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41100000018

第18章

二胡

可以说,父亲没有一点音乐细胞,嗓音不好也倒罢了,把握不住乐感可能是致命的缺陷,比如他哼唱《八段锦》、《拉魂腔》、《十劝郎》等等这些流传很广的民间小调时,跑调、窜腔,常常惹得周围人哈哈大笑。但是,父亲浑然不觉,对音乐依然情有独钟,不光喜欢哼哼唱唱,还迷恋乐器。特别喜欢自己制作乐器。父亲做过的乐器有板胡、三弦和笛子。这三种乐器我没有见过,只是常常听他吹嘘。不过我见过他做的二胡,不是一把,而是两把。一把给他供销社一个沈姓的老朋友了,另一把送给了我小学老师徐树权。

做一把二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材料十分重要,二胡的琴杆、琴轴必须是十分坚硬的木材。我父亲选择的木料,就是很稀见的黄杨和紫檀。

顺便告诉大家,父亲有全套的木工家具,各种刨子、凿子、锯子、钻子、锤子还有一些说不上名字的工具,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都是他历年来积攒下来的。父亲想做一把二胡,工具不成问题。问题还是出在原材料上。我清楚地记得,在一段时间里,父亲尝试过多种木料做琴杆。先用一种上好的东北杂木,后来用南方的水曲柳,也选用过当地的枣木、槐木,都不成功。后来是那个沈姓的朋友,提供了一块紫檀木,和一根碗口粗的黄杨,这才让他满意。但是条件是,要给他做一把二胡。解决了木料,第二个难点出在共鸣皮上。我父亲说,上好的二胡是用蟒蛇皮蒙的,没有蟒皮,黑鱼皮也行。蟒蛇皮上哪儿找啊?最后还是这位沈姓朋友,他提供了一张黑鱼皮。这张黑鱼皮很大,可以蒙四五把二胡。

材料凑齐了,接下来,父亲开始动工了。我的记忆中,很长一段时间,父亲都在废品收购站后院的凉棚下,用手工制作二胡。他时而侧身坐在木工案上,时而端坐在木椅子里,目不转睛地专注于某一构件,一刀一刀地刻,一下一下地打磨。父亲知道,一把二胡的质地,材料固然重要,二胡的音质,主要还是靠共鸣皮。所以,一把二胡的关键工艺,全靠这张皮。蒙皮,成了制作二胡最难侍候的一道工序,如果蒙不好,声音是很噪的,容易出现杂音,高把位的狼音更是不容易解决。如果这样,二胡的外形再好看,也不是一把好二胡。所以,父亲对沈姓朋友送来的黑鱼皮并不是十分满意。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父亲亲手制作的第一把二胡我只见过,却没有听他拉过。他制作的第二把二胡,十分精致,油光锃亮的,檀木杆的外观很华贵,呈红中带黑色,木质密度均匀,纹路漂亮,手感舒适。黄杨木做的琴轴更是金碧辉煌,熠熠生辉。整把二胡,外观大方,气质不凡。但音色是不是柔美,音质是不是厚而不腻,亮而不噪,就不得而知了。开始的时候,这把二胡就挂在我家的屋墙上。父亲从供销社回来,都会取下二胡,坐在院子里的榆树下,拉上一阵。

父亲拉二胡的技艺真是糟糕透顶,好好的一把二胡,硬是让他拉出比杀鸡还难听的声音。村里人一听他拉二胡,都说老陈又在杀鸡了。父亲会一本正经地对他们说,你们知道什么啊,新蒙的二胡,要拉上三五个月甚至大半年,琴皮才会慢慢习惯二胡的震颤,音色才会渐渐拉开来。但是,村里人没有人在乎他说这些,一致认为,父亲不会拉二胡虽然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二胡不好。这二胡是谁要做就能做的吗?他老陈要能把二胡做好,那些生产二胡的工厂不是要倒闭关门了吗?此话得到了村里人一致的认可。

但父亲并不这样认为,他不但觉得他拉的二胡好听,还好为人师地跟人家表演二胡演奏中的小技巧,比如推弓、断弓、甩弓、击弓、大顿弓、小顿弓、点顿弓,甚至点弓、砍弓、跳弓等高难度技巧。村里人听了他拉出来这些难听的声音,都报以不屑的哂笑。个别的好心人劝他不要再拉了,甚至让他把二胡砸了烧火算了。

