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1100000011

第11章 集天下利器 (2)

[1]Chevedden,Paul E.,“The Invention of the Counterweight Trebuchet:A Study in Cultural Diffusion”,Dumbarton Oaks Papers 54:71—116,2000.

族人唵木海。《元史》记载道:

(唵木海)与父孛合出俱事太祖,征战有功。帝(成吉思汗)尝问攻城略地,兵仗何先,对曰:“攻城以炮石为先,力重而能及远敌也。”

这段对话很可能发生在公元1214年。这一年,蒙古国太师木华黎起兵南征。在他出发之前,成吉思汗曾对他说,“唵木海提出的攻城用炮的计策很好,你如果能任用他,有什么城池不能攻破?!”[1]

随后,成吉思汗授予了唵木海金符,即千户之职,还让他随军出征,担任炮手达鲁花赤。[2]唵木海挑选了500多人进行教学训练。在蒙古未来征服各国的战役中,这些人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西方历史学家认为,蒙古设立石炮军的意义在于,它表明了蒙古在华北的军事目标的改变,从延续千百年的时不时的袭击,变为有野心的征服之战,表明蒙古人又有永久占领汉地的打算。

根据曾在公元1221年访问蒙古首都哈剌和林的南宋特使赵珙的记载,蒙古大军在当时已有多种攻城机械,除了有攀登城墙所需的移动云梯、能靠近堡垒的隐蔽通道外,还包括装置有炮座的抛石机。

在窝阔台、蒙哥当政时期,石炮军的规模逐渐扩大。据《元史》载,“始太祖、太宗征讨之际,于随路取发,并攻破州县,招收铁木金火等人匠[3]充炮手,管领出征,壬子年俱作炮手附籍。”

正是在“俱作炮手附籍”的壬子年,即公元1252年,这些石炮兵发挥了重要

[1]《元史》卷一百二十二,《唵木海传》。

[2]达鲁花赤原指蒙古在各地设置的地方军政长官。炮手达鲁花赤指的是统率炮军的千户长。

[3]所谓的“铁木金火等人匠”,指的就是铁匠、木匠、金属匠和火药匠。

作用。这一年,忽必烈率军征讨西南少数民族。随军出征的有速不台的儿子兀良合台。在攻打金沙江附近的白蛮部落期间,有一处山寨地势险要,蒙古大军久攻不下。于是,“兀良合台率精锐立炮攻之”。

次年,旭烈兀奉兄长蒙哥大汗之命率军西征。根据波斯历史学家志费尼所著《世界征服者史》的记载,旭烈兀出发之前,曾经特地“遣人到契丹去取射石机手和火油投掷手,他们从契丹取来一千户射石机手,他们用石弹可以把针眼变成骆驼的通道,因为用筋和胶如此结实地固定射石机架,以致当他们从下向上瞄准时,石头不落回来”。

据另一位13世纪的波斯历史学家拉施特所著《史集》的记载,公元1259年,旭烈兀大军在攻打叙利亚的阿勒颇(西亚制作抛石机的军事重镇)时,遭遇到守城军民的顽强抵抗,“在四十昼夜中统堡内驻军作战,双方用石炮发射石头。”

拉施特还描写了两位石炮发射能手的高超技术:

城中有个箭无虚发的石炮发射能手。他用石头射死了很多人。异密们(指的是军事长官们)无法对付他。巴忒剌丁·鲁鲁(某个臣服蒙古统治的西亚国家的苏丹)那里也有个很机灵的石炮发射能手。他把那人叫了来,那人便架起一座高大的石炮来对付城中的石炮。双方的石炮同时射出石块。两块石头在空中互相撞击,碎裂成小块。双方都为两位炮手的高超技术惊异不止。最后,外面的石炮被焚毁了。[1]

由于史料十分有限,我们很难确切回答的问题是:兀良合台和旭烈兀大军所

[1]拉施特(约公元1247—1317年):《史集》,余大钧,周建奇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

使用的石炮或射石机,到底是牵引抛石机还是配重抛石机?基于拉施特提供的史料进行判断,蒙古人使用牵引抛石机的概率更大,因为在遭到装置有瞄准设备的配重抛石机攻击时,“异密们无法对付他们”,以至于最终要依靠被征服的西亚人的帮助。而西亚人架起的那座“高大的石炮”,则很可能就是配重抛石机。正因为双方的抛石机都配有瞄准装置,才上演了“两块石头在空中互相撞击”的好戏。

换句话说,尽管蒙古人早已建立起石炮军,但是,在旭烈兀出征之前,即公元1253年之前,他们很可能还没有掌握制造和操作配重抛石机的技术。

毫无疑问,在总结西征经验并与兄长忽必烈分享这些经验时,旭烈兀不会忽视配重抛石机的重要性。或许正因为如此,在公元1271年的时候,忽必烈才会想到要向阿八哈——旭烈兀之子——借调制作配重抛石机的专家,本篇篇首出现的两个西亚人,即阿老瓦丁和亦思马因,才有机会为忽必烈效力。

