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26400000027

第27章 沟通,决定你能否改变孩子的一生(1)

1放低姿态和孩子交流

事件

在一个闷热的下午,罗子琼浑身是汗地骑着自行车在人流车流中艰难地行进。女儿坐在罗子琼的车后,向她讲着在班里与同学闹别扭的事,劳累疲惫、心里正烦的她毫无反应地听着。

渐渐地,女儿的声音弱了下来。突然,她小声说:“妈妈,我差点儿忘了,老师让买一盒橡皮泥。”罗子琼不耐烦地说:“早干嘛去了,刚才路过文具店为什么不说!”谁知当她极不情愿地带着孩子返回文具店时,女儿竟然气鼓鼓地自己跳下车,恨恨地说:“不买了,回家!”说完,头也不回地径直往家走。

一进家门,罗子琼就冲到女儿面前质问她为什么这么不听话。女儿眼泪汪汪地望着她说:“妈妈,你知道吗,我们小孩儿也很可怜!”罗子琼一下子愣住了,像遭到重重的一击。女儿的小脸通红,哽咽着:“妈妈,你们妈妈心烦的时候,可以对我们小孩儿发火;我们小孩儿心烦的时候,找谁发火呢?你知不知道,我们有时也很难受……”孩子的话使罗子琼的内心长时间无法平静下来。

“我们小孩儿也很可怜”,这句话使罗子琼猛醒,她知道,自己粗暴的态度已经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

从这以后,罗子琼就开始有意识地给自己的心灵留出一块空间,让它去盛纳孩子的喜怒哀乐。她知道不仅应该在学习和生活上关心孩子,更应该悉心去体味孩子那一颗渴望得到理解的心。

从此,她与孩子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密切,代沟这堵墙在她们的身上也渐渐消失,女儿身上的不听话行为也渐渐不见了。

专家如是说

妈妈望子成龙的殷殷期望、缺乏兄弟姐妹的亲情沟通、繁重的学习压力……孩子太需要心的交流和沟通。而许多妈妈常常忽视了这一点,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只看重考试的分数,却不知道这样做会伤害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许多孩子便变得不愿和妈妈说话,变得不听话。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又怎么能不和妈妈心生隔膜呢?又怎么会不产生不听话行为呢?

在美国的家庭里,大人跟孩子谈话,总是蹲下身子和孩子“平起平坐”。美国人认为,孩子虽小,但也是独立的人。蹲下来跟孩子谈话,不只是为了表示大人与孩子的“亲密接触”,更重要的是为了表示大人对孩子的尊重。而且,蹲下来跟孩子谈话,既在有形之中缩短了大人与孩子形体上的距离,使孩子没有压抑和恐惧感,又在无形之中让孩子从小就意识到自己同大人是平等的,有利于培养孩子自尊、自信的人格。

可是,我们有些妈妈,却常常站在那里,大声训斥孩子:“过来!别摸!”“去!去!去!别烦我!”等等,居高临下,惯用命令式的语言语调。从说话的态度来看,中国妈妈比外国妈妈威风得多,可在孩子心目中的妈妈,却并不可敬。

其实,是否蹲下来与孩子说话,只是一种方式问题,重要的是在妈妈心中,是否把孩子真正当作和自己一样,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这才是问题的本质。这会影响到妈妈能否以正确态度对待与教育孩子的一系列问题。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说:“妈妈教育孩子最基本的形式,就是与孩子谈话,我深信这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但是,令大多数妈妈深感头痛的是:妈妈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孩子却总不以为然,还常常会视妈妈的谆谆教导为没有意义的唠叨,甚至拒绝与妈妈交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孩子出了问题,还是妈妈的谈话方式有问题呢?

