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72400000021

第21章 盐业对天津发展的贡献(4)

<h2>第四节 盐业对风俗、信仰的影响

一、盐业与风俗

盐业对天津风俗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如尚文风气的形成(见本章第二节),又有相对消极的一面,如奢侈、摆阔之习。

由于盐商“外事奢侈,衣服、屋宇穷极华靡,饮食器具备求工巧,俳优妓乐恒舞酣歌,宴会嬉游殆无虚日,金钱珠贝视为泥沙,甚至悍仆豪奴服食起居同于仕宦”【198】,故受其影响,地方百姓亦“习尚奢糜”【199】。对此,《天津政俗沿革记》记有:“地滨海,商富于农,养生送死之具多失之奢侈。富者倡之,贫者思效,其弊由来旧矣”【200】。

二、盐业与信仰

在我国古代社会,各行各业基本均有其独特的宗教信仰,供奉有行业保护神,天津的灶户与盐商也是如此,各有其崇拜对象,这无疑促进了天津地方信仰的多样化。而祀祠、庙宇等人们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也在盐业的支持下,获得了延续。

(一)灶户与盐商的信仰

明清时期,各地灶户的信仰多不相同。如两淮盐区供奉夙沙氏、胶鬲、管仲,川盐产区供奉张道陵、十二玉女、开山姥姥、梅泽等,解州池盐产区供奉池神、蚩尤等,云南产区供奉李阿召、洞庭龙女等【201】。天津则以盐姥崇拜为主。

盐姥传说发生在五代时期的芦台。据元代平州路廉访使赵铸《重修芦台兴宝圣母庙记》载:“昔五代时,南北各据,限以疆界。幽燕之地盐绝者岁余,百姓病之。忽有姥语人曰:‘此地可煮土成盐’,遂教以煮之之法,数日,俄失所在,居人神之,圣母之号实自此始。由是,公私饶足,祈祠下者皆如所请。铸因祷之,黎明有告者曰:台南十里,皎白如春雪者十数顷,其厚寸余,迫而视之,则盐也,尽驱土人挟箕筥收之,力未竟,复婴而为水。乃作《瑞盐歌》以颂之。”【202】

天津盐商的信仰主要有保佑盐运顺利的平浪侯、保佑风调雨顺的龙王、保佑纲商内部团结的关公等。

顺治六年(1649年),因“盐行任重途远,非巨舰弗胜,非神力弗达,苟有慢心,竟日不能移咫尺,一念虔,百余里可俄顷至,故纲人每致敬而有德于神,尤甚于仕宦商旅也”【203】,遂于河东盐坨建平浪侯庙,俗名小圣庙,亦名海神庙,一切工费悉取于纲中【204】。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重加修缮【205】。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赐名恬佑祠【206】。

雍正间,天津大旱。巡盐御史莽鹄立询知盐关南有龙神祠,遂与长芦运司运使、天津道官员、同城文武群僚庶士以及众盐商,入祷求雨。次日,“霖雨如注”。后又苦涝,复祷求晴,“越朝果熏风自南,云敛日霁”。众盐商“睹神之灵且速如此”,遂捐资修缮庙宇【207】。

关公供奉在芦纲公所内部。由于“长芦密迩都城,辇下户口亿万,皆仰食于其地之所出,食盐之额,至十余万引,亦綦盛哉。然供盐之商既多,人心参差,相为凌竞,强者工于并兼,弱者困于壅遏,利争于下,而课亏于上,盐政之弊自商之擅利始也”。为矫其弊端,创立芦纲公所,议立条约,并推举“才力强毅,公明服众”者一人,以主其事,并特供关公,以示无所私【208】。

