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5800000056

第56章 54 哪里有柔软的石头

李尚平正是这样做的,他的那些并不精美的文字首先在网络上流传。

如今,虽然他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我相信他会在天堂里注视着我们。

他说,他并不孤独,他与我们在一起。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只要我们选择保存自己的良心,我们就与李尚平一样随时面对那无从躲避的子弹,我们就是邪恶永远的、不妥协的敌人。

当我们都像李尚平那样说话的时候,谎言便不攻之破了;当我们都像李尚平那样生活的时候,凶手的手便发抖了。

在网上,我读到了好多让我泪流满面的帖子。

有一个帖子是这样说——我还是那个建议,如果明年忌日,案件还未破的话,是否有人愿意与我一起去李尚平墓前祭奠。

这样在无边的黑暗中孤身一人抗击邪恶的英雄,就是我们的民族英雄;我们应该表达最高的敬意。

只有在生活的每一刻都在抗击人性的堕落,只有在每一处都有人抗击邪恶,这个民族才会永保活力;否则,它必堕落,委顿,衰落,绝灭。

一个义人广布的国度怎么会萎靡呢?

不义之人充斥的国度,他们一手促成民族的混乱与衰败,祸起萧墙的人们却被引导去恨那些遥远的替罪羊。

现实在一天天糜烂,却到处晃动愤青们作秀的嘴脸,他们不会如李尚平这样去阻击任何现实的黑暗,一是有现实危险,二是不够秀。

然而,我们不自新于可救之时,却总是蹈死于糜烂之后。

于是,因循苟且于承平之时,大义凛然于束手无策之际;我们的民族英雄就往往只是些与事无补的赴死者。

的确,我们不能放弃,我们的每一次放弃,都是将盐撒在自己的伤口上;的确,我们不能回避,我们的每一次回避,都是将耻辱烙在自己的心坎上。

就是野草也要燃烧,就是孩子也要呐喊。

我们不是光明,但我们要向着光明奋勇地生长。

我们哭泣和叹息,我们的母亲也哭泣和叹息。

我们的死亡和遇难都被我们的母亲所目睹。

这是一个不惮于杀戮的国度,尸体已经堆积成山。

如果用冷酷的眼光来扫视的话,李尚平不过是这场“人肉宴席”上的又一个牺牲品而已,何必大惊小怪呢?

但我们还是要“大惊小怪”,我们要追问那个根本性的问题——这场“人肉宴席”何时才能最终结束?

这是鲁迅当年的痰里带血的追问,一直到现在都没有人能够给出“正确答案”。

有一个帖子是专门为李尚平写的三副对联——八百里山河,满目荒唐,死便脱苦;五千年文化,三期梅毒,活也受罪。

孤魂哭黄泉,长歌争如血披墨,大野寂寞;达官梦红楼,小姐真是肤凝脂,举世太平。

生何如,死何如,不过一个草民,人贱言轻;迷也罢,醒也罢,还是十里洋场,纸醉金迷。

我在这些对联里面看到了一种铺天盖地的绝望,就好像进入冰窟一样。

要医治并病入膏肓的文化,华佗再世也难下手。

但是,我又想,绝望总比麻木好。

绝望之后,即便为了不让黑暗这么肆无忌惮地黑暗下去,我们也要行动起来。

还有一个帖子带着鲁迅文章的味道——那一日,弹孔中流出的殷红的鲜血,在我们每个人的脸上写了两个大字,左边是‘耻’,右边是‘辱’。

然而日子还是静静地流逝,仿佛什么也没发生,遛狗的在遛狗,喝咖啡的姿式也似乎很美……

呜呼!

我竟无言,在李君死后一百多天。

它让我想起了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纪念》。

我们这个民族最不缺少的就是青年的鲜血,青年的鲜血从古流到今。

我们这个民族最缺少的看客的觉醒,看客们从来都喜欢啃人血馒头。

即便如此,对于谭嗣同、秋瑾、刘和珍、遇罗克、林昭、李尚平们来说,他们依然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有人笑他们傻,有人笑他们痴,他们的笑声是对英雄们的第二次谋杀。

不过,英雄本来就不是为了获得看客的喝彩才舍命的。

每一堆烈火都得面对一座冰山,每一个喉咙都得面对一串锁链。

面对李尚平,我死去的兄弟,我不奢望自己成为一个“巨人”,只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正常的、健康的、自由的、有尊严的人。

