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24700000009

第9章 行由品第一(3)

[2]黄檗云:“百种多知,不如无求最为第一。诸学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总不用学。但学无求无著,无求即心不生,无著即心不灭,不生不灭便是佛也。”又曰:“真心无相,不去不来。生时性亦不来,死时性亦不去,湛然圆寂,心境一如。”

于一切时中[1],念念[2]自见[3],万法[4]无滞[5]。

[1]自无始以来相续者,名一切时。

[2]念念,即刹那刹那也。凡物变化于极短之时间,若心念然者。《维摩·方便品》:“是身如电,念念不住。”《宝积经》九十六:“是身无量过患,微尘积集,生住异灭,念念迁流。”

[3]《顿悟入道要门》上:“问:身心以何为见?是眼见、耳见、鼻见及身心等见?答:见无如许种见。云:既无如许种见,复何见?答:是自性见。何以故?为自性本来清净,湛然空寂,即于空寂体中能生此见。问:只如清净体尚不可得,此见从何而有?答:喻如明鉴中虽无像,能见一切像。何以故?为明鉴无心故。学人若心无所染,妄心不生,我所心灭,自然清净。以清净故,能生此见。”

[4]总该万有事理之语也。法,自体之义,规则之义。万有之事理,一一有自体,具规则,故皆名法。

[5]《六祖金刚经注》云:“一切万法,皆从心生;心无所生,法无所住。不住法者,谓照见身心法相空也。”又云:“心无所住,随处解脱;内外根尘,悉皆销殒。若一切无心,即无所住也。”

一真一切真[1],万境[2]自如如[3]。如如之心,即是真实[4]。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5]。

[1]《三藏法数》四:“无二曰一,不妄曰真。”一真,指绝待真理而言。离虚妄谓之真,所谓真如也,真如即自性。念念自见性者,则一切皆离虚妄,故云一真一切真。《起信论》:“此真如体无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真故。”

[2]一切境界总名万境。

[3]《六祖金刚经注》:“如者,万物一如,不起分别,犹如一月当空,千波现影。影有现灭,月实自如。”(影喻万境,月喻自性。)《顿悟入道要门论》上:“如如是不动义。”《黄檗传心法要》下:“菩萨于诸见而不动。”又曰:“恒河沙者,佛说是沙,诸佛菩萨释梵诸天步履而过,沙亦不喜;牛羊虫蚁践踏而行,沙亦不怒;珍宝馨香,沙亦不贪;粪尿臭秽,沙亦不恶。此心即无心之心,离一切相。众生诸佛更无差别,但能无心,便是究竟。此即如如之一义也。”

[4]离绝法之迷情虚妄,曰真实。《大乘义章》二:“法绝情妄为真实。”

[5]《六祖金刚经注》:“学者悟明心地,能行无相无著之行,开发心中智慧光明,离诸尘劳妄念,共成无上菩提。当知此人负荷自性如来阿耨多罗三藐菩提在于身内也。”

汝且去,一两日思惟,更作一偈,将来吾看[1]。汝偈若入得门,付汝衣法。神秀作礼而出。又经数日,作偈不成,心中恍惚[2],神思不安,犹如梦中,行坐不乐。复两日,有一童子[3]于碓坊过[4],唱诵其偈。惠能一闻,便知此偈未见本性;虽未蒙教授,早识大意。遂问童子曰:诵者何偈?童子曰:尔这獦獠不知。大师言:世人生死事大,欲得传付衣法,令门人作偈来看。若悟大意,即付衣法,为第六祖。神秀上座于南廊壁上书无相偈,大师令人皆诵。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

[1]将,持也。《诗》:“无将大车。”

[2]恍惚,见不真切也。俗谓记忆不真切而无定见曰恍惚。

[3]《玄应音义》五:“童子,是彼土八岁未冠者。童子,总名。”《智度论》二:“梵语鸠摩罗伽,秦言童子。”《寄归传》三:“白衣诣苾刍所,专诵佛典,求落发,号童子。”《论语·宪问篇》“阙党童子”疏:“未冠者之称。”

