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92900001766

第1766章 最后一个伏击圈

而更让曹亚范难以接受的是,他之所以将围歼突围日军的任务交给挺进军的这个旅。是因为在调整部署的时候,该旅的旅长和政委,再三要求自己部队来挑这个担子,承担沿途设伏围歼突围日军的战斗。

这个由晋察冀部队组建,旅长和政委全部来自晋察冀军区的旅。在另外一个主要来自太行部队组建的旅,短时间之内全歼日军一个加强大队之后,明显受到了不轻的刺激。在之前一直没有捞到主要战斗的情况之下,在曹亚范调整部署的时候,再三要求将层层设伏的这个担子交给自己。

曹亚范也是考虑到眼下自己的部队,在兵力使用已经到了极致。在还要围歼罗福沟以西日军残部的情况之下,实在已经无法抽调出太多的兵力,来实施这个围三缺一,在运动中歼敌的整个计划。

同时考虑到日军在突围的时候,虽说元气还在,但是兵力总数已经下降到之前的一半。挺进军的这个旅,在兵力上占据优势,火力上也不次于日军。最关键的是他们就部署在日军撤退的路线上,使用他们承担这个任务,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省时间。

所以在几经考虑之后,最终还是答应了他们旅长和政委的要求,将沿途设伏的任务交给了他们。结果却打成了这个样子,一个加强营几乎全部阵亡。老骨头一下子损失这么大,这让他和总部怎么交待?

虽然以一个加强营的兵力,全歼了日军三个不算完整的步兵中队,外加配属的炮兵一部。这个战果对于挺进军来说,可谓还是第一次。但是这场战斗中伤亡数字,真的很难让曹亚范接受。

如果不是这个营长满身是伤,即便是兄弟部队,曹亚范都控制不住心头的怒火,替他们的领导好好的管教他一下。不过虽说在该营长面前,曹亚范忍住了怒火。但是对于赶过来的他们的旅政委,尽管是兄弟部队,他可就没有什么好脸色了。

相对于曹亚范铁青的脸色,从十家子南沟战场赶回来的该旅政委,现在也是满肚子的火气。一战之中出现这么大的伤亡,一个加强营都打光了,要说心疼他比曹亚范更加的心疼。这个营是原来以晋察冀军区的大功营,加上军区政治部警卫连编成的。

所有的干部和战士,都是从晋察冀出来的老骨头。甚至有两个连长是老红军。就连一般的战士,都至少有一年以上的军龄。全营上下没有一个新兵,是他们旅眼下唯一一个建制完整的营。

该营的营长和教导员,一个是当年二十九军的连长,在卢沟桥就与日军交过手。在参加八路军之后,更是屡建奇功,带的部队一向是老总手中的救火部队。一个是北平师范学校的高材生,又在延安抗大培训过,是一个难得的军政双全干部。

之前魏家窝棚战斗打的那么艰苦,旅长都没有舍得将他们调上去参战。旅长和他,是准备将这口钢刀用到刀刃上。这次多路设伏,旅长也是下了很大决心,才将这个营放到第一道伏击圈上。

结果一战下来,这个营连一个架子都没有留下来。一把钢刀就这么折断了,让他这个当政委的那有不心疼的,要知道这可是他们旅头等的主力营。也是全旅的拳头部队,一直都是用在最关键地方的。

这只不过作为政工干部出身,这位从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任上下来的旅政委。尽管也是满肚子的火气,但还是能勉强压制住的。战斗已经打成了这个样子,现在也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

生怕该部在最后一个伏击圈,也打成这个样子的曹亚范,不敢在十家子耽搁太长时间。在安排人立即收容牺牲的干部、战士遗体,以及救治伤员之后。将他们的旅政委抓上自己吉普车,立即赶往了十家子南沟至大麦沟一线战场。

好在虽说紧赶慢赶,再加上两地的直线距离并不远,曹亚范赶到的还算及时。总算在十家子南沟战场那位旅长,发起总攻击之前赶到了他的指挥所。没有让十家子一线的一幕,在另外一个战场重新上演。