同时,我也毫不妥协地拒绝奴隶和奴才的命运。

为此,我愿意付出任何代价,包括我的生命。

黑暗中的生活只属于老鼠,李尚平兄弟,那种命运与我们无关。

是的,星光与黑暗的较量并没有结束。

相反,搏斗才刚刚开始。

我们再也不能缺席了。

让我们一起为李尚平的家人祈祷,也为我们自己能早日拥有“免于恐惧的自由”而祈祷。

——为柔石诞辰一百周年而作

北大旁听生柔石,我北大的校友,我遥远的学长。

一九二五年的春天,你告别故乡宁海的涛声,来到北京大学当一名没有学籍的旁听生。

那时候,北京的天空还很蓝很蓝,用跟你一样漂在北京的沈从文的话来说——“蓝得让人想下跪”;那时候,正是“五四运动”退潮之后,青年的血还没有凉,青年理想还没有湮没。

我不知道你在北大究竟旁听了哪些课程、结识了哪些教授和朋友,但是我想,这些都不重要,你已然深味了北大的内核,也正是鲁迅先生所说的——“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北大是常与黑暗势力抗战的,即使只有自己”。

你来了,又走了。

但北大把它的烙印留在你的身上,直到你生命的终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你是少数真正的“北大人”之一。

你在北大当了一年的旁听生。

但是,你比绝大多数北大的著名教授和正式学生更接近北大的真精神。

你到北大的时候,已经二十四岁了(同样的年龄,我刚好在北大本科毕业)。

这个腼腆的、一跟女同学说话就会脸红的青年,早已从师范毕业,当过小学教师,还出版了小说集《疯人》。

鲁迅先生写“狂人”,你写“疯人”,其实“疯人”与“狂人”都是这个国度里智者们的写真。

你们不愿继续沉睡,你们渴望眺望窗外;你们厌恶“老大帝国”,你们向往“青春中国”。

可是,你们的身躯太单薄,你们的声音太微弱,你们被当成了“疯人”和“狂人”。

即使如此,你们还是不愿放弃。

你住在拥挤的大杂院里,小小的一间屋子里没有多少家具,却有一箱子的书。

你没有想到北国的冬天如此寒冷,如同祖国被冰冻的未来。

你开始翻译北欧和东欧的文学作品,那是一些被凌辱而不屈服的民族,那里比北京更加寒冷。

中午下课的时候,你抱着一个巨大的烤红薯,狼吞虎咽地啃着,这是最便宜的午饭。

偶尔,你也会买一串晶莹透剔的冰糖葫芦,送给房东的小孩子,自己却舍不得吃一个。

今天,沙滩的红楼早已被淹没在车水马龙之中。

你已经离开人间七十多年了,我不知道你穿越过红楼的哪些门槛、借阅过哪几本书籍。

我从黑暗的走廊里走出来,从惨痛的历史里走出来,街上是明晃晃的阳光,我睁不开眼睛了。

我努力在人群中寻找你那张羞涩地微笑着的脸庞,寻找你整洁的长衫和围巾。

没有找到。

我呼喊你的名字。

没有回应。

我想告诉你,你离开之后不到半个世纪,北大又来了一个跟你一样羞涩而坚定的学子。

她的名字叫林昭,是一个美丽的女孩。

母亲与孩子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写道:我记得柔石年底曾回故乡,住了好些时,到上海后很受朋友的责备。

他悲愤地对我说,他的母亲双眼已经失明了,要他多住几天,他怎么能够就走呢?

我知道这失明的母亲的眷眷的心,柔石的拳拳的心。

其实,先生与你一样,是一个被母亲所爱的、也爱母亲的孩子。

你曾经写过一篇名叫《为奴隶的母亲》的小说。

写的是你自己,也是我们所有的人。

我们都是奴隶,我们的母亲都是奴隶的母亲。

因此,改变自己奴隶的身份,也就是改变我们母亲的身份。

正是基于这样的信念,你走向了监狱,走向了刑场。

可是,即使在革命同志之中,你依然是孤独的。

你是一颗石头,却是一颗柔软的石头。

你必须捍卫“陪伴母亲的自由”,这是你与他们之间最大的不同。

我想起了加缪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在母亲与正义之间,我永远站在母亲一边。”你的想法跟加缪是一样的:那种以伤害和侮辱母亲为代价获得的正义,绝对不是真正的正义。

