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26800000026

第26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者(1)

按语

本文是弗洛伊德以精神分析的观点和方法阐释俄国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Dostoevsky,1821—1881)文艺创作的一篇心理美学的论文。他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俄狄浦斯情结(或称“恋母情结”)的弑父动机与赎罪欲在文学上的再现,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癫痫症和神经症发作在艺术上的投射。进而他指出,西方文学史上的三部“杰作”(《俄狄浦斯王》、《哈姆雷特》、《卡马拉佐夫兄弟》)均以弑父者为其同一主题,其弑父行为动机都是与情敌去争夺一个女人。弗洛伊德坚持,潜意识的情杀动机与严重罪疚感的癫痫症和神经症,既是创作文艺作品的重要起因,又是理解西方文艺“杰作”的一把钥匙。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丰富的人格中,可分出四个方面: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家、神经症者、道德家和罪人。对于这样一种令人迷惑的复杂人格应如何去认识?

有创造性的艺术家这一点是最无争议: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位并不低于莎士比亚。《卡拉马佐夫兄弟》是迄今为止最优秀的小说,其中关于宗教法庭庭长的那段描写,达到了世界文学的巅峰,再溢美的评价似乎也不过分。所以,在创造性艺术家这一点上,精神分析就显得不必要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道德家(moralist)这一特征,最易受到攻击。如果我们借口唯有经历了深重的罪恶的人才能达到道德的顶峰,而试图将他放在道德家的高度的话,那么我们就忽视了由此将引起的一个疑惑:有道德的是指,一个人一旦他感受到诱惑便能予以抵制,而不屈服于诱惑。如果一个人先是犯罪,然后又悔过,悔过后树立起高尚的道德标准,这样他便会受到外界的责难,因为他把事情变得太容易了,他尚未掌握道德的实质:自我克制(renunciation)。实际上,生活中的道德行为是人的一种实践性的功利活动。他使人想起大迁徙中的野蛮人,他们杀人而又以苦行来赎罪,直到苦行成为使杀戮能够进行的实用手段。可怕的伊凡就是这样做的。看来,这种对道德的妥协的确是俄罗斯人的典型特征。陀思妥耶夫斯基道德追求的努力,最终没有产生十分光彩的结果。在经历了个人本能要求与社会呼吁之间相妥协的最激烈斗争之后,他倒退到既臣服俗权又臣服神权,既崇拜沙皇又崇拜基督教上帝以及狭隘的俄罗斯民族主义(nationalism)——这种倒退是一个人不费力不用脑子就能够达到的。这是他伟大人格中的弱点。陀思妥耶夫斯基放弃了成为人类的导师和救星的机会,而成了人类的监狱看守的同伙。人类文明的未来对他没有什么可感激的。而他似乎是因为神经症招致这种失败的。他的睿智和他对人类的强烈的爱或许能为他打开另外一条使徒式的生活道路。

把陀思妥耶夫斯基视作一个罪人(sinner)或罪犯,会激起强烈反对,这种反对不必建立在对罪犯的世俗评价之上,其真实动机(motive)很快就会昭然若揭。罪犯有两个本质特征:极端的利己主义和强烈的破坏欲。这两个特点的共同之处以及它们得以表现的一个必要条件在于缺乏爱,缺乏对(人类)对象的情感上的认同。人们立刻会回忆起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表现出的与此相反的一面——他对爱有强烈的渴望,而且也是有巨大的爱的能力。这表现在他那夸张的友善中,使他在有权利恨和报复的时候却热忱地去爱,积极地去帮助。正如他在与第一个妻子和其情人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的那样。如此一来,人们一定会问,为什么要把陀思妥耶夫斯基看作罪犯呢?答案是这种评价的理由来自他对写作素材的选择。他总是挑选那些暴虐的、行凶的和利己的人物,这让人联想到他的内心是否有着某些类似的倾向。他也从他个人生活中挑选素材,如他喜欢赌博,而且承认对一个年轻的姑娘有过性攻击。陀思妥耶夫斯基强烈的破坏本能很容易使他成为一名罪犯。在实际生活中,这种本能主要指向他本人(向内部发泄而不是向外部),这导致他既有受虐狂倾向又有犯罪感。认清这一点就容易理解他那自相矛盾的生活了。此外,他的人格中还保留着大量的施虐狂特质,这表现在他十分易怒,喜欢折磨人,即使对他所爱的人也难以宽容,甚至也表现在作为作者的他对待他的读者的方式中。也就是说,在小事情上,他对别人是个施虐狂;在大事情上,他是个指向自己的施虐狂,实际上他是一个自我受虐狂——即是说,他是一个最温和、最富有同情心和最乐于助人的人。

