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78100000017

第17章 文化(1)

读书的态度

关于读书,有一万个人就有一万种态度。有人说,读书本身就是一种创造,那么见仁见智,或者恭敬或者轻慢,基本上只能悉听尊便。不过,话说回来,既然要读书,文本还是第一位的,就算是六经注我,也不好视六经为无物,不然,有“我”就好了,干六经底事?也就是说,只要读书,多少得对你选择的书有点儿尊重,即使是创造,也不好天马行空地过于豪放。

不幸的是,读书的结果,往往是在使人们知识和见识增加的同时,也使得他们自负起来,越读越以自我为中心。眼下,国家据说在往现代社会挺进,而读书人则先一步跨进了后现代,读了几本书就纷纷操刀解构起来,在解构的过程中,“自我”往往膨胀得很厉害,眼里看到的往往是书中的毛病,也就是说,看到的是自己的高明。有这种习惯和爱好的人,最好能看一看徐复观先生的问学回忆。徐先生立志向学之前,跟在大陆学界很有名气的黄仁宇一样,是国民党军人,不过,徐比黄要混得好,四十岁上下就已经官拜少将,而且进入了蒋介石的幕僚圈。大陆易鼎前徐复观弃政向学,最终成为世界知名的学者,海外新儒家的重镇。在他看来,他成就学问的转折,在于熊十力先生的一骂。

那是1948年,有点儿厌倦了政治的徐复观前往熊十力处问学。此时的徐复观,虽然一直从政,但在线装书上下过功夫,又留学喝过洋墨水,于新学旧知都有根底。不想,见过熊十力先生之后,先生让他读王夫之的《读通鉴论》。虽然此书他已经看过,但在熊的坚持下依然又读了一遍,再去见先生,先生问有何心得,于是他说了许多此书的毛病,不料先生勃然大怒,骂道:你这个东西,怎么会读得进书!任何书的内容,都是有好的地方,也有坏的地方。你为什么不先看出他的好的地方,却专门去挑坏的?这样读书,就是读了百部干部,你会受到书的什么益处?

这一骂,据徐复观说,把他彻底骂醒了, “是起死回生的一骂”。从此,使他在“个人的肤浅”中挣扎出来。

徐复观先生在大陆学界名头很响,他的《中国艺术精神》和《两汉思想史》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著作。但这本《中国人的生命精神——徐复观自述》,却更让人感到亲切,书中展示了一个固守中国文化传统的学人的心路历程,里面有政坛的风云,军界的烟尘以及他儿时的辛酸,更多的却是他读书求学的心得,这心得,在一篇篇专论中,也在给儿女的书信里,娓娓道来,透着一个学人的恳切和真挚。

徐复观,《中国人的生命精神——徐复观自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一个以吃为价值取向的民族的读书生活

也许可以这么说,一个“吃”字和一个“家”字,体现了中国人基本的价值取向。什么都可以丢开,就是这两个东西丢不得,实在被逼到墙角了,高尚一点儿的人可以为了家而牺牲吃,而品性差一点儿的则往往为了吃而牺牲家。 “吃”作为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多数人活着是为了吃,而不是看起来更为合理的吃是为了活着。食不果腹的时候当然谈不上价值观,但是只要国人有了余钱剩米,吃顿好的,或者顿顿吃好的,就成了人们每日的不懈追求。用老北京的话来说,就是“奔”,到底是奔窝头加咸菜呢,还是奔烧饼夹肉。战国时孟尝君门下客冯谖感慨怀才不遇,弹铗而歌提抗议,首先要求的就是“食有鱼”。

