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87200000004

第4章 不凡身世 种下佛缘(1)

然而正是这些提问,为我们留下了法师过去生活的点滴,及他学佛的心路历程。当我在聆听并将其还原成文字时,那份无有年龄分别的交流、浓浓的师徒相融之景,在碗筷之声中,融入了感人的温馨。法师平淡谦和的性情,语默动静中的庄严示范,都展示无余。

世间万象,皆有其因缘。因缘犹如土壤和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旦成熟便会结果。昌臻法师传奇出家的故事,也有其自身的因缘。

那么是什么样的生长环境打下了他圆满人格的基础?当我研读完其庞大而复杂的家族背景资料,我似乎明白了一点什么。

不是所有人都有张耀枢那样的不凡家世:

祖父张祥龢是清末四川省推选的“议绅”,《华阳县志》和《简阳县志》中,均有列传,世人称之为“张善人”,是我国大儒刘止唐孙婿;父亲张镜蓉,号第春,毕业于四川法政学堂,曾任四川高等法院民事庭庭长,成都地方法院院长,华阳、资阳、峨眉等县县长,四川省参议员,参办过“慈惠堂”等慈善事业,新中国成立后被列为开明人士;张氏家族曾与川西鸿儒刘门两度联姻;外祖父刘豫波,前清拔贡、著名书法家、诗人,蜀中“五老七贤”之一;姑丈也是后来的岳父颜楷,清末进士、近代著名书法家、蜀中“五老七贤”之一,曾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为四川保路运动领导人之一,时任保路同志会干事长,四川法政学堂校长。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无一不是讲德善的社会贤达之士。张耀枢的外祖父刘豫波和岳父颜楷,都曾任过四川省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之职……将其家亲罗列于此,非有攀附之意,旨在说明,孩童时期的张耀枢,所受的教育是非常传统的儒家教育——即做人的教育。

在大人们言传身教下,耳濡目染,他的个性品质逐渐完善。对他来说,读圣贤书行圣贤事,深信因果、积善行德、培福惜福、学佛念佛都是分内事。正如法师晚年对弟子所说:“我爷爷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就是:布施行善,不讲吃穿,惜福培福。刘外爷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知命改命,君子有造命之学。”在法师身上,我们随处可见他家族长辈贤德风范的延续,直到他将其完善到极致,应了太虚大师:“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的佛学思想,也成就了自己——往生极乐。

因此,让我们走进法师的成长环境,走进法师不同的学佛阶段,了解他的家世和人生经历。你心中的疑问,会像我一样慢慢解开:那就是,离欲上人为什么要选时已75岁高龄的张耀枢做报国寺的住持?你会为离欲上人的慧眼而叫绝,为张耀枢的做人准则和学修生活而心生敬佩。

家族:与川西鸿儒刘门两度联姻

让时光倒回到约两百年前。

双流县柑梓乡云栖里有一户刘姓人家,是当地望族,刘氏祖籍是明末时从湖北麻城迁入蜀地的, 最初居住在眉山, 后来迁徙到温江, 清康熙时,开始定居双流云栖里, 世以耕读传家。

刘氏后人刘沅(1768-1855),字止唐,号槐轩先生、清阳居士、讷如居士等,后为槐轩学派、刘门的开山之祖。因家学传承,熟悉四书五经等儒家典籍,对易学尤其通达。因为易理之学,算是刘家的家学。

嘉庆元年(1796),其兄芳皋中进士,入翰林院,刘沅随兄入京,行至湖北当阳,游紫盖山,遇隐士静一道人,交谈甚契。道人授以修心养性之说,并将自己所著道家之书相赠。由京返蜀后,刘沅居双流故里潜心修学。此后的几年,刘沅命运多舛,家贫、子殇、母病,自己身体也很虚弱,几有朝不保夕之虞,所以刘沅不再应试。