(二)助修寺庙

天津盐商与盐官曾多次捐资修缮祀祠、庙宇,

综上可见,盐业对天津所作贡献以盐商为主。而盐商之所以能够做出上述种种贡献的原因,则在于其拥有盐业带来的巨额财富。如张霖,史称“门业甲三津”【209】。又如査有圻,“称其名或有不知,小山则中国皆知,三膘子则外国靡不知也”【210】。据《水窗春呓》载:其“平生挥霍不下六七千万,故俗呼曰‘遮半天’。其母丧时,三相国并集为之知宾。中外大寮困乏,无不资之,如陶文毅、百文敏每贷银率以万计,取之如携也。其最著名,乃四鼓开正阳门一事。禁门非特旨不能夜开,查在城外宴客,忽有事急于还宅,时有三鼓,乃使其幸客道地,门遂独启,以三十万犒守门兵。此事一时哄传,以为豪举。其出京归吾浙省墓,出国门时,直督差材官十数辈护行至山东,而东抚弁已至矣。至河、漕两督及江督、苏抚处亦如之。过关,舟在三里外开关候过。其十八站尖宿铺张房屋皆一式,盖每站预派数家丁供帐也。侍妾数十人皆乘舆,后车几百数。至禾,适闽督阅伍泊南岸,太平巨艘十数艇,用红旗。查泊北岸,船之巨而多如之,用蓝旗,其声焰几出疆吏上”【211】。相传其自天津盐务败归后,钱财仍逾千万,至返里,犹有一二百万【212】。再如杨一崑《天津论》中描述天津盐商称:“天津卫,好地方,繁华热闹胜两江。河路码头买卖广……不种田,不筑厂,赤手空拳即可把钱想。第一是走盐商,久接地方,一派纲总更气象。水晶顶,海龙赏,大轿玻璃窗儿亮,跑如飞蝗,把运司衙门上。店役八九个,围随在轿旁,黑羔马褂是家常,他的来头可想”【213】。正是由于天津盐商“之获也丰,故其用之也奢,奢华则轻财,轻财则不吝于义举,不难于慈善”【214】。

当然,驻津盐官的作用亦不可小觑,亲自捐资参与天津各项建设当然为其一,然而更具实际意义者则为倡导与劝捐。盐官的出发点或许并不单纯,如粉饰政绩等,但从实际效果看,对天津的发展多有推动。

另外,盐业对天津所作贡献的时段性特点也是相当明显的,主要集中于清前期。这反映了其时天津盐业经济的繁荣,盐商富足,盐业资本雄厚。至清中后期,盐商渐趋衰败,自顾不暇,当然对城市建设的热情不再。对此,史亦有论:“康、乾间发帑蠲课,时有所闻,维持优恤,损上益下,纪载者美不胜书。商家食践茅土,仰答仁惠,报效输将,发于至诚,非上有所迫,下有所希。至晚近无帑可发,蠲免之令亦鲜,以捐派盐商为筹款之计,固属补苴政拙,而商家有以自召者,亦不可讳言”【215】。

注释:

【1】张焘:《津门杂记》卷下,《怀天津旧游》。

【2】参见《关于天津设卫建城史的几个问题》(载南炳文:《明史新探》,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396—400页)。

【3】《高宗纯皇帝实录》卷569,乾隆二十三年八月癸未条。

【4】可参考张绍祖:《天津城垣沿革记》,《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年第1期。

【5】据津人金钺考证,安尚义即明珠(字端范)私人安图,因受政局影响,敛迹改名为尚义(参见《屏庐文稿》卷4,《与高彤皆书》)。此外,有关天津盐商与其时官员、政治的联系,可参阅关文斌:《文明曙光——近代天津盐商与社会》,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8—122页。