国人有福,吃顿饺子都要攒肉票的时代总算过去了。虽然农民还很苦,但解决了温饱并进入小康的人家毕竟很多了。有多少呢,保守估计,一亿上下总是有的,从冰箱、彩电、空调、电脑的消费上就可见一斑,如果搁在20世纪的70年代,这些东西就是拿到了中国也是没有人买的。按道理,衣食足,就该知礼义了,对书的需求应该大一点儿了。可是,情况很不妙,在我们这个礼仪之邦,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地,有过欧洲人还满足于少数教士传阅可怜的几本羊皮纸书的时候,我们的书坊已经把书铺到了穷乡僻壤的光辉历史,可是,现在我们出版的图书,居然60%以上是教材,如果再加上无孔不入的教辅,那么一般性阅读图书的比例小得可怜(在发达国家,这个比例是倒过来的)。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我们现在的国民所看的书,绝大多数属于强迫性阅读,因为上学要考试,或者学校硬性规定必须买(比如大量的教辅),不得不购买或者阅读。无论中央还是地方,凡是具有传统教材资源的出版社,比如教育社,一律财大气粗,日子过得滋润。像美国那样,鼓励学生用二手教材的建议,对出版界来说,等于是灾难。

无可讳言,我们这个据说是唯一延续下来的文明古国,现在的国民不喜欢读书了。原因是什么呢?有人说,现在没有好书,也有人说,现在书价太高。市面上有价值的书还是一年年地多了起来,断不至于到了让人无书可看的地步。至于后一种解释,其实并不成立。出版虽然也可以说是“垄断”行业,但由于这个行业的特殊性,并不可能真的维持高额的垄断价格,因为消费周期过长,而且书籍毕竟不能像电信、石油,甚至药品一样,强制人们消费。书的价格,比起计划经济时代是高了许多,但出版者其实并没有暴利可言,无论是书商还是出版社,真正做大的其实没有。在市面上,50~60元一本的书已经属于高价了,面对这样的价格,大多数读书人都会掂量掂量,如果不是特别需要或者特别的喜爱,估计多半是要掩面而去的。但是同样是这些人,请朋友吃顿饭,或者是几个人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就是相聚一下,吃饭或者K歌的钱,一般都要超过此数。

我们就是这样,吃饭花上百元,只要感觉还可以,会觉得很便宜,但买书花50元,会觉得很肉疼。饭是必须吃的,而书则能省则省。我们的大学生,说起来也算是读书人,但每年花在下饭店吃饭上的钱,绝对要比买书不知多上多少倍,大学内外的饭店,开一个火一个,即使价格比其他地方的贵上许多(尤其是大学里面的饭店),但一样天天爆满,可是谁见过大学书店有如此的人气?在大学生活的人们,除了那些特别贫困,又无力打工挣钱的人外,好像有无数的理由聚会吃饭,什么生日啦、老乡会啦、师生会啦,等等,等等,即便什么借口没有,也有可能出来撮一顿。现在这种聚会,据说时髦的已经改K歌和泡茶楼了,但这些地方大多也是连吃带玩,所以依然离不开一个吃字。

当然,大学里应该提供给学生所需阅读的图书,可是,我们的大学原本图书资料就不足,在目前大学疯狂扩招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可能了。的确,我们应该痛责那些主其事的肉食者,他们应该负主要责任,但是反过来,难道我们已经进入大学的人,就只能在怨天尤人并吃喝玩乐中等待吗?没有这个经济实力者另当别论,而有这个能力的人,对于可花可不花的吃喝钱,可以舍得,对于关系到自己学业前途、实际上必须花的买书费用,可以省掉。扪心自问,难道不觉得我们有点儿奇怪吗?