妈妈与孩子谈话的失败,不是因为缺少对孩子的爱,而是因为缺乏对孩子的尊重。一方面,大多数妈妈认为,孩子甚至比自己更重要;另一方面,在与孩子交谈时,他们又习惯于要求孩子完全放弃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种做法包含了很大的矛盾,它只会导致孩子对与妈妈交谈的害怕。要成功地与孩子进行有教育意义的交谈,妈妈必须始终小心翼翼地去维护孩子幼小脆弱的心灵。

自古以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做妈妈的在孩子面前总要表现出几分威严,老是那副“一本正经”的样子,生怕在孩子面前丢了面子、跌了架子,不成体统。孩子做了错事就训斥,多问几个问题就嫌罗嗦,提什么要求都是非分的,只能是“我说你听、我训你忍、我打你挨”,使孩子完全处于不平等的“弱势”地位。

在孩子的教育中,妈妈往往考虑的是需要什么样的孩子,如乖孩子、进取心强的孩子,而忽略了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妈妈,忽略了对孩子自尊心的培养。殊不知,孩子树立正确的自尊观对其以后的性格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如果孩子总是在一种自卑、压抑甚至恐慌的环境中生活,必然会造成心理失衡、性格怪异、心灵扭曲,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人与人之间经常需要思想上、感情上的平等交流,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即使是刚刚学步的孩子,也都有这种渴求。要做到平等地对待孩子,妈妈首先就要抛弃那种居高临下与孩子谈话的姿态,而要蹲下身子,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

沟通最真实的内容是真诚,要做到与孩子平起平坐,才能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给妈妈的建议

那么妈妈应该如何放低姿态,来倾听孩子的心声呢?

一、尊重孩子的所有感受

在孩子诉说时,妈妈应安静、专心地倾听,但不给予评判。妈妈可以不接受孩子的不听话行为,但必须要接受和尊重孩子的感受。例如,他可以告诉妈妈他对小伙伴有多生气,但妈妈不能允许他通过嘲弄或打人来表达他的生气。

二、向孩子显示你正在听他讲

妈妈的关注鼓励着孩子向自己的妈妈表达想法和感受。妈妈应停下正在做的事情,转向他,保持目光接触,并仔细地听。同时还要通过点头或不时地用“嗯……是的……”等来显示妈妈对他的注意。

三、告诉孩子你的想法

不时地总结、重述或复述孩子所讲的关键内容,包括他的感受以及导致这种感受产生的情景原因。仅仅倾听和理解是不够的,妈妈还必须用语言对他所说、所想及所感的事情作出反应。但尽量不要逐字地重复孩子的话,应使用相似的语言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四、学习倾听孩子的话语

多数人都习惯说话,不习惯听话,尤其是妈妈面对孩子,更是滔滔不绝,要他做个“听话”的孩子。不听孩子说,怎么知道他在想什么?不听孩子说,又怎么能了解他、管教他?

所以,妈妈想要有个听话的孩子,必须先要“听”孩子说“话”。要养成倾听孩子说话的习惯并不很困难,只要告诉自己“少开尊口”,耐心倾听,就可以了。

五、用鼓励、说理代替责骂

长期责骂孩子,孩子就会把“懒得理你”挂在嘴上,当孩子以这种对抗的态度对待妈妈时,其实他对爸妈的失望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了。因为,长久以来,他和妈妈沟通不畅,干脆“免谈”。

面对不听话的孩子,妈妈只有放低姿态,才能和孩子进行良好沟通;面对不听话的孩子,妈妈只有走进他们的心灵,才能找到不听话的症结所在。

2别在孩子面前唠叨不停

事件

有一位母亲怕孩子不用心学习,不仅在家从早到晚提醒学习的事,而且和孩子一起上街时也不忘随时随地地进行现场教育。看见扫大街的环卫工人,对孩子说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将来连这样的工作都找不着;掏厕所也要用机器,你也干不了。看见乞讨的,对孩子说你不好好学习,将来也会这样。害得孩子以后不愿在与她一同上街,而且越来越自卑。孩子本想主动学习,但母亲越说越不想学,家也成了让他头痛的地方。

专家如是说

曾有人对儿童家庭教育状况作过调查,发现49%的孩子认为在家中最烦心的事是“妈妈的唠唠叨叨”。当前,确有不少妈妈教育孩子,方法简单,总是那么几句话,反反复复,喋喋不休,使孩子产生厌烦情绪。

有的妈妈认为对孩子就是要多说,反复说教,才能使孩子明白道理。其实不然,在孩子面前过多唠叨,往往没有多大效果。

心理学专家研究指出:当载有新信息的语言第一次讲出时,对大脑刺激最大,印象最深。但同一内容多次反复,就会使大脑皮层产生某种抑制,自动关闭接受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妈妈越唠叨,孩子越不听,时间长了,孩子养成一种心理惰性,失去对妈妈的敬畏感。对妈妈的任何言论都觉得很泛泛,自然不会遵从妈妈的话行事。喋喋不休的唠叨不但收效甚微,有时还适得其反,有害孩子的成长。

