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53100000063

第63章 育才篇(10)

赵伯升应召入宫后,仁宗见他少年俊爽,真是文如其人,心里非常高兴,就询问了他许多事情,赵伯升对答如流,毫无偏差。仁宗见他年纪轻轻,才华出众,暗自庆幸朝中又多了一位人才。可是,转念一想赵伯升的人生经历太过于一帆风顺了,没有受到什么打击,就很难懂得处世、为政的艰辛,此后很难保证没有挫折。再说了,他过惯了无忧无虑的生活,又马上受到重用,很难沉下心来,为此成功吃苦耐劳。如果不加以锤炼,德才将不能兼备,是很难成为担当大任的栋梁的。想到这,仁宗就有了一个主意,他对赵伯升的考卷吹毛求疵,使得赵伯升由当初的独占鳌头,到最终变成了名落孙山。

赵伯升呢,是盛气而来,此时已经变得灰心丧气。由于没有考中,他也不好意思回家,只有流落京城再等三年了。此时的赵伯升,与先前的踌躇满志相比,自然是感慨万千,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他就留在了京城。深秋过后,他带的盘缠都用完了,仆人也不肯同他一起吃苦了,就偷偷地跑回家乡。赵伯升是孤单一人,由于旅费用尽,没办法,只好每天到街上,为人代写文字,卖些书画,勉强维持生计。与此同时,他抓紧时间发奋读书。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尝尽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人也变得谦逊,深沉了。

一年以后,仁宗带着一名侍从出宫私访,在一家茶馆里找到了穷困潦倒的赵伯升。赵伯升并不知道眼前坐着的客人就是仁宗皇帝。仁宗在言谈之间故意试探他对一年前名落孙山的感受,赵伯升不但对落榜的事毫无怨言,人也变得谦虚了,显然这是一年多的时间里,他经过了磨炼,德操和学识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仁宗决定对他委以重任。

仁宗向成都制置使王大人修书一封,让赵伯升去到他那里讨官职。第二天,赵伯升就带着推荐信启程回家乡西川,求见王制置,并且说明了原因。王制置将信将疑,等拆开书信,心中大惊,这分明是委派新制置的圣旨!里面还交代了王制置的升迁事宜。

赵伯升到现在才明白一切,感激仁宗皇帝爱护和培育自己的一番苦心。用人点拨树需栽培,人要培养,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证实,人的成长与进步,除了自身素质和主观努力以外,处在良好的环境中,并得到领导及组织的正确培养,不能不说是个重要因素。

宋宗仁对赵伯升的刻意锤炼,使赵伯升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变得虚心谦逊起来,最终成了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才,这不得不证明了宋宗仁的育人有方。宋宗仁先抑后扬的“磨炼”人才艺术使值得后人吸取宝贵的经验。

王安石抱病护贤才

北宋中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和最杰出的文学家苏轼,虽然在政治上分歧很大,但在文学上却是好朋友。王安石抱病救苏轼的故事,现在还一直被传为佳话。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的文章气势浩大、豪放畅达,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他的诗刚健清新,词首开一派,在书法和绘画方面造诣也很高,因此,得到很多人的推崇。

苏轼在文学方面独辟蹊径,敢想敢做,在官场上他仍然保持这一风格。宋神宗支持王安石变法时,他逆潮而动,公开反对,并以诗文公开反对时政,结果被贬出京都,就这样,有很多人理解他的文章也多从政治方面加以理解。有一次,苏轼写了一首《咏桧》诗,其中有一句是“根到九泉无曲处,岁寒只有蛰龙知”。其本意是,歌颂桧树的根能扎到九泉之下也不弯曲,地下的蛰龙是它的友邻和知音。竟被一些人解释为桧树的根宁折不弯是对皇上的反抗,是图谋不轨大逆不道。神宗听信了他们的指控,就派人专程赶到湖州,逮捕了时任潮州知府的苏轼,并抄了他的家。可是那些人并不放过苏轼,欲置他于死地。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震惊了朝野,许多高官勋贵都为营救苏轼忙碌起来。

苏轼的弟弟上书,说:“愿意以我自己的官职代替哥哥赎罪”,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也为苏轼求情,就连宰相吴允和太皇太后也请神宗网开一面。

