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08500000027

第27章 宋、辽、金、西夏(2)

包拯一生清正廉洁,从不贪污受贿。他认为:要做到清正廉洁,必须生活节俭,节俭方能养廉,奢侈必然导致贪污。他不但自身廉洁,而且制定了一条“家训”,劝诫子孙将来永远清廉。虽然做了大官,可是他的衣服、用具、饮食还和从前一样。他平生最恨贪官污吏,在他所作的一篇《家训》里说:后世子孙凡做官贪污受贿的,不得放归本家,死后不得葬于祖坟之中。

可以用以下一段话概况包公的为人:清正廉洁,节俭朴素;兴利除弊,为民造福;犯颜直谏,嫉恶如仇;铁面无私,秉公执法;勤于政事,鞠躬尽力。包青天是所有官员的榜样。

趣味链接:包公的身世

传说包拯在家排行老三,故小名叫包三,在包三未出世之前,他们的家境十分贫寒,有一天包三的大嫂洗澡,在澡盆里落下一颗星星,这一颗星星吓坏了他大嫂,她就把洗澡水让给他妈妈,第二年,她妈妈生下了包三,奇丑无比。加上脸又黑且额上一道月亮的胎记,他妈妈认为生了一个怪胎,他妈要求他大嫂把他活埋了,说完就吓晕了过去,而他的大嫂就偷偷地抱走,给人家寄养。

范仲淹新政--一个文人的政治理想

范仲淹,原名朱说,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望亭)人,北宋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他在《岳阳楼记》中留下了一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话不仅成为了千古绝唱,而且也是范仲淹一生的座右铭。

范仲淹两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无依无靠,不得不带着他另嫁到一个姓朱的人家。范仲淹从小的生活环境十分艰苦,他住在一个庙宇里读书,虽然吃不饱饭,仍旧刻苦学习。有时读书到深更半夜,实在困得张不开眼,就用冷水泼在脸上,稍微精神一下,继续攻读。二十三岁那年,范仲淹来到睢阳应天府书院,应天府书院是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共有校舍一百五十间,藏书数千卷。范仲淹十分珍惜崭新的学习环境,昼夜不息地攻读。终于在27岁那年考中了进士。

范仲淹在朝廷当谏官的时候,他看到宰相吕夷简滥用职权,任用亲友,就向仁宗大胆揭发。这件事触怒了吕夷简,吕夷简却反咬一口,说范仲淹结交私党,挑拨君臣关系。宋仁宗听信吕夷简的话,把范仲淹贬谪到南方。后来,西夏与北宋爆发了战事,朝廷需要有人带兵打仗,宋仁宗又把他调往陕西指挥战事。在这场战争中,范仲淹展现了他的指挥才能,立下了大功。宋仁宗觉得他的确是个人才,就把范仲淹从陕西凋回京城,派他担任副宰相。

范仲淹一回到京城,宋仁宗就召见了他。仁宗要他提出治国的方案。经过深思熟虑后,范仲淹提出了多达十条改革措施。宋仁宗看了范仲淹的方案,非常赞同,批准在全国推行。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范仲淹新政”。

改革是利益的分配。这些改革措施触动了上层贵族集团的利益,因此一些皇亲国戚、权贵大臣、贪官污吏纷纷散布谣言,攻击新政。有些原来就对范仲淹不满的大臣更是天天在宋仁宗面前说坏话,说范仲埯与一些人交结朋党,滥用职权。看到反对新政的人越来越多,宋仁宗也开始动摇起来。范仲淹被逼得在京城呆不下去,就自动要求回到陕西防守边境。于是,宋仁宗顺水推舟,就把他调走了。

范仲淹一走,宋仁宗立刻下令把新政全部废止,至此新政推行了不足一年。以失败而告终。

趣味链接:断虀画粥的来历

范仲淹小的时候,常去附近长白山上的醴泉寺寄宿读书,从早到晚,不断诵读。他勤奋刻苦的精神,给僧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几根腌菜,调半盂醋汁,吃完继续读书。后世便有了断虀画粥的美誉。