有一个事例正说明这个问题。

上小学五年纪的彤彤得了怪癖,即迷上了蹲厕所,原来这是父母唠叨的后遗症。彤彤刚上学时,学习成绩不好,妈妈总在她面前不断指责,唠叨没完。一天妈妈为她的学习成绩又开始唠叨,她正内急,顾不得许多就钻进了厕所。为了能听不到父母的责骂,她硬是在里面蹲了一个多小时,直到妈妈外出才从里面出来。从此,她找到了对付妈妈唠叨的办法——蹲厕所。虽然蹲厕所躲开了妈妈的唠叨,可她却从此养成了一个习惯:有事没事就爱往厕所跑,而且一蹲就是一两个小时,有时连吃喝也在里面,其行为被专家称为“厕所痴迷症”。

可见,教育孩子不能简单化,要讲究语言的艺术。如对孩子的同一种教育,家长应注意经常变换不同的言语来进行。对于有了心理惰性的孩子,有时用无声语言效果更好。即使孩子做错了事,家长也不能抓住错误不放,应当因势利导。总之,别在孩子面前唠唠叨叨。

给妈妈的建议

如果妈妈不给孩子重复交代某些事情,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的进入孩子的心灵呢?

一、和孩子一起参加有意义的活动

与其喋喋不休地向孩子强调一些大道理,不如选择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孩子去参加,通过活动来寻找更合适的沟通话题,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促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没有孩子是差生》的作者清澈小舟说:“很多时候我们喜欢头疼治头,脚疼治脚。孩子学习不好,就拼命地补课。其实,活动往往会使大脑动起来,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更容易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找到孩子的兴奋点。”

在清澈小舟的班里,有4个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孩子,姜和、亚东、田威和袁源。为了使孩子们能够在活动中得到一些启发,清澈小舟专门在周末带他们去溜冰场。

到了溜冰场,孩子们一下子兴奋起来,他们或是讲自己的溜冰故事,或是表演自己的溜冰技术,或是练习如何溜冰,场面非常活跃,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在回家的路上,清澈小舟问孩子们有什么收获。孩子们的话题一下子多了起来。

姜和说:“原来溜冰这么锻炼身体啊,我满身是汗,感觉还很开心。”

亚东说:“我今天明白了什么是王者风范。真的,在溜冰场上,看到你们不会而我滑得那么好的时候,内心真的很骄傲,平添了一份自信,感觉自己原来也可以把事情做得那么好。”

田威说:“今天是我第一次学溜冰,在溜冰的过程中,我真的是一点也不敢懈怠,可以说是全神贯注呀!如果做其他事情也能这样认真,没有做不好的。”

袁源作了总结性发言:“最大的收获是在玩中学,大家快乐地学习溜冰,还领悟到了老师今天带咱们玩的深意。”

“噢,我带你们来有什么深意呢?不就是玩玩吗?”清澈小舟问道。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老师的意思是让我们通过学习溜冰,知道学习也可以像溜冰一样,跌倒了,爬起来,站直了,不趴下,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品尝到一点点进步的滋味;让我们学习的时候,也能像学溜冰一样集中精力,全力以赴。

瞧,这就是活动的魅力,在活动中,孩子们自己体会到了该怎么做,一点都不用他人再提醒。正如清澈小舟所说:“孩子们能体会到我的用意,我真是很欣慰。”

二、唠叨无效时,不能随意惩罚孩子

在对孩子唠叨无效时,妈妈就要小心地运用惩罚。因为孩子处在被惩罚的阶段,很自然地妈妈和孩子会变成敌对状态。

对年纪较小的孩子,等时间快到了,他却什么都还没做,再平静地说出处罚的方式,但是要用正面的说法:“等你洗完澡才可以看电视。”这种说法比“除非你洗好澡,否则不准看电视”好得多。

对年长的孩子应该解释为何必须去做此事,“草坪早上必须浇水,否则会被太阳晒枯”或是“你必须在8点去洗澡,因为你需要时间选择书籍,然后读一会儿再睡觉”。孩子认为妈妈只想唠叨他们,假如妈妈可以解释,就能降低双方之问的紧张度。

