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45500000017

第17章 悄然告别熊希龄

陈翔鹤走后不久,胡也频和丁玲来了。看到沈从文一脸的喜色,他俩都默然不语。

“怎么啦,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沈从文看到他们忧郁的表情,急急地问。

“能出什么事,还不是经济上的问题!”胡也频笑一笑说。

“我这里还有些钱,你们拿点去。”沈从文忙着掏口袋。

“不,不用。”胡也频说,“碧云寺那儿我们是住不起了,太贵。”

“那就搬下来,这公寓还有空房子,价格不贵,房东人又好。”

“好吧,我们就住这儿了。其实啊……”胡也频看一眼丁玲,接着对沈从文说,“我也不瞒你,我们已经搬出来了。”

“是给房东轰出来的。”丁玲补充说。

沈从文听了,才感到他俩的情况已经是很糟了,立马不好意思起来,连声说:“对不起,我真是对不起你们。”

“你怎么啦?”丁玲困惑地问他。

“你们这么难,我还不知道。真对不起,你们先坐着,我这就去找房东,把你们的房子租下来。哦,你们的东西放哪儿,离这远吗?”

“就在外面呢。”胡也频说。

“快搬进来。”

丁玲见沈从文一副急样,不由地笑了,说:“就放外面吧,待租好了房直接搬去。”

“也好,我这就租房去。”

“给。”丁玲把两块钱递到沈从文面前。

沈从文像是很奇怪地看着他。

“在这儿租房的钱还有一点。”

“不用了,留着生活吧,这房钱就让我给你们出吧。”

“不行。”丁玲的语气很坚决地说。

沈从文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望着胡也频。

“就让休替我们出吧,到时挣了再还他。”

沈从文听了,这才如释重负地舒了口气,抬头瞅了丁玲一眼,赶紧离开。“休,休,别听他的!”

丁玲还在唤他,沈从文却头也不回像逃亡似的走了。

丁玲和胡也频与沈从文在汉园公寓里住了一个月,眼看快过年了,丁玲的家里还是没有汇钱来。由于生活无着落,丁玲只好再次离京回湖南老家。丁玲走时,沈从文和胡也频一同去送她,丁玲望着沈从文说:“休,你是一个大好人。记住,我会回来的,至多到年后,就一定回来。”

沈从文听了,认真地点点头说:“我等着你。”

丁玲走后,胡也频一人过来同沈从文一同住。可是没等过春节,因思恋丁玲,胡也频也不愿等下去,再次离京追往湖南。

丁玲和胡也频走后,沈从文一边在北大师从袁同礼学习图书编目等方面的业务知识,一边拼命写作。转眼到了二月,在北京最寒冷的冬季,沈从文结束了北京大学图书馆的进修生涯,于一个雪花飞舞的日子,重回香山慈幼院图书馆。

2月12日就是除夕,到处都在准备过新年,连慈幼院的孤儿们,也显得有些兴奋的样子。沈从文独自一人在关门内的宿舍里,伴随他的只有一些被冷落在廊边墙角的菩萨和天王。

当新年的爆竹噼里啪啦响起来时,沈从文又想起了他的九妹,想到了他的母亲。

母亲啊,我的宇宙,我生存的希望和勇气!沈从文在心里反复地叨念着,在那些菩萨和天王们的面前走来走去,最后终于很快地坐在桌前,展开纸,拿起笔。

这一次,他没有写小说,更没有写诗或散文,而是写了一个独幕短剧。这个短剧后来发表在1926年3月10日的《晨报副刊》第1451号刊上,发表后仅仅四天,就被日本极东新信社用日文发表在《北京周报》第203、204号上。

据统计,沈从文在二十年代外译的著作有三十九篇,占当时发表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三;三十年代外译的著作有四十二篇,占当时发表总数的百分之五十三。《母亲》这个独幕短剧,是沈从文的第一篇外文译作。这是后话。

沈从文把《母亲》寄出之后,从邮局赶回宿舍,远远地看见关门前有一个女人。圆圆的一张脸,大大的充满灵性的一双眼睛,正水灵灵地远看着他。

“这不是丁玲吗?”他大喊一声,“丁玲!”脚步匆匆地朝她走去。

“丁玲,真是你。”

“海军呢?”

“你们没碰上?”沈从文大吃一惊。

“他也去了湖南!”聪慧的丁玲立刻猜到了。

离开北京之后,丁玲回到母亲身边,可她思念胡也频,渴望北京的打拼生活,终于说服了母亲,给了她些钱,又北上来京。没想到,丁玲和胡也频乘坐的船在洞庭湖上错过了,这边胡也频南下时,那边丁玲正好从湖南北上。

沈从文弄清了原委,显得有些着急,丁玲只是开始时皱了皱眉头,但很快就坦然了说:“没关系,让他去见见我母亲也好。”

“可是,你现在?”

