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28700000025

第25章 自我与本我(8)

1923年10月28日,在本书发表之后几个月,费伦茨写信给弗洛伊德,信中写着这些话:“……不过,我大胆地向您提出一个问题……因为在《自我与本我》中有一段话,若没有您的解释,我无法理解……在第13页上,我发现了下面这句话:‘……在描述性意义上有两种潜意识,但在动力学意义上却只有一种。’但是,因为您在第12页上写道,潜伏的潜意识只有在描述性意义上,而不是在动力学意义上才是潜意识的,所以我认为,正是动力学的研究路线才需要作出有两种潜意识的假设,而描述只要知道意识和潜意识就行了。”

1923年10月30日,弗洛伊德对此回信说:“您提出的关于《自我与本我》的第13页上的那段话的问题确实使我大吃一惊。那里出现的那句话提出的是和第12页上直接相反的意思;而且在第13页上的那句话中,‘描述的’和‘动力学’的只是互换了位置。”

然而,对这个令人吃惊的事情稍做考虑便会发现,费伦茨的批评是基于一种误解,而弗洛伊德却过于性急地接受了它。费伦茨的话里所潜藏的混乱并不那么容易区分,而且做一番相当长的论证是不可避免的。不过,既然除了费伦茨之外,别人也可能会犯同样的错误,因而努力把事情澄清似乎是值得的。

我们将先从弗洛伊德后一句话的前半部开始:“在描述性意义上有两种潜意识。”这句话的意思似乎是完全清楚的:“潜意识”一词在描述性意义上包括两个东西——潜伏的潜意识和被压抑的潜意识。不过,弗洛伊德甚至可能更清楚地表达了这种观点。代之以“两种潜意识”(zweierlei Unbewusstes),他可以明确地说,在描述性意义上有“两种东西,它们是潜意识的”。而且事实上费伦茨显然误解了这些词:他认为这些词的意思是说,“描述的潜意识”这个术语有两种不同的意思。正如他正确发现的那样,这是不可能的:“潜意识”一词用在描述性意义上只能有一种意思——即它所适用的事物不是有意识的。按照逻辑学的术语,他认为弗洛伊德谈论的是这个词的内涵,而实际上他谈的是其外延。

现在我们进而分析弗洛伊德后面这句话的后半部分:“但是,在动力学意义上只(有)一种(潜意识)。”在这里,意思似乎又是完全清楚的:“潜意识”一词在动力学意义上只包括一个东西——被压抑的潜意识,这是对这个术语的外延的又一次说明;即使就其内涵而言,这也仍然是正确的。——“动力学的潜意识”这个术语只能有一种意思。但是,费伦茨提出反对,其根据是,“正是这种动力学的研究路线才需要提出有两种潜意识的假设”。费伦茨再一次误解了弗洛伊德的话。他认为弗洛伊德是说,如果我们考虑“潜意识”一词时,把动力学因素牢记在心,我们就会发现它只有一种意思——这当然和弗洛伊德所论证的一切相反。而弗洛伊德的真正意思是,所有潜意识的东西在动力学上(意即被压抑的)都可归入一类。费伦茨用“Ucs.”这个符号来表示描述性意义上的潜意识,由此而造成了一点混乱——这是弗洛伊德在18页上论述其含义时他自己犯的一个错误。

这样看来,弗洛伊德的这后一句话似乎完全不应受到批评。但是,这是否像费伦茨所说,以及像弗洛伊德本人所同意的那样,和先前的那句话不一致呢?先前这句话把潜伏的潜意识说成是“只在描述性意义上,而不是在动力学意义上的潜意识”。看起来,费伦茨认为,这和后面这句话“在描述性意义上有两种潜意识”是相矛盾的。但是,这两句话并不相互矛盾:潜伏的潜意识只是描述的潜意识,这个事实丝毫也不意味着,描述的潜意识才是唯一的东西。

确实,在本书发表10年以后写的《精神分析新论》的第31讲中有一段话,以非常类似的术语全部重复了这一论点。在那一段话中不止一次地解释说,在描述性意义上,前意识和被压抑的都是潜意识的,但是,在动力学意义上这个术语仅限于被压抑的。

必须指出,这次书信交流只发生在弗洛伊德刚做了一次非常重大的手术之后几天。他还不能写字(他的回信是口述的),他很可能没有条件彻底地考虑这个论点。看起来,经过反思他可能认识到,费伦茨的发现是一种海市蜃楼似的东西,因为这段话在本书以后的版本中从未做过更改。

