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12100000008

第8章 徐志摩大事记(4)

徐志摩在第一期《剧刊》上发表发刊词《剧刊始业》,他提出了一些为了振兴新剧的要求和自己的期待——“我们的意思是要在最短期内办起一个‘小剧院’”,并言明“这是第一部工作”,在此基础之上“集合我们大部分可能的精力和能耐从事戏剧艺术,我们现在已经有了小小的根据地,那就是艺专的戏剧科,我们现在借《晨报副刊》地位发行每周的《剧刊》,再下去就是盼望小剧院的实现,这是我们几个梦人梦想中的花与花瓶”。

《剧刊》从创刊到9月23日终刊,一共出版15期,刊登了理论文章25篇,发表文章的作者们多是中外古今戏剧的精通者,他们的理论文章深入浅出,体现了很好的戏剧意识和良好素养,徐志摩的《剧刊始业》、《托尔斯泰论剧一节》、《剧刊终期》等文,都集中地表现出徐志摩对于戏剧的艺术追求。然而,这一年他实在太忙了,为了与陆小曼的婚事,南北奔波,《剧刊》的编章工作基本也由朋友承担。到了秋风起时,放假的“诗刊”没有恢复的踪影,这份《剧刊》也因为人员的星散,不得不停办了。开幕的是徐志摩,闭幕的还是他,写了篇《剧刊终期》,自我检讨加汇报成果,然后草草了事。

徐志摩主持的《诗镌》和《剧刊》,虽然都很短命,但在新诗史、戏剧史上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徐志摩的个人事业也随之走上巅峰。在执掌《晨报副刊》这一年里,他的确做了不少事情,以副刊为阵地,他四处出击,大声发言,还发表、出版了相当多的作品。虽然也搞得身心疲惫,但他的棱角显露出来了。

合伙开新月书店

1926年至1927年,在广大的中国土地上,发生了对中国历史有着重要意义的北伐战争,这场战争可以说是一场社会的变革,也是社会的一次洗礼。战争的硝烟吹散了无数家园,在北京的一批知识分子中的精英们受当时环境的影响,纷纷南下,南下的地点首要的选择就是上海这个避难所。新月社的社员们像闻一多、饶梦侃、余上沅、丁西林等又聚集在了上海这个热闹的地方,加之梁实秋、胡适等人也从国外回到了上海,新婚后的徐志摩和陆小曼夫妇也刚刚从老家硖石躲避战事而来到上海,上海这个热闹非凡的地方霎时间聚集了很多新月友人,这让徐志摩非常兴奋,奔走于各位同人之间的他,决定再创一番作为。新月书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横空出世。

新月书店的成立,是徐志摩事业的继续。书店的成立离不开集资入股,参加书店集股的有胡适、徐志摩、余上沅、闻一多、梁实秋、叶功超等,大家推举胡适为书店的董事长,余上沅为经理。徐志摩乐于奔走,用梁实秋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他有说,有笑,有表情,有动作。至不济也要在这个的肩上拍一下,那一个的脸上摸一把,不是腋下夹着一卷有趣的书报,便是袋里藏着一扎有趣的信札,传示四座,弄得大家欢喜不置”。

新月书店的正式开张是在1927年的7月1日。7月2日,《时事新报?青光》上刊登了一篇《新月书店参观记》,署名为严家迈,记述了他在书店开张之日见到的一切:“本月一日开张,广告上有‘略备茶点,欢迎参观’之句,我的肚子虽不大饿,我的脑袋可真有点饿,所以不惜车资,特地从江湾跑去参观……远远望见一块蓝地白字的招牌,上书新月书店四字。挂招牌的铁棍上,还有一把涂金的镰刀,大约这就是新月了。进门之后,便有人上前同我招呼……楼下是发行所,书桌边坐定两位职员,一男一女,状极诚恳,书桌上我偷偷看,压着的有《浪漫的与古典的》和《翡冷翠的一夜》等等正在校对的稿子。书桌后面墙上,挂着一幅江小鹣的油画。对面是书架,上涂黑漆,显出一部一部的新书。书架后面,还有朱孝臧写的一面招牌……楼上的来宾,愈来众多……”此篇可以说是在为新月书店鼓气助威,更可以看作是新月书店的广告招牌——书店的生意从开业就很红火。

