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50000000004

第4章 80后遭遇的尴尬年代(3)

随着房价日益走高,便利交通放大了城市空间,越来越多的济南白领加入“钟摆族”。这类人为了更廉价的住所,工作在市区,生活在郊外,每天像钟摆一样,以固定的幅度,忍受漫长的车程,不得不每天浪费两三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以时间换低成本生活。人们给这样一群人一个形象的名称叫“钟摆族”。

穷忙族

“穷忙族”原意是指薪水不多、整日奔波劳动却始终无法摆脱贫穷的人。但是随着“穷忙族”的队伍不断壮大,这个定义又逐渐发展成一种为了填补空虚生活,而不得不连续消费,之后继续投入忙碌的工作中,而在消费过后最终又重返空虚的“穷忙”人群。穷忙族并不是失业者,全职上班族也可能沦为既忙又穷的工作穷人。

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忙碌是正常现象。但有的人忙得充实,有的人却忙得很疲惫。“穷忙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每天脚不离地地忙着,甚至超时工作,却不知忙些什么,又为什么而忙。忙半天却看不到效果,也看不到希望。甚至有些人迫于生计或本身技术含量不高,身兼数职,每天疲于奔命,没有时间充实自己,不但脑力退化速度越来越快,职场竞争力也越来越弱,到头来只能是一场忙碌一场空。

蚁族

“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典型概括,是继三大弱势群体(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受过高等教育,主要从事保险推销、电子器材销售、广告营销、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工作,有的甚至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平均月收入低于2000元,绝大多数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平均年龄集中在22~29岁之间,九成属于80后一代;主要聚居于城乡结合部或近郊农村,形成独特的“聚居村”。

“崩溃”成为口头禅

近年来,都市打工者的压力越来越大,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崩溃”一词逐渐成为中国白领的口头禅。无论是抱怨“领导的无理要求”,还是埋怨“买不起房”,打工一族都喜欢用“我要崩溃了”一词结尾。并以“撒手不管任何事蒙头大睡”、“通过剧烈的运动来宣泄不满”、“饮酒麻醉自己”等方式解决“崩溃”问题。

喜欢恶搞

80后普遍感觉这个到处充满诱惑的世界很无聊,夸张的言辞、离奇的行为只为了掩饰内心的迷失。解决无聊的办法就是找点事情来做。于是我们喜欢恶搞,喜欢玩各种刺激的东西,因为我们在这样的活动中会更多地感觉到自我的存在。也许在骨子里,我们并不认同这些方式,但我们在做了,于是我们被前辈骂了。我们反而高兴,有骂总比不理不睬来得好。

宅男宅女

80后有幸赶上高速发展的科技时代,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世界万象,懒人的美梦一睡不醒。

在专家们看来,宅男宅女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生存压力太大。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多数人根本没有机会认识新朋友。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沉迷或寄情于各种事物,开始变得理想缺失。此外,经济问题也让“宅人”们愿意窝在家里。毕竟,对于80后居多的“宅人”来说,财富的积累还未达到一定高度,想来想去,还是不出门最省钱。

捏捏族

“捏捏族”是一个新出现群体,多由年轻白领组成,因为客观环境竞争激烈、主观心态调节不当,于是就选择到超市“虐待”食品来宣泄情绪、释放压力。

超市捏捏族多为一些年轻人,以在超市捏碎各种食物来发泄情绪、缓解压力。一位捏捏族在其网上日志中写道:“每次去超市买东西都喜欢趁服务员不在的时候捏几包方便面,那声音、那手感,让我得到极大的满足。”而对于包装袋里充有气体的膨化食品,要“先用针扎一下,等气出了再捏下去,虽说麻烦了点儿,但是重在享受那个过程”。

80后集众“奴”于一身

与房奴、车奴、卡奴新生名词相伴而来的还有“孩奴”,用来形容80后父母一生都在为子女打拼、为子女忙碌、为后代赚钱,而失去了自我价值体现的生活状态。

如今,许多80后家长自己省吃俭用,但对孩子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却倾向于高消费,出手特别大方,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心甘情愿地当起了“孩奴”。为此,不敢生病,不敢高消费,不敢轻易换工作,每天生活在非正常状态。

