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20200000030

第30章 海盗世家的名人(10)

至正中,方国珍的同乡蔡乱头在海上造反,当时的元朝中书参知政事发兵讨伐,但是几次都没能平乱。而上级又催逼厉害。郡县长官昏乱不堪,因为无法向上级交代,于是便胡乱拷打囚禁老百姓,并把抓来的无辜百姓当成蔡的同伙通报上级,冒领军功。方国珍当时有一个仇家,这位仇家趁乱诬告方国珍通寇,历史记载如下:

“元至正八年,有蔡乱头者,行剽海上,有司发兵捕之。国珍怨家告其通寇。国珍杀怨家,遂与兄国璋、弟国瑛、国珉亡入海,聚众数千人,劫运艘,梗海道。”

意思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老乡作乱,仇家诬告,方国珍于是杀了仇家,跟几个兄弟一起逃到了海上。

方国珍遭到官府的追捕。方国珍就与家里人商量,据历史记载,他说:

“朝廷失政,统兵玩寇,区区小丑不能平,天下乱自此始。今酷吏籍之为,祸及良民。吾若束手就毙,一家枉作泉下鬼,不若入海为得计耳。”

意思是元朝太无能了,连这么一个小小的流寇都不能消灭,而且不怪自己无能,反而诬陷清白良民,我们一家人如果束手就擒,那么就白白作了一群屈死鬼,不如下海逃生吧!

1348年11月,方国珍就与二哥国璋,弟国瑛、国珉逃入海中开始了打劫的生涯。不到一个月,被逼迫的老百姓数千人已经纷纷投奔,聚集在他们兄弟周围,开始劫夺元朝海运皇粮,成了真正的海盗兼反政府武装。方国珍起义反元,比刘福通、徐寿辉等起义早两三年,比郭子兴(后来朱元璋加入)起义早四年。

当时还有歌谣唱“洋屿青,出海精”,为方国珍起义铺垫。1349年,元朝派浙江行省参政朵儿只班率三万水军围剿方国珍,官兵十倍于义军,形势十分严峻。方国珍当机立断命令义军沿海路向南撤退。几天后到达福建五虎门外,他见海湾地势险要,于己有利,才部署设伏迎战。朵儿只班挥师追到五虎门,只见前面义军船队大火熊熊,船上不见一兵一卒。疑惑间,骤闻号角四起,杀声震天,方国珍指挥小船从四面包抄过来,火箭纷纷,官船起火,元兵纷纷落水。朵儿只班的指挥船被义军“水鬼队”凿穿船底,主帅被生擒活捉,起义军大获成功。

此后方国珍战果累累,1350年12月,方国珍攻温州。

1351年,方国珍大败元兵于松门(现属温岭市)附近的大闾洋,生擒孛罗贴木儿和郝万户。

1352年3月,方国珍再下海,入黄岩港。台州路达鲁花赤泰不华率官军参与围剿。在黄岩澄江王林洋马鞍山附近,方国珍全歼泰不华元军主力,泰不华战死。5月,江南行台御史大夫纳麟令所属集民丁夹攻方国珍。6月方国珍攻占黄岩城。8月,方国珍攻台州城,浙东元帅也忒失踪。

1354年9月,方国珍攻下台州。

1355年,方国珍攻下温州、庆元(今宁波),攻占昌国州(今舟山),时有义军二十余万人,战船1300余艘,成为威慑元朝统治的强大义军。

1357年,方国珍攻打另一支起义军张士诚。方国珍率军进长江,与张士诚战于昆山,方国珍身先士卒,用五万兵打败张士诚的七万军队。第二天又打了一场,总共是7战7捷。

方国珍安定了台州、温州、庆元(宁波)后就致力保境安民、休养生息,鼓励农工商学,轻徭薄敛,百姓安居乐业。比起战事频繁的中原,浙东可谓天堂。方国珍为民做了三件好事:一是起用元朝进士刘仁本,兴办学堂,在黄岩建立了文献书院,还建立了定海儒学;二是修筑塘堤;三是建造桥梁,重建灵桥。他还在余姚招集了42名文人作续兰亭之会。

1359年,方国珍见朱元璋势力日渐强大,于是投向朱元璋,朱元璋封方国珍为福建行省平章事,他的弟弟国瑛为参知政事,另一位弟弟国珉为枢密分院佥事。但是实际上,方国珍并不是真心投靠,而是“阴持两端”,就是另有二心的意思。