三、切实地提供孩子自由选择的空间

妈妈应该该给孩子自由选择的空间,不应该给孩子下达硬性指令,然后靠不停地唠叨来督促孩子,那样的效果往往并不好。例如:想让孩子收拾自己的房间,对孩子说:“晚饭前必须把你的猪窝收拾干净!”这样的硬性指令,孩子多半是不会听得,而妈妈见孩子不听自己的话,就不断的反复催促,结果就可想而知。但是如果换一种说法——“孩子,如果晚饭前你有空,就把你的的房间收拾一下吧。”这样的说法,则能给孩子以喘息的空间,不会惹孩子反感,反而多半会达到预期的效果。给孩子一些喘息的空间,给孩子一些选择权,孩子的感觉就会好很多。

3同孩子交谈时学会倾听

事件

一个小孩有段时间上学总迟到,老师为此找其母亲谈话。母亲知道后,没有打骂孩子。在临睡觉前,她问儿子:“告诉我,为什么你那么早出去,却总迟到?”孩子先是愣了愣,见母亲没有责怪的意思,就说:“我在河边看日出,太美了!看着看着,就忘了时间。”母亲听后笑了。第二天一早,母亲跟儿子一起去了河边看日出,面对眼前的景色,她感慨万分:“真是太美了,儿子,你真棒!”这一天,儿子没有迟到。放学回家,儿子发现书桌上放着一块精致的手表,下面压着一张纸条:“因为日出太美了,所以我们更要珍惜时间和学习的机会,你说是吗?爱你的妈妈!”

专家如是说

妈妈多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感受,不但可增进亲子沟通的感情,也可以令孩子明白,当遇到有任何烦恼时,回到家里都会得到妈妈的体谅和支持。这会增加孩子的安全感,而安全感便可使孩子的创造力和理解力得以全面地发挥。

同孩子交谈时学会倾听,是亲子沟通的重要的一环。就如事件中智慧的妈妈巧妙解决了孩子迟到的问题。

与孩子沟通,要注意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思想感情,要学会聆听和促使孩子说话。

细心的妈妈可以发现孩子微妙的变化,弄清孩子没有明说的思想感情。这里所需要的技巧是及时抓住孩子隐藏在内心的思想感情的微小、微妙的线索,如同在阅读时注意字里行间的含意所需要的技巧一样。

刘梅曾经是一位苦恼的妈妈。她有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女儿,有一段时间和刘梅讲话时,态度很不好。比如说有一天女儿放学回家,刘梅问她:“你到哪儿去了?怎么晚了一个多钟头?”女儿说:“我和同学一起到张小叶家玩。”刘梅很生气地说:“你知不知道,我很担心!以后放学后就回家做功课;不要到处去野!”女儿听了脸色很难看,然后不理刘梅就回房间去了。

同类推荐
  • 哈佛教子全书

    哈佛教子全书

    每个故事都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的生活意义,不仅可以激发青少年对社会、人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还可以点燃他们内心深处的智慧火花,使他们见微知著,从一滴水看见大海,由一缕阳光洞见整个宇宙。这是一部教子课本,也是一部成人的修身指南。许多望子成龙的人,总是认为孩子应该这样做或那样做,他们自己却经常背道而驰。父母觉得自己比孩子高明,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我们没有比孩子们做得更好,我们至少应该和他们一起成长。
  • 好孩子是这样教育的

    好孩子是这样教育的

    “柔和”并不是家长抛弃自己在孩子面前已经树立起来的“权威”,转而用一些小伎俩、小把戏来愚弄孩子;“柔和”也不是一种软弱、低效的管理手段。“柔和”的真正目的在于:帮助父母在孩子心里树立一种全方位的、绝对的、不容动摇的权威。通过本书,广大家长可以了解如何更好地建立和保持这种权威。
  • 问题女孩成长方案