[4]碓坊,舂米之小房也。

惠能曰:我亦要诵此,结来生缘[1]。上人[2],我此踏碓八个余月,未曾行到堂前,望上人引至偈前礼拜!童子引至偈前礼拜。惠能曰:惠能不识字[3],请上人为读[4]。

[1]来生缘,来世之因缘也。《梁高僧传》:“永结来缘。”

[2]《释氏要览》上:“《增一经》云:夫人处世,有过能自改者,名上人。”《律》:“瓶沙王呼佛弟子为上人。”此上人指童子也。

[3]《传法正宗记》六:“初大鉴示为负薪之役,混一凡辈,自谓不识文字。及其以道稍显,虽三藏教文俗间书传,引于言论,一一若素练习。发演圣道,解释经义,其无碍大辩,灏若江海,人不能得其涯涣。昔唐相始兴公张九龄方为童,其家人携拜大鉴。大鉴抚其顶曰:‘此奇童也,必为国器。’其先知远见,皆若此类。孰谓其不识世俗文字乎?识者曰:此非不识文字也,示不识耳。正以其道非世俗文字语言之所及,盖有所表也。”

[4]为,去声。

时有江州[1]别驾[2],姓张,名日用,便高声读。惠能闻已[3],遂言:亦有一偈,望别驾为书。别驾言:汝亦作偈?其事希有[4]。惠能向别驾言:欲学无上菩提,不可轻于初学[5]。下下人有上上智[6],上上人有没意智[7]。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8]。

[1]江州,今湖北旧武昌府及江西省地。《一统志》卷五十二:“九江府禹贡荆扬二州之境。隋初废郡,后改州曰九江郡,唐复为九江。”

[2]官名,为州刺史之佐吏。因从刺史行部别乘传车,故谓之别驾。后世通称通判为别驾,照汉制也。

[3]已,毕也。

[4]希有,事之甚少者。《嘉祥法华疏》三:“旷世所无,故言希有。”

[5]初学,谓甫经求学,未克深造之人也。《圆觉经·普眼章》:“当知菩萨,不重久习,不轻初学。何以故?一切觉故。”《史记·贾生传》:“雒阳之人,年少初学。”

[6]此言最下之人,往往发生有最上之智识。

[7]言意智汨没也。《普灯录》二十八:“四个没意智汉,做处总无畔岸。”《吴越春秋》曰:“兴之原利以没其意。”注:没,溺也。此言最上之人,往往埋没其智慧。

[8]无量,多;大至不可以计量也。《摄大乘论释》八:“不可以譬类得知为无量。”无边,广大无边际也。《法华·常不轻品》曰:“轻贱我故,二百亿劫常不值佛,不闻法,不见僧。千千劫于阿鼻地狱受大苦恼。”

别驾言:汝但诵偈,吾为汝书;汝若得法,先须度吾[1],勿忘此言。惠能偈曰:菩提本无树[2],明镜亦非台[3]。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4]?书此偈已,徒众总惊,无不嗟讶[5]。各相谓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6]。何得多时,使他肉身菩萨[7]。

[1]度,渡也。渡过生死海而登涅槃岸也。

[2]《传灯录》三:“无树”作“非树”。《大藏一览》又作“非树”。菩提,注详上文“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下。

[3]《传灯录》三、《正宗记》六、《大藏一览》,“明镜”皆作“心镜”。此言心镜亦无可磨形,实无方圆明暗之影,安有镜台之相。

[4]卓立无依,灵灵不昧,如鸟飞空,而不住空;似鱼游水,而不滞水。从本以来曾无所碍。《传灯录》三、《大藏一览》皆作“何假拂尘埃”。《正宗记》六,作“何处有尘埃”。《光明藏》作“争得染尘埃”。《会元》一、《正脉》一、《类聚》八悉如今偈。

[5]赞美而疑怪曰嗟讶。

[6]《史记》:“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7]肉身菩萨,谓生身之菩萨也。以父母所生之身,而至菩萨深位之人也。《楞严经》八:“是清净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方世界。”《缘起外记》:“求那跋陀罗三藏曰:‘后当有肉身菩萨于此授戒。’又智药三藏自西竺国来,预志曰:‘后一百七十年,有肉身菩萨开演上乘,渡无量众’。”