不久之后方国珍就和他的老冤家,也是老同行张士诚勾结起来,为元朝运粮。两者勾结共同支持元朝,以便与强邻朱元璋对峙。是所谓“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明洪武元年9月,朱元璋命朱亮祖进攻台州,方国瑛率军对抗,失败,逃到黄岩。10月,朱亮祖又追到黄岩州,方国瑛于是逃到了海上。在这期间降了又反,反后再降。不过最终方国珍还是老老实实地向朱元璋表示臣服了。

于是在洪武二年10月,投降的方国珍被朱元璋封为广西行省左丞,但是他可以不去上任,而是呆在京城坐食俸禄就可以了。

洪武七年3月,方国珍去世,被葬于南京城东10千米处的玉山。朱元璋还亲自去祭奠他,并且命令翰林学士宋濂为方国珍写了墓志铭《神道碑铭》。

海盗王陈祖义

陈祖义,祖籍广东潮州,绰号“海盗王”。明洪武年间,陈祖义全家逃到南洋入海为盗。他在马六甲海峡盘踞了十几年,建立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海盗集团,成员最鼎盛时期超过万人,战船近百艘。陈祖义也成为史上最大的海盗集团头子,他的活动范围包括日本、中国台湾、中国南海、印度洋等地。他的战果是:劫掠超过万艘以上的过往船只,明朝有50多座沿海城镇被其攻陷过(当时明朝刚建国,还是相当强大的,兵精将多),南洋一些国家甚至向其纳贡。索马里海盗尽管偶有一日劫持数艘货船的辉煌战绩,但充其量到现在也不过百艘之数,比起中国海盗陈祖义劫持的万艘之巨,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真正名副其实的海盗之王,唯有中国海盗陈祖义足以当之!

因为陈祖义在海上骚扰不断,不堪忍受的明太祖朱元璋最后下令悬赏50万两白银要他的首级。到朱元璋的儿子朱棣的时候,赏金达到750万两。而据历史记载,当时明朝政府每年总共财政收入才1100万两,750万两是一年国库收入的一大半,这颗脑袋真是贵到极点了。因此陈祖义成了有史以来悬赏金最高的通缉犯。

时至今日,很多历史学家认为,朱元璋的明王朝之所以闭关锁国,主要是因为东南沿海上海盗活动过于猖獗。那么,按照这个逻辑,陈祖义的海盗活动导致明朝的海禁,虽然后来有所松动,但是却开了海禁的先河,而闭关锁国政策延续到清朝。我们学习中学历史都知道,正是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近代的落后,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陈祖义这个名不见经传也没有什么历史眼光的小人物客观上充当了一个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关键人物。

且说明王朝一直没有放弃通缉他。后来,他逃到了今日的印度尼西亚。当时印度尼西亚有一个小国,渤林邦国,在国王麻那者巫里手下当上了大将。国王死后,他召集了一批海盗,自立为王,陈祖义成为了渤林邦国的国王。

作为一个小国家的王,陈祖义也到明朝永乐皇帝朱棣那里去进贡,然而这位国王可不省油。很多贡品并不是在本国港口准备好的,而是空船出发,一路抢过去,抢到什么就进贡什么。然后在回国的时候,他也不闲着,再一路抢回去。最让永乐皇帝恼怒的是,他不但抢西洋诸小国的船,连明朝的使船也抢。这就是在太岁头上动土,老虎头上拔须——活得不耐烦了。而且,他实行的是几百年后被日本人发扬光大的三光政策,抢光杀光烧光。

于是郑和下西洋就跟陈祖义有点关联了。

郑和下西洋在古代航海史上意义重大,通商、贸易、展示明朝国威等等,却不大知道郑和的舰队当年曾剿灭了世界上最大的海盗集团,维护了东南亚海域的安全。

郑和的船队除了通商之外,还负有重要的外交任务。那就是建立明朝和海外各国的固定联系。古代中国历来以天朝上国、世界中心自居,其他的国家都是蛮夷,而且习惯性地把周围的小国当成弱者,当成需要自己照顾的对象,更进一步的,要其作为藩属之国定期向中国皇帝称臣进贡。这在中国历朝如此。野心勃勃的明成祖朱棣当然也不例外,而且他当皇帝还是抢了自己侄子的地位,他国内国外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证实自己的合法性。在国外,他很想让外国承认自己的地位。所以,郑和到外国的第一件事就是宣读朱棣的诏书,说明他是天意指定的管理天下的君主,要四方藩国听从他,大家和平共处。这些国家如果奉召前往朝贡,就一律给予重赏。然后,郑和还要代表明朝皇帝,按照传统赐给藩国国王和重要官员不同级别的礼物,表示明朝的诚意。