一天,刘沅遇见了道号为“野云老人”的卖药高道,向他求问祛病延年的方法。老人告诉他:“人生自有长生药, 返求诸身心可也。”“非仅药石之能效也,尤需有存心养性之方。故先哲曰仁者寿,大德必寿。”刘沅本为饱学之士,极有悟性,知道野云之言,出于《悟真篇》“人人本有长生药, 自是迷途枉摆抛”之意,所言为内丹功法。于是就跟随野云老人,学习了八年,他们经常到四川新津老君山参学。

老君山在历史上被称为天社山,后名稠稉山。因为山顶建有老君庙,世人俗称老君山。该山孤峰高耸,群山拱卫。据新津县志记载,山中盛产草药“稠稉草”,草果可以吃,常食可以延年益寿。因天时地利,历年都有丹士和道众在此山修炼。据《道藏辑要》记载,轩辕黄帝在此学道,相传李老君在此归隐。东汉末年,张道陵播五斗米道,于143年设二十四治(即教区——笔者注),老君山就是二十四治中“稠稉治”所在地。唐开元十七年(729),老君在此演化,从此香火旺盛。

刘沅向野云老人学习的那八年,野云老人对他影响很大。野云老人所传之学,为孔孟之道的心学,属于口传心授不见经传的。他的身体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学问大有精进,门生也日渐增多。在59岁以后,刘沅连生八子,时人誉为“八龙挺异”,在蜀传为美谈。刘沅其孙辈更是多达44人,其中男24人,女20人。从一介病夫到多子福寿,刘沅的一生堪称传奇。

嘉庆丁卯年(1807),刘沅携家眷迁居成都纯化街(又名三巷子。——笔者注),自建一大宅。因为他在双流的祖屋庭前有老槐树,迁至纯化街书屋侧又有老槐树, 因此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槐轩”。此后42年,他一直在此讲学治学,子孙繁衍, 刘氏遂为成都大族。

刘沅晚年致力于公益,集资筹办慈善事业,修复延庆寺、圣寿寺、惜字宫、老君山等祠庙。也曾主持修葺过成都青羊宫、武侯祠,重新审定塑造武侯祠内文臣武将塑像,至今人们所见仍为刘沅调整后的风貌。刘沅还为成都武侯祠、杜甫草堂、望江楼、新津老君山几处名胜古迹挥笔题咏,留下一首首锦绣诗文。

刘沅一生以教学著书为事, 写作到80多岁不辍, 著述等身,直至1855年逝世,其文章汇集为《槐轩全书》。《槐轩全书》 是一部以儒学元典为根本,会通禅佛,而归本于儒,用以阐发儒、释、道三家学说精微,揭示为人真谛的学术巨著。其中尤以《四书恒解》《五经恒解》《大学古本质言》《子问》《又问》《槐轩约言》等流传较广。

由于静一道人的启迪和赠书,野云老人的传心,加上佛教在我国的广泛流布,使得刘沅接受了儒、释、道三种思想,但他不囿于一家之言,他主张儒、释、道三教同源,融合三教、归宗孔孟。门生弟子遍布西南各省,世称“槐轩学派”简称“刘门”。

刘沅也因此被誉为“塾师之雄”,当时学子均以“槐轩门人”自豪,颜楷就喜称自己是槐轩门人。刘沅在世之时,其学术已经远播他省,被人尊称为“川西夫子”。他的学术在近现代四川国学界有深远影响,近代陈寅恪、梁漱溟、蒙文通等国学大师皆服膺其学。

作为清代名儒,刘沅的学术后继有人。槐轩学术的全部继承者是第六子刘文。

在刘文讲学的二十余年间,“刘门”从初期的理论阶段,发展到进行实践活动阶段,除了一些例行的斋蘸和法会外,还进行了一些大规模的慈善活动,其目的是既关怀活人也关怀死人,法会斋蘸纯粹是为了慎终追远、普济幽冥之目的,在巴蜀民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刘沅学术上的继承者是刘文之子刘咸炘,他秉承家学,专攻学问,学术上融文史哲于一炉,虽在壮年去世,但已著作等身,有巨著《推十书》传世。著名学者梁漱溟、陈寅恪、蒙文通都对他推崇备至。蒙文通称他为“一代之雄,数百年来一人而已”。

