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61500000015

第15章 知识分子社会参与的“炎夏”——两次大战之间的法国知识分子(4)

四 从反战、反法西斯到组成人民阵线

1933年1月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对法国的法西斯主义运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法国的法西斯主义右翼集团利用人民群众对危机后果的不满情绪,特别是利用了一连串的财政与政治丑闻,煽起狂热的反对议会民主、反对革命运动的“二·六”骚乱。

“二·六事件”的导火线是1933年12月30日报刊揭露的一起长期诈骗事件——斯塔维斯基丑闻(Af faire Stavisky)。斯塔维斯基是一位在1886年出生于俄国基辅(Kiev)的犹太人,20世纪初随全家迁到巴黎后不久,就多次参与诈骗活动。1912年他因触犯法律被判刑。他的父亲因对儿子的堕落感到绝望而自杀身亡。但斯塔维斯基出狱后不思悔过,反而变本加厉地从事贩毒、诈骗、伪造签名、倒卖偷来的债券等非法活动,甚至还持枪抢劫。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斯塔维斯基在非法获得巨额财富后,用大量的钱财去贿赂大批政界要人与警察、司法部门的头目,与他们过从甚密。他在一些部长的庇护下,伙同众议员兼巴荣纳(Bayonne)市市长加拉(Garat)开设巴荣纳市立信贷银行,并以大量假珠宝做抵押,发行巨额债券。案发后,警方逮捕了一些同案犯,其中有巴荣纳市市长、激进党的另外一名众议员和由斯塔维斯基资助的两家巴黎报纸《意志报》(Volonté)和《自由报》(Liberté)的发行人。斯塔维斯基却携带发行债券所获得的巨款逃之夭夭。1934年1月8日,警察在夏蒙尼(Chamonix)包围了斯塔维斯基隐藏的住所,并宣布说斯塔维斯基已自杀。这一说法引起了公众的怀疑。不少人认为,有人为灭口而谋杀了他,以免泄露有牵累的要人。《鸭鸣报》就如此概括斯塔维斯基之死:“顶着枪口被打死的自杀者。”对此,议会专门调查委员会在案发一年后作了这样的结论:“毫无疑问,在警察破门冲进斯塔维斯基的别墅时,他开枪自杀了,但自杀多少是被迫的。”委员会肯定了警方不愿捉活的,也不进行抢救,让他慢慢死去,目的是不想保全他这样重要的被告。【71】

以莫拉斯为首的“法兰西行动”很快地就意识到从这桩新的诈骗案中有利可图,并决意通过引导舆论,把这起财政丑闻迅速地变为像巴拿马丑闻一样的政治丑闻。1月9日早晨,《法兰西行动报》在头版竭力呼吁巴黎人民下班后游行到国民议会去,高呼“打倒强盗!打倒暗杀者!”当天傍晚,约有2000多人朝着国民议会的驻地波旁宫游行,但被驱散了。两天后,即11日晚上,一名市议员率领着“爱国青年团”会合“国王的报贩”【72】举行了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当局不得不出动机动骑兵警卫队来阻挡暴徒冲进议会。暴徒们捣毁了树木和栏杆,拦截汽车构成路障,把售报亭推倒后点火烧掉,还切断了给电车供电的电缆,使得电车和公共汽车全部停驶。嗣后,各极右集团天天在圣日耳曼大道、协和广场举行反议会、反政府的示威游行。1月27日,卡米耶·肖当(Camille Chautemps)【73】政府被迫辞职。一个在议会两院均受到大多数议员支持的政府竟被示威游行所颠覆,这在第三共和国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1月29日,爱德华·达拉第(édouard Daladier)【74】组阁。达拉第一上台就答应去做肖当不肯做的事情:成立一个议会委员会调查斯塔维斯基事件,并决定撤销与右翼势力关系密切,并有同情极右派示威者之嫌的让·希亚普(JeaNChiappe)巴黎警察局局长的职务,另任他为摩洛哥总督。希亚普拒绝了这一明升暗降的任命,一些右翼阁员也以辞职表示对希亚普的支持。“法兰西行动”等右翼集团决定利用希亚普易职之事发动一场更大的骚乱。

