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87200000027

第27章 奇异出家 承继宗门(4)

昌臻法师路过成都常在他侄女家逗留一两天。那段时间去赵启林家的人相当多,大家都掌握到了这个规律,于是在师父要到成都前,就有居士们带着各种各样的修学上的问题,或家中有何烦恼、或自己生病、亲属遇到麻烦、亲人病重、厄难等,常常家里等着一屋子的人。法师每次都是风尘仆仆地挎着一个沉甸甸的装着满满一大包书和教材的大提包回家。而自己仅有的一两件换洗下装总是装在一个塑料口袋里,挂在大提包的外面,他说:“如果放在里面,是对法宝的不恭敬。”在生活中,他从不把自己的下装、鞋和佛学书放在一起。

不论他有多劳累,到了侄女家都是轻松地笑容可掬,耐心地倾听同修们的倾诉,解答大家提出的各种问题和修行上的疑惑。几乎从他回到家,到送走最后一位客人,他都是那么认真亲切,似乎不知道疲倦,常常让侄子辈的人为他身体担心。家人问他,“你一整天到现在,难道不累吗?”他说:“一点都不累,因为我在车上几个小时一直都在念佛,怎么会累喃?”

后来他又兼任资阳莲台寺、仁寿报恩寺等寺院名誉住持(昌臻法师担任报恩寺的名誉住持,是受该寺住持通宗法师的邀请。通宗法师是普钦法师会下获得大成就的出家弟子,而昌臻法师则是普钦法师的在家弟子,同受教于大德普钦法师。——笔者注),后任乐至县政协委员、资阳市政协委员。以后还承担乐至、内江、资阳佛协的工作,经常还要到各地开放寺院弘法讲学,任务十分繁重。

那时的寺庙百废待兴,两年以后,就连当时任四川佛教协会副会长兼四川省佛学院院长的遍能老和尚也看不下去了,再次劝法师放弃管理寺庙。

昌臻法师认为既然接受了恩师的遗嘱,恩师托付的是一个道场僧团给自己,是一个成就者的托付,就不能考虑自己的喜好和个人的利益。

于是经过慎重考虑,与遍老在寮房诚恳长谈了一次,毅然辞去了佛学院的教务工作,一心扑到了报国寺的僧团建设、老年安养院建设和寺院建设上。

不准给我做寿

昌臻法师出家后,继承离欲上人的遗愿,一直带领大家严持戒律,学修并重以念佛为归宿。他不仅继续深习净宗,博解善讲,还身体力行,以身示范,为众表率。

法师出家后,始终只享用自己的退休金,不享用住持应有的待遇,连衣单费都不要。甚至公务出差、外出弘法,连差旅费都不肯报销。特别是广大信众对他的供养,不论多少,甚至几千上万,都全部用在庙务或弘法利生上,让施主种下更多更大的福因。

即使自己的亲属和以前一些同事等友人来寺看他,走时若忘记付款,昌臻法师都会代付所有的食宿费款,并说他们是来看他,不能让常住给付,那样会错因果,损福报。他说佛经上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常住是十方常住,占任何小便宜都是错因果的,因为你占的是十方常住的便宜,你能还得了吗?”

昌臻法师的生活习惯非常好,所有书籍、笔墨、学习资料等都摆放得整整齐齐,从不乱放。他常说“置物要有定处”,每一样东西用过后都要马上还原,这样即使半夜不用灯都能准确无误地拿到。抽屉里的东西简单而有秩序,整洁而干净。柜子里的衣服虽然只有两三件,但都码放有序。他的所有日常用品都非常陈旧,桌上的一个小钟,用了半个世纪。内衣、衣服等多处补丁,常住曾多次劝说老人换新的,他总是说还可以用,就一定要用,要惜福啊!昌臻法师常说:“惜福比培福更重要。要培一点福太不容易,损福那太容易了。”

他在家时就过午不食,出家后更是严持禁戒不非时食。他的持戒惜福影响了很多人。与他共斋时,桌上掉有一个饭粒,他马上拾起来吃掉。一张纸用去一半,另一半裁下来又作别用。他常将别人寄给他的信的信封拆开翻面,用胶水重新粘好,又用来自己寄信。他说:“要持戒惜福。我们培福都来不及,怎么敢去消福报呢?”

