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92900001108

第1108章 无法说出的原因

话音落下,杨震却是心中苦笑。他能说明年,也就是从一九四二年夏季开始,直到一九四三年春季。即将有一场异常规模巨大的旱灾,加上四三年的蝗灾,连续两场自然灾害将会席卷整个华北地区?

而在这场实际上从今年就已经显露出端倪的旱灾,再加上接肘而至的蝗灾之中。作为受灾最重的河南一省,最保守的估计在这两场连续两年不断的自然灾害之中,最基本的非正常死亡人口就达到三百余万。

再加上逃难时候扒车摔死,各种疾病引起的死亡,以及其他各种非正常死亡。河南全省两千多万的人口,在这场天灾之中死亡人口将近五百余万。还有几百万的人,流浪到外省。这些人都是好劳力,别说种庄稼没有任何的问题,就是选拔其中的年轻人经过培训之后进工厂工作,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就算因为国民政府连年征兵,这些人中一半是中年以上的人口。但是编入生产建设兵团,足够将眼下三江平原开垦面积以及粮食产量扩大几倍了。一方面是北满人少地多,根据地的发展急需人口补充。一方面是却是华北大量人口因为旱灾而活活饿死,这不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吗?

这批老百姓因为沦陷区的日军为了摧毁中国人抵抗下去的决心,在中国内部制造混乱,封锁灾情最轻的豫东地区不让进入。而敌后根据地本身不是地瘠民贫,就是处在自身生存也受到威胁,自己都吃不饱饭的地步也养不起。

想想,原来一个人以黑豆糊糊、麦麸、碾碎的玉米棒芯掺杂上野菜、嫩树叶作为主食都吃不饱,就这一天还是一干一稀。现在一下子又多出十个人来分,唯一的结果就是大家都饿死。自己都混成这个结果,还拿什么去养活这么几百万难民?

将这些老百姓转移到东北,可以说是一个两利的举动。即让东北得到了急需的人力补充,又可以避免大量的灾民饿死。尽管从国统区转移这么多百姓有些困难,而且内地人对于闯关东总是有一种畏惧感。但只要有便利的交通,就是还有办法的。

但是要想转移这么一大批老百姓,没有一条稳固的交通线能行吗?像敌后根据地部队转移时穿越日伪军封锁线那样转移可能吗?那是几百万人,不是几万、几十万。别说在日伪军重重封锁之下转移,就是坐火车转移,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组织。

一旦在转移的时候,遭遇到日伪军袭击。对于这些没有受过军事训练,而且老弱妇孺都有的灾民来说,后果也不堪设想。所以在杨震看来要么就不打通,要打通就构筑一条坚固的交通线。以保证这几百万灾民,可以顺顺当当的进入东北。同时也方便调运部分粮食,进入谋些地区分发给灾民,以保证这些灾民有体力走到晋西北。

而相对于国统区,沦陷区与敌后根据地虽说情况要好一些。但非正常死亡人口数量,也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甚至一些老根据地的基本群众,都只能出去讨饭。将讨来的饭,给部队上的伤病员吃。

频繁的天灾,加上日伪军的频繁扫荡,使得华北各个根据地实际上现在就已经处于困境之中。虽然已经是两世为人,但杨震到现在都还记得那些来自己部队做报告的老干部,曾经说过那句话,那个时候很多的部队,不是被扫荡的日伪军打垮的,是硬生生的饿垮了。

甚至出现基本群众将讨来的饭,给在自己家伤病员养伤,而自己活活饿死的事情。而部队因为营养严重不良成批饿倒,就连高级干部都出现饿倒,以及营养不良的现象。而就在部队自身粮食都吃不饱的情况之下,还要战斗部队每天每人节省出一两,机关每天节省二两粮食支援老百姓。

杨震后世入伍参军的时候,经历过那场残酷战争的人已经不多了。但几十年后,却依旧让这些老人记忆犹新说明了当时的情况严峻性。引起这种状况的不仅仅是冀中平原地区的丢失,整个太行区、晋察冀区丢掉了近一多半的粮食来源。

