来,在浙江、江苏伤害我官员,残害我百姓,皇上震怒,台湾军民人人愤恨,五月份已经遵旨将战俘斩首,能给你们留下这九个人,已经属于格外开恩了。

璞鼎查得知之后大怒,他当时在香港,立即北上要找耆英理论。他说,英军运输船并不是在打仗的时候被俘虏的,而是遇上了风暴,被清军俘虏。台湾镇总兵达洪阿,将这些俘虏剥掉衣服,裸体游街,施以酷刑,导致很多俘虏都被活活饿死。此事要不给个说法,英军就要北上找道光皇帝理论。

道光皇帝这才知道事态的严重,他指示怡良,立即赴台湾查访,如果确实是遭遇风暴的“难夷”,并没有滋扰台湾地区的话,一定会重治达洪阿和姚莹之罪。

怡良查访的结果,证实了这两艘船是遭遇风暴沉没的,这些俘虏,也不是交战时的战俘。于是道光皇帝下旨,将达洪阿、姚莹革职,交刑部治罪,之前台湾保举的官员,一概取消。

同时,道光皇帝派伊里布前往浙江,截住上访的璞鼎查,好说歹说,总算劝住了璞鼎查,没有酿出更大的事端。

《南京条约》的第八款,是最为平等的条款,也是最能反映西方价值观的条款。可就是这个双方都认为绝对平等的条款,竟然险些让战争重新开启,这背后折射的,是东西方文化的迥然不同。一纸条款可以终止战争,却无法弥合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势必还会造成更大的矛盾和冲突。

九、凡系中国人,前在英国所据之邑居住者,或与英人有来往者,或有跟随及伺候英国官人者,均由大皇帝俯降谕旨,誊录天下,恩准免罪。凡系中国人为英国事被拿监禁者,亦加恩释放。

【评论】文化之间的差异,还体现在第九款。按照《巴麦尊致中国宰相书》的内容,这项条款并不是英国政府事先要求的,而是英军在侵略中国时猛然发现的。

汉奸这个词汇的定义非常宽泛。狭意上讲,他特指为投靠侵略者,通敌卖国,或者引诱异族侵略中国的人。如果往广意上讲,那么只要是不能与侵略者血拼到底的人,都有可能成为汉奸。

有意思的是,汉奸这个词汇,并不是汉族的发明,而是雍正皇帝的发明创造。根据日本神户大学王柯教授的考证,雍正年间,云南实行改土归流政策,有汉族人与苗民联手对抗清政府,雍正皇帝于是大骂这些人为汉奸,损害了满族统治者的利益。

到了乾隆年间苗民起义,云贵总督奏报乾隆皇帝说,苗民作乱,往往与汉奸勾结,臣已派人稽察抓捕。

由此开始,“汉奸”一词,成了举朝上下使用非常频繁的词汇,一有大事不能解决,就往往会推到汉奸身上,屡试不爽。清朝皇帝也把查拿“汉奸”,当成头等大事。

鸦片战争过程中,督抚将军斗不过英国侵略者,无法推卸责任,汉奸也就自然而然在战争过程中大放异彩。纵观战争当中的所有奏折,到处都有汉奸的身影,每一次战役的失败,都是汉奸的原因。清军并不是无法打败英国侵略者,关键的原因是汉奸骚扰不休,每每在我军将要大胜的时候,汉奸就从侧后方袭击我军软肋,导致功亏一篑。

同类推荐
  • 天下征纪

    天下征纪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这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这是一曲激荡高昂的乐章。当英雄豪杰碰撞时,谁能成为天下江山的主宰,又有谁能笑傲这天下!
  • 汉末锦衣

    汉末锦衣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一个陈留地主家的小子机缘巧合之下加入了天下闻名的锦绣衣使者,自此开始了传奇一生。
  • 盖世英雌

    盖世英雌

    我受够了欺辱,只求得到我应有的尊严。我不愿争天下,却只有这条路能拯救我。我名沐雨,是个女子,欲成霸业。因我曾是男人,因我要证明,无论男女,再给我一次重来的机会,我要活的堂堂正正!
  • 自古长安西风雨