【6】《天津政俗沿革记》卷1,舆地,城垣一,县城,载:一千六百二十六丈。

【7】《天津政俗沿革记》卷1,舆地,城垣一,县城,载:南北长三百二十四丈,计一里八分五厘。

【8】李东阳:《怀麓堂集》卷65,文后稿五,《天津卫城修造记》。

【9】(乾隆)《天津府志》卷7,城池公署志,城池,天津府,府城;(同治)《续天津县志》卷3,城池。

【10】《高宗纯皇帝实录》卷370,乾隆十五年八月戊寅条。

【11】《高宗纯皇帝实录》卷370,乾隆十五年八月戊寅条。

【12】《高宗纯皇帝实录》卷569,乾隆二十三年八月癸未条。

【13】(乾隆)《天津府志》卷37,艺文,《天津盐关浮桥议》。

【14】(嘉庆)《长芦盐法志》卷20,图识,《天津浮桥总图识》。

【15】(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7,人物,友义。

【16】(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8,文艺,《西沽浮桥碑记》。

【17】(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8,文艺,《西沽浮桥碑记》。

【18】(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9,营建,浮桥。

【19】(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9,营建,浮桥。

【20】汪士鋐:《秋泉居士集》卷3,《天津关浮桥碑记》。

【21】汪士鋐:《秋泉居士集》卷3,《天津关浮桥碑记》。

【22】后易铁桥,名金汤桥(参见〈民国〉《天津县新志》卷25,旧迹)。

【23】(嘉庆)《长芦盐法志》卷20,图识,《盐关浮桥图识》。

【24】(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9,营建,浮桥;卷20,图识,《盐关浮桥图识》。

【25】(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40,宦绩二。

【26】(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9,营建,浮桥;卷20,图识,《天津浮桥总图识》。

【27】(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9,营建,浮桥;卷20,图识,《天津浮桥总图识》。

【28】(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9,营建,浮桥;卷20,图识,《天津浮桥总图识》。

【29】《宣宗成皇帝实录》卷67,道光四年四月癸卯条。

【30】(同治)《续天津县志》卷3,城池,附渡口。

【31】《天津政俗沿革记》卷1,舆地,城垣一,署廨;(乾隆)《天津府志》卷7,城池公署志,公署。

【32】(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8,文艺,《重修院署记》。

【33】(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24,舆地六,“公廨”部分记为“雍正七年重修”,是记载有误还是为另一次修葺活动,有待进一步考证。

【34】(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8,文艺,《重修院署记》。

【35】(乾隆)《天津府志》卷7,城池公署志,“公署”部分与(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24,舆地六,“公廨”部分均记为“一百一十二间”。

【36】(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9,营建,衙署;卷20,图识,《巡盐御史公署图识》。

【37】(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8,文艺,《环水楼记》。

【38】(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8,文艺,《环水楼记》。

【39】(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8,文艺,《环水楼记》。

【40】(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8,文艺,《环水楼记》。

【41】(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8,文艺,《环水楼记》;《环水楼记》。

【42】(乾隆)《天津县志》卷7,城池公署志,(乾隆)《天津府志》卷7,城池公署志,(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24,考十五,舆地六,公廨,均记为二百一十二间。

【43】(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9,营建,衙署;《天津政俗沿革记》卷1,舆地,城垣一,署廨。

【44】叶绍本:《白鹤山房诗钞》卷16,《意园杂兴用东坡和子由记园中草木韵》。

【45】(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9,营建,衙署;卷20,图识,《天津分司公署图识》。

【46】(嘉庆)《长芦盐法志》卷20,图识,《柳墅行宫图识》。

【47】(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9,营建,《柳墅行宫》;卷20,图识,《柳墅行宫图识》;(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1,皇言(一),诏谕。

【48】《仁宗睿皇帝实录》卷193,嘉庆十三年三月戊午条。

【49】(嘉庆)《长芦盐法志》卷20,图识,《海河楼图识》。

【50】(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9,营建,《海河楼》;卷20,图识,《海河楼图识》。

【51】蒋诗:《沽河杂咏》。梓里联珠集本。

【52】(嘉庆)《长芦盐法志》卷20,图识,《皇船坞图识》部分载为:“恭贮御舟十有一只”。

【53】(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9,营建,《皇船坞》;(嘉庆)《长芦盐法志》卷20,图识,《皇船坞图识》;《高宗纯皇帝实录》卷651,乾隆二十六年十二月丙戌条;(乾隆)《天津县志》卷7,城池公署志。