附录二力比多的大储存库

对于在30页的第一个脚注中提到,在46页做了更长讨论的这个问题,是相当难以解答的。

这种类比似乎是在《性学三论》(1905d)第三版中补加的一个新的章节中第一次出现的,它发表于1915年,但准备却是弗洛伊德于1914年秋天做的。这一段话是这样写的(标准版,第7卷,第218页):“自恋或自我力比多似乎是一个大储存库,对象贯注就是从这里发送出去的,它们还能再撤回来;自我的自恋力比多贯注是在童年最早期便被意识到的最原初的状态,只是后来由于力比多的挤压而被掩盖了,但基本上保持在它们的后面。”

不过,这同一种观点早在弗洛伊德的另一次类比中表达过了,有时是作为一种二者择一的取舍,有时则与“大储存库”并列。这段更早期的话是在《论自恋》(1914c)这篇论文中,这是弗洛伊德在同一年1914年(标准版,第14卷,第75页)的早些时候写的:“这样,我们便形成了一种观念,即存在着一个最初的自我的力比多贯注,有些是从这里发送给对象的,但贯注基本上仍然存在,而且它和对象—贯注的关系很像变形虫的躯体同它所伸出的伪足之间的关系。”

这两种类比共同出现在一篇半流行的论文中,这是1916年底为一份匈牙利杂志写的(《精神分析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困难》,1917a,标准版,第17卷,第139页):“自我是一个大储存库,为对象所准备的力比多便由此而流出,而且它还从那些对象中流回到储存库里来……作为对这种事态的一个例证,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变形虫,它的带有黏性的物质伸出了伪足……”

变形虫再次出现在《精神分析导论》(1916~1917)的第26讲中,时间是1917年,而储存库则出现在《超越快乐原则》(1920g),标准版,第18卷,第51页上:“精神分析……得出结论认为,自我是力比多的真正而原始的储存库,只有从这个储存库中,力比多才被扩展到对象身上。”

弗洛伊德把一段非常类似的话包括在他于1922年夏写给一部《百科全书》的条目中(1923a,标准版,第18卷,第257页),接着,几乎是在此后不久便宣布了本我,这就像是对早期声明的一种猛烈更正:“既然我们已经区分了自我和本我,我们就必须把本我看作是力比多的大储存库……”他又说:“在一开始,所有的力比多都积聚在本我之中,而自我仍然在形成过程中,或者仍很脆弱。本我把这个力比多的一部分送出去,使之进入性的对象—贯注,于是,现在已变得比较强大的自我,试图抓住这个对象——力比多,并作为一个爱的对象强加于本我。自我的自恋便这样成为一种次要的自恋,它已从对象中撤了下来。”(见前面第30页注和第46页)

这个新的观点似乎相当明晰易懂,因此,它对理解下面这句话却成了一个小小的干扰,这只不过是在《自我与本我》发表一年左右,在《自传研究》中写的(1925d[1924],标准版,第20卷,第56页):“完全是通过主体的生活,他的自我才成为他的力比多的大储存库,对象贯注由此发出,而且力比多可以从对象那里重新流回到储存库里来。”

确实,这句话出版在形成精神分析理论的历史框架过程中;但在《自我与本我》中却没有宣布有观点改变的迹象。最后,我们在弗洛伊德非常晚期的一篇作品中,在写于1938年的《精神分析纲要》(1940a)的(第二章)发现了这一段话:“我们很难对力比多在本我和超我中的行为说任何话。我们所知道的有关它的情况都和自我有关,最初储存在自我里面的是全部可适用的力比多限额。我们把这种状态称为绝对原始的自恋。它一直持以自我开始用力比多来贯注对象的观念,把自恋的力比多转变成对象力比多。在整个一生中,自我始终是个大储存库,力比多贯注由此而发送到对象身上,它们也可以重新退缩回来,就像一只变形虫用它的伪足所表现的那样。”

后期的这些话是否意味着,弗洛伊德把他在本书中所表述的观点又重新做了消除?这似乎很难令人相信,有两个要点可以帮助我们使显然相互冲突的观点取得一致。第一点是个很小的要点,关于“储存库”的类比,就其本质而言,便是含义不明确的:一个储存库既可被看作是个贮水箱,也可被看作是一个供水源。如果弗洛伊德更明确地指出他心中究竟是哪一幅图像那就不难把这两种意义中的图像运用到自我和本我中,而且这肯定会澄清那些被引用的不同的话——特别是第30页脚注上的那段话。

