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86700000006

第6章 人类登月,11,阴谋论(与玛丽昂.歌迪亚)(1)

人们相信,却不知道相信的是什么

阿兰(Alain)

在《玫瑰人生》中对艾迪斯.皮亚芙的精彩演绎,令整个好莱坞把法国女演员玛丽昂.歌迪亚(Marion Cotillard)捧上了天,她要回到地球上来变得不那么容易了, 《世界报》标题“沙龙舞跳罢,口干舌燥” 。

如果地球是平的——众所周知——是为了不摔跤。不过,笼罩着荣耀的光环,在全世界聚焦的闪光灯下刚刚走了几步的幸福,却被紧跟着的“啪嗒”一声击了个粉碎!女演员这次踏上了阴谋论的红地毯:人类登月?陷阱!9.11?阴谋!言语被逮个正着,差点儿就在原本已经步入泥潭的两国关系间引发外交灾难。

然而,美人儿到底说了什么?何地?何时?

对小姑娘歌迪亚的新闻死缠烂打的念头,让巴黎第一频道的编辑们灵光一闪,决定重播一年前,即2008年2月底,她在“巴黎最新情报”中的访谈。了解这个栏目的人都知道此节目在午夜时分播出的规则,记者像得了梦游症般登场,摄影师采用手持摄像机和主观镜头,在巴黎或者近郊,有时还在国外,“偶然随意地”碰上些名人进行采访。这一次,采访选在地下墓穴进行(哈……那里也能在晚上光顾?)

在和地点吻合的阴森气氛下,年轻女郎很配合地回答着记者泽维尔.德穆兰(Xavier de Moulins)的提问。德穆兰偶然问到她对克鲁什(Coluche)并非死于意外事故的看法:

玛丽昂.歌迪亚:我经常会更倾向于相信阴谋论的解释。

泽维尔.德穆兰:妄想症?

玛丽昂.歌迪亚:不是妄想症,因为我觉得我们在很多事上经常被谎言欺骗……克鲁什,9.11。你可以看看网上所有9.11的电影都是关于阴谋论的,非常震撼,有点“上瘾”,甚至……

泽维尔.德穆兰:比如关于9.11,实际上什么特别困扰你?

玛丽昂.歌迪亚:我们看到另外一些同一种类的大厦被飞机撞上、起火……有一个这样的大厦,我想是在西班牙,烧了二十四小时。

泽维尔.德穆兰:在倒塌前?

玛丽昂.歌迪亚:它根本就没塌!这样的大厦没有一个塌的。但在那儿,几分钟后,它就塌了。但之后,人们可以谈论很长时间……因为9.11的大厦塞满金子。它已经没了,成了金钱的地狱。我记得好像是在1973年,为了把所有的科技都整合在一块儿,所有,真是制造要比摧毁花费更大……(这里有剪辑的痕迹,她接着说)人类真的登上月球了吗?我看了不少关于这个的纪录片,我真的是要自问。无论如何,我不相信所有那些他们说的,这是肯定的。

媒体伸出利爪

当时,她的说法并未激起多大波澜,所有人都没当回事。然而当这个法国小女人一走下舞台,金色小雕像还紧贴在胸前,眼里还积满激动的泪水,就颤抖着声音开始感谢美国电影界的褒奖时,来自法国最大的新闻门户“marianne 2.fr”网站,“nouvelobs.com ” 网站 (2008年3月1日) 和 《世界报》 (3月4日)的恶意中伤就开始万箭齐发。盎格鲁.撒克逊媒体也随之起舞,一些资深媒体甚至在其美国事业的发展前景上打主意。

在电影权威杂志 《综艺》(Variety)和洛杉矶时报副刊 《封面》 (The Envelope) 上,汤姆.奥尼尔(Tom O'Neil)断言:“如果她的这些话早在颁奖前被披露出来,她很可能会失去这尊奥斯卡。”在 《编辑内幕》节目中,奥尼尔挥舞着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大斧说:“这个外国女人是在发表反美宣言。”可能还觉得措词太过微妙,他几乎以毫不遮掩的威胁语气继续表示:“此言论的公诸于世将对她的美国电影产生何种影响,我们拭目以待。”

玛丽昂,在美国被烤糊了?