祖见众人惊怪,恐人损害,遂将鞋擦了偈[1],曰:亦未见性[2]。众以为然。次日,祖潜至碓坊[3],见能腰石舂米[4],语曰:求道之人,为法忘躯[5],当如是乎?乃问曰:米熟也未?惠能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6]。

[1]擦,音“察”,摩也;摩灭文字,而泯众疑也。

[2]《涅槃经》:“见佛性者,不名众生。不见佛性是名众生。”

[3]不使人见而至,曰潜至。

[4]师坠腰石镌“龙朔元年卢居士志”八字。此石今存黄梅东禅。

[5]忘躯,不顾身命也。《大藏一览》二:“偈曰:‘求闻半偈舍全躯。’”《指月录》四:“初祖谓二祖曰:‘诸佛最初求道,为法忘形。汝今断臂吾前,求亦可在。’”

[6]筛,师挨切,音“衰”。用具也。编竹为之,有孔,所以分别物质之粗细者。又,用筛过物曰筛。五祖以目前事试其行解熟否,六祖答以自所履践。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1],三鼓入室[2]。祖以袈裟遮围[3],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4],惠能言下大悟[5],一切万法[6],不离自性。

[1]会悟五祖之意也。

[2]三鼓,夜十二时也。《法华经》:“着如来衣,入如来室。”

[3]袈裟,僧衣也。避青黄赤白黑之五正色,而用其他之杂色染之。其衣为长方形,而以诸小片割截而成者也。《行事钞》下一:“《增一》云:如来所着衣,名曰袈裟。”《慧苑音义》上:“袈裟,具云迦逻沙曳,此云染色衣。”西域俗人,皆着白色衣也。

[4]《六祖金刚经注》:“众生之心,本无所住;因境来触,遂生其心。不知触境是空,将谓世法是实,便于境上住心,正犹猿猴捉月,病眼见花。一切万法,皆从心生;若悟真性,即无所住。无所住心,即是智慧,无诸烦恼,譬如太空,无有挂碍;有所住心,即是妄念,六尘竞起,譬如浮云往来不定。《维摩经》云:‘欲得净土,但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离却有无诸法,心如日轮,常在虚空,自然不照而照,岂不是省力的事?到此之时,无栖泊处,即是行诸佛路。便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你清净法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传心法要》卷上曰:“你但离却有无诸法,心如日轮常在虚空,光明自然不照而照,不是省力底事?到此之时,无栖泊处,即是行诸佛行,便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5]破无始之迷妄,开真实之知见,曰大悟。《观无量寿经》:“廓然大悟,得无生忍。”

[6]《宗镜录》三:“一切万法,至理虚玄。”

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1];何期自性,本不生灭[2];何期自性,本自具足[3];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4]。

[1]明州布袋和尚有偈云:“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不塑亦不装,不离亦不刻。无一滴灰泥,无一点彩色。人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体相本自然,清净非拂拭。虽然是一躯,分身千百亿。”

[2]《六祖金刚经注》:“眼对色谓之见,耳对声谓之闻;见闻是根,色声是尘。色声未对之时,我性常见常闻,未曾暂灭;色声相对之时,我性未尝暂生。此是菩萨了悟真性活泼泼地,洞然同于太虚,所以不会生灭。凡夫即被妄心所覆,随六尘转,即有生灭。故尘起即心起,尘灭即心灭。不知所起灭心,皆是妄念也。若见六尘起灭不生,即是菩提。”按:菩提,即自性也。

[3]无欠少曰具足。《法华经》:“此大良药,色香美味,皆悉具足。”《六祖金刚经注》:“性含万法,本自具足,应用遍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去来自由,无所挂碍。此法上至诸佛,下至含识,本无欠少。是名具足相也。”

[4]《传心法要》上:“此灵觉性,无始以来,与虚空同寿,未曾生、未曾灭、未曾有、未曾无、未曾秽、未曾净、未曾喧、未曾寂、未曾少、未曾老,无方所、无内外、无数量、无形相、无色象、无音声,不可觅、不可求,不可以智慧识、不可以言语取、不可以境物会、不可以功用到。诸佛菩萨,与一切蠢动含灵,同此大涅槃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