    问题女孩成长方案

    本书内容包括:让女人心惊胆战的妙龄女孩、我想有个属于自己的家、双面胶女孩、18岁未婚妈妈的秘密等。
  • 教出最棒的儿子:男孩教养代表作

    教出最棒的儿子:男孩教养代表作

    查斯特菲尔德勋爵是一位英国上层社会的绅士,他的名字在西方一度成为优雅、博学、高尚、礼仪的代名词。他在儿子菲利普?斯坦霍普还未成年之时,就开始给他写信。在他的这些书信中,几乎是将自己毕生的人生经验和处世感悟,通过深情的教诲和极富文学魅力的灵动笔触,毫无保留地告诉了儿子,并且对儿子在学识、处世、品格、能力、仪表、事业、生活等很多方面提出了非常宝贵的人生忠告。
  • 孩子素质教育——理想篇

    孩子素质教育——理想篇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幸福美好,有所作为。什么是人生,如何看待人生,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这是人生的重大问题。本章我们将学习人生观问题,即运用前面学过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去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问题,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行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去创造一个美好而有意义的人生。
热门推荐
  • 巨大化转移异世界成为无双勇者

    巨大化转移异世界成为无双勇者

    一直为自己身高所困扰的平凡无奇女高中生美咲转移异世界成为巨大英雄,真是神明开的一场玩笑啊
  • 亿年前后

    亿年前后

    (长君)地球上智慧生命尚未纷纷崛起之前,在太过遥远的不知名星系,一颗叫优摩的类地行星却已更迭了数代繁荣辉煌的文明,然而一切有尽时,优摩即将在亿年间走向足以毁灭其所在星系的终极末日。封烛随同极少人族逐渐觉醒,末日无可避免,只能追求永生的逃亡。封烛偶遇陆寒烟,共踏成神之旅,途中机缘巧合,又遇到了不少小伙伴。他们凭着惊天意志,一路战斗,终于抵达神界,为永生而做最后的喘息。介意加QQ群1077465238也可以QQ群搜索(烟君阁)
  • 末日生存日记

    末日生存日记

    我还确定我在这个世界上活着,但我不确定我明天还能站在这里,这个世界已经被行尸占据,我只是在寻求出路,我并不知道他们究竟怎么生活,我只知道今天我过的很好……末日已经到来。
  • 八零后时代

    八零后时代

    波澜不惊的生活,忙碌充实的工作,张兵就这样过着平凡的每一天。李郝归是他大学同学,又在同一家单位工作,因此两人关系甚密,亲如兄弟。但是,天使坠落人间,与他们有了一场不期而遇。之后,巧儿、张佳琳、陈静怡、高阳的出现,更让张兵的生活和工作充满了色彩及挑战。友情遇上了爱情,他们会怎样权衡;爱情碰撞了亲情,又会是谁遍体鳞伤。看似平静的生活,却正在悄悄地酝酿着一场人生路上的巨大考验,他们会战胜命运,还是与生活妥协,一切都成了未知数......
  • 情因何而起

    情因何而起

    情是什么?是由心而起,由主而续,由伴而源长吗?且行且珍惜!!
  • 铠甲勇士之地球保卫战

    铠甲勇士之地球保卫战

    当地球再临黑暗,何人能力挽狂澜,且看五名勇士以血肉之躯捍卫地球尊严
  • 夏次再见

    夏次再见

    霸道调皮的欧阳凌端,可爱淘气的夏潇潇,简洁平凡的字眼却将他俩的故事描得绘声绘色,让我们一起见证这盛夏的纯恋吧
  • 叶源师

    叶源师

    “什么!你要嫁给叶凡”“我不同意,堂堂西南市云氏集团总裁的女儿,竟然想要嫁给一个没有源力的混小子,呵!真是可笑。”这是一个金星撞月球的时代,命运的路口该如何的决择,在枪林弹雨中,叶凡依然演示着我们心中的英雄梦
  • 斗罗之千仞冰

    斗罗之千仞冰

    被车撞死的马牛逼没有死,意外成为比比东的养子。本文女主胡列娜。
  • 医妃有个悬壶济世的梦

    医妃有个悬壶济世的梦

    医药世家苏澈穿越为国师府嫡女爹娘下落不明没事就揍堂姐打二婶救瘟疫打敌国造军火做将军逢人陷害步步为营从一个柔柔弱弱的小女孩蜕变成驰聘沙场与他并肩作战的女人 某男:“喂女人,我们成亲生猴子吧” 某女:“小女子心怀天下只想悬壶济世” 某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