【54】(民国)《天津县新志》卷24,碑刻三,《重修万寿龙亭碑记》。

【55】(民国)《天津县新志》卷25,旧迹。

【56】(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9,营建,庙宇。

【57】(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22,舆地4,古迹,《水西庄记》。

【58】(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22,舆地4,古迹。

【59】(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22,舆地4,古迹。

【60】鉴于相关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且角度众多,故本书不再专门叙述,仅简要介绍其概貌。

【61】(乾隆)《天津县志》卷7,城池公署志。

【62】(民国)《天津县新志》卷25,旧迹;(乾隆)《天津县志》卷7,城池公署志。

【63】(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22,舆地四,古迹;(民国)《天津县新志》卷25,旧迹;沈家本:《枕碧楼偶存稿》卷10,《题安麓村旧搨孙过庭书谱后》。

【64】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卷20,文学传,“张霖”。

【65】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卷20,文学传,“査为仁”。

【66】(民国)《天津县新志》卷24,碑刻,《副使毛恺德政碑》。

【67】汪沆:《津门杂事诗》序。梓里联珠集本。

【68】(民国)《天津县新志》卷24,碑刻,《副使毛恺德政碑》。

【69】郭师泰:《津门古文所见录》自序。

【70】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卷20,文学传,“张霖”。

【71】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卷27,高士传,“张霔”。

【72】华鼎元:《津门征献诗》卷3,“张舍人霔”。

【73】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卷27,高士传,“张霔”。

【74】(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7,人物,文学;《津门征献诗》卷3,“张舍人霔”;李放:《皇清书史》卷15,“张霔”。

【75】(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7,人物,文学;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卷20,文学传,“张霖”;李放:《皇清书史》卷15,“张坦”。

【76】(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7,人物,文学;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卷20,文学传,“张霖”。

【77】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卷20,文学传,“张霖”。

【78】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卷20,文学传,“张霖”。

【79】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卷20,文学传,“张霖”。

【80】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卷20,文学传,“张霖”。

【81】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卷20,文学传,“张霖”。

【82】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卷20,文学传,“张霖”。

【83】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卷20,文学传,“张霖”。

【84】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卷20,文学传,“张霖”。

【85】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卷20,文学传,“査为仁”。

【86】李桓:《国朝耆献类徵初编》卷454,卓行,“査日乾”。

【87】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卷20,文学传,“査为仁”。

【88】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卷20,文学传,“査为仁”。

【89】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卷20,文学传,“査为仁”。

【90】(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7,人物,文学。

【91】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卷20,文学传,“査为仁”。

【92】华鼎元:《津门征献诗》卷4,“査解元为仁”。

【93】10金至元:《芸书阁剩稿》,《金孺人小传》。

【94】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卷20,文学传,“査礼”载其为1782年卒。

【95】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卷20,文学传,“査礼”。

【96】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卷20,文学传,“査礼”。

【97】(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7,人物,忠节。

【98】(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7,人物,文学;赵尔巽等:《清史稿》列传119,“査礼”;李桓:《国朝耆献类徵初编》卷181,疆臣,“査礼”。

【99】(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7,人物,文学;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卷20,文学传,“査为仁”。

【100】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卷20,文学传,“査为仁”。

【101】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卷20,文学传,“査为仁”。

【102】(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7,人物,文学。

【103】10梅成栋:《津门诗钞》卷9,“金平”。

【104】1梅成栋:《津门诗钞》卷9,“金大中”。

【105】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卷27,高士传,“金玉冈”。

【106】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卷27,高士传,“金玉冈”。

【107】梅成栋之妻金沅(字芷汀,号问梅女史)为玉冈从孙女。

【108】(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7,人物,文学;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卷27,高士传,“金玉冈”。

【109】(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7,人物,文学。

【110】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卷27,高士传,“金铨”;李放:《皇清书史》卷22,“金铨”。