此外,郑和船队还有重要的战略任务。明朝前期最大的外来威胁有北部的蒙古势力和东部的倭寇。郑和下西洋有如下战略考虑:一是往西方和南方寻找战略盟友,加强联系,增强对北方和东方入侵者的防御;二是显示明朝的海洋力量,警告那些可能从海上方向骚扰的敌人;三是从海上实行战略包抄,牵制陆地敌对势力,减轻北部边防的压力。

1407年,第一次下西洋的郑和船队在回航时抵达陈祖义的王国。贪婪成性的陈祖义看着这浩浩荡荡的船队,估计是想着山高皇帝远,明朝拿他没办法,于是打起了歪主意。他认定郑和浩浩荡荡的船队“有宝物”在船上,于是狡猾地派人向郑和表示他想投降。他的真实意图是诈降,然后趁其不备,一举抢夺郑和的船队。虽说陈祖义的人数和船只数量都不及郑和,但是他巧舌如簧,鼓动部下行动。而且事实证明,他是严重地错估了郑和的实力。

陈祖义没有料到的是,他还没行动,事情就已经败露了。郑和对陈祖义早有提防,因为郑和船队一路过来以后,听到的都是对陈祖义的控诉,躺在这样一位人物的卧榻边上,还带着大量金银以及货物,谁会对他放心呢?再者,陈祖义的阴谋被一个叫施进卿的中国人知道了,他立马把消息告诉了郑和。

陈祖义率众海盗发动突然袭击时,早有准备的郑和采用火攻,烧毁了无数海盗船,杀死海盗5000余人。而且陈祖义被郑和给生擒了。永乐五年(1407年)9月郑和回国,把被通缉已久的陈祖义押回朝廷。朱棣下令当着各国使者的面杀掉了陈祖义,并斩首示众,警示他人。

郑和在平定陈祖义部的海盗时,采取关注民生、维护治安的做法,使海盗失去了滋生的环境。

东南私商领袖——净海王王直

2005年在网上有一件事渲染得很厉害。有媒体报道,日本有人为明代倭寇王直在其家乡安徽修建墓碑。然后又传出消息说,浙江丽水学院和南京师范大学的两名教师带着自备的斧头和榔头来到了安徽歙县,将刻有王直名字的墓碑和刻有日本人名字的“芳名塔”砸毁。然后网上铺天盖地的“两教师砸烂汉奸墓”“安徽为汉奸树碑立传”“倭寇王直”等等字眼愈加令我们迷乱。王直是谁?他真是汉奸吗?倭寇,侵略中国的日本人,我们还记得戚继光这位民族英雄,王直怎么能被称为倭寇?这问题令人迷惑,斯人已逝,是非功过,清白与否,只能留给后世人评说。那么我们来看看历史上的王直究竟是何许人。

在安徽歙县的《歙县志》里我们可以看到王直的部分。据这本县志称,王直,又名汪直,汪五峰,号五峰船主。生月不详,但是卒年非常清楚,明代嘉靖时期人。青年时与徐惟学(徐海的叔父)业盐,后以“国中法律森严,动辄触禁”而转向海上走私贸易,是明嘉靖时期徽州商人和东南海商代表人物。

安徽歙县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但是在当地百姓眼中可不是这样。对于以种田为生,而田地产量不高的古代人来说,这里绝对是“穷山恶水”,山多水多,就是田地不多,而且田又很瘠薄。

据说徽州有这样的民谚:“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一丢,就是让你外出自谋生路。王直先是一名盐商,后来因为嫌内地禁忌太多,就想另谋出路。在东南沿海,他看到了商机。明代中国手工业发达,产品在世界各地广受欢迎,其利润也是相当可观的,“输中华之产,驰异域之邦,利可十倍”。

但是明朝法律禁止民间海外贸易,违者处以充军甚至死罪,加上海上海盗横行,没有强大武装保护的海商是没法做生意的。势单力寡的王直在嘉靖二十三年即1544年,加入了盘据在宁波双屿岛的许栋集团。这个集团以武装保护为盾,抗拒朝廷缉捕和海盗袭击,大规模从事海外贸易。王直刚开始只是一个小头目,一个僚属。后来因为能力出众,逐渐从“管库”升为“管哨”,兼理军事,成为一个主要头目。