    自古长安西风雨

    正史,野史,原来都不是历史的真相!工科硕士回到两千年前的西汉末年,虽失“旧爱”,却结“新欢”!本想安安静静做一个田舍翁,享受“幸福”穿越生活,命运却不放过他!是还原历史真相,还是架空历史?凭着两千年的知识储备,他决定“逆天改命”,却无意中发现了自己真实的“历史”身份......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不过是沧海一栗!沧桑巨变,人心万变,他最终明白:唯有大爱未央!群号:881098852
  • 征服初唐

    征服初唐

    一次老套的雷劈经历,让在现代社会中生活不如意的屌丝不立大叔有了新希望。可以来往于唐朝与现代社会的能量传送手环。走在刚建立的唐朝长安街上,他知道自己可以开始征服六合八荒的时代开始了。。。
热门推荐
  • 我愣是被脑补成了神

    我愣是被脑补成了神

    从天而降,气度不凡的刘秀被异世界的修行者们当成了神。他很苦恼!“我刘秀只想过平静的生活啊!”众人:“不愧是神明啊,连人生追求都透着那么的返璞归真……”收到脑补值100点!刘秀叹息一声,默默地把100点加在了魅力值上。“卧槽,又帅了……”本书又名《日渐迪化的世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寻找雅葛布

    寻找雅葛布

    薛舒,上海新锐作家之一,不仅擅长写市井小说,她所写的一些女性题材小说,更是从另一个角度关注都市女性的爱情与婚姻生活。女性的价值观体系建立在她的文本情绪因素上,以其独特的凌乱难理的小说情节勾勒出了都市女性复杂而丰富的生活。“上海新锐作家文库”是上海市作家协会与上海文艺出版社联合编辑的丛书,出版上海年轻一代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集中展示上海新世纪成长起来的作家们在文学园地辛勤耕耘的创作成果。
  • 快穿之赖上系统以后

    快穿之赖上系统以后

    某女没脸没皮的赖上一只系统后,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某系统一脸高冷的说:“可以回去了吧。”“回去???”“昂!”“你在想pi吃!”系统瞪大眼睛,“!!!”“啊不是,我走了谁给你赚分?!我走了谁给你升级?!我走了谁教你单身大法?!”某女义(不)正(要)言(b)辞(脸)的瞪着某系统。“这不是关键问题!”“……那那,我走了谁给你便宜占!谁能有我这么狗腿!”某系统思考:“也是哦(?-ω-`)”“嘿嘿嘿,那咱开始下一个?”“好。”某系统:“总觉得那不对???”“没有没有,就是被忽悠了,赶紧开始吧!!!”“……”
  • 春风暖暖亦如你

    春风暖暖亦如你

    这是一个暗恋的故事~18岁的程若在来清城一中的第一天,对许周产生了一种名为【一见钟情】的情感。感情在日渐的相处中,越陷越深……………那天在天台上,程若向他表白说:我喜欢你。许周只是摇头,当她是在开玩笑的浅笑:傻孩子。傻孩子这三字,重重的将程若推向了门外。……后来程若总在想,喜欢一个人是不是总是这样,由起初的不以为意,到后来又刻骨铭心。
  • 正名

    正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宫七日

    天宫七日

    我死了,可是我成神了!太高兴了,我可以过上长生不老,无忧无虑的生活了!什么!你说什么?七日以后天界就要被毁灭了?开什么玩笑!天界即将遭受一次恐怖袭击,这场袭击将席卷三界!作为天庭新上任的反恐度厄大圣,不仅要揪出藏匿在诸天神佛中的那个混蛋,还要阻止这场灭世劫难!横跨六大神话,纵览两千春秋!管他天使仙佛,谁也拦不住我!
  • 最后的末日玩家

    最后的末日玩家

    登录完毕,LV99,已达到巅峰。这一剑,斩出人类的命运。
  • 规则成王

    规则成王

    “恭喜玩家激活身份牌,T空间开启,开始公布以下规则……”“……”“询问玩家是否使用身份牌。”“……”“玩家已使用身份牌,当前身份为,狱卒。”“恭喜玩家完成任务,请继续解锁更多规则。”方楠穿梭在虚幻和现实中,扮演一个又一个角色。(无限流,原创世界,智商?,三观正。)
  • 敕仙诘

    敕仙诘

    许谁一世繁华,又欺谁一世别离;恋谁诸之千年,却得之无音。恋她一世,却未寻得她影。她在何处,又何时归来。他堕落又如何,他恋她又如何?无从追寻,惟剩丝丝眷恋也无魂。【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