鲁迅先生在《柔石小传》的最后这样写道:“柔石有子二人,女一人,皆幼。”这是最平淡也最沉重的一句话。

先生晚年得子,自然知道孩子的可爱与可贵,自然也知道父亲的意义与价值。

然而,你再也见不到孩子了,孩子也再也见不到父亲了。

你那并不宽阔的胸膛,再也感受不到孩子的体温;你那苍白而干裂的嘴唇,再也亲吻不到孩子的脸蛋。

你翻译了《丹麦短篇小说集》,这本书在你死后好些年才得以出版。

里面有安徒生的童话,你喜欢那个孩子气的、瘦高的丹麦人,喜欢他创造的那个充满爱和温馨的童话世界。

可是,你无力创造与之相似的一个世界。

你为孩子们翻译这些文字,为自己的孩子和千千万万的孩子,你告诉他们春天终将到来。

我不知道你的两个孩子是否在伤痛中长大成人,我不知道他们是否读过这些美好的童话,我不知道他们是否理解父亲当年的一片苦心。

你的照片已经泛黄了,你的书还在重版。

你所做的一切,是为了母亲,也是为了孩子。

近视眼在上海,在那个“冒险家的乐园”,你与鲁迅先生一起创立朝华社,一起编辑《语丝》。

白天,你在街道与楼梯间奔波着,夜间亭子间的灯点到很晚很晚。

然后,社团解散了,刊物也停刊了。

你的眼睛越来越近视。

鲁迅先生不仅注意到了你眼睛的近视,更注意到了你心灵的近视——你总是不惮以最大的善意来理解人心。

先生无比生动地写道:我有时谈到人会怎样的骗人,怎样的卖友,怎样的吮血,他就前额亮晶晶的,惊疑地圆睁了近视的眼睛,抗议道:“会这样么?

——不至于此罢?

……”在先生的记忆里,你还活着。

不过,连先生也为你担忧:你在匆匆的人群中跌跌撞撞,你能够在这个“鳄鱼潭”中生存下来吗?

你那戴着眼镜的脸庞,使得本来就很宽阔的额头更加宽阔了,有点像先生小说《铸剑》的主人公“眉间尺”——我一直疑心先生是以你为模特。

当许多青年也变得透骨地世故,先生说,只有你还存留着一颗赤子之心。

多次受到“文学青年”欺骗的先生不得不“多疑”了,但他对你却是完完全全的信任。

先生把你放在与海婴一样的位置上,都是没有自卫能力的孩子。

同类推荐
  • 20世纪中国文学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双重变奏

    20世纪中国文学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双重变奏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合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与学术背景,重点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发展进程中的现代性与民族性问题。本书的方法与特色是:第一,由单薄的个案研究与历史描述模式转向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模式。第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统一观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第三,贯彻了中外对话的理论生原则和方法原则。本书既有明晰的历史线索,又有厚重的观念辩析,为今后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历史参照和观念指导。
  • 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

    莎士比亚经典悲剧之一。两个世代为仇的家族,但双方的儿女罗密欧与朱丽叶却一见钟情。迫于家族之间的仇杀,两人秘密举行了婚礼……
  • 每天变傻一点点:原野随笔

    每天变傻一点点:原野随笔

    本书收入了作者的“生生不息”、“梦想”、“幸福可以分为两种”、“财富离幸福仍然很远”、“每天变傻一点点”等90余篇随笔。
  • 感动心灵的288个民间故事

    感动心灵的288个民间故事

    本书介绍了百余个故事,包括:冰灯的由来、开封铁塔、六和塔十二玉鼠等。
  • 文人·炼狱——小女子品读向阳湖

    文人·炼狱——小女子品读向阳湖

    作者每写一篇文章,都不是随意落笔,而是尽可能地广泛阅读和查找,然后用心思考,倾情写作,花费了大量心血,并不时进射出思想的火花。当然,由于经历、阅历和知识面的局限,她对中国现当代史尚未来得及系统研究,对文化名人的经历了解得还不够全面,无疑影响了某些文章的深度和厚度。但是,能够利用业余时间,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里,在一个基本为零的起点上取得这样的成果,是十分难得与可贵的,没有一份对文化的热爱与献身精神,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从《文人·炼狱——小女子品读向阳湖》的压卷之作——《论大变局时代与向阳湖文化的内在联系》,也足可以看出小女子独立的研究已渐人佳境。
热门推荐
  • 武破封天

