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21900000015

第15章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眼、耳、鼻、舌、身、意就是我们的六根。眼睛能看,耳朵能听,鼻子能闻,舌头能尝,身体能感触,头脑能思考。

我想问问大家,我们的眼睛能不能看?(众答:能看。)如果你的眼睛能看,那太平间里躺着的那个人怎么不能看了?太平间里有死人,那个死人也是有眼睛的,没有人死了以后眼睛被挖出来呀,他也有眼睛,为什么却不能看了呢?能看的到底是谁呢?(有人答:是我们的灵魂。)你说得对,那能看的就是你的灵魂,就是舍利子,而你的眼睛只是一个工具,它是灵魂看的工具,灵在里面通过眼睛在看。就像一个盲人,他的眼睛现在不能看了,但是有一天他的眼睛复明了,他怎么又能看了呢?到底谁是看者?内在有个能看的,能看者绝对不是眼睛,眼睛只是看的工具,就像窗户一样,我们可以透过窗户,看到外面的世界。窗户并不能看,能看的是我们,窗户只是一个工具,是我们通过窗户在看。虽然盲人的眼睛不能使用了,但是这个能见之性却依然存在,它不是眼睛,它离开眼睛而存在,它离开六根,它独处,故说“无眼、耳、鼻、舌、身、意”。眼、耳、鼻、舌、身、意不是它,它和眼、耳、鼻、舌、身、意没有关系,当它要展示的时候,通过眼、耳、鼻、舌、身、意和外在的事物发生关系。就像你拿着一把刀,刀只是你的工具,你和你的刀是不一样的,你不是那把刀,所以那个自性也不是“眼、耳、鼻、舌、身、意”。“眼、耳、鼻、舌、身、意”是六根,“色、声、香、味、触、法”是六尘,“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就是六识。色要通过眼睛看的,我们的眼睛感觉不到色,因为眼睛只是一个工具,眼睛并不是视觉的能力,视觉才是那个看的,它能看色。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叫做感官,所感受的对象“色、声、香、味、触、法”叫做感官对象,感官对象和感官之间的作用叫作感官知觉,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例如眼睛的感官对象和眼睛之间的作用,就是色的感官知觉,表现为视觉。你是一个人,我通过眼睛看到了你,我的眼睛就是眼根,就是感官,你就是我的感官对象,就是色,我的视觉就是眼识,就是感官知觉。在释迦牟尼时代,有一个人要供养佛,他精心准备了鲜花,拿在手中,来到佛的面前。这时佛说:“放下。”他就把左手的花放在地上。

接着佛又说:“放下。”他把右手的花也放在地上。然后佛又说:“放下。”他不解其意,就问佛:“我两手的花都放下了,你还要我放下什么?”这时佛说:“内放下六根,外放下六尘,中放下六识,十八界一起放下,放到无可放之处,便是你安身立命之所。”他只听到此,就开悟了。这就是佛——因机说法,随缘度化。前面说到,舍利子是诸法空相,在这个空相之中,没有“眼、耳、鼻、舌、身、意”,没有“色、声、香、味、触、法”,也没有眼界乃至意识界,没有这十八界的存在,这是观自在菩萨所亲证的境界。我们现在刚开始修行,离这个境界还很遥远呢!十万八千里。我们知道自己是灵了,谁又能真正做得到呢?如果我们真正行到此,将获得那层的能量和智慧,其实并不是让我们立即做到,只要我们去做,内在的能量和智慧就会提升,就会被给予。如果我们起修的高度是在这里,最终我们就会得到这个高度。然而今天心一文化所谈的这个高度,还不是甚深的,还不是最高的。不管你信不信,这真的不是最高的。如果有三个台阶的话,这是第一个台阶,那第二个台阶还没有触碰到呢,第三个台阶更不是这样的。对这个灵来讲,已经很难亲证了,如果第一个境界我们都达不到,那么在灵性世界里,我们是没有办法上课的。我们这里是物质世界,现在科学家也慢慢发现,还有反物质的存在。