正是在这两位武器大师的努力之下,蒙古人的石炮(牵引抛石机)升级为配重抛石机。据《元史》记载,公元1273年,忽必烈下令修建正阳东西两座城,设置大炮(配重抛石机)200多尊,与南宋军队作战。也正是在这一年的攻克襄阳城的战役中,这种石炮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蒙古人的征伐及统治下,不仅西方的武器技术得以传入中国,中国的武器技术也得以传入西方,比如火药武器。

关于火药和火器的起源,已经被研究了几个世纪。西方人曾经一直认为,火药是德国方济各会修士、炼金术师施瓦茨发明的,时间大概在公元1313至1353年间。直至20世纪初,这种说法才被有力地驳倒。荷兰汉学家施列格在一篇文章中引用大量证据,证明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在这个过程中,20世纪英国著名汉学家、科技史学家李约瑟[1]作了很多贡献。

据李约瑟考证,最早提到火药的文献要追溯到9世纪的中国。大概在公元1000年左右,中国出现了使用火药的炸弹或手榴弹。但是,由于那时的火药质量并不高,要么引信燃烧过程太长,要么突然燃烧导致爆炸,因而并没有广泛应用于军事上。大概在公元1100年左右,中国人已发明了火枪,但是,仍然无法克服化学过程忽快忽慢的缺陷。几十年后,因为掌握了经提纯的硝酸钠的比例,火药武器才真正发挥出作用。公元1232年,蒙古大军攻打金国首都汴梁(今开封)时,就遭遇过这种炸弹或榴弹。

学者仍然在争论的问题则是,火药是在何时、由何人传到西方的。

中西方专家试图从语义学的角度证明,火药是在13世纪传到阿拉伯世界的。公元1240年左右,阿拉伯开始将硝石——火药的重要成分——称作“中国雪”。阿拉伯人和波斯人还用“药”这个词来指“火药”。实际上,在13世纪之前,中国人已将“火药”简称为“药”了。

美国历史学家奥森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火药传到印度次大陆的时间,大概是13世纪中期,大概在公元1267年左右传到西欧,但是,直到14世纪,西方人才得见完整的火药方剂。[2]

李约瑟认为,将这种军事技术传到西方的,主要是西方旅行者及其中国随从。而奥森则认为,很可能是在蒙古军队西征过程中,火药和火器技术被带到了西方,而且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实现:其一是蒙古军队的内部交流;其二是通过在战场上的应用。

[1]李约瑟(1900—1995年),英文名Josehp Needham,英国人,著名汉学家,对中国科技史极有研究。

[2]Thomas T.Allsen,“Military Technology in the Mongolian Empire”,Warfare in Inner Asian History(500—1800),edited by Nicola Di Cosmo.

在蒙古军队中,既有西亚的穆斯林,又有东亚的汉人,双方很可能互相学习军事技术,汉人可能学习穆斯林的配重抛石机技术,西亚穆斯林可能学习汉人的火药技术。而后,火药很可能通过穆斯林传到欧洲。至于战场应用,在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期间,火器就被派上了用场。比如,在公元1220年攻打布哈拉时,蒙古人就动用了火箭。奥森还注意到《元史》中提到的一场战事:

公元1220年,成吉思汗的将军郭宝玉(唐代名臣郭子仪后裔)攻陷挦思干城(今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附近)之后,驻扎在暗木河(即中亚的阿姆河)。敌人在河边有堡垒十余座,还“陈船河中”。郭宝玉待风涛暴起之时,“令发火箭射其船,一时延烧,乘胜直前,破护岸兵五万”。

不过,蒙古人当时所用的“火箭”,与真正的火药武器相去甚远,尽管如此,奥森认为它会改变西方人的观念。

火药和火器传到西方之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经过改良之后的火器,首先是以加农炮的形式,然后是以手枪的形式出现,但出现的时间各有不同。加农炮出现在印度的时间是公元1442年,出现在伊朗和中亚的时间更早一些,大概是在1360至1370年之间,但具体年份并不清楚。在巴尔干半岛地区,火器大概出现于1350年,至1380年时已经很常见。俄罗斯编年史首次提到火炮是在公元1382年。

但是,正如英国历史学家佩西所说,技术转移是文明间的对话过程,接收方会基于自身的经验、条件和需要,来考虑是接受还是拒绝某种技术,而这个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在火药传入西方约两百年之后,即15世纪中期,加农炮才成为攻城略地的核心武器。

同类推荐
  • 虎狼大明

    虎狼大明

    崇祯十一年,建奴入寇,抢走了数十万人口。崇祯十一年,最有可能力挽狂澜的重臣孙承宗殉国,最能打的文官卢象升也殉国,大明从此走入了没落。而在这一年,顶级驯兽师张伟带着他的白虎来到了这里,他看到了这个蛮夷遍地,华夏寥落的时代,他的白虎对着敌人张开了血盆大口,用坚硬的獠牙撕碎了敌人,把敌人驯成了一只走狗。可是,后来他发现,要进行驯的不光是侵略者,还有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他不得不再次以军队为驯鞭,以土地和财富为诱饵,把这个国家驯成为了一只猛虎,把国民驯练成为了一群饿狼。“养民如羊不如养民如狼,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外国人听到了我们华夏的人,就感觉见到了猛虎,见到了饿狼一样害怕!”张伟说。
  • 名将召唤