原本在十家子一线打响之后,前方已经在无敌军。不敢在回头的冈岛重敏大佐,却没有想到。他带着仅剩下的三个多步兵中队,一个机关枪中队外加一个大队炮小队,进至十家子南沟至大麦沟一线的时候,结结实实的一头扎进曹亚范给他布置的最后一个伏击圈。

面对着冲过来的日军,亲自指挥最后一个伏击圈的挺进军旅长,立即调动手中仅有的两个营,在集中了几乎全旅的炮火掩护之下,依靠手中控制的各个制高点,以逸待劳的与当面日军激战。

他将全旅仅有的六挺德制MG三四机枪,加强两挺马克沁重机枪,遏制整个山路的出口的大麦沟正面。以这种德制机枪的高射速,利用地形的掩护,死死的封死日军突围的路线。同时将两个营两个重机枪连的十二挺九二式重机枪,加强部分轻机枪,成交叉射界的部署在各个制高点周边。

将旅属山炮营的主力,部署在大麦沟战后侧翼方向,专门压制敌军的集团冲锋。将该团所属步兵炮连,则部署在大麦沟屯中。专门提前打日军的机枪阵地,以及压制敌军纵深兵力。

在山路两侧,他没有将火力点部署的山脊处,而是全部放在了山腰的正面和侧翼。同时将所有的迫击炮,全部运动上山,部署在山路两侧山地的反斜面上。各个阵地之间,全部架设了野战电话线。

并集中一批神枪手,以战斗小组的形式,利用地形埋伏起来,专门打敌军的掷弹筒手。为了保证机枪阵地的安全,他再三的叮嘱这些神枪手,轻易不要开枪。别的什么都不用管,他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绝对不能让日军的掷弹筒手,靠近机枪阵地一百米之内。

这位与日军在华北敌后战场,打了整整四年交道的旅长,对于掷弹筒的威力很清楚。一旦让日军掷弹筒手靠近机枪阵地一百米之内,机枪阵地对于这种打过来的时候,几乎是悄无声息的武器,根本没有任何的防御能力。

在华北历次反扫荡作战之中,日军的掷弹筒手给部队的机枪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而在缺乏重武器的情况之下,机枪尤其是轻机枪,几乎是华北各个部队的火力支柱。一旦数量本就不多的轻机枪被打掉,整个防线基本上就垮掉了。

没有了机枪的掩护,单靠本就弹药不多的步枪外加土造手榴弹,是很难抵挡住日军的攻击。有了之前的经验,这位旅长很清楚在此战之中,要想达成自己的战术目的,各个机枪阵地是关键。

尤其是在大麦沟一线,只部署了一个连,那几挺德制机枪几乎是整个防御的核心。如果这几挺德制机枪被打掉,单靠仅有的一个连的兵力,是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日军长时间的轮番攻击。

而一旦大麦沟一线被日军突破,整个战场也就垮了。日军的炮兵他不担心,在他的眼中在这种近距离作战之中,无论日军的步炮协同能力再好也施展不开。他最担心的就是日军大量装备的,对机枪火力威胁也是最大的掷弹筒。

这发射时候几乎不需要任何阵地,打起来极其方便,而且悄无声息的玩意。不仅当初的抗联,在关内无论是敌后战场还是正面战场,都吃过无数的大亏。只不过抗联为对付这玩意,配备了六零炮。

挺进军虽然也配备了一定抗联制造的这种轻便迫击炮,但是限制于抗联的生产能力,配备的数量还不多。近距离的支援火力,还是以缴获的掷弹筒为主。所以在还需要针对其他方向的情况之下,有限的六零炮也不能都集中在这一件事情上。

也正是在关内吃过无数的大亏,在准备的时候他对日军的掷弹筒手,特别的注意。专门安排了一批神枪手,并给他们配备了最好的步枪。他给这些人的命令是就算日军冲到眼前,也不用他们管。

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死死的盯着日军的掷弹筒手。绝对不能让日军的掷弹筒,打掉一挺机枪。而自己的掷弹筒手,则被他加强到机枪阵地上,只打日军战术小组,封锁日军可能架设机枪的部位。

相对于十家子一线死打硬拼,依靠刺刀见红,硬生生的干掉了日军三个不满编步兵中队的营长。这个旅长到底是红军时期就担任过团长的老干部,打伏击的经验要丰富的多。他的这个火力部署上,很是有一些特点,更具备了相当的针对性。