就在神宗犹豫不决时,退休隐居在江宁的王安石听说了,就急忙离开病榻,不顾一切地让人把他送到京城,并立刻面见神宗。再见到神宗后,他恳切地说:“自古以来,凡是宽容大度的皇帝,都不因为言语的过失而惩罚大臣。现在,如果不遵照古人的教训,后人会说皇上容不得有才能的人。”随后,又举了曹操的例子,说:“曹操一生虽然好猜疑,他尚且能宽容祢衡。陛下对苏轼,又怎能杀害呢?”宋神宗本来就有些疑惑,再加上王安石语重心长的话,越来越觉得那些人是诬告苏轼,有些牵强附会。

于是,宋神宗就反省了一下自己,觉得自己做得有些不当,她就按照王安石的建议,释放了苏轼,并且把他调到黄州去做官。用人点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有其长,必有其短,从群体看,人才难得,是人才必有出众之处,而从个体看,人才又有他的独特个性,他们一般不会随波逐流,趋炎附势,最为领导者应该具有容才的肚量,善于理解和宽容人才的缺点,寻找一个契机加以培育,才能使聪明才智得以发挥,如果求全责备,势必会将其埋没。

苏东坡就是这样一种人,他才华出众,恃才傲物,如果对其压制,势必对国家是一种损失,王安石以他的宽容之心宽忍了他,并调他到另一个地方做官,使他有反省的机会。

王安石顺势教育苏东坡

苏东坡,名轼,字东坡,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优越的客观条件,为他后来的成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长大以后,无论文诗词画,样样精通,且各有超人之处。

苏东坡在湖州做官三年以后,进京述职,先去相府拜见王安石。当时王安石正在午睡,就在书房里等候他。他突然发现砚台下放着一张未写完的书稿,题目是《咏菊》。就看见上面写了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大为惊异:西风,一般是指秋风;黄花就是菊花。菊花在深秋盛开,秋风又怎么能吹落呢?爷满腹经纶,才华横溢,难道真的应验了那“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遗憾之余,又不禁诗性大发,便凭着与王安石私交不错的关系,提笔依韵续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于诗人仔细吟”。写完,依旧放在砚下。又等了一会儿,仍然不见王安石醒来,便告辞回府。

王安石一觉醒来想起《》诗还没写完,便信步来到书房。取出书稿一看,两句已成四句。仔细一看笔迹,知道是苏东坡写的。一读,不禁思绪万千:小苏轼自视才高,过于放肆!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便凭臆断妄下结论,今后如何担当重任?我一定要通过这起菊花秋落事,让他悟出一些道理来!主意一定,便令人查明湖广缺官册,奏明皇上,就将苏东坡调到黄州作团练副使。

苏东坡到黄州后,因为团练副使是个闲缺,无事可做,便常与友人登山玩水,饮酒赋诗,不觉将近一年。重九过后,连日大风。一天,风息后,有友人来访,忽然想起后院的菊花,两个人就去后院观赏,一到花棚,顿时惊得苏东坡目瞪口呆:只见菊花尽落,满地金黄!友人问他惊奇的原因,他就把在京城续写王安石的诗句这件事叙述了一遍。

不久,苏东坡因为公事再次进京,又特意去了一次相府。当他在那间书房再次看见续诗的时候,虽说面有赧颜,但是心中觉得畅快。

他一边跪拜王安石一边说:“学生在黄州目睹了秋落黄花,才知道自己才疏学浅。从今以后,我将不再满足于一知半解,而要谦虚谨慎,举一反三,以求真知灼见!”王安石喜笑颜开,急忙搀起苏东坡,并说了许多劝勉和激励的话。用人点拨怒斥是教育人,滔滔不绝的说教也是教育人,像王安石这样不动声色,让对方在事实面前幡然醒悟也是教育人,而且是更巧妙的教育人。其所以妙,就妙在无言胜过有声,让受教育的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老子·道德经》:“是以圣人出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意思是说:“所以圣人以”无为的原则处理世事,永不言的态度进行教化。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人才时也要注意在适当的时候,用事实说话,可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金世宗建制树楷

清代的学者赵翼曾经对金世宗树楷模培养人才的做法大加赞赏,他说:由于金世宗十分重视树立楷模,建立榜样的工作,他治下的官吏廉洁奉公,勤于政事,百姓安居乐业,生产发展,生活比较富裕,历史学家称金世宗的时代为小康社会。