书店出版新月成员的着作,8月,徐志摩的散文集《巴黎的鳞爪》就是由新月书店出版的,相继《翡冷翠的一夜》诗集在9月出版,还有1928年的1月散文集《自剖》、7月和陆小曼合着的剧本《卞昆冈》都是由新月书店出版发行的。

新月书店在1927年至1933六年的时间里,出版了百余种书,在当时上海的出版界已经算得上是小有成就了。对于新月书店的评价,褒贬不一。鲁迅就曾讥讽过新月书店,他说道:“新月书店我怕不大开的好,内容太薄弱了。虽然作者多是教授,但他们发表的论文,我看不过日本的中学生程度。”鲁迅和新月社的关系一直不好,这样说也不足为奇,但是鲁迅的界定在很长一段时间给新月书店带来了负面影响,但我们应当公允地正视新月书店,应当给予新月书店的出现一个合理的评价,新月书店出版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出版了百余种专着和译作,对于中国现代的文学史和现代的出版史都贡献着自己的巨大力量。谈及“新月”,离不开徐志摩,也更离不开新月书店。

《诗刊》横空出世

在十里洋场的上海,徐志摩整日被陆小曼的奢侈生活搞得焦头烂额,忙于各大学间教书匠的生活,徐志摩想要办自己的纯文学刊物的想法被搁置了许久,正当这时,徐志摩的学生陈梦家来到上海,并把自己和方玮德等一些年轻诗人想要办诗刊的愿望说给了徐志摩听。徐志摩非常愿意,他动用自己的能量尽可能快地联系好了他的诗人朋友们,以便约稿,此外他开始为自己的将要创办的诗刊进行宣传,在《新月》第3卷第2期上,他发表了一个“预告”:已经约定的朋友有朱湘、闻一多、邵洵美、方玮德、谢婉莹、胡适、陈梦家、徐志摩、沈从文、梁实秋等诸位,出一个不定期的诗刊,盼望陆续有更多的朋友们加入。

终于,经过徐志摩等人一段时间的努力,1931年1月20日,《诗刊》问世,徐志摩在《诗镌》停刊了五六年之后,又一次感到了“以诗会友”的兴趣,他在《诗刊》的序里满怀希望地说:“那一点子精神,真而纯粹,实在而不浮夸,是值得纪念的。”在《诗刊》起首,徐志摩不忘陈述新月诗人的共识:“我们少数天生爱好,与希望认识诗的朋友,想斗胆在功利气息最浓重的地处与时日,结起一个小小的诗坛,虔诚的邀请国内的志同者参加,希望早晚可以放露一点小小的光。”

他还在序里提出了他和同人们对新诗的观念:第一,他们共同相信新诗是有前途的,同时这前途不是容易与平坦的,需要很多人共力去开拓。第二,他们共同相信诗是一个时代最不可错过的声音,由此可以听出民族精神的充实抑空虚,华贵抑卑琐,旺盛抑消沉。一个少年人偶尔的抒情的颤动或许影响到人类的终古的情绪;一支不经意的歌曲,或许可以开成千百万人热情的鲜花,绽出瑰丽的英雄的果实。第三,他们共同相信诗是一种艺术。艺术精进的秘密当然是每一个天才独自的致力,各自弄出光荣的创例,但有时集合的纯理的探讨与更高的技术的寻求,乃至根据于私交的风尚的兴起,往往可以发生一种殊特的动力,使这一艺术安上坚强的基筑。

《诗刊》是《诗镌》的延续,徐志摩欣喜于五六年前的旧友们还可以在《诗刊》团聚,此外还可以认识带有朝气的新伙伴,徐志摩受到了很大的鼓舞。旧友们中的闻一多、朱湘、孙大雨,新伙伴陈梦家、邵洵美、方令儒、方玮德等都是《诗刊》的主要撰稿人,他们同徐志摩一道,共同推动中国文学史上的新诗向前迈进了重要一步。

《诗刊》创刊号上的稿件的征集是靠陈梦家、邵洵美、徐志摩的力量居多;编选是孙大雨、邵洵美、徐志摩负责的;封面图案与大体设计要感谢张光宇、张振宇与邵洵美。创刊号上,徐志摩的《爱的灵感》、闻一多的《奇迹》受到了胡适的夸赞和大力支持:“又读昨日新出的《诗刊》第一号,其中也有绝可喜的诗。一多有一首《奇迹》,很用气力,成绩也很好。志摩有一篇四百行的长诗——《爱的灵感》——是近年的第一长诗,也是他的一篇杰作。”