很多家长把养孩子的投入称为“无底洞”,从0岁到6岁的学前阶段,奶粉、尿布、辅食、早教、医疗、玩具、衣服、保姆、保险,每一项都是不小的开支。算下来,很多人都达到了五六万元,甚至有的人表示光早教就每月花费万元。

生于1982年的小张月薪5000元,老公月薪上万,基本也属于高收入阶层,婚前过得还挺滋润的,想买什么买什么,生活中从来不难为自己。自从孩子出世以后,两人顿时感到肩上的压力重了很多,甚至有的时候捉襟见肘。小张无奈地表示,自己如今就像蜗居里的海萍一样,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账单蹦到眼前:房贷1600元,保姆吃我的喝我的,月薪1900元,伙食费一个月1000元,停车费、油费每月1000元,孩子奶粉钱每月500,好一点的尿布也是100多一包,每个月开支最少6000多,还不包括买衣服、娱乐、人情往来等消费。孩子出生以来,他们每个月实际开支10000元,占了两人收入的一多半。

孩子已经3岁的年轻妈妈小徐说:“我现在每个月的房贷1200元,女儿上幼儿园一个月800元,上钢琴班800元,奶粉一个月400元,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支出,比如衣服、玩具之类的,花费也不少。现在养孩子最怕就是生病,前一段时间女儿感冒咳嗽了一星期,又引发了支气管炎住院一星期,就花掉了几千块钱。就算没有其他的支出,保守估计的话,每个月没有2500元也是打不住的,这样算来一年就要花掉二三万块钱。”说到这儿,小徐感慨道:“养一个孩子比供一套房子难多了。”

几年前就有专家计算出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养大一个孩子的花销大概在50万元左右,然而根据家长们在网上晒的各项育儿花费计算,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个数字。在如此巨大的经济压力下,不少80后表示不是不愿意要孩子,实在是要不起,甚至有很多人患上了“孩奴恐惧症”。

生育消费

如今,生育一个孩子就需要四五千甚至上万元不等。北京的许多医院,尤其三级甲等医院生个孩子的费用较20多年前涨了上百倍。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生个孩子只要几元钱,80年代四五十元,90年代则要两三千元,现在已上涨到四五千元,飞涨的程度让人咋舌。

以下是刚生完宝宝的赵女士在北京一所三甲医院从孕期检查到分娩的全部账单:怀孕3个月时,在医院建卡,检查一次费用将近100元,另需要一次交付验血费用800元;怀孕四五个月时,检查一次30元;怀孕5个月以后需要每个月检查一次,每次二三十元;怀孕六七个月时要做一次B超,花费30元左右;怀孕八九个月,每周检查一次,每次20元左右。加上其他检查以及怀孕后服用的各种营养品,住进医院前至少花了3000元。

住院后,因为赵女士是顺产,各项费用加在一起,共计花费4000多元钱;而与她同一产房的另一产妇是剖腹产,药费、床位费、治疗费等加在一起,住院期间花了6000多元。

养育消费

不少年轻父母把新生儿接回家,首先就是请月嫂,这需要不少的一笔钱。一名刚刚当爸爸的80后无奈地说:“我去找的时候,就剩俩月嫂,一个每月5000元,一个每月4700元,我选了便宜的那个。”这样下来,这位年轻爸爸一个月的工资就原封不动地都给月嫂了。

孩子婴幼儿时期高额的奶粉钱也是一笔很大的开支。一罐900克的奶粉最少也要一百多一罐,一个月至少两三罐,现在流行的各式各样让婴儿脑部发育均衡的奶粉和进口奶粉价格则更高。为了孩子能聪明伶俐、健康成长,很多80后家长宁肯节衣缩食也要为孩子买好奶粉。玩具和衣服

玩具和衣服是孩子的另一项重头开销,如今一般的品牌童装一套最少都一二百元,进口牌子价格更要翻番,甚至比大人的服装都要贵;玩具的价格更不得了,一套乐高积木上千,一般的遥控车、芭比娃娃都要数百元,很多玩具看起来不起眼,买下来也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教育消费

