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889900000003

第3章 1978年(3)

伤痕文学

● 特指一种文学现象或文学思潮。作品体裁以中短篇小说为主,故也称“伤痕小说”。

● 关联词:(伤痕文学代表作品) 《班主任》/刘心武 《伤痕》/卢新华 《灵与肉》/张贤亮 《爬满青藤的木屋》/古华 《思念你,桦林!》/龚巧明 《飘逝的花头巾》/陈建功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张弦 《本次列车终点》/王安忆 《我是谁》/宗璞 《啊!》/冯骥才 《大墙下的红玉兰》/从维熙《将军吟》/ 莫应丰 《芙蓉镇》/古华《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周克芹

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文革”无疑是一场浩劫,是一场噩梦。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帮”倒台,人们经过最初敲锣打鼓、欢天喜地的庆祝游行之后,回头发现自己心上却有着无法抹去的阴暗记忆,无法平复的累累伤痕。在肉体与心灵都经历了深重灾难之后,哪怕历史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笑容依然不能掩住泪水。所以,新时期人们反思历史、倾诉情感的突破口选择了文学,而出现的第一个文学现象是“伤痕文学”,第一波创作高潮是伤痕小说。生命在非常时期内所遭到的凌辱与毁灭,普通人在浩劫中受到的非人待遇,道德良心在悲剧时代里的沦丧,青春和爱情的痛苦与失落……这一切都成了伤痕文学表现的主题。

作为“伤痕文学”之滥觞,应是刘心武创作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它刊发于《人民文学》1977年第11期。作品塑造了几个学生人物,他们的经历、思想乃至性格都大不相同,相同的是他们都深受“文革”之害,年轻的心灵被荼毒,人格被扭曲,各自都带着不同的精神内伤。小说发表后,1978年初即在读者中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但那时人们还尚未以“伤痕文学”去命名。直到1978年8月11日《文汇报》副刊发表了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接着陆续又有《神圣的使命》(作者王亚平)、《献身》(作者陆文夫)、《姻缘》(作者孔捷生)等知青创作,和以从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为代表的“大墙文学”,以至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为代表的农村题材作品,反映的都是各个领域的人们在生活、身体和灵魂上受到的深深伤害,方才意识到这是一种文学思潮,一种特定时期的文学现象,于是以卢新华的同名小说为之命名“伤痕文学”。

伤痕文学是新时期出现的第一个文学思潮。伤痕文学作品大都以文化大革命这一历史时期作为背景。对长达十年的浩劫与动乱给中国人造成的精神创伤予以了“字字血、声声泪”的强烈控诉,对肆虐横行的极左路线予以了强烈谴责,这是伤痕文学的核心思想内涵。

十一届三中全会

●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简称。同时也是新时期的纪念碑,改革开放的转折点。

● 关联词:全面拨乱反正

1978年12月18日~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从此,一个个春天的故事开始在中国传诵,一幅幅春天的画卷在华夏大地展开……

三十年前的1978年,三十年前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历史转折点!

也许每一代人都需要自己的革命。而一场正确的变革,必须以正确的思想作为先导。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口号,把工作重点转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三中全会为期五天;而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在1978年11月10日~12月15日进行,为期36天,会期是三中全会的七倍,这说明中央工作会议为三中全会的顺利召开做了充分的准备。据与会者回忆,实际出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中央委员有169人,占中央委员201人的84%,列席代表有9人。全会还选举产生了100人组成的新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陈云为第一书记。中纪委的根本任务是,维护党规党法,切实搞好党风。

从此,新旧观念的交锋,如同天幕上一道划破长空的闪电,照亮了一个时代。新的观念对旧的思想,在较量中振聋发聩,开花结果。要富裕还是要贫穷;要封闭还是要开放;要变革,还是原地踏步,乃至能不能穿喇叭裤,可不可以留长头发,唱歌能不能拿麦克风,男女之间跳舞有多大的距离,个体户能不能经营,夜总会是不是可以开张……这一切如果没有开放的态度,没有观念上的更新是得不到解决的。不论在城市还是乡村,不论对男女老少,改革开放都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生活走向富足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进步。每个人都在重新审视和修正自己的人生坐标,都在努力寻找最佳生活方式。

小岗村

● 地名,安徽省凤阳县的一个村庄。

● 关联词:联产承包 分田到户 农村改革

1978年12月的一个夜晚,小岗村生产队的十八户村民聚集在村民严立华家里,一张张黧黑的面带饥色的脸孔,有着平时少有的紧张与严肃。他们要干一件事情,一件在当时决不允许干的事情——分田到户,以家庭为单位实行单干。

每个农民都知道面临的风险,年轻的副队长提议定下协议,那份协议也特别具有农民特有的质朴、憨厚的色彩,比如“头场粮食就要把国家征购和集体提留交齐,谁也不准装孬种”;又比如“不准任何人向上面和外人讲,谁讲谁不是人”;比如“队干部因为分田到户而蹲班房,他家的农活由全队社员包下来,还要共同负责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

一纸协议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生死文书”,上面很快就印上了十八个鲜红的生死指印,表示着十八户农民誓不回头的决心!

