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02700000017

第17章 邓小平与历史转折(5)

接着,话题转到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问题,他说:“就今天的现状来说,要特别注意调动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要强调尊重教师。我国科学研究的希望,在于它的队伍来源。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

“对于终身为教育事业服务的人,应当鼓励。我建议,明年开个全国教育大会,总结交流办学经验,奖励有成就的大学、中学、小学教师。这样的会多年没有开了。”

谈到教育制度和教育质量问题,邓小平指出,教育还是要两条腿走路,要加强师资培训工作,树立好的学风。他特别提出:“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从高中直接招生,我看可能是早出人才、早出成果的一个好办法。”

谈到后勤工作,邓小平要求后勤工作要为科研和教育服务,要甘当无名英雄,切切实实地为教育工作者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邓小平的讲话,像一股和煦的春风吹拂着老科学家和教授们的心房,热烈的掌声伴随着激动的泪水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内久久回响。从邓小平的讲话里,老科学家和教授们依稀看到了我国教育事业已走出乌云的笼罩,迎来了充满希望的曙光。

然而曙光的来临却倍加艰辛。

8月13日,教育部根据邓小平的指示,在北京饭店召开了第二次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历时44天。

44天,每一天都交织着是与非、进与退、得与失的人生辩证法,在黎明降临之前,所有的人都无法超越黑夜的过滤。

会议在沉重的气氛中进行。教育要上去,就必须改革现有的高考招生体制,而改革高考招生体制,就必须先搬开那个拦路虎——“两个估计”。可是否定“两个估计”,势必要触犯“两个凡是”的戒条——这是个令人望而生畏的“禁区”。

会议就这样日复一日地争论着,谁也不敢迈出关键性的一步。最后,《人民日报》的记者穆杨实在难以忍受这种毫无结果的折磨,于是他召集曾参加过197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同志座谈,并写了一个关于“两个估计”出笼经过的《情况汇报》,把它送交给邓小平,希望邓小平能打破这种僵局。

邓小平得知这一情况后,非常重视。他知道要扭转长期形成的轻视知识、轻视知识分子的现象,仅靠一两次讲话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还必须在思想理论上正本清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保障。

1977年9月19日上午,邓小平专门召见了刘西尧等教育部的主要负责同志,就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进行了一次极其严肃的谈话。

他首先拿起了一份打印材料开了口:“最近《人民日报》记者找了六位参加过一九七一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同志座谈,写了一份材料,讲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产生的经过,很可以看看。《纪要》是姚文元修改、张春桥定稿的。当时不少人对这个《纪要》有意见。《人民日报》记者写的这份材料说明了问题的真相。”

显然,邓小平要拿《纪要》开刀。明白了此意的刘西尧,脸上露出了一丝让人不易察觉的惊讶。

作为教育部部长,刘西尧有自己难以言状的苦衷,邓小平的“八八讲话”,使他感触良多,觉得“震动很大,赶超有望”。但是“两个估计”又是毛泽东画圈同意的,而党的最高领导人华国锋仍旧坚持“两个凡是”,因而要抛弃《纪要》,他又感到“心有余悸”,害怕触犯华国锋。

邓小平仿佛看穿了刘西尧迟疑不决的心事,于是单刀直入地开口说道:“建国后的十七年,各条战线,包括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战线,都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路线占主导地位,唯独你们教育战线不是这样,能说得通吗?《纪要》是毛泽东同志画了圈的。毛泽东同志画了圈,不等于说里面就没有是非问题了。”

他毫不含糊地指出:“《纪要》引用了毛泽东同志的一些话,有许多是断章取义的。《纪要》里还塞进了不少‘四人帮’的东西。对这个《纪要》要进行批判,划清是非界限。”

他望了望面前的刘西尧等人,加重语气批评道:“你们的思想没有解放出来。你们管教育的不为广大知识分子说话,还背着‘两个估计’的包袱,将来要摔筋斗的。现在教育工作者对你们教育部有议论,你们要心中有数。要敢于大胆讲话。”