第二个要点是较重要的。在《精神分析新论》中,在前面提到的脚注中的那段话之后,只剩下几页篇幅了,在讨论受虐狂的过程中,弗洛伊德写道:“如果对破坏性本能来说也是如此,那么,自我——不过在这里,我们心目中倒宁愿是本我,是整个的人——最初便包括所有的本能冲动……”当然这个插入语指的是本我和自我尚未分化时的原始事态。而且在《精神分析纲要》中有一段类似、但更明确的话,这一次引用的那两段话在上面已经引用过的那段话之前:“我们把某些这类最初的状态描述为,爱欲的全部可用的能量(此后我们将称之为‘力比多’)表现在仍然未分化的自我一本我中……”如果我们把这个观点看作是弗洛伊德理论的真正实质,那么,在其表述中的那种明显的矛盾便可消除了。这个“自我—本我”最初是在贮水箱这个意义上的“力比多的大储存库”。在分化出现之后,本我继续作为一个贮水箱,但是,当它开始发送贯注时(不论是发送给对象,还是发送给现在已分化出来的自我),它还是一个供应源。但是,自我的情况也是如此,因为它是自恋力比多的贮水箱,另一方面,也是对象贯注的一个供应源。

不过,这后一种看法使我们提出了另一个问题,人们似乎难免会认为,弗洛伊德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观点。在《自我与本我》(第46页)中,“最初,所有的力比多都是在本我中累积起来的”;然后,“本我把这个力比多的一部分释放出来,使之成为性欲的对象贯注”,自我试图通过把自己作为一个忠爱对象而强加给本我,以获得对力比多的控制:“自我的自恋因此便是次要的。”但是,在《精神分析纲要》中却说,“最初,全部可用的力比多限额都储存在自我中”,“我们把这种状态称为绝对原始的自恋”,以及“它一直持续到自我开始用力比多来贯注对象的观念”。这两种不同的过程似乎在这两种说明中做了设想。在第一种说明中,最初的对象贯注被认为是直接从本我发出的,而且只是间接地达到自我的;在第二种说明中,全部力比多都被认为是由本我发出,发往自我,而且只是间接地达到对象的。这两个过程似乎并不一致;可能两者都会发生;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弗洛伊德却保持缄默。

同类推荐
  • 爱情中的心理学

    爱情中的心理学

    本书运用心理学理论,对恋爱、婚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进行分析和阐释,从而帮助读者提高对爱情的正确认识,获得完美幸福的爱情和婚姻。
  • 学生心理健康枕边书

    学生心理健康枕边书

    精神分析大师荣格说:“一切的财富和成就,都源于杰出的智慧与键康的心理。”心理健康是学生成长的基础,是学生成才的保证,是学生成功的法宝,是学生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因此,希望此书能帮助广大学生排除万难,化解心头疑虑,做自己成长的主人,让暗淡的心理充满阳光,让脆弱的心灵变得坚强,让每一个人都带着健康的心态去奋斗拼搏,携着美好的情感去享受生活,并拥有健康幸福的人生。
  • 本能的冲动与成功

    本能的冲动与成功

    这里弗洛依德清楚地肯定了集体力量在文明中的作用,看到了社会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同时,我们要意识到在创造性的探索和活动中,即个人成功的最有前途的领域,理性与非理性是人的两条腿。理性离不开非理性,非理性亦离不开理性。他们的相互作用,才是成功的保证,人类的活动一面是走向未来,一面是走进历史,我们在看到文明的未来的同时,也会看到我们对文明的不满。本书本着通俗易懂的原则从弗洛依德早中晚三个时期的主要作品编译而成,并参考了一些英译本。
  • 心理治疗话语的语用特征研究

    心理治疗话语的语用特征研究

    心理治疗是“以言治病”(talkingcure)的实践活动。心理治疗话语是各种心理治疗知识、治疗理论、治疗模式、治疗技术、治疗方面的专业术语以及治疗实践的总和。话语在心理治疗实践中的重要性使其成为心理咨询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本书以话语分析理论、目的与合作原则以及治疗关系理论为基础对中国心理治疗话语的语用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心理治疗会谈中的问答互动结构、对应结构、解述话语、问话的预设机制与语用功能等方面。
  • 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

