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69300000004

第4章 导论(3)

理想人格学说一直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津津乐道的重要话题,尤其是儒家,他们把如何成就真善美的理想人格作为终极的价值追求目标。随着中国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发生巨大的变异。作为中国现代价值变迁历程的一部分,理想人格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衍化,在继承与吸收传统人格学说的同时,逐渐脱去传统理想人格学说中的“圣贤”色彩,显露出现代化、平民化的气息。可以说,人格理想的现代化过程是一个圣贤人格不断隐退、平民化人格不断涌现的过程。现代新人格设计中的平民化取向更贴近人的现实存在,显出其现实性的品格。但是,平民化不等于世俗化或庸俗化。合理的平民化人格理想固然不能脱离现实,应以现实人生与时代发展为根据,但又不仅仅表现为对人生和时代现状的无条件认同或接受,而往往包含着超越现实人生的价值要求,具有理想性的品格。理想人格的现代衍化历程从一个侧面展示了现代价值观的艰难转换。

人格作为理性与非理性统一体的“我”,总是面临自然与人力、功利欲求与道义追求的两难选择,因而,平民化人格的价值设定自然牵涉到和谐原则与竞争原则功利原则与道义原则的关系问题。人格作为行动和思维统一体的“我”,总是和群体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如何处理个体(个性)与群体的关系便成为平民化人格的一大主题。同时,群体不仅指某个具体的集体,而且指社会,人格理想的发展与社会理想的发展是互动的,因此,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也涉及人格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这一对关系自然也纳入了平民化人格的讨论语境。这些价值原则构成了现代中国平民化人格可能性话语的第二个内容。

心理结构的辨析与价值原则的设计、构想都是从内在的方面展示平民化人格的内涵。内涵总有其外在的表现,知情意的精神力量与竞争、功利、个性、自由等价值原则在外化过程中呈现一系列的规范、规则,这些规范、规则与制度、法律有着密切的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现代中国社会,妇女制度与教育制度的变革是影响深远的事件。这两个制度性事件对平民化人格的建构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在现代性的制度建设中,法律制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与法律制度相关的法权人格展现了与道德人格不同的意义。对道德人格与法权人格的各自侧重成为了区别中西文化精神的一个尺度。现代中国哲学家对法权人格的思考将为平民化人格的建构开辟一个重要的新路径。人格、制度与法权的关系就成为平民化人格可能性话语的第三项内容。

在内在的心理因素、价值原则和外在的制度因素等的合力作用下,人格成为自我的统一体,具有一贯性和稳定性。接下来的问题是:对这样一个统一体的认识是否可能以及如何可能?这就引出人格(道德)认识的可能性问题。这成为平民化人格的可能性话语的第四项内容。大多数现代中国哲学家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并从理性认识、直觉、体知等角度探究认识的机制。

人格(道德)认识还涉及到表达或言说的问题。对认识成果的表达可以有多种方式,如命题、图表、艺术作品等。不少现代中国思想家喜欢写自传,自我言说自己的人格形象。他们的自我陈述也成为一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为人格的自我认识与对别人人格的认识提供了一个途径。

大多数现代中国哲学家认为平民化人格是可以认识和把握的。那么,这种可以被认识的人格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呢?这个问题牵涉到现代平民化理想人格培养的方法论。现代中国哲学家们采取的一个基本路子是:对传统儒家的理想人格培养的方法加以继承和改造,并赋予一定新的意义,推陈出新。人格培养的方法论成为现代中国平民化人格可能性话语的第五项内容。

通过一定的认识手段与程序,平民化人格是可以认识的;通过生活世界中人们的主观努力,人格也是可以教育和培养的。人格的认识方式与培养途径都是现实的、世俗的、日常的,认识与培养所得的结果是平民化的人格。现实的、日常的平民化人格是不是缺乏超越性的精神诉求呢?平民化的人格如何能够提供人的安身立命的关切?人生意义的追问不仅仅指向当下的生活世界,更主要的是指向未来的、超越的可能世界。平民化人格如何满足人生意义的终极追问?这里涉及到人格与超越、人格与终极关怀的问题。现当代中国哲学家们给出了人格关怀的不同进路,如美育化的进路、道德化的进路、哲学化的进路与智慧化的进路等。他们在肯定理想人格关怀具有超越性的同时,也拒斥了西方宗教式的终极关怀方式。人格与终极关怀的关系问题构成现代中国平民化人格可能性话语的最后一个内容。