创刊号发行之后,第2期在3个月后发行,当时的文艺界有对新诗提出质疑,徐志摩顶住风浪,把那些怀疑批判的论调压制住,继续为《诗刊》保驾护航,“在思想上正如艺术上,我们着实还得往深里走,往不可知的黑暗处走,非得哪一天开掘到一泓澄碧的清泉我们决不住手”。徐志摩还在第3期上围绕新诗,提出来八个方面的问题,以便让新月同人们和文艺界对新诗进行更好的探讨,他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促进更多的人进行热烈讨论从而加快新诗的革新。这八个方面的问题,涉及广泛,都是当时文艺界研究新诗的一些热门话题,徐志摩进行了总结和提问,有关个人写诗的经验、诗的格律与体裁、诗的题材、新诗与旧诗的关系、诗与散文的关系、如何看待西洋诗、新诗辞藻的研究、诗的节奏和散文节奏的关系等。

徐志摩一共主编《诗刊》3期,不幸在11月19日遭空难去世,第4期由陈梦家主编,第4期是《志摩纪念号》。《诗刊》尽管只有4期,但影响深远,是《诗镌》的延续和发展,《诗刊》中的很多诗歌后来都被收录到了陈梦家编选的《新月诗选》中。

新月诗派,从1924年新月社的成立,到1926年《诗镌》创刊,再从1927年新月书店成立到1928年《新月》月刊创刊以及1931年《诗刊》的创刊,我们可以清晰地梳理出徐志摩与“新月派”的诗歌活动的线索。新月诗人们始终围绕在徐志摩周围,展开一系列的新诗活动,不光有新诗理论上的摸索,更有广大的空间进行创造实践,徐志摩一直都是新月诗派的重镇,他的一贯坚持,他影响的一代诗风和诗人群这样的贡献对于中国新文学史来说是不可磨灭的,是他,唯有他,他和他的新月一起,载入新文学史册,徐志摩和“新月”这两个字一起,是新文学史蔚蓝色天空的一颗闪耀明星!

又一轮《新月》

在上海,徐志摩、胡适等人为新月书店的成功感到很高兴,在徐志摩的倡议和热情安排下,新月同人们又恢复了以往在北京的聚餐会。大家反思以往的聚餐总是过于娱乐消遣,聚餐会有些散漫,大家在一起不能有很好的精神沟通,于是胡适提议每次聚餐会都定一个主题,围绕一个主题方便友人们一起来探讨进行沟通,徐志摩和大家都表示非常赞同。由胡适提出了第一个主题“中国往哪里去?”,大家听后就开始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新月的同人们各自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角度展开讨论。

慢慢地,聚餐会的主题讨论让大家觉得似乎还有点薄味,于是徐志摩和胡适等人商量,决定把主题讨论的一些观点想法发表出去。在二三十年代,文人办杂志是非常风靡的事情。比如陈独秀等人的《新青年》、创造社的《创造》、文学研究会的《小说月报》等等,几乎都是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凑在一起,就出了一份刊物,徐志摩也提议创办一个刊物,名称定为《新月》,名字的理由是曾经在北京有个新月社,虽然早已经散开,但是新月书店的创立让大家还能相聚在一起,这个名字包含着希望,“因为它虽则不是一个怎样强有力的象征,但它那纤弱的一弯分明暗示着,怀抱着未来的圆满。”大家都拍手表示赞成。

于是很快在1928年8月10日,《新月》月刊创刊。

在《新月的态度》一文中,徐志摩说:“我们这月刊题名新月,不是因为曾经有过什么‘新月社’,那早已散消,也不是因为有‘新月书店’,那是单独一种营业,他和本刊的关系只是担任印刷和发行。《新月》月刊是独立的。”徐志摩对《新月》抱有的态度是“独立”,独立于政治,是一种对纯文学的追求。他认为“我们这几个朋友,没有什么组织除了这月刊本身,没有什么结合除了在文艺和学术上的努力,没有什么一致除了几个共同的理想。凭这点集合的力量,我们希望为这时代的思想增加一些体魄,为这时代的生命添厚一些光辉”。《新月》创刊之初,在徐志摩、闻一多、饶梦侃的主编下,做到了坚持纯文艺的办刊方针,同时文学样式取道多元,对新诗及新诗人的培养颇为重视。

