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49400000011

第11章 运筹篇(4)

在这个示意图中,每个分岔口代表一个节点,即算到这里需要考虑两个以上的变化。对同样一个棋局,我们可以看到,职业棋手与业余棋手相比,已经修去了很多支支杈杈,因为他们的计算已经经过优化,许多不可行的选择都忽略不计了。这样就减少了工作记忆的压力,大大加快了他们计算的速度。在计算的深度上,一条需要算十几步棋的路径对业余棋手可能有五六个节点,对职业棋手可能只有两三个节点,就直接获得了他们要验证的结果。计算宽度上,职业棋手避免了对大量无谓的变化的计算(较少分岔),而集中于较少几个最有希望的路径,使他们的计算服务于求得更有利于全局和长远利益的发展。示意图中的“搜寻树”的不同,并不意味着职业棋手比业余棋手计算得少,而意味着要得到同样的结论,业余棋手要花上数倍的计算时间,还不一定能得到职业棋手粗粗计算就获得的结果。职业棋手的计算省略了许多让业余棋手苦思冥想的中间环节,同时在计算内容上更加深谋远虑,即他们腾出更多的工作记忆空间,作更有战略意义的考虑。提高计算能力的钥匙在于苦练基本功,掌握围棋的“基本词汇”,如死活、棋形、手筋、局部定型等等,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将“工作记忆”从初级的计算中解放出来,从事更高级的统筹运作(包括比较、评价活动)。

上面讲到职业棋手对棋形的特点的熟悉和计算速度的优势,能够突破工作记忆的固有限制。那么是否意味着职业棋手能够完全应付围棋呈现的复杂局面呢?也就是说,人是否能够完全超越工作记忆带来的限度呢?

二、工作记忆对职业棋手的制约

职业棋手计算是否受工作记忆限制,涉及两个问题:第一是棋局的典型性问题。研究表明,职业棋手对典型棋形或棋形异常有特殊敏感,记忆也有超常表现,但对复杂的不规则的棋形记忆优势并不明显,而围棋在序盘和中盘中有大量不熟悉的情况。职业棋手工作记忆的优势有限。

第二是信息量的超常问题。当我们遇到有限的选择时,我们不需要很多考虑,比如围棋中有很多情况是必然的选择,没有必要思考。职业棋手一般按照棋形判断下就够了,省去了很多计算。但是,在中盘激战的局面中,没有精确的计算,即使是职业选手对战斗的结果也不可能有胜算。我们可以把围棋中需要计算的局面分为开放型和封闭型两种。所谓封闭型,指计算的局部有明显界限,与其他棋不发生任何关系。绝大部分死活题是典型的封闭型问题。古力与山下敬吾在第二届丰田杯的对杀局面(参考图一),属于这样的封闭型问题。封闭的局面可以相当难解,如古力与山下敬吾之局,涉及多个打劫回合,但计算的量是有限的,结论是明确的(是净杀还是劫杀,净活还是劫活),按职业棋手的计算速度没有问题。

另一种需要计算的局面呈开放状态,如藤泽秀行与加藤正夫在第二期棋圣战的对杀名局(参考图二),右上还空旷,变数甚多,中间也呈未定状态,关系到白棋的生路。如果用数学枚举的方法计算右边白的死活,这个局部可能出现的全部变化数至少有3×1060之多,这个数字比国际象棋的所有变化数(约为1050)多了上百亿倍。