“这有什么,你陪我去租间房,我在北京等他就是。到湖南他见不到我,还不马上回来。”

“这倒也是。”沈从文像是突然明白过来一样,马上下山去给丁玲租房。

这以后的几天里,沈从文特别请了假陪着丁玲,直到八天后胡也频从湖南回来。看着胡也频欢天喜地的样子,沈从文还是跟上次看到他们俩刚从湖南来京时一样,一边为他们高兴祝福,一边又感到心里空落落的。

与他们俩分别之后,沈从文回到自己的宿舍,面对纸笔,心里有许多话想倾诉出来。

他默默地琢磨了一会儿,挥笔写下了《呈小莎》这么一首爱情诗:

你是一切生命的源泉,光明跟随在你身边:男人在你跟前默默无言,好像到上帝前虔诚一片——在你后边举十字架的那个人,默默看着十字架腐朽霉烂。

完了,他读着这其中的几句,在心里对自己说:“看来,爱情是属于勇敢的人,我得吸取这次的教训。”

就在沈从文写出《呈小莎》诗第六天晚上,胡也频和丁玲上山来找他。俩人的面色都很凝重,沈从文见了,非常小心地问:“又出了什么事吗?”

“你知道昨天发生了什么事吗?”胡也频反问他。

沈从文昨天白天在图书馆,一下班就窝在屋里写小说,连馒头也是花匠给送来的,听到胡也频问,他用力地摇摇头。

“昨天,段祺瑞向群众开枪了,死伤很多人……”胡也频悲痛地说。

就在昨天,1926年3月18日,北京发生了三·一八惨案。原因是趁此之前冯玉祥的国民军与奉系军阀作战期间,3月12日日本军舰掩护奉军军舰驶进天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致使死伤十余名。国民军坚决还击,将日舰驱逐出大沽口。日本竟以此为由联合英美等八国于16日向段祺瑞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国民军撤除大沽口国防设施。为此,由李大钊主持,北京群众五千余人,在天安门集会抗议,要求当局拒绝八国通牒。段祺瑞竟下令开枪,当场打死四十七人,伤二百余人,李大钊、陈乔年均在斗争中负伤。

听了胡也频的介绍,沈从文愤怒了:“怎么会这样呢?这里是北京,政府怎么能跟山大王一样,动不动就开枪杀人!”

“这里的军阀怕是比不上山大王!”

“怎么会是这样!”

“我们要去散发传单,抗议军阀暴行,你去不去?”胡也频问他。

沈从文抬起头来,看看胡也频,又看一眼一直在旁边看着他的丁玲。当他的目光与丁玲接触时,马上垂下眼来。

“你是不是害怕做这种事。”丁玲轻轻地问他。

沈从文摇摇头。

“是不是没这方面兴趣?”

丁玲这回的声音虽然更低,沈从文听着却很刺耳,他再看丁玲一眼,还是摇摇头,沉默了一会儿,才回忆着说:“其实,我对他人的不幸还是很有同情心的。在来北京之前,我曾在陈军长创办的一个报馆里做了三个月校对,有一次看到了一个补锅匠捐款兴学的报道,我想到自己因为家里败落不能读书的苦楚,就用了十天的薪水买了邮票,寄到上海《民国日报·觉悟》,请求转给工读团。做过这件事之后,我心里有说不出的秘密的愉快。”

“没想到你还会做出这种事。”胡也频高兴地说。

“你是说我是个自私的人?”

“绝对不是!对于朋友,这天底下没人比你好,可我就是感觉你对国事不是很关心。”胡也频坦率地说。

不是我不关心,是我没这能力啊!督办做到了民国第一任总理,陈军长贵为一方统领,就是他们这些人,对国事也就只能一声叹息、几句牢骚。像我这样,关不关心又能怎样呢?沈从文心里这么想,但没有说出来,只对胡也频说:“我跟你们一起去游行去散传单吧。”

以后接连几天,沈从文都跟着丁玲胡也频他们去了。游行,散了传单回来,胡也频和丁玲都很兴奋,不停地议论着,胡也频偶尔还会义愤填膺地喊几句口号。沈从文却显得很疲倦,一副头昏脑涨的样子。晚上,沈从文一个人躺在床上时,喃喃地自言自语道:“这么做有什么用呢?关键是人心啊。人心不好,只会是刀来枪去,争狠斗恶;人心好啦,世道才会太平啊。”

过了几天,1926年3月28日,沈从文被教务长召去,填了张表,换回一张证书,接着被香山慈幼院聘为图书馆正式编辑,薪金由原来的二十元增加到三十二元。

在给沈从文证书时,教务长一直紧盯着他的一张脸,看到他过分的平静,心里很不是滋味。一个来北京混的,现在有了这么好的一份正式工作,为什么就不激动激动呢?教务长有些想不通。

然而,让他更想不通的事没几个月又发生了!