金世宗即位后,面对当时的国家形势,励精图治,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发现、培养更多的良臣精吏,而且还选择民间的贤能之人,把其树为楷模,孝悌忠信等无不有榜样,达到了以民促吏,以吏使民的良好效果。

金世宗培养人才最为重要的是把选择良吏树立为楷模定为制度,通过国家每三年一次的对官吏的考察,选拔出优秀的官员,该树为楷模的一定及时树立,对于没有达到考核标准的官员当即罢黜。这样建立了树楷的长效机制,使得官员和全国的百姓都有被树为榜样的可能,一时之间,国内政治气氛大好,人民生活和美。

其实,金朝在臣吏中选树楷模的做法,比较有影响的还有金照宗天眷三年,那年,金照宗选派温都思忠考察各地的官吏,着重表彰选择树立了包括杜如晦在内的124人为楷模,朝廷给他们各晋一级,在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学习先进的热潮。

金世宗把选择楷模的方法发展为四种,第一是察廉,即派臣下去考核,有廉洁勤政,政绩显著的官员和民众都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第二是命令州、县推举廉吏,对这些被推举上来的人委以重任;第三是皇帝亲自巡幸,亲自考察,发现良才当即予以表彰,并且通告全国;第四就是明察暗访,无论是政绩还是品德,均好者都进行表彰,号召内外臣吏和全国百姓学习。

金世宗除了建立了以上制度进行树楷的工作培养、表彰人才外,对为国献身的臣吏和臣民待遇都是很优厚的。特别是对死节之臣,金朝的历代统治者几乎都隆重进行表彰,希望生者效之。他们不仅颂扬死者的功德,增官晋爵,诏令天下学习,而且对其子孙给予优渥,录用其子孙为官,使其世代享受国家的优待。

金世宗这种建制树楷的培养人才的方法,一方面使得当时的金国太平昌盛,人民安康,国家稳定;另一方面也对后来的统治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后代的许多统治者吸收借鉴金世宗的方法,出现了很多盛世局面。用人点拨我们已经知道树立楷模的意义,但是以往树立楷模往往是凭借领导者的主观意愿,树楷往往是随机的,是小规模的。而金世宗的重大创举就在于建立一整套树立楷模的制度,使得臣吏只要忠于职守,发挥特长,就有被表扬的机会,大大调动了臣民的积极性。

建制树楷的作用就在于形成了“培养楷模”的机制,使得人人皆有希望成为榜样,所以人人发奋,工作自然也就容易办得多了。我们的领导者很可以借鉴这种做法,形成更为长效的育人机制,充分调动每个人才的积极性。

金世宗身范育人

金世宗对历朝无不是亡于奢侈暴敛的教训有深刻的理解。所以,他把俭约列为治国大略的首条,多次教育孩子要节俭,以身范来带动臣吏节俭。

公元1173年3月,太子詹事刘仲诲上奏请求增加东宫的人员和设备,金世宗说:“东宫的各个司局的人都有常数,里面的设备也已经备置了,再增加有什么益处?太子生在富贵之中,容易进入奢侈,我们现在应当用淳朴节俭来教导他。我自从即位以来,穿的衣服以及使用的东西,还都是旧的,你就以这个意思告诉太子吧。”1176年,世宗在金殿上当面教育太子、:“凡是使用的东西都要务必节省,如果有了多余的,就要周济亲戚,千万不能浪费。”

更可贵的是,世宗不仅不断教育太子、皇子、国戚、群臣要赏行节俭,而且自己处处以身示范,有的简直令人泪下。

公元1167年10月,世宗听说他所视察过的郡邑,凡是住过的堂宇,都留着不用,作为永久性的纪念时,立即告诉群臣说:这种做法实在没有任何意义,应该马上通知各郡邑,将空留的房子一律复为原用,以后也不准再留。好好的堂宇,就因为我住过而空着,这是浪费。世宗住的宫室里面也大力提倡节俭,宫室不到破损不修,修时费用也不动用国库,而是从宫中费用中节省。