当然,人的计算是选择性的,依靠经验和知识,而不是硬算。但这里可能的“合理”变化按照藤泽的说法应该有200余种之多,藤泽耗时2小时53分钟,称计算了200余个变化,确信白棋必死。照这个说法如果一种变化平均10步,藤泽至少也要计算2000余步棋。对人的计算能力和工作记忆来说是超负荷运行,难以坚持。当然,计算200种变化不是一一罗列,而是一个复杂的计算、分析、比较、评价的由简入繁、不断深入的过程,还要保持高度的条理,如算到了哪一步,每一种变化的结果比较,等等(见“运筹篇一”对长考的讨论)。但即便是几十种可能,要找到置白于死地的最佳一步,依然如大海捞针,主要是中间环节太多,节点、分岔太多。这就好比下国际象棋第一步就要有胜算,何其难也。局后加藤正夫和工藤纪夫发现了解救危局的二路“靠”,说明缜密的计算依然会有疏漏。当计算以后依然面临不确定性(没有成算)时,职业高手也要作主观的概率判断,即按经验(形、厚薄等)判断大概有几成把握,谁的“气”会更长。可以认为,藤泽先生对黑杀白的判断显然也有经验的成分,而不完全是计算得出的必然结论。对于计算了200个变化的说法,李昌镐怀疑藤泽是否作过统计。李昌镐可能觉得藤泽的说法有夸大之嫌,他认为即使职业高手也常有脑子算得昏昏沉沉依然看不清楚的时候。任何棋手(包括李昌镐)最终都受到工作记忆的限制。这决定了围棋必然有直觉的、模糊的、艺术的成分。

在更一般的意义上,围棋的广度、深度计算更是大脑的生理状态的竞赛。工作记忆是由大脑的多项功能共同支持的,主要有持续注意的机制,激活和保持有关知识表征的机制,视觉空间信息和次序信息加工,以及确定目标、管理目标、调控各种功能的执控机制(executive%control)。工作记忆的生物机制与年龄有关。年轻棋手的脑细胞更有活力,神经生理信号传导快,大脑新陈代谢机制强健,强于计算这样的生理消耗很高的大脑活动,年龄大了计算能力就会减弱,用计算机语言来说,中央处理器(CPU)差了。所以业余爱好者年龄一大,喜欢下凭着感觉走的低消耗的“卫生棋”。职业棋手的计算能力也会随年龄下降。陈祖德九段称自己下快棋还可以,下慢棋觉得有点吃不消,个中原因在于下快棋是低消耗的,用感觉多于计算和分析,下慢棋则消耗体力和脑力,因为工作记忆中的储存和加工,即脑子里的各种变化的计算、比较、判断,本质上是需要高消耗来维持的。这里的高消耗,主要还不是大脑中受氧血液供应不足的问题(这是聂卫平自己认定的问题),而是在大脑强度运作中代谢能力差了,神经机制恢复慢了,有时甚至会产生大脑一时的“短路”。围棋中时时要遭遇新的情况。在不熟悉的环境里,棋手的经验优势就会削弱。这样,年轻棋手的年龄优势就得到体现。这也可能是为什么棋手的高峰期大多在二三十岁之间,他们的经验、技能、创造想象力和精力达到了最优化组合(大部分数学和物理学的杰出成就也出在这个年龄段,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三、案例:鲍云下盲棋

对工作记忆的极限的挑战的最好例证是北京的业余高手鲍云6段下盲棋的经历和体验。下盲棋,意味着要把19×19的纵横格完全映在脑子里,原来可以清清楚楚看到的棋子的落点和相互关系,现在都要在脑子里用意象呈现出来,这给工作记忆带来了巨大负担。

鲍云能下盲棋,有他特殊的记忆能力方面的特长,尤其是形成视觉意象、空间定位定向和推理能力(想必他在需要方向感很强的操作任务也会相当出色)。但主要还是和他从小有职业棋手的训练功底有关。据报道羽根泰正曾经下到100手左右便难以为继,睦镇硕下到过121手。但正如胡荣华象棋大师所言,职业围棋手都应该有下盲棋的功底,虽然有些可能要作专门的适应性训练,有些可能适应较快。像马晓春下盲棋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大部分职业棋手盲棋下个五六十手也应该是不成问题的。有趣的是,鲍云提到,盲棋的记忆和复盘的记忆很像。盲棋的记忆和复盘一样,并非机械记忆,而是根据从布局到中盘行棋的“逻辑”建构起来的。想象有一天马晓春和睦镇硕在地铁上有些无聊,于是你走“4D”我走“17P”一直下到官子阶段,应该是完全可能的。