2月6日,即在新内阁要在众议院通过投票认可以获取信任的那一天,《法兰西行动报》等右派报刊均刊登了各右翼团体的号召,煽动自己的成员及同情者当晚上街,举行反政府示威大游行。一些报刊为了进一步煽动公众,竟刊载了假报道,说政府已秘密调进了坦克部队、机枪连、塞内加尔黑人部队,要对“和平的”示威群众进行“扫荡”。当天,大多数巴黎报纸还刊登了“纳税人联合会”给共和国总统的一封信,抗议政府“把巴黎人民当作敌人”,准备调动由坦克、大炮和机枪装备起来的“黑人部队”,对他们进行镇压。不少报纸还在头版详细注明每个右翼团体的成员及同情者在未接到直接通知的情况下碰头的时间和地点。下午三时,当众议院开会对达拉第政府进行信任投票时,各右翼团体开始在波旁宫周围的不同地点集结,“法兰西行动”在协和广场,“火十字团”在圣日耳曼大道和圣-多米尼克街,“法兰西团结”在巴黎歌剧院前、“爱国青年团”在市政厅和拉丁区。下午6点半,协和广场上聚集着数千名示威者,他们不顾骑着马、戴着钢盔的机动卫队的一再驱赶,固守自己的阵地。一些示威者把剃刀绑在棍棒的一头,向战马和骑兵的腿上挥砍,还向马蹄扔石弹和鞭炮。晚上7时,“法兰西团结”的一些暴徒冲破了最后一道警戒线,即通向议会的桥头路障,开始冲击波旁宫。为了不让暴徒冲进议会场所,警卫部队被迫鸣枪阻止,双方发生激烈的武装冲突,造成大批人员伤亡。就在暴徒冲击波旁宫时,达拉第政府以343对237票的多数获得议会的信任。但是,由于有关官员拒绝执行新政府的镇压命令,不少阁员力主辞职,加之激进党的老资格领袖赫里欧对达拉第不予支持,使达拉第感到无能为力,遂于2月7日中午宣布辞职。

“二·六事件”的直接后果是加速了法国整个社会向左右两极分化。法国的右翼势力,包括早已失势的君主派、新冒头的法西斯狂徒以及其他仇视议会制度的极右分子沆瀣一气,全力趁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度出现严重危机的关头,用具有法西斯主义因素的极右政权取而代之。“二·六事件”使包括左翼知识分子在内的各左翼党派人士和人民群众深感震惊,同时也更激起他们的义愤,决心奋起给予迎头痛击。正是反对国内外法西斯主义威胁的共同目的,促使30年代中期法国各种类型的左翼,或曰进步知识分子携起手来,并共同成为30年代法国波澜壮阔的人民阵线运动的直接推动者。

面对着意德法西斯的先后崛起。国内具有法西斯主义性质的右翼集团的恶性膨胀和新的战争威胁的加剧,富有民主传统和斗争精神的法国进步知识分子从20年代中期起就以各种方式同国内外的法西主义展开斗争。早在1926年4月,罗曼·罗兰就曾撰文对意大利法西斯以及法国国内墨索里尼的信徒进行了强烈的谴责:“建立在意大利法西斯原则上的任何制度,对人类的良心而言,都是一种堕落。它藐视最神圣的自由权,强迫人们接受谎言、制造恐怖,靠这一切来实行统治。企图将法西斯引入法国的任何行动,都是犯罪。”【75】1926年,罗曼·罗兰与亨利·巴比塞合作,组织了国际反法西斯委员会。次年2月,第一次国际性的反法西斯群众大会在巴黎召开,罗曼·罗兰、巴比塞和爱因斯坦(Einstein)担任了名誉主席,而执行主席是与法共关系密切的著名物理学家保尔·朗之万。在反法西斯的斗争过程中,法国进步知识分子提出了“法西斯就是战争!”这一口号。

1932年,在罗曼·罗兰和亨利·巴比塞的共同倡议下,国际反法西斯力量成立了国际反战委员会。1932年8月27日至29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Amsterdam)召开了声势浩大的国际反战大会,出席大会的有来自25个国家的2244名代表。其成员包括一大批著名知识分子的法国代表团的阵容最大,达585人。亨利·巴比塞、罗曼·罗兰和朗之万等被选为国际反战委员会正、副主席。罗曼·罗兰在第一天的会议上,号召全世界不同信仰、不同政见的党派、团体以及无党派人士,在共同目标下团结起来,反对法西斯,反对战争,并指出:“谁说战争,就意味着法西斯、意味着反动。”【76】

1933年1月,纳粹在德国上台之后,罗曼·罗兰等进步知识分子即把斗争矛头对准了纳粹政权。罗曼·罗兰本人还毅然地在由“反对希特勒法西斯斗争援助委员会”散发的标题为“打倒棕色瘟疫!”的传单上签字。1933年4月,德国政府为了利用罗曼·罗兰在西方知识界的威望,决定以“表彰他在艺术和科学方面的成就”为名,授予罗曼·罗兰一枚“歌德勋章”。罗曼·罗兰断然拒绝了这一“荣誉”。并在答复德国领事时对纳粹在德国的倒行逆施进行了抨击:“今天在德国发生的一切,和自由的被弃掷,反对党的受迫害,犹太人成为粗暴和卑鄙的压迫对象,凡此种种,都引起全世界的公愤,也激发我个人的义愤。这样的政策,是对于人类犯罪。”【77】

同年,当纳粹党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国会纵火案”,逮捕了德国共产党议员恩·托尔格列尔与保加利亚共产党领袖季米特洛夫等人时,法国知识界中不少的进步人士也积极地展开斗争,一方面谴责纳粹党的无耻,另一方面积极地营救季米特洛夫等人。为此,马尔罗与纪德还发起成立了“全世界争取德国反法西斯政治犯无罪释放委员会”(简称“台尔曼委员会”)。翌年1月,马尔罗与纪德前往柏林,向希特勒请愿,要求释放季米特洛夫。

