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46000000003

第3章 心理学是什么--入门篇(2)

格式塔心理学既反对冯特把心理现象分析为各个元素,也反对行为主义用来表示刺激与反应的"S-R"公式。他们认为,任何一个心理现象都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整体具有特殊的内在规律的完整的历程,具有具体的整体原则的结构。整体并不简单地等于各部分的和。他们有一句名言:"整体总比部分相加还要多。"比如,把许多单个的音符放在一起,从它们的组合中会出现新东西(一支曲调),而这种新东西并不存在于任何个别的音符中;把四根线段组成一个正方形,它就已是一种具有新的性质的新形式,它的含义比四根线段本身的含义要多得多。

格式塔心理学派强调整体的观点,重视各部分之间的综合。这对心理学的研究是一个较大的贡献。但其不足是,其研究只局限于感知觉的领域。另外,它的一些原则究竟是否能适用于心理学的全面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探讨。这一学派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顶峰。

弗洛伊德究竟说了些什么--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是弗洛伊德在毕生的精神医疗实践中,对人的病态心理经过无数次的总结和多年的累积而逐渐形成的。它对传统的心理学课题,如意识、感知觉、注意等不感兴趣,主要着重于精神分析和治疗,并由此提出了人的心理和人格的新的独特的解释。它认为,人内心的生物方面的冲动、情欲等原始本能的东西,是人的个体复杂生存活动和传宗接代的种族生存的主导驱动力。

弗洛伊德认为,外部的一些社会伦理道德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人的这种原始冲动的自由表现,所以,弗洛伊德进一步认为,人的心理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意识;另一部分是潜意识(无意识)。意识包括个人现在意识到的和现在虽意识不到但却可以记忆的。无意识是不能被本人意识到的,它包括原始的盲目冲动、各种本能以及出生后被压抑的欲望。无意识的东西并不会因压抑而消失,它一直存在并伺机改头换面表现出来。这就是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它重视人格的研究、重视心理应用。在精神病治疗方面,该学说不仅提供了一整套治疗的理论和方法,而且成为现代医学心理学之先声。另外,精神分析学说还在艺术创造、教育及其他人文科学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消极方面主要表现为,它过分夸大了人的自然性而贬低了人的社会性。后来,由弗洛伊德的一些学生又发展形成了新弗洛伊德主义,表现为不再那么强调人的本能作用,而开始重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社会因素。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是心理学百余年史中唯一的一个经久不衰的心理学派,它的许多理论至今仍在心理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从儿童到老年纵向研究人的心理--皮亚杰学派

皮亚杰学派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瑞士,代表人物是皮亚杰。该学派主要研究儿童的认知活动、探索智慧的结构和机能及其形成发展的规律。该学派认为,人类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而适应主要是因为有机体内的同化和异化两种机能的协调,从而使得有机体与环境取得了平衡的结果。

皮亚杰学派理论的核心是"发生认识论"。这一理论主要就是从纵向来研究人的各种认知的起源以及不同层次的发展形式的规律。在皮亚杰学派以前的各个学派,都是停留在成人正常的意识或病态的意识,以及行为的横断面的研究上,而从未由儿童到老年纵向地、全面地、发展地去考察、去研究人类的智慧的产生和发展规律。

因此,皮亚杰学派对心理的研究,不能不说是心理史上的一个空前创举,它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的认识论,拓展了心理学研究的领域,促进了儿童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同时,对其他一些学科如认识论、逻辑学、语言学和教育学等的产生也有很大的影响。它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对人的社会性和实践性活动的重视不够,对环境特别是对教育的作用估计偏低,对人类智慧的结构化有些牵强、武断。

生理机制决定心理活动--神经生理学派

神经生理学派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前后,代表人物有加拿大的潘菲尔德、瑞典的海登等一大批学者。该学派主要强调对心理的生理机制的研究。它主要从解剖结构、生物化学组成、电活动等三个方面对脑及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进行研究。例如,对脑的蛋白质、核糖核酸化学物质的研究;对大脑皮层机能定位的研究;对大脑的记忆过程的研究,等等。目前国际上有相当多的学者,包括生理学家、心理学家、神经生理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他们有的甚至不惜放弃原来已研究多年的课题转而投入对神经生理的研究之中。

德国解剖学家加尔提出了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的观点;法国生理学家弗洛仑斯用精确的切除法研究了人脑,发现了脑机能的整体性;法国医生布洛卡通过对患"失语症"的病人的尸体进行解剖,发现了左侧大脑皮层专管"语言"的机能区域的存在;德国医生弗立奇以及法国生理学家形齐格用电流刺激大脑皮层而发现了大脑皮层上的专管人体肢体动作的"运动"机能区的存在;加拿大医生潘菲尔德用微电极探查大脑皮层得到了更精确的机能定位,并首次发现了"记忆"机能区的存在;诺贝尔奖获得者柯贝通过对记忆的研究发现,记忆是通过大量的神经元的触突变化储存在中枢神经的大片网络上的,这种储存是扩布性的,很像全息照相;诺贝尔奖获得者斯佩里通过长期对"裂脑人"的研究,发现人的左右两个脑半球有分工,左半球主管语言、数理和逻辑等抽象思维,右半球主管空间形式、音乐和艺术等形象思维;瑞典生物学家海登在生物学上的DNA和RNA的发现之后,通过对动物的实验发现RPJA是记忆物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理学教授休贝尔和威塞尔通过脑电的研究发现,大脑皮层的细胞还有进一步的分工,有的管看线条,有的管看角,有的管看运动等,这项研究于1981年获得了诺贝尔奖。

