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05200000002

第2章 自学著书话梨园——代序言(2)

这位善于迎难而上,在攻坚克难中增见识、长才干的导演,从不回避表演、执导中遇到的难点。他总是把挑战视为积累导演经验的机遇,非常注意维护引进不同地方剧目的艺术完整性。作者回顾移植上海滑稽剧团《迎新曲》的曲折经历,欣慰地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在移植过程中,他找到了引进地方剧种的路子。移植地方剧目,既不能照抄照搬,生搬硬套,也不能面目皆非地乱修乱改。要尊重原作,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和谐统一。要考虑本地观众的欣赏口味,即他们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精心打造,提高舞台艺术效果。《迎新曲》唱少,以说为主,上海地方语需改成普通话,这是难点之一。舞台上的普通话不同于日常生活用语,是高于生活有感染力的艺术用语,改起来是很费力的。原剧的唱少,也不适合太原观众的“胃口”,须要改成以唱为主,这是难点之二。因为唱词是戏剧中的“尖端”,要用诗的语言,戏中人物的情感,写得优美动听,又要深化剧情的发展,写唱词就是二次创作。原句的结尾是苏州评弹,观众听不懂,这是难点之三,也是最大的难题。导演大胆地把说书场改为庙会,把评弹艺人改为县宣传队。宣传队敲着锣鼓,队员打着霸王鞭,宣传员打着竹板宣传婚姻法,场面红火,演出效果非常好,剧名也改成了更富诗意的《春风处处吹》。在太原演出月余,场场爆满。到农村演出也很受欢迎。

这位爱看、善思、勤写的导演,从不忽视提炼自身导演生涯中的亮点。不断激励着作者与时俱进,忠诚戏剧艺术的开创性。

在《导演心得》一辑中,作者开宗明义地说“导演没有秘密”。但他在经验亮点中却讲了不少不容忽略的导演“章法”。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几点:

一、争创戏剧艺术美,是演员和导演的宗旨,也就是作者讲的“美,是戏剧艺术的最高境界”。舞台上的演艺“都必须遵守美的原则”。戏剧舞台上的美,是心灵与艺术美的融合体。作者“浓墨重彩”地从多个层面论述了创造戏剧艺术美的无可置疑的重要性。他强调,戏剧舞台应是美的世界,演员是美的化身,表演是艺术美的展现,使观众看了戏感到美不胜收,受到心灵美的洗礼。他要求戏剧艺术全覆盖、全方位的美。“演员不仅要唱得好,表演好,更要扮相好、形象美,才是个完整的演员。”武打表现格斗厮杀,“打出手”刀枪空中横飞,演绝招让人叫绝,这些都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享受,人们看了感到轻松愉快,赏心悦目,深受启迪,鼓掌赞美。即便是演“疯婆女”,也要展现出美的艺术魔力。作者在书中特地列举两位京剧艺术大师的代表剧目,深化他关于戏剧艺术美的论证。

戏剧界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苦练基本功的目的就是让演员摆脱自然形态,在舞台上的一招一式都要展现出艺术美的身影。

二、选好剧本,吃透剧情,是导演程序中的第一要务。作者认为:“剧本是一剧之本。”演员是灵魂,导演是构筑灵魂的设计师。有了剧本这块好的基石,演员和导演才有用武之地,施展各自的才艺。

三、把握戏剧艺术的特点和剧本的主题思想,为主题思想的升华,为准确塑造人物性格,增光添彩。作者强调在排练过程中要牢牢地抓两条线,“一条是主题思想贯穿线,这是排导的中心,一切音乐、美术、演员和舞台工作者,都不能偏离这个中心。第二条是表演线,随着演员的表演,导演的安排进入戏的意境,观众跟着剧情的发展,与演员的表演产生共鸣,喜而喜,悲而悲,收到戏剧的效果”。取得好的舞台戏剧效果并非轻而易举,是导演通过实践中探索、生活中积累、经验中锤炼、学习中提高取得的。

四、运用好内功,练好外功,两功并用,优势互补,才能排出好戏。演员出身的导演,熟悉戏剧表演程式,可谓内功。更重要的是练好外功,“功在戏外”,“深入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观察社会人生,多读书,尤其是诗词歌赋。只有创造性地灵活运用表演程式进行‘二度创作’,才能排好戏”。

五、剧作者与戏剧导演携手并进,共同搭建演员施展艺术才华的舞台。为实现这一夙愿,作者常常扮演了“两门抱”的角色,既是剧目的改编者,又是导演。作者改编过不少剧目,如《三凤求凰》的改编如同重新创作。有丰富舞台演、导经验的导演,期盼剧作家写的剧本不仅主题思想新颖,还应符合舞台表演的技术要求。“剧本要‘开门见山’,用最简洁的手段,展开矛盾,写戏剧冲突,深挖人物的思想内涵,让演员在唱念做打上有所发挥,才有戏。”有了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剧本,导演才能锦上添花,排演出有声有色,声情并茂,吸引观众的好戏。