    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

    个体心理学大师阿德勒的巅峰之作,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的通俗性心理学读物。作者指出,生活中我们所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几乎都与职业、社会和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在追求事业成功、社会价值肯定及婚姻幸福时,人人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源于对现状的不满和对自身的不自信。作者将本书献给所有对生活感到挫败、焦躁、迷茫的现代人:自卑不是一件羞耻的事,它具有一种强烈的反弹力量,妥善利用,就会成为你不断突破的动力。找到自卑的根源,正确理解生活,并懂得合作的价值,你也可以实现从自卑到超越的惊人蜕变。
热门推荐
  • 遇见你天时地利人和

    遇见你天时地利人和

    <绝宠文>家中都有本难念的经难念=楠念遇到楠念前的景爷冷血无情,在他手下就没有心软二字遇到楠念后的景爷也是一样,只不过多了个妻奴的形象
  • 娱乐之霸道公子

    娱乐之霸道公子

    世家的气质!绝对的实力!极品的容貌!当这一切都结合在一个人的身上时,当这个人进入娱乐圈时……“娱乐圈?迎接我的到来吧!”“李亦寒先生,你既然拥有如此闪耀的光环,为什么还要进入娱乐圈呢?”“那个,其实,我是来这里找老婆的。”瞬间,九只香蕉皮同时朝着他的方向丢了过来!“咳,当然是要打下一片娱乐江山。”…………PS:不是纯韩娱,但主线是围绕韩娱展开的。其他剧情只是作为调味剂。PS2:没有虐主,没有虐心(如果你想看!那另说),没有大11。
  • 妃常不乖之邪王哪儿跑

    妃常不乖之邪王哪儿跑

    “考场得意,情场失意”的卓尔大叫着:穿越无罪,花痴有理!一朝穿越,醒掌万千少年心,醉卧天下美人膝,便是她的毕生追求。奈何一枚凤鸣珏给了她乱世能臣、治世神绩的不凡宿命。就算剧情再狗血,卓尔也定将不凡……(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绝世无双腹黑大小姐

    绝世无双腹黑大小姐

    她,佣兵界的传奇之一。他,皇室忌惮的世家公子。当她进入他的世界,是君子之交,还是热情如火。疏不知,两人的牵绊早已剪不断。
  • 代天佐使

    代天佐使

    “孤星居天外,隐月栖高楼。问星何时归,游音天外来。”是不舍,让她写下这凄美的绝唱。是不悔,让他永堕黑暗,只为等待他的归来。是不屈,让他匍匐千年,只为烟花落尽之时,重燃那战魂之火。千年前的陨落,换来千年后的重生。他将循着战器天诏所发出的召唤,就像聆听着远天的战歌,一路走来……
  • 平生再无伊人

    平生再无伊人

    “恋爱随便,但婚姻必须听我的。”赵平生从来没有这么恨一个人。他的一生都被他的妈妈钟老师铺好了路。但是,有个人心里有赵平生——凌辰
  • 葬剑录

    葬剑录

    曾有黑衣少年,仗剑了结百般恩怨情仇。待到葬剑之时,为逝者谱一曲挽歌,恩怨情仇尽皆消散如烟。游遍四海,飞越巅峰,刀斩世间不平,力断三界冤孽,天道至理,存乎一心。一道之极境谓之神,执念不朽,独身与众生竞速;万理之练达谓之仙,清心无为,万世共天下长安。
  • 仙家悠闲生活

    仙家悠闲生活

    半幅残卷,一枚玉佩,一方天地,自在修行。一个普通现代女孩在大千修真界里养花采蜜的悠闲生活。
  • 沧笙踏歌绝色狂妃倾天下

    沧笙踏歌绝色狂妃倾天下

    于氏千金于歌,在老爸公司破产后被迫参加了一场游戏。一场游戏,却将她送回了夏朝,一切都脱离了历史的轨迹。这到底是游戏,还是早已布好的局。一场以天下为赌注的局。神魔双子棋盘弈,再谱六界异世情。前世纠葛,今生恩怨,尽在本书中~
  • 娱乐之救赎

    娱乐之救赎

    “我要的是千古流传,是要被后人铭记于心。”从最初只身一人的懵懵懂懂,再到后来跌跌撞撞聚在一起的五个人披荆斩棘,踏着这条被自己鲜血浇灌的血路,苏澈站在十字路口却迷失了自己。梦醒后,原来自己还活在昨天。多年之后,娱乐圈流传着一句话:“任何后起之秀,都不及她们当初的半分眉眼。”这句话带着感叹、敬仰、以及惋惜……她们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也是一个时代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