沈从文在北大接受了图书馆专业知识的培训,又有了一份正式工作,非但不能激动,有时反倒深感不安。他喜欢图书馆,只是喜欢读图书馆里的书,却并不热衷去做为书分类、编书目等有关事情。我已经有几天没写文章了,他对自己说,甚至有些焦急。

熊希龄对他的宽容,栽培,给他衣食无忧的“好日子”,使他对熊希龄心存感谢,可是,他又仍然觉得自己和熊府及香山慈幼院的上层人物格格不入。当他开始认真地来思考这个问题时,他感觉到:自己享受熊希龄的“恩惠”的同时,已然在放弃“独立”,与自己来北京的初衷相悖。

沈从文的心里,有了一个疙瘩,一种混合着自卑与自尊,感恩与不满的复杂情绪。

1926年8月30日,在反复地考虑之后,沈从文终于对自己说:“我不能用自己的独立人格来换取督办的‘恩惠’!”

完了,沈从文没敢让慈幼院的任何人知道,只是怀了一种非常复杂的心情,对着宿舍对面的熊公馆看了很久,最后他深深地鞠了一躬,毅然地离开了香山,再次住进了“窄而霉小斋”。

四十五年后,1980年6月,美国学者金介甫问沈从文:“你当年为什么会突然离开香山,跟熊希龄不辞而别?”

“为了取得独立,也为了其他一些原因”。

1981年4月11日,沈从文在《湘江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我有机会到熊希龄身边去做事情,那是我们中国的一位总理了,又是我的亲戚,他对我很好的。我自己偷偷跑了,离开了……我自己只是想写小说,而且只是想独立写小说。”

沈从文两次与人说的这些,应该只是他离开熊希龄的表面原因,而更深的原因,应该是沈从文在《给璇若》一诗中所透露的:

难道是怕别人“施恩”,自己就甘做了一朵孤云,

独飘浮于这冷酷的人群?竞不理旁人的忧虑与挂念,

一任他怄气或狂癫,——为的是保持了自己的尊严!

沈从文成名后,曾多次去到香山慈幼院,给那里的孩子讲课,对晚年积极投身抗日,毁家纾难,爱国爱民的熊希龄,沈从文后来表示了相当的热爱和尊敬。

1947年12月25日,是熊希龄逝世十周年的纪念日,沈从文为此写了两篇文章:《芷江县的熊公馆》和《新党中一个湖南乡下人和一个湖南人的朋友》,来纪念和缅怀熊希龄。

这两篇文章,不久分别发表在1948年1月3日天津的《大公报》和1948年2月21日北京的《益世报》上。令人唏嘘不已的是:这两篇文章后来竟然对沈从文的命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改变了沈从文后半生的命运!

同类推荐
  • 杜甫写诗为民成一代诗圣的故事

    杜甫写诗为民成一代诗圣的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 蒋介石全传

    蒋介石全传

    本书以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以及他们的奇闻轶事贯穿始终,从一个崭新的历史角度勾勒出了民国时期各种人物的众生百态。既而,使读者们能够从宏观的角度去认识和发觉那个动荡的年代的社会现实,同时也能从微观角度去分析风云变幻的社会本质。本书分别详细的介绍了袁世凯、阎锡山、张作霖、毛人凤、黄金荣、孙中山、蒋介石等等一系列民国历史人物,再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变局,于是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混乱中闪亮登场。无论在历史角度或者人物刻画方面,本书都做到了言辞鲜明,语意深远,从而引导人们去了解和认识一个逝去不久的风云年代。
  • 落英无声:忆父亲母亲罗烽白朗

    落英无声:忆父亲母亲罗烽白朗

    罗烽,原名傅乃琦。作家。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第一届主席、陕甘宁边区政府文化工作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文委委员、东北文艺家协会代主任、中共旅大特区委员会文委书记。建国后,历任东北人民政府文化部副部长兼秘书长,东北文联、中国作协东北分会第一副主席,中国作协第一、二届理事,中国作协顾问。著有短篇小说集《呼兰河边》,中篇小说集《粮食》,剧本《台儿庄》、《总动员》。本书是罗烽与夫人白朗的传记。
  • 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

    5岁始习骑射,25岁以父祖“十三副遗甲”起兵;29岁费阿拉称王,58岁赫图阿拉建立后金称汗;60岁发布“七大恨”誓师攻明,63岁定都辽阳,67岁定都沈阳;68岁宁远一城不下,旋抱恨病逝。但是,努尔哈赤仍不失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33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33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热门推荐
  • 李开复的18堂职场经营课