综合以上所述,本书将研究主题设定为现代中国平民化人格的可能性话语,围绕着如何建构平民化自由人格这一问题而展开。平民化人格的可能性话语的内容包括了这样几个方面:第一,人格的心理学维度,讨论平民化人格的知情意之维。第二,人格的价值观维度,分析天人之辨上的竞争原则、义利之辨上的功利原则、群己之辨上的个性原则、人格理想与社会理想之关系上的自由原则等内容。第三,人格的社会学维度,探讨平民化人格与妇女制度、教育制度以及法权的关系。第四,人格的认识论维度,辨析人格认识的可能性话语和表述的问题。第五,人格的实践论维度,阐述平民化人格培养的方法论。第六,人格的超越论维度,考察人格与终极关怀的关系。这六个方面构成平民化人格之可能性话语的理论框架,分别从不同的视角探讨了平民化人格建构的深刻理论内涵。

从逻辑的角度分析,这六个方面之间有一种内在的逻辑联系。人格的心理学维度与价值观维度阐述的是平民化人格的内在规定性,揭示人格的基本内核。人格的社会学维度阐述的是平民化人格的外在规定性,这些规定性是通过制度对人格的影响被刻画出来的。内在与外在的规定性集合成人格的统一体。接下来的问题是,这个人格统一体如何认识?如何养成?人格认识的可能性话语与人格培养的方法论则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两个角度来考察平民化人格的可能性话语。对人格与终极关怀关系的探讨指明了平民化人格的超越性、理想性追求,说明人格建构问题上的平民性(现实性)与超越性关系。人格关怀论是现代中国平民化人格之可能性话语的最后落脚点。这六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从心理学维度、价值观维度、社会学维度到认识论、方法论和超越论,呈现出逻辑的递进关系。

当我们用这一人格理论框架(“思”)回溯现代中国哲学史上的平民化人格思潮(“史”)的时候,它自然地成为本书的叙述框架,把“思”与“史”圆融起来。本书核心部分(第一至六章)的主题就依照上述逻辑结构一一展开。这样,本书的写作不是以人物或时间段为线索来安排章节,而是以上述六个问题为线索来描绘现代中国平民化人格合理建构的可能性图素。在每章的最后有小结,这不仅是总结,也是提问,并提供可能的新解题思路。在六章之外,本书另有导论和第七章两部分,以作辅助说明,分别置于本书的起首和结尾。导论部分阐述人格概念的基本含义和平民化人格话语的逻辑架构。第七章是结语,对现代平民化人格范型与人格话语做了总结,提出了需要进一步思考的几个理论问题,并分析现代平民化人格话语对于当代中国人格建构的启示意义。

在研究方法上,本书以思想文本的分析为主,运用中西哲学比较方法,借用米德、马丁·布伯、列维纳斯(Emmanue1Levinas)、荣格(Car1GustavJung)等哲学家的思想来观照、反思现代中国的平民化人格话语。同时,还运用思想史和社会史相结合、知识社会学等分析方法,把学理的探讨和对现实运动的历史考察、把哲学的分析和个案的研究结合起来,这主要体现在对妇女制度、教育制度对人格影响的分析上,体现在对现代学者和思想家的自传的分析上。

总而言之,本书采取问题研究的进路,通过对人格的知情意之维、人格与现代价值观念的关系、人格与制度、法权的关系、人格认识与言说的可能性话语、人格培养的方法论、人格与终极关怀的关系等多重视角展开现代中国的平民化人格之可能性话语,揭示理想人格建构的理论意蕴、实践主旨与历史经验,昭示现代人格中心词由“圣人”走向“平民”,由“德性”走向“自由个性”。通过历史的考察与理论的探究,为谋划当代中国的平民化自由人格图景提供有益的启示。

同类推荐
  • 系统思考之“道”:探索东方哲学与系统思考之共性

    系统思考之“道”:探索东方哲学与系统思考之共性

    老子在2500年以前写下的《道德经》和今天随着现代计算机的出现而日益受到重视的“系统思考”之间,存在着许多共通之处。本书将引领我们去思考有关“系统思考”的永恒的智慧,并在我们试图解决未来的许多难题面临诸多挑战时,指出了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而贯穿全书的理念是,我们在当今世界的状况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而当我们对于我们个体及人类这个物种有了更清楚的认知以后,我们又能如何改变或改善。
  •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曾国藩,晚清第一名臣;哈佛,西方第一圣殿!跟曾国藩学做人做事,向哈佛汲取精英智慧!古为今用,从曾国藩家书中领悟先哲智慧;西为中用,在百年哈佛园里品读精彩人生!打开家书,在墨香中体悟成长的力量;走近哈佛,在故事中品懂生命的真谛!
  • 共谋罪