嘉靖二十七年,即1548年,明朝将领朱纨率军围剿双屿岛,许栋被朱纨击败后生擒,而王直因为有人通风报信得以逃脱。以后,许栋的余党推举王直做了新的船主。王直率余部占据舟山群岛的烈港,东山又起。自此,王直既是海商集团首领,又是海盗魁首。当他们可以正常贸易时,他们就是海商;当他们商业活动受到朝廷海禁政策遏制时,他们就成为海盗。

话说因为王直营运有方,使徽州海商集团迅速崛起,称雄一方。但是,他还有一个劲敌,就是驻扎在横港的海盗陈思盼集团,这个海盗团伙屡次阻截王直的商船,令王直头疼万分,因此,他一直伺机准备铲除陈思盼。

1551年,陈思盼集团发生内讧,王直趁机发难,内外夹攻,消灭其武装,吞并其商业集团。此后,王直集团势力大振,控制浙江海面。再后来,王直集团依仗强大实力,“应官军所请”,杀败抢掠的倭寇。千里海疆悉归王直控制。明史记载“海商之寇非受王直节制者,不得自存,而直之名始振聋海舶矣”。大约有20万职业军人为王直效力,他麾下的船舶中载重量在120吨以上的恢宏巨舰就有100多艘。这是一个东南沿海人数最多、势力最强的海商集团,富可敌国,兵多将广,装备精良,即使当时号称最精良的葡萄牙皇家海军也畏之几分。

就王直的本意来说,是愿为商而不愿为盗的。在他消除了中国东南沿海的各股海盗时,王直多次上疏请求朝廷开放海上通商贸易。王直所写的《自明疏》就说:“窃臣(王)直觅利商海,卖货浙(江)、福(建),与人同利,为国捍边,绝无勾引党贼侵扰事情,此天地神人所共知者。夫何屡立微功,蒙蔽不能上达,反罹籍没家产,臣心实有不甘。”“日本虽统于一君,近来君弱臣强,不过徒存名号而已。其国尚有六十六国,互相雄长。”他还向皇帝恳请:“如皇上仁慈恩宥,赦臣之罪,得效犬马微劳驰驱,浙江定海外长涂等港,仍如广中事例,通关纳税,又使不失贡期。”也就是说,把广东允许开放通商口岸,设立海关收取关税的做法,推广到浙江沿海,并且恢复日本的朝贡贸易关系,那么,东南沿海的所谓“倭患”就可以得到解决。

王直的建议无疑是有价值的,但是明朝政府却丝毫不为所动,为了安抚他,明朝政府表面上答应了“姑容互市”,要他“悔罪自赎”,但是实际上却背信食言,用实际行动履行朱元璋时的一句话:“片板不得入海!”

嘉靖三十年,即1551年,王直在定海关主持开市,明政府派参将俞大猷,派遣数千水师开始大规模地围剿王直的根据地。在这次围剿中,王直孤舰突围而去,逃到日本。在异国的土地上,他重振旗鼓。他占据萨摩州的松蒲津,自称自称“净海王”、徽王,部署官吏,控制要害,周围“三十六岛之夷”都受他节制。

同类推荐
  • 我挖了明朝兄弟的坟

    我挖了明朝兄弟的坟

    【著名编辑天涯行客力荐】身为考古工作者的主角穿越到大明初期,通过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展现了明初辽东边防卫所简约而不简单的生活。其中既有波澜壮阔的抗击倭寇、北拒鞑靼的白刃相接,也有小儿女之间荡气回肠、矢志不渝的坚贞爱情;既有驰骋商界响彻欢乐的音符,也有战友伤逝的悲壮旋律;更有考试、比武、盗墓、足球、快餐、出海等元素在内,包罗万象,这些都需要各位看官的支持,和主角一步一步去迈出坚实的步伐吧。
  • 战国之皇赵

    战国之皇赵

    这是一个战火飞扬的时代,也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在这里,名臣、名将辈出;在这里,合纵、连横长存;但在这里,战争却是唯一的主宰!七雄鼎立,一个几乎被世界遗忘的人,将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怎样的波浪?他就将会有怎样的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
  • 国共往事风云录1

    国共往事风云录1

    本书通过国共两党的风云往事,展现中国现代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事件和人物的命运。从黄埔到北伐展现了毛泽东、蒋介石、周恩来等人的历史命运。
  • 三国之北汉岁月

    三国之北汉岁月

    我居然成了三国历史上出名的爱哭鬼,刘备。“小子我看你筋骨奇异,是练武奇才,我这里有一本武功秘籍十文钱卖给你,以后世界和平就靠你了。”一个猥琐老头说道。“骗傻子去吧。”我无语说道。“刘备,你这小子又逃课。下次抓到有你好受。”卢植生气说道。“老师,我没有逃课。我这叫野外实践”我无耻的回答道。成为不一样的刘备。
  • 重生之江东孙伯符