放你在他们的立场上:想象一下凯特.温斯莱特(Kate Winslet)或者佩内洛普.克鲁兹(Penelope Cruiz)荣获了恺撒奖,却公开置疑发生在巴黎的圣米歇尔地铁袭击案,或者路易.巴斯德的发现,也会引发众怒,不是吗?

纽约雪城大学教师、大众文化专家罗伯特.汤普森(Robert Thompson)认为,论战会像它来时的迅雷不及掩耳一样很快消散,玛丽昂.歌迪亚并不会成为不受好莱坞欢迎的人。唉,我们总算为形象输出没受影响松了一口气!我们是有点替她害怕,但也为我们的羊乳干酪和高档时装担心。

从事需要经常曝光的职业,这一次女演员应记住,面对记者说的话传遍全球的速度远远快过一次环球电影推广。在午夜的地下墓穴中,她就一点没有看到闪烁的警示灯!主持人当时提醒她,征服月球曾让所有人为之激动不已,还对她说,她对人类历史的注解超过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至于9.11袭击,对于美国人(地球人)所造成的创伤是那么的深,以至于已然成为了一个极其敏感的……政治话题。但是,这位年轻的女士只管听任“本能”自顾自地说——这当然是艺术家的特质——低着头向前冲。

美国的恶梦

纽约时间8点46分(巴黎14点46分),一架美国航空公司波音767客机撞上曼哈顿自由女神对面那座极具象征意义的世贸中心北塔。十七分钟后,另一架飞机撞击并嵌入南塔。同一时刻,第三架飞机从天而降,重重地压垮了位于华盛顿的五角大楼(国防部)的西翼。第四架更改预定路线的飞机(白宫?),似乎多亏了绝望的乘客们的反抗,最后坠毁在宾西法尼亚州尚克斯维尔附近的田野中。

双子塔在狂暴撞击和上千升煤油引发的大火中被夷为废墟:撞击发生后四十七分钟,一个先行坍塌;一小时四十三分钟后,另一个也化为平地。17点25分,世贸中心7号塔也崩塌瓦解。这座四十七层的建筑先是被双子塔坍塌的碎片瓦砾和烈焰浓烟严重毁损,随后的冲击波效应更给了它致命一击(参考2008年8月发表的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报告)。

眩晕、怀疑、恐惧、思辨……全世界的电视屏幕循环不断放映的那些画面纠缠着每个大脑,考验着每条神经。9.11由此进入历史。

这一归责于本.拉登及基地组织的不可思议的袭击,造成两千九百八十六人死亡,八十人失踪,不计其数的受伤,以及难以估量的损失,引发集体性心理疾病(对于生化恐怖主义的恐惧,以及对于装有有毒物质的信件的怀疑,等等),导致对自由的损害,同时也为布什政府找到了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正当理由。世界已经变得不再和从前一样。

对阴谋论而言,爆炸、大楼的迅速坍塌、楼中设有七个政府部门办公室(中情局、国防部、海事安全局、税务局、联邦证券交易委员会)都令人生疑,尤其是在瓦砾中发现的“数量”异常的硫磺更令人联想到具有巨大威力的爆炸物(纳米热剂燃烧弹?)早被安置在大楼中。然而对于专家来说,硫磺只是来源于大量隔墙方砖中的生石膏而已。

明矾中的羽毛笔

面对法国“民族的玛丽昂”不知不觉扮演了不轻信的角色,哲学家罗伯特.瑞德克(Robert Redeker)发表在一家大型晚报上的言论,为驳斥玛丽昂的人找回了平衡。人们不该,特别是瑞德克本人不该忘记,2006年9月19日在《费加罗报》上发表题为《面对恫吓,自由世界应该做些什么?》的文章后,多年来他便经常被置于最激烈的知识界论战的核心,死亡威胁(某些甚至提到全球追杀)更是不断出现在亲基地组织的极端主义网站上。