我的老师徐树权是我们村小徐庄人,在我三年级和四年级的时候,他教我们班语文,他喜欢在劳动课上给我们讲水浒故事,也喜欢唱歌,对笛子和二胡等乐器更是十分精通,可以说是个难得的文艺人才。他知道我父亲有一把二胡,特地来借去玩玩。恰巧学校要排演文艺节目,徐老师自然成为学校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骨干。他不但要排戏,还担任乐队主琴。他在表演唱《四个大嫂批林彪》中作的二胡伴奏,真是好听啊,不管听懂听不懂,村里人都说徐老师的二胡拉得真好。他们用很朴素的话来形容说,跟水淌似的。

父亲更是得意,他在演出结束后,跑到后台,跟徐老师切搓二胡演奏中的滑音运用。父亲真的不懂音乐,但他仗着徐老师手里的二胡是他做的,也头头是道地说开了。我当时感到很难为情,觉得父亲真是丢人现眼,特别是,我们班有两个女生是《四个大嫂批林彪》中的扮演者。后来,我听到父亲说,反正我也不会拉,你要是看这把二胡好,送给你了。徐老师不好意思地站起来,把二胡抱在怀里,感激地握着父亲的手。父亲说,赶有时间,我再做一把。

但是,几十年之后,直到父亲去世,都没有再做第三把二胡。

初恋

夏天的小学校园里,女生们总是对天气的潮热抱怨不休。她们三五个人聚在一起,喋喋不休地传播着其他小团体的流言坏话。

小梅不属于任何一个小团体,她总是一个人走来走去,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在割猪菜的田埂上,就是在操场上玩,她也总是一个人远远地望着遥远的蓝天。她也会唱歌,这一点我敢肯定,有一回我在河边逮柴喳喳(一种鸟,喜在芦杆上做窝),可能她没有发现我被密密匝匝的芦柴淹没了吧,歌声就响起来了,是那首当时最流行的《远飞的大雁》。她轻轻地唱道:“远飞的大雁,请你快快飞,为革命刀山敢上火海敢闯啦哈……”她正在忘情歌唱的时候,突然间发现了我。歌声戛然而止,取代的是一张涨红了的脸。她嘴里似乎还嘟哝一句,可能是骂我吧,然后,手指上缠着一根红色塑料头绳,快步走开了。我看到她两条齐肩的长辫子,有一条散开来了。她一边走,一边编辫子。我跟在她后边,看她灵巧地把辫子编好,又一直跟着她走到学校。

过了不知几天,也许只相隔一天吧,我在操场上的粪堆边捡到一块三角形的塑料片,可能是化肥口袋的残片吧。那时候的女生只有两种发型,一种就是像小梅那样的长辫子,另一种就是三面齐的短发,俗称柯香头,不分年龄大小,都可以梳那样的发型。扎辫子的女生大都是红色或绿色塑料头绳,货郎担上只卖五分钱一根,一根拦腰剪断,可以扎两根辫子。我把这块塑料片放在河水里洗净,用直尺和削笔刀制作成一根头绳。

教室里,小梅就坐在我前排,如果我扒在课桌上写作业,她要是直起腰甩辫子,辫梢常常从我的脑袋上掠过。我喜欢那种痒痒的感觉。

趁着课间同学们都出去疯玩的时候,我拿出了我精心制作的红色塑料头绳,对小梅说,给你啊?

爱要,从粪堆上捡来的。

小梅的口气多么的不屑啊。在那一瞬间,我真是十分的难为情。

晒场边上是一条小河。

我和小梅家的地挨在一起,打谷场也挨在一起。

想想那几年,我们两家人经常在一起干活,放水,耙地,插秧,收割,晒场,农忙时,我和小梅可以说天天见面。我们人大心大了,会想好多事了,却不大讲话了。本来她就是个内向的姑娘,我也不太活泼,这样一来,就好比陌生人一样。我妹妹和她倒是什么话都能说得来,大人们之间关系也非常的好,可是,我们像仇人一样,似乎在那两三年里,就没交流过一句话,其实我们单独在一起的机会并不少,比如中午吃过饭,我从家里出门下地,从她家门口走过是必经之路,很多时候,她也正巧出门。很多次这样的巧合,我感觉她就是故意在等我。于是,她在前,我在后,或我在前,她在后,相隔两三米或五六米远的样子,往田里走。在我的印象里,好像永远都是夏天,她戴着一顶宽边大草帽,穿一件白的确良长袖衬衫,蓝色长裤子,黑色方口鞋,有时也穿洗白了的解放鞋。她应该是个大姑娘了,对,一九八二年的时候,我们应该十八九岁了。就这样,两个年轻人,走到自家的水田里,插秧,或收割。收工的时候,她和我妹妹,叽叽喳喳地说话,我和她哥哥也会讨论一下庄稼地里的事。