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1],学法无益[2]。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3]、天人师[4]、佛[5]。

[1]《顿悟入道要门》上:“问:‘其心似何物?’答:‘其心不青不黄,不赤不白,不长不短,不去不来,非垢非净,不生不灭,湛然常寂。此是本心形相也,亦是本身。本身者,即佛身也。’”

[2]《普照禅师修心诀》:“不识自心是真佛,不识自性是真法。欲求法而远推诸圣,欲求佛而不观己心,若言心外有佛,性外有法。坚执此情,欲求佛道者,纵经尘劫,烧身炼臂,敲骨出髓,刺血写经,长坐不卧,一食卯斋,乃至转读一大藏教,修种种苦行,如蒸沙作饭,只益自劳尔。但识自心,恒沙法门,无量妙义,不求而得。故世尊云:‘普观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又云:‘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是知离此心外,无佛可成。”

[3]丈夫,勇健之人。勇修正道,而不退转修行者之称。又,丈夫即指调御丈夫言,为佛十号之一也。《大智度论》二:“问曰:‘女人佛亦化令得道,何以独言丈夫?’答曰:‘男尊女卑故,女从男故,男为事业主故。复次,女人有五碍,不得作转轮王,释天王,魔天王,梵天王,佛。佛以是故不说。复次,若言佛为女人调御师,为不尊重;若说丈夫,一切都摄。譬如王来,不应独来,必有侍从。如是说丈夫,二根无根及女尽摄,以是故说丈夫。’”

[4]如来十号之一,天与人之教师,故名天人师。《智度论》二:“佛示导,是应作是不应作,是善是不善,是人依教行不舍道法,得烦恼解脱报,是名天人师。问曰:‘佛能度龙神等坠余道中生者,何独言天人师?’答曰:‘度余道生者少,度天人中生者多。如白色人,虽有黑黡子,不名黑人,黑少故。复次,人中结使薄,厌心易得;天中智慧利。以是故,二处易得道。余道中不尔。复次,言天则摄一切天,言人则摄一切地上生者,何以故?天上则天大,地上则人大。是故说天则天上尽摄,说人则地上尽摄。复次,人中得受戒律仪,见谛道思惟道及诸道果。或有人言余道中不得,或有人言多少得,天人中易得多得。以是故,佛为天人师。复次,人中行乐因多,天中乐报多。善法是乐因,乐是善法报,余道中因报少。以是故,佛为天人师。’”

[5]《六祖金刚经注》:“诸学者各见自性无相之理,得见本源自心是佛,当知此人功德,无有边际,不可称量也。《心佛颂》云:‘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妄物。若知无佛复无心,始是真如法身佛。佛佛佛,没模样,一颗圆光入万象。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非色非空非不空,不动不静不来往;无异无同无有无,难取难舍难指望,内外圆明到处通。一佛国在一沙中,一粒沙含大千界,一个身心万个同。知之须会无心法,不染不净为净业;善恶千端无有无,便是南无大迦业。’”《黄檗传心法要》上:“惟直下顿了自心本来是佛,无一法可得,无一行可修,此是无上道,此是真如佛。学道人只怕一念有,即与道隔矣。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佛。学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总不用学,惟学无求无著。无求即心不生,无著即心不灭,不生不灭即是佛。八万四千法门,对八万四千烦恼。只是教化接引门,本无一切法;离即是法,知离者是佛。”

三更受法[1],人尽不知,便传顿教[2]及衣钵[3]。云:汝为第六代祖,善自护念[4],广度有情[5],流布[6]将来[7],无令断绝。听吾偈曰:有情来下种[8],因地[9]果[10]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11]。

[1]三更,丙夜也。法,见前注。

[2]顿悟之教,使速疾成佛果也。《笔削记》一:“一直而谈,更无委曲,不历阶渐,惟指本源,故称为顿。”《修心诀》:“顿悟者,凡夫迷时,四大为身,妄想为心。不知自性是真法身,不知自己灵知是真佛;心外觅佛,波波浪走。忽被善知识,指尔入路。一念回光,见自本性,而此性地,原无烦恼。无漏智性,本是具足,即与诸佛,分毫不殊。故云顿悟也。”