反物质是存在的,这个反物质世界就是灵性世界,这个世界真实存在。释迦牟尼佛在开悟过后,先讲《华严经》,讲了二十一天,谈到一真法界,那是一个永恒的世界,就是在说灵性世界。灵性世界是真实的存在,一点都不虚假。如果什么都没有,是空的,我们去那里做什么呢?空了,就什么都没有吗?还不如在这儿陪老婆、孩子多好啊!其实那个地方更有,它是灵性的存在,要比现在的物质空间美好得多,奇妙得多。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到达那个永恒的灵性世界呢?其实,这个物质世界是一个大学堂,在这个学堂毕业之后,就可以回到那里去。只有在这个物质世界里,完成我们品质的纯粹,回归天赋的本性,才能回归灵性世界。如果我们想融入大海,想成为大海,必须先完成大海里一滴水的品质,没有这个,怎么能成为大海呢?《道德经》里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到底这个“无”里面有什么,才能生出天地呢?什么都有,更丰富,更多彩。我们在河边有没有见到过一棵树啊?(众答:有过。)这棵树在水里会产生倒影,那么这个倒影是真的假的?(有人答:假的。)它是树的倒影,并不是真实的树,但是它却真实存在。如果我们看到了树的倒影,就会知道还有一棵真实的树;如果我们看破了物质世界的虚幻,就能感知到还有一个真实的灵性世界,物质世界就是灵性世界的倒影。我们并不属于这个物质世界,那我们属于哪个世界呢?我们真实的存在是灵性的,我们是灵魂,那么这个灵肯定从灵性世界而来。在物质宇宙的大学堂里,体验它自己,从而彰显神性,通过修证,回归自己的本来面目,自己就是佛。我们知道人的根在哪里吗?(有人答:在脚下。)其实,人是倒着长的,我们的根不在脚下,它在头顶,在无中。圣人于天地精神相往来啊!举头三尺有神明啊!物质宇宙的这棵树也是倒着长的,然而那棵正着长的树,我们见不到。当我们见到那棵树的时候,那就美妙了,那就是妙有之境。我在这里稍微谈一谈,别以为最终什么都没有,认为佛法只是说一个空,绝对不是!释迦牟尼佛在即将离开人世之时,告诉世人“常、乐、我、净”,灵界是有,而不是没有;灵界是实,而不是空。许多修行人都把它当成没有了,当成空了,然而佛说是真的有。如果把它当做没有的话,那都修成石头算了。佛说那个境界是“常”,那个地方是恒常的,就是指永恒的灵性世界,永恒的灵性佛土,永恒的灵性天国。佛说的那个境界是“乐”,那个地方是极乐,是超然喜乐,是超然的美好。佛说的那个境界是“我”,那个地方有一个真我,那是佛,那是神,那是道。佛说那个境界是“净”,那个地方一切自在清净,止于至善,一尘不染。这是在甚深法乘里所讲的东西。

在佛教里面,释迦牟尼佛讲物质世界从一念无明而来,我们现在就讲到这一点了。这一念无明就是这个倒影,就是那个虚幻的展示。我们就是在这一念无明之中,被流衍到物质宇宙来,所以我们才要回家!回家!回家!如果没有一个家,我们回家干什么?如果没有一个家,我们回去哪儿?如果回到家里,我们就死了,就没有知觉了,就没有生机了,那怎么可能?我们知道这个世界是苦海,在这里烦恼太多,也知道了回到那个家里是不生不死,并且很好玩,有超然喜乐,所以才要回去的。孩童时,我们都想到游乐园去玩,是因为那里好玩,我们才去的,而且还会吵着闹着,让爸妈带我们去。那里有摩天轮,有旋转木马,有划船,很丰富噢!如果我们知道到了游乐园,就会被人关起来,就会被人打死,没有一个人会去的。如果我们回到了灵性世界,就没有知觉了,就没有姿彩了,没有一个人愿意回归佛土,没有一个人愿意回归天国。我们要明白这样的道理,要去?还是不去?选择在自己手里。今天我们走上修行之路,今天我们来到心一文化,就说明我们已经选择了,我们相信了释迦牟尼佛,深信了他的教导,想要回归佛土。如来是实语者,真的!沈万三有一个聚宝盆,大家都听说过吧,从那个聚宝盆里可以拿钱,无论怎么拿,里面都有钱。它不增不减,怎么拿都有。灵性的存在也是这样。但是,我们家的桃树、苹果树、梨树上的果子,摘一个,就少一个。如果我们摘一个之后,它就再长一个,那是不可能的。

如果今年的苹果摘完了,桃子摘完了,梨子摘完了,我们要想吃,就要等到明年,明年继续。但是明年的这个时候,果子能不能长出来,还不知道呢!它不是恒常的,它有增有减。物质宇宙就是经过时间的作用而展示出来的,佛才说一切无常;而在那个灵性世界里,却是一切恒常,想怎么拿就怎么拿,不增不减,不生不灭,那是自己家里的,就使劲拿呗,反正也拿不完,那是永恒的,那个地方有如愿树啊!

同类推荐
  •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以讲述圣经故事的形式将《圣经》中最具智慧的经典故事和箴言精选提炼出来,并用智慧的语言全新诠释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经典作品的精髓,它是一本让你阅读方便且完全避免了宗教色彩的启迪人生的智慧书。
  • 佛典譬喻经全集

    佛典譬喻经全集

    《佛典譬喻经全集》为佛教譬喻经的全集,囊括了目前能搜集到的所有佛教譬喻故事。这些譬喻故事都是可读性很强的寓言,大多直接来自老百姓平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含有很高的智慧和实用性。在生活节奏很快的今天,人们可以通过读“譬喻经”陶冶心灵,学习摆脱日常烦恼的方法,从而以一种舒适的生活态度和心理状态去对待生活。本书的特点是:原文选用典籍原本,以白话形式加以注释、翻译、点评等,譬喻经种类齐全,注译评的作者是北京社科院的专家,这使得本书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白话译文和点评浅显易懂,适合普通人群阅读。
  • 认识圣经