古语道,民以食为天。这在吃不饱的情况下是对的,但如果已经吃饱了,还要以食为天,那就有点儿问题了。

在真实和荒诞之间

坊间传说的历史热,说起来已经热得有日子了,大大小小真真假假的流行榜,排在前面的,总会有几本跟历史有关。这在当下这个主流历史界式微,大学历史系招生都困难的时代,显得相当吊诡。更吊诡的是,眼下畅销的历史类图书,不仅读者多半是年轻人,连写者也是。

好多年了,中国一直处于变革的激荡中,能发生什么事,谁也说不清楚。这些年大仙们很活跃,挣了不少有钱和地位、但看不清未来人的银子,但即使是大仙,百分之百也说不清未来的变化,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笃信大仙的能人落马或者破产。年轻人的历史热,好像也属于这说不清道不明变化的一部分,不知怎么就来了,什么时候走,没准。我曾经在一篇名为《历史有什么用》的文章里说过,探究自己的历史,实际上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很难设想,如果一天早上,你忘记了自己的历史,你是谁?从哪儿来的?你将怎样生活。人类学家发现,几乎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的创世传说,这种传说,就是人类对自己来源的一种说法,无论是来源一只鸟,或者一只狗,反正得有这么个说法,否则整个民族活着就不踏实。人类也许可能一阵忙于捞钱,一阵忙于打仗,但忙活够了,总要回过头来想想自己怎么走过来的,周期性地抽风,展示一下自己对历史的热爱。

历史上的中国,是具有世界上最完整历史记录的国度,记录和解说历史,是中国知识界的一大爱好,传统图书分类:经、史、子、集四大部分,史占其一,其实其他部分也有历史的成分,连过去神圣的“经”,也被人说成“六经皆史”。因此,我们这个民族,精英不说了,即使是平头百姓,也对历史有浓厚的兴趣,民间通俗文学,大抵要从历史当中寻求故事的资源,所谓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说来说去,里面的人物故事,都是历史上有名有姓的,演绎出来,添油加醋,就成了讲史的小说和戏剧。当年的说书人,巧舌如簧,说诸葛亮死,小儿出啼,说曹操篡位,大人切齿。往昔然,今日亦然。

从文学性的叙事里出来,有好事者心有不甘,要追究里面的真实。可惜,直接啃二十四史,啃资治通鉴,未免过于艰深,满满一架子,我生有涯,如何读得完,啃得下,历史系的教科书,近人编的通史、断代史,又干干巴巴,味同嚼蜡,不,应该是嚼僵尸,能硬着头皮嚼上几口的人,多半需要坚强的耐性和同样坚强的抗吐能力。于是,局面就变成了这样——一小部分多看了几本书,据说是啃过一点儿二十四史、通鉴、实录加上不少野史之类的年轻人,自己动手,先在网上写史,用自己的风格写,写成70后风格的,有十年砍柴,有赫连勃勃大王;写成80后风格的,有当年明月,各树山头,各拥粉丝,有时候还免不了有一点儿小小的“械斗”。

历史热的背后,有对真实的追求。每代新人成长起来,都不免有被上一代蒙了的感觉,这种感觉,在我们中国这个特殊的历史场景中,格外的强烈。年轻人赶上了窗户和门都打开的时代,封闭年月的教科书教给他们的东西,无论如何都无法忍了。无论受了教科书和老师欺骗的刺激,还是想要探求文学作品背后的真实,反正,现在年轻人写历史和读历史的冲动,很大部分来源于给我真相的内心渴求。这其中,最坚韧的刨根问底者,肯下点儿功夫的,大部分成了写手,尽管这些写手,原来都未必是学历史出身,但是,着了魔似的兴趣,让他们钻进了故纸堆,钻了多深,我不知道,但人家肯定钻了,虽然未必知道怎么做历史的学问,却也不耽误把自己看到想到的写出来,越写,越有模有样兼有声有色。自然,看得也亦步亦趋,书出来就买。其实,过去年月里也有通俗历史的书写者,比如蔡东藩,比如林汉达,比如黎东方。可是,当代年轻人读史,有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就是喜欢读自己人写的书,好坏不说,人家是自己人。读小说如此,读历史,也如此。这些年,有好事的出版商出版上述几位过去的红人的著作,可惜,一本也火不起来。