    重生之江东孙伯符

    秦末群雄逐鹿,霸王项羽领江东子弟一时纵横天下。400年后,大汉王朝分崩离析,江东又出了一位盛极一时的‘小霸王’孙伯符。前有项羽乌江自刎,后有孙策遇刺。两位皆是当世英杰,却皆未成大业。惜呼!一个现代的少年,意外来到了东汉末年,并且成为了孙策。历史的车轮被这个小小的石子改变了行道,一个不只是用武力打天下的‘小霸王’,将会在历史的大潮中掀起怎样的巨浪!
热门推荐
  • 创意大师的习惯

    创意大师的习惯

    在问及创意从何处来时,许多著名的创新者都表示,他们自己也不太清楚,想法自己就冒了出来,不过他们都明白,要是自己不采取行动,也会有别人这么做。这些创意大师并非人云亦云,他们说的自己的真情实感。有意思的是,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表示,在产生创意的过程中,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切莫骄傲自满。我们很有理由相信,伟大的创意就隐含在常识中,如果有人能将自己的思想和时代精神调齐,他们就能看到这些好主意,进而起到枢纽的作用,把这些想法应用于现实。
  • 黑雾世界

    黑雾世界

    当漫天黑雾犹如风暴般席卷向人类家园,封锁了世界各地被指定的地点,被困其中的人类,顿时陷入了恐慌之中……故事的开端,在一座名为八中的重点高校开启。一名模样普通的高中生,仿佛早已预料到什么,平静地站在教学楼的天台边缘,俯视着这里的景象,伸手推了推眼镜,“这就是末日吗?有意思。”
  • 校花的三国超级保镖

    校花的三国超级保镖

    别人说,做保镖是皮肉买卖。我说,反正都是卖那就要卖得有价值,而我是把肉卖给校花的!什么?贴身保护还不够,还要一起玩虚拟网游?好吧,那只好拿起游戏头盔重踏游戏王者路!妖魔乱三国?那好,找蔡邕当老师,文姫师妹伴我闯三国!校花不高兴了?那就换一个,貂蝉如何?呃,最近小布表现不错,留给他吧,毕竟需要他对抗妖族大圣!云禄不错?哎,孟起是巴不得了,可还是得留给小云的,毕竟一起在魔族大军里杀了个七进七出!老典,走!去江东拜访乔国老!顺道视察扬州海岸,要是碧眼小儿还敢勾结倭寇服务器的玩家,那就让兴霸发动国战!
  • 斗龙战士之风云变幻

    斗龙战士之风云变幻

    注:冒险,友情,黑化这部小说讲的是:斗龙战士、新的战斗、新的朋友...黑化的危机再度降临在斗龙战士们的身上,他们会怎么做?“他...他好像小熠!”...“百诺/沙曼,你现在哪里?”熠/风...“圣灵族?”......后续内容有待修改...
  • 世界末日之厄尔尼诺

    世界末日之厄尔尼诺

    地球气候变化日益明显,真的只是气候的忽然诡变吗?笔者带你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
  • 惑世天下:腹黑皇女魅夫记
  • 全球最强近战

    全球最强近战

    世界改变,灵能繁盛……获得爽点系统,可以强化自身。爽点+1!加点体魄属性,碾压嚣张对手!爽点+3!抽奖获得稀有武技《神兵演武》?爽点+8!……一路加点,逐渐成为最强近战。近战他不香吗?莽夫他不爽吗?现在是远程输出的天下?不好意思,无敌冲锋、狗腿打断、糊你熊脸、爽点+3!(非无脑无敌文,主角快速崛起。)
  • 暖阳撒进的十年

    暖阳撒进的十年

    可能岁月流逝,人潮拥挤。我们随着人海和时间渐渐远离。那些明媚的青春,也渐渐被记忆中的雨打湿。划过的印迹也抚平于回忆深处。那就让它在时光深处,成为一场遗憾一场序幕和落幕。但是潮起潮落,多深的痕迹也会遇到能治愈的人,然后变成一条浅浅的疤痕,那些年就从冰冷刺骨变成暖阳撒进。
  • 辉映

    辉映

    在平行世界中以另一个人的身份去看自己的成长
  • 重生之幸福乐乐

    重生之幸福乐乐

    蒋乐乐的上辈子是不幸的,大概老天也看不下去了,让她带着记忆重新活一次。且看蒋乐乐掉进了怎样的福窝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