当前,国际上的神经生理学研究非常活跃。研究队伍不断扩大,研究手段越来越现代化。神经生理学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揭开人脑这个"黑匣子"中的秘密,从而最终彻底揭示人的心理活动的全部内在奥秘。该学派方兴未艾,具有广阔的前景。

意识支配行为--认知心理学派

认知心理学派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目前正处于高潮。一般认为,该学派的奠基者是美国的耐塞和西蒙。认知心理学是在行为主义失败,而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以及计算机科学发展起来的条件下产生的。

该学派反对行为主义,认为应承认人的主观意识,并认定,人的行为主要决定于认识活动,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人的意识支配人的行为。强调人是进行信息加工的生命机体,人对外界的认知实际上就是一种信息的接受、编码、操作、提取和使用的过程。为此他们认为,认知心理学就是要研究人类认识的信息加工的过程,提供信息加工的模型。

认知心理学强调了意识(理性)在行为上的重要作用,强调了人的主动性,重视了各心理过程的联系、制约,基本上博采了几大学派的长处,尤其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有较大的贡献。认知心理学已表现出来的缺陷是忽视了人的客观现实生活条件和人的实践活动的意义,而集中于人的主观经验世界。

从古到今,全貌速读--心理学大事记

约公元前510年孔子提出性习论、学知论、发展观和差异观等教育心理学思想。

约公元前450年古希腊的恩培多克勒认为人体由四根(土、水、火、空气)构成;人的心理特性依赖于身体的特殊构造;身体上的四根的配合比例不同造成心理上的差异。

约公元前429年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认为生活和心理活动都是灵魂的功能,也都是机械的作用,认定心理是物质的派生的存在。

约公元前400年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认为脑是心理的器官,他将恩培多克勒的人体四根说发展为人体四液说,在《论人的本性》一书中认为正是这四种体液形成了人的性质,他将心理疾病分为狂躁、忧郁和痴呆三类。

约公元前380年古希腊的柏拉图承认物与观念两种现象,观念除生而具有者外,皆为感官观察的结果。这是心物二元论的基础。

约公元前350年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五种感觉的理论和三条联想律。误认为心脏是心理的器官。他著有《论灵魂》。

约公元前320年孟子主张"性善论",重视环境和教育在人性发展中的作用,在情意心理方面提出"寡欲"、"尚志"等。

约公元前260年荀子认为:"形具而神生",主张"性恶论",注重"化性起伪",所著《劝学》、《解蔽》、《正名》等专篇,对学习、认识人性和思维等心理问题有较为全面、系统的论述。

约公元70年王充著《论衡》,其中论述有关感知觉、思维、注意、情欲和人性等心理学思想。

约公元100年刘劭著《人物志》,提出人的才性与其鉴定问题。

约公元500年范缜著《神灭论》,阐明形神关系问题。

公元1650年英国哲学家霍布斯的《人性论》出版,主张机械主义的决定论;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尔的《论情欲》出版,提出心身交互作用论及"反射"的概念。

同类推荐
  • 最有趣的101个心理学实验

    最有趣的101个心理学实验

    心理学不仅是我们生活的调味品,也逐渐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心理学的科学领域已深入到每个人的生命之中。哪里有人,哪里就会有心理学。这些历史上最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既有现场实验,也有实验室实验。涉猎了较广泛的心理学分支领域,有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通过这些妙趣横生的实验,不仅可以了解心理学一百年的发展历程,更可以学到不少有用的心理学知识。通过阅读本书,你会理解心理现象,从而领悟人生真谛。
  • 心理学与读心术

    心理学与读心术

    本书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日常工作、生活中,教读者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灵活运用心理学的方法,用眼睛洞察一切,“读”懂他人的微妙心思,并对之作出精准的判断,使自己成为人际关系的赢家,进而在事业上取得进一步的成就。
  • 哈佛最神奇的24堂心理课

    哈佛最神奇的24堂心理课

    本书以哈佛心理学家们的研究成果为依托,运用心理咨询术对调整人们的心态、保持健康的心理、积极面对生活的压力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 20几岁女人要懂的心理学

    20几岁女人要懂的心理学

    个性之美是女人的一种内在的人格魅力。如果一个女人失去个性,必然会变得与众人没有什么不同,即使你的外表多么美丽,也只能是一种装饰。通俗地讲,就是“花瓶”。所以,一个女人只有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才能符合现代潮流的审美标准,成为一名别具品位的“俏佳人”。现代女性都希望自己活得潇洒,活得快乐。在这种欲望的引导下,女人不是变得越来越失去个性,而是个性越来越突出,她们总是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寻找恰当的个性,以求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品位。显然,一个现代女人必须要有个性气质,才能赢得大家的青睐,才能发现自己美在何处。
  • 每天玩一个心理学游戏