有一天,我在门口的树下乘凉,听到大人们在灯下密谋,要派我远房的一个二爷,去她家提亲。二爷欣然同意,还非常兴奋地说,小梅多好啊,要是嫁到别的庄,太可惜了。我听了,心里咚咚地跳,觉得真好啊,高兴得很久睡不着。

但是,一连几天,不见动静,就像唱大鼓书说的,此书暂且不表。

不久之后,我隐约听到大人们又嘀咕,说是什么辈分问题,不好意思开口什么的。听口气,还在商量中。

转眼就到了秋天,正是收稻子的时候,经过几天的抢收和脱粒,金黄色的稻子晒满了打谷场,就像铺满了一地的黄金。中午时分,我正在摊晒,听相邻的长辈说,小梅家来亲戚了,是小梅的对象来了。我听了,手里扶着木锨,好久没有动,不是说好要让我们好的吗,连媒人都找好了啊,怎么会这样啊。心里的悲伤很大,跟着就有些怨恨,怨恨大人们说话不算数,也连带着怨恨小梅,怎么就同意了这门亲事呢?那天中午,我蹲在我家仓房门口,黯然神伤,悄悄落泪。隔一天,晒场上的粮食要运回家了,在装好口袋后,我看到小梅去河边洗手。我跟了过去,问她,我们不是说好的吗?我的话显然有些语焉不详,有些似是而非。但是,小梅听懂了,我不知道二爷到底去没去她家提亲,小梅知道不知道有这个话音,小梅显然懂得我现在这句话的意思,她脸红了,看我一眼,然后不说话。我还想继续说点什么时,她父亲喊她去拉车了。

这年的冬天,她出嫁了。小梅的婚车是从我家屋后经过的,我看到二爷腕惜的表情,听到二爷又是咂嘴,又是叹息。

夏天时,母亲有事去一趟老家,回来时,跟我说,在公共汽车上看到小梅了。

都几十年下来了,还提她干什么呢,但我心里还是咯噔一下,关心地问母亲,她什么样子啊?母亲说,还和以前在家时一样,穿得干干净净的。我说,还是白衬衫,蓝裤子?母亲又是赞许又是喜悦地说,对对对,一样,一样,一点没变。不知为什么,我心里也是喜悦的。

小萍

我喜欢今天的冬雨,全因为要即将见面的小萍和她的小楷书法。

早上起来,在园艺一样的南园宾馆后院里散步,便遭遇了这样的雨:飞飞扬扬,似有若无,不紧不慢,仿佛浓雾。我在铺着碎石的小路上走一趟,感受寒意的风、冰冷的雨,也用心,去感受一下即将成行的远途。

其实也并不远,隔着数条河流,几垅田畦。就是我要到达的洞泾。这个地名太让我喜欢了,并非毫无缘由,是因为小萍存留在我心里太久。“泾”和“浜”,都是水的意思,就像我们这边的“浦”。江南有许多地名,叫什么泾、什么浜的很多,就是河边上的小村子。而洞泾这地方,因为有了小萍,和她的小楷书法,就非同一般了。

午后一时许,乘坐约一个小时的公交车,我很顺利地到达了双浜。小雨已经停歇,路上潮湿的很,步行三分钟以后,走过一座桥,便走在洞泾的村街上了。雨后的小街,干净,冷清,街边没有什么行人,门面房前的几个摊点也很寂廖,马路上的车辆到是来来往往轰鸣而过。我在小街上徜徉,寒风并没有冰消和减弱我心里的热望,相反的,更增加了我内心的迫切——就要见到亲爱的小萍了。

我初次见到小萍,是在她的博里。大约三年前吧,也许两年前,一篇篇博文不长,或诗,或文,都写的真情,真实,真至。但最让我动容的,还是那一幅幅精致的小楷书法,有的是长幅巨制,有的是横幅小品,秀丽中透出才情,婉约中显得庄重,我仿佛看到书写者的一丝不苟和款款情深。细细品之,不免让我想起她的坚强和乐观以及对生命的热爱。