1933年6月4日,在德国、意大利、波兰革命工会的倡议和法国进步知识分子的积极筹备下,在巴黎普莱埃尔大厅召开了欧洲反法西斯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有来自欧洲各资本主义国家的3700名代表,其中法国代表2566人。8月20日,国际反战委员会和反法西斯委员会在巴黎通过了两大运动在国际范围内联合的决议,成立了国际反战反法西斯委员会,亦称阿姆斯特丹-普莱埃尔委员会,法国也成立了相应的委员会,因此,法国反法西斯运动得到了有力推动和广泛开展。在运动中,各个党派、工会间的接触日益增多,这为法国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六事件”的发生,使法国进步知识分子进一步意识到了国内法西斯势力的严重威胁,决心奋起给予迎头痛击。著名作家马丁·杜加尔在“二·六事件”发生当天写给其女儿的信中的这段话清楚地反映了许多同他一样的知识分子的心境:“法西斯主义很可能在几个月后在法国取得胜利。我将自觉地参与反对它的斗争。我反对一切专制,反对一切国家(干涉)主义。”【78】“二·六事件”后不久,法国知识界的三位著名人士发起创建了“知识分子反法西斯警惕委员会”(Le Comité devig-ilance des intellectuels antifascistes)。他们是著名哲学家阿兰【79】,著名的人种学家、巴黎特罗卡戴罗人种学博物馆(Musée d'Ethnographie du Trocadéro,即今天巴黎著名的人类学博物馆的前身)馆长保尔·里韦和著名物理学家朗之万。在很短的时间里,知识分子反法西斯警惕委员会的成员迅速达到了8000多人,并在1935年年底运动达到最高潮时拥有200多个地方性委员会。这些进步知识分子针对当时右翼报刊丧心病狂地大放厥词、混淆视听,编写和散发了大量反法西斯的传单与小册子,如《“二·六事件”与新闻界》、《何谓法西斯?》,等等,并且还印发了《掌握在二百家族手里的法兰西银行》等小册子,对法国资本主义制度的腐败进行揭露。为了及时地向进步知识分子们推荐斗争的方式和更好地与各地的地方性委员会保持经常性的联系,知识分子反法西斯警惕委员会还编印了每月一期的简报《警惕》(Vigilance)。由于知识分子反法西斯警惕委员会的三位发起人分别与左翼的三大政党即激进党、社会党与共产党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这一委员会的建立与活动为左翼党派下一阶段更大规模的联合行动开了一个好头,从这一意义上说,知识分子反法西斯警惕委员会是波澜壮阔的人民阵线运动的萌芽组织。

1935年6月8日,在阿姆斯特丹-普莱埃尔委员会的发起下,由包括知识分子反法西斯警惕委员会在内的各左翼党派和团体联合发出号召,决定于7月14日在巴黎和外省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让7月14日成为显示法国人民团结力量的日子。这些党派团体组成了人民联盟组织委员会,由巴黎大学教授、人权联盟(Ligue des droits de l'homme)主席维克多·巴什(Victor Basch)【80】任委员会主席。7月14日上午,69个党派团体的一万多名代表在布法罗体育场集会,并进行庄严宣誓,“决心为给劳动者以面包,给青年以工作,给世界以和平而斗争”。下午2时,在红旗和三色旗的指引下,从巴士底广场到民族广场的游行队伍集中了50万因左派大联合而欢欣鼓舞的人们,社会党、共产党和激进党的领袖勃鲁姆、莫里斯·多列士(Maurice Thorez)【81】、达拉第肩并肩地走在队伍的最前列。全国各主要城市也在同一天举行大规模集会游行。7月14日的集会和游行,标志着法国人民阵线的正式成立。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从宏观的角度进行透视的话,我们会不难发现,虽然反法西斯主义为此时法国各种左翼,或曰进步知识分子的团结创造了条件,但此时法国的反法西斯主义知识分子绝非铁板一块,其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类反法西斯主义知识分子主要反对的是外国的法西斯主义。在这类反法西斯主义知识分子中,绝大多数是些共产党员知识分子或作为党的同路人的知识分子。一般来说,他们所担忧的主要是纳粹德国为代表的战争威胁。而且,他们的首要目标是捍卫共产主义的祖国——苏联。因此,他们的行动往往得到共产国际及其深受共产国际影响的阿姆斯特丹—普莱埃尔委员会的支持。第二类反法西斯主义知识分子主要反对的是法国内部的法西斯主义。此类反法西斯主义知识分子的代表都是些像阿兰及其追随者那样的和平主义知识分子。在他们看来,战争的威胁并非来自外部,而是来自本国内部。知识分子反法西斯警惕委员会的机关刊物《警惕》在1934年11月20日刊载的反战行动委员会宣言显然最能体现该类知识分子的宗旨。该宣言称:反法西斯主义的斗争绝非反对所谓的外部敌人的斗争。对于每一个民族来说,法西斯主义均是内部的敌人。所有的战争煽动都将有利于法西斯主义……反法西斯主义绝不能用作为任何战争辩护的理由。战争是最大的灾难,我们始终拒绝承认战争是不可避免的。【82】第三类反法西斯主义知识分子可称为“革命的反法西斯主义知识分子”。此类知识分子大都认为,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才能真正战胜法西斯主义。这些知识分子要么是托洛茨基主义的追随者,要么是革命的工团主义传统的信奉者。两者可分别以原超现实主义运动的领衔人物布勒东和工人国际法国支部的马尔索·皮韦尔(Marceau Pivert)【83】为代表。