徐志摩对于纯文学的追求固然是非常可贵的,但是有些过于单纯,因为时代的风云变幻不可能不影响到新月同人的心态,新月的每一个同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追求,特别地,《新月》的主编没有固定,主编的思想理念对于刊物的面貌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自第2卷第2号起,编章者变成梁实秋、叶公超、饶孟侃、潘光旦和徐志摩,徐志摩的名字被排在了最后,徐志摩在《新月》的位置逐渐地边缘化,他一直坚持的《新月的态度》的主张纯文学路线没有得到坚持,政治的、社会的、道德的这些社会科学方面的文章也陆续在《新月》第2期以后开始刊登,《新月》离政治越来越近,偏离了徐志摩一贯坚持的纯文艺,《〈新月〉敬告读者》里,《新月》公开向社会表明:“不错,我们是谈政治了,我们以后还要继续的谈……我们没有法子使我们不感到这个时局的严重,我们有几个人便觉得忍无可忍,便说出话来了,说出与现在时局有关的话来了……”

徐志摩越来越觉得《新月》不能再好好坚持自己追求的纯文学的路数,从《新月》第2期起,徐志摩的影响力已经减弱了。他基于这样的情形,在1929年7月辞去了编章的职务,在给好友李祈女士的信中他表达了自己的愤怒:“……我说如此看来,我眼睛不是瞎的,但始终未向梁胡诸前辈一道短长,因无可喻也……我也颇想另组几个朋友出一纯文艺月刊,因新月诸公皆热心政治,似不屑文艺,我亦不便强作主张也。”徐志摩对于一纯文艺月刊很向往,可以说是无限地留恋在北京办的《晨报副刊?诗镌》,这一点向往在1931年《诗刊》中终于能够如愿。

虽然辞去了《新月》编章的职务,但徐志摩从未远离过新月社,他一直为《新月》提供自己的文稿。除了诗文,他还翻译了很多西方文艺作品,比如他撰写哈代的相关文章来缅怀哈代;发表《一个行乞的诗人》来鼓励中国的文人们不要害怕生活的苦难,磨炼刚强的意志;发表《勃朗宁夫人的情诗》来赞美勃朗宁夫人的纯真爱情;他热情地翻译了大量波特莱尔的散文诗以及《玛丽玛丽》、《英国曼殊婓儿小说集》等。

“新月派”可以说一直都是围绕在徐志摩周围的,徐志摩是贯穿新月社前期和后期的重要人物。新月书店与《新月》的关系密切,新月书店担任《新月》的出版与发行任务,书店出版的新月成员书籍的广告也需要在杂志刊物《新月》上投放,等等,这些都离不开徐志摩的贡献。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名人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一切历史剧都是现代剧,一切历史人物都折射着当代人的影子。我们现代人应从古人的成败得失中学到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总结其失败的教训,让人生少一段弯路,让弱者强、强者勇;从成功中吸收有益的经验,让生命多一分精彩,让勇者智、智者成,做到明史达变,鉴往知来。要达到以上目的,阅读、学习和研究古代名人传记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好的人物传记,能够系统全面再现传主的人生历程,是写的很细的历史,能给我们丰富的人生启迪。
  • 李勣:与大佬们过招的日子

    李勣:与大佬们过招的日子

    茫茫乱世,英雄逐鹿。纷纷义族,几易其主。在名将如星河般的隋末唐初,为什么他能历事三朝,出将入相,屡经变故屹立不倒,最终成就不朽事功?
  • 希腊罗马英豪列传Ⅱ

    希腊罗马英豪列传Ⅱ

    《希腊罗马英豪列传》出自古罗马历史学家普鲁塔克之手。书中记载了包括恺撒、安东尼、梭伦等50名古希腊罗马政治家和军事统帅的事迹,既是一部体例松散的古代史,也开了西方世界传记文学的先河,对之后两千年的西方哲学、史学和文学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 贝多芬——音乐世界的英雄

    贝多芬——音乐世界的英雄

    《图说世界名人:贝多芬(音乐世界的英雄)》介绍了,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 张作霖全传