六、戏剧艺术继承与创新、改革与发展的统一,是振兴戏剧的必由之路,需要编、导、演三方协同作战,作好这篇大文章,在改革开放的光辉大道上创造戏剧舞台更美好的明天。作者语重心长地说,三方都要“以观众为中心,编、导、演不能各自为政,要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团结合作,共同把观众当成上帝,才能编好、导好、演好”。

这一切就是导演工作的内涵。

勤学益寿银发老人不停步

本书作者是一位高玉宝式的自学成才的人物,旧的社会制度铸就了他们相同的苦难命运和不同的辛酸经历。作者收入本书中的快板诗《新旧社会两重天》就是自身经历的真实写照,曾以《艺人痛苦从此告终》为题,发表在1950年2月10日《山西日报》的文艺副刊上。编者还特地加了如下按语:“这篇文章,虽在形式上表现得不够活泼,但它的内容是极丰富的。描写过去旧艺人的痛苦生活,可谓深刻‘到家’,若非过来人,是极难想象出来的。”不久,这篇文章又重载于《北京戏曲报》上。这次收入本书中时,作者又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就其自身情况而言,20世纪50年代初就能写出这样的作品,说明作者在文化学习上是很下功夫的。

从农村到城市,从战火纷飞到和平建设,大环境变了,工作生活条件改善了,作者自学文化更加勤奋、“制度化”了。不管多忙多累,他每天从不间断写日记,连续八年写了满满一大箱。苦练文化基本功结出了喜人的甜果,万万没想到也结下了难咽的苦果。在动乱年代里,作者成了重灾户,日记被查抄。一些受极“左”思潮影响的领导人,抓住日记中的只言片语,断章取义,竟把他打成“反党分子”。作者受到一连串的打击,撤职降级,开除党籍,遣返原籍,下放十年。这位性格坚强开朗的人,真是泰山压顶不弯腰,他没有怨天尤人,一蹶不振,依然立志要面壁读书,深钻业务,迈开新步,再创佳绩。

“四人帮”倒了,冤案昭雪了,作者满面春风地来我家串门,爱读书的老习未改,三句话离不开本行,看到书架上放着新出版的马连良、盖叫天、裘盛戎等七位京剧泰斗的传记丛书,喜出望外,如获至宝,一股脑都借走了。读书兴趣之浓不减当年。

生活在作者身边的小孙女非常热爱爷爷,出语喜人地说:“爷爷的最大缺点就是爱看书。”老人听了爽朗地哈哈大笑。

埋头勤思考,挥笔又著书,洋洋数万言,显出真功夫。《戏剧生涯漫忆》中的不少文章,如《歌颂幸福晚年》、《知足歌》写得朗朗上口,合辙押韵,情真意切,搬上舞台说唱,定能获得掌声。这里摘抄一小段,供品赏:

每逢节假日,来个合家欢。

老伴总指挥,全家齐动员。

锅碗瓢勺响,餐桌已摆满。

鸡鸭鱼和肉,味香色更鲜。

外孙喊姥姥,孙儿把爷搀。

二老坐上席,老少围一圈。

女婿给斟酒,儿子把菜添。

姑娘端上汤,媳妇奉上饭。

筷舞杯盘闹,举家笑开颜。

享尽天伦乐,真是活神仙。

幸逢此盛世,才会有今天!

本书里的《三凤求凰》,是一个传统剧目,作者认为,原剧本剧情虽曲折感人,但语言情节粗糙。经过他逐字逐句反复修改,去粗取精,推陈出新,改后的剧本面目一新,全面升华。场次紧凑,主题突出,矛盾交错,情节起伏,唱词优雅。作者谦虚地说,虽精心修改,远不能说已经尽善尽美,还需要在演出的实践中不断深加工。

伏案著书的作者已是86岁高龄的白发老人,但他依然红光满面,笑容可掬,热情奔放,思维敏捷,步履轻快。看到作者的健康体魄,使我想起了古代史学家司马迁的名言“神不用则废,用之则振”。看来勤奋学习,著书立说也是一个重要的长寿秘诀,作者的经历也证实了“用进废退”是一个亘古不变的健身规律。

本书作者是与我同年参加工作的老战友,也是在社会大学里几十年尚未毕业的老同学。他精益求精钻研戏剧艺术的敬业精神,孜孜不倦永不停步的勤学上进精神,坦荡无私不计个人恩怨得失的高尚道德情操,是值得敬佩和学习的。为表达真实无华的情感,最后再赋诗一首敬献给老战友:

风华正茂抵并州,高歌猛进争上游。

一心奉献无所取,岁月染白少年头!