在他看来十家子南沟至大麦沟一线,是罗福沟以东战场日军撤退的必经之路。而这一线,基本上都是山地。日军无论是向朝阳方向,还是建平方向突围,都要经过这里。所以他认为自己根本就没有必要担心日军尖兵和斥候部队,发现自己的埋伏之后,会选择其他的路线。

只要自己将突围的日军兜在这里,日军除非拼命突围之外,几乎没有任何的办法可供选择。而自己只要保住几个最重要的制高点,就可以将日军死死的压制在山路上。到时候,自己就可以从容的一口口的吃掉被围的日军。

当然他知道,在这里自己即便集中了两个营,在兵力对比上所占据的优势不多。所以他比较聪明的选择了以火力,代替兵力封锁住日军的突围路线。而且在火力部署上更是前重后轻,所有的机枪都被他放在了第一线。以便能在最短的时间之内,给与突围的日军最大杀伤。

使用自己手中并不多的炮兵,分为几个集群,各自锁定目标,标出整个山路的射界。专门打日军的兵力集群,绝对不让日军集中到一起。在整个火力部署上,也采取了点面结合,以点为主,以点状的交叉火力控制面。

为了保证此战可以最大限度的集中兵力,他甚至将部署在唐家杖子的一个营,以及配属的炮兵都向大麦沟一线运动。以便在需要的情况之下,可以在第一时间向大麦沟一线增援,保证对当面之敌的围歼。

同类推荐
  • 迎锋而上

    迎锋而上

    张天武二十几岁就已经当上营长,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平日里他一脸斯文,实际上骂起手下的兵油子也是一副暴躁的脾气,不过,向来反应灵敏的张天武,这天早晨却在转身之时被一位美女特务拿枪顶着脑袋,这让向来骄傲的张天武感到非常不爽,真的是非常非常不爽!
  • 军刀淋漓

    军刀淋漓

    杜师长是八路军的高级指挥官,他战功卓著,但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性情中人,他亲手从日军师团长手里缴获一把军刀,这把军刀是日本天皇赐予日军享有赫赫战功的将军,杜师长拥有军刀后,如虎添翼,所向披靡。但是倨傲的战功,也给他带来了负面影响。他如同美国军事史上杰出的巴顿将军,杀敌让日本人闻风丧胆,但是却犯下许多错误,这让他的传奇般的戎马生涯,增添了神秘的和神话般的色彩。军刀如人,刀锋杀敌斩断生活烦恼事,快刀如乱麻,痛快淋漓,但同时却让人唏嘘不已......
  • 生死终极使命

    生死终极使命

    对敌人毫不留情,对队友肝胆相照,对爱人至诚至真,为保全身而退,为保兄弟荣誉,为保妻儿平安,铁血男儿需再奋勇血战,终极使命。
  • 飞龙从军记

    飞龙从军记

    不甘平静度日的王飞龙在大学期间应征入伍,也满足了父亲多年的期盼。在日复一日的千锤百炼中,王飞龙结合自己的家传气功内外兼修,突破了身体的极限,达到了远超常人的体魄。军队的生活中王飞龙在军演和竞赛的高压下领悟了人枪合一和天地交感的境界,结交了几个意气相投的朋友。特别行动部门的实战让他看到了这个世界更真实的一面,生活方式都是自己选择的,人的目标和生命的意义也各不相同,金字塔顶端人的追求,发生着激烈的碰撞。神话中的力量一直存在,只是人无法理解而将其神化。理解了的王飞龙心灵认知得到了升华,但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终究是回归平凡……
热门推荐
  • 东洲仙侣记

    东洲仙侣记

    翠墨里青山几度。明月低悬,照见万点露。彩云堆来月砌路,斜光到晓洗剑处。——桑田沧海,爱恨情仇。一部小说,一个世界。
  • 高冷男神心尖宠

    高冷男神心尖宠

    “孩子是谁的?”“不是你的。”他的眼里染了血,火红炽热,狠辣霸道,“你敢背叛我?”她迎上他的目光,不畏不惧,“我们之间,有关系吗?谈何背叛?”在她眼里,他们之间的关系,不过是她追了他六年,仅此而已。殊不知,在他眼里,她却是他的全部世界。******那天高高在上的帝都太子爷喝得酩酊大醉,反反复复呢喃的只有几句话:追我的是你,离开我的也是你。赶你走的是我,后悔到痛入骨髓的也是我。重新开始,好不好?这次换我追你。
  • 随身装着一口泉