是的,从她的博文里,我依稀感觉到,在她生命最美丽的时候,也就是新婚不久,讨厌的病魔造访了她……在接下来的无数个白天,无数个夜晚,她都要切实地面对病魔,和病魔作顽强的搏斗,一次次的手术,一次次的化疗……一个瘦弱的女子啊,一个新嫁娘,就这样长时间地呆在病房里……每次读她的博文,我都泪盈眼眶,都要去看看她的照片,看看她那一幅幅精致的小楷书……上天有眼,在她顽强、坚韧的毅力下,在亲人们的照料下,她挺过来了,渐渐康复了,完全康复了,又站在她心爱的讲台上了,又可以写她的小楷书了。多么让人欣慰啊……这样的,又是几年,她的小楷书创作日益精进,屡次获奖,我成为她忠实的读者,每有她的新作,我都要看看,用心去感受,去品味,从她简静平和、优雅脱俗的作品中,感受到她宁静致远、热爱生命的情怀。

这次洞泾之行,我是来跟小萍要字的。我告诉她我到了的时候,她还在课堂上。我在她任教的小学校门前徘徊,看校门前一条静静的河流,河边的栏杆。校门紧闭,十分安静,粉墙黛瓦,树木参天。我知道,在校园的一口教室里,小萍正在给学生授课……

真的不急,真的,我愿意在小街上等待,我愿意这样的等待更久一些,让我心里的那份期盼不断的拉伸,不断的延长,不断的想象小萍的模样。约莫四十分钟吧,我看到一个穿红色羽绒风衣的女孩,从河边走来……虽然隔着马路,我也能感受到她的快乐,她的一颗纯静而深情的心,她有些孩子气的甜蜜,她的略略飘散的长发,闪亮的眼睛,还有面庞柔和而清晰的侧影。我有些惊呆了,究竟是凭借什么力量,会让她显得如此的明媚和感人至深?从小萍的身上,我真的感受到了生命的懊秘、力量和骄傲。

几分钟之后,在她的工作室里,我拿到了她书写的三幅书法作品。我从未见过如些精致的小楷,写在绢上的是《心经》,另两幅是楷书小品,其中一幅抄录了她自己的两首诗词,笔意十分畅达,具有音乐中的顿锉、转合之美,不大的一幅书法小品,段落之间勾连得当,转换自然,有法度又不拘泥于法度,配上大小不同的印章,看上去就仿佛听一曲抒情的音乐小品,清新怡人。我们在她工作室的画案上一同欣赏。她和声细语地介绍这些作品的来龙去脉,介绍她工作时的基本行状,介绍她的小书房,我都默默地听着……小萍还要到学校去,她还要带孩子们放学,因此我们只来得及交流半个小时。就是这短短的半个小时啊,她草芽一样的清甜,如玉一般的温良,铃兰一般的芬芳,再一次深深地打动了我……

半个小时之后,我拿着书法作品再次乘上了公交车。透过车窗上的玻璃,我看到走在路边的小萍,看到她高挑而亭亭的身影,还有微笑着的、美丽的容颜,很难想象,她曾经是一个经历过磨难的女孩。我不再仅仅是怜悯,也不再仅仅是同情,心里升起的是一丝美好的愿望,那是一种久违了的亲情。

水泥制品厂

夏天的水泥制品厂就是一个大火炉。热浪把水泥场地都烫焦了,如果谁往白花花的水泥场地上吐一口唾液,立即就会冒起一股烟尘。

同类推荐
  • 诡计

    诡计

    扣人心弦的《诡计》一书是哈坎·奈塞尔(H?kan Nesser)最好的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的合集,目前有三部重要电影是在其故事基础上拍摄的。《诡计》的五个故事以虚构的城市马尔达姆(Maardam)为背景,主题涉及秘密的大白于天下、谎言的被揭露,以及那些自以为已经逃脱了过去的人的噩梦重温。《诡计》是对瑞典犯罪教父哈坎·内塞尔的完美呈现。在这本小说集的基础上拍摄有国际电影三部曲——《亲爱的艾格尼丝》《作者之死》和《撒玛利亚》——它们由丹尼尔·阿尔弗莱德森(Daniel Alfredson)导演,本·金斯利(Ben Kingsley)和嘉玛·陈(Gemma Chan)主演。
  • 求婚·纪念日

    求婚·纪念日

    本书包括两部安东·契诃夫的经典独幕剧,题目分别是《求婚》和《纪念日》。两部剧均可以看做讽刺剧或喜剧,情节曲折,出人意料。
  •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

    单亲爸爸催泪奋斗史,爱是支撑一切的力量.梦想用来实现,人生需要逆袭,致我们活得人模狗样的青春。著名培训专家、畅销书作家付遥,著名资本及历史研究学者、畅销书作家雾满拦江联袂推荐。
  • 夜长梦多