邓小平语气愈来愈重。

“教育部要争取主动。你们还没有取得主动,至少说明你们胆子小,怕又跟着我犯‘错误’。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抓,要有具体政策、具体措施,解决具体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你们要放手去抓,大胆去抓,要独立思考,不要东看看,西看看。把问题弄清楚,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该自己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报告中央。教育方面的问题成堆,必须理出个头绪来。现在群众劲头起来了,教育部不要成为阻力。教育部首要的问题是要思想一致。赞成中央方针的,就干;不赞成的,就改行。”

邓小平指出:“教育要狠狠地抓一下,一直抓它十年八年。我是要一直抓下去的。”他在讲话的最后说:“总之,教育部要思想解放,争取主动。过去讲错了的,再讲一下,改过来。拨乱反正,语言要明确,含糊其辞不行,解决不了问题。办事要快,不要拖。”这番言词严厉的话语,极大地震动了教育部门的负责同志。

如果说刘西尧等人在“八八”讲话前后还囿于华国锋的“两个凡是”,而对邓小平的正确主张持疑虑和观望态度的话,那么,在“九一九”谈话后,有了邓小平的坚决支持,他们便很快放弃了过去的立场,开始大张旗鼓地清算“两个估计”的错误影响。

粉碎“四人帮”后,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大问题,就是高等学校招生如何进行。就高校招生改革问题,有关方面曾多次召开会议专门讨论研究,但意见很不一致。是否恢复全国统一的高考招生制度,改变“文革”中推荐工农兵上学的办法为从社会上直接招考学生,在当时是非常棘手的问题。9月6日,邓小平就高校招生问题致信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汪东兴,指出:招生问题很复杂。据调查,现在北京最好中学的高中毕业生,只有过去初中一年级的水平(特别是数学),所以至少80%的大学生,须在社会上招考,才能保证质量。

根据邓小平的指示,教育部又对恢复高考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并提出了具体安排和意见。10月3日,邓小平在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教育招生工作的意见》的请示报告等文件上批示:“此事较急”,“建议近几日内召开一次政治局会议,连同《红旗》杂志关于教育的评论员文章一并讨论。”10月21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确定并经国务院批准,从1977年起,高等学校招生制度进行改革,恢复统一考试制度。这一年,全国共有570万青年报名参加高考,27万多名经考试录取的青年跨入了大学校门。

1977年11月,教育部以大批判组的名义,同时在18日的《人民日报》和第12期的《红旗》杂志上发表了题为《教育战线的一场大论战——批判“四人帮”炮制的“两个估计”》,揭批了“四人帮”炮制“两个估计”、摧残教育事业的反动罪行。

接着教育部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拨乱反正工作:一是清除中小学教材中“四人帮”控制的写作班子,如署名池恒、程越、梁效、初澜、江天、齐永红、罗思鼎、秦怀文、翟青等的文章和一切有关内容,肃清其流毒和影响。

二是恢复高等学校招生制度,实行德智体全面衡量,重本人表现,统一考试,择优录取。废除“文革”期间的“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招生办法。

三是为教育界的冤假错案平反,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四是工宣队撤出学校,恢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五是恢复和办好重点学校,确定全国第一批重点大学88所,其中恢复原有的60所,新增加28所。

六是恢复和建立研究生院和研究生制度。

1979年3月19日,中共中央根据邓小平的意见,决定撤销1971年8月13日转发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

这样,像梦魇一般缠绕在知识分子心头多年的《纪要》最终烟消云散了,和煦的春风再次吹拂着教育园地含苞待放的花蕾。

邓小平提出:所有错案、冤案,人民和干部不满意的事,一起解决长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对广大干部和群众实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造成错案、冤案遍及中华大地的后果。

如果不清理和平反这些冤假错案,就调动不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就不可能团结一致地进行“四化”建设。

粉碎“四人帮”后,不仅受害者及其亲人盼望早日能够得到平反和昭雪,广大干部群众也要求中央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然而,人们要求平反冤假错案的强烈愿望却受到了“两个凡是”的阻挠。