    随身装着一口泉

    山村孤儿刘军浩偶然得到了一枚古怪的石锁,石锁内含有一个奇特的空间,里边还有一池泉水。那泉水具有了独特的能力,可以让放入其中的鱼类快速的增长,而且味道异常鲜美。刘军浩利用这泉水养殖黄鳝,种植蔬菜……事业的丰收也让他的生活发生了变化。这种简单快乐的生活就像一汪沁人心脾的山泉,让人充分体验到田园生活的悠然、轻松和自在……
  • 生为韶华

    生为韶华

    从前他不懂,一起长大的朋友是用来背叛的,对他不冷不淡的人却成了至交;奉旨拜了一堆师父,却没一人敢用心教他,落魄时结识的哑巴,却成了他受用一生的师父。为之头破血流的女人背叛了他,一个娇滴滴的小娃娃,却成了他最后的妻子。与他对着干的不一定是敌人,整日潜伏在身边欢声笑语的,却是害他家破人亡之人。他越来越看不懂这个世界,直到有一天,一位老人告诉他: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知错能改,德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复,器欲难量。好在最后,苦心寻找的家人还在,韶华一族还在,有他,韶华永存!世事茫茫,山川历历,悠悠思绪凭栏阙,渺渺离愁浇腹中。问天苍地穹何长久?不如洞外独握一昆仑!
  • 异界冒险纪

    异界冒险纪

    他原本是一个平凡的人,却因为病魔缠身进入异界。带着前世的记忆,从出生就异于常人,拥有前世记忆的他阵法自学成才,从一个小小的村落走向了繁华的阵法世界,他修炼的资质平平,却以刁钻,奇特的阵法走向了修炼的最高峰。他有仇必报,却总是成君子之美。他资质平平,却总有美人作伴。看他如何走开这一段奇幻冒险的旅程。
  • 浪漫小屋

    浪漫小屋

    因为房东的欺骗使两人在了一起,一个是学校的校草一个是学校默默无闻的学生。
  • 荒野直播

    荒野直播

    江湖人称她为‘珑爷’,但她却绝非一个男人……哦不对,她灵魂里住着一个男人!明明可以靠颜值,她偏偏要靠才华。明明可以吃软饭,她偏偏要自己打拼。明明可以让别人保护,她却练成了全世界最强的女人,哦不……应该是最强的人!这是一个重生女胖子,然后成为‘珑爷’,在荒野中逃生自救,‘吃’遍全世界的女主播故事!这个世界上,只有不能吃的东西,没有我不敢吃的东西——珑爷语录!_本书内容涉及到的健身、养生,还有一些急救知识都是现实可用的,(实用的有比如治疗膝疼,简单快速练出腹肌等等小知识),书内知识有可能在危难时救到你或者你的家人,喜欢请来起点正版收藏推荐订阅。q群260851925(满)691353789(未满)
  • 踏歌官道

    踏歌官道

    沧海人生,独倚高楼无语问苍穹,壮志何酬?苍穹无语,踏歌仗剑斩风云。草根出身的张天皓,踏歌官路,先从人事局一小科员做起,在官路上踏歌仗剑,纵意人生。
  • The Princess of Cleves

    The Princess of Cleves

    The Princess de Montpensier by Mme. de Lafayette Introduction by Oliver C. ColtThis story was written by Madame de Lafayette and published anonymously in 1662.
  • 快穿王者之万幸得以相识

    快穿王者之万幸得以相识

    江知郁这一生,曾经和李白一起在长安最高的宫殿上对月醉酒,她看着姣月,李白看她;也曾与东方曜一同在稷下修学,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我的少年,他带着光。 也与诸葛亮一同于南阳隐世,随手一指,便是半壁江山。 也曾和韩信一同在军帐商讨兵法,吹角连营沙场点兵,战火纷飞,金戈铁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