而昌臻法师的爷爷张祥龢,就师从刘沅长子刘松文和六子刘文兄弟,后又从刘桂文之次子刘咸焌学习。

刘桂文,字云坳,生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为刘沅第四子,刘桂文在清同治三年(1864)中举,清光绪三年(1877)中试贡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编修,擢御史,后任广西梧州府知府。他后又生三子:长子刘咸荥,字豫波;次子刘咸焌,字仲韬;三子刘咸燡,字晦愚;女刘靓修等。

刘咸焌,字仲韬,其父调任广西梧州府知府,他曾随侍攻读。光绪二十九年(1903)中举后,无心仕进,继承槐轩学问,聚徒讲学22年,先后创办明善书塾、崇德书屋、尚友书塾等,门人多达数万,培养造就了大批人才。

张祥龢深受槐轩之学的影响,与刘氏家族交往甚深,后娶止唐孙女、刘桂文之女刘靓修为妻。虽年长于咸焌,且是他的姐夫,对其仍执弟子之礼甚恭,重道忘年,世所罕见。

后来,张祥龢长子张镜蓉,亦娶刘桂文之孙、刘咸荥之长女刘恒德为妻,刘恒德虽然是刘咸荥长女,因当时刘咸焌没有子女,就过继给他做女儿,故这也是后来昌臻法师叫刘豫波和刘仲韬都为外爷的原因,也是张耀枢大姐张朗如住在刘咸焌公馆的原因。

两度联姻,张家和刘家相融的已不仅仅是血缘,而是更深的人生价值和精神意趣的结合。正如清末进士颜楷对两家联姻的评价:“两姓之缔好,类同气之求声。”刘门的思想,很深的影响着张家人的价值观和为人。昌臻法师的求学经历,就是从张家的私塾到刘门后来开办的尚友书塾,接受的都是极其传统的教育。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翰林院编修伍肇龄、进士颜楷等,呈请四川总督锡良奏准清廷,将刘沅事迹宣付国史馆立传儒林。锡良上奏朝廷,同年10月24日奉清廷御批:“着照所请,该衙门知道,钦此!”

民国时期,刘宅门额有清末翰林院编修伍肇龄所书“儒林刘止唐先生第”,黑底金字,庄严肃穆。

不知是巧合,还是张祥龢为方便受熏于刘门而特意购置,在离纯化街刘宅几百米处的文庙后街,就是张家大宅院。

祖父:大儒刘止唐孙婿张祥龢

爷爷张祥龢对张耀枢影响是一生的。无论是他留下的文字、影像、录音,都讲到爷爷从小教他怎么做人的故事。这些童年时期的教育,已经形成了法师人格很重要的部分。出家以后,他对四众弟子开示中,很强调做人。学佛先学做人,是法师很重要的佛学思想。在对出家弟子中,他很重视儒家教育,常常以儒家的诚正修齐,内圣外王,穷则独善,达则兼善的思想来教育自己的弟子。同时,以佛家的三世因果、六道轮回,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教诲,来作为做人的准则。而这些,都是他小时候,爷爷常常教导他的。

在此,我们介绍一下张祥龢的事略。

张祥龢,字立先,1865年出生在华阳县。张家是一个世代书香门第的家族,而张祥龢自己很勤谨好学,没有纨绔子弟的习气。张祥龢曾考中秀才,后来七次参加举人考试都没有获中。由于自己是独子,痛惜母亲早逝,以孝亲为重,决意在家事养父亲,不思仕途之事。直到父亲离世,20年不离亲侧。丧哀父亲,为父守孝,人已变得形销骨立,其纯孝为人所称道。