[3]衣与钵二物,为僧资物之最重大者。禅家以道授受,亦曰授受衣钵。《辅行》一之一:“预厕禅门,衣钵传授者盈耳。”《禅宗颂古联殊通集》第七:“死心新曾有偈云:‘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涂糊。明明有偈言无物,却受他家一钵盂。’”

[4]护念,保护与忆念也。《嘉祥法华义疏》九:“令外恶不侵为护,内善得生为念。”

[5]有情,为有情识者,有爱情者,总名动物也。《唯识述记》一本:“梵言萨埵,此言有情。有情识故。又,情者,爱也,能有爱生故。”

[6]谓流传也。《南史》:“时有文章,随即毁弃,不令流布。”此分言事理双显。

[7]《文选》四十二:“魏文帝与钟大理书曰:‘流声将来。’”

[8]《六十华严经》:“下佛种子于众生田,生此觉芽,是故能令佛宝不断。凡有情一预法会,不能无下种得果之益。”

[9]因地者,因下种之地也。

[10]《十住毗婆娑论》十二:“果者从因有,事成名为果。”

[11]前二句,譬如众生下种于田,是当渐生觉芽,而生佛果。后二句,言无情如木石之类,则无佛性。既不下种子于田,则无生佛果之望。

祖复曰:昔达磨大师[1],初来此土,人未之信[2],故传此衣,以为信体[3],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4],皆令自悟自解[5]。

同类推荐
  • 老子与神话

    老子与神话

    本书从神话研究的角度,以文化人类学的观点解析《老子》这一中华经典的人类学内涵。首先避开了学术界一贯采用的从哲学到哲学的“便道”,而是以当代人类学的视野和材料作为参照,对《老子》一书中的神话思维、道与永恒回归神话、《道德经》的母神原型、祭祀王和大母神崇拜等做了追本溯源式的哲学通解。
  • 宽容:大气的人生不计较

    宽容:大气的人生不计较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宽容》讲述的就是“宽容”,以佛学与国学中涉及的饶恕、包容、谦让、忍耐为基础,告诉读者一个获得淡定、幸福人生最简单的诀窍:因为宽容,我们才能知交遍天下,朋友之间不必事事计较;因为宽容,我们才能步步登高,胸怀的宽广决定了人生舞台的大小;因为宽容,我们才能家和万事兴,血浓于水的亲情不可被私欲沾染;因为宽容,我们才能优雅行事,息事宁人总好过无事生非;因为宽容,我们才能笑口常开,放下执念,收获的是一整片蓝天!
  • 伊斯兰文化新论

    伊斯兰文化新论

    本书综合运用文化学、宗教学、社会学、哲学的相关理论,用一种独特的视角、新颖的方法和别具一格的表述语言,将伊斯兰文化放在一个广阔的人类文化大背景之下,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和分析,并且在分析其特点时往往与其他文化如西方文化、中国文化等做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的学术风格。本书在相对意义上构建了伊斯兰文化研究的新框架和新体系,拓展了我国宗教学的领域,丰富了我国宗教学的内涵;同时在伊斯兰经济文化、法文化、伦理文化、教育文化、生态文化、婚姻家庭文化等领域,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 五百罗汉之谜

    五百罗汉之谜

    《全彩五百罗汉之谜》由云一编著,以罗汉为开端,从介绍罗汉起源一直到佛教的宗派传承,洋洋洒洒间。带出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八百罗汉的相应解释,最后具化为佛陀、菩萨、僧信、与佛结缘的人物和形形色色的佛教人物。作者通过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和一个个佛教典故来深入浅出地诠释深奥佛法的传布、佛教宗派的发展与传承。本书对大量的资料进行了筛选,精心构建了一座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跨越的通向佛法之桥。
  •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是什么人?有没有可能历史上根本不存在耶稣这个人?这本惊世骇俗的书,不仅提供了耶稣存在的事证,甚至彻底改变了世人心目中所理解的耶稣。它记录了一项为期三年的调查,可以说是新近最。晾人的考古发现:在耶路撒冷陶比奥区出土的第一世纪犹太坟墓,埋葬的就是耶稣与他的家人——他的父亲、母亲、妻子,以及儿子……从墓中遗物一窥耶稣的生活、死亡,以及他与家属之间的关系,无疑让人兴奋不已。曾获艾美奖雅各布维奇和古生物学者佩雷格里诺系统而严谨地分析实物证据,与列为正典或伪经的《福音书》比对,建构了耶稣家族第一幅完整的画面。他究竟是什么人?本书将为你展现一个异于以往面貌全新的耶稣。
热门推荐
  • 美女总裁的龙血保镖