【111】(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7,人物,文学。

【112】(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7,人物,文学。

【113】(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7,人物,文学。

【114】华鼎元:《津门征献诗》卷4,“査解元为仁”。顾阿瑛,元末明初人,“字仲英,别名徳辉,昆山人。少轻财,结客豪宕自好,年三十始折节读书,益购古书、名书、彝鼎、秘翫,筑别业于茜泾西,曰玉山,日夜与客置酒赋诗其中,四方文学之士若河东张翥、会稽杨维祯、天台柯九恩、永嘉李孝□,方外之士若张伯雨、于彦成、琦元璞,与凡一时名士,咸主其家”。(《国朝献徵录》卷115,艺苑,《顾仲英瑛传》)徐良夫,亦元末明初人。

【115】华鼎元:《津门征献诗》卷6,“张主政虎拜”之《张虎士啸崖兄传略》。

【116】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人。博极群书,文笔妙天下,以布衣举博学宏词,授检讨。编选明诗综百卷。(〈乾隆〉《江南通志》卷172,人物志,流寓)梅文鼎,字定九,号勿庵,安徽宣城人。博雅善属文,尤耽精历算,兼通中西之学,自制揆日测算诸器,皆独出新意,所著历算八十八种,皆发前人所未发。康熙帝曾御书“绩学参微”四大字赐之,并曰:“此学今鲜知者,当世仅见也。”(〈乾隆〉《江南通志》卷164,人物志,儒林)方舟,字百川,江南桐城人,苞兄。甫冠通诸经,博渉子史。(〈乾隆〉《江南通志》卷167,人物志,文苑)徐兰,字芝仙,绍兴人。以诗名吴越闲,中年游天津,遂占籍焉。尝从军出居庸关,有诗云:“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遛。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王渔洋极赏之,后卒于津。(〈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43,传5,人物3)査慎行,字夏重,又字悔余,号初白,浙江海宁人,康熙四十二年进士。

【117】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卷20,文学传,“张霖”;(民国)《天津县新志》卷25,旧迹。月泉吟社:至元六年,浦江吴渭邀谢翶、方凤等举月泉吟社,以春日田园杂兴为题,征诗四方,得二千七百三十五卷,入选者二百八十卷,刊版者六十卷。王士祯《池北偶谈》谓:“月泉吟社诗清新尖刻,别自一家。”(《四库全书总目》卷165,集部,别集类18,“正百集三卷”)玉山草堂:“在昆山,元顾仲瑛所居。有小蓬莱、芝云室、可师斋、读书舍、来㊣轩、拜石坛、碧梧翠竹馆、种玉亭、湖光山色楼、百花坊,其总名曰玉山草堂。”(〈正德〉《姑苏志》卷31,第宅)

【118】梅成栋:《津门诗钞》卷26,“赵执信”。

【119】梅成栋:《津门诗钞》卷26,“吴雯”。

【120】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卷20,文学传,“张霖”。

【121】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卷20,文学传,“张霖”。

【122】梅成栋:《欲起竹间楼存稿》卷6,《题花影庵逃禅读书图》。《天津诗人小集十二种》本;华鼎元:《津门征献诗》卷4,《査解元为仁》。

【123】金钺:《屏庐文稿》卷1,《致远堂集跋》。

【124】法式善:《存素堂诗初集录存》卷5,《水西庄》。

【125】华鼎元:《津门征献诗》卷4,“査解元为仁”。鲁之裕,字亮侪,太湖人,康熙五十九年举人。谈汝龙,字敬业,号半村。

【126】梅成栋:《津门诗钞》卷27,“汪沆”;汪沆,字西颢,浙江钱塘人,举博学鸿词。(〈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43,传5,人物3)刘文煊,字紫仙,号雪柯,山阴人。乾隆元年博学鸿词,著有《雪柯诗钞》。(《津门诗钞》卷27,“刘文煊”)