    张作霖全传

    本书讲述的是出身寒微,生活无着的旧中国大军阀张作霖,如何运用自己的权谋智慧,在国难之时,乘势而起,从掌握一支私人部队开始,直到成为一统东三省、声威煊赫的满蒙王,并两次发动直奉大战,率军入关,登上枭雄事业的巅峰以及皇姑屯遭到日本人暗杀。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张作霖传奇的一生。
热门推荐
  • 封魔玄战纪

    封魔玄战纪

    司徒流云,南京红色世家的全才天骄,天生不屈神魂,体内封印着上古魔神渡厄之魂,为寻创世道种--三千封魔碑,在高人姜太虚的指引之下,穿越往生洞,来到天元宇宙,踏上封魔道途......
  • 声乐之王

    声乐之王

    陆铭穿越到半平行世界了?声带条件一般?没关系,只要不像前世那样半残疾就好。看陆铭如何利用声乐之王系统一步步提高声乐技术。结识各路音乐人,将整个华语乐坛带领到世界之巅!
  • 缘来是你,腹黑总裁逃命娘

    缘来是你,腹黑总裁逃命娘

    一次碰撞,点燃了两个狂躁不安的行星!她狼狈不堪,他步步紧逼,她步步为营。“不知道洛小姐要带着我的孩子去哪!”婚礼上,有人慌慌张张说了一通。他不顾一切,转身就走。再回首,佳人已不在~他化身阎罗,布下天罗地网,等着那个人自投罗网!在相遇,他把她逼到墙角“欧阳太太准备去哪?”
  • 华聘天下

    华聘天下

    东陵国盛宠无双的忠义侯女突然性情大变,奈何世人只知她嚣张跋扈,风光无限好,却不知她重生后只能吃素?
  • 朝秦不暮楚

    朝秦不暮楚

    五年前,楚暮不告而别离开北京,只身南下。而在她离开后的第三个月,昔日男友秦朝则一飞冲天,迅速跻身国内一线男星之列。大约是楚暮命中克他吧。否则怎么会四年时间秦朝都默默无闻,而她一离开,秦朝便峰回路转走上人生巅峰?五年后,两人再次重逢。既然退无可退,那就迎男而上咯。一个小甜饼,夹杂一点碎玻璃渣的短篇小故事。
  • 那首属于我们的歌

    那首属于我们的歌

    每个人都有一首属于自己的歌曲,叫做青春。两个人也有一首歌曲,叫爱情。那首属于我们的歌,我们却没有勇气唱完结局。
  • 神豪的正确姿势

    神豪的正确姿势

    这是一本真正写给自己看的书,书的状态已完结。以后随缘更新,就是写给我自己看,想写了就写,不想写就丢一边,一切随缘。
  • 剑道风流之强者无敌

    剑道风流之强者无敌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地自有浩然正气,无论是天在地在还是天灭地灭,唯有正气长存。然而正气和邪气的划分也往往在一念之间,这一念便由当时的强者来决定。这,是一个强者为尊的世界!正所谓:“佛魔一念之间。”强者身后也有失败,虽然会被他耀眼的光环所掩盖,但在这一片光环又能支撑多久?所谓的“正气”,只不过是为了愚弄世人,弱其心智的标榜罢了。转身之后深藏功与名,也是聪明人的作为。三千青丝终成雪,古莲常开,唯独人老。在这个世界,只有真正的强者可以生存,只有真正的强者可以代表天道。申命行事,无人不服。强者的传奇,从这里开始……
  • 孕前三个月怀孕准备期

    孕前三个月怀孕准备期

    本书详细介绍孕前夫妇的身体检查方案、孕前心理调整方案、孕前良好生活习惯、最佳孕育环境和孕育所需的物质基础,从而创造最佳状态迎接宝宝的到来。
  • 奇门遁甲

    奇门遁甲

    我,原本是一个注定活不过十岁的人,却因为一个梦境而改变命运。然而,改变命运之后,我在自己的身上发现了越来越多的谜团。神秘的眼睛,忽闪忽现的宠安,可怕的老者,古怪的陌生人。为了解开一切谜底,师父教我奇门遁甲,带着我走遍大江南北,经历着一波又一波的灾难。妖魔鬼怪,魑魅魍魉。这个世界,普通人肉眼看不见的神秘事物,接踵而至地出现在我的生活中。我按图索骥,无奈被命运玩笑,死神之身,两世为人,去求真相。真相让人震惊。我,该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