我们已经从陀思妥耶夫斯基复杂的人格中挑选出三个因素:一个是数量的,另两个是质量的:感情生活的极其强烈性,天生异常的本能素质(该素质使他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施虐——受虐狂,或是一个罪犯)和他那难以剖析的文艺天赋。这三种因素交织着,在他不犯神经症的情况下可完好地共存。有些未患神经症的人单纯是受虐狂。而从陀思妥耶夫基的本能需求与对这些需求的抑制力(加上有效的升华方式)之间的力的平衡方面看,仍会使他被划为所谓的“本能性格”一类人物。但这一情形又由于神经症的出现而变得模糊起来,这种神经症正如我们所说,在某些情况下不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它发作的次数越多,须由自我控制的人格就越复杂。因为毕竟神经症只是自我无力进行调控的一种表现,自我在企图进行控制的时候,已经丧失了自我的统一性。

严格地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神经症是怎样表现的呢?他称自己是个癫痫症者,别人也这么认为。他的病情发作时极为严重,伴有意识丧失、肌肉痉挛,其后就产生抑郁状态。这个所谓的癫痫症很可能就是他的神经症的一个症状,因此必须把它归之为癔症性癫痫症,也就是说,是一种极其严重的癔症。关于这一点,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我们还不能完全予以确定:其一是因为陀思妥耶夫斯基自称的癫痫症的病历资料不足以及不够可靠;其二是因为我们对癫痫症发作的病理状态的了解也不完善。

先谈第二点。再次重复癫痫症的全部病理是没必要的。因为它对澄清这个问题不起决定性的作用。但是也可以谈一谈。这个古老的神奇的疾病仍可在临床诊断中见到。这种奇怪的疾病发作时伴随着难以预测的、没有先兆便出现的痉挛发作,患者变得易怒、富有进攻性、所有的心理官能逐渐降低。但这种大致的描绘并不十分精确。这病发作时凶猛而突然,伴随着咬舌头,小便失禁,最终导致严重自我伤害(self—injuries)的危险的癫痫状态(status epilepticus)。不过,也可能病人有短时间的意识丧失,或突发晕眩,或在短时间里行径背离性格,好像病人是处于无意识的控制之下。这些症状的发作,虽一般来说是由于我们还不能理解的纯粹的肉体原因(purely physical causes)引起的,但其首次发作很可能出于某种纯粹的精神原因(例如,一次惊恐),或可能是其他心理刺激的结果。不管智力损伤在绝大多数的病例中多么典型,至少有一个病例我们都知道(赫尔姆霍茨的病例),它没能妨碍患者在智力方面取得高度成就(另外一些与此相同的病例,要么是有争议的,要么是令人怀疑的,如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病例)。那些癫痫症患者给人以迟钝、发育不良的印象,往往伴有极明显的白痴(idiocy)现象和极严重的大脑缺陷(cerebral defects),尽管它们不是临床上必须的症状。但是,这些程度不同的发作,在一些智力健全的人身上也可能发生,甚至也可能发生在有着过度的、经常失去控制的情绪生活的人身上。在这样的情况下,难怪人们认为“癫痫症”不可能单纯是一种临床上症状。在明显的症状中,我们发现的类似情况似乎需要做功能上的说明。似乎可以认为,在人体中有机地存在着一个反常的本能释放机制,它可以在非常不同的情况下起作用——既可以作用于由于严重的组织解体或中毒所导致的大脑活动障碍的病例中,也可以作用于对心理机制控制不足和心理能量的活动达到心理临界点的情况中。在这种双向性后面,我们瞥见了本能释放的(instinctual discharge)潜在机制。这种机制不会远离“性”过程,而“性”过程是中毒的基本起源:早期的内科医生们把性交描绘为一种轻度的癫痫,并由此认为在性行为中包含着对释放刺激的癫痫方式的平息和适应。