【127】厉鹗:《樊榭山房文集》卷2,《沽上题襟集序》。

【128】梅成栋:《津门诗钞》卷16,“査礼”。《铜鼓书堂集序》。

【129】厉鹗:《樊榭山房文集》卷2,《沽上题襟集序》。

【130】姚承恩:《朗山诗草》。

【131】《津门诗钞》卷27,“吴廷华”。

【132】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卷20,文学传,“査为仁”。

【133】金钺:《屏庐文稿》卷2,《天津诗人小集十二种跋》。

【134】(民国)《天津县新志》卷25,旧迹。

【135】(民国)《天津县新志》卷25,旧迹;《津门诗钞》卷28,“李承鸿”。

【136】(民国)《天津县新志》卷25,旧迹;华鼎元:《津门征献诗》卷7,“梅广文成栋”。

【137】杭世骏:《道古堂全集》卷11,序八,《吾尽吾意斋诗序》。

【138】(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8,文艺,《重修儒学碑记》。

【139】(民国)《天津县新志》卷24,碑刻一,《重修天津卫学记》。

【140】非天津县学。雍正十二年,于府学西增建县学(参见〈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35,学校,天津府,府学)。

【141】(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8,文艺,《重修儒学碑记》。

【142】(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8,文艺,《重修儒学碑记》。

【143】(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8,文艺,《重修儒学碑记》。

【144】(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8,文艺,《重修儒学碑记》。

【145】(康熙)《天津卫志》卷4,艺文,《重修天津卫儒学碑记》。

【146】(康熙)《天津卫志》卷4,艺文,《天津卫重修武庙碑记》。

【147】(乾隆)《天津府志》卷7,城池公署志,公署;(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35,学校,天津府。

【148】(康熙)《天津卫志》卷4,艺文,《重修天津阅武厅碑记》。

【149】(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8,文艺,《问津书院碑记》。

【150】(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9,营建,“学校”与(同治)《续天津县志》卷4,学校,“书院”,均记为南岸。

【151】(嘉庆)《长芦盐法志》卷20,图识,《三取书院图识》;(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35,学校,天津府。

【152】(同治)《续天津县志》卷4,学校,书院。

【153】(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8,文艺,《问津书院碑记》。

【154】(嘉庆)《长芦盐法志》卷20,图识,《问津书院图识》;(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8,文艺,《问津书院碑记》。

【155】(同治)《续天津县志》卷4,学校,书院;《天津政俗沿革记》卷10,文化,书院。

【156】(光绪)《宁河县志》卷13,记载,《重修渠梁书院记》。

【157】(光绪)《宁河县志》卷3,建置,书院;卷13,记载,《重修渠梁书院记》。

【158】(乾隆)《天津府志》卷9,学校志,附商灶两籍。

【159】明万历以前曾设长芦运学,置有教授、训导各一员,后废。万历二十年(1592年),经长芦巡盐御史黄卷(字汝通,永康人,万历五年进士)题奏,复设于沧州长芦之南关。次年十二月罢,其地改为永保观。(参见:《明神宗实录》卷250,万历二十年七月己卯条;卷268,万历二十一年十二月辛酉条;《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68,礼部,学校一;〈嘉庆〉《长芦盐法志》附编,援证10,历代营建)

【160】《世宗宪皇帝实录》卷118,雍正十年五月癸未条;《天津政俗沿革记》卷10,文化,儒学三,商学;(乾隆)《天津府志》卷9,学校志,附商灶两籍。

【161】(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7,人物,附商灶两藉。

【162】《高宗纯皇帝实录》卷1069,乾隆四十三年十月丁丑条;(乾隆)《天津府志》卷9,学校志,附商灶两籍;(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35,经政九,学校,天津府。

【163】顺天乡试中,“顺天直隶生员编为贝字号,满洲蒙古生监编为满字号,汉军编为合字号,奉天生员编为夹字号,承德编为承字号,长芦商籍编为卤字号”(见英汇:《科场条例》卷38)。