1936年6月,波澜壮阔、势不可挡的人民阵线(FronTpopulaire)运动把一个自认是饶勒斯的忠实门徒的左翼知识分子推上了首届人民阵线政府总理的宝座。他就是莱昂·勃鲁姆(LéoNBlum)。

勃鲁姆1872年4月9日出生于巴黎一个富裕的犹太裔资产阶级家庭,父母在巴黎开设丝绸涤带装饰品商店。天资聪慧的勃鲁姆自幼爱好文学,曾先后在查理大帝中学与亨利四世中学等著名中学就读,成绩优异。1890年,勃鲁姆考入了著名学府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由于在1891年7月和10月两次文学士学位考试中不及格,被学校除名,遂转入巴黎大学攻读法律,于1894年作为高材生毕业。毕业后不久,勃鲁姆考取行政法院,任助理办案员,不久升为审判官。与此同时,他开始了文学创作活动,在《白色评论》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了不少诗篇、短文、评论等,并结识了法国著名作家法朗士、普鲁斯特等人。1901年,勃鲁姆出版了《歌德与艾克曼的新谈话录》(Nouvelles conversations de Goethe avec Eckermann),引起文坛瞩目。

像其同时代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勃鲁姆也是通过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雷福斯事件开始其政治生涯。他在巴黎高师图书馆管理员吕西安·赫尔的引导下,积极地参加了德雷福斯派的斗争。1897年,他结识了德雷福斯派的领袖饶勒斯。勃鲁姆对饶勒斯甚为崇拜,并深受其“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影响。不久,勃鲁姆加入了以饶勒斯为首的改良主义的法国社会党,并同饶勒斯一起创办了《人道报》。大战爆发后,勃鲁姆担任了入阁的社会党人马塞尔·桑巴的部长办公室主任,这一时期,他在党内以中派面目出现,在公然支持政府进行战争的多数派和谋求对德和平的少数派之间进行调解,逐渐受到党内的重视,1919年1月,社会党大会成立党纲起草委员会,勃鲁姆因系名律师和名作家,同时又因为其与已故的饶勒斯的关系非同一般,故当选为起草委员会主席。4月20日,勃鲁姆在党的特别代表大会上就党纲草案发表演说,充分表现出雄辩才能。同年11月,勃鲁姆当选为众议员,担任社会党议会党团主席和社会党发言人。1919年9月,勃鲁姆发表了《怎样做一个社会党人》的小册子,他在书中一方面谴责资本主义占有的不道德性,强调对物质财富的生产实现国有化的必要和迫切,另一方面又把社会主义说成“几乎是一种宗教,它确切反映了在目前社会中伦理和宗教相继赖以建立这种人类博爱之情”。这个时期,他主张非暴力的“革命”,否认苏俄式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推崇英国工党关于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建立“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并把资产阶级民主看成是历史发展的圆满结果。1920年12月社会党图尔代表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加入共产国际的决议,易名为共产国际法国支部(即法共),勃鲁姆与保尔·富尔(PauLFaure)率领少数派拒不接受大会的决议,并重建了社会党。1921年,勃鲁姆又创办了社会党机关报《人民报》(Le Populaire),同时自任主编。

勃鲁姆关于社会党可以在现存社会制度内部参与执掌政权的思想由来已久。早在20年代,他就提出著名的“行使政权”和“夺取政权”这两个不同概念,认为两者不可混淆,并认为社会党参与政府是其议会活动的必然结果,社会党可以为有限的目标在合法的共和国范围内行使政权。这表明勃鲁姆早已有行使政权的意愿,但由于勃鲁姆坚持只有在社会党成为议会中的最大党团,并由社会党人组阁的情况下才能行使政权,而社会党过去未曾成为最大的党团,所以,勃鲁姆一直未能如愿以偿。30年代法西斯主义的威胁,使勃鲁姆感到无产阶级还有着“占据政权”的必要性。“占据政权”是勃鲁姆在1935年7月提出的关于政权问题的第三个著名的概念。勃鲁牧在7月1日《人民报》发表的《政权问题和法西斯主义》一文中提出,面临着法西斯的威胁,由无产阶级占据政治权力是不可缺少的。次日,勃鲁姆又以《夺取、行使和占据政权》为题撰文,认为在特定的条件下,占据政权将成为社会主义与法西斯作斗争的决定性的插曲,无产阶级占据权力,不是在“夺取”中使其具有摧毁性和建设性,也不是在“行使”中使其具有过渡性和准备性,而仅仅是防卫性和阻止性。无产阶级政党占据政府权力是为了不让法西斯及其同谋取得权力,是为了阻止政府力量和法西斯力量结成一体反对无产阶级,而利用这种和政府的联盟反过来对付法西斯,确保胜利的机会。7月4日,勃鲁姆在《占据政权与人民阵线》一文中再次提出占据政权的根本目标是阻止政府力量和法西斯力量结合起来反对民主自由和工人,并反过来利用政府力量为反对法西斯斗争服务。【84】