    夜长梦多

    一对婚姻触礁的夫妻,丈夫为了想挽回变心的妻子,于是提议离婚前的最后一次旅行。然而在闪电交加的雨夜里,路标却被喝醉的卡车司机撞歪了。郭浩然与叶眉被错误的路标指引导向充满诡异气氛的“尸冢村”……这会不会是他们生命中的最后一趟旅行?
  • 金色德蓝岛之度亡经传说.1

    金色德蓝岛之度亡经传说.1

    金色德兰岛之度亡经传说1》是一朵冒险与阴谋并蒂而生的奇葩。在神秘的金色德蓝岛上,埋藏着一件拥有魅惑人心、强大魔力的宝藏——度亡经。马赛人世代守护着它,玫礼雅公国秘密探寻它,浮华的面具下,是一颗绝望的心……我叫硕果果,今年十六岁,在与考古学家父母失散后,误闯进这个不属于我的复杂世界。
热门推荐
  • 直男受不受

    直男受不受

    陈晟因为车祸捡到一个貌似未成年的男生。年龄不详,姓名不详,住址不详,还玩起失忆这种狗血电视剧的桥段。同居就这样无奈的开始,陈晟却直觉被自己捡来的大型犬有意无意的耍弄着。引狼入室后,才发觉一切已经太晚……
  • 神王自传

    神王自传

    苍茫的云海,凝聚于空而不泄。攀岩的瓦片,汇聚于房而不乱。看着天空中的朵朵白云,有的像兽,有的像人,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白云之下,抬头望天的苍言深深叹息,望着翻滚于天际的白云,感叹道:“如果自己是一朵白云多好!”
  • 我的名字是九爷

    我的名字是九爷

    穿越前,是人人敬佩的九爷;穿越后,是人人嫌弃的废柴女——离九......“哼!没有我九爷做不到的事情!废材是吗?我会让你们后悔叫我废柴!”九爷傲娇地抬起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女配苏染染来了

    女配苏染染来了

    啊啊啊!这是什么神仙运气,我不就看了一本女配和我同名同姓的小说,气不过,吐槽了一句怎么我就来了书中的世界,不过根据原书的作者大大描述,女配肤白貌美大长腿那可是个倾国倾城的大美人,就是不知道是不是眼睛缺喜欢上了不爱自己的男主,放着爱自己的父母兄长不管不顾,带着万贯家财毅然嫁给男主,最后自己家破人亡,结果天道好轮回,反派大佬教你做人,世界崩了…………苏染染:穿书不可怕,现在开始我们抱反派大腿吧!抱住反派巨巨大腿,温暖反派大哥,让他不灭世,跟着反派走上人生巅峰,哦耶!本书又叫《今天也要温暖反派然后走上人生巅峰》
  • 急救良方

    急救良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凰落

    一凰落

    九天神鸟离凰,三千余年,以重孤降下大,消除记忆,封印法术,为人南离,即转为人,亦有着极贵之命格。生之日天雨异,神凤坠世,并有人言:得者,则得天下。她本是翱翔于九天之鸟凤,以坠凡尘,陷凡爱憎纷然,终落。“阿愿,我舍汝,亦舍我。”f——南离
  • 芳娇

    芳娇

    易清重生后发现,周围的人瞅她的眼光,怎么看怎么不对?而一张口,不是怼她,就是在怼她的路上!易清叫屈,怎么通通不按套路来,这是要逼得他们夫妇成为大佬啊!女主成长型,聪明,三观正!男主身心干净,两年前后的性格有差异!
  • 当我们混在上海

    当我们混在上海

    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本书以漫画主人公“茶叶先生”的第一视角,从吃、喝、住、行等方面,记录下“茶叶先生”大学毕业后初入职场、闯荡在上海的生活。不仅有漫画,还有讲述了一些哲理观点的小说。是每一个爱漫画、爱看书、爱玩、爱钱、爱幻想、爱懒、爱猎奇、爱想、爱笑爱哭的人必备的生存宝典!本书是叶阐首部故事漫画书,更是《最小说》团队强力推出的第一本故事漫画!
  • 只愿余生各自安好

    只愿余生各自安好

    嘉元四年,北庭大将军独孤卓然在战场生擒东灏战神南宫毕鹤,兵入东灏。独孤卓然费尽心力把南宫毕鹤的独女南宫音飖诱出,抱着目的接近她,却不想被她吸引。两人将要修成正果时,又不料北庭王轩辕尚煜也喜欢上了南宫音飖。他们三人将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