2006年12月中旬,一个27岁原籍摩洛哥的法国人、穆斯塔法.迪安(Mustapha Dian)在准备前往伊拉克时引起警方的怀疑,随后在利比亚被捕,经由摩洛哥引渡回法国。2008年6月19日,他被奥尔良轻罪法庭以“用书写方式发出死亡威胁”的罪名判处6个月监禁缓期执行,并处以750欧元的罚款和150欧元的损害赔偿。随后,瑞德克提出10万欧元的赔偿请求,迪安则提出上诉。在两个诉讼之间发生的事情更令人难以置信:迪安这一次对瑞德克所有家人发出死亡恐吓。按照这位在警察保护下隐秘度日的老教授自己的说法,他从此“处于灾难性的状况中”。

以下便是取自瑞德克2008年3月29日发表在《世界报》上名为《玛丽昂.歌迪亚与阴谋论》的文章。这一次沾在明矾中的猛烈抨击之笔更是不给宽恕与怜悯留下任何余地:

“对玛丽昂.歌迪亚不可思议的愚蠢言论不发一言将注定是一个错误。女演员对官方版本2001年9月11日纽约双子塔袭击的怀疑言论( 《 世界报 》3月5日刊载)事实上为‘阴谋论’提供了一个超强功率的放大器……‘阴谋论’只存活于幻觉中:看不见的力量在幕后操纵。这种不断衍生的强迫症相信:真相越重要,越被隐藏起来,也越被更加复杂的幕后力量所操纵……阴谋论自有它的一套方法:为了找到被隐藏起来的真相,必须相信和官方版本相反的说法。没有证明?那是因为都被阴谋者掩盖起来了!缺乏证据建立起有利于阴谋论成立的论证体系。”

“阴谋论是人类命运大叙述的代用品:反大叙述,一个同音异义的双胞胎。在其叙述面前嘲笑一下是不够的。它与 《主业会议定书》血脉相承,都有着否定主义逻辑的知识结构特征促,以促使不信任的产生。阴谋论从而成为一个用来补救和更换的内脏,让生出魔鬼的肚子重获生机。”

天哪!玛丽昂,这一次她真算是受到了口诛笔伐。

是否如此攻击一个演员,甚至是天才的演员,是不公正的,是力量对比不平衡的?因为她远不是唯一一个认为在登月和9.11背后隐藏着美国政府或其他组织不可告人阴谋的人。2008年3月,玛丽昂透过律师回应,“从未有意对袭击提出置疑,并对这种断章取义式的解读方式表示遗憾。”

她的另一个演员同僚, 幽默演员让.玛丽.毕卡尔(Jean Marie Bigard)则要完全敞开来说个痛快。2008年9月5日,美国总统大选投票前几个星期,毕卡尔受邀参加欧洲一台的 “找你别扭”节目。主持人洛朗.胡纪耶(Laurent Ruqier)谈到候选人约翰.迈卡恩(John McCain)有关本.拉登的言论时,毕卡尔接过话题说,他不相信政府编制的9.11的谎言,希望还没有看过或读过有关9.11调查的听众多看看、多读读,“我们现在完全确信那两架掉在树林和五角大楼的飞机根本不存在,从来就没有什么飞机……完全是个弥天大谎。”音频此时出现干扰。不过很快,他就摆出忏悔的姿态。2008年9月9日,法新社刊登他的书面道歉:“关于此事,我向所有人表示歉意……我今后再不说9.11事件了,我也将不再提出置疑,我被认为是一个修正主义者,而很显然,我并不是这样的人。”

而由毕卡尔担任主角,马赛尔.艾梅(Marcel Ayme)执导的戏剧 《克雷朗巴尔》的票房则一片惨淡:六个星期只换来30%的入座率,并于10月23日停演。这一切难道不存在因果关系吗?