人们希望邓小平的冤案能够平反,也把自己平反的希望寄托于邓小平。

邓小平没有辜负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希望。

1977年4月,邓小平在复出之前就向华国锋派去与之谈话的汪东兴、李鑫明确表示:我出不出来没有关系,但天安门事件是革命行动。他说:“两个凡是”不行。按照“两个凡是”,就说不通为我平反的问题,也说不通1976年广大群众在天安门广场的活动“合乎情理”的问题。

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与陈云、胡耀邦等人一道,推动了当时的平反冤假错案工作。

著名文学家老舍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残酷迫害,因不堪受辱,自沉于北京的太平湖。1977年,老舍夫人胡青给中央写信,要求为老舍平反,并作出结论。这年8月13日,邓小平对此作出批示:“对老舍这样有影响的人,应当珍视,由统战部或北京市作出结论均可,不可拖延。”

1977年8月10日,邓小平在万毅将军要求恢复工作的申诉信上批示:“既无政治历史问题,就应作恰当安排,他过去有贡献。”

1977年10月2日,在会见港澳同胞国庆代表团和香港知名人士时,邓小平说:说什么“海外关系”复杂不能信任,这种说法是反动的。我们现在不是海外关系太多,而是太少。“四人帮”胡说什么“地、富、反、坏、侨”,把华侨同地、富、反、坏并列起来,这种错误政策一定要纠正过来。

1977年12月6日,在原五机部副部长吴皓的妻子要求落实政策的来信上,邓小平指示:“请中组部对这类事要关心,实事求是地对每件事作出恰如其分的结论,这不只是对本人,对家属亲友都是关系很大的,拖不是办法。”

1977年12月25日,在原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文革”中被诬为“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成员的王其梅的妻子王先梅的申诉信上,邓小平批示:“请东兴同志批交组织部处理。王其梅从抗日战争起做了不少好事。他的历史问题不应影响其子女家属。建议组织部拿这件事做个样子,体现毛主席多次指示过的党的政策。”

粉碎“四人帮”后,许多人向中央写信,要求为著名史学家、原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尽快做出正确结论。然而,在“两个凡是”错误指导思想下,有关部门直到1978年2月才作出“吴晗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问题性质严重”,“作人民内部问题处理”的所谓结论。吴晗亲属拒绝接受这种结论,并要求重新审查。

为此,邓小平亲自批示:“吴晗应该平反。”此后,吴晗的冤案才得以平反昭雪。

1978年6月25日,邓小平在一封有关所谓“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的申诉材料上批示:“这个问题总得处理才行。这也是一个实事求是的问题。”

类似上述这样的批示、指示、谈话还有很多。与此同时,邓小平还积极支持胡耀邦等人推动平反冤假错案的努力。胡耀邦在中央党校复校后担任常务副校长期间,先后组织了《把被“四人帮”颠倒的干部路线是非纠正过来》和《毛主席的干部政策必须认真落实》等文章,发表于当时的《人民日报》,从而为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做了舆论准备。1977年12月,胡耀邦接任中央组织部部长后,在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支持下,更是大刀阔斧地带领中组部的同志进行落实干部政策和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并取得了很大成绩。

在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推动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和呐喊中,1978年11月,北京市委决定为天安门事件平反。11月25日,邓小平在同中央政治局常委听取北京市委和团中央负责人关于天安门事件平反问题的汇报时指出:天安门事件平反后,群众反映强烈,大家很高兴,热烈拥护,情况是很好的。当然也出现一些问题。我们的工作要跟上去。他还说:有些历史问题,不解决就会使很多人背包袱,不能轻装前进。林彪、“四人帮”破坏造成的一些遗留问题,都可以逐步解决。解决这些问题是为了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稳定局势,把各种积极因素调动起来。

1978年11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民社党第二次访华团时,就国内形势回答了民社党委员长佐佐木良作提出的问题。谈到天安门事件的平反问题时,邓小平说:有错必纠是毛主席历来提倡的。对天安门事件处理错了,当然应当纠正。如果还有别的事情过去处理不正确,也应该实事求是地加以纠正。