在因“二·六事件”左右两极分化日益加剧的30年代中期的法国社会,由于勃鲁姆及其领导的社会党在左翼力量中地位与影响显著地提高,这就使得勃鲁姆这位知识分子成了包括法西斯势力在内的右翼的眼中钉。“法兰西行动”的头子莫拉斯在一篇又一篇刊登在《法兰西行动报》头版的社论中,怂恿他的追随者想方设法搞掉“这个入了法国籍的德国犹太人或这个法籍犹太人的儿子”。1935年4月9日,莫拉斯在《法兰西行动报》的头版上,建议其追随者“一定得把勃鲁姆这个人用枪杀掉,不过得从背后开枪”。1936年2月13日,当勃鲁姆偕同事从众议院出来,驱车去进午餐时,他们的汽车在圣日耳曼大道上被一群正在为保皇派历史学家雅克·邦维尔送葬的“法兰西行动”的狂热的青年成员所阻,他们把勃鲁姆从车中拖出来,凶狠地对他拳打脚踢。这一在光天化日之下发生在大街上的暴行震惊了整个巴黎,迫使政府下令解散“法兰西行动”组织及其所属的两个学生组织,夏尔·莫拉斯则被指控犯有煽动谋杀罪,被判处4个月徒刑。

勃鲁姆政府上台后,法国的右派自始至终对以勃鲁姆为首的人民阵线政府抱着敌视态度。法西斯分子们称勃鲁姆是法国的头号公敌,并对勃鲁姆是犹太人这一点进行恶意诽谤。如勃鲁姆上台后的第二天,莫拉斯就在《法兰西行动报》上以《犹太人统治下的法国》为题发表社论,提醒其读者“我们现在有了一个犹太人的政府”。原来一些极右派知识分子出于本能曾经叫喊“宁要希特勒,不要斯大林”,在勃鲁姆上台后,即很快地把这一口号变成:“宁要希特勒,不要勃鲁姆”,并把法国经济存在的困难归咎于勃鲁姆政府的社会改革,攻击这样的改革“将导致法国经济的全面崩溃”。当勃鲁姆政府在西班牙内战中准备援助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时,数目繁多的右派报刊为此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舆论战”,7月22日,法兰西行动的重要成员莫里斯·皮若(Maurice Pujo)在《法兰西行动报》上扬言,法国人民禁止犹太人勃鲁姆的政府送武器给西班牙政府。7月23日,《巴黎回声报》发表的雷蒙·卡蒂埃的文章污蔑道:对西班牙的任何援助都是“背叛民族的罪行”。7月24日,著名右翼记者亨利·德凯里利斯(Henri de Kerillis)叫嚣:下令运送武器的是勃鲁姆本人!这个政府是有罪的、可憎的。夏尔·莫拉斯也亲自在《法兰西行动报》上撰文,说勃鲁姆在把我们引向战争。更有甚者,具有浓厚的民族主义思想、政治倾向一度右倾的著名作家弗朗索瓦·莫里亚克(Fran?ois Mauriac)【85】也在7月25日的《费加罗报》上宣称:“总理(指勃鲁姆)应该知道,自人民阵线上台以来,我们在尽量克制,在一种内战的气氛中,我们愿意保持理智,但如果事实证明,我们的主子积极参与半岛上的屠杀,那么,我们将明白统治法国的并不是政治家,而是暴徒头目……我们不愿西班牙因为法国的过错而流血。勃鲁姆如果干涉,我们将永远也不会饶恕这一罪愆。”凡此种种,充分反映了法国右翼知识分子对勃鲁姆的极端仇视。【86】

注释:

【1】保罗·克洛岱尔(PauLClaudel,1868-1955),法国著名剧作家。诗人,外交官,曾任法国驻上海、福州和天津领事,驻日本、美国大使。

【2】保罗·瓦莱里(PauLValery,1871-1945),法国著名作家。

【3】此语出自当时羁旅巴黎的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之口——笔者注。

【4】参见夏伊勒:《第三共和国的崩溃》(上),第162-163页。

【5】吴岳添:《法朗士——人道主义斗士》,长春出版社1995年版,第185页。

【6】吴岳添:《法朗士——人道主义斗士》,第206-207页。

【7】保尔·瓦扬-古久里(PauLVaillant-Couturier,1892-1937),法国诗人,政治活动家。

【8】RomaiNRolland,“DéclaratioNd'indépendece de l'ésprit”,RomaiNRolland:Textes politiques,sociaux eTphilosophiques choisis,EditioNSociale,Paris,1970,p.180.

【9】RomaiNRolland,“DéclaratioNd'indépendece de l'ésprit”,RomaiNRolland:Textes politiques,sociaux eTphilosophiques choisis,EditioNSociale,Paris,1970,p.180.