    名将召唤

    吕布:刘家小儿,汝可敢与我吕奉先一战?刘基坏笑:对付你还不用我上场。项大哥,让他看看,谁才是第一武将吧。旌旗之下,项羽手上的虎头盘龙戟闪烁着嗜血的寒芒。关羽:刘家小儿,插标卖首之辈耳!看关某为大哥取尔首级!刘基:纳尼?这么拽?叔宝大哥,关公就交给你了,不用给我面子。秦琼冲刘基淡淡一笑,露出了一口洁白的门牙,望向关羽的眼眸中满是战意。PS:感谢枫其子制作的封面
  • 文举人

    文举人

    融四岁能让梨,融二十便能以文为举贤才东汉末年,乱世将临。手中三尺青锋,脚下步步生梨。
  • 梦楚汉

    梦楚汉

    于道观之中对弈,梦回千古于床塌之上惊醒,身处强秦史书幕幕在心,心中犹生壮志运筹于乱世之中,谈笑于两军阵前傍行于霸王身侧,指点与楼台之间或是书生志终全,亦是历史难更写?
  • 崇祯演义

    崇祯演义

    通过附身崇祯,探讨明末的政治、经济、军事等社会各方面,作出可能的社会变革。
热门推荐
  • 叛逆少年这些年那些事

    叛逆少年这些年那些事

    讲述了一个作者描绘的天马行空的世界,有时候违背物理定律,勿念!主角的成长历程,带给你们。说实话,这书,也是一种黑暗,就连我也只能,一声叹。
  • 和尚还俗了

    和尚还俗了

    “百年未见,和尚,真是好本事”姿容清丽的女子抬眼望着远处走来,为首的白衣男子眉目如画,衣冠胜雪,眸如辰星。众人看清这面容时倒吸一口气心道:怎么会有这般出尘的男子。只有九月心里腹诽‘这厮表里不一,可恶至极’
  • 无敌战神秒杀系统

    无敌战神秒杀系统

    【9102/一爽到底】我三岁习武,五岁战士,七岁战师,九岁战灵,十二岁就已经踏入战王门槛,是举世无双的修炼天才。秒杀。我是青龙帝君,拥有亿万子民,手下战王,战皇多如走狗,未来必定能一统天下,成就无上帝王。秒杀。我乃始祖转世重生,这一世,我欲剑斩雷霆,手握乾坤,谁也阻止不了我崛起的步伐。还是秒杀。穿越异界,成为一名八岁孩子,开启了无敌战神模式,所有敌人,统统一招。
  • 重生之复仇步骤

    重生之复仇步骤

    突如其来的车祸,屈辱的绑架,以及迫切让她从这个世界消失的“凶手”,这些人一步步把她逼上绝路,又一步步把她送回巅峰......命数由天不由人......这场痛彻心扉的梦让她辗转反侧......而她,就在这样的梦里,受尽苦楚,然后悠悠醒来......
  • 柔如彩虹

    柔如彩虹

    以切身感受为素材的诗,是自己的欢乐、痛苦与惊讶
  • 缘起归尘

    缘起归尘

    她嫁给他,并不是因为爱他,仅仅是为了活下来,至少她是这么认为的。可是三年后,她认为的,还能继续认为下去吗?他给她绝宠,转瞬间又对她弃之如蔽。君心难测,妾何以得知?
  • 保家仙灵异录

    保家仙灵异录

    亲身经历改编东北流传已久的五仙家,奇异的东北灵堂.保家仙保一方平安,治病救人。一个捡来的香炉,三代人的命运,永世的纠缠。看主角王小江如何济世救人,踏妖邪,破命运
  • 黑色郁金香

    黑色郁金香

    这是生灵人与魔鬼之间的较量,从一朵带魔咒的黑色郁金香开始。森林王父子前仆后继保护森林的安宁。郁金香成就不了真正的幸福,格雷夫的儿子克芮斯把它封存在水晶洞,他未来的孩子将担负起寻找新森林王的责任。护法者凯里的到来,带来新的希望,在他的协助下,新的森林王终将诞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有一只任务界面

    我有一只任务界面

    银色联邦中一颗人类为主体的普通星球之中。 被强制性参加猎杀考核的“魂穿”少年方源,冥冥之中,觉醒了一张能够发布任务的奇异界面。当他知晓,完成界面任务可以获得各种奇异物品的“奖励”之后。方源就高吼着“挂逼附体,所向披靡!”的励志口号,开始了无尽星海中的撒欢之旅! ——本书又名《宇宙级作死艺术家》、《自己成为自己的任务目标怎么办》、《如果可以选择,我想做个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