他指出:过去“四人帮”不让发表不同意见,结果激起了1976年清明节人民的义愤。天安门事件确实没有任何组织,完全是群众自发的啊!关于“文化大革命”问题,邓小平说:我们处理这些问题就是要把过去的问题了结一下,使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向前看。所有错案、冤案,人民和干部不满意的事,一起解决。了结了这些问题,大家心情就舒畅了,一心一意向前看,搞四个现代化。

3天后,邓小平又会见了由委员长竹入义胜率领的日本公明党访华团。他对客人们说:对过去有些事情,群众不满意的,也确实有错的,要按照毛主席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方针,把它纠正过来,把那些冤案、错案了结了。大的就是天安门事件这样的问题,错了就改嘛,改了就完了。对有些人,过去搞得不对的,搞过了的,要改过来,比如对彭德怀同志的评价。这样去引导全党、全国人民一心一意奔向四个现代化。

邓小平对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推动,对于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实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方谈话:邓小平“到处点火”。

1978年9月,应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的邀请,邓小平率中国党政代表团赴朝参加朝鲜国庆30周年活动。9月13日,邓小平离朝回国。

邓小平没有直接返京,而是在东北三省和唐山、天津等地滞留了一个星期。他先后听取了这些地方党政等领导的工作汇报,视察了大庆油田、鞍钢、开滦煤矿等企业,并发表了6次重要谈话。近10万言的谈话形成了对中国未来走势有深远影响的“北方谈话”。

同类推荐
  • 史迪威日记

    史迪威日记

    二战之前,他曾先后3次被派往中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东南亚节节进逼,他临危受命,被再次派往中国,指挥中缅印战区的对日作战。在将近3年的时间里,他指挥盟国军队在缅甸与日军展开了两次惊心动魄的大血战,为战胜日本法西斯立下殊勋。因战功卓著,他被晋升为四星上将。然而,他所始料不及的是,中美英三国由于各自的需要和利益,在对日作战的战略等问题上存在着尖锐的分歧,中美两国之间更由于军队指挥权和租借物资的分配等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他除了要忙于对付日本人之外,还要付出更大的精力去应付这些“国际政治问题”。盟国间的这些矛盾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史迪威也因此在1944年10月被解除了在中国的指挥职务。
  • 盈盈秋水自横波:顾横波

    盈盈秋水自横波:顾横波

    全书以散文诗式的优美语言,描写了顾横波从一个青楼妓子到一品诰命夫人的成长历程,她一生三命,三个男人,三朝易帜,尽管世人对她的评价有褒有贬,争议非常,但这样一位性格鲜明、无视封建礼教、颇有争议的历史传奇女子牢牢把握住命运的方向,终获幸福,显赫和荣耀。本书是一本适合女性阅读的传记,希望您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获得爱,希望,勇敢,成长。
  •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麦克斯韦罗蒙诺索夫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麦克斯韦罗蒙诺索夫

    李平、翁有利编著的《麦克斯韦罗蒙诺索夫》是《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之一。《麦克斯韦罗蒙诺索夫》对麦克斯韦、罗蒙诺索夫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本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 塞万提斯评传

    塞万提斯评传

    塞万提斯是举世闻名的世界级文学大师,历来被誉为现代小说之父。他的名著《堂吉诃德》可谓家喻户晓但目前国内对塞万提斯本人及其著述的研究则相对很少,作者以第一手翔实的资料撰写了这部《塞万提斯评传》,无疑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这本书打破了迄今为止我国学者对基万提斯研究的零星状态,以其内客的系统性、丰富性、翔实性呈现在读者面前,弥补了这一学术研究的空白。此书无论对专业工作者、教学人员还是文学爱好者和一般读者,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读物。
  • 范钦评传