跟追求真实结伴而行的,是对历史的恶搞。世界各国,都经历过很长一段的故作端庄的时代,而我们中国这个时代格外的长。端庄的时代,是需要榜样的,凡是被列为榜样的历史人物,都得端着,如果自己活着的时候没来得及端着,死了之后,就由后面的人替你端着。这种被挑拣出来作为榜样的人,一出生的第一声哭啼,如果不是首歌的话,也应该与众不同才是。古人忽悠能力比较弱,说到皇帝尤其是开国皇帝出生,无非是红光满天,异香满室,说大人物小时候特别出色,也无非是三岁让梨,五岁偷光。哪里有后来人这样的本事,只要想宣传一个人,无论是英雄还是模范,立马这人就变成神了,漫说没有七情六欲,就连拉屎排泄都给遮蔽了,一辈子都不上厕所,随便做个什么事儿,都有深刻的意义,连日记都记好了留给后人看,不,学习的。害得至今为止,若干大人物,至今还患着时刻端着的时代后遗症,现在伟大了,过去的事也都只能伟大,如果谁指出来说你当年也在人家墙根下撒尿来的,坚决不认账,写出来的文章,不能有一个错,谁说我有错,我就跟谁急,跟你打官司,封你为咬我的专业户。

充满了端着的人物的历史,让现在的年轻人看了,如果不生出恶搞的心来,几乎是不可能的。恶搞是他们的反抗,也是他们的狂欢,更是他们的生活。西方的年轻人已经搞过了,有恶搞,也有善搞,过去的神话包括神话人物,都搞成了玩笑、嬉皮、波普,严肃而端庄的标准像,统统进了哈哈镜隧道,出来之后,成了什么,只能听天由命。这个路径,我们的年轻人也在顺着走,当年的大人物,反正都得经过这一遭,早晚躲不过去。如果说,现在的场景荒诞,其实,当年端着的历史,也未必就不荒诞。

历史从来都反复演绎这正反交替的戏剧,今天有了网络,把年轻人都扔进这网络,故事就变得很不一样了。网络是个人人的可以发表的江湖,只要发表出来的货色有特色,就不愁没人捧。网络也是一个作品随时可以遭遇批评的战场,任何作品,有人捧就有人砸,立竿见影。想要端着难,造假更不易,不知道那天就冒出一个较真的,西洋镜立刻拆穿。但是,在网络上历史写手和拥趸,就如同现实世界的歌手和粉丝,历史写作和欣赏,就像一个娱乐场,认真、探索和较真,都在嘻嘻哈哈中发生。网络里的历史写作和阅读,没有研究的份额,连注释都没有人乐意去看,自然也就都没了注释。

因此,即使成了名的写手,也很难再迈出一步,进入历史研究的场域。整个国家,依旧是经济和市场的天下,聪明一点儿的学生,都拥到时髦学科,经济、金融、外贸、计算机等行业里,历史学科日暮途穷,气息奄奄,即使北大最牛的历史学教授,也招不到好一点儿的学生,连一向在世界上有一定地位的中国古代和近代史,也日落西山,成为小圈子自娱自乐的玩意。通俗历史的高度繁盛和历史学科夕阳西下同时存在,形成了奇特的社会景观。

显然,这样的历史热,是热不了多久的。浮在水面的历史故事,很快就会讲完了,历史真相的真正发掘,有待于汗牛充栋的资料积累,有待于披沙拣金的史实考证,更有待于建立在长期历史阅读和考证上高屋建瓴式的论证。但是,我们这个经济过热时代的特色,是人文学科的极度衰落,历史也是如此,不仅面临着从业者后继乏人的窘境,而且需要面对整个社会和体制的歧视。

同类推荐
  • 极高明而道中庸——陶渊明论析

    极高明而道中庸——陶渊明论析

    本书立意陶渊明“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人生境界,并结合其对人生独特而超越的思考、其诗文创作的高妙意趣以及中外大量相关例证来论析这一境界的意义与价值。
  • 罗阳