【10】RomaiNRolland,“DéclaratioNd'indépendece de l'ésprit”,RomaiNRolland:Textes politiques,sociaux eTphilosophiques choisis,EditioNSociale,Paris,1970,pp.180-181.

【11】RomaiNRolland,“DéclaratioNd'indépendece de l'ésprit”,RomaiNRolland:Textes politiques,sociaux eTphilosophiques choisis,EditioNSociale,Paris,1970,p.181.

【12】转引自罗大冈:《论罗曼·罗兰》,第325页。

【13】Henri Barbusse,“L'autre moitié de devoir:à propos de‘Rollandisme’”,RomaiNRolland:Textes politiques,sociaux eTphilosophiques choisis,EditioNSociale,Paris,1970,p.190.

【14】Henri Barbusse,“L'autre moitié de devoir:à propos de‘Rollandisme’”,RomaiNRolland:Textes politiques,sociaux eTphilosophiques choisis,EditioNSociale,Paris,1970,p.192.

【15】RomaiNRolland,“Première lettre ouverte de RomaiNRolland à Henri Barbusse”,RomaiNRolland:Textes politiques,sociaux eTphilosophiques choisis,EditioNSociale,Par-is,1970,pp.200-205.

【16】RomaiNRolland,“Première lettre ouverte de RomaiNRolland à Henri Barbusse”,RomaiNRolland:Textes politiques,sociaux eTphilosophiques choisis,EditioNSociale,Par-is,1970,p.203.

【17】RomaiNRolland,“Deuxième lettre de Rolland à Barbusse”,RomaiNRolland:Textes politiques,sociaux eTphilosophiques choisis,EditioNSociale,Paris,1970,p.213.

【18】RomaiNRolland,“Deuxième lettre de Rolland à Barbusse”,RomaiNRolland:Textes politiques,sociaux eTphilosophiques choisis,EditioNSociale,Paris,1970,p.213.

【19】莫蒂列瓦:《罗曼·罗兰的创作》,卢龙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第349页。

【20】特里斯坦·查拉(TristaNTzara),本名SamueLRosenstock,1896-1963,法国作家。

【21】转引自楼均信主编:《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兴衰史》,第584页。

【22】David Drake,FrencHintellectuals and politics f roMthe drey f us Aff aire to the occupation,New York:Palgrave Mcmillan,2005,p.85.

【23】安德烈·布勒东(André Breton,1896-1966),法国著名作家,诗人。

【24】菲利普·苏波(Philippe Soupault,1897-1990),法国著名诗人。

【25】路易·阿拉贡(Louis Aragon,1897-1982),法国著名作家。

【26】又称“里夫战争”(Guerre du Rif)——笔者注。

【27】参见老高放:《超现实主义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29页。

【28】参见老高放:《超现实主义导论》,第30-32页。

【29】保尔·艾吕雅(PauLEluard,1895-1952),法国著名诗人。

【30】在第三共和国初期,在法国知识界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法国在普法战争中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得归因于法国的高等教育落后于德国的高等教育——笔者注。

【31】奥古斯特·比尔多(Auguste Burdeau,1851-1894),1894年7月当选众议院议长。

【32】茹勒·拉尼奥(Jules Lagneau,1851-1894)。

【33】Edouard Herriot,Madame Récamier eTses amis,Paris,Plon,1905.

【34】保尔·潘勒韦(PauLPainleve,1863-1933)。

【35】阿尔贝·蒂博代(AlberTThibaudet,1874-1936),法国思想家,文学评论家。

【36】贝尔纳·格拉塞(Bernard Grasset,1881-1955),法国著名出版家,于1907年创办了格拉塞出版社(éditions GrasseT& Fasquelle)。

【37】朱利安·班达(JulieNBenda,1867-1956),法国作家,评论家。

【38】该词同时具有“神职人员”之意——笔者注。

【39】JulieNBenda,LaTrahisoNdes clercs,Paris:Grasset,1927。本书有两个中译本,其一由吉林人民出版社于2004年出版,译者为孙传钊;其二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05年出版,译者为佘碧平。

【40】德里厄·拉罗歇尔(Drieu LARochelle,1893-1945),法国作家。

【41】阿泽马、维诺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第187页。

【42】让·杜沙尔(JeaNTouchard,1918-1971)。

【43】Pascale GoetscheLeTEmmanuelle Loyer,Histoire culturelle eTintellectuelle de lAFrance au X Xe siècle,Pairs,Armand Colin,1995.