2009年9月26日星期六,毕卡尔发起新一轮挑衅行动?还是通过调查掌握了新罪证?在法国电视五台“复查与纠正”节目中,这位幽默演员言之凿凿地申辩在网站上开辟“我的著名问题”栏目的缘由。他认为,这些问题(一共11个)并没有在2004年官方提供的9.11报告中找到答案,而他想要的,只是一个“科学的解析”。

蛀虫肆虐的椭圆形大厅

江湖流言不再是独行侠。小布什为了使其内外政策合法化而有意实施一些计划的传言也在“政府大臣”间散播。

在那些“啃不动”的硬骨头中,不乏政治圈里的顽固派人物:彻卡什.阿加德(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巴沙尔.艾尔.阿萨德(叙利亚),雨果.莎维(委内瑞拉),玛穆德.阿玛迪纳扎德(伊朗),费德勒.卡斯特罗(古巴)……此外还有一些不那么“邪恶”的政治人物,比如马里奥.苏亚雷斯(1986-1996担任葡萄牙总统)。

德国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内阁(Helmut Schmidt:1980—1982)原技术与研究部部长、德国议会议员、议会情报监控委员会委员安德亚斯.冯.布罗(Andreas von Bulow:曾曝光美国中情局冷战期间在德国犯下的罪行)表示,他期待能够给出9.11可信解释的材料早日问世。在11月17日和18日于布鲁塞尔举行的“2005和平干线”研讨会上,布罗详尽分析了“帝国主义政治”的机制化运作及其与有组织犯罪,毒品走私和情报机构之间的勾结关系。2003年,他在 《CIA与9.11》一书指出,这些恐怖袭击都是来自美国内部的阴谋。

2007年11月30日,在意大利《晚邮报》网站上发表的《奥萨玛.贝鲁斯科尼?记者的陷阱?》一文中,前总统弗朗西斯科.科西嘉(Francesco Cossiga)断言,9.11是由中情局、摩萨德(Mossad,以色列谍报机关),以及所有可知的情报单位共同策划的。而本.拉登对贝鲁斯科尼发出威胁的最新录像带(2007年9月7日)则是由贝鲁斯科尼旗下的媒体集团(Mediaset)一手炮制,并传送给半岛电视台的。贝鲁斯科尼此举的目的在于,当Mediaset与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RAI)的关系被披露时,舆论可以站在自己的一边。

意大利欧洲议会议员戈里耶多.舍萨(Giulietto Chiesa)呼吁建立一个独立的9.11国际调查委员会,他还和Megachip公司一道建立了一个9.11事件调查小组,并批评媒体对官方结论采取的“迎合”姿态。其原创纪录片 《零:9.11调查》(2007年)则对美国参议院调查委员会2004年报告提出诸多质疑,并在其作品合集《零:为什么9.11官方调查结论是虚假的》中明确无误地加以重申。

2008年1月11日,日本电视观众有幸观看了一场日本政府接受国会国防及外交委员会质询的现场直播。在对日本参与美国阿富汗战争和新反恐法进行辩论时,民主党议员藤田幸久(Yukihisa Fujita)质问首相和政府:“六年过去了,没有任何证据敢断言9.11事件与来自阿富汗坎大哈洞穴里的资助有关。”此发难直指日本政府唯美国是从的政策盲点,并在国会引发质疑的波澜。

阴谋论的流言蜚语

互联网是编制和传播流言的首选之地。在这里,一切可以循环往复直到过分过量:录影、图片、图表、证词、分析、发现、解读、示范……每个博客、每条复制、每次传播,往往无需检查(然而总能这样吗?),有时,难免缺乏审慎。然而,凭借与搜索引擎非凡实力的“合谋”,所有信息都在虚拟现实中获得了一种真实的力量。