由于当时农村在生产上集体出工,分配上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影响了人们生产积极性的发挥,以小岗村1966年至1976年十年统计,收入最好的年辰是每人每天9两粮食,0.11元钱,最差的年辰每人每天仅2.8两粮食,0.04元钱。二十来户人家,几乎年年都要外出逃荒,“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几乎成了他们的讨饭歌。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拨乱反正”的年代,风雨欲来,正酝酿着一场重大的改革。小岗村十八户农民也许并没有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只是为了填饱肚皮,甘冒可能蹲班房的风险,以赌咒发誓的形式,用按手印的方法,向人民公社的旧体制发起冲击,向“农业学大寨”发出质疑。

当年冬天决定分田到户,次年秋天就结出了丰硕之果。1979年小岗村的粮食总产量,相当于之前五年粮食产量的总和,更重要的是,小岗村那一张有着十八个鲜红指印的协议,在我国农村改革的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揭开了我国农村联产承包和大包干改革的序幕。

望 乡

● 一部日本的老影片。

● 关联词:阿崎婆 栗原小卷 田中绢代

不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很难想象,一部根据原作《山打根八号妓院》的文学作品改编的名为《望乡》的日本影片在1970年代末的中国造成的巨大冲击。以至于这部电影的原作者山崎朋子,在1990年代,来到中国上海收集日本军队当时犯下暴行的材料时,还有着这样一段经历:“我找到了当年在纱厂工作的女工,询问日军入侵时的事情……当年年轻的女工现已垂垂老矣。她们对我的采访并不太积极配合……可是有一天当我的女翻译向那些女工们介绍说‘这位就是电影《望乡》的原作者’时,满座皆惊。此后我的采访便变得十分顺利了。” 《望乡》在当时的影响还可以见诸这样一个事例,打开巴金老人的《随想录》,开篇二题竟然都是对这部影片的推荐和赞评。第一篇写于1978年12月,因为影片上映之后引起巨大的争议,年事已高的巴金及时挺身而出,态度鲜明地表示“我很喜欢这部电影”,“我认为这是一部好电影”。

诚然,影片故事很动人,讲述日本明治四十年,日本妇女被卖到南洋当妓女的凄惨人生;诚然,其中演员很出色,饰演年老的阿崎婆的田中绢代和饰演年轻女记者的栗原小卷都是日本名演员。但影片如此受到举国上下的关注,其实与那个时期的社会形态和大众观念大有关系。

那是一个长久的封闭正被冲破的时期,从政治思想到文化生活,都在逐渐由灰暗到晴朗过渡,八亿人民看了多年的革命样板戏之后,终于能看到“文革”以前拍的一大批老电影好电影。1978年在中国举办的“日本电影周”,甚至让人们还有机会接触到了外国影片,《望乡》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上映的。除去人们对影片主题意义的关注之外,不可否认的是,其中大量的妓院场景和与性有关的镜头,也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好奇,兴奋不已或者惊恐不安,都如才从笼子里探出头的鸟雀,唧唧喳喳。还有日本著名影星栗原小卷在影片中扮演女记者三谷圭子的形象,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清秀靓丽的容貌,大波浪的鬈发,甚至那件米色飘逸的风衣,在当时还没有脱掉灰蓝色服装的中国倾倒了无数观众。以至于第二年即1979年由她主演的另外一部日本电影《生死恋》在中国上映后,因为有了广泛的认同,深厚的观众基础,也很快风靡全国,栗原小卷几乎成了那个时代人们心目中第一个外国影星偶像。

同类推荐
  • 中国起名100法

    中国起名100法

    一个人的姓名,除了具有区别社会成员的身份符号作用之外,还有言志、抒情、寄托、兴思、描摹、纪实、艺术、审美等功能。人一出生,都各被赋予不同的名字。名字是人一生的财富,名字既是代表具体个人的一种符形标志,同时又是向周围传播信息的主要声音载体。当名字成为生命、生活的一部分时,其一言一行,言谈举止,总会自然联想到自己名字的寓义,这就是名字对心理、对个人成长的积极的暗示。一个响亮优雅、有品味的名字、有利于社会交往,提高亲和力,增强人际关系,有利于事业的发展。一个吉祥的名字,对于一个人的健康、婚姻、人缘、幸福都十分重要。
  • 趣谈语言文学

    趣谈语言文学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人们也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其语言文学亦有深厚的功底,诸多名著让人目不暇接。《趣谈语言文学》以细腻的文笔,带领我们慢慢品读诸多经典之作,让我们在文学的殿堂寻找到那份已远去的宁静与淡然。
  • 小学生读《论语》(孔子研究院国学课堂)