他每天要办什么事情,也总是早有安排,将要办的每一件事情记在一张纸上,往往是用过的纸,这样既不会遗漏应办的事,又不用再去用脑筋记这些事。他说:“心是用来念佛的,不要去记这些琐事。” 昌臻法师常常教导弟子:“做人要学印光大师,常生惭愧之心。”他谨遵印祖教导,从不给自己“做生”。

1995年,在报国寺观音会期中,正值昌臻法师生日。居士发心凑钱打算给师父过生,表达对师父的敬意。弟子隆寿师父知道后,对发起人惠居士说:“我也出一份,此前师父经常供我读书,我无以报答,也想表表自己的心意。”于是,他就去问师父,结果特别慈悲的法师知道后,很生气。师父反问他谁说的要做生?他说:“惠居士。”师父说:“去把她给我请来。”

惠居士到了昌臻法师处,老法师批评了她。他说:“绝不可以为我个人做生,这是世俗陋习,绝不应引到佛教里来。印光大师也坚决反对做生,我们应该向他学习。这也是折福的。培福都来不及,哪里还敢做折福的事啊!谁再提做生的事,我马上离开。”

法师还说:“我当县长三年,没有人知道我的生日,我都没有做生,现在还要做啥生?生日是母难日,应当斋戒吃素,求忏悔。做生是世俗观念,作为出家人,别人耗资,自己损福报,是不应当的。

“你晓不晓得清定上师的生日,是冬月十七,与阿弥陀佛一天生,每到这天,他就到文殊院去,有人来见他,说在打坐,谁都不见。还有海山法师,也从不做生日收礼。以后你不要再提做啥子生的事,这些名闻利养的事,虚幻无实,是最消福报的。你马上去把收了的钱,一一退还。”

现年70岁的惠居士,回忆起师父的教诲,很是感恩。她说:“自己当时想法很简单,按俗家人的思维在行事,还是自己的修为不够。很感恩师父的教诲。如果没有师父的教诲,自己也没有今天的认识。”

所以在报国寺从来没有为师父做过生,连在他生日那天去向他顶礼,他都不接受。

在寺里,很多人供养师父,他都要一一诚恳推辞,他常常说“诸供养中,法供养为最,佛在很多经典里,无数次地表明过他的思想。所有世间实物的供养,不如了解一句一偈的供养,不如‘如法修行的供养’”。他常常对弟子说:你一个善念的功德、一句阿弥陀佛圣号的功德,比你用实物钱财供养的无量功德还要大。

但是实在劝不住大家,他就将所有的供养集中起来用于做功德事,实物基本就转供给其他的出家人、老人、病人。

谢绝升座

据惠居士回忆,昌臻法师不仅拒绝做生,也拒绝升座。当时,不少居士都希望他能升座。他们就去找了省佛协及一些大德,将相关的关系等等都说好了,就等他一句同意的话,他们就好立即办理,但是昌臻法师就是不点头。省佛协和一些高僧大德及居士都劝请他升座,法师说:“升座需花很多钱,会把我所修行的这点福报给消耗了,要背因果啊!又背了一笔来生账,不划算!”法师对惠居士及劝请他的人说:“我不能升座,因为我这么大年龄才出家,戒腊这么短,修行还差得远,对于我来说升座不能了生死,不能保证我往生。”劝者说:“这个我们也不敢保证哦!”昌臻法师说:“这些都不能得到保证,那就太不值得,还是不升了。不升座一样能管理寺庙,我还是老实念佛比较稳当。”老法师很低调行事,一直到圆寂都不升座,而报国寺并没有因此受到丝毫的影响,仍是净宗学人心中修学的净土。

其实,昌臻法师之所以不愿意升座的原因,是有更深一层的考虑。他认为,作为一种形式,升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应当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僧团的建设方面,因此他花很大的力气,狠抓寺庙道风和学风的建设。