【44】乔治·杜哈梅尔(Georges Duhamel,1884-1966),法国作家。

【45】罗贝尔·阿隆(RoberTAron,1898-1975),法国作家,政论家。

【46】埃马纽埃尔·穆尼埃(EmmanueLMounier,1905-1950),法国天主教思想家。

【47】让·米斯特莱(JeaNMistler,1897-1988),法国作家,政治活动家。

【48】阿泽马、维诺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第174-175页。

【49】参见夏伊勒:《第三共和国的崩溃》(上),第290页。

【50】儒勒·罗曼(Jules Romain,1885-1972),法国作家。

【51】参见夏伊勒:《第三共和国的崩溃》(上),第290页。

【52】让·库鲁特(JeaNCoutrot,1895-1941),法国工程师。

【53】雅克·多里奥(Jacques Doriot,1898-1945),法国政治家。

【54】贝特朗·德·儒弗内尔(Bertrand de Jouvenel,1903-1987),法国作家,自由主义思想家。

【55】阿尔弗雷德·法布尔-吕斯(Alfred Fabre-Luce,1899-1983),法国记者、作家。

【56】马塞尔·戴阿(MarceLDéat,1894-1955),法国记者,政治活动家。

【57】阿德里安·马尔凯(AdrieNMarquet,1884-1995),法国政治活动家,后在维希政府中任部长。

【58】乔治·伐卢瓦(George Valois,1878-1945),法国作家、政治活动家,1944年因参加抵抗运动被捕,死于狱中。

【59】皮埃尔·泰坦热(Pierre Taittinger,1887-1965),法国政治活动家。维希时期任巴黎议长。

【60】弗朗索瓦·德·拉罗克(Fran?ois de LARocque,1885-1946)。

【61】弗朗索瓦·科蒂(Fran?ois Coty,1874-1934)。

【62】马塞尔·比加尔(MarceLBucard,1895-1946),法国政治活动家,推崇墨索里尼的理论。

【63】关于伐卢瓦等人与莫拉斯分道扬镳的原因与过程,可参看 PauLSerant,Les Dissi-dents de L'ActioNFran?aise,Paris,Fayard,1978.

【64】参见吕一民等选译:《1918-1939年的法国》,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76-77页。

【65】罗贝尔·布拉齐拉克(RoberTBrasillach,1909-1945)。

【66】阿泽马、维诺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第187页。

【67】ZeeVSternhell,LADroite Révolutionnaire: Les Origines Fran?aises du Fascisme (1885-1914),Paris,Fayard,1978.

【68】ZeeVSternhell,Ni droite ni gauche,L'idéologiefasciste eNFrance,Paris,Fayard,1983.

【69】有关情况可参看吕一民:《斯特内勒与法国法西斯意识形态的研究》,载《世界历史》1994年第3期。

【70】有关“斯特内勒争论”的情况可参看 RoberTWohl,“FrencHFascism,BotHRighTand Left:Reflections oNthe SternhelLControversy”,The JournaLof ModerNHistory,1991,mar.

【71】参见阿泽马、维诺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第182页。

【72】此为“法兰西行动”的外围组织,因成立之初主要负责销售《法兰西行动报》而得名。

【73】卡米耶·肖当(Camille Chautemps,1885-1963)。法国政治家,三次出任总理。② 爱德华·达拉第(édouard Daladier,1884-1970),法国政治家,三次出任总理。

【74】爱德华·达拉第(édouard Daladier,1884-1970),法国政治家,三次出任总理。

【75】罗大冈:《论罗曼·罗兰》,第113页。

【76】RomaiNRolland,“DéclatatioNlue à lApremière séance du congrès mondiaLde tuos les patrs contre lAguerre”,RomaiNRolland:Textes politiques,sociaux eTphilosophiques choisis,EditioNSociale,Paris,1970,pp.284-289.

【77】罗大冈:《论罗曼·罗兰》,第116页。

【78】MicheLWinock,Le siècledes intellectuels,Paris,Seuil,1999,p.298.

【79】由于阿兰此期疾病缠身,故他在许多公共场合的活动实际上均由其忠实弟子米歇尔·亚历山大(MicheLalexandre)代为出席。

【80】维克多·巴什(Victor Basch,1863-1944),匈牙利出生的法国哲学家,社会活动家。

【81】莫里斯·多列士(Maurice Tho rez,1900-1964),1930-1964年担任法共总书记。

【82】MicheLWinock,Le siècledes intellectuels,Paris,Seuil,1999,p.305.

【83】马尔索·皮韦尔(Marceau Pivert,1895-1958),法国政治活动家。

【84】关于勃鲁姆的政权理论,可参看吕一民:《勃鲁姆人民阵线政府社会经济政策初探——兼析“勃鲁姆试验”的历史功绩和失败原因》,载楼均信主编:《法兰西第一至第五共和国论文集》,东方出版社1994年版。

【85】弗朗索瓦·莫里亚克(Fran?ois Mauriac,1885-1970),法国著名作家,195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86】有关情况可参看吕一民:《勃鲁姆人民阵线政府与“不干涉政策”》,载《杭州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

同类推荐
  • 末代皇帝的后半生

    末代皇帝的后半生

    本书分“新生”、“起点”、“北京植物园”、“今是昨非”、“风波”、“走上工作岗位”、“重建家庭”等十个部分,叙述了溥仪的晚年。
  • 我们身边的名人

    我们身边的名人

    本书集纳了中外诸多优秀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及文学大师们精彩的人生片断,在这些精彩的人生片断中,无论是大到对手之间的过招,还是小到友人之间的戏谑,无不闪现了思辨的灵光和语言的机智,是名人们在人生这个舞台上的上佳表演。本书以翔实的材料,有趣的意境和诙谐的语言,展示了名人们与众不同的人生。读者在轻松阅读、感受名人们独特魅力的同时,可启迪思想、丰富知识、提升心智。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名人就在身边。
  • 钟南山:生命的卫士