在事亲期间,他精研医学,于脉法尤具心得。亲友之间及素不相识者,都上门求诊。张祥龢以仁慈之心,有求必应,不收诊费。临症严肃认真,对患者诚挚关怀,被他治愈的人无数,因此有“小张仲景”之称。清末四川设咨议局,被推荐为议绅,对时政多有建议。

清末,张家在成都文庙后街,购得一大宅院,作为张家祖屋。此屋离位于纯化街槐轩始祖刘止唐府第,只有几百米。1890年,25岁的张祥龢与刘沅孙女刘靓修结婚后,两人共同生活了28年,共育有四子两女:长子张镜蓉,字第春,初娶刘豫波之长女刘恒德,后刘氏病故,再娶雷淑仪为妻,即张耀枢母亲;次子张镜海,字鹏南,从小过继给张祥龢堂兄,娶妻王佩明;三子张镜澂,字澄菴,娶妻吴瑞庄;四子张镜明,字寔父,娶妻邹慧修;长女张镜瑜,嫁前清进士、著名书法家颜楷,张镜瑜亡后,颜楷娶邹辛士为妻;小女早亡。

1917年8月张刘氏病逝,张祥龢52岁,正值中年,亲友多劝他续弦,他坚决不允。平日不近声色犬马,私生活极为严肃,唯寄情于金石书画。因均为槐轩门人,他与女婿颜楷常常唱和“道契情挚,无违声应”(邹辛士语。——笔者注)。

张祥龢重修身养性、济物利人,以存此心行事。

1911年,辛亥四川保路运动发生,政府拘捕蒲殿俊、颜楷、罗纶等人,民众激愤。作为议绅,张祥龢参与奔走呼陈,并多方收集有关资料,后编成《辛亥四川保路纪事》一书,保存了较完整的珍贵史料。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民不堪命。张祥龢深感国事日非,世风败坏,人心险恶。认为必须讲明因果之理,方能使人从心地上做起,不欺暗室,止恶向善。因此,常常大批印送《安士全书》《感应篇集注》《袁了凡立命合编》《阴骘文》《养生保命录》等,有益世道人心之书,先后达数万册以上。家中供奉观音菩萨巨幅画像,虔诚礼敬,并教育家人信受奉行,多有感应。在家庭中,自己以身示范,对子弟要求很严,重视培植品德,奠定做人根基。于世则济物利人,他兴办慈善事业,以医济人,为众生做有益之事。被当时世人呼为“张善人”。

张祥龢1929年因病去世,终年65岁。

外祖父:蜀中“五老七贤”刘豫波

被昌臻法师称为外爷(即外公)的刘豫波(1856-1949)先生,是刘止唐之孙、刘桂文之长子。名刘咸荥,字豫波,别号豫叟。光绪二十三年(1897)拔贡。曾任内阁中书,清末执教于尊经书院。历任四川省咨议局议员,四川省参议员,四川佛教会名誉会长、成都府中学堂(现石室中学。——笔者注)监督(校长。——笔者注)、华西大学教授等。

刘咸荥博通经史,擅长诗文词曲,其书画时称双绝。他的书法潇洒自然,刚健婀娜,墨腴笔畅,字字珠玑,颇有书卷气。成都杜甫草堂、武侯词和新都桂湖及一些寺院,都保留有他的墨迹。他所画兰石,用笔精妙,妙趣横生,饮誉海内。有《静娱楼诗文存》《静娱楼楹联》《动善全集》及其他杂著。与刘咸焌、其堂弟刘咸炘并称为“双流三刘”。