他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完善了僧团制度,确立了报国寺以持戒为基础,般若为指导,净土为归宿的修学纲领,在报国寺建立了清净、和合的僧团,使报国寺成了僧才的摇篮。

法师规定,报国寺不赶经忏,并挂上“寺内严禁酒肉和打麻将”的标示,不设旅游膳食服务,没有任何的商业迹象。标明这是一所清净的专供学法修行的道场,因此深受越来越多信众的敬重,全国各地前来求法、皈依、削发出家的日增。

他还在寺院建立图书室,供学人阅读。僧众每天除寺制功课外,就是学习,并开小座或轮流演讲,成为育人育才的学校。

昌臻法师针对末法众生的根基,指出“净土法门为末法众生的对症良药”,矢志弘扬净土法门。他在报国寺首抓僧人信因果,持戒律。为了方便念佛行人更加用功修行,昌臻法师在报国寺发起修建离欲念佛堂、离欲念佛苑等。每年定期举办念佛七,昌臻法师每次都要带领参加并讲开示,还希望带动兄弟寺庙修学净土。2000年以后,打佛七在四川比较普遍了,老法师考虑到修净土的人多,弘扬和明理的人少,于是开始办净宗弘法培训班,培训净宗弘法人才。

已连续举办了13届为期一个月的 “净土宗弘法人员培训班”,结业学员近两千人,分布全国各地弘扬正信佛教。同时出版《蜀中净土》等一系列佛教书籍赠送结缘,并常赴各地讲经和在国内外佛教杂志上以及报国寺网站发表论文弘扬佛法。

报国寺在昌臻法师的带领下,已经确立了自己的道风学风。

同类推荐
  • 禅学指归

    禅学指归

    《禅学指归》收录了胡适论述中国佛教及禅宗的文章。胡适本人不信任何宗教。然而,说到对佛教和禅宗的研究,作为研究中国思想史的大学者,胡适先生的通彻见解,是无人能出其右的。他的开创之功,至今仍然影响着世界研究佛教禅宗的学者们。全书对于佛教禅宗的传播、流布,以及对于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严谨细致的研究。
  • 爱语的力量

    爱语的力量

    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是浮澡的,人们常常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本书通过一系列富有哲理的故事,讲述了如何让人欢喜的道理。本书稿是“星云大师人生修炼”系列丛书之一,主题为说话的艺术。“爱语”可以成就无量的好事、好因与好缘;“乌鸦嘴”的无礼之语,势必毁掉大好前途。大师提倡“说好话”运动,让每一句话都像芬芳的花香、美妙的音乐让人欢喜,“说好话,慈悲爱语如冬阳,鼓励赞美,就像百花处处香”,用善良的语言、慈悲的语言,促进社会的和谐。
  • 佛教艺术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佛教艺术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正一原始佛学是佛学的母体,其因果论和“迁流”观,蕴涵着辩证思维的内容,对后世佛学影响极大。因果论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众生的行为与其果报之间存在必然联系,二是宇宙万物之间具有相互依存关系。在原始佛学看来,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依一定的。
  • 心经

    心经

    《心经》作为般若经的浓缩本,“缘起性空”是其核心思想,但又进一步从“对外扫相”和“对内破执”两个角度去讲“空”。《心经》是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来对外破五蕴身,以“心无挂碍”来破心执。
  • 中国道家之精神

    中国道家之精神

    道家精神是道家自身在孕育、形成、发展、流变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思想精粹,道家所崇尚的尊道贵德、自然无为、虚静守柔、大公无私、不争谦下、法天贵真等品格,不仅影响了古代帝王的施政理念和贤臣良将安民保国的行政方式,而且深深渗透于中国社会,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一种潜在的价值取向。
热门推荐
  • 格斗之王修仙中

    格斗之王修仙中

    赵风云穿越到修仙世界,世界危机四伏,稍有不慎便是万丈深渊......赵风云:那啥?我能不去不。当然.......不行!你有挂你怕啥?我有挂,哦~~~
  • 黑道冷颜二公主