同类推荐
  • 大国阴谋:美国独霸全球内幕

    大国阴谋:美国独霸全球内幕

    在人类发展最快的几十年里,美国凭借其首屈一指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全球发动了一系列掠夺式的战争,用自己的霸权制造了一个个陷阱,把整个世界牢牢地掌握在手中。当我们回眸那段历史,却发现美国政府有着一系列耸人听闻的战争手段,以及接踵而至的政治措施。这是美国经济的需要,还是政治的需要?本书详细披露了美国长期以来存在激烈争议的诸多政治、历史事件幕后的阴谋,用全新的视角让你看到与历史大相径庭的一面,力求客观地还原一个真实的美国。
  • 记忆变迁

    记忆变迁

    本书内容以典型的事件、具体的人和故事生动地反映了普通群众在改革开放30年的切身感受,忠实地记录了改革年代的社会变迁、成就和人们的感悟。在内容编排上,“改革足迹”和“百姓生活”是以新疆为背景反映时代发展和生活变迁的纪实,“旧闻新看”是对各个不同时期国家和新疆本土发生的新闻进行选择性的回放,“流行语”汇集了特定时期和特定背景下产生的特殊文化符号。“大事记”是国家以及新疆本土的重要历史事件的简明回顾。
  • 中国:一个世界强国的复兴

    中国:一个世界强国的复兴

    康拉特•赛茨,前德国驻华大使,当前德国与欧洲最有影响力的中国问题专家之一,历时8年,纵横捭阖阐述大中国崛起历程。此书至今已再版11次,已成为一部研究中国问题的经典之作。在德国,精装本、平装本、袖珍本都有销售,其畅销与普及程度令德国乃至欧洲出版界大感意外。
  • 新编基层工会组建与换届改选工作手册

    新编基层工会组建与换届改选工作手册

    作为一个基层工会工作者,无论是基层工会主席,还是普通基层工会干部,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知识素质的同时,更要重视提高工会工作的一般知识,比如基层工会的日常工作、基层工会的建家工作、基层工会的组建与换届改选工作、基层工会的文体娱乐活动工作等,这样才能全方位地搞好基层工会工作。
  • 话说向阳湖

    话说向阳湖

    本书主要内容为:“久违了,咸宁!”——拜望“文坛祖母”谢冰心,“心清正与潭清同”——访“左联”元老楼适夷。
热门推荐
  • 画得蛾眉胜旧时

    画得蛾眉胜旧时

    晏平四年,妖后裴氏崩于长秋宫,谥仁懿,无出。晏平七年,裴瑶卮重生了。这一世,为了不嫁上辈子把她害得一无所有的男人,她铤而走险,嫁给了那个被她害得一无所有的男人。
  • 暗黑学园,死亡旋律

    暗黑学园,死亡旋律

    【女扮男装】。。豪华学院,背后的神族墓地。神魔两族在现于世。如果幸福只是一个传说。那么你是否还坚持
  • 那年我们有点涩

    那年我们有点涩

    时光重来,我还想回到那个夏天,那是我们一起的相遇,林韵如!我喜欢你!看似的一个告白,确实埋藏在我心里的种子,开花了,如破茧而出一般,那是我的校园时光,我遇见他们,遇见了梦想开始的地方
  • 星际唯一国画师

    星际唯一国画师

    前世,选择了国画陪伴一生,对他,慢慢的也只有画作中模糊的记忆,而在这个快跨越两千年时空的未来,由于9527的使命,似乎遇到了那个人。可是,随着自己‘伟业’的慢慢传播,才发现其中有着那样的是非曲折。“能再遇到你,是我的幸,也是我的劫,不管你我曾做过什么,我只知道,你在等我的这么漫长的时光中,你我之间依旧有着彼此,足矣!“
  • 三世擒皇——神后太嚣张