但比较象棋,围棋走盲棋确实更有挑战性。象棋棋子数量有限,各有不同位置、功能和行走轨迹,在脑子里浮现比围棋来得容易。围棋幅员广大,黑白交错,到了中盘更是盘根错节,有时明眼看着都眼花缭乱,别说要在脑子里丝毫不差地呈现了。鲍云自己感觉中盘整合局部和局部的关系是下盲棋最困难的地方,记忆的负担最大,有时反复计算还是算不清楚。相比正常下棋,下盲棋计算时的记忆负担是双倍的。明眼下棋时,棋手是借助纹坪上的棋子和格子进行计算的。下盲棋你不能借助外部的视觉空间作为框架,而要完全在一个虚拟的视觉空间(棋盘)里进行,无论是计算的深度、广度,还是计算结果的比较、评价,都会出现诸多困难。这也是为什么象棋大师可以走盲棋多面打还能保持很高胜率,而围棋能走完一盘盲棋不出差错已经是了不起的业绩了。

从盲棋的角度,再来看职业棋手的殚精竭虑的长考,其实这种长考类似盲棋,要在脑子里浮现各种各样的变化,是对大脑的极限的挑战。这里有意志力的因素,即大脑聚精会神、集中注意力不受干扰的能力,也有逻辑性强的认知力量,即对计算的方向和结果迅速作出价值判断和选择,从哪一点出发,到哪一点,有条不紊。高度组织的、有条理的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工作记忆超载(overload)的问题。即便如此,职业棋手也是人,也会犯错误,工作记忆和分析理性的限度决定了这一点。所幸,人的对手是人,而不是全知的上帝。

同类推荐
  • 运动竞赛学(第2版)

    运动竞赛学(第2版)

    本书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而编写。全书共11章,分别介绍运动竞赛的发展历史,我国有关运动竞赛的方针、政策法规,运动竞赛的组织管理及不同项目的编排方法。此外,还简单介绍了计算机在运动竞赛中的应用等。本书的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实用性强。不仅可作为体育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作为普通院校、机关、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爱好者的参考书。
  • 农村体育健身常识——太极

    农村体育健身常识——太极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每一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增加一定比例的网络图书、网络报纸、网络期刊等出版物。
  • 津门女排魂

    津门女排魂

    本书融纪实性、史料性、思辨性于一体,站在时代高度,贯穿人文精神,洋溢写作激情,成为一本适时解读天津女排精神的可读之作。
  • 大众体育运动与健身:球类运动卷-乒乓球

    大众体育运动与健身:球类运动卷-乒乓球

    本书包括:乒乓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乒乓球运动与健康、乒乓球初学者必知的基本知识与术语、乒乓球竞赛中常用的技战术等共九章内容。
  • 体育与读书(和谐教育丛书)

    体育与读书(和谐教育丛书)

    以构建和谐教育为宗旨,以实现素质教育为导向,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追求,以促进学生按发展为目标的系列教育丛书。
热门推荐
  • 腹黑皇上赖追妻:慵懒娘亲卖萌宝

    腹黑皇上赖追妻:慵懒娘亲卖萌宝

    哭,穿就穿了,偏偏穿到整天只知道勾心斗角的后宫,后宫就后宫吧,偏偏却是个不得宠的主,不得宠就算了呗,为嘛要将她扔到那个荒无人烟的冷宫,任其自生自灭,找抽,真以为她好欺负是吧,看她怎么翻身……
  • 四大才子穿越记

    四大才子穿越记

    四大才子穿越广州,偶遇四大美女,展现一段追女仔的故事……
  • 影帝哥哥,原来你就在我身边

    影帝哥哥,原来你就在我身边

    曾咫涯和陆流年是表兄妹关系,两个人关系时好时坏,五年前,她和学长私奔,五年后,他和她初中同学结婚。礼堂上,两对新人。毒舌女道:“陆流年你个250,你说你是不是傻?”套路男道:“嗯,我们两个绝配,智商加起来500,两个250。”“……”【女主1V2,身心干净,绝不是乱伦!】
  • 小小尘埃的困惑