“癫痫反应”(epileptic reaction),这个普通因素,在神经症中也肯定出现,而神经症病根只能通过大量躯体的方式来排除,而不能用精神上的办法来解决。所以,癫痫发作就变成癔症的一种症状,并被癔症接受和缓释,就像它受正常的性释放过程接受和缓释一样。因此,官能性癫痫和“情感性”癫痫是完全应该加以区别的。这样做的实际意义在于:患第一种癫痫症的人大脑患病,患第二种癫痫症的人患神经症。第一种病人的精神生活受到来自外部的不能相容的侵扰,而第二种病人所受的侵扰则来源于他自身的精神生活。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癫痫症极其可能是属于第二种。严格地说,这一点也无法证明。要证明这点,我们必须有能力把他的最初的发作与后来的反复发作,贯穿到他的精神生活中(进行考察)。而在这方面,我们知之甚少。有关发作的描述本身并没告诉我们什么,我们对癫痫症的发作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活经历之间的关系还缺乏了解,现有的这些残缺的了解常常又是互相矛盾的。最有可能的假设是:发作应追溯到他的童年,起初表现为温和的症状,直到他18岁那年经历了一个骇人的事件——父亲的被杀,他才表现出癫痫症症状。如果可以确认在他被放逐西伯利亚期间,他的癫痫完全停止了发作,那么这种假设就切中要害了。但是另外一些说法却与此相矛盾。

《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父亲被杀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父亲的命运之间毋庸置疑的联系,震动了不止一个为他立传的作家,并致使这些传记家请教了“某一现代心理学流派”。从精神分析(因为目的就是要进行精神分析)的观点出发,我们禁不住想了解他父亲被杀对他的严重损伤,并把他对这件事的反应当作他神经症的转折点。但如果我着手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去证实这一点,那么我将有可能为那些不熟悉精神分析理论和术语的读者所不理解。

我们有一确定的起点: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小的时候,在“癫痫症”发作之前的最初几次发作的意义。这些发作具有死亡意义:发作之前受害者曾有对死亡的恐惧,表现为昏睡、嗜眠。该病首次发作时,他还是个孩子,那是种突如其来、毫无缘由的忧伤,正如他后来告诉他的朋友索罗维耶夫的那样,那种感觉似乎他当场就有可能死去。实际上随之而来的确是一种与死亡极其相似的状态。他的兄弟安德烈告诉我们:还在费奥多很小的时候,他就常在睡觉前留下字条,写着他害怕在夜里会陷入像死亡一样的睡眠,因此他乞求他的葬礼一定要推迟5天再举行(参见费楼波—米勒和艾克斯坦的著作,1925,IX)。

我们知道这种像死亡一样的病症发作的意义和目的。它们意味着病者与死亡者的认同,要么与一个真正死了的人认同,要么与一个还活着、而病者却希望死去的人认同。后一种情况具有更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这个发作具有惩罚的价值。一个人希望另一个人死,现在这个人就是那另一个人了,他自己也死了。关于这一点,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对某个男孩子来讲,那另一个人通常是他的父亲。因此,这种发作(被称为癔症发作)是对希望他可恨的父亲死去所做的自我惩罚(self—punishment)。

用一个很普遍的观点来看,弑父(parricide)是人类,也是个人的原始的基本的罪恶倾向(见我的《图腾与禁忌》,1912—1913)。在任何情况下它都是犯罪感的主要根源,尽管我们不知道它是否是唯一的根源。我们的研究还不能确立罪疚感和赎罪欲的心理根源。但根源不一定只是一个。心理情境是复杂的,是需要阐明的,正如我们所说,男孩子和他父亲间的关系是一种“既爱又恨”的矛盾关系。除了想把父亲当作竞争对手除掉的仇恨以外,对父亲的一定程度的温情一般也是存在的。这两种心态的结合便产生了与父亲认同的心理:因为他钦佩父亲,所以想要处于父亲的地位上,因为想要像父亲一样,所以他想要父亲离开这个位置。这时,他的整个心理发展过程遇上了一个强大的障碍。到了一定的时候,孩子会开始懂得,他想将父亲作为对手取而代之的企图,会受到来自父亲用阉割手段所实施的惩罚。这样,由于对阉割的恐惧——为了保持他男性的权利——他就放弃了占有母亲除掉父亲的愿望。而这种愿望却仍留在潜意识中,并构成了罪恶感的基础。我们相信,我们在这儿描述的是正常过程,即所谓“俄狄浦斯情结”的正常命运,不过,对此还需做深入详述。