金世宗即位八年来,没有增建过一处宫室。他从不大吃大喝,带头节衣缩食,除了太子生日及春节外都不饮酒,平常的膳食不过是四样,他穿的衣服不仅不多做,而且还非常爱惜,常常三四年不更换衣服。有一次,世宗说想吃点新鲜荔枝,兵部于是特别铺设了道路。世宗知道后大为光火,说如此浪费,滥用人力还了得,即宣布自己不再吃荔枝,又重重地处罚了主办者。

更为感人的是,有一次,他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正值他吃饭,准备的饭量正好够他一个人吃,连一点多余的让女儿吃都没有。如此节约,值班官都感动得哭了。

宗的身范下,臣吏节俭蔚然成风,民间风俗也很淳俭。

金世宗对群臣说,你们应当全力带头推行节俭朴素,为全国人民做出榜样,使官民以你们为榜样,以求在全国形成俭朴的风气。公元1185年4月,金世宗又语重心长地教育宗室、群臣说:“治理国家必须崇尚节俭,你们一定要身体力行呀。不要忘记祖先开国的艰难。”金世宗对节俭的宣传以及身范可以说是十分完备细致了。用人点拨金世宗的带头节俭,在全国上下产生了极好的影响,使尚俭蔚然成风。究世宗成功的原因有二,首先是身先示范,以自己的切身行动来带动自己所倡导的言行被更广泛地接受;二是加大宣传,让节俭的观念深入人心。这样双管齐下来培养人才节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当代的领导者要从金世宗学习的就是他的身范。领导者培养下属,说一套做一套是肯定不行的,只有言行一致,以行动和言语双重手段教育下属,同时不断鞭策自己,告诫下属,形成长效的育人机制,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人才。

朱元璋以俭育后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苦农家,历经千辛万苦才夺得皇位,所以他深知民间疾苦,在创立明朝后,特别注重节俭。

大明朝决定定都南京,需要大规模修筑营造宫殿。负责施工的大臣将设计图案送给朱元璋审定时,朱元璋当即将那些需要精心雕琢的部分全部取消,改让画工画上自己的艰苦经历,用来提醒自己不忘过去,并且告诫子孙创业的艰难,期望他们能守住帝业。

朱元璋特别喜欢唐朝诗人季山甫的《上远怀古》诗:“南朝天子爱风流,尽守江山不到头。总为战争收拾得,却因歌舞破除休。尧得道德终无敌,秦把金汤可自由?试问繁华何处在,雨花烟草石城秋。”为了警戒自己,尤其是子孙后代一定要戒除奢侈,他命人将此诗书写在屏风上,朝夕吟诵。后世子孙生在深宫,经常地看看他那经历,读读《上远怀古》,是很有益处的。

同类推荐
  • 向对手学习

    向对手学习

    人生之路不会是平坦的,会充满许多已知和未知的好手。正因为这些陪伴我们的对手,使我们变得坚强、变得自信、变得充满活力。对手是一面镜子,他能照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能做到更加完善自己。对手是同行者,也是挑战者,他们或许是有形的,抑或是无形的,有实际存在的,也有精神上的,是他们将我们的人生装扮,是他们将我们的心灵改变,让我们更进步,更完美。我们要感谢人生中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每一个对手。如果我们没有对手,没有强大的对手这个目标,让我们吃不香、睡不着,让我们时时感到危机,我们的潜能就挖掘不出来。应该说,是对手造就了我们的成功,对手越强大,我们自己也就越伟大。
  • 大商之道:《道德经》的商业大智慧

    大商之道:《道德经》的商业大智慧

    大道智慧研究院院长张珈豪老师,将用国学经典《道德经》来为企业家排忧解难。在《大商之道:<道德经>的商业大智慧》一书中,张老师以《道德经》为纲,通过示弱、利他、知人等传统道家思想来提升企业家在领导力、营销力等方面的把控能力,从而帮助他们从繁杂的具体事务解脱出来,实现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无为而治。
  • 销售员心理素质训练

    销售员心理素质训练

    对于销售人员来说,心理素质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其事业的发展,本书根据销售员特定的工作类别、工作方式,分别从自信心、勇敢心、责任心、进取心等各方面出发,针对销售人员的心理品质、心理调节及心理控制三方面的训练进行了科学的阐述。可以说,本书是集先进理论与实践经验于一身的优秀读本,对于销售员提升自身心理素质、提高销售业绩具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 搭班子、定制度、带队伍:领导者掌控全局的三项修炼