    小小尘埃的困惑

    《最让孩子入迷的科普童话读本:小小尘埃的困惑(原创经典美绘版)》是一本科普童话集,作者贺维芳把科普知识融合在有趣的童话故事之中,把复杂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其中包含了动物、植物、生活常识、自然探索等多方面的科普知识。每一则故事的后面都带有相关知识小贴士,对故事中的科普知识加以提炼,以帮助孩子在读完故事之后,再对其中的科普知识强化认知。最让孩子入迷的科普童话读本:小小尘埃的困惑(原创经典美绘版)》中的科普童话故事的阅读对象范围比较广,从婴幼儿时由家长讲述,到孩子能独立阅读,3—12岁的孩子都适宜。阅读这本书,有助于激发孩子阅读兴趣和对科普知识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孩子对自然、科学的探索精神。
  • 就是这么好看

    就是这么好看

    她孤独而脆弱,虚荣又膨胀,焦虑中自欺,自卑中骄傲,她时而天真,时而凶猛,踉跄地跨入红尘万丈。后来,她渐渐明白,这世间没有白马王子,自己也不是拥有南瓜马车的灰姑娘,她终于明白,努力,是最公平朴实的人生建议,做仙女,还是做女王,从来不是一道应该纠结的选择题,她要自己在跌倒无数次后,依然能爬起来,拍拍裙子上的灰尘,笑着告诉自己,这就是自己,这就是最真实的自己,也是最好的自己,而这爬起来的力量,才是获得幸福的始源。
  • 末世盖雅之光

    末世盖雅之光

    2014年9月7号,神秘能量横扫全球,随后,天崩地裂,俨然一副世界末日到来的场景。然而,身处灾难之中的人们不会知道,整个地球的大陆在那一刻仿佛如同拼图一般,被一个未知的存在拼在了一起。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有那个总是出现在叶枫梦中的光球,又是什么?在叶枫挣扎求生的时候,居然听到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末世的来临似乎早就有人知道,甚至还有方舟计划……
  • 被翻译了的意象

    被翻译了的意象

    "诗人",可以说,二十多年来,我行走在四条路上:诗歌之路,学术之路,翻译之路,散文之路,而这四条路,似乎都重叠在一条路上:诗人之路。于是,回首往昔,我所走过的大抵是一条诗歌人生路。
  • 萌妻嫁到:男神你要够了吗

    萌妻嫁到:男神你要够了吗

    “你的爱好是这些?”男人指着电脑上各式各样的情趣用品,耳根微红。“啊?”薄颜做呆状。“你似乎不怎么待见我?”“嗯?”薄颜做痴状“你在想怎么打发我走?”“诶?”薄颜做傻状。“那天晚上……”薄颜顿时不呆不痴不傻。从那以后开始陪吃,到后来的陪聊,最后竟然还陪睡了!尼玛,不给工钱,我不干了!
  • 让生活简单一点

    让生活简单一点

    理智与情感,完美与不足,信任与理解,坚守与放弃,面对与回避,宣泄与控制,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物质与精神,宽容别人与得到别人原谅,工作与休闲……都是我们工作与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古人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心理平衡的过程就是“虑而得”的过程,掌握了平衡的要点,便能轻松处理好这些关系。
  • 另类快穿:反派宿主别任性

    另类快穿:反派宿主别任性

    7752身为一个智能系统,在没有找到宿主前都是摇着它白白的小尾巴高傲的让别的系统羡慕着。但找到宿主后,7752表示,别人羡慕的眼神变成了惊恐。“宿主,别任性,你看别人都哭着要回炉重造了”77舔52舔爪子劝说道“不任性,好吧”傅清听话的点点头,笑了“那就直接把他塞回去”“主神大人快把你媳妇儿拉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