但更为严重的就是四二年,那场席卷了整个华北地区罕见的旱灾。从四二年到四三年,整个华北地区,无论是河南、陕西的国统区,还是太行山区以及晋察冀、冀南的敌后根据地,还是日军占领的沦陷区,都处于哀鸿遍野的情况。

只不过沦陷区普遍都是各自地区最富裕的地区,以及各地的主要粮食产地。情况相对眼下已经退守山区,粮食产量普遍比较低。而原本就不高的粮食产量,又因为日军频繁的扫荡,损失很大的根据地和国统区要好一些。

实际上抗联将要向关内转运的不仅仅是装备,还有维持各个根据地所需的粮食。尤其是在冀中平原丢掉之后,几乎失去了大半粮食来源的太行、晋察冀两大根据地。否则单靠地瘠民贫的山区,能够养活得了那么多的部队和机关吗?

两位老帅都强调,如果选择察南作为主要的作战目标,可以在就地解决相当一部分的粮食问题。避免补给线过长,给日伪军以可趁之机。但按照现在的形势,选择察南作为突破口,不从抗联调集粮食补充给临近的北岳区部队,就算相当的不错了。

就算察南以及临近的北岳区能够提供部分粮食,可黑豆那玩意就连牲口都不爱吃,是人能长期吃的吗?就算能勉强填报肚子,可是那玩意有营养吗?别说和大米、白面、小米这些细粮,就是和玉米、高粱相比,营养都低的吓人。

还小米、山药管够?自己部队都吃不饱,那还有余力提供给其余的部队?一个连因为吃不饱饭,而身体严重营养不良、虚弱的连山都爬不了的战士。远不如一个班吃饱饭,营养充足的部队有战斗力。

虽说关内部队在最艰难的时候,比东北的抗联最艰苦的时候情况要好一些,不管是什么黑豆、麦麸总归还是多少有些吃的。伤病员经过批准,还能喝点玉米和黄豆磨成的糊糊粥。特别重要的伤病员,多少还能吃到鸡蛋一类的营养品。

再加上华北的冬季,与东北的冬天相比也相差很多。但是长期处于这种饥饿状态,无疑对部队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一个因为连黑豆都吃不饱,饿的连山都爬不动的战士,你指望他还能有多少的战斗力?

杨震之所以坚持要选择察北作为突破口,并抢占绥远地区。除了归绥、包头地区的矿产资源,是他势在必得之外。就是想要依托晋西北根据地与晋察冀、太行区相近的态势,采取彻底肃清晋绥,稳固吕梁,建立一条稳固的交通线。

除了为关内部队补充装备,依托北满正在建设的工业基地,改变关内部队武器、弹药严重不足。以及利用关内丰富的人力资源,反哺北满根据地之外,还有就是为了明年的大旱做准备。

而两位老帅,可能还没有认识到冀中平原丢失之中,给整个晋察冀根据地带来的危害。以及对今年已经显露出趋势,但真正在明年开始的那场巨大的旱灾没有预料到。才认为眼下的北岳,以及晋察冀地区还有余力能够供养西进部队部分补给。

只是这些原因中的相当一部分,却是无法说出口。他能怎么说?像古人一样将自己半神话,能预测明年的天气情况?估计要是说出来,别人不把他当成疯子就怪了。开什么玩笑,大家都是无神论者。不把你批判一个精神不正常,那就是别人不正常了。

此时的他,只能以冀中平原丢失之后,晋察冀目前山区根据地粮食产量不足,以及归绥、包头地区的矿产资源为借口,坚持自己的思路。这边杨震无法将自己的理由解释的太清楚,而面对固执的杨震,两位老帅也是很头疼。

对于他们来说,他们之所以反对西进绥远的主要原因,不仅仅是补给线过长,很容易给日军可趁之机。而且绥远是第八战区的地盘,还有第八战区的部队。在眼下国共关系正处微妙的这个时期内,西进绥远就势必要与第八战区的部队发生冲突。这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破坏统一战线的这个帽子,太大了。

不过对于杨震来说,他并没有打算在西进的过程之中以挺进军为主力。在他看来,挺进军不经过一段时间的整训,还承担不了这样的作战任务。此次西进作战,还是需要以抗联为主。

既然已经说到这里,杨震也就没有任何的掩盖,直接将所有的思路都说了出来:“两位老首长,我的决心还是以察北为突破口,西进直取绥远地区。我还是坚持认为,察南地区作为突破口不适合。”