    共谋罪

    作者从个人和法律的深层次角度来处理这些深奥问题和旁观者—受害者关系,聚焦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并且探讨当前社会中的案例。他诉说其父母和祖辈在大屠杀中的遭遇,分析范德堡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发生的性侵案例及其它罪案中,旁观者选择不干涉的问题。
  •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本书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阐述明代哲学的专著,内容包括明代初年的朱子学,阳明心学的先驱,王阳明的良知之学,阳明各派弟子主要是浙中、江右、泰州对阳明学的发展,明代中后期的朱子学,明末东林、蕺山对朱子与阳明的融合,黄宗羲、方以智、王夫之等明清之际思想家对明朝学术的反省与总结,以及明代佛教、道教与儒学的会通,天主教初传时期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与吸收等,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了明代哲学的发展脉络。在论述中,注意各家的独特性及其思想深度,各思想家在整个明代哲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相互影响。对明代哲学的独特问题如良知的有无、动静、中和及本体与功夫、先天与后天等有深入阐发。
  •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尼采谈人生权力意识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尼采谈人生权力意识

    本书文章篇目包括《从苦恼到爱》、《歌颂神灵》、《人类与绳索》、《收获生活》、《阅读历史》、《基督与基督教》、《我们对艺术的感谢》、《勇气论》等。
热门推荐
  • 散仙冬情

    散仙冬情

    天地创世之初,生两界。一为仙界,一为世间。世间主体,修外。能者一步百米,挥手可断金石,体气可伤性命。仙界主术,修内。能者可飞天浮云,呼云唤雨。世间只知仙界存在,仙界却观世间沉浮。两方各自为政互不相通。仙界帝统,四方祥和。世间四国,各有君主,战乱无息。
  • 三洞枢机杂说

    三洞枢机杂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灵魂摆渡返魂香

    灵魂摆渡返魂香

    爱方是你是他心中的英雄,他是你心中的英雄,不管遇到什么,都想护对方周全,只要她好,自己怎样都可以,都是快乐的,我想做她心目中的英雄,义娘就成全我吧!”我哀求道。许是她看我哭的如此伤心,心生怜悯,而且罗勒应该逃出了黄泉,便只好作罢,唉声叹气!
  • 风之歌:风与雨

    风之歌:风与雨

    一切的命运是否从开始便是既定?命运是否总是连锁出现?命运的邂逅或许并不能镌刻一生的华章,向前的旅程却总是勾勒出宫徵鸾苍。记忆总在虚空之中流连,心却早已不似往昔轻灵飘荡。飘雪中不再有那日的姽婳,蓱翳所降雴霫亦不再如当年飘零而轻畅。青灵之中消却了轻灵,命运最终湮没了命运。
  • 平凡人生的奇迹

    平凡人生的奇迹

    平凡小半生,一梦归原初。旁人视角,再观自己。已非旧日之自己。
  • 邪魅王爷太猖獗

    邪魅王爷太猖獗

    前世被丈夫所害,一尸两命,一朝穿越成妃,被传三年无孕。重生后的她,冰心冷漠,斗侧妃,斗姬妾,斗皇后,凭借预知异能,帮他查母妃之死,助他战场无敌,助夺位争权。最后不过落得失去孩子被赶出门去,她恨,她发誓定要让这个薄情男人付出惨痛的代价。毁容,成长,狠心,三年回归,她已是商业的霸主。再见之时,他依然是那个邪魅的男人,而她却不再是那个软弱的王妃。真真假假,一切的无情心狠,都不过是为了一个情字,当年的那个无情赶她走的男人,竟然是因为爱她而赶她走,是讽刺?还是天意弄人?助他登基为帝,万世独宠,她成为了宫中惟一的女主,他唯一的女人。
  • 仙魔乱:情荡千古

    仙魔乱:情荡千古

    星空之中,埋藏着许多秘密。你可曾知晓,竟有坟墓漂浮其中?【假如你没看过《遮天》】这是个女主名为淑琪的故事。(如果你能想出更好的名字,欢迎留言)这是个男主名为星牧的故事。(同上)这是个有很多主角的故事。(同上)这是个文笔极差,写书辣眼睛的低级作者写的故事。最后,爱点击不点击,who·care?【1、信手涂鸦之作】【2、本书男主】【3、小福小福,独霸江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帝少心尖宠:娇妻,不准逃

    帝少心尖宠:娇妻,不准逃

    “女人,今夜,你是我的。”他,一手掌控整个商业帝国命脉的男人,北氏家族的掌权人。叶蓁蓁是脸上有着丑陋胎记的丑女人,却成了帝少床上的用品。她仓皇躲避,他步步紧逼,挚爱偏执,宠溺无度。“总裁,孙小姐说夫人长得丑。”“把她整容前的照片给报社发过去。”“总裁,林小姐说夫人大手大脚太败家。”“花她钱,败她家了?叽叽歪歪话真多,抄底林氏股票,给她找点事做!”夜晚,某女人躺在男人怀里,娇嗔道:“你对他们是不是太狠了?”“狠?你是我的心肝儿,他们踩我的心,踏我的肝,还不允许我怼回去?”
  • 拜,无忧

    拜,无忧

    山河动荡,是否该由我们来扛?你又是否愿意与我并肩作战,守护这大好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