孩子上幼儿园之后,花钱再次升级。幼儿园托费一般都是两三千元一个月,再加上平时带的零食、零花钱等,都是不小的支出。而孩子上学之后,虽说有9年的义务制教育,可家长花的钱一点都省不下。光择校费和培训班这两项花费,就几乎要了很多80后父母的命。

同类推荐
  • 精彩脱口秀

    精彩脱口秀

    想轻松而快乐的“脱口秀”之旅可以开始了。还记得一位台湾人说过,朋友可分为几类:第一种人高级而有趣,使人敬而不畏,亲而不狎,交接愈久,芳香愈醇。第二种人高级而无趣,固然人格高尚,品学兼优,却缺乏幽默感和风趣,活泼不起来,与他交往令人感到很累,只能成为诤友或畏友。第三种人低级而有趣,活泼乐天,能侃善闹,有所有的常识独无学问,这种人是朋友圈里的“兴奋剂”,他走到哪里,哪里就一片笑声。第四种人低级而无趣,即无品位,又无趣味,人皆避之……
  • 最神奇的24堂课

    最神奇的24堂课

    《最神奇的24堂课》作者经过潜心研究后发现,其关键在于人的心理因素——心智才是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最神奇的24堂课》奠基于绝对的科学真理之上,将揭开埋藏于个体之中的潜能;阐明如何正确使用心性中接收和储藏的元素;教导我们如何运用精神力量;培养你掌控身体和健康的理解力,以改进和强化记忆力;培养你的洞察力和睿智力,以增进独立自主;运用明确的原则取代不确定和模糊的方法。它是一本改变了无数人命运的奇书。《最神奇的24堂课》教导我们什么是正确的原则,还教导我们,任何法则的唯一价值在于如何实践。它所建议的方法是有价值的法则,能在生活中加以实践和验证。
  • 舍与得的人生智慧课(典藏版)

    舍与得的人生智慧课(典藏版)

    舍与得的境界:远离浮躁,淡然处之,即使遭遇挫折也能在跌倒时看到风景;安贫乐道,宠辱不惊,即使目标模糊也能在转角处继续前行;释怀过去,豁达大度,即使红尘纷扰也能在浮沉中延伸幸福。
  • 自信自强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自信自强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美德是“1”,任何名誉、财富等都是“0”,只有写好了前面的“1”,后面才可以有无数个“0”,否则一切都只是“0”。植根于爱的土壤,吸取古今中外伟大先贤的美德智慧,致力于帮助父母、老师和儿童,为中国培育有品格的下一代而努力。
  • 好饭局是设计出来的

    好饭局是设计出来的

    中国是人情社会,无论是日常交往,还是商业、政治交流,任何人想要赢得人心、成就事业,饭局都是一个绕不开的局。觥筹交错之间,领导可以成知己;推杯换盏之间,交易可以变交情;酒释前嫌之际,敌人可以化友人;宾主尽欢之时,美酒最能酿浓情。那么,如何把人请到你的酒桌上?如何看人下菜碟?饮酒劝酒有什么学问?怎么才能把饭局中的话说到位?你又知道多少饭局中的应酬潜规则?……好饭局是精心设计的结果,本书以如何设计完美的中国式饭局为主旨,揭示了其中的基本礼仪和技能,更从深层面揭露了其中的显规则和潜规则。这些饭局中的应酬艺术,广泛适用于日常社交,以及官场、商场和名利场等场合的角逐,助你做好饭局这个局,办事便成事!
热门推荐
  • 你的剑归我了

    你的剑归我了

    游戏只是一个开始,洛晓晓和宋寒生的故事远远没有结束。
  • 谁家妖神不轻狂

    谁家妖神不轻狂

    “我的命是你们两人给的,今天我便还给你们!从今往后,我们三人之间互不相欠!我希望你们以后不要为了一个女人挑起祸及六界的大战,好自为之!”这是千年前她以自己的性命结束那场大战后留下的最后两句话。她发誓永世再不与两人见面。可千年后,他们三人又纠缠在了一起。是千年前未了的缘还是有人刻意为之?有人因爱生恨,有人为爱成魔!这一切又当如何化解?
  • 青梅竹马太虐人:宝贝,别闹