    每天玩一个心理学游戏

    本书帮助读者从自我、职场、爱情、智商、情商等方面全方位认识自己,其中所收录的心理学游戏数量众多、包罗万象,语言轻松活泼、风趣幽默,让你可以从任何一个地方开始你的自我发现之旅。
热门推荐
  • tfboys冥洛盛夏

    tfboys冥洛盛夏

    我是喜欢甜文宠文的,但是没有虐的话就不太好,所以适当虐,木啊
  • 浮生之觉醒

    浮生之觉醒

    人为何物,鬼为何物?——思思贾大人们每天都在说谎。——李乐当你有求于我的时候,我就有杀了你的理由。——安娜贝尔
  • 霸道公主

    霸道公主

    问:“人死了以后会怎样?”答“就像睡着了再也醒不过来的那样吧。”问:“就像睡着了再也醒不过了吗?没想到那么轻松啊。”问:“但是如果有一天你睡着啦,以为一切都结束了。但是下一个早晨又来临了。该怎么办?”答:“………”当她来到了异世,没有任何亲戚朋友。还落在了荒郊意外,这得是人品有多差才会发生的事啊?遇到的人个个都想要她的性命。明明活着却被宣告死亡。当实力比过人家的时候就比智商吧。
  • 将离又名将日别离

    将离又名将日别离

    玉人家,画楼珠箔临津。托微风、彩箫流怨,断肠马上曾闻。宴堂开、艳妆丛里,调琴思,认歌颦。麝蜡烟浓,玉莲漏短,更衣不待酒初醺。绣屏掩、枕鸳相就,香气渐暾暾。回廊影,疏钟淡月,几许消魂?翠钗分。银笺封泪,舞鞋从此生尘。任兰舟载将离恨,转南浦,背西曛。记取明年,蔷薇谢后,佳期应未误行云。凤城远、楚梅香嫩,先寄一枝春。青门外,只凭芳草,寻访郎君。--宋贺铸
  • 天使与恶魔的距离

    天使与恶魔的距离

    有人说,爱上一个人就等于爱上眼泪。蓝初月说:“我的感情世界就像被破了一个大洞,而我,就在里面被风吹来吹去,永远靠不到边。死亡、欺骗、守护、阴谋,我的生命承载不了这么多的痛,为什么不让我替他烟消云散?”唐慕烬说:“为了你,我筹谋三年,只为能许你一个美好的未来。我不惜害死父亲、妹妹,只为你不受伤害。如果有人伤害你,我要全世界陪葬!”--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雨过天晴之后要来杯牛奶吗

    雨过天晴之后要来杯牛奶吗

    什么?穷的渣也不剩了?什么?有个妹子与我灵魂相通?什么?这样没法修炼?找找参考呢?最近一次出现我这情况的人是在唐朝?自创功法难度很高吗?都自爆了?看我左脚踩右脚交替上天!??????????小问号你是否有很多朋友?
  • 病王毒妃:鬼手女将军

    病王毒妃:鬼手女将军

    精忠报国,鞠躬尽瘁,功高盖主,上位者,不能容。一门忠烈,通敌叛国,满门抄斩。前世福泽,今世来报。魂穿重生,能否扭转乾坤?驰骋沙场,大小姐巾帼不让须眉。转战商户,大小姐依旧运筹帷幄。她言,上为者未有容人之心,我必反之!他笑,大小姐好才情,本王钦定,必宠之!看她纤纤玉手,如何颠覆朝政之事,报血海深仇…观病王追妻,如何俘获芳心,许一世柔情…
  • 妃来横祸:王妃要出逃

    妃来横祸:王妃要出逃

    侍寝号17?还签《妾室守则》?王爷,你当买房摇号呢?!16房小妾要排排队不?!“爱妃,盖章了”“啵”的一声,性感薄唇贴上来……一掌PIA飞之!王爷,要耍流氓,请先签了《王爷需知》先!否则,洞房花烛吗?嘿嘿,月黑风高,适合那啥啊,你懂得……
  • 虐恋情深(绝舞倾尘之一)

    虐恋情深(绝舞倾尘之一)

    十年了,朝夕相处的十年,难道还不够让对方知道他的心意吗?不明白吗?第一眼在乱马刀枪里看见这个绝尘的人儿,他就被深深吸引!所有的约定都是谎言、借口,唯一想要的就是名正言顺将他留在身边。十年了,生死与共,如今的你却只有一句话——因他喜欢绝尘,为了留住绝尘,只好封她为后……原来朔璃娶她,只是因为……她是哥哥的妹妹……只是……哥哥的代替品……为什么?明明很讨厌他的,为什么知道真相的自己会如此痛心……
  • 含有多种维生素的思考

    含有多种维生素的思考

    本书为陈祖芬的中国故事系列丛书,共十六本,在这十六本书里,有作者的生命脉络,这是读者朋友们能触摸得到的。本书收录了“女孩”、“世界是由不安分的人创造的”、“让我糊涂一回”、“生活向你提供信息”等20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