    钟南山:生命的卫士

    一个沉醉于冒险的顽童,怎样种下毕生追寻的理想?一个叱咤田径场的少年,如何成为妙手仁心的医者?一个久别医坛的中年人,历经哪些磨难涅槃为业界泰斗?一位历尽坎坷的老人,凭什么两次在病毒肆虐时力挽狂澜?……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专家。他以诚信做骨架,以大爱为经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完美诠释了院士的职责,战士的勇猛,国士的担当。
  • 韩国总统的中国“御医”

    韩国总统的中国“御医”

    韩国总统称他是“了不起的中国人”,外国情报机关称他是“中国奇人”。他在刑场上陪过绑,从枪口下脱逃,当过野人;当过台湾高级间谍,受过蒋家父子的召见与嘉奖;与韩国四位总统是至交,打开了中韩秘密通道。他一身铮铮傲骨、嫉恶如仇,多次遭歹人暗算。在他身上,凝聚着一个时代的缩影,透过他多灾多难而又波澜壮阔的人生,我们将领略到成大业者无坚不摧的个性与品格。
  • 野心优雅——任志强回忆录

    野心优雅——任志强回忆录

    本书是任志强目前唯一一本自传体回忆录,区别于以往媒体或者著作的片面解读,该书由任志强亲自执笔,几易其稿,回忆了任志强60年的成长历程。任志强的故事充满励志色彩,又极富传奇。以贩卖兔皮的小商贩起家,蒙冤入狱,最后又在大时代下创立华远地产。几度沉浮传递出自强奋斗的正能量。此外,任志强也是改革开放30年的观察者,其成长又交织着历史变迁,描绘“文革”“上山下乡”以及改革开放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轨迹。从家世,到参军,贩卖兔皮起家!官与商,红与黑,坎坷六十年,50万字全部写尽!起诉政府,状告银行,被穷人扔鞋,被国家暗查,此书大曝内幕细节。退休后,任志强更是敢说,堪称厚重而真实的一部跌宕历史回忆录。
热门推荐
  • 灾厄圣碑

    灾厄圣碑

    罗克穿越到了一座末日后新生的未来城市,浮世城这里有赛博空间、有人工智能、有仿生人、有义体但物质的高度发达,带来的却是精神极度空虚,巨型公司控制下的人们沉浸于物欲和虚拟梦境不可自拔于是变革将至,神要降临————今日我来,将为世界带来苦难
  • 何处落白

    何处落白

    邪修遍布,天下皆黑,何处落白?玉宇澄清,天下皆白,何必落白?人生如棋,世间亦如棋……懵懂少年踏上未知的路程,逢劫难,得机缘,拔神剑,诛奸邪,结局亦是开始,偶然也是必然……善恶黑白,只在一念思量……你守护世间,我便守护你!
  • 海贼王之夏诺

    海贼王之夏诺

    小诺,你在干嘛?吃吃什么?吃。。。。不知道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妖狐皇后

    妖狐皇后

    她以相府嫡小姐的身份嫁入他的后宫,却最终以万人唾弃的妖狐凄惨收场。封去修为,隐去真身,只为那凡间的短短十年。一道圣旨,是他对这十年最真实的感想。她后悔了,在一场即兴编制的纱网里越陷越深。后悔相信帝王深情的承诺,一腔孤勇,到头来落得凄凉收场。悔教夫婿觅封侯,待你功成名达,许谁花前月下,我早已心猿意马。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无敌至尊混花都

    无敌至尊混花都

    你们还真拿至尊不当大佬啊,知道大佬不,就是瞪谁谁怀孕...咳咳...瞪谁谁死知道不?
  • 帝宗

    帝宗

    天地万物生灵,都有寿元,无人能够长生,就算是神也不例外,唯有武道达到极致,达到“帝”者,方能与天地同寿!自天地初开,每一古便只能拥有一个“帝”!随着上一任“帝”飞升,九州大陆无数天才人物横空出世,谁都想成为那长生不死的人。这是一个天才辈出的时代,没有最天才,只有更天才!被人毁坏根基的罗潜,本应该退出这个舞台;却因为重生十年前,在这个无数天才竞争的舞台横空杀出。
  • 强势夺妻:盛少的心尖宠

    强势夺妻:盛少的心尖宠

    三年前,沈以默还对盛禹铭说着非君不嫁,三年后,她却带着他的孩子成了许家少奶奶。盛三少是什么人,皱皱眉都能让S市抖三抖的太子爷,这种绿云压顶的奇耻大辱能忍?誓要让沈以默悔不当初!可是,他怎么就着了她的道,一不小心就往男小三的路上越走越远了呢?没想到偷妻不成蚀把米,悔不当初的竟然是他自己。盛少强势夺妻,将人壁咚在墙,“沈以默,你逃不掉的。”强势的气息炙热而暧昧,沈以默怒推,“盛禹铭,你不要脸!”“要脸做什么,要你就够了,昨晚在床上你可不是这么说的。”盛少邪气一笑,长驱直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