    三世擒皇——神后太嚣张

    生命之神携带神宠强势入侵地球,将整个地球都当作她的花园,将所有生物都当作她花园里的财产……她能创造万物,亦能毁灭万物,却独独不忍毁灭掉那只“亵渎了神灵”的宠物……好吧,不忍毁灭,那就成就,让他永生,让他成皇……只是……当他启智,当他成皇,他却视神如仇,想要带领人族脱离神族控制,造神的反……这……不就是造她的反吗?想造反?是本后对你太放纵了吗?不要以为你成了皇,就可以目中无神!本后将让你知道,什么是无可奈何,什么是神旨不可违!什么?你说神并不是真的无所不能?如同不能捉住你的心?本后还真有点不信邪……他说,我在哪里,他就在哪里……可为什么我上天入地,寻遍三界,都寻不到他的身影?他说,我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可为什么他却总是伤害那些,我想要保护的人?他说,他爱我……可为什么他要用我送给他的剑,刺入我的胸膛?他们说,我不懂爱,不懂情……他们说,我并不是真的无所不能……他们错了!若是神族没有泪腺,神族不会软弱,神族不懂爱情,那么当我亲手终结掉他的生命时,眼睛里流出的血色液体,又算什么?我说过,这个世间,除了你再也没有人能伤害得了我。可事实上,就算是你也不能……能够伤害得了我的,只有我自己……我说过,我是神,至高无上,永生不死,无所不能的神,世间将没有什么是我做不到的,就算是得到永世不灭的爱情!三生石上,立誓为证!
  • 首长,求休战!

    首长,求休战!

    遇上流氓,你是选择调戏还是被调戏?一觉醒来,发现睡在隔壁老王家,身边还坐着果男,咋办?先从头吃呢?还是从中间吃?然而一次沾花惹草,从此夜夜难眠,某男还霸道的宣布:“我说一,你就不能答二。”“是。”那她答三就是了,也不麻烦。“我要你向东,你就不能向西。”“是。”她再温顺点头,不能向东和向西,那向南北也不错,问题不大。“不准你去找别的男人。”“是!”她更加肯定点头。从不找男人,一般只有找上门……【宠文无虐,污力滔天,欢迎围观!】
  • 幸福的疼痛——身心成长记录

    幸福的疼痛——身心成长记录

    第一代独生子女终于长大了、恋爱了,却不那么渴望婚姻、成为父母。专家们这一代是逃避责任、被宠坏的一代。我称“我们”作“伪前卫”青年。李白、苏轼、孟浩然、晏几道等古代著名“伪前卫”青年,“伪前卫”青年们的集体偶像,但实属一路同党。有想法没办法,这是历代无数“伪前卫”男女的内心慨叹。“伪前卫”男女一生都在勉力突围,妄想跃出主流价值观那安详、冰冷的如来掌心。人是太容易“忘记”的动物,忘记了我们自己也曾是孩子。人最难面对的,是自己的心以及每人都会有的,从童年或少年起就在心中深扎的几根刺。人生自古谁无坎?留取心路映此书。
  • 白痴(超值金版)

    白痴(超值金版)

    《白痴》问世之后在引起轰动和赞誉的同时,也引起了广泛的批评。许多左翼的“进步”文学家、评论家纷纷指责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社会主义的反对,指责他以宗教的精神鸦片毒害人民,宣扬放弃反抗、放弃革命,宣扬忍耐和顺从。他们尤其不能容忍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虚无主义、自我矛盾的世界观,和他对于人的毫无信心的悲观立场。他们需要和欣赏的是拉赫美托夫那样的“坚贞不屈和充满毅力的职业革命家”。革命领袖列宁的激烈批评:“对最拙劣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最拙劣的模仿”,更是从社会主义革命的意识形态立场上清算了作家。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卫科波菲尔上

    大卫科波菲尔上

    《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的第八部长篇小说,被称为他“心中最宠爱的孩子”于一八四九到一八五○年间,分二十个部分逐月发表。主人公科波菲尔是个遗腹子,继父对他和母亲横加虐待。母亲不久去世,科波菲尔沦为孤儿,他找到了姨婆,在她的监护下开始新的生活。世事变迁,亲情友爱令人欢欣,风波和伤痛予人磨练,科波菲尔最终成为一名成功作家,并与至亲爱人幸福地结合。作品言语诙谐,爱憎分明,情节曲折,画卷宏大,体现了狄更斯一贯的风格。是狄更斯爱好者们的必读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