    搭班子、定制度、带队伍:领导者掌控全局的三项修炼

    本书阐述现代企业领导者,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注重做好三个方面的修炼:搭班子、定制度、带队伍。
  • CEO都在干什么

    CEO都在干什么

    20世纪末,英国麦肯锡公司发起一个有关“分享”和“激励”的培训项目,旨在加强员工的职业素质和个人竞争力。马克斯·兰茨伯格作为该项目的负责人和麦肯锡资深董事,在综合了28年培训经验的基础上,将此项目完善成书,该书迅即成为商业领域的经典培训教材,译成14种语言畅销全球。
热门推荐
  • 新纪元神偷

    新纪元神偷

    公元二十五世纪,人类文明延续至今,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这颗蓝白星,整个太阳系,甚至整个银河系的每个角落都有人类到过的痕迹,并且与众多外星文明有密切的交流与联系。(起步入坑,喜欢就支持下新人呗)
  • 重生之尹家有女初长成

    重生之尹家有女初长成

    都市白领穿越到1988年变成村花,渣男生父,三观不正的母亲和妹妹,技校毕业分配到县城工作的前男友,窑场主的公子,村长的少爷,企业家,商界精英……到底谁是她的真命天子?她一个掌握经济发展先机的985名校毕业的都市精英玩不转这个摆个地摊就能发财的年代?那个年代竟然也有赝品豪门?
  • 半禁

    半禁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从小林无双就和成昕一起,林无双欠成昕的,这辈子,下辈子,还不清.
  • 偶像活动之星光学院

    偶像活动之星光学院

    一个女孩,入学考试引发了3个特殊效果;一场比赛,赢下了学院的顶级偶像;自己的母亲和星光新任校长比赛偶活,竟然能够高分过关……所有之后,一切的都是崭新的开始,新一代的STAR☆ANIS出场,新的偶像活动即将开始,所有新一代的STAR☆ANIS自己的母亲竟然都是原一代的STAR☆ANIS,只是多了两个新人偶像,成为了十人的组合,一切都变了……不同的性格,高级的表演,一定会给你带来绝对的惊喜。【仍旧是我们几个】
  • 鹿晗:恋上你正确吗

    鹿晗:恋上你正确吗

    此小说是思落的血汗作,有一点点是转载,小说后文好看,前文一般
  • 我们都不懂的词叫青春

    我们都不懂的词叫青春

    青春期里我们谈的是一场没有终点站的恋爱,而那时的我们不懂的词叫青春…
  • 异世之至尊问情

    异世之至尊问情

    一个以无情成就至尊的神界强者,因为一次意外灵魂转世,异界重修,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还是有人操纵这一切,总之这一世,要有情,要逍遥的人生。(绝对爽文。卫道士勿入。)
  • 老庄意境与现代人生(修订版)

    老庄意境与现代人生(修订版)

    老庄意境,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遗存,不但仍在影响着现代人生,而且对现代人生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书旨在揭示和分析老庄意境,以便自觉地扬弃和借鉴它,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也可以增强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
  • 夫君该读书了

    夫君该读书了

    英语启蒙金牌培训师程密穿越了。谁能告诉我,懂英语在古代算什么技能?没有系统没有空间,只有一个终日嬉游的放荡老公!这不是老公,这是家里的大宝吧。附赠两个上房揭瓦的二宝、三宝!这一天,程密终于懂得什么是丧偶式育儿。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可为什么女人在古代不能考状元呢?怎么说程密也是曾经的文科状元呀。鸡娃哪有鸡自己容易?没办法,在古代做女人难呀。丈夫,我教。儿子,我也教。全家组团科举啦!苏啸:比起学习,我更想跳广场舞。。。
  • 云霞满纸情与性:读《金瓶》说女人

    云霞满纸情与性:读《金瓶》说女人

    作为一部奇书的《金瓶梅词话》,与其他古典小说相较,其最为显著的叙说特征是把女性作为故事的主体。正因如此,对文本中女性人物的分析讨论,已超越了文学批评的意义,而更多的是透过笑笑生塑造出来的各种形色的女人们,透视这些被称为“第二性”者所走过的心路历程,以便了解女性在其所处的东方文明大国中,她们的身心曾经历过的“炼狱”。希望能随着一个个人物的品读,得到感悟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