“按照我们在战前制定的计划,此次投入的兵力为两个装甲旅另一个独立坦克团、两个骑兵旅、五个步兵师,以及四个火箭炮兵团另五个营,三个直属一五零重炮团,两个高射炮团另七个营、十三个连。”

“战斗机、轻型轰炸机各一个大队,中型轰炸机三个中队,运输机两个中队。另外为了配合此次作战,我军将抽调三个直属汽车团一千二百辆卡车,以及部分内卫部队。并视情况,我们在酌情增加部分兵力和技术装备的投入。”

“此次作战将集中抗联坦克数量的百分之八十,骑兵部队的百分之五十,作战飞机之百分之三十,重炮以及直属炮兵之百分之四十。也就是说在结束西满作战之后,现在集中在西满地区的王光宇、杜开山、陈翰章所部将全部投入到西进作战之中。并且,我们还准备从北满战线抽调一批部队。”

“不过,如果需要对日军在河北境内的铁路线,以及北平至归绥的铁路线展开空袭的话。那么我们还需要在抽调部分的轰炸机与战斗机部队,同时还要在热河境内储备一批汽油与炸弹。”

同类推荐
  • 终极猎杀

    终极猎杀

    我是一名军人,曾经带领“蓝剑”特种大队,出现在世界各地,以我们的方式谱写了一段传奇。我不明白什么是国家利益,我只知道人只要活着那就是幸福。可当我知道我唯一爱着的女人无意中知道一些秘密被杀后,我决定了走上复仇之路。而一场豪赌,却让我偏离了人生的轨迹。
  • 从俘虏到战友——八路军、新四军的敌军工作

    从俘虏到战友——八路军、新四军的敌军工作

    敌军工作是包括伪军在内的,也称敌伪军工作。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战中,开展政治攻势,分化瓦解伪军,争取伪军反正,削弱和消来敌人的力量,壮大人民武装力量,取得的战绩也是显著的,积累的经验也是丰富的。本书为集了中撰写争取和教育俘虏,对伪军则略而未写。二是关于朝鲜独立同盟问题。在侵华日军中有一部分是被强征入伍的朝鲜籍士后,他们被八路军、新四军俘虏后觉悟起来,反对日本法西斯军部发动的侵略战争,组建成立了朝鲜独立同盟和朝鲜义勇军,和在华日人反战团体一起,配合八路军、新四军敌工部门,进行瓦解敌军的工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领袖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领袖篇

    世界邪恶力量发动人非正义的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太多的苦难、血腥与残暴;而世界民主力量的正义的反抗又使其充满了英勇、顽强和悲壮,并以最终的胜利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因此可以说,二战历史是一个悲剧和成就、痛苦和壮丽、灾难和理想并存的历史,是一个正义战胜邪恶的历史。本书将通过对二战时期著名领袖英勇事迹的描绘,提醒世人应牢记历史,永远铭记在战争中做出杰出贡献的伟大领袖。
  • 军神天下

    军神天下

    他是一名由武林世家养大的孩子,他有着强大的身躯,他有着一颗爱国的热血,他年轻,他热血,他说他要为国而战。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轴心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这次战争波及太大了,死的人太多了,作为中国的一名子民,为了国家,他抛弃了荣誉,回归中国,毅然投身军营。他有着惊人的医术,他是无敌的神枪手,他会带领军队战斗,他会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呐喊从他嘴里喊出,立下了唤醒东方雄狮的誓言、由此,默默无闻的一个小人物参加反法西斯战争,成就一代传奇军神。
  • 抗战传奇

    抗战传奇

    主角穿越至抗日时期,为了掩护团部撤离被日军俘虏,努力逃出俘虏营后,面对战火纷飞的中华大地,他又该何去何从,且看主角如何缔造一段传奇
热门推荐
  • 新基民基金理财必读书

    新基民基金理财必读书

    本书对当前国内的基金投资市场进行了综合盘点,详细解读了基金理财的基础知识和基金投资的重要方法,回答了新基民初涉基金市场遭遇到的种种问题,帮助新基民做出正确的投资选择,以获得理想的投资回报。
  • 亲爱的,我们结婚吧