    李开复的18堂职场经营课

    由于社会转型期价值观的混乱,中国的年轻人大多没有特别清晰和明朗的人生规划,也没有适当的职场定位和职场心态,一味地追求事业成功。却很少有人知道具体如何执行。作为“青年导师”的李开复,用他的一言一行,一课又一课地教导着年轻人该如何把握职场心态,收获职场成功。让年轻读者在学习职场技能、提高职场素养的同时,有更为清晰的职业规划,更宏观的职场意识,最终取得不俗的成绩。每个年轻人都渴望成功,每个人都渴望有所作为,面埘职场的风起云涌、暗流潜伏,作为职场新人的你,该如何应对?
  • 我的摄政女王大人

    我的摄政女王大人

    冠宠后宫的皇贵妃生了个小公主,皇后亲临探望,开心的赏赐无数金银珠宝,绫罗绸缎。皇上抱着孩子不舍的撒手,下诏赐了一座城池给她,大赦天下举国同庆,朝中大臣面上微笑,纷纷恭喜祝福。小公主与太子一同学习,在诸国交流大会上,年仅三岁作诗一首,轰动天下,声名远播。五岁能爬树七岁能翻墙,折腾的整个后宫鸡飞狗跳。某日,某宫女:“禀皇后娘娘,五公主将您最喜欢的镯子扔进了荷花池,还把您养在池里的金鱼抓到岸上憋死了。那可是您母亲从外邦引进送给您的生日礼物。”皇贵妃急冲冲赶来跪下:“珺儿,还不快跪下认错。”皇后扶起贵妃心疼的拉过一身湿透的伏易然:“珺儿别冻坏了身子。”这个被全天下宠着捧着的五公主,怎么成了地狱里归来的修罗,诛朝臣乱后宫,杀兄弑父,灭邻国挟幼主,据说心狠手辣,暴虐无情,无人能出其右。
  • 神界修炼日常

    神界修炼日常

    修炼一千七百余年,一朝飞升,本以为自此后便是潇洒出尘的遨游仙人界,却哪里知道,上天如此“厚待”她,给她来了个跃界飞升,一脚将她这个刚刚脱离肉体凡胎的小修士,踹到了处处都是大神的尊神界,让她不得不从头开始。从头开始便罢了,竟然让她这个原本拥有天才资质的天才修士,变成了最劣等资质的废材!顾绣从无语凝噎到仰天长叹!是认命还是挣命?且走着瞧吧! 新书《锦缘绣程》已发布,求点击~
  • 我的神奇保险系统

    我的神奇保险系统

    一个普通的小医生因为意外获得的神奇保险系统,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媳妇,却意外带着她穿越到了异界,登上了人生的巅峰。
  • 这次我陪你

    这次我陪你

    大三时,女主遭遇车祸住院!!!在睡梦中,佳宛又一次梦到了高中时和洛宇,夏羽等人发生的点点滴滴,也唤醒了佳宛对她和洛宇这段已经枯萎的爱情的重新向往。梦醒时,佳宛十分懊悔,决定在大学即将毕业的时刻重新追回以前的美好,正式承认了她在高中时对洛宇的爱情。时隔多年,他们最后还能在一起吗?
  • 开局就杀皇帝

    开局就杀皇帝

    徐闲重生到侠以武乱禁的世界,开局皇帝老儿便要杀我爹,婚约在身的公主殿下看上了小秃驴要绿我?徐闲自知十死无生,只求拉个垫背的,心一横竟是结果了皇帝老儿。随后召唤系统开启,白云城主叶孤城,寂寞剑神西门吹雪,夺命剑客燕十三,各种耳熟能详的绝世高手一一登场。徐闲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造反之路!
  • 永远一起..more
  • 神侠物语始魔的刻印

    神侠物语始魔的刻印

    故事讲述了《神侠物语:千秋的巡演》故事结束的二十年后,少年周晴光因为与家人的矛盾而离家出走,在一次冬日狩猎中,邂逅因迷路而止步不前的少女乔雨杏,他们的人生轨迹随着这场相遇而发生重大变化。魔族势力蠢蠢欲动,为调查其中牵涉的种种关系,青城派执剑长老余承风和女娲灵主琬月再次行动起来……
  • 我主六道轮回

    我主六道轮回

    苍生万物,皆为我所掌控,六道轮回,只我一念之间!玄风意外穿越到六道大陆,且看他如何热血拼杀,风起云涌,证得无上大道,主宰轮回!
  • 御天起

    御天起

    十年前京都血案,一对年轻夫妇自尸山血海之中走出,自此于世间销声匿迹。十年后一名少年带着对世间的无限憧憬走出大荒,斗世家、行天下,尽显绝代风华之时,幕后黑手悄然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