    青梅竹马太虐人:宝贝,别闹

    五岁的时候,小纤纤看着墨子晗手中的蛋糕直流口水。墨子晗指着他的嘴唇腹黑的开口“宝贝乖,只要你亲亲子晗哥哥,就把蛋糕给你吃噢”小纤纤听了,把墨子晗扑倒在地。在薄薄的嘴唇上“吧唧”亲了一下。墨子晗勾了勾嘴唇,把蛋糕给了小纤纤。十年以后,墨子晗从身后拿出一袋零食,给了元纤纤,元纤纤看到零食就开吃了。墨子晗坏坏的说道“吃了我的零食就是我女朋友了噢”元纤纤听了脸红了起来~~~
  • 装甲洪流

    装甲洪流

    下等兵肖然是国军战车连的一名勤务员,专门给连长的战车做保养,淞沪会战爆发,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及连长的壮烈牺牲,后来战车连重组,肖然被任命为弹药手,在昆仑关战役时,因击毙日军联队长而被提拔为连长,随着抗战进入了相持阶段,国军的军纪日益松散,尤其是营长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将购置战车的军费私饱中囊,还将此事诬陷肖然,走投无路的肖然在一次日军扫荡的过程中,遇到了八路军,肖然成功爆破一辆坦克而被八路军刮目相看?,并参加了八路军,???,解放战争接近尾声后,肖然被任命为解放军坦克连连长,奉命组建解放军坦克连,经过千辛万苦后,解放军第一支坦克连组建成功,开国大典上肖然的亲自率领下,出现在了受阅部队里。
  • 穿越之将军皇后

    穿越之将军皇后

    身为毒人——“哈哈哈哈,成功了!”身为皇后——最是无情帝王家,她懂了,看着肩上插着的金龙匕首,她终于懂了。她惨淡一笑,对天嘶吼,似用尽全身力气拔出匕首,黑血染黑了大地,焦黑了鲜花。毒血外冒,止不住也不想止。“龙奇骏,我凌泪与你断情绝意,再见面之日,必是我毁你之时!”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卒者

    卒者

    杀一为罪,屠万为雄,杀得九百万为雄中雄。兵者,勇也。欲为将军者,必杀百万人。吾之铁蹄会踏破山河,威震八。履众生之骸在此世界之矣。
  • 扎纸匠

    扎纸匠

    扎彩匠,扎鬼纸,扎来鬼纸祭阴阳。扎纸匠,说通俗点就是纸扎手艺人,所扎之物大多是一些烧给死者用的童男童女,灵屋纸马之类的。扎纸这门手艺可是古时五花八门中的老行业了,古时五花八门中,七门调说的就是这种扎纸的人。对于这行,很多人认为扎出来的纸人纸马等物,只是卖与办丧事的人家。如果你是这么认为的,那你就错了,因为白天做的是办丧事生人的生意,到了晚上,做的可就是死人的生意了。而我所要讲的,就是我做扎纸匠那些年见闻到的那些奇闻怪事……
  • 妩凰万岁

    妩凰万岁

    没遇到某太子前,苏青妩自觉不要脸,遇到某太子后,苏青妩自觉比不上,某太子让她明白了,明面上不要脸完全比不上表面又矜持又君子背地里十分不要脸的人。当苏青妩被完胜后,不仅输了人,还输了心,连崽都有了,跑都跑不掉了?【全文免费,缘更】
  • 三国杂事

    三国杂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转世重生协会

    转世重生协会

    内容简介:来自古代的人转世到当今都市中,为了更好地适应并生存,他们团结到一起,组织了协会。武圣关羽,神医华佗,剑客岳不群,人妖东方不败和崇祯皇帝,全来到了二十一世纪,在新的天地中继续追求理想和未竟的事业,想知道上述著名人物的遭遇,请看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