    罗阳

    本书以报告文学的方式,用真实感人的细节,艺术地再现了罗阳成长为中国航空事业英雄一生:品学兼优,与人为善的大学;勤奋好学、严谨细致的技术员;稳重踏实,作风正派的组织部长;恪尽职守,做好配合的党委书记。担任沈飞集团公司总经理后,站在全球的战略高度,带领团队,克坚攻难,使之成为一流的企业。同时副线描写和罗阳一样默默坚守在一线的、只干不说的航空人,和罗阳成为英雄的土壤。其中许许多多让人流泪的故事,都能给人实实在在的感动和教育。
  • 丝路乡村:甘肃民间风物

    丝路乡村:甘肃民间风物

    这是一本充满历史厚重感的乡土散文集。作者以独特的笔触和新奇的视角,将对乡村的感怀刻画得淋漓尽致,沉淀和融入着他对丝路乡村独有的生命体验。
  • 后虬江路文辑

    后虬江路文辑

    本书作者阿垅,曾经像你我一样,真实地生活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上。他出生于二十世纪头十年,经历过清朝、民国和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到六十岁为他的生命画上了终结号。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他的人生历程不算很长,而生命质量却不同于一般的“百代过客”。他的家庭环境并不具备先天的优越性,但他自小好学不辍,十几岁开始写旧体诗词,二十岁自学英文,同时发表文学作品。日本入侵中国时,阿垅考入了黄埔军校,并于1937年在上海参加了反抗日本侵略的“八·一三”战役,直到负伤回到后方。阿垅不仅是一名抗战军人,还是一名为抗战呐喊的文化战士,他当时写了不少著名的报告文学(如《闸北打了起来》、《斜交遭遇战》等)和抗战诗篇。
  • 寻找当代汉诗的矿脉

    寻找当代汉诗的矿脉

    全书由“诗与史”“寻找诗的矿脉”“谈诗论艺”三部分组成,分别从宏观的角度考察新世纪诗与史的关联,从具体的诗人、诗作入手考察新世纪诗歌的崭新面貌及诗艺养成的可能性。全文从多个角度展示了作者对新世纪诗歌现状及问题的思考。
热门推荐
  • 洪荒之时间为尊

    洪荒之时间为尊

    三千大道,时间为尊,空间为王。时间从混沌初开到天地宇宙毁灭重归混沌,贯穿长河,不归鸿蒙,时间不灭。当时间本源从宇宙末世的地球带来了一缕意识穿越到混沌,执掌时间本源……吾在天地初开时与盘古开天,天地宇宙毁灭时与灭世争雄,后羿是吾的马甲,整个洪荒发展都离不开吾时间魔神的参与!
  • 宇宙大灾星

    宇宙大灾星

    斗圣殿、战暗魔、救联邦、诛星龙...武道星海,异族乱世。出身蓝星的少年叶深,阴差阳错,蜕变为掌握上古源力的双修奇人。名动宇宙大灾星的修行冒险,就从遇到一只会说话的紫皮狐狸开始了。PS:主线正文第二章起,心急空降,楔子埋坑,得闲需瞧。稳定更新,前路漫漫,诸君共勉!
  • 恶念本性

    恶念本性

    宇宙初生含氤氲,演阴阳,阴阳推演叠加生万物。万物起,恶念生,阴阳絮乱祸众生,乾坤破碎宇宙灭。亦复兴,亦重演,四分寰宇难归真,古荒之谜随湮灭。第三次世界大战后人类无边翱翔,畅通寰宇迎来空前绝后大势之世,难道真会如此平静,诡异的世界大战真的只是人类而为?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大道之言为何一一应验?由我带大家走进未来科技武器战场和一个进化后的人类真实的武者世界,体验那气势磅礴,狼烟腾腾的战场,感受那武技迷乱,杀伐冲霄的武者世界。提示前20章以贯穿全文的具体讲解和人物刻画为主希望可耐着性子体验完。
  • 满江红阙