【164】英汇:《科场条例》卷35。

【165】《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67,礼部;英汇:《科场条例》卷20,卷38;《高宗纯皇帝实录》卷449,乾隆十八年十月壬寅条。

【166】《高宗纯皇帝实录》卷1073,乾隆四十三年十二月壬申条;(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7,人物,附商灶两籍。

【167】(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7,人物,附商灶两籍。

【168】樊彬:《津门小令》。梓里联珠集本。

【169】(民国)《天津县新志》卷24,碑刻三,《育婴堂碑》。

【170】(民国)《天津县新志》卷24,碑刻三,《育婴堂碑》。

【171】(嘉庆)《长芦盐法志》卷20,图识,《育婴堂图识》。

【172】本段内容参考:(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6,奏疏下;卷19,营建,捐施;卷20,图识,《育婴堂图识》。

【173】(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9,营建,捐施,“救火会”。

【174】(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7,人物,友义,“武廷豫”。

【175】(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7,人物,友义,“武廷豫”。

【176】(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7,历朝恤政,义举附。

【177】(同治)《续天津县志》卷8,风俗,附义举。

【178】(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7,历朝恤政,义举附。

【179】(同治)《续天津县志》卷8,风俗,“附义地”部分记为:乾隆四十九年。

【180】(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8,文艺,《义冢碑记》;卷19,营建,捐施。

【181】(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9,营建,捐施;(同治)《续天津县志》卷8,风俗,附义举。

【182】(同治)《续天津县志》卷8,风俗,附义举。

【183】(同治)《续天津县志》卷8,风俗,附义举。

【184】(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7,历朝恤政,义举附。

【185】(光绪)《宁河县志》卷3,建置,留养局。

【186】王敬熙:《莲品诗钞》,《延生社劝捐小引》。

【187】(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7,人物,友义。

【188】(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7,人物,友义。

【189】(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7,人物,友义。

【190】《高宗纯皇帝实录》卷240,乾隆十年五月壬午条。

【191】(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7,人物,友义。

【192】(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7,人物,友义。

【193】《高宗纯皇帝实录》卷1459,乾隆五十九年八月辛巳条。

【194】《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卷49,朱批莽鹄立奏折。

【195】《高宗纯皇帝实录》卷107,乾隆八年十二月戊寅条。

【196】《宣宗成皇帝实录》卷275,道光十五年十二月丁巳条。

【197】(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7,人物,友义。

【198】《世宗宪皇帝实录》卷10,雍正元年八月己酉条。

【199】(乾隆)《天津府志》卷5,风俗物产志。

【200】《天津政俗沿革记》卷11,礼俗。

【201】参考宋良曦:《中国盐业的行业偶像与神祇》,《盐业史研究》,1998年第2期。

【202】汪砢玉:《古今鹾略》卷8,徵异;(光绪)《顺天府志》卷23,地理志5,祠祀上。

【203】(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8,文艺,《天津河东盐坨平浪元侯庙碑记》。

【204】(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8,文艺,《天津河东盐坨平浪元侯庙碑记》。

【205】(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8,文艺,《河东盐坨平浪侯庙碑》。

【206】(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9,营建,庙宇。另,天津海河西岸也有恬佑祠,为明代修建。

【207】(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8,文艺,《重修龙王庙记》。

【208】(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8,文艺,《关圣庙碑记》。

【209】华鼎元:《津门征献诗》卷3,“龙处士震”。

【210】易宗夔:《新世说》卷7,汏侈。

【211】金安清:《水窗春呓》下卷,《豪富二则》。

【212】金安清:《水窗春呓》下卷,《豪富二则》。

【213】张焘:《津门杂记》卷下,《天津论》。

【214】《杨柳青小志》,民气。天津通志旧志点校本。

【215】《天津政俗沿革记》卷8,盐业。

同类推荐
  • 作弊之皇帝人生

    作弊之皇帝人生

    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使方天鳞意外地穿越到了古代。而方天鳞也因祸得福地得到了一个神奇的作弊系统。只要你有属性点和积分点,无论想要什么都可以。
  • 嘿我也穿越了