    武破封天

    一个少年穿越到一个以武为尊的异世,但是他发现自己是个什么都没有的废柴,不过不要紧,因为这里有他熟悉的各种人物,《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天龙八部》《大唐双龙》《风云》《诛仙》如此一来天下吾何处又去不得?《九阳真经》,嗯,烧火挺好的。《连城诀》可以拿来垫桌子。《九阴真经》?,厕所正好没纸了。《降龙十八掌》,这个我最爱,正好用来劈柴。哎,这不是《葵花宝典》吗?正好的,我那皇帝徒弟的太监们正好需要。主角举杯寂寞的看着月亮,高喝道:看天下风雨,品人间烟火。长路漫漫,谁与我共游。道一声世道艰险,前路遥遥我向何方?以武入道,以情明心。看我如何踏破凌霄,武破封天。
  • 年少时光一去不复返

    年少时光一去不复返

    讲述了甜蜜的青春校园故事,与闺蜜的友情故事情节。
  • 元之始

    元之始

    涿鹿之战后的数万年,玄黄大陆一片安宁。但一场突如其来的中天之战,彻底撕下了这层面纱,大陆风云起!而中天之战结束后,东荒的一片森林中,一位长相妖异的男子发现了一个襁褓中的婴儿,故事便从这里展开!
  • 少爷的专属拽丫头

    少爷的专属拽丫头

    寻找夜哥哥的路上,叶简晴邂逅了那位恶魔越冥傲,她爱他,爱到无法自拔,他爱她,爱到死心塌地。两年前,她为了妈妈的心愿和自己的亲妹妹,不惜放弃了她那最挚爱的人,她不能够在他身边,不能够解释一切,不能够忘却所有的一切。两年后,他有了关于她的消息,放下所有一切来到美国,可目的却只有一个,报复!
  • 剑缘劫

    剑缘劫

    倔强少年许朝城就读于南方小城的一所私立中学......同班同学的可怕梦魇;夜间小路的离奇邂逅;东山之上的惊险遭遇;流传千古娲神传说;失踪父亲的蛛丝马迹......诸多事件,使他卷入了一场波及千年的大劫之中......穿越时空,探寻真相,游仙境,闯六界,......当一切都烟消云散时,似乎真正的灾难,才刚刚开始......奇异的剑柄;神秘的凶兽......难以置信的身世;催人泪下的情缘;......千年大劫,世界末日?谁是真正的幕后黑手?何为善?何为恶?何为世间最强大的力量?他,最终与谁长相厮守?带着你的好奇,和主人公一起,走进《剑缘劫》,回到1300年前的神奇大陆,寻找意想不到的答案吧......
  • 钻石恋:情起何处

    钻石恋:情起何处

    杜若溪一个平凡的女孩却有一个不平凡的他,他的优秀让她不禁步步后退,他却步步紧逼,到底她该如何选择,是放弃还是去追寻?还是去追逐自己的梦想?看看她那瘦弱的身躯是如何肩负起千金的重量!
  • 灵气复苏的不正常世界

    灵气复苏的不正常世界

    若全世界都在酝酿一场阴谋,那最终的答案,究竟会有多骇人听闻。
  • 穿梭古今的缠恋

    穿梭古今的缠恋

    王子楚和路小白相识多年,同为历史系同学,但他们的婚姻关系一直颇为神秘,颇有艺术气质的孟子推、心机女文江闯入了他们的生活,神秘网友鱼腹藏羊的出现,又引发了怎样的故事?
  • 异界唐公子

    异界唐公子

    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唐家的公子哥,带着记忆穿越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并运用自己前世所记忆的功法结合这个世界中各种各样的本领柔和起来调教自己收来的仆人,他们都是人们说的废物,不能出人头地的人,但是我专门喜欢调教这样子的人,比较有成就,从刚开始的为了耍帅努力修炼,到了最后被逼的不得不修炼,一路坎坷,一起去看看。。
  • 爱上一个电竞者

    爱上一个电竞者

    爱屋及乌,最后却也分不清屋为何、乌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