    黑道冷颜二公主

    从前幸福快乐,的小公主如今已变为一个让所有人闻风丧胆的杀手
  • 先天大帝

    先天大帝

    宅男中医穿越游戏时空成了平庸少爷,没金钱没头衔,没神丹也没法宝,可是诸多属性都在掌握之中,艰难地修炼过程,注定了暴强的必然结果。
  • 萌宝,我错啦,快跟我回家吧

    萌宝,我错啦,快跟我回家吧

    情景一:某男:喂,你在干什么?白千诺:要你管,我凭什么要什么事情都要告诉你。某男:就凭你是我的女人。情景二:白千诺:你们在干什么。上官磊,我真是看错你了,我真后悔认识你。上官磊:诺诺,你听我说,这是误会,你听我解释。白千诺:事实都摆在我眼前了,你还想怎么解释,我再也不想见到你。情景三:某个小包子:老头,你觉得我帅吗。上官磊汗颜:帅,小子,我很老吗,我可是你劳资。小包子满满的嫌弃:就你?是我爹地?大叔,我妈咪告诉我,我早就没有爹地了,因为我爹地早就死了,如果你真的是我爹地的话,难道你是诈尸?上官磊心想这是我跟白千诺的孩子吗?真么比我还腹黑?
  • 英雄无敌之蓝色牧师

    英雄无敌之蓝色牧师

    吴狄取得了网游英雄天下职业联赛四连亚。但所有冠军队伍的绝对主力几乎都是吴狄亲手带出来的兄弟,他因此被冠以无冕之王。后因与俱乐部的矛盾退役,栖身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蓝色天空工作室,开始了自己的加冕之路。
  • 夺婚

    夺婚

    前任在她生产后突然变脸,那家人费尽心机抢走孩子。现任一表人才温柔体贴,婚后两年如一日,但他身体有问题。当前夫带着小包子强势归来,打破她平静的生活……无情的前任和无能的现任,怎么选?
  • 魔法世界见闻录

    魔法世界见闻录

    这只是一篇悠闲的关于度假的作品,请大家不要过于期待主角无双割草。
  • 王爷请勿扰:家有万人迷夫君

    王爷请勿扰:家有万人迷夫君

    被男友卖了,悲催地穿了。刚醒过来,就又被黑心老爹卖给了一个种马王爷为正牌妃子。他居然嫌她的美貌胜不过西施,赛不过嫦娥,真是乌鸦笑猪黑,一个渣男而已,街上一抓就一大把,她不稀罕!要她好好侍候他,门都没有!十万两黄金,爹爹卖掉的只是她的人,而不是她的人格与尊严!【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血族之深与浅

    血族之深与浅

    出生高贵的血族肖深深游走在各色人群中,将自己的“朋友”拉入深渊,犯下诸多禁忌,被诬陷为杀死恋人的嫌疑犯,死去的男友姐姐步步紧逼,在妹妹的帮助下终于摆脱的通缉,在新的地方,她再次被发现,陷入深渊之中。命运齿轮不断转动,她又该何去何从呢?
  • 凤唳九天,女王万万岁

    凤唳九天,女王万万岁

    【本文一对一,男女主前世今生,身心干净!】她还没死,竟然就穿越了!穿就穿吧,就当旅游了!但是谁能告诉她,她没招天没惹地,怎么就拉了一身的仇恨值,是个人都想要她的命!抱了个小娃娃,竟然是活了上千年的老怪物!这个屁股后面追着她,非要说她是前世妻的神尊大人,咱们能不能坐下来歇歇脚?还有奇怪地小鼎,妖艳的狐狸,青涩的小蛇,纯良的少年,谁能告诉她,这些都是什么东西啊!什么?肩负拯救盛元大陆,数十亿苍生的艰巨使命?开玩笑的伐!她就是个异世游魂,剧情转换太快,吓得她差点魂飞魄散!本文宠文爽文,男强女强,帅哥美女层出不穷,物种多样,欢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