他长期执教,育人甚众,辛亥前后,先后在成都府中学堂、四川高等学堂、游学预备学堂、成都大学、华西大学等校教授经史文学诗词。学生中有王光祈、郭沫若、魏嗣銮、周太玄等,其中有些是少年中国学会的发起人,著名作家李劼人也曾受教于他。李劼人在其回忆刘豫波先生的文章中写道,“双流刘豫波(讳咸荥)先生教我以淡泊,以宁静,以爱人”。李劼人对豫波先生的尊敬,不仅表现在用语的选择,而且浸润在字里行间。由于刘豫波先生德高望重,道德文章为世人称颂,所以当时有人写诗颂扬他:“三代儒林尊长德,首开议席领耆英。”他通儒博学,民国时期被尊为“五老七贤”之一。

刘豫波先生除了参与大众活动外,自然是不忘本分广植桃李,他提携青年的美行,更为世人所称道。比如门人李天根主办的《国民公报》濒临停刊境地,刘豫波鼎力扶持,使之得以保全;名噪蜀中的怪才刘师亮,敢以犀利之笔,痛斥时政及政要人物,其处境险象环生,刘豫波以自己的社会影响,接纳刘师亮到纯化街府第避难……

1948年,刘豫波卧病在床,当时的省府主席王陵基曾到他的住处探视,求问治民之策。他告诫对方:“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为民之父母。无负民之所望也。”

1949年,刘豫波以93高龄而终,应了“大德必寿”、“仁者必寿”的古言。

在 “五老七贤”中,其中还有一位与张家有着很深因缘,那就是前清进士、著名书法家、佛门居士——颜楷。他对张耀枢影响巨大,其女便是张耀枢在俗家时的妻子——颜涓。

姑丈:前清进士书法名家颜楷

同类推荐
  • 了烦脱俗:让生命圆满的方法

    了烦脱俗:让生命圆满的方法

    "这是一本精神修行指引书,告诉人们认清人生的本质,从俗世烦忧中解脱出来,从而获得趋向人生圆满的方法。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未知数:我来这个世界到底是干什么的?我的目标是什么?我在这个世界生存的价值是什么?活佛嘎玛仁波切告诫我们:我们每个人都具备可以开放的潜能。一个含苞待放的莲花和一个完全开放的莲花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人最不容易了解的就是自己。该是你的就是你的,越“聪明”越烦恼,一日三省吾身,为获得永恒的快乐而自我修养,达到心灵上的逍遥和自在。"
  • 中国道教发展史略

    中国道教发展史略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撰写的一部道教史著作。全书分为八章,对道教的学术渊源,道教的建立、成长、扩张和演变,道教的流派、人物与经典,帝王与道教的关系,以及道教的研究情况等,做了简练系统的叙述。书末附有道教资料和《道藏》介绍,可资参考。
  • 菜根谭(第五卷)

    菜根谭(第五卷)

    《菜根谭》是明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其文字简炼明隽,亦骈亦散,融经铸史,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它能告诉我们的事情很多很多,如一溪清泉,能涤去我们焦燥的尘灰,化解我们心中的积烦。本书编译从儒、释、道三家的思想体系,对《菜根谭》以通俗直观的解释,言语之中宛见古贤之心。
  • 弘一法师全集之文艺·诗歌(04)

    弘一法师全集之文艺·诗歌(04)

    弘一法师出家前名李叔同。皈依佛门之前,他已在文学、律学等等各方面都颇有造诣。人生的一个转折让悟性极高的李叔同出家归隐。从此佛门多了一位修为甚高的法师。弘一法师的智慧与超然让世人敬仰,他的定力与慈悲让世人敬重。
  • 如何解脱(禅·心灵·灵性)

    如何解脱(禅·心灵·灵性)

    本书用佛学观念关注了生命的本质,开篇就在探究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本性禅师认为,生命存在的意义不在于追求幸福,而是在追求现世的尊严,和来世的拯救。在探究生死的过程中,回答了何为解脱这一问题。
热门推荐
  • 若寒传

    若寒传

    千年修仙途,只因冲冠怒。不为长生身,皆为苍生路。牢笼困心神,众仙施阴术。漫漫登天梯,一步又一步。纵使躯壳残,此心永不寒。天道不为仁,凡身破苍穹。圣人始作俑,只手戮其神。
  • 偏执乔爷的黑月光