    美女总裁的龙血保镖

    【大神力荐,2018最火都市小说】为了救人,穷小子偶得龙血淬体,还被一个美女总裁给睡了。阴差阳错,他成了这个美女总裁的保镖,从此开启了一段逆袭之旅。女总裁:今晚到我房间谈谈工作。龙飞:要死啊,一个月天天谈工作,能不能给放个假啊!欢迎加群:586416022
  • 逐月飞雪

    逐月飞雪

    一个意外穿越的军人,一段残缺地记忆传承。一代纨绔军神的成长,尽在刹那芳华芳菲尽,逐月飞雪雪自吟。
  • 修武神皇

    修武神皇

    从鲜血中一路砍杀出来的黑帮大哥穿越成废柴少爷,重生而来的异界坚韧少年觉醒绝代天资!我不是诗仙,我只是名叫李白。我不是善人,我是索命阎罗!若是天下皆负我,那我何尝不可负天下!若是这个世界不待见我,那我就毁了这个世界!男儿于世,活得好,自须撑起一片天,活的不好,也需得能践踏一方土!刀山火海,血雨腥风,唯一死尔,有何惧哉!异界的天才们,李白来也:比心智,我两世为人,神魂超绝,骗局陷阱比得过地下黑帮?比文采,泱泱大国千年文化,我一壶好酒诗歌百篇!比功法,太衍真经,异界奇书,开山裂土,仙武同修!改功法,创峨眉,修神武,觅仙踪。神州大陆,武道为尊,看李白如何临当绝顶,笑傲天下!
  • 农女当家:爆萌世子妃

    农女当家:爆萌世子妃

    林婉儿钓鱼不小心掉进河里,醒来成了林家的八岁小萝莉。奶奶爱财,秀才爹无情,二伯母懒惰,三伯一家憨厚老实但胆小,有个嫉妒自己的小姑,还有个秀才爹新娶进门的恶毒蠢妇。娘亲娘家垮了,他们娘俩被赶出家门,住在破茅草屋里。面对一贫如洗,食不果腹的家境,起早贪黑忙赚钱,起房买地做生意,看小萝莉发家致富。咦,上山采蘑菇捡到个美男子,什么?是个世子,赶快抱大腿!
  • 混在修真界

    混在修真界

    新书《网游之三系术士》现在火热更新中,希望兄弟们多多捧场,
  • 中华成语励志成才故事

    中华成语励志成才故事

    成语是汉语词汇宝库里的璀璨明珠。它是长期以来人们在相沿习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形式简洁面意义精辟的固定短语。它结可严谨,表现性强,具有庄重典雅的书面语色彩,历来为人们喜闻乐用。不论讲话或作文,准确恰当地镶嵌或点缀一些成语。本书注重知识性、可读性和完整性,每个成语都辟有释义、出处、故事三大部分。
  • 克隆双子星

    克隆双子星

    “忘了一切,只要记住,从今往后你就是双子星!”男人蹲下身,抚摸自己千辛万苦才制造成功的第一个产品——克隆人的脸颊。没错,她是克隆人,被复制的是当今商业街龙头霸主双豆的女儿。八年后,她在机场看到和自己长相完全一致的女孩,从此,命运开始改变!--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萌猪家今天的饭

    萌猪家今天的饭

    唯有美食与卿不可辜负。这是一个被美食拯救的故事。
  • 爱情契约:迷情

    爱情契约:迷情

    向晴阳给了祁明熠一刀,从此便被疯狂地缠上。被畜生逼到穷困潦倒走投无路时,她只得找上他,“我把我自己卖给你,你给我钱。”美人儿终于到手,祁明熠露出了得意的微笑,“卖一辈子,嫁给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