    满江红阙

    我个人喜欢武侠,这部......我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归类。
  • 孤岛上的小公主

    孤岛上的小公主

    有些人外表高冷,内心幼稚,但这些人大抵都聪明,就像小衫一样,真的怎么保护幼稚的自己好让慢吞吞的性子也能应付人心险恶。
  • 重生之命运转折

    重生之命运转折

    前世潦倒,家破人亡;今生扭转,卷土重来。个把王爷,男人,还不是玩转手心。WTF!怎么感觉有个男的脱离了控制!翻身抱过,俯身玩‘树咚’,你没刷牙!哪来的菜叶子!傲娇千金,邪魅王爷,前世今生,扭转乾坤~
  • 责任比黄金更重要

    责任比黄金更重要

    此书是一本完整阐释责任意识的权威读本,是企业管理者和员工提升责任感,树立完美职业精神的必读之书。《责任比黄金更重要》结合员工的工作实际,用大量生动翔实的材料和案例,详细阐述了责任的重要性,倡导人人负责的企业文化,目的在于培养企业员工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 重生之盛世神妃倾天下

    重生之盛世神妃倾天下

    她是华夏人人闻风丧胆的鬼医特工,一朝穿越到一个名为筠筱的大陆。在这个强者为尊的界面,她背道而驰,人人喊打。唯他独具慧眼,江山为聘,天下为媒,护她一步步成长,守她羽翼得以翱翔九天紫雨陌对于夜离枭来说,那是谁都无法替代的,然而之所以会是这样的局面,一切都只源于紫雨陌的桃花太多,让他恨不得一一将其折去,因为,不对她好,她万一跟谁跑了怎么办夜漓枭总是这般深情的陪在紫雨陌的身边,如果可以一辈子也不会离开的那种,而在紫雨陌年满十八岁的那年,夜漓枭突然对着紫雨陌道出了自己心中珍藏已久的话对着紫雨陌说了:陌儿,在没有遇见你之前我本以为我这一生都会如此平淡无光的过下去,而你却如同救赎我的那一道光一般出现在了我的世界里,照亮了我的灰暗的世界,温暖了我早已冻结的心,惊艳了时光!紫雨陌啪的一巴掌呼向了夜漓枭的方向,愤愤的道:你别搞得像只有你得到了救赎般,我何尝不是?
  • 重生之逆天神后

    重生之逆天神后

    当人人喊杀的祸村妖女变成执掌万界姻缘的女神,整个大陆都沸腾了。女人不能修炼?女人只配生娃?女人生来就是为男人谋取利益?……既然如此,她偏要逆了这天!不能修炼?不怕,咱可以改体质!不能生娃?不怕,咱可以让男人生!男人杀上来了怎么办?哈哈!姑娘们,还愣着干什么,送上门的夫君不要白不要,还不快去抢!本文女主:身怀护体灵符,整个大陆横着走!手掌万界灵铺,修炼资源滚滚来!魑魅魍魉随手灭,红线一牵定姻缘。
  • 九九又惹事啦阎王求放过

    九九又惹事啦阎王求放过

    “哇唔,哇哇呜呜呜呜……”在幽寂的森林里,回荡着婴儿的哭泣,一位身着破烂的老和尚经过此地,嘴里念叨着:“阿弥陀佛,非人哉,非神哉,非妖哉,临于世界万物之上,也可在世间百态之下成魔”婴儿的哭泣声戛然而止,睁大的双眼,眼球中闪耀着诡异的红色,老和尚慈祥一笑,“小施主,且称为殇九,希望你此生莫被情所困,画地为牢。”老和尚静静地盯了婴儿许久,看向上天,沉寂许久,“将她送去凡俗之间,希望她是这世间好的开始,不成魔,不成妖。”墨阎生于混沌之中,天生无情无感,却独对她独有情钟,殇九是远古时期修罗战场上,仙魔族的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