    偏执乔爷的黑月光

    初见时,她是落魄孤女,他是弦城的神,偏执,禁欲,杀伐果断。为破解家族秘辛,他一心想要把她栽培成最完美的棋子,却不料在朝夕相处中,自己却动了心。葫芦岛,她眉眼含笑,俏生生嘲讽他,“大叔,你脾气这么臭,小心孤独终老!”他怒目而视站在她身边的小侄子,“清浅,跟我回家。”此后,弦城众人皆知,偏执乔爷有了心尖宠,宠妻成瘾,护妻成魔。大西北星空下,乔司霆浑身是血奄奄一息之际,仍不忘将安清浅紧紧护在心口。“一天叫我乔二爷,我一生都是你的爷。”
  • 愿你喜欢我

    愿你喜欢我

    我们的青春才过去一小半,我们还能在一起吗?
  • 情怀

    情怀

    方达明,在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几十篇。短篇小说《出走》获第八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三等奖。小说《婶婶》获第九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短篇小说《我的土豆》获第四届林语堂文学创作奖。短篇小说《气球》获台湾第33届联合报文学奖小说评审奖。
  • 英雄联盟之游击者传奇

    英雄联盟之游击者传奇

    21世纪的富二代骚年穿越到了英雄联盟的世界,那个养尊处优娇生惯养的他又该怎样在这充满奇遇与危机的瓦罗兰大陆活下来呢?这是一个属于穿越者李越的故事。这是游击者的传奇故事。
  • 而立之陈

    而立之陈

    他为何放弃一帆风顺的生活,选择拼命才能活下去的道路?……第一卷:相信了爱情,第二卷:世界观崩塌,第三卷:撕心且裂肺,第四卷:浴火而重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毛泽东品国学(超值金版)

    毛泽东品国学(超值金版)

    在毛泽东的笔下和口中,古老的国学被赋予了全新的灵魂:它能为现实的革命斗争提供方针政策的指导,它能为开展思想教育工作贡献力量,更奇妙的是,它能与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水乳交融,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原理呈现出大中华气派!对于国学典籍中的成语、典故、诗词歌赋,甚至神话传说,毛泽东能信手拈来,随意驱驰。他能以古典小说中的一个情节来说明一个革命道理,令听者拨云见日:他能从初见者的姓名中寻找到楚辞唐诗,让对办惊叹不已……
  • 全属性之神

    全属性之神

    这是一个修行者拥有各种元力属性的世界。天才拥有稀有的【火】属性,焚烧一切?这算什么?看我祭出【水】属性教做人!绝世天才领悟了【粘】+【腐蚀】属性,可以腐蚀万物?可笑!我用【永固】站着不动让你蚀!强者拥有【压缩】+【旋转】+【极速】,号称人形枪炮?呵呵,我【坚固】+【恢复】+【再生】让你怀疑人生!你问我选哪种属性?小孩子才做选择题,成年人当然全都要!“这……怎么可能……你到底有多少种属性!”宁白挠了挠头,看了一眼系统属性面板上一片密密麻麻数不清的属性。“属性还有上限的吗?”
  • 点击修仙app

    点击修仙app

    一次意外的点击,一个通往异世的app。孤单无助的沈清儿因拥有“仙魂”被修仙世界的守护灵“指路”选中,并得到了通往修仙世界的app。在这里,她结识到温润如玉的谪仙大师兄、桀骜阴郁的二师兄、清丽豪爽的师姐以及平静深沉的师傅等……从此,除却平淡麻木的人生,她还拥有第二种丰富的人生。修炼之路漫漫,天机门中暗潮涌动,神树的秘密,巫灵族的占卜,指路的召唤,仙魂的作用……光明与黑暗,人性的善恶,都终将一一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