当两性同体(bisexluality)的体质因子(constitutional factor)在男孩身上比较强地发展起来时,就出现了又一个复杂情况。因为那样一来,男孩子在阉割的威胁下,他的倾向开始强烈地偏向女性一方,让自己替代母亲的位置,接替母亲的角色,作为父亲爱恋对象。但对阉割的恐惧也使他的这种办法成为不可能。男孩子晓得,假如他要想让他的父亲把其当成女人来爱恋,他一定要屈服于阉割。于是,恨与爱父亲的两种冲动都遇到压抑。在这事件中有一个心理上的区别:由于对外部的危险(阉割)的恐惧而放弃了对父亲的仇恨,同时,爱恋父亲又被当作一种内部的本能性的威胁来对待。尽管从根本上说,它们仍要追溯于同一个外部危险。

同类推荐
  • 创造性思维40法

    创造性思维40法

    本书为阐述创造性思维方法的著作,从回顾人类思维实践的历史开始,介绍了思维科学的概况及创造性思维的一般规律,以古今中外一百多个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艺等方面的实例,阐明了四十种创造性思维方法的概念,应用范围及操作程序。
  • 轻松生活享受生活

    轻松生活享受生活

    本书阐释了如何才能拥有健康及快乐的法则。内容分为“从做人做事中轻松生活”、“从交际处事中轻松生活”、“从自动自发工作中轻松生活”等七个部分。
  • 生活中的心理操纵术

    生活中的心理操纵术

    口头禅里隐藏着怎样的个性?如何赞美才能让对方心底乐开了花?怎么说可以让听者不知不觉说“Yes”?如何才能给对手最有力的心理震慑?…………看似波澜不惊的日常社交生活,却处处隐藏着洞悉人性、掌控人心的心理学智慧。《生活中的心理操纵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日常社交生活中的各种心理学现象及背后的成因,是适合广大读者阅读的大众心理学读物。书中引证了大量鲜活、真实的案例,并引用了诸多心理学实验和心理学术语,集可读性、实用性与科学性为一体。通过学习这些心理学规律,可以让我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更好地了解自己、读懂他人、发展自己,取得更大的成功。
  • 谁拨动了你的心弦:高中生心理困惑答疑

    谁拨动了你的心弦:高中生心理困惑答疑

    本书讲了:养花要养根,育人要育心,如果教师不能帮助学生解决好心理问题,那么学校就不可能办成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心理问题是德育教育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只有解决好学生的心理问题,才可能把学生培养成有善德的人,才可能使学校真正落实德育为先的办学目标。我们若能从这个角度来审视《谁拨动了你的心弦》这本书,能明显感觉到银川市实验中学针对高中生心理困惑所做的答疑非常有价值,值得中小学生阅读参考,值得中小学教师和家长研读借鉴。
  • 改变你一生的108个心理学法则

    改变你一生的108个心理学法则

    心理学是人际学,是关系学,是生活学。它不脱俗,不隐秘,不矫情。心理学法则也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一举一动中。无论你知道与否,这些法则一直在我们的生活里发挥作用,只是有急有缓。科学研究表明,人的行为是由人的心理支配和指导的。许多现象的背后,都受到心理学的支配,都反映了心理学法则。每个人行为的背后,也往往具有较深层次的心理动机,有时甚至当事人都不知晓。因此,懂得必要的心理学法则,对我们做人做事都有很大的帮助。
热门推荐
  • 蹭道