    亲爱的,我们结婚吧

    一次同学会上的偶然邂逅,赵天卓认识了大学时候学弟罗列的女朋友-左倾月。在罗列因公需要出差的情况下,赵天卓受罗列之托,帮忙照顾他的女朋友左倾月,在与左倾月的相处之下,赵天卓发现自己渐渐喜欢上了左倾月,一边是自己的好朋友,一边是自己爱上了不该爱的人,就在赵天卓面对两难的抉择时候,他发现原来罗列所谓的出差其实是和另一个女人的私会,面对毫不知情的左倾月,赵天卓他该怎么办?
  • 摸金符之寻龙咒

    摸金符之寻龙咒

    一本陈年笔记,记载了抗战时期一伙盗墓贼偷盗女尸,财物,历史珍品,文献资料的详细信息。盗人墓者,有伤阴德,染指妇孺,祸及阴孙。当年爷爷为了钱财下墓,现如今灾难降临到了我头上。为了活命,我出入一个又一个生死线上,诸如活人豢鬼的洪雅八堡村,血尸复生的长沙鼠王墓,生人勿近的嘉兴无人村……
  • 独揽天兴

    独揽天兴

    斩破红尘登仙化羽,搏轮回只为一世情怅,凝天元开灵府,涉千辰踏万象,命乱轮回,只为独揽天。前世的宿命今生的因果,他出世起便身负了仇恨,为了斩恨,断了残魂余念,他走上了神魔路,踏过了万人歌。活在这一世,在漫漫修行路上神挡那便就弑神,修行之路不可阻。活在这世,只为活出自己的绝世风采。
  • 来自天堂的玫瑰:最浪漫的诗歌(时文选粹)

    来自天堂的玫瑰:最浪漫的诗歌(时文选粹)

    浪漫,好美妙的一个词语。在我们还是懵懂无知的少年时,想当然地将浪漫理解为男女间相互吸引、相互愉悦的纯洁情感。而只有当我们逐渐长大后,才明白浪漫不止于男女之情,其实它更是一种宽广、博大的人生情怀。
  • 云少锁清秋

    云少锁清秋

    有些人为了责任与担当,有时候不得不选择牺牲自己的幸福,当云清洋看着清秋伤心的背影的时候,他心里恨不得杀死自己。清秋知道有些事情是自己奢望了,人生的路终究只能靠自己走下去,不论多苦多难。拥有过的美好终如昙花一现般的逝去,是守着孤独的回忆还是大步前行?再次相见是如朋友一般相视一笑还是如陌生人一般擦肩而过?
  • 七十七页童话文录

    七十七页童话文录

    只是给小孩子讲讲故事而已。顺便还原一下一个时代的变迁。
  • 你若相伴,便是无憾

    你若相伴,便是无憾

    不知是谁,让她变成了孤儿,没关系,她会自力更生,可,真的会吗?呵,可笑,没关系,幸好有他,温暖的手,提她解围。可是。。。。“这是一百万”这是谁说的话,如此的冰冷?她拖着疲惫的身子离开了之后,她竞变成了华丽丽的公主究竟为什么呢?(哈呵呵哈哈哈哈哈哈,看文就知道)
  • 怪物大师之时空轮回之殇

    怪物大师之时空轮回之殇

    穿越千年的时光,远古巫族的末裔重新睁开双眼。在时光的长河里,她以一个破碎亡灵的身份,探寻千年前的真相,享受迟来的友谊与关爱……当支离破碎的记忆重新拼接完整后,你将获得真正的重生。【呐呐……无知的小巫女吖。在时空的尽头,在死亡与重生的交错之间,你看到了什么?】[啊……希望,是希望……]
  • 变成了大将黄猿

    变成了大将黄猿

    魂穿万界,居然成了黄猿?斗罗大陆手指武魂殿,脚踢众神神邸。斗破苍穹魂天帝:“先把黄猿抓住,不要管萧炎!”……面对有着无限手套的灭霸黄猿:“速度即重量,你有领略过被闪光踢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