    认识圣经

    本书是有关介绍圣经背景知识的通俗读物。内容涉及:对《旧约》、《新约》的历史和《圣经》各篇及《圣经》中主要人物、预演故事等方面的介绍。
  •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上下)》即是作者长期披辨和研究汉译佛教经典、着力厘清繁杂佛教哲学的精要之作。全书共分两卷:上卷“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的基本教义和经典”,主要分析了佛教早中期形成的基础教义、基本概念及诸经典;下卷“大乘佛教思潮和大乘佛教经典”,主要分析了大乘思潮以及对中国佛教影响深远的大乘诸经典。佛教作为一种域外的宗教,其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汉译经典来实现的。
  • 给人欢喜(人间佛教语录1)

    给人欢喜(人间佛教语录1)

    本书是大师依据佛陀的言说及其弘法多年的教化经验。主要包括生活观、伦理观、修持观、处世观、仪礼观、教育观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每天懂点好玩心理学

    每天懂点好玩心理学

    本书精选了百余个生活小场景,呈现了心理学最基础的面貌,展示了心理学在职场、消费、爱情、生活、影视等领域拥有的神奇魅力。阅读本书,是一场奇妙的心理阅读旅程,你会慢慢发现,心理学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高深,而且,那些难解的生活现象本质上也没有那么深奥。
  • 自由之息

    自由之息

    当传说被世人唤醒!没有人会去怀疑它的真假!掀起的浪潮足以淹没整个世界,当面对你的是至高的力量,任何阻碍都将化为泡沫!
  • 开局拥有火眼金睛

    开局拥有火眼金睛

    若杀戮从未停止,活着就是奢望。火是文明之源,同样也是毁灭之剑。你有没有想过在西游记中,三味真火是如何炼成火眼金睛。这个世界的原本分为金木水火土五种不同属性的灵根。由于五种灵根相生相克。同时拥有五种灵根的人则为凡人,终其一生无法修炼。一次意外,萧元打翻了祭祀台上的黑鼎,获得逆天火焰,将五种灵根炼化成了一种灵根。这种灵根从未在这个世界出现过,全属性灵根,任何法术都能轻而易举的施展。从此萧元开启无限复制模式,神鬼妖魔,吊打一切。
  • 我的Satan

    我的Satan

    “我说了我可是很怕疼的”“不,你不疼”她一个人生活在黑暗里太久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沈大小姐,她没有心。她从阴沟里走出来拼了命给这个世界上的人温柔和光芒你们铁了心消磨和折磨她的爱,你们会后悔的……
  • 今世夙愿

    今世夙愿

    小阁老以为,这辈子的唯一一次动心给了十三年前让他换上了义眼的林菱,所以十三年来,他一直在寻找她。直到那一天,他推开新房的门,看到了那个穿着火红嫁衣的小姑娘,明眸善睐,她可真好看啊。
  • 茅山奇谭

    茅山奇谭

    一敕不降;道灭于无。二敕不降,道绝于仙。三敕不降,斩首献天。诸神号令,速降吾坛。这里是梦魇的源头……魑魅魍魉、古灵精怪、尸兽横行、妖魔祸世——上古四大僵尸始祖。这里有你前所未见的修仙体系……九九八十一仙笈,九阶婴变,成魔成仙,由心证道。这里的茅山道法别具一格……尸体为炉,淬炼精魂。逆转阴阳,法道乾坤。充满好奇和拥有着尸控欲的你,还等什么呢?急急如律令,速速与贫道开坛施法,降妖伏魔吧!(*^_^*求推荐票,谢谢啦!)
  • 锦绣年华之花开荼靡

    锦绣年华之花开荼靡

    架空,权谋倾轧,虐恋情深。重楼国一统云英大陆的铁血故事。父辈们开疆破土,江山摇摇欲坠,谁能力挽狂澜,一统大陆。聿让:家破人亡,探寻真相,找寻自己。苏留白:白衣少年成长为铁血将军,爱恨纠葛,剪不断,理还乱。魏大勋:身世之谜,家国何去何从?戚铭飞:命运于我愈痛,我于世蓝图。哪个世家大族能够站在巅峰屹立不倒?谁是一统云英大陆的真命天子?谁又谁才是陪伴一生的良人?谁最终坐稳皇权?萌新第一篇文,请多关注,么么哒!
  • 她来自重生

    她来自重生

    回国参加哥哥的葬礼,知道了哥哥被最爱的人抛弃,失去了一切自杀了,知道害死我哥哥的人是他的高中同学,机缘巧合之下可以重生,回到了10年前,这下我可不会要那些废物伤害我哥哥了.......
  • 歆秘

    歆秘

    是恶梦还是美梦,身在其中的人根本不会在乎;是深情还是无情,不在她的身边只能独在伤情;她是噩运,是毒药,是近在眼前又远在天边的云;她握紧手指又松开手指,曾落入她掌心的人却再也不愿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