    蹭道

    陈蹭以为自己金手指是蹭道系统,结果系统还没有前世经验好用。当他以为这就是最大的依仗时,他才发现原来真正的金手指是……
  • 梦游仙界

    梦游仙界

    初阳因为资质太差,被家族剥夺了修仙资源。后来他解开了父亲留下的上古奇宝游仙盘,每次睡觉就会来到一个奇怪的世界。这个世界的人可以点石成金,可以腾云驾雾,甚至可以一剑劈开一座大山。初阳在这个世界拜了一个老道士为师,学习各种功法。后来他才知道,这个奇怪的世界竟然是传说中的仙界,而他的师傅则是仙界三大圣地之一道教的现任掌教!他所学的自然就是仙界功法!
  • 重生之闺门毒后

    重生之闺门毒后

    前世,屠凤栖为四皇子鞍前马后,却落得个死无全尸的下场!家族尽灭,就连自己那尚在襁褓中的孩儿都被剥皮挖心,死相惨烈!重回豆蔻,她势要这朝局震荡!骗她害她欺她之人,她一个都不会放过!渣女来找茬,让她有来无回!渣男想强娶她,先问你皇叔答不答应!传闻大昭战王,杀戮果决,冷血无情,却偏偏对屠凤栖温柔宠溺。她一身火红长裙,手拿长鞭凌空一甩,笑的娇俏明媚:“战王舅舅,要么娶我,要么死,你选哪样?”
  • 神帝狂妃:大神,求倒追

    神帝狂妃:大神,求倒追

    她,本是杀手,却被心爱之人背叛,惨遭挖心之刑,不料魂归异世,穿越成人人唾弃的私生女,被抛弃在魔兽森林。废掉灵力又如何,照样能够震撼世界!空间元素法师,神级炼药师,看她如何亮瞎你双眼!一朝崛起,只手遮天!他本是傲视苍穹的上古大神,只因在人群中多看了她一眼,堕入轮回,隐于发间,温柔伴她一生。本是无心之人,却抵不过他一句:“天下再大也只有一个你,天下再好我只要你。”
  • 我与闺蜜和大佬们的日常生活

    我与闺蜜和大佬们的日常生活

    白慈其实是一个孤僻又不善言辞的姑娘。但她很幸运,因为她还有米兰,一个温暖的女孩治愈了我大半生。
  • 天轩寒冰

    天轩寒冰

    他,是天地之间的宠儿,所过之处便有仙宝现世;他,是自然万物的骄子,随居之所便为洞天福地。可是,他却不想拥有这一切,只因为他最强大的敌人,就是他自己!(已有完本作品《三国梦境》,信誉保证,绝不太监)
  • 老秦讲故事

    老秦讲故事

    天地混沌,故为无极。无中生有,故为太极。太极之说,动静至极,故化两仪,亦称阴阳。阴阳之变,而生五行。五行之变,而生万物。天地之变,多数于此,万物之变,数不穷也。
  • 暴力女的霸道男友

    暴力女的霸道男友

    浅沫兮,一个出了名的暴力女,虽说不怎么漂亮,但很卡哇伊呢!她因家境不好,却无意间进入了一所上海的文艺学院,他会又怎样的经历呢...夜晨,他,学校的优等生,是学校的校草看似外表温柔体贴的他,其实谁也不知道他内心的l冷酷,谁也看不到他的霸道,黑腹的他,对于他来说女生就是玩物而已,直到遇到了她以后,他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在他们之间会有什么艰难的经历...
  • 豪门霸爱:惹上腹黑律师

    豪门霸爱:惹上腹黑律师

    她是背着父亲“私房债”的呆萌小记者;他是顶着豪门光环的腹黑大律师。
  • 六界直播间

    六界直播间

    ‘有一个主播,她有一点嚣张(嚣张不是一点点),还有一点神秘…’有这么一个直播间,它跨越六界(人、鬼、魔、妖、仙、神),专门为女性服务,当然,少不了某些‘变性’的男性混进去。亓汐是一个主播,一个神秘且来路不明的主播,她嚣张爱吃零食,平生最大的爱好就是拆CP,励志向所有女性传递单身的好处。平时偶尔下个副本(穿个书)或者接个任务,帮某个被渣男伤害的小姐姐报仇。(本书三观不正!女强,男主还不知道在哪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