欧阳修改革文风--给文章注入了新鲜血液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永丰县人)。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他领导了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唐代古文运动以后的又一次文风改革。改革的目的是反对浮华艰涩的文风,倡导文章要通俗流畅,贴近生活,对当时诗文革新运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欧阳修四岁时,父亲病逝,他和母亲随叔父随州(今湖北随州)长大,幼年家贫无资,母亲郑氏以荻画地,教以识字。欧阳修自幼酷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欧阳修天资聪颖,刻苦勤奋,往往书还没有抄完,已能背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技巧娴熟,文笔老练。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无以家贫子幼为念,此奇儿也!不唯起家以大吾门,他日必名重当世。”十岁时,欧阳修从城南李家借到了唐朝的《昌黎先生文集》,一共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日夜攻读。这为日后他倡导改革文风打下了基础。

宋朝初年的时候,在当时平和的社会环境下,贵族文人集团提倡的文风占据了主流,这种文风追求华丽的形式,优美的词汇,可是内容空洞无物,脱离生活。欧阳修读了韩愈的散文,觉得它文笔流畅,说理透彻,跟当时流行的文章完全不同。他认真琢磨、学习韩愈的文风。长大以后,他到东京参加进士考试,连考三场都得到第一名。这之后,欧阳修更加坚定了改革文风的信念,大力倡导文风改革。在二十多岁时,欧阳修就已经很有名气了。

相比较文学上的成就,欧阳修的仕途之路却并不顺利。他官职不高,但是十分关心朝政,正直敢谏。他曾写信责备陷害范仲淹的吕夷简,后来因此被降职到外地,过了四年才回到京城。后来,又因为支持范仲淹新政,欧阳修遭人诬陷,又被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县】。在滁州时,欧阳修在处理政事之外,常常游览山水。当地,有个和尚在滁州琅琊山上造了一座亭子供游人休息。欧阳修登山游览的时候,常在这座亭上喝酒。因此被称为"醉翁",这个亭子也被叫做醉翁亭。他写了一篇散文《醉翁亭记》成为人们千古传诵的佳作。

欧阳修当了十多年地方官后,再次被调回京城,因文采出众,担任了担任翰林学士。他继续倡导文风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

趣味链接: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拜欧阳修为师)。两名唐朝人和六名宋朝人。他们先后倡导了古文革新浪潮,使得散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王安石变法--宋代最大的改革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他为王荆公,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改革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王安石是出生于一个中层官员家庭。年轻的时候,他文章写得十分出色,深得欧阳修赞赏。二十岁那年,王安石考中进士,做了几任地方官,积累了丰富的地方吏治经验。他了解到社会的弊病,体会到人民的疾苦面对严酷的社会现实,王安石开始有了推行改革的想法。

王安石宋仁宗上了《万言书》,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改革主张。宋仁宗刚刚废除范仲淹的新政,对王安石的改革主张自然也无动于衷。他的改革主张无法实现,直到宋神宗上台。

宋神宗即位的时候只有二十岁,因为年轻,自然也想有所作为。王安石给他分析了当前的情况,指出当前社会存在以下矛盾:一是百姓贫苦,地主豪强占据了大量土地,而农民无地,结果富者愈富,穷者愈穷;二是军力弱,调兵权与领兵权分离,军无常帅。武器生产管理混乱,军队没有战斗力;三是政府机构臃肿,官员太多,人浮于事,办公经费不足;四是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贫苦在加上天灾,各地暴动不断。因此,必须实行一场大规模的变法,宋神宗非常赞同。

公元1069年,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开始实行变法。主要内容包括:方田均税法,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募役法,保甲法,裁兵法,将兵法,保马法,军器监法,太学三舍法,贡举法,惟才用人制度等。变法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巩固宋朝的统治,增加国家收入起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他的变法触动了大地主和官僚集团的利益,遭到他们激烈反对。司马光曾经多次上书皇帝取消新法。后来,宋神宗也开始怀疑变法。一次,他问王安石:“现在人们都说,我们不怕天变,不听人们的舆论,不守祖宗的规矩,我们什么都不怕,这是要亡国的,该怎么办?”王安石回答:“陛下认真处理政事,这就可以防止天变了。陛下听从下面的意见,这就考虑到舆论了,再说人们的话也不是全对的,只要我们做的合乎道理,又何必怕人们议论。至于祖宗老规矩,本来就不是固定不变的,。”

最后宋神宗还是动摇了,王安石的改革以失败告终。但是这次改革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变革了社会结构,也影响了人们的观念,有它的进步意义。

趣味链接:王安石吃鱼饵

宋仁宗一次大宴群臣,王安石在花园里钓鱼。他发现鱼饵很漂亮,忍不住尝了一个,居然非常好吃,于是又吃了一个,不知不觉,一盘鱼饵就被他吃完了。留下了一个王安石吃鱼饵的趣闻。

苏东坡身陷“文字狱”--旷世才子的悲惨遭遇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四川眉山)人,世人多称他为苏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词人和诗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苏轼一生坎坷不断,他为人正直,敢说敢做,当时朝廷中保守派和革新派斗争激烈,苏轼成为了斗争的牺牲品,曾被捕入狱,三次被贬,分别被貶至黄州(今湖北黄冈)、惠州(今广东惠州、琼州(今海南)。但是苏轼在被贬到地方之后,关心民间疾苦,进行各项兴利除弊的改革创新事业,颇有政绩,深受百姓爱戴。

苏东坡身陷“文字狱”,又被称为乌台诗案。宋神宗年间推行变法,苏轼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当时的苏轼已是文坛的领袖,他的作品在社会上影响很大,为了避免破坏变法,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御史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由于自汉代以来御史台又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后来,苏轼去湖州(今浙江省吴兴县)做官,七月遭御史台所派遣的皇甫遵等人逮捕入狱,他们指证苏轼在诗文中歪曲事实,诽谤朝廷。御史李定、何正臣、舒亶等人,举出苏轼的《杭州纪事诗》做为证据,说他“玩弄朝廷,讥嘲国家大事”,更从他的其它诗文中挖出一句二句,断章取义的给予定罪,如:“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本来苏轼是说自己没有把法律一类的书读通,所以无法帮助皇帝成为像尧、舜那样的圣人,他们却指他是讽刺皇帝没能以法律教导、监督官吏;总之,他们认定苏轼胆敢讥讽皇上和宰相,罪大恶极。苏轼在御史台内遭到严刑拷问,他自认难逃死罪。最后终能幸免一死。后人把这桩案件的告诉状和供述书编纂为一部《乌台诗案》。

趣味链接:苏氏子弟

苏氏一家,可谓人才辈出。苏轼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当是著名的文人,同为唐宋八大家。而苏轼有四名非常杰出的弟子,为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称为四学士。后人有诗云: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方腊起义--官逼民反的结果

宋徽宗赵佶,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昏君。他在位时,宠信奸臣,宋朝的权力落到了蔡京、童贯一班人的手中,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宋朝的政治已经腐朽到了极点。

方腊是睦州青溪县(今浙江淳安)人,雇工出身。青溪及其附近地区盛产竹木漆茶等经济作物,造作局和应奉局每年从这里勒索成千上万斤的漆,其他竹木花石的数量也极为庞大。小生产者和一般劳动人民的生活陷入绝境,怨声载道。于是在1120年,方腊发动几百名群众,聚集在青溪县万年镇,方腊对大家说:“我们耕田、纺织,整年劳苦,生产的粮食和布匹全被朝廷夺去挥霍掉了。他们稍不如意,就鞭打我们,甚至把人活活逼死。对此我们能甘心吗?”众人愤怒地高声回答:“不能!”于是,这些人宣告起义,起义得到了农民的拥护。方腊便组织人制造竹刀、竹枪作为武器,在平地上操练武艺,并且在道路上设下了许多陷阱。准备对抗官府。

很快,青溪县知县知道了农民起来造反的消息,于是派了五百人攻打起义军。方腊把一千多起义军埋伏在敌人的必经之路上,杀得官兵们落荒而逃,尸体躺倒了一片。

胜利鼓舞了方腊和他的起义军,队伍很快壮大到10万人。方腊自称“圣公”,建年号“永乐”,设置官吏将帅,正式建立了起义军的政权。

很快,朝廷拍了两浙都监蔡遵和颜坦带领五千官军前来镇压。起义军打败了他们,两个都监都送了命,五千官兵也都成了刀下鬼。

起义军乘胜占领了青溪县城。之后,起义军势如破竹,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又先后打下了睦州、休宁、歙州、杭州等许多城市。

起义军的接连胜利,让统治者慌了神。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前方百计的对付起义军。宋徽宗的宠臣之一童贯率领15万精兵,攻打起义军。双方在秀州激战,结果起义军失败。之后有在杭州交战,起义军再次失败。起义军屡战屡败,从富阳、新城、桐庐、建德、青溪,时战时退,最后退守帮源。宋军从东西两面包围帮源。方腊在帮源的严家溪滩,与宋军决一死战。在战斗中,方腊坐骑战死,战刀丢失,最后不得不带亲信,退往洞源村东北的石洞中躲藏。石洞分上中下三窟,极为隐蔽,官军无法寻找。统制官王禀下令搜山。裨将韩世忠由方庚作向导,收买叛徒方京,找到了方腊躲藏的石洞。经过一番殊死搏斗,方腊和妻邵氏、子方亳、宰相方肥等人被俘。后来,方腊在汴京英勇就义。

方腊起义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起义军打下六州五十二县,威震东南半壁,从根本上动摇了北宋王朝的统治。方腊作为农民起义的杰出领袖,永远被人们怀念。

趣味链接方腊鱼

在和朝廷战斗时,方腊被困在齐云山独耸峰。方腊心生一计,找来很多鱼虾,扔到山下,官兵以为山上粮草充足,于是就退兵了。后人为了纪念这件事,发明了方腊鱼这道色,香,味俱佳的菜肴。

完颜阿骨打--金国的创始人

古代,在我国现在的吉林,黑龙江一带,生活着一个以渔猎、畜牧为生的民族--女真族。辽代时,女真为辽朝统治。辽代中后期,以完颜部为代表的女真族逐渐崛起,势力日益强大。后在其首领完颜阿骨打的领导下,奋起反抗并推翻辽王朝的残酷统治,建立了大金政权。

同类推荐
  • 我的人生不可能这么颓废

    我的人生不可能这么颓废

    城市套路深,只敢混农村开局一条狗,纵横十里八村无敌手……
  • 秦鹤岚

    秦鹤岚

    (一部历史科幻武侠小说)要离毁容吞炭,荆轲易水惜别。一生长长短短,或平凡,或庸俗。如果没有开挂的本领,就是一个平凡人,那该如何在暗藏风云的王朝,登上巅峰?一颗携带着高级文明的陨石坠落战国,改变了时事。直至多年以后,一个少年揭开了迷雾。看似风平浪静,实际上波涛汹涌。看穿世事,留下最后的温暖于心间。剑微凉,书已黄,一世痴狂赴衷肠。死与生,两茫茫,万里江山笑沧桑。边疆金戈铁马,摇曳灯火阑珊。金虎弓,白羽箭,血色末花满胸膛。鬓微霜,铁甲亮,事了扶衣功名藏。生生死死,不必伤,君不见,百花败尽尤微香。胜胜负负,不必讲,君不见,英气褪尽尤徜徉。自古秦地多雾岚,鹤鸣九天鱼跃渊。
  • 三国之汉主刘璋

    三国之汉主刘璋

    此书因本人只是新人,加之笔力的问题,前期看的有些不伦不类,不过只要你耐心观,看到了三十章之后你就会发现精彩,而且此书将一直免费,不需你任何金钱,只需你的支持~~~
  • 酋长意志

    酋长意志

    现代人穿越原始社会!首要面对的,就是生存问题!个人!家庭!部落!如何安全的生存下去,都需要货车司机萧言仔细考虑……!这里流行推举制!想要接父亲班儿,成为下一任部族头人,他必须得表现的格外突出!独木难成林!先做部族头人!再想部落酋长的事儿……可这块儿把自个儿脑袋磕破的石头,似乎有些不简单啊……!我得仔细瞅瞅……!
  • 五子良将

    五子良将

    广阔无垠的草原上,站着一位“胸无大志”的少年;莺飞蝶舞的花丛中,一位女子翩翩起舞。究竟是为了什么,少年立志要成为王者。那温润而雅的“贤王”,为何不惜被冠以“暴君”之名,也要发动战争。富丽堂皇的宫殿上,看着身边空荡荡的座椅,到头来,却是一场空?
热门推荐
  • ABC's of Science

    ABC's of Scien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请让我变强亿点点

    请让我变强亿点点

    平行世界叶天明获得了一个杀死丧尸就可以兑换异世界物品的能力,问我要不要写轮眼?抱歉,我要轮回眼天照,月读,须佐能乎,一个平凡的小人物一步步在末世悄然崛起女神相伴?抱歉,我对美女不甘兴趣,我只想变强亿点点
  • 没来得及爱你

    没来得及爱你

    他爱了她很久,久到她难以想象。但是直到最后,那三个字谁也没有说出来。
  • 孑三娘

    孑三娘

    “我不为任何人。所作所为,只为自己,没有理由,开心便可。我若乐意,便护佑天下便屠尽天下,都是一念罢了。”鬼女孑三娘居高临下地坐在城楼上,斜斜靠着,轻嗅软剑。那剑锋冷凛,丝丝人血如花浸染。“鬼女怨念数百年!果然嗜杀成性,不可理喻!……竟如此地……”她低眉瞅着城下那些义愤填膺的“名门正派“,笑得竟很欢:“不可理喻?人活着居然无依无靠让你惊讶,还是我活着无忧无虑让你惊奇?人生百年看不开就算了,我可是要长长久久活着的,恕不能强迫自己来如你所愿。”埙声起,离魂意。她扶衣轻跃而下,烟行谲视,失魂的人们僵立在原地,阴森诡谲的鬼气,在青天白日下弥漫开来,森冷闭日。悠扬的埙声中,无数鬼影轻舞,穿梭于人群,似有私语,查查切切。阳光再撒下来的时候,已是遍地枯尸寒骨。
  • 佛说灌洗佛经

    佛说灌洗佛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为了邂逅而遇见

    为了邂逅而遇见

    友情与爱情之间或许只有一层薄膜,但我却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不管多狼狈,只要能换来你的一眼,我不在乎,但我只是个女孩。
  • 我在大唐遇见你

    我在大唐遇见你

    考古学家李涟漪误入唐朝,成为编写《推背图》主人之一李淳风的孙女。读人心、算命运、遇逻盛炎,本以为经过了重重苦难能和逻盛炎长相厮守,奈何算缘算命,算不过天意,婆罗断却今生幽情。ps:女强交流群912175200
  • 学园都市之信仰

    学园都市之信仰

    神是如何炼成的?!让我们先从零级开始……
  • 在动漫遨游的日子

    在动漫遨游的日子

    二次元装逼系统,只为装逼而来。第一卷:喰种世界第二卷:绯弹亚里亚第三卷:fatezero(第四次圣杯战争)第四卷:零之使魔第五卷:青之驱魔师
  • 花开怡然,绿意正好

    花开怡然,绿意正好

    小透明叶陌怡很普通,但是她有一个不普通的竹马。竹马林墨尘腹黑、冷酷。但是在小青梅叶陌怡怎么能摆出这样的表情呢?小青梅表示这个竹马太腹黑了,让她承受不起啊。欸,林墨尘,你干嘛爬上我床啊?男女不受亲啊!!!