    范钦评传

    范钦出生于一个寒儒之家,没有门第光环和荫袭,也没有受业于什么名师,只有曾任县学训导、教谕的祖父、叔父在学业上给予过有限的帮助,因此,他青少年时期获得的初步成就,主要是靠他本身超越常人的勤奋努力所获取的。二十七岁青年中了进士,成了一个州的地方长官——知州,并且能关心民瘼、公正执法,初见政绩。
热门推荐
  • 追猎未至之境

    追猎未至之境

    追逐猎物的被称为猎人,而在猎人眼中,他追逐的任何东西都是猎物
  • 星海大地主

    星海大地主

    赶着羊群到星海之中放牧?种地种到死寂的矿产星变成生命星?杨烨:“没有任何星球的环境是种地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坚持再种一次!”
  • 虐恋之总裁大人请离婚

    虐恋之总裁大人请离婚

    因为顾梦死了,顾湘背负着杀人的罪名被她心心念念的简一白送进了监狱过上了生不如死的生活。三年后,顾湘出狱了,在酒吧打工遇到简一白,殊不知他是酒吧里的大boss,他一直为难顾湘,后来发现,顾湘的肚子里卡着一颗子弹,如果不取出来,那么顾湘将会生不如死。一年的神秘人拿着顾湘做实验,顾湘的身体早已经经不起折腾。在酒吧里,再一次碰见神秘人,当年顾梦的死亡得真相都浮出水面……真相大白后,简一白想求得顾湘的原谅,但是顾湘只说了一句话:“简一白,我原谅你了,但我求求你放过我……不要在招惹我了。
  • 别把牧师当奶妈

    别把牧师当奶妈

    老太监耐不住寂寞,又开了新书《写书才能变强》
  • 彪悍狼女:山野将军宠妻无度

    彪悍狼女:山野将军宠妻无度

    她,一个特警警痞,一场事故她穿越成一个弃婴。他,一个山野小子,一次他在山中救了受重伤的她,莫夜笙霸气地说我救了你,你就是我的小媳妇儿了!以后给我亲亲、生娃娃。他才说完狼悠然就给了他一拳。之后在她无聊时的调教中把一个无知野小子教成一个居家必备之贤夫。但有一天一直被打压的他反抗了,时不时撩得她脸面通红,还对他无可奈何,她说野小子我不成亲了,但最后的下场是三天下不了床。莫夜笙说小然以后这些话还是不要说了,你跑不掉的,你就乖乖给小风小雪生个弟弟妹妹吧!但是有些极品总是找麻烦。于是两人携手虐狗挣钱养家教孩子!
  • 美食的大陆

    美食的大陆

    诱人的美食,吸引着无数人的追捧。而在这片美食的大陆,美食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肠胃,也是增进自己实力的一种手段。(轻松的美食剧情文,不套路,无后宫,喜欢美食类和书荒的朋友们可以支持一下。借用听书功能阅读,效果更佳哦~!)
  • 怜跃幽忧忧

    怜跃幽忧忧

    生命里有着多少的无奈和惋惜,又有着怎样的愁苦和感伤?雨浸风蚀的落寞与苍楚一定是水,静静地流过青春奋斗的日子和触摸理想的岁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诸葛亮的智慧

    诸葛亮的智慧

    诸葛亮,字孔明,祖籍琅邪国阳都县人。琅邪在秦代和西汉均为郡,到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始改为国,称“琅邪国”。琅邪国下辖十三个县,国都设在开阳(今山东临沂市北),它下辖的阳都县的治所,在今山东沂南县。据此,史载诸葛亮为“琅邪阳都”人,即指他是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
  • 一婚之合

    一婚之合

    在苏秀的人生跌落谷底之季,意外的是,T市之星-林宥天从天而降,砸在了她家的果树园里。荒唐的是,这个站在T市金字塔顶端,集所有女人美梦于一身的男人竟被她父亲捊获为金龟婿。更不可思议的是,她拒绝了俊逸绝尘的他,但他却对她穷追不舍,非她不娶......从此她的人生天翻地覆。《一婚之合》:“另一种爱情”,它类似亲情,更似恩情,却隐藏爱情。=======================≮我是分界线≯===================请大家关注我的新书《坠爱星尘晚》,谢谢~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