    嘿我也穿越了

    穿越我是认真的。位面之子就是我,我就是秦王二子李青雀,李鸟儿。父皇,等会儿有人会送盐来。父皇,等会儿会有人送精良武备来。父皇,等会儿会有人送祥瑞土豆来。父皇父皇云烨是个妙人,我要去玉山书院学习!!!
  • 世界冬至录

    世界冬至录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乘坐蜃楼出征蓬莱。与此同时,身处在蓬莱的“命运的第一人”还在为祷告蓬莱的守护神而忙碌着……这是一切故事的起源,也是轴心时代的开端……通宵灯火人如织,终不似,少年游。
  • 六国之殇

    六国之殇

    我的小说共分上下两部,上部《秦赵恩仇录》,曾经上传在网络中,本小说是对《秦赵恩仇录》的延续,共分两条线索,明线是主人公的经历,暗线是战国末年那段波云诡谲的历史脉络。主人公身为战国人,身不由己的卷入到一系列历史事件中去,对历史的发展似乎产生了作用,但更多的还是被时势所裹挟。本书中,一系列历史名人如李牧、蔺相如、信陵君、李斯、李信等等纷纷登场,按部就班的做着史书中记载他们做过的事情,他们和主人公通过交集互相影响,互相碰撞,共同创造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秦赵恩仇录》与《六国之殇》组成一部小说,通过第三视角,冷眼旁观了秦能够统一天下的最关键的事件:长平之战,后又对秦殇有所交代;下部《六国之殇》,也是让主人公作为六国的一份子,亲身体验了秦为灭六国所做的一系列准备和最终的统一战争。六国被灭的历史大势不可逆转,所以故事越到最后便越显得凄惨悲凉。敬请雅正
  • 大明武宗之正德风云

    大明武宗之正德风云

    我是正德小迷弟,我为正德洗洗地。朱寿大将军驾到,尔等速来见驾。一个明武宗开疆拓土的故事,带你认识不一样的朱厚照。
热门推荐
  • 逗冤家

    逗冤家

    乔霙觉得自己真是上辈子欠了严介谦,而且肯定还欠了不少,才会自找苦吃这么喜欢他,喜欢到就算他摆冷脸,还想着能见到他就好。不过,她从不敢痴心妄想能嫁他,毕竟他一见着她,就巴不得赶她走,两人一说上话,绝对都是斗嘴收场的份,他永远都气得牙痒痒的。
  •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世鼻祖的发明家(2)》本书分为格哈德·多马克、卡罗瑟斯、利奥·西拉德等部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老北京茶馆与老戏楼

    老北京茶馆与老戏楼

    本书主要介绍老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以及居住在此的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等。
  • 良渚王国奇幻之旅

    良渚王国奇幻之旅

    5000年前,在今天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座雄伟的良渚王城崛起了。建造良渚王城的,就是我们的祖先之一,良渚人。5000年后,在这块土地上,几位年轻人正在仔细地鉴赏着一块良渚玉壁王。突然,玉壁王上的神鸟印打开了时空之门。穿越回良渚王城时代的主人公将会遇到什么?神鸟崇拜与玉文明的形成,稻作文化的传播,水利工程与大洪水来袭,玉石之路的繁荣,三星堆的访客,还是凶狠的海州之民?神奇探秘之旅等待您去开启~
  • 一曲长歌痴情人

    一曲长歌痴情人

    一个采花大盗恋上。他与她的故事,就此展开。
  • 重生之不做废柴

    重生之不做废柴

    前世顾爸爸顾妈妈就是顾文略心中的一个感情死结,这辈子顾文略决定要用自己的力量改变它。参加学霸夏令营遇到一个学长一直跟着自己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快穿系统之原女主的逆袭

    快穿系统之原女主的逆袭

    乱七八糟的文,小心入坑。不喜就勿看,女主的逆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