    小学生读《论语》(孔子研究院国学课堂)

    小学生为何读经典?小学生怎样读经典?孔子研究院国学课堂精彩呈现!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孔子大学堂主讲李文文执笔,教你通读、系统地读《论语》,读出新意,感悟成长,与经典携手相伴相行。
  • 名人格言对联(上)

    名人格言对联(上)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名人写的对联,以及处世格言。
  • 风筝

    风筝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一朝花开一朝花落

    一朝花开一朝花落

    你还记得你最初的梦想吗你还记得你曾经爱过的人吗每个人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风吹不散,雨带不走它就像是刻在了心里无论如何,挥之不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越王娇妃

    越王娇妃

    21世纪的奋斗女,一朝穿越,面对架空的王朝,面对不熟悉的人,不熟悉的环境,她又怎样的生活?阴谋诡计她不懂,她只懂有恩报恩,有仇报仇。她不犯贱,不会主动找别人麻烦,可是她也不是软柿子任人欺负!不过,在未知的世界里,她的生存法则究竟管不管用?遇到腹黑的他,她的命运又会怎样?在未知的国度,未知的阴谋背后,无意闯入的她已经不能明哲保身,那么也只有面对,一件件看似诡异事情的背后究竟是什么阴谋,林芷玥究竟能否避开一个个危险,解开一个个谜团呢?
  • 樱花少年的秘密

    樱花少年的秘密

    我,顾西米,历经千辛万苦考上了拥有神秘医学小组的巨人学院。阴差阳错之下,巨人集团CEO的独生子左滉一被我救醒。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被唤醒后的左滉一变成了IQ只有10的白痴,不管我愿不愿意,左滉一像傻瓜一样每天跟在我身后,无论是教室、实验室还是卧室!啊!我要疯了!
  • 小白莲永不惧怕女主

    小白莲永不惧怕女主

    洛一曼是一个肤白貌美的花季少女一天,她在游泳时腿抽筋,淹死了。正当她以为这一生就这么结束了的时候……“叮咚,宿主主,我是系统,只要您绑定我,穿越到其他世界完成任务,就能复活了!”一个萌萌哒的正太音在她脑海中响起。“好!”洛一曼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于是,洛一曼开始穿越到各个世界,扮演小白莲。可是,随着做任务系统不断升级,这个小正太系统怎么逐渐长大了,还变成了一个小奶狗!然后,小奶狗还说喜欢自己?崽啊,你就是个系统啊喂。
  • 知识使我强大

    知识使我强大

    穿越了?这是什么。幼儿园?什么??我18了还要读幼儿园?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白鸟翔集(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白鸟翔集(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我,一个多年来生活封闭、孤独少友、一事无成的年轻人,自觉同辈人格格不入,是这代人中的失败者。在终于忍受不了工作的无趣后,我决意辞职,希望用半年时间寻找自己的兴趣,找到内心里的自由生活。我认识了耗子。他是一直嗡嗡乱飞的牛虻,是我的战友跟镜子。他鼓励我刺激我挫败我。我们高谈阔论,喝酒作乐,讲段子谈不俗的爱情——我的生活开始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在这热闹生活表面的痛快欢腾之下,却掩藏着我们真正的不安跟恐惧。随着很多始料不及的事情连接发生,我被迫开始反思自己的过往与现在。
  • 不如不归来

    不如不归来

    在白水镇的时候,她是初降人世的妖,他是教书先生;在王城的时候,她还是妖,他是文状元;在江湖的时候,他们最自由;重回王城,他是武状元、将军,未来的驸马……重回白水镇,已是陌路。
  • 向加泰罗尼亚致敬(奥威尔纪实作品全集)

    向加泰罗尼亚致敬(奥威尔纪实作品全集)

    西班牙内战是奥威尔第一次亲临体验战争的残酷和萧条,为他以后作品的反战基调奠定了基础。可以想象,从未涉足政治的文人奥威尔面临残酷的意识形态斗争和政治的党同伐异时内心的彷徨、无助和绝望。在目睹了许多曾经在前线共同作战的友人没有战死在前线,却死于自己人的迫害之后,奥威尔对苏联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怀疑,从此走上了反对极权体制的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是西班牙内战这个熔炉促使奥威尔的创作热情和才华从控诉外在的世界表象的不公转向了对内在的体制和人性进行深刻反思。而共产国际、西班牙政府与英国媒体对西班牙内战的歪曲描写和为达目的操纵宣传工具的做法促使奥威尔开始思考历史的真实性,并在《一九八四》中升华为对极权主义操纵历史手法的反思。1946年,奥威尔写道:“自1936年后,我所进行的严肃创作的每一行话,都是在直接或间接地反对极权主义体制,并为民主的社会主义体制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