平凡无悔近夕阳,坦荡清廉扫千愁。

百花齐放舞台新,辛勤耕耘孺子牛。

银发老人喜出书,余热生辉照金秋。

王振中

2010年5月

同类推荐
  • 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

    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

    《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由十二章组成,分别从学理和实践的层面对十二种主要类型电视剧,即都市言情剧、青春偶像剧、谍战剧、家庭剧、历史剧、儿童剧、农村剧、民工剧、西部剧、军事剧、灾难剧、“红色经典”改编剧展开了多元的思考与探讨。不仅梳理了这些类型电视剧的发展轨迹、生成语境、影像风格衍变规律,还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态势。同时为便于读者阅读和学界、业界同仁的进一步研究,每章后还附有该类型电视剧主要作品年表。
  • 课外雅致生活-培养摄影才能的途径

    课外雅致生活-培养摄影才能的途径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戏楼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戏楼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一生要知道的欧洲艺术名作

    一生要知道的欧洲艺术名作

    往今来,优秀执著的人类在追逐艺术的过程中留下了许许多多弥足珍贵的艺术作品,同时也创建了千姿百态的艺术风格和流派。每一种艺术风格从最初的背离传统到最终的凝聚思想,每一种艺术流派从它的源起、兴盛到没落、衰败全都经历了无数岁月的积淀,最终才一步步地走出了自己的锦绣天地,从而推动了一代代卓越的艺术的大师的诞生。浪沙淘尽,当我们伫立在这些旷世作品的身旁、我们除了赞叹外,有的就是暗自窃喜和虔诚的感恩,为了拥有这些作品而感谢上苍。
  • 中国古典艺术理论辑注

    中国古典艺术理论辑注

    本书由画论、书论、印论、工艺美术论、乐论、剧论凡六大部分组成。选录先秦至清末历代经典的能够反映艺术本质、特征、原理、规律的精采名篇、片段。条目文字艰深,注释力求通俗化。并以艺术门类为纲、艺论作者为目。先秦两汉时期作者行年、籍贯失考者,则以其著述名称为目。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古籍数字化理论与实践

    古籍数字化理论与实践

    古典文献学以古籍为主要研究对象。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种新的古籍组织和利用方式应运而生,这一新方式即古籍数字化。古籍数字化的出现意味着古典文献学有了新的研究对象,并为其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手段和思维模式,必将给古典文献学研究带来新的研究视野。本书以古典文献学为中心,试图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分析古籍数字化的开发与建设问题,以此为古籍数字化基本理论的构建提供可行策略。构建古籍数字化系统理论可以为古籍数字化出版提供基础理论,开拓古籍整理和古典文献学专业的新视野,为文史研究者提供新思维和新工具。
  • 宇宙大历险

    宇宙大历险

    小明宇宙历险,漫游多个星际,种种奇怪现象,光怪陆离,有白胡子老头,无敌坐骑,雷霆战抢等
  • 无限归来的主角们

    无限归来的主角们

    我叫漩涡鸣人,是注定要成为火影的男人,可是现在,我遇到了我火影之路上的第一个难题——中忍考试。为什么中忍考试会有笔试啊?这些题是人类能做出来的么?诶?等等,好像有一道题我会做!你想真正的活着吗?是/否哈哈哈,这简直就是送分题!我果然是注定该成为火影的男人吗?这题还用猜?我肯定选......后来,我遇到了蒙奇·D·路飞、黑崎一护、坂田银时、星矢、艾伦、绿谷出久、不动明、金木研、擎天柱、琦玉、克拉克·肯特、托尼·斯塔克、路明非、八神太一、孙悟空、伊泽瑞尔......事实证明,身为学渣的我果然连送分题都能做错......ps:这是一个从无限世界回归的主角们狂浪的故事。第一篇:钢铁之躯漩涡鸣人第二卷:赛亚人也要当海贼王第三卷:我的一拳学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梅花颜:苏醒的睡美人

    梅花颜:苏醒的睡美人

    一位面容娇美的女子沉睡千年之后醒来,她借用依墨尘的身份在现代读书,生活、恋爱。她笑的时候嘴角会出现梅花,她的笑很迷人。没有记忆的她简单善良,得到的却是众叛亲离。
  • 云上人初见

    云上人初见

    谈笑间坐落在六界交汇处的小镇上,谈笑间是这个小镇唯一的客栈,每天慕名而来的人络绎不绝,你要问它什么时候在的?众人:不懂老板是谁?众人:云洛九
  • 仙门创世纪

    仙门创世纪

    现在是仙历0001年,十年前发生的一切就如同一场梦一样。漆黑的怪物从天而降,与不知从何而来的仙人战做一团,朝夕相处的邻居变成了狼型也加入了战斗。从那一天起,我的世界观崩塌了只存在于幻想中的种种生灵闯入我的世界龙,凤,仙人,天使,妖,鬼,甚至是……恶魔直到一年前,一位绝世强者终结了战争,打破了天地间的屏障,改变了世间的法则……一个新时代出现在我眼前一个……人人皆可修仙的时代
  • tfboys之爱在转角处

    tfboys之爱在转角处

    【本小说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抱歉,我不大会写内容简介。。。自己看吧
  • 藏鬼棺

    藏鬼棺

    大山生活了十八年的王狗蛋经历人生大起大落,随后流浪都市,替